《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精選13篇)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1
你知道“龜兔賽跑”“狼來了”“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些有趣的故事嗎?這些故事就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兩千多年來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藝術魅力受到各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
作為古人智慧的結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書中不少內容是影射當時社會現實的,如《狼和小羊》《貓和雞》就以絕妙的諷刺筆法,揭露了當時統治者的殘暴和蠻橫。《赫剌克勒斯和財神》則把為富不仁的富人與壞人歸于一類,表現了窮人對為富不仁者的不滿。書中更多的篇章表現的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與智慧,如《農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誡人們,對惡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狐貍和山羊》寫的是掉在井里的狐貍哄騙山羊下井,然后踩著山羊背跳出井底,卻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烏龜與老鷹》通過烏龜非要學飛翔不可,結果摔死的悲劇,說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性,不可違背規律。《伊索寓言》還有不少故事是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的,像《蚯蚓與狐貍》《鼴鼠》嘲笑吹牛皮說大話,《螞蟻與蟬》諷刺好逸惡勞,《駱駝與宙斯》批評貪得無厭,都對人們有教育意義。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所在。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動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為主人公。往往簡潔客觀地敘述一個故事,最后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它們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語言不多卻值得回味,藝術上成就很高。特別是動物寓言部分,廣泛采用擬人化手法,表現了動物各自的習性,諸如豺狼的兇殘、狐貍的狡猾、獅子的威猛、山羊的怯懦,都刻畫得栩栩如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建議】
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思索書中的思想精髓,體會蘊含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詼諧的語言。不妨在閱讀后練習復述故事。
【精彩片段】
螞蟻和蟬
冬天,螞蟻翻曬受潮的糧食,一只饑餓的蟬向他乞討。螞蟻對蟬說:“你為什么不在夏天儲存點糧食呢?”蟬回答說:“那時我在唱悅耳的歌曲,沒有工夫。”螞蟻笑著說:“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兩只口袋
普羅米修斯造人,給每個人掛上兩只口袋,一只裝別人的惡行,另一只裝自己的。他把那只裝有別人惡行的口袋掛在前面,把另一只掛在后面。因此人們總看見別人的惡行,自己的卻瞧不見。
驢和狼
驢在牧場上吃草,看見狼向他沖來,便裝出瘸腿的樣子。狼來到跟前,問是怎么瘸的。驢說:“過籬笆的時候,扎了腿。”勸狼先把刺拔出來,然后吃他,免得吃的時候卡住喉嚨。狼信以為真,便舉起驢腿,聚精會神地察看。驢用腳對準狼的嘴一踹,把狼的牙齒踹掉了。狼吃了苦頭,說道:“我真是活該!父親教我當屠戶,我為什么偏要行醫呢?”
烏龜和老鷹
烏龜請求老鷹教他飛翔,老鷹勸告他,說他的本性根本不適合飛翔。烏龜再三懇求,老鷹便把他抓住,帶到空中,然后扔下。烏龜掉到石頭上,摔得粉碎。
馬和驢
某人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在旅途中,驢對馬說:“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請分擔一點我的負擔。”馬不聽。驢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貨物,連同那張驢皮,都放在馬背上。馬哭著說:“真倒霉!我怎么這樣不幸?我不肯分擔一點點負擔,卻馱上了這全部的貨物,還加上這張皮!”
狐貍和狗
狐貍鉆進羊群,抱起一只正在吃奶的羊羔,假意撫愛他。狗見了,問道:“你這是干什么呀?”狐貍說:“我照料他,逗他玩。”狗說:“你不立刻放下這羊羔,我就叫你嘗嘗狗的撫愛。”
銜肉的狗
狗銜著一塊肉過河,望見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為是另外一只狗銜著一塊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這塊肉,沖過去搶那塊。結果,兩塊肉都沒有了:那一塊沒撈到,因為本來就沒有,這一塊也被河水沖走了。
【探究思考】
一你最喜歡書中哪幾則寓言?為什么?
二下面是錢鐘書所作的幾則伊索寓言新解,你覺得是否有道理,你還有更好的解釋嗎?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里的影子,以為是另一只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里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嗎?”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2
(簡介寓言〕
寓言和童話一樣,也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寓言的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在生動、
形象的故事里隱含著一種規勸或是諷刺的意義。常常在結尾時點出這層寓意。寓言故事中
的“人物”多是虛構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或其他東西被擬人化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簡介伊索及《伊索寓言問
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紀古代希臘的寓言家。相傳他是一個被釋放的奴隸,經常引用寓言
故事和奴隸主進行辯論,后來被德爾斐人殺害。《伊索寓言》實際上是古希臘流傳于民間的
寓言故事,因為伊索是一個善于說寓言故事的人,這些故事被后人搜集起來,就叫做《伊索
寓言》了。
(寓言理解〕
一、教師在上課前,找一名朗誦較好的學生請他作準備,老師給以適當輔導。上課時,
讓他為全班同學表情朗誦這則寓言。最后一句揭示寓意的話不朗誦出來。聽的學生不看課
文,只是聽朗誦,記下故事情節,分析寓言的寓意。
二、請用一句話點明這則寓言的寓意。看誰理解得深刻,表達得準確。然后打開課本
和原文對照,教師評析學生的發言。
三、默讀一遍課文,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背誦下來。教師給最先舉手的同學記下所
用時間,并不許他(她)再看課文,但可以默想,準備到臺前背誦。多數學生舉手后教師記
下所用時間。請記得最快的學生到臺前背誦,大家補充、更正。比一比誰記憶力最好,找出
記得最好的學生,請他談談是如何背誦的。(實際上,背得快的學生~定是理解、分析得比
較好的學生。)
四、在學生談背誦體會的時候,教師順理成章地引入對內容的分析。
(內容分析〕
討論下列問題:
一、赫耳墨斯化作凡人了解雕像價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了解之前,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化作凡人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他以自己和宙斯、赫拉相比,人們肯
定會更尊重他。所以,想到人間證實一下他的想法。)
二、赫耳墨斯“笑”的心理活動是什么?(他認為宙斯的像只值一個銀元,太不值錢了,
流露出輕視宙斯的J動理。)
三、赫耳墨斯得知他自己的雕像一錢不值(白送)時,可能會有什么想法?(從他驕傲
的心理去推測。)
蚊子和獅子
〔寓意理解)
一、請一位同學表清朗讀這則寓言。最后一句不讀。
二、討論: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下面的歸納概括學生只要答對一點即可,鼓勵相
互補充、辯論,挖掘故事比較豐富的寓意。(①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了。②驕兵必
政。③一物降一物。④人貴有自知之明……)
(內容分析〕
一、蚊子第一吹吹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地認為自己比獅子強,流露出驕傲的
情緒。)
二、蚊子第二次吹喇叭又是什么心情?(得勝后,更驕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勝利。)
三、發揮想象力,設想一下蚊子被蜘蛛網粘住以后,會是怎樣的,請具體描述一下你
想象中的情景。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藝術特色,進行初步的寓言創作指導。
2、培養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進行學習、遷移技能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表現欲和成就欲
教學重點:學習寫作技巧,進行寓言創作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 法:內引—對比—外聯
教學過程:
一、內引教學,認識寓言
[教學構想]師生共同完成《小鳥找水喝》寓言故事的創作,讓學生明了寓言的基本特點是依*想象和聯想進行創作
1、看圖畫畫,完成故事創作
媒體展示一組圖:a、烈日飛翔圖b、小鳥想水喝圖c、見水瓶思考圖,而第四幅圖則為空白,讓學生結合前三幅圖的內容,發揮想象和聯想,想出第四幅圖的內容并以簡筆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媒體展示學生成果,對學生所畫做鼓勵性評價,讓學生上臺說自己的做畫思路,并要求學生將四幅圖連起來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教師引導,對學生在講故事中穿插的小鳥心理活動的語句加以特別表揚,在黑板上完成板書,做第一次總結:
人 物 故事情節 寓 意 如何寫?
小 鳥 找水喝 遇事 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心理、動作
[ 總結語句]同學們,剛才,我們插上想象和聯想的翅膀,集體創作了一個故事《小鳥找水喝》,初步了解了寓言是依*想象和聯想來進行創作的基本特點。下面,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寓言的創作,與它做朋友。
二、對比教學,學習寓言
[教學構想]結合學生已獲得的認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取他們認為可行的方法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兩個故事。
1、小組學習,教師巡視,參與其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2、檢驗小組學習效果
引導完成如下補充板書,并做第二次總結:
(人 物 故事情節 寓 意 如何寫?)
赫耳墨斯、雕像者 問身價 人不應愛慕虛榮 等 語言(對話)
蚊子、獅子、蜘蛛 挑戰與失算 人不應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 等 動作、心理
(人、神)萬事萬物 情節簡單 言此意彼 想象與聯想
[總結語句]經過學習,我們知道,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做為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寓言故事大多情節簡單,但雖然情節簡單卻內藏寓意,那我們應如何進行寓言創作呢?一是要有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二是對故事中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等進行描寫,藏寓意于故事中。知道了創作的辦法,讓我們來進行寓言的創作吧!
三、外聯教學,創作寓言
[教學構想]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創作實踐中盡情展現他們的想象力,獲得成就感吧!
1、媒體出示“給題目寫寓言、給開頭寫寓言、給寓意寫寓言”等幾種不同要求的寫作題型,讓學生自主構思。
①給題目寫寓言:水滴與石頭、新龜兔賽跑、粉筆與黑板的對話 等
②給開頭寫寓言:老虎回家之后…… 樹干對樹葉說:“……” 等
③給寓意寫寓言:告誡人們要保護環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等
④自主創意寫寓言:自擬題目,自找寓意進行創作
2、進行講故事比賽
將學生分為男女生兩組進行上臺講故事比賽,教師給予及時地表揚并適時做第三次總結。
3、第三次總結
師生互評:可結合講故事情況展開互評,也可讓學生說學習本課之后的心得體會。
鞏固教學:在下課前布置課后創作題目(書后第二題),及時把學生對寓言的學習延伸到課外。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4
      [教學目標 ]
    1、探討中心意思(借助重點語句的理解弄清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2、深入思考,讀懂有個性特色、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3、走近錢鐘書。 
[補充資料]
    錢鐘書在清華讀書時就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當學生時,就被人們視為老師的“顧問”,他讀書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遠遠超出了他的同齡人。也有敢于質疑的精神,曾指出當時學術界頗有影響的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源流》一書的瑕疵,震動文壇。(“他記憶精博,思力敏銳,辯才無礙”。“他隨時都在動腦筋,讀書的時候是他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所以每讀完一書,其精神實質全被吸收……最難得的是好學不倦,不論處什么環境都手不釋卷……他好比一個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種的美味都要嘗一嘗。” --鄭朝宗《懷舊》) 
    另外參看課文后面的附錄。重點強調并推薦其長篇諷刺小說《圍城》。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方法]
    研讀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讀全文,說說初讀感受和讀文疑點。 
(二) 探討性閱讀,讀懂較有難度的文章,如何深入?
1、 主要暗示語句的尋找(尋找解讀文章的鑰匙――點睛之處):文本總有語句告訴你作者到底要表現什么思想,關鍵是把這些話找出來體會分析。
2、 中間部分的材料各表現作者的什么見解?它與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何聯系?
(三) 具體深入的問題: 
    1、 從標題看,文章是讀后感,那么作者讀后究竟對《伊索寓言》持什么態度? 
    《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2、 文章一、二、三段的作用?作者對人類的“進步”、“現代文明”持什么態度? 
    作用是通俗地解題:說明人們為什么喜歡;持諷刺與否定的態度――越來越狡猾,越來越復雜,卻自以為是“智慧”。 
    3、 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蝙蝠是冒充同類,而人,卻總要找到比同類強的理由和資本,在任何場合都想傲視別人,自高自大) 
    4、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論!(故事中是揚螞蟻貶促織,而人世間同樣的事情該贊揚誰?世間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簡單判斷) 
    5、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無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亂叫,惹不得的無自知之明的人) 
    6、 天文家的故事:――虛榮的自欺欺人!(不甘心下臺下野下面子,尋找理由聊以自慰) 
    7、 烏鴉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沒有優點,也不甘心認可別人。自己得不到的好處,也千方百計讓別人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對付誰,以求遮丑遮羞) 
    8、 牛跟蛙的故事:――可憐的自我陶醉(“Q”勁十足,不思進取) 
    9、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為富不仁!(越肥越富的人,越是不肯付出) 
    10、狐貍和葡萄的故事:――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為保所得,狡猾訴苦。 
    11、驢子跟狼的故事:――偽善皆是。(打著偽善的幌子干盡壞事的大有人在) 
(四)啟示:讀書的價值在于思考! 
    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對《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見。未必要贊同作者文章里的觀點,卻應當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讀書的目的不是盡信書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見地。 
  
    小結:理解文章的關鍵和汲取借鑒的關鍵在于弄清幾個對比關系: 
    人們怎么看待《伊索寓言》――――――作者怎么看待《伊索寓言》(把握文章主旨) 
    伊索怎么說―――――――――――――作者怎么說(讀懂文章材料) 
    錢鐘書怎么讀文―――――――――――  我自己怎么讀文(敢于質疑,善于思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讀本文的感想(不拘一格,各抒己見。)
(二)作者生平軼事 
      錢鐘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因他周歲“抓周”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鐘書”。 
     錢鐘書出生于詩書世家,自幼受到傳統經史方面的教育,中學時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于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在這一時期,他刻苦學習,廣泛接觸世界各國的文化學術成果。1933年大學畢業。1935年和作家、翻譯家楊絳結婚。同年考取公費留學生資格,在牛津大學英文系攻讀兩年,又到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一年,于1938年回國。曾先后在多所大學任教。 
      錢鐘書深入研讀過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聲譽的學術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說也很出色,特別是長篇小說《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可謂家喻戶曉。 
      錢鐘書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他的天賦主要表現在文學上。他喜歡隨心所欲地自由發揮,特別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邏輯推理,因此對數、理、化等課程深惡痛絕。錢鐘書進入中學讀書后逐漸喜歡上了英語。錢鐘書所在的中學是美國圣公會辦的教會學校,大部分課程都是用英文講授。他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是他從不上英語課,也不看英語教科書,上課也不記筆記,而是低頭看外文原版小說。因此,他的英文幾乎完全靠自學,充分表現了他卓異的語言天賦。 
    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錢鐘書確實有點“癡氣”。比如,他總分不清東西南北, 一出門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顛倒,便是內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體育課,作為領隊,他的英語口令喊得相當宏亮、準確,但他自己卻左右不分,不知道該怎么辦。口令喊對了,自己卻糊里糊涂不會站,常常鬧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卻莫名其妙。聰明過人卻又時常“糊涂”,這就是叫人難以捉摸的錢鐘書。(參見孔慶茂著《錢鐘書》,中國華僑出版社,1998年版。)
      錢鐘書學識淵博,記憶力驚人。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就與吳晗、夏鼐被譽為清華“三才子”。與陳衍老人的交往更體現了這一點。陳衍,號石遺,晚清“三大詩人”之一,在當時的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遺老人對當時的詩人學者甚少許可,但是對錢鐘書卻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錢鐘書從清華回無錫,石遺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遺老人說起清末大詩人王  運:“王  運人品極低,儀表亦惡,世兄知之乎?”錢鐘書對曰:“應該是個矮子。”石遺笑說:“何以知之?”錢鐘書說:“王死時,滬報有滑稽挽聯云‘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遺老人點頭稱是。又說王 運的著作只有《湘軍志》可觀,其詩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遺室詩話》中只采用某兩句,但已記不起是哪兩句了。錢鐘書馬上回答:“好像是‘獨慚攜短劍,真為看山來’”。石遺老人不由得驚嘆:“世兄真是好記性!” (出處同上)
錢鐘書先生作為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成就舉世矚目。晚年的錢鐘書閉門謝客,淡泊名利,其高風亮節為世人所稱道。 
有位外國記者曾說,他來中國有兩個愿望:一是看萬里長城,二是看錢鐘書。他把錢鐘書看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征。還有一個外國記者因為看了錢鐘書的《圍城》,想去采訪錢鐘書。他打了很多次電話,終于找到了錢鐘書。錢鐘書在電話里拒絕了采訪的請求,并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雞呢?” 
      中央電視臺開辟了一個面對大眾的頗受歡迎的《東方之子》欄目,許多人拚死往里鉆,以一展“風采”為榮,但當節目制作人員試圖去采訪錢鐘書時,卻遭到了他堅決的拒絕。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想邀請他去講學,時間是半年,兩周講一次,一次40分鐘,合起來大約是8 個小時的時間,而給予的報酬是16萬美元,但錢鐘書絲毫不為所動。還有人在巴黎的《世界報》上著文稱:中國有資格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非錢鐘書莫屬。 錢鐘書對這個評價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報》上寫文章質疑諾貝爾文學獎的公正性。 
                  (參見胡中原《悼念錢鐘書先生》,《溫州晚報》1998年12月27日)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按照錢鐘書先生遺愿,先生后事一切從簡,遺體由兩三個親人送別就行了,不舉行任何悼念儀式,不保留骨灰,并懇辭花籃、花圈。 
      火化當天,在現場送行的,始終只有20多個人,包括錢鐘書的女婿、外孫、外孫女,他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一些朋友。還有一些人是聽說后自愿趕來的。 
      錢鐘書的遺孀、著名學者楊絳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錢鐘書的身體上。火化間的門關上時,別人勸她離開,她說:“不,我要再站兩分鐘。”她眼睛里隱隱有淚花。
     錢鐘書的遺體火化后,根據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拋灑。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來的,可能就會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說。  
      錢鐘書走了,我們還是讀他的書吧。先生就活在書里。 
(三)介紹錢鐘書的名言 
    1、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2、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3、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 
    4、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貓要看主婦面了。 
    5、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6、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7、笑的確可以說是人面上的電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間閃爍著牙齒的光芒。 
    8、假道學的特征可以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 
    9、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 
    10、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11、人生像一座圍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進來,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四)作家與作品 
      錢鐘書在學術著作方面主要有《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等,其中《管錐編》突破了許多人文學科領域,將中西文化和文學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比較和研究,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于一體,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錢鐘書同時還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等。無論他的散文或小說,都具有機智雋永的特點。尤其是長篇小說《圍城》,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圍城》以留學生方鴻漸回國后的戀愛糾葛和尋職經歷為線索,展現抗戰時期的大都會、小城鎮以及高等學府的生活圖景,刻畫了一群獨特的知識分子,諷刺了文人陋習。因此,《圍城》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譽。 
      本文選自錢鐘書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這部散文集除本篇外,還收有《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快樂》、《說笑》等,共計10篇。 
(五)作品賞析 
      本文選取了《伊索寓言》里的9個寓言故事,別出心裁,從大家熟悉的故事中引發新意,觀點新奇,但又言之有理,令人叫絕。通過本文,作者告誡讀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也變得更加狡猾,我們必須有所提防,才能避免上當受騙。文中提出了很多警世哲理,值得用心體會。 
      關鍵知識點 
      錢鐘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著名學者,代表作有小說《圍城》、學術著作《管錐編》等。 
      補充知識點 
    1、《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作者相傳是古希臘寓言家伊索。他擅長編講淺顯易懂而寓意深刻的故事。所講故事陸續經過后人加工,寫成詩和散文,最后由拜占廷僧普拉努得斯匯編成現今流行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其中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 ,嘲笑和鞭撻奴隸主階層,反映了平民及奴隸的思想感情。另一部分(如《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流傳廣,影響大。 
    2、盧梭與《愛彌兒》 
      盧梭(1712~1778),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困難條件下堅持自學,終于成為博學多才的平民知識分子。《社會契約論》是盧梭論述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的思想,以及人民有權推翻暴君、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思想。 
      盧梭的教育思想,集中表現在《愛彌兒》一書中。這部書是他用20 年時間思考、3年時間寫成的。在《愛彌兒》這部聞名世界的論教育的著作中,盧梭根據他的唯物主義感覺經驗論的認識論思想,提出了按照人的認識發展過程和自然法則,對他所假定的教育對象“愛彌兒”進行教育,使其身心自由發展的“自然教育”理論。但是,《愛彌兒》一出版就和它的作者一起遭到了厄運,法國議會正式裁決《愛彌兒》為異教邪說,并立即簽發逮捕令,要將盧梭打入監牢。
      歷史是公正的。《愛彌兒》很快便被世人所認可,它所論述的教育理論,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給后人以很多有益的啟發,以致于歌德稱頌它為“教育的自然福音”。 
    3、錢鐘書的幽默與睿智 
      錢鐘書學問博大精深,通貫中西。其作品機智雋永,無處不體現出作者的幽默與睿智。略舉一例。《圍城》中方鴻漸留學快要畢業的時候,迫于父親和岳父的兩面夾攻,才知道留學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隨后,方鴻漸騙了一個愛爾蘭騙子的假文憑,還嚇唬了這個騙子。作者議論道:“這事也許是中國自有外交或訂商約以來惟一的勝利。”這些文字既有不落俗套的比喻,又有精辟警世的議論,文章幽默又耐人尋味。 
     要達到這種幽默,必須睿智。幽默與睿智,相輔相成,錢鐘書兼而有之;二者缺一,就不是完整的錢鐘書了。 
    4、錢先生與孔方兄 
      姓錢的錢先生,一生似乎沒有真窮過,也似乎沒有發過財,應該說他是一位精神貴族。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的時候,他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后,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那時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于是他寫小說的動機里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這時,全靠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并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度過了難關。 
      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所以獨得錢鐘書親允,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實因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鐘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義助,錢鐘書40多年后還報。 
      進入80年代,從天上往錢家掉錢的事接二連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錢老講學,開價16萬美金,交通、住宿、餐飲免費提供,可攜夫人同往。錢鐘書拒絕了,他對校方特使說:“你們研究生的論文我都看過了。就這樣水平,我給他們講課,他們聽得懂嗎?” 
     英國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錢老有一本寫滿了批語的英文大辭典,派出兩個人遠渡重洋,叩開錢府的大門,出以重金,請求賣給他們,錢老說:“不賣!” 
      對送進家門的硬通貨不屑一顧的人,忽然有一天玩興大發,要做一回富翁。那是1979年冬,錢鐘書收到四冊《管錐編》的8000元稿費,10元一張,顯得挺厚。錢鐘書把錢一分兩半裝進兩個紙袋,一邊拍打著一邊對楊絳說:“走,逛商場去!揣著錢不買東西做一回富翁。” 
      不知道是衣服的錢袋鼓呢還是找到了富翁的感覺,錢鐘書看上去昂首挺胸,楊絳宛如保鏢護駕,一邊走,她一邊提醒:“注意提防小偷。” 
      古典文學組的人找錢老借錢,他問:“你要借多少?”答:“1000元。”錢鐘書說:“這樣吧,不要提借,我給你500元,不要來還了。”同一個人第二次來借,他還是如法炮制,依舊對折送人。 
      他當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者注)期間,給他開車的司機撞傷行人,找到錢老想借醫療費。錢老問明情況,說:“需要多少?” 
      司機答:“3000。” 
      錢老說:“這樣吧,我給你1500,不算你借,不用還了。” 
      “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個東西嗎?”他指著孔方兄的怪臉說。
                                                                    (張建術) 
    5、年登大耋,名滿天涯 
     錢鐘書先生的家位于國賓館附近的南沙溝,那是國家統一蓋的“部長樓”。錢老家里簡樸極了,20平方米的書房,光光的黃木地板,沒有地毯。一張寫字臺,一把靠背椅。寫字臺上堆滿書籍和信件,旁邊一只竹木躺椅,是他休息用的。對面擺著十分簡易的沙發和茶幾。這就是錢老那許多博大精深的撼世之作的誕生地。 
      今年86歲的錢老,和許多學者一樣,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額頭碩大,言談驚人。但又和許多學者不一樣。他決不迎合,決不講違心話干違心事,巋然于自我。他和夫人楊絳生活得有滋有味,瀟灑自如。兩位大學者、大作家夫婦之間既溫馨和諧,又互相尊重。這是典型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縮影,錢老和夫人常常坐在家中談天說地、讀書寫字,樂趣融融
[1] [2] 下一頁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5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伊索寓言》里的三則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其中一則寓言的主要內容?
(生敘述故事)
師:請對照插圖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是具體描寫這幅插圖的?
生讀文思考問題。
生1:“他邊走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生2:“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
師:狐貍本來是“想盡和各種辦法去夠葡萄”,結果卻沒夠到,心里本來是非常沮喪的,為什么還說:“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呢?
生: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實是自欺欺人。
師:能帶著你對這兩段的理解讀出狐貍的這種心情嗎?
生練習感情讀文。
指名讀。
生評:陳磊把狐貍“白費勁”后的“無望”心情讀得很好,但狐貍說的那句自我安慰的話讀得感情不夠到位。
師:你聽得真仔細,評得更精彩。大家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思考這句話在課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這句話在課文里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師: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呢?
生:上次我違反了紀律組長訓我,我非常不服氣,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個組長嗎?”其實我心里一直想當個組長,甚至還有當班長的野心呢!
生:有次老師夸劉怡然的畫畫得漂亮,還說劉怡然成了我們班的大畫家了。我當時心里想:“不就是幾幅畫嗎?有什么了不起?有還不愿畫呢!”其實我對畫畫根本就一竅不通。
師:同學們都能直言不諱自己曾有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經歷,那么學過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嗎?請把你的感想寫在課文的后面吧。
(生寫話)
師:聽過《狼來了》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能來給大家說說《狼來了》的故事?
指名生敘述故事。
師:故事敘述的這么精彩,看來下面這則《牧童和狼》你都不用學了。(板書課題),默讀這則故事,思考牧童兩次喊“狼來了”村民們反應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們的樣子他的兩次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生默讀課文)
生:牧童喊“狼來了”是抱著游戲、玩笑的心態裝出緊張的樣子喊的,村民們“驚慌失措”趕來營救,可牧童的表現是非常得意的。
師:通過哪個詞你讀出了牧童的得意?
生:“哈哈大笑”。
師:牧童第二次叫喊呢?
生:牧童第二次叫喊“狼來了”是狼真的來了,這時他的心情非常緊張,而且是“驚慌失措”。而村民們被牧童騙怕了,以為他還是在惡作劇,所以村民們的表現是無動于衷的。
師:哪位同學愿意讀一讀這兩段?尤其要讀出牧童喊兩次“狼來了”前后不同的心態。
指名讀文。
生:我感覺韓家盛表情非常好,讀牧童第二次喊“狼來了”把牧童的緊張求救的語氣讀得非常到位。
師:你評的更到位,可以是一位評論家了。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生:在我很小的時候很愛喝飲料,于是爸爸就把我喝過的飲料瓶裝上水,騙我說是飲料,我一喝才發現自己上當了。以后爸爸再給我哪怕真的是飲料我也不信他的了。
生:我兩次日記沒寫,告訴老師說忘在家里了,老師就信了我。可當我把日記本交上后,老師發現我原來是拖拉作業沒寫,于是有一次,我的作業真的忘在家里了,可說什么老師就是不相信,還是罰我重寫了。通過這次事件以后,我再也不敢說謊話了。
師:是呀!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如果一貫使用欺騙的手段對待別人,人們就會對你缺失了誠信。即使你說的是真話也沒人能相信你的。
師:請認真讀一讀《蟬和狐貍》這則故事的第一小節,理解“圈套”一詞的含義。
生自由讀文。
生:“圈套”指“計謀”。
生:“圈套”指“陰謀詭計”。
生:“圈套”指騙別人的手段。
師:請把這則故事一、二兩小節邊起來讀一讀,思考“圈套”在這一課中是什么意思。
生:“圈套”是在這則故事里指的是狐貍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它所用的計謀。
師:他用的是什么計謀呢?
生: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
師:狐貍是怎么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的呢?找出狐貍說的話多讀兩遍,讀出狐貍贊美的語氣來。
生練習讀文后指名讀文。
師:用心默讀第三小節,看這是一只怎樣的蟬,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生讀文寫體會。
生:這只蟬太聰明了,他用一片樹葉便識破了狐貍的嘴臉。
生:這只蟬真是絕頂的聰明,他為了識破狐貍的計謀,先用一片樹葉來試探他。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體會到壞人說好聽的話,因為他急于做壞事,急于想得到結果,他太低估了對手的能力。我想到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做糟,容易露出自己真面目。
師:哦?你是說壞人要想隱藏自己的險惡用心還得繼續沉住氣,繼續騙下去是嗎?
生:那倒不是。我是說我們可以利用壞人急于求成求勝的心態,在遇到狐貍這樣的壞人時,我們要稍微動點心思,便可識破他的陰謀,防止上當受騙。
師:你的聰明要賽過一休了!“蟬察覺其中有詐”,他是怎么察覺到的呢?
生:蟬可能從狐貍說“你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這句話中察覺到的。
師:狐貍的這句話說的有何破綻?
生:蟬一直在樹上唱歌,而且歌聲很響亮。狐貍在樹下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蟬的歌聲,不必要讓蟬飛到樹下來唱給他聽呀!
師:用心讀書了,答案就在課文里。你看趙薇同學多聰明,不僅從課文里找到了根據,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蟬還會從哪里察覺有詐呢?
生:狐貍說:“你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這句話里察覺的。因為在動物王國里,大家都知道狐貍心術不正。對于心術不正的人說這么好聽的話一定是有他的目的的。所以蟬察覺這其中必定有詐。
師:說得非常有道理。文中還有這么一句話:“狐貍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此時此刻,狐貍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生:驚喜萬分。
生:非常激動。
師:請帶著你的理解讀好這三小節。
生自由讀文后指名讀文。
生:王婕讀出了狐貍贊美的語氣和激動的心情。
生:王婕讀得非常投入,我感覺自己就是那只狐貍了獨(生笑)。
師:狐貍很聰明啊,只是他沒把自己的聰明用在正道上,所以大家不喜歡它。齊讀最后一小節。
生齊讀。
師:讀了這一小節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讀了“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這一句,我想到了這只蟬多象那只可憐的烏鴉嘴里的那塊肉啊!只是烏鴉僅僅被騙去了一塊肉,而這只蟬卻可能是因為和烏鴉一樣愛聽甜言蜜語,結果連自己的小命也送掉了。
生:通過讀“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這句話,我體會到這是一只細心觀察,善于分析問題的蟬,他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對壞人時刻保持著戒心。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想,我們對壞人要時刻提高警惕。壞人說好話是他騙術的一種,我們不能被他的好話迷糊了。
師: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生:去年十.長假,爸爸帶我到上海明珠電視塔去玩,當時爸爸上塔上玩去了,我太累就不上去,在塔下等爸爸。這時過來一位中年男子,他來到我身邊對我說要帶我去海邊玩。沒出門媽媽就告訴我不要亂跑,小心被壞人拐賣。我當時心里就想那個叔叔可能就是人販子,所以就沒跟他走。
師:學習了這三則寓言后,回過頭來再看看這三則寓言在寫法上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哪位同學看出來了?
生:這三則寓言都是在最后一小節來個畫龍點睛,用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生: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
生:這三則寓言都是把動物當作人來寫,都是用比喻的手法來寫的。
師:同學們,打開《伊索寓言》這本書你就打開了一個精彩的世界。《伊索寓言》里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等著你們去讀呢?課后請繼續閱讀這本書,并把你讀書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下周我們開個讀書交流會吧。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338
蟬和狐貍
執教者:傅建華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知道這則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從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學習了第12課《伊索寓言》的前兩則寓言《狐貍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們接著學習第三則《蟬和狐貍》。(齊讀課題)
2.說起狐貍,還記得咱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簡單地說一說?(指名說)
3.你對其中的狐貍和烏鴉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說)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幻燈片: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二.初讀感知
1.今天,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了,不過,蟬可沒上它的當,這是怎么回事呢?咱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打開書)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3 檢查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出示幻燈片:圈套 故意 贊嘆 歌唱家
察覺 有詐 糞便 戒 心
(其中“糞”和“戒”為紅色)
先自讀,記住兩個紅色字。
指名讀,再齊讀。
4.請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篇寓言說了件什么事?(指名讀課文)
5.課文讀完了,誰能根據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說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師: 蟬憑借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狐貍的花言巧語,沒上它的當,在這個故事里,你對誰印象比較深刻?再讀讀課文,適當地做些記號,針對具體語句,談談你的想法。(生自由讀悟課文)
生: 我對狐貍印象比較深,因為它和在《狐貍和烏鴉》里一樣,仍然用老辦法來騙人,說明它的本性是陰險狡猾的。
師: 從哪兒能看出來?
生: 它想吃蟬,便“設下圈套”,而且還“故意”站在蟬的對面贊嘆蟬。
(師相機板書:設下圈套、故意贊嘆)
引導學生理解“圈套”及設下了個什么圈套。
(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說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說明狐貍的言行舉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 蟬的叫聲從來就很難聽,夏天時總讓人覺得煩躁,所以這里的“多么美妙”也體現了蟬虛偽的夸贊。
生: 我覺得說蟬是“歌唱家”也太夸張了。
師: 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
生: 狐貍的最終目的是把蟬騙下來,因為它說“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另外“見識”也體現出它對蟬的歌聲的羨慕。
生: 我覺得狐貍為了騙得蟬的信任,對它很尊重,用了四個“您”。
師: 說得真棒,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
師: 你們還能讀出狐貍的什么?
生: 我還能讀出狐貍的貪婪。我是從第三自然段中讀出來的。狐貍把樹葉當成蟬,“猛地撲了過去”,說明了它很貪婪,早已迫不及待了。
(第一范文 www.kongtiaoguanjia.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伊索)本文轉載
師: 大家說得真好。狐貍說了這么多花言巧語,但它的本意卻是——騙蟬下來,吃掉它。你們能用一些詞形容一下這個壞家伙嗎?
生: 心懷鬼胎、居心不良、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師: 說得太棒了,狐貍給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蟬給你們的印象如何呢?
生: 它很聰明,它能察覺出狐貍的話中有詐,并當機立斷扔下樹葉來試探。(板書:察覺有詐)
師: 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引導學生讀)
生: 我覺得蟬聽了狐貍的話后,一定思考過,繼而察覺其中有詐,所以我認為它很愛思考。
生: 我認為蟬的警惕性很高,很機智,它扔下樹葉來試探,說明它沒有輕易地相信狐貍,對它保持著警惕,并且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對付它的辦法,所以它很機智。
(引導學生說說蟬扔樹葉試探前的想法。)
師: 這還是一只怎樣的蟬呢?
生: 這還是一只善于觀察和吸取教訓的蟬。因為它注意觀察,所以發現狐貍的糞便里摻雜著同伴的翅膀。這恰恰告誡蟬:不要上狐貍的當而被它吃掉,所以蟬對它一直懷有戒心。
(板書:懷有戒心。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
師: 說得真好!大家對蟬的認識也很深刻。這是一只聰明的、善于觀察、警惕性高、機智的并且善于吸取教訓的蟬。
點明寓意
1.文章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幻燈片):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齊讀)
這也是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書:聰明、吸取教訓)
2.生活中不總有災難,蟬和狐貍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聰明的人,要善于從別人的錯誤、失敗中吸取教訓。
3.在你聽過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人的錯誤或失敗能給我們提供教訓?(生說: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
4.同學們說得真棒,那讓咱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來讀讀課文吧,男生讀狐貍,女生讀蟬,老師為你們讀旁白,好嗎?(讀課文)
5.學到這兒呀,老師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出示幻燈片)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國哲學家羅素
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師引讀,生跟讀)
6.是啊,狐貍使出它的老辦法來騙人,烏鴉上當了,而蟬卻沒有,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誰來說說看?(指名回答:烏鴉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蟬善于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所以沒上狐貍的當。)
7.大家說得真好。老師這兒也有一個故事與大家共享,想不想聽?(生齊答:想)但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完故事后,請大家動動筆,寫一寫。
(出示)
烏鴉聽說了蟬和狐貍的故事后,很佩服蟬,特地登門拜訪。圍繞 “受騙”這個話題,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烏鴉說:
蟬 說:
烏鴉說:
蟬 說:
(生練筆,師行間巡視,尋找寫的較好的展示用。)
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練筆情況,并紅筆批改,邊改邊評邊肯定好的地方。
四.介紹書籍,課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實物投影展示)。上節課給大家介紹過這本書,咱們今天學的《蟬和狐貍》就選自這本書,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想不想好好讀讀這本書呀?(生齊答:想)那通過咱們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注意些什么呢?(點明讀法。)
①每則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話點明寓意,應好好體會它的寓意。
②不動筆墨不讀書,應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想。
2.師總結:
同學們,《蟬和狐貍》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善于吸取教訓,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這樣的一本一本的經典的書籍,仿佛廣闊的森林,仿佛無垠的大海,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貝,但愿我們從書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取更多的快樂。讓我們——熱愛讀書吧!
板書:12. 伊 索 寓 言
蟬 和 狐 貍
察覺有詐 設下圈套
懷有戒心 故意贊嘆
聰明 吸取教訓篇訓
(第一范文 www.kongtiaoguanjia.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伊索)本文轉載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7
教學設計示例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l.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
赫 宙 庇 喇 囪 妒忌 矗 擂
2.掌握多音字的讀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派頭 凡人 較量 自吹自擂 不可一世 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三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養學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動的故事中,全文玲瓏剔透,錯落有致,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精巧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1.這是學生上初中以來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寓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的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現,體會想像和聯想的作用。
3.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兩則寓言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教師結合課前提示進行介紹。
2.重點學習前兩則寓言,體會其寫作特點,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師分析講解,師生討論的辦法解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和相關練習制成的膠片。
3.學生根據本文內容制作漫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寓言。
2.復述故事。
3.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討論。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寓言。其實同學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大家從幼兒園到小學,家長、老師經常用寓言故事對我們進行教育。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夫和蛇》等。)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寓言有什么特點?(學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師應加以肯定。)教師補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夸張、擬人等表現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本單元第三則寓言的作者嚴文井是我國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明確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識。
2.重點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體會特點,理解寓意。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讀懂故事,并能復述。
②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
③體會寓意。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這則寓言內容上可以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講臺,不看書把故事 復述一下。三個同學中一個復述講述的部分,其他兩人分別復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語言。要求復述人物語言的同學要做到表情語氣準確。
全班同學對他們的復述進行評價。
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
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問,神態平靜,問話簡潔,語氣也平直;第二問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親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個銀元后“笑”
著問,復述時要抓住“笑”的表情,問話的語氣稍重一些。當聽說赫拉的雕像“要貴些”
時,大大出乎意料,第三問復述時要稍加思索,語氣中帶著急切,語調要更重一些。)
三次問話,只寫了一次問話時的神態:“笑”,只寫了一次心理活動,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問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變化嗎?
討論、明確,開始赫耳墨斯內心深處是堅信自己在人間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來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見宙斯的像,于是隨意問一句,不假思索,心請是平靜,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會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災樂禍,暗自得意,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還要貴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這次他變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問,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當頭一盆冷水。三問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訓,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為了不起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什么樣的道理?請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話把寓意表述明白。
愛慕虛榮的人一文不值。
(四)總結、擴展
本文短小精悍,構思精巧,三問三答,變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尋味,故事告訴我們愛慕虛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最沒有價值,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謙虛,有真才實學)。
(五)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研讀本文,了解和體會作者散文的寫作特色。本文“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玉想瓊思,妙喻珠聯,警句泉涌,諧誰天生,涉筆成趣。”“是一棵人生道旁,歷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鐘靈毓秀,滿樹的玄想之花,心靈之果,任人隨意觀賞。”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能提出疑難問題,并盡量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多問幾個“為什么”,經過質疑解難,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二)研讀作者關于九個故事的議論,解決疑點,讀懂這篇含蓄甚至隱晦的文章。在研讀過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語言,概括要點,篩選信息,把握文意。這樣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質疑解難,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三)積累下列詞語。
厭恨 憐憫 閱歷 信而好古 思慕 衰朽 歷程 發跡 衣錦還故鄉 高超出世 賣 弄風雅 上流社會 屈尊下顧 狂吠 星象 失足下野 坐并觀天 惱羞成怒 嬌小 各得 其所 相安無事
二、難點、重點分析
(-)第一部分(前兩個自然段)為什么要從兩類人、兩種關系說起?
分析:
(1)為了糾正(伊索寓言)淺薄的見解,首先要樹立一個觀點,把人類歷史比作人的一生,古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現代是成人時期。這就使人明白了《伊索寓言》那樣淺薄、幼稚的原因。又由于成人總是喜歡小孩子,這就使人明白了人們喜歡《伊索寓言》的原因,即:我們反比古人復雜了,思慕古代也許只是喜歡其幼稚,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熟。作者洞燭世相,就從第一部分開始。
(2)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經驗,以此入題,容易理解我們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歡小孩子一樣。說兩類人,目的是說大人與小孩子的關系,第二種人只是一個比較,有比較,就清楚大人對小孩子的喜歡含有賣老(居高臨下,擺老資格)的成分。作者對下面九個寓言故事的糾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調。
(3)對“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這句話如何理解?
這句話是反語,用于諷刺。現代與古代相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當然大大進步了,但現代社會的陰暗面也遠比古代丑惡復雜。在這方面,所謂“進步”只是越來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進步,以至“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顯然是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作者的批判精神已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二)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樣理解?
分析:
(1)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代兒童讀物的”嗎?并非如此。
盧梭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他認為小孩子不辨是非,有可能學壞。這里盧梭是指出了讀寓言可能發生的負面作用。而本文作者認為,“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也就是說,如果社會具備高度的精神文明,孩子們讀寓言,會有益于身心發展。
至于作者提到盧梭說小孩子不同情被騙的烏鴉,反會羨慕善騙的狐貍,證明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這并非作者同意此說法,而正是借此指出了戰害小孩子心靈的社會風氣、社會原因。
(2)“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作者的觀點恰恰相反,作者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以上這些話,作者是說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只講真善美,不能把真善美簡單化和理想化,以致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對孩子有害無益。同時,作者呼吁凈化社會環境,為下一代創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3)“盧梭……主張復古”認為社會應回到原始狀態,那是倒退,也是不可能的。作者相信進步,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相信真善美終將戰勝假惡丑。盡管伴隨文明的進步,有些人的心越來越壞,但假惡丑終究是站不住的,而要戰勝假惡丑,就要認識假惡丑,世界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
(4)為什么在“我是相信進步的人”之后又連帶一句“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這里作者順便抨擊了自封為英雄、以救世主自居、貪天之功據為己有的狂人。這種人像蒼蠅一樣可笑,實際上對歷史的前進絲毫沒有推動作用,卻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學生默讀全文,思考總體結構、研討。
[作者簡介]伊索(約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原為奴隸,后獲得自由。善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遭殺害。所編的寓言陸續經后人加工,以詩或散文形式發表,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作,影響很大。
教師明確:本文是一篇讀后感。讀后感的一般結構為“導入 ——讀后之感——總結”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1、2兩段,從兩類人、兩種關系說起。第二 部分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個故事聯類引申,洞燭世相,—一糾正淺薄的見解,表達作者獨到之見,是全文的主體。第三部分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二)學生朗讀1、2自然段,質疑解難。
教師在學生研討之后明確:這一部分內容可參見“難點、重點分析”之(一)。
(三)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質疑解難。
1.“它至少給予我們三重安慰”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重安慰”都是諷刺。(1)“增進我們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實質上就是對于狡猾的智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2)“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上是遠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們“進化”了,把人類的早期看做“窮朋友”、“小孩子”,這“進化”,實質上是越來越狡猾。
2.“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是不是反語。
明確:不是反語。是將要對以下九個故事,進行獨到、深刻的分析,針對當時社會現實提出新的見解。作用是引起下文。
(四)引導學生對九個故事進行研讀、解決疑點。
1.學生讀蝙蝠的故事,讓學生研讀后,說一說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見解(以下八個故事,研讀的步驟同此)。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附炎趨勢,仰人鼻息,毫無原則可言。
作者議論“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是諷刺故意標新立異、以求虛名的人,他們自吹自擂,總吹噓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高明。他們以己之長,貶人之短,(這“長”也未必是真有所長)從不虛心學習別人,總以為自己有驕傲的資本,在不同場合使出不同的驕傲資本,自高自大,傲視別人。)
2.學生讀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作者議論“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等。”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為別人賺錢的資本。這些文章的作者們往往在作家生前與作家并無深交,甚至關系不睦。這些人在作家死后寫些不負責任的文字,是以“介紹”為名,行“養活”自己之實。五十年代周作人化名周遐壽寫了些介紹和回憶魯迅的文章,當屬此類。但應注意的是,一些嚴肅的、實事求是的評介作家的文章,其作者不應受到指責。
3.學生讀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貪婪和多疑。
作者議論“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用”。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從來不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他們拒絕批評,老虎屁股摸不得,誰如果批評了他,他會大嚷大鬧,反咬別人一口。作者用這則寓言斥責無自知之明,掩飾缺點和錯誤的劣性。
4.學生讀天文學家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結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諷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議論“下去之后,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主要是諷刺一些下臺人物,不承認失敗,仍在美化自。他門羨慕權勢,夢想自己終究還會再爬上去。他們企圖東山再起,恢復已失去的天堂。魯迅先生《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中提到的那些塌臺的政要權貴,當屬此類人物。 5.學生讀烏鴉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
作者的議論:“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惱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諷刺一種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們的手法是把水攪渾,造成人人都有缺點和錯誤的局面,大家誰都有缺陷,誰都不行,彼此彼此,這種人從中得到了滿足。“這個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擊和低毀別人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丑陋。
另外,這種人還有一個特點:自己得不到的好處,千方百計讓人家也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
6.學生讀牛跟蛙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牛有我這樣大嗎?”原意是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議論,“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作者諷刺一種人不承認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點說成是優點,聊以自慰,不思進取。他們把壞反說成是好,便無是非可言了。
“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是反語。這些人不肯自責,把自己擺在常有理的位置,不肯相讓,這類人遇到一起,不肯相讓,爭執和沖突就會不可避免,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7.學生讀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老婆子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兩個蛋”,原意是諷刺貪婪,諷刺急于求成。
作者議論,“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諷刺有錢人吝嗇,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幫助別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貪婪,不要指望闊人能善心來周濟窮人。
8.學生讀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狐貍得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了成績,心存嫉妒,便說那成就并沒什么了不起。
作者議論,“訴苦經可以免得別人來分甜頭”。用意有二:(1)有一種人得到了非分之果,他把這甜頭獨吞之后,用訴苦來騙人,以保護既得利益。他擔心別人來分享甜頭,偏把獲取說成失落和苦難,仿佛自己一百個不合算,現實生活中這類人所在多有。(2)前提可以假設訴苦者的甜頭是應得的,為了避免別人嫉妒,不讓別人分走成果,只好訴苦,這訴苦出于無奈,而且言不由衷。這里主要是為了諷刺嫉妒者。
9.學生讀驢子跟狼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原意是贊揚驢的機智,諷刺惡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議論,“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指出有些醫生是兇手偽裝的,居心叵測。偽善者常是殺戮生靈的屠夫。作者本意是揭露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這些偽善者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行害人殺人之實,他們是統治者的幫兇,但面目早經偽裝,一時難以識破,因而人們不可過于天真。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作者并非在抨擊所有的醫生,但用以指一部分誤人的庸醫,未嘗不可。
(五)課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樣理解?
1、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代兒童讀物的”嗎?
2、“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作者的觀點恰恰相反,作者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這與盧梭的看法針鋒相對,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說:“我是相信進步的人。”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4、為什么在“我是相信進步的人”之后又連帶一句“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六)在研讀九個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把握中心思想。
教師明確:最后一段有一句話是解讀全文的一把鑰匙:“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會處處碰壁上當。”
這就是說,現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寓言中所講的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
這就是說,生活在現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采取適當的對策。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過《伊索寓言》與現代社會中種種卑劣行徑的比較,說明現代有些人遠比古代寓言所說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因此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這才不致碰壁上當。
(七)詞語解釋。
1.厭恨:厭惡痛恨。
2.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閱歷:由經歷得來的知識。
4.信而好古:語出《論語》,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
5.思慕:思念,仰慕。
6.衰朽:衰落、衰老。
7.歷程:經歷的過程。
8.發跡:指人變得有錢有勢。
9.衣錦還故鄉:古時指做官以后,穿起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向親友夸耀。成語為
“衣錦還鄉”,也說“衣錦榮歸”。
10.高超出世:好極了,好得超過世人的水平。
11.賣弄風雅:向別人顯示、炫耀自己的(其實并不高明的)文學素養。
12.上流社會:舊時指社會地位高的人們。
13.屈尊下顧:降低了身份來觀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4.狂吠:狗狂叫。
15.星象:指天空中星體的明暗、位置等現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觀察星象來推測人
事的吉兇。
16.失足:行走時不小心跌倒。
17.下野:執政的人被迫下臺。
18.坐井觀天: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19.惱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惱恨而發怒。
20.嬌小:嬌嫩,小巧。
21.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22.相安無事:相處沒有矛盾、沖突和爭執。
(八)練習題示例。
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就要講根據,講理由。講理由好像很難,其實并不難,其中包括運用我們熟悉的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的復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觀點,講明自己的理由。
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示例:我認為寓言可以讓孩子們讀。因為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把人類的智慧和善良教給孩子們,教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孩子們讀了寓言,會認識到人世間的喜悅與悲傷、成功與失敗都像寓言中講述的那樣,蘊含著有益的哲理。他們長大了就會時時處處關心別人、關心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九)布置作業 :
1、課后練習題。
2、同步練習講義。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9
教學設計示例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l.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
赫 宙 庇 喇 囪 妒忌 矗 擂
2.掌握多音字的讀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派頭 凡人 較量 自吹自擂 不可一世 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三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養學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動的故事中,全文玲瓏剔透,錯落有致,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精巧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1.這是學生上初中以來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寓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的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現,體會想像和聯想的作用。
3.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兩則寓言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教師結合課前提示進行介紹。
2.重點學習前兩則寓言,體會其寫作特點,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師分析講解,師生討論的辦法解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和相關練習制成的膠片。
3.學生根據本文內容制作漫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寓言。
2.復述故事。
3.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討論。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寓言。其實同學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大家從幼兒園到小學,家長、老師經常用寓言故事對我們進行教育。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夫和蛇》等。)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寓言有什么特點?(學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師應加以肯定。)教師補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夸張、擬人等表現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本單元第三則寓言的作者嚴文井是我國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明確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識。
2.重點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體會特點,理解寓意。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讀懂故事,并能復述。
②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
③體會寓意。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這則寓言內容上可以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講臺,不看書把故事 復述一下。三個同學中一個復述講述的部分,其他兩人分別復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語言。要求復述人物語言的同學要做到表情語氣準確。
全班同學對他們的復述進行評價。
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
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問,神態平靜,問話簡潔,語氣也平直;第二問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親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個銀元后“笑”
著問,復述時要抓住“笑”的表情,問話的語氣稍重一些。當聽說赫拉的雕像“要貴些”
時,大大出乎意料,第三問復述時要稍加思索,語氣中帶著急切,語調要更重一些。)
三次問話,只寫了一次問話時的神態:“笑”,只寫了一次心理活動,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問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變化嗎?
討論、明確,開始赫耳墨斯內心深處是堅信自己在人間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來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見宙斯的像,于是隨意問一句,不假思索,心請是平靜,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會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災樂禍,暗自得意,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還要貴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這次他變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問,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當頭一盆冷水。三問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訓,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為了不起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什么樣的道理?請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話把寓意表述明白。
愛慕虛榮的人一文不值。
(四)總結、擴展
本文短小精悍,構思精巧,三問三答,變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尋味,故事告訴我們愛慕虛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最沒有價值,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謙虛,有真才實學)。
(五)板書設計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三
第 1 2 頁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10
《伊索寓言》,是以文章樣式為主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的類別與前三篇相似,都是通過故事,贊揚美好的東西,抨擊丑惡的東西。課文的寓意,直接由最后一節揭示,有利于學生把故事與寓意聯系起來,與關鍵詞句對應起來理解。
《狐貍與葡萄》,作者告訴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屢見不鮮,比比皆是。當他們無能為力,做不成事時,多會為自己找借口。中國人最為直接的表現,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課文中的狐貍,為什么會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酸哪?這是理解寓意的關鍵。我看有四條:一是狐貍特別想吃葡萄。狐貍看到葡萄饞得直流口水,是最好的說明。二是狐貍,真是沒有能力吃到葡萄。所以它想盡辦法,也是白費勁。三是狐貍非常失望。你看,它感到無望,不就是感到沒有希望。狐貍沒有吃到葡萄的難過、失望,盡出。四是狐貍心存不甘。“只好轉身離開中的”“只好”,活畫出狐貍想吃吃不到,又不情愿、舍不得離開的窘態。在這種心里的作用下,狐貍才為自己找借口,自我嘲諷:“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雖是一篇小文章,用字煉句之精煉,令人折服。
《牧童和狼》的寓意中,暗含了一個因果關系:因為一貫說謊,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一貫說慌的行為,導致了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故事的內容、寓意,學生一看即明。重點在于理解這種一貫說謊的危害。故事為了突出這種危害,采用對比的手法寫一貫說謊時牧童與村民的表現:哈哈大笑——驚慌失措,喊破喉嚨——沒人前來幫忙;用對比的手法寫牧童狼來先后的神態變化:哈哈大笑——嚇壞、慌忙、喊破喉嚨。通過對比研讀,學生明確牧童與村民前后的系列變化,都是由于牧童一貫說謊造成的。且這些詞語感情色彩強烈,給讀者震撼,給讀者警醒。
《蟬和狐貍》中的蟬,為什么能夠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因為它是一個聰明人。這是理解寓意的重點。故事中哪些地方表現蟬聰明?一為察覺。蟬因為得到烏鴉的教訓,很快察覺其中有詐。二為實驗。它摘了一片樹葉扔下來,狐貍果然上當,以為是蟬,猛撲過去。三為推理。蟬從狐貍的糞便里摻雜蟬的翅膀中,推理出狐貍想吃它的本意。這是從現象中推理,推理是人類重要的思維能力。四為用外交的手法。蟬對狐貍的話,柔中帶鋼,用商量的語氣顯得客氣。“你看,朋友,……”。它看似客氣,實為譏諷狐貍。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11
【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態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態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
【教學難點 】
1、他用妙喻般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理性思考
【教學方法】
故事切入法、語言破解法、文體解讀法
【教學課時】
5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一部著名的流傳千古的書,它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很高有文學價值,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讀<伊索寓言>》選自錢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出版于1941年,據現代文學研究專家袁良駿先生說 ,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書:
《寫在人生邊上》很可以看作《圍城》的前奏曲,沒有它,也許就沒有《圍城》。為什么叫《寫在人生邊上》?作者這樣解釋:“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間”。在書中的《一個偏見》一文中,他又說:“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這就是說,第一,這本書寫的是作者對“人生”這部大書的理解和體悟,也可以說是對這部大書的豐富和補充;第二,這本書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隨筆”;第三,這些“隨筆”和那些“熱戀時的情書”一樣,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承認自己所寫乃個人的“一偏之見”,并非什么絕對真理,這表現了作者的謙虛。
假如僅僅從標題上看,我們一般會把此文當成讀后感或者一篇文藝評論。但是作者卻用一篇書評的外衣寫出了新意。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他用妙喻般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理性思考,這樣,我們閱讀的份量就加重了。剝掉妙喻的皮張得其精華,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它過難,所以也增加了研習的必要。
二、閱讀此文,把握重點:
1.雖然作者說的是讀伊索寓言的一些感想,但是絕不能僅僅當作感想來讀,而應該看作是對社會現象進行鞭辟入里的剖析的精深論著。作者說的是糾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見,其實作者是借糾偏而闡述他的觀點,即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象的批判態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錢先生的散文,跟他的小說與文藝論著一樣,有著很高的文學藝術水平,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深入其中的堂奧罷了,學習錢先生的文章,自然也可起到一定的開闊眼界和提高文學修養的作用。
二、自讀程序
要輕易讀懂和讀透這篇文章,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可資參考:
1、故事切入法
2、語言破解法
3、文體解讀法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一)故事切入法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本文之作卻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寫他人之所不能及,別出心裁,寫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將《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與此文所引,兩相比較,自然就能讀出錢文之高妙來了:
提示:《伊索寓言》故事原義
1. 蝙蝠的故事原題目作《蝙蝠和黃鼠狼》,講的道理是“我們遇事也不要一成不變,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風險(P81)”。
2.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原題作《螞蟻和蟬》,講的是“凡事都要預先有準備,才能防患于未然。(P53)”的道理。
3.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原題作《銜肉的狗》,講的是“這故事適用于貪心的人(P61)”的道理。
4. 天文家的故事原題作《天文學家》,講的是“這故事適用于這樣一種人:他們連人們認為是普通的事情都辦不到,卻拼命夸夸其談(P19)”。
5. 烏鴉的故事原題作《穴烏和鳥類》,講的是“借債的人拿著別人的錢,似乎很體面,可是一旦還了債,就原形畢露了(P47,周本P69原題《燕烏與鳥類》)”。
6.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原題作《寡婦和母雞》,講的是“不少人由于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結果連現有的也丟掉了(P27)”
7.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原題作《狐貍和葡萄》,講的是“有些人,能力小,辦不成事,就推托時機未成熟。(P8)”
8. 驢子跟狼的故事原題作《驢和狼》,講的是“有些人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P88)”
查找:本文作者對每個故事的新義理解(課上完成)
二、小結課文
通過以上幾個故事,我們發現錢先生的創見果然不同凡響:一是錢先生對故事思想內核把握得十分精深。文章寫了九個故事,除其第六個牛蛙的故事從以上兩個版本中不能查證,不知錢先生先前所引的是什么版本外,從其余的8個故事中,可以看到,錢先生在原來故事的基礎上,運用了豐富而獨到的聯想,把平凡的思想寫出了新意。二是錢先生語言駕馭能力高超。平淡的故事在他的筆下一下變得更加生動可愛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僅用了少量的文字就把故事的大意概括出來了,其中的主旨一點沒有減少。沒有這兩種能力,是寫不好這篇文章的。
第三課時
一、研讀課文
(二)語言破解法
要理解錢先生的文章,我們不能不從他的語言著手。如錢先生的語言干凈利落,不加修飾。但并等于大白話,而是言簡而意賅,言近而旨遠。他特別善于將典雅與高深融貫于平實之中:
錢氏的散集《寫在人生邊上》則被稱為“學者散文”,其文字特色和《圍城》諸小說相似,而機鋒更為過之。小說沒有寫景、敘事的成份,作者因此不能意氣風發地從頭到尾議論。散文則不然,《寫》里每篇都是錢氏的“脫口秀”(talk show),從錦心到繡口,把人的愚昧丑陋諷刺得美哉妙哉!“醫生雖然治病,同時也希望人害病:配了苦藥水,好討辣價錢。”印象派文學批評對作品的議論,往往離題,只見天花亂墜。“至于‘印象派’呢,我們當然還記得四個瞎子摸白象的故事,改為‘摸象派’”。英國的王爾德如果尚在,且懂得中文,一定大為嘆服,而且擲筆不再寫印象派評論了。(《羊城晚報》1998/12/24)
下面我們以文章的第三段為例,體會其語言的妙處:
原文解說
1、如何理解課文第三段首句“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這里的意思是先讀書后有了感想。但《伊索寓言》讀的人不少,何以錢先生如此?顯然沒有他成熟的思想不足以成文,這樣我們所知道的感想,原來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換句話說,錢先生早就有了寫作的打算,只是借伊索的故事寫將出來罷了。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大可看得,就是值得一看。伊索寓言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書,怎么會不值得一看呢?原來作者想說的是在下面。
2、《伊索寓言》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 什么叫讀文章的安慰?
原來它是一句意味深長的反諷語。本來讀文章的目的就是有收獲,但讀伊索寓言不僅是有收獲,重要的是,它可以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同時可以借此將想要說的內容暗示出來。下文就此展開了敘述。
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 因為是古代的書就能說增進現代文明嗎?顯然不能,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原來是說,現代人往往自高自大,瞧不起古代的文明。而事實是,古代文明被我們現代文明所玷污了。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 換一個角度說。也為下文作準備。暗示人有瞧不起人的丑惡的一方面。
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貍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后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 可以說這里是第三次強調現代人的自尊與自信,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而在此處的諷刺卻更加明顯了。
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通過以上的對比,把需要比較的兩個方面強調得更加突出。同時將作者真正想說的話作了一個提示。其實并非是《伊索寓言》有什么內容可以糾正,而是作者有話要說。
二、作業 布置:怎么理解《伊索寓言》給予我們三種安慰?
第四課時
一、研讀課文
(三)文體解讀法
就此文的體例而言,它宜作一篇文學評論或一篇讀后感。但是錢先生打破了常規的寫法,把讀后感或文學評論與社會批評并文藝創作諸種文體結合起來了。
先從評論的角度說,此文可以評價《伊索寓言》這部書有些什么內容,寫得怎么樣,我們有些什么收獲,我們怎樣去讀它,等等。這個角度要求作者站在一個較宏觀的位置進行整體的評述,對作者的駕馭能力要求較高。但這種文章又易于流于空洞。而此文打破了評論的界限,用的是一種自說自話般的語言,用的是一種自由抒發的語式。
再從讀后感的角度說,它可以是寫這部書的一點一滴的感想,也可以是寫這部書的一點認識等等。此文就小事而論小事,選材的角度不大。而此文在寫感想的同時加入了更多主觀認知的因素,因此又不完全是讀后感。
從創作的角度說,創作有著較多的自由度,形式上大多不受限制。而其主題表現也更加靈活,有的只是自由發揮的瀟灑。但是,此文在感性的抒發中,卻包含著相當多的理性思考。自然,這篇文章是很難用一種標準去衡量的。
二、自讀點撥
(一)文章的開頭三段內容如何理解?
文章的前三段文字初看與主旨無關,實質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它通過正反不同的類比把人的丑陋思想充分開拓出來了。
第一段談的是應當如何客觀對待現實和歷史的問題。雖然作者舉的是人事的例子,但他實際上指出了人們過于自尊,不肯承認他人的劣根性。作者在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因而,更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第二段,作者寫的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歷史是有著豐富的內涵的,很值得我們去吸取和借鑒。但是由于人類的唯我獨尊,不肯承認他人的長處,因此常常小看歷史,并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忽視歷史的價值。
第三段,總體上寫的是作者由《伊索寓言》引起的感想。值得注意是作者在此段中隱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對這部書還是十分肯定的(“大可看得”)。二是,這部書也未免太純樸了,不足以反映我們今天的復雜的歷史與現實。“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現代文明”其實是一個反語,指的是現代人的奸猾與做作。“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暗示的是我們的見解與經歷比起古人來更豐富得多。“發跡后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說的是人類的盲目自尊與自愛。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感情,導致了人類的許多丑陋現象。
(二)如何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與價值?
這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定為,作者借評價《伊索寓言》,對各種偽善的社會現代進行揭露和批判。例如蝙蝠的故事寫的是對那些偽善者的揭露。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可能至少有四層意思:一層寫促織不知為自己作長遠打算;二層寫的是螞蟻落井下石。三層用逆向聯系法,寫的是對那些“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的詛咒。第四層意思,寫的是對某些學無所長,只知拾人牙穢的腐儒的諷刺。類似道理我們很容易從中體會出來。
對于《寫在人生邊上》的價值所在,袁良駿先生作過這樣的評價:
(《寫在人生邊上》)十篇散文……每篇有每篇的精采之處,難怪人們至今對它們好評如潮。首先,作者寫的雖然是散文,用的卻是小說家之筆,是小說和散文的結合。《邊上》不僅是小說與散文的結合,也是知識與想象的結合。錢氏知識淵博,其散文在中、西典故的運用方面都有過人之處,尤其西典運用之嫻熟、恰切更為出色。中典的運用頻率雖低于西典,但熟練、準確程度卻同樣可以媲美。《邊上》的第三個特點是有不少獨特的人生感悟,這些感悟也許顯得怪誕甚至荒謬,但細細品味便覺出它們的妙處了。
錢氏的深刻、哲理中,蘊涵著大量尖銳、辛辣的諷刺。這種諷刺,往往給人以尖刻、陰冷之感,這就構成了錢氏散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對人情的剖析,可以讓人不寒而栗。錢鐘書不象有些作家那樣對人間充滿激情,筆下春溫和煦,他對人生的關愛和理想通過冷峻、尖刻的諷刺折射出來。
以上特點,都是通過錢氏獨特的語言風格表現出來的。冷峻、尖刻、富于思辨和哲理,使錢氏散文特別耐人尋味。
把握了這些意思,理解錢氏文章的精神內核就容易了。
(三)怎樣看待作者的行文思路與行文技巧?
從文學評論或讀后感的角度講,此文可以是先講大道理,然后再結合原文進行論述。這也符合一般論述性文體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了先說道理再行論述的這一形式,而在語言使用上卻用了類比的方法與比喻的技巧,讀來既有一種哲學的深思,又有文學的華彩:
我認為,……錢先生的類比思維和逆向思維都相當發達,而且學貫中西、博聞強記,對學問對人生都有洞察幽微的獨到見解,加上向來都非常重視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因此他的作品甚至學術著作總是妙喻連珠、美不甚收,具有極強的表現力與可讀性,形成了自己幽默機智、卓而不群的獨特風格。假如將比喻藝術從他的作品中抽去,錢鐘書將不成為錢鐘書。(《羊城晚報》1998/12/24)
如文中普通人年長與年幼的對比。年長女人與年幼女人的類比。古代與現代的類比。在類比當中,我們看清了人類思想的劣根性。而在下文中,在總體上運用類比的情況下,借助逆向思維引出了相反的結論。這些結論無不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
此外,據稱運用大量運用比喻的方法寫作論文,現代中國最杰出者為錢鐘書一人。這是我們在閱讀此文時所要注意的。
(四)如何看待文章結尾的一句話?
理解最后的一段話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這段話卻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下面是我們的解讀:
這幾個例子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古代兒童讀物真是不宜作現代兒童的讀物嗎?顯然不是。而是這部書可能太純正了,不能反映出現代社會的奸詐。)盧梭在《愛彌兒》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貍騙烏鴉嘴里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貍。(盧梭的話本身就有一定的思辨性的反叛精神,但也并不無道理;對盧梭的話也持不同的看法,為自己的論證張揚,足見錢氏的創見)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意思是我不贊成認為小孩子壞。)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把話語引向自己的論證范籌之內,對成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兩相比較各有優長,再一次對社會上的偽善行為批叛。)。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反語——我相信人類的進步,但人類在進步當中的偽善行為卻不能不食令人警醒)——雖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巧妙的自謙與自夸——諸位都沒有看透!這就是我的功勞。)
第五課時
一、自讀思考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相關檢測: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窒里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魔鬼在但丁《地獄篇》第二十六出中自稱:“敝魔生平最好講理。”可見地獄之設,正為此輩;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當然,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依照生理學常識,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點偏側。并且時髦得很,偏傾于左。古人稱偏僻之道為“左道”,頗有科學根據。不過,話雖如此說,有許多意見還不失禪宗洞山《五位頌》所謂“偏中正”,例如學術理論之類。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世界太廣漠了,我們圓睜兩眼,平視正視,視野還是偏狹得可憐,狗注視著肉骨頭時,何嘗顧到旁邊還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謂偏見,只好比打靶的瞄準,用一只眼來看。但是,也有人以為這倒是瞄中事物紅心的看法。譬如說,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云:“人者,無羽毛之兩足動物也。”可謂客觀極了!但是按照希臘來阿鐵斯(Diogenes Laertius)《哲人言行錄》六卷二章所載,偏有人拿著一只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問。博馬舍(Beaumarchais)《趣姻緣)(Mariagede Figaro)里的丑角說:“人是不渴而飲……的動物。”我們明知那是貪酒好色的小花臉的打諢,而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偏宕之論確說透了人類一部分的根性。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別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假使我們說:“人類是不拘日夜,不同寒暑,發出聲音的動物,”那又何妨?(《寫在人生邊上●一個偏見》,錢鐘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問題之一:請從任意一角度談你對《一個偏見》內容的理解。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考題。估計不會有規定的答案。
這個角度是很多的,只要有不理解的內容都可以作為理解的角度。原因有二:一是本文確實字字珠璣,含蘊深刻。二是選擇理解的內容不一,答案則不同。我們的原則是允許學生多向思維。能自圓其說即可。
問題之二:請用最為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的主要內容。
此題亦可作開放型題目要求。可不拘成見。大致內容合理即可:在作者看來,任何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都有它的合理性。結論的正確與否,換一個角度說,都可能是一個偏見。這就是作者的偏見。
問題之三:請查證作者在此文中的引據情況,并以此說明作者的學問根基如何。
在這段文字之中,錢鐘書的學問自不待言。單從引據即可見一斑:
1.引但丁《地獄篇》第二十六出中的話。
2.引禪宗洞山《五位頌》“偏中正”的論述。
3.引某書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的內容。
4.引希臘來阿鐵斯《哲人言行錄》六卷二章。
5.引有人拿著一只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問的故事。
6.引博馬舍《趣姻緣》里的丑角的說法。
至于說錢鐘書論述的獨到性,這段文字更是無與倫比。閱讀時注意體會。
二、小結全文
三、作業 布置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12
一、選擇題
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 ]
a.閱歷 歷程 再接再厲 厲兵秣馬
b.嬌縱 驕縱 驕生慣養 嬌小玲瓏
c.發跡 古跡 模范事績 豐功偉績
d.遵守 遵命 屈尊下顧 有所尊循
2.對下列加粗詞語的運用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
②此人學識淵博,胸襟寬廣,是經濟之才。
③經濟作物也叫技術作物,是指給工業作原料的農作物,如棉花、煙草等。
④作者用非常經濟的筆墨,把這一場錯綜復雜的斗爭寫得如火如荼,引人入勝。
⑤他家的經濟是寬裕的,你不用擔憂。
a.②⑤意思相同
b.③⑤意思相同
c.①④意思相同
d.②④意思相同
3.填入空白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
[ ]
①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________。
②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________,老羞成怒。
③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________。
a.憐憫 原型 進程
b.憐憫 原形 歷程
c.憐惜 原型 歷程
d.憐惜 原形 進程
4.揣摩文意,句子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鳥類里偏要充獸
②表示高超出世
③表示腳踏實地
④在獸類里偏要充鳥
[ ]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5.下列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 ]
a.柏拉圖——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
b.歌德——德國 盧梭——德國
c.契訶夫——俄國 裴多菲——匈牙利
d.莎士比亞——英國 雨果——法國
二、常識填空
6.《伊索寓言》是________寓言的匯編,相傳為________所作。它是歐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歐洲文學史上奠定了寓言創作的基礎。
7.錢鐘書,現代著名學者、作家。字________,號________,是一位學者型的諷刺幽默作家。他的________是中國最早的豐富而詳贍的中西比較詩論;另一部學術著作________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于一體。他的諷刺性長篇小說________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并已被譯成多種外文。
8.《伊索寓言》中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舉出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專項訓練
9.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
本句中的“進步”是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進步?加以闡釋。
10.天文家的故事中,失足之后,天文家大喊“救命”,反觀現代人類是什么反應?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11.牛跟蛙的故事中,作者說“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按照文中的邏輯,果真會相安無事嗎?
四、閱讀綜合訓練
12.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狐貍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他就是吃到了,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滿足的狐貍,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滿意的狐貍,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①“不易滿足”的狐貍認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其實是他的什么心理在作怪?
②“很感滿意”的內涵是什么?
③這兩種吃到葡萄的狐貍相比較,哪一個更為險惡?指向怎樣的社會心理,試做分析。
13.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①作者的觀點與寓言本意是什么關系?
②“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作者是不是針對醫生說的?那么這又是指向什么樣的現象說的?
五、讀寫結合訓練
14.本文獨到、深刻,表達含蓄、風趣,充滿了理趣,讀后啟示頗多。擇取一兩點談談認識、感想。三四百字左右。
參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古希臘;伊索;
7.默存;槐聚;《談藝錄》;《管錐編》;《圍城》
8.《狼和小羊》《農夫和蛇》《龜兔賽跑》
9.不是,它著重強調日益復雜化,其中也不排除狡猾、丑陋的一面也在不斷向前發展。
10.現代人不僅不會喊救命,而且也不就此罷休,依然向上看。對于他們我們不能向以往一樣認為他們自食其果,應該時刻提防。
11.人類為求得心理平衡,視壞為好,是非不分,怎么會相安無事。
12.①貪婪,不知足的心理。
②葡萄是甜的,即利益既得,很滿足。
③后一個更為險惡。前一個還是圍繞著自己,后一個指向旁人,表面看似乎是讓旁人心理平衡,其實別有用心,他打消了別人與自己分享的念頭,使其喪失斗志,自己好獨自享用。
13.①作者反對寓意所指
②不是,指那些帶著偽善的面具做壞事的現象。
14.(略)
上一篇:讀《伊索寓言》隨堂練習
下一篇:我閱讀,我快樂---伊索寓言說課稿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篇13
一、復習提問
師問:作者認為小孩子應不應該讀寓言?理由是什么?你可以借鑒原文,但最好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
生答:不應該。現代人遠比古代寓言所說的狡猾者更狡猾、更惡劣,現代社會不會像寓言中獸界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讀寓言會使小孩頭腦簡單,對付不了各種社會丑行,他希望人的頭腦再復雜些,這樣才會對社會有清醒的認識,才不會碰壁上當,才會有恰當的對策。今天,我們一起來研讀錢先生糾正了寓言中哪些淺薄的見解。
二、研討新課
(一)先作示范
師問:這九則寓言中你們最喜歡哪一則?
生答:“烏鴉的故事”。
請一位同學講述此故事。
師問:為什么鳥類大怒?
生答:烏鴉作假成真。
師問:烏鴉作假沒成真前,有沒有人揭露它?成真后才揭發它,這反映了一種什么心理?諷刺了哪一類人?
生答:沒有人。反映了人類對于作假沒成功的人不去批判他的弄虛作假,而一旦此人作假成功就大加批判,一種忌妒別人成功的心理。諷刺了具有此種心理的人。
師問:為什么烏鴉憤怒了?它的作法如何?
生答:它被揭露了,惱羞成怒。它要把所有鳥類的毛都拔光,看有什么區別。
師問:大家想,當孔雀開屏的羽毛、天鵝潔白的翎羽蕩然無存的時候,與平常所見的白條雞有什么區別?在我們忍俊不禁的同時,錢先生告訴我們“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請思考:這個遮羞的方法是什么?
生答:我不好誰也別想好,一種丑惡的心態。這種人是品質低下、嫉賢妒能、報復社會、貶損一切的人。
師問:這種人是品質低下,嫉賢妒能,報復社會、貶損一切的人。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也存在嗎?請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生舉德國校園暴力(一學生被開除,殺死十幾位老師)。
一生談二人平等:譬如有兩個人,一個身體健康而另一個雙腿殘疾。讓他倆平等有兩個方法:一是治好殘疾人的腿,這個方法不僅費時而且費力。那么干脆采取第二個方法,直接打殘健康人的腿。又方便又直接地拉平了兩個的位置,平等的兩個人沒有嫉妒,沒有怨恨,多好的方法啊!只不過由這些“平等”的生命組成的世界就缺少了進步的動力。我們拒絕這樣的平等,我們拒絕這自私的劣根性。
師總結:更深刻的說,這是一種國民的劣根性,誰比我強我就踩誰,民族停滯不前,皆由此所致。
(二)分則討論(前四則)
師說:請同學們任選一則寓言,快速閱讀,抓住段落中關鍵語句,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問題:1、錢先生對蝙蝠的故事進行了引申,諷刺了當時社會的哪一類人?
(在不同場合賣弄資本,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
2、“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中,錢先生認為“螞蟻”指哪一類人?“促織”指哪一類人?我們所了解的有沒有“促織”這樣的人?
(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朋好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生前養活不了自己的大作家,死后成全了別人。魯迅、梵高、曹雪芹)
3、“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中,錢先生給哪類人畫了像?你是怎樣分析得出結論的?結合現實談談你的感想。
(不學無術、狂妄自大、不納諍言、聞過則咬的人。)
一學生談感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所謂強者不正說明了他的虛弱,他的不自信嗎?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不正由于狗的毫無自知之明嗎?曾幾何時,一部《還珠格格》使趙微大紅大紫,而一帶有國恥標志的演唱包裝則又使她星光黯淡。魯迅曾指出:社會上崇敬名人,也就常有名人被崇奉的誘惑,如果自己腦袋發暈,忘記了自己半斤八兩,就容易引起公憤,罩在頭上的光環被眾人打消殆盡。
一學生說:良藥苦口利于病,聽了批評,就應該虛心自省,切不可學狗的樣子聞過則鬧,聞過則咬。1997年9月12日,某中學一名女教師被子人打死在公共浴室里,慘象觸目驚心,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兇手竟是她12歲的學生。她打死老師的原因只不過因為上課時被老師批評。
師總結:胸懷是心靈素養的閃光,是人格美的極致,希望每位學生都保持接受諍言的風度,改錯去非,重塑自我,使美在身上永駐。
4、“下去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這句話什么意思?這類人存有什么心理?
(下野后,還想東山再起。一心向上爬以謀取高位)
一生說:官場上一些人對權勢的過分追求,這些人處欲熏心,官迷心竅,“四人幫”中的王洪文,原是保衛科的小科長,“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到最后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
師總結:一個男人,失戀后,一面發誓再也不談戀愛了,一面卻瞪大眼睛搜索下一個目標。一個政客,失勢后,一面發誓再也不步入政壇,一面卻聯合舊黨,以待東山再起。
(三)品評余下四則寓言(事先由四位同學準備當小老師,按照前幾則寓言的研讀方法提出自己的問題)
牛跟蛙的故事
生問:寓言的本意是什么?
生答:不自量力。
生問:錢鐘書指哪種人?
生答:把缺點說成長處,無是非,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與世無爭的人。
生問:這是在給哪一種人曝光?
生答: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制造平庸的人。
生問:誰能就社會上這種人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生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誰想高人一頭,必然要成為從矢之的。因為在這種生活空間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傾斜了,甚至倒置了。人們都陷入自我吹捧,相互陶醉,自我滿足,相互裝蛋的迷霧中渾渾噩噩地活著,哪還有什么“秀木”“高人”,哪還有什么進取突破。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生的最大悲劇。
師總結:魯迅有言: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處,美如乳酪。正是對這種人最深刻的描繪。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學生談感想)
(有錢人往往一毛不拔,嗜財如命,極端吝嗇的人)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
本意是什么?文意是什么?你知道現實生活中有類似的例子嗎?
(自欺。欺人,狡猾至極。如是應得的要避免別人的嫉妒,如是非份的要打消別人的想法------分甜頭)
狼和驢子的故事
本意是什么?文意是什么?你知道現實生活中有類似的例子嗎?
(狼愚蠢。以偽善的面目干壞事。狼可怕,披著醫服的狼更可怕。毒蛇可怕,可美女蛇更可怕。)
一生舉例:胡曼麗“中國媽媽”
一生舉例:兒童營養品,致使40個孩子喪生,披著名牌的外衣。
師總結:錢鐘書用睿智的語言暴露了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了解錢鐘書的獨到見解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一生說:面對要拔掉所有鳥類羽毛的烏鴉這樣的邪惡勢力,我們不僅要識破,還要抗爭,制止他們的倒行逆施。
一生說:最大的無知是不恥于無知,最大的失敗是甘心于失敗,最大的缺點是不正視缺點,我們要真誠地接受老師恨鐵不成鋼的批評。
師小結:山中有獸,林中有狼,海中有鯊魚,草中有毒蛇。在絢麗多彩的世界里,也有陽光下的罪惡,這就要求我們擋住致命的誘惑,洞燭世相,才不至于吃虧上當。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質,有一種方法就是運用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品質來認識事物。下面,我們來做練習提高思維品質。
師板書:洞燭世相 識破假惡丑 思維訓練 表述新異美
三、拓展練習:
在“小草、月亮、春蠶、圓規、石頭”中任選其一,多角度闡述。
備用答案:
春蠶:1、吐盡了絲才悄然離去,但它的業績卻久遠留存,從一代賢相諸葛亮到萬流景仰的周總理,都用自己生命的全部詮釋了鞠躬盡瘁的春蠶。
2、把“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自然會讓人們的缺陷得以補償,但人們也如春蠶一樣,作繭自縛,使大家在欺人互欺的繭網中坐以待斃。
圓規:1、一舉一動都符合標準,因為它始終如一圍繞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按規矩鑄就方圓,有恒心才能圓夢。
2、不管腳步跨得多大,到頭來還是回到起點,它的成績始終是零。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規蹈矩的人只能在原地踏步。
月亮:1、千古明月引發了多少幽幽情思,創造了多少美麗的傳說,更為美麗的是她歷盡千山萬水,閱盡世事滄桑,給混沌漆黑的世界帶來澄徹如洗的光明。
2、千古明月曾撩逗得東坡把酒問天,曾吸引多少鴉士文人文思泉涌,吟詩作賦,然而她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不過是借助太陽的光輝來炫耀自己罷了。
石頭:1、一生赤裸,品質堅硬,體內潛流著日月輪回的潮聲,周聲閃爍著若智若愚的氣質,千年不語,萬載沉思,不僅是一種豁達,更是一種堅韌。
2、緘默不語,冥頑不靈,永遠封閉自我的石頭也就永遠走不出荒涼與寂寞的山野,用語言和聲音鑄造心靈之橋,生命就會顯示出博大而美好。
小草:1、孱弱、柔嫩的小草,從不屈服命運的捉弄,即使被石塊壓住,也會從縫隙中旁逸而出,探出頭來沖著藍天微笑,即使枝葉被大火燃盡,根莖依然萌動著生命的信念,依然在春的感召下,轟然破土,詮注著生命輪回的再次生動。
2、大風乍起,云飛揚,嬌美的花兒繽紛落地,孤傲的大樹被攔腰折斷,然而草兒們一叢叢,一片片,用同一種力量向同一個方向寫意著波浪滾滾的優美動姿,唱響著生死與共的美麗,草兒不愧為集體英雄主義的精靈,不愧為團隊精神的典范。
3、風使淫威,小草匍匐在地,馬踏四足,小草折腰斷臂(恬退隱忍)逆來順受的草民任人蹂躪,這種意識與當前張揚個性時代大潮格格不入。
四、師總結
牛頓以神一般的思維最先說明了慧星的軌跡和大海的潮汐,余秋雨以全新的感悟,把睿智的鮮花撒遍了文化苦旅,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迎面撲來紛繁復雜的社會高新科技,大跨步地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