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精選12篇)
塞翁失馬 篇1
寓言四則 習題精選
一、詞語練習題。
1.給加點的字拼音。
卮酒 買櫝還珠 廩食 何遽 折其髀
2.選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
b.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
c.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d.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解釋加點的詞。
(1)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
(2) 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
(3)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 )
(4)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
4.解釋每組中加點詞的詞義。
(1)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
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
(2)①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 )
(3)①好—一聽之,處士逃( )
②好讀書,不求甚解( )
(4)①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
②馬無故亡而入胡( )
參考答案
1. zhì dú lǐn jù bì
2. b
3. (1) 本來。 (2) 通“緝”,連綴。 (3) 通“悅”,高興。 (4)帶領。
4. (1)①拿 ②拉 (2)①緣故 ②所以
(3)①喜歡 ②喜歡 (4)①沒有 ②走失
二、問句不同類的一項是( )
a.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b.且人患志志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c.此何遽不為福乎? d.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參考答案:d
三、課文內容理解填空題。
1.“買櫝還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原意是諷刺那些_______________,這是從_____的角度來說的;我們還可以從______的角度將寓意理解為_______________。
2.“濫竿充數”選自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得到的教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常用“_________”來比喻雖然暫時吃虧,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參考答案
1.買了匣子,退還了珍珠; 沒有眼光,取舍不當,主次顛倒,不知輕重的人; 買方; 賣方; 注意包裝商品,有時可以獲得大的利潤
2.韓非子 南郭處士 不學無術,專*投機混日子的人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
3.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 篇2
課型
精講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了解故事大意,理解成語故事包含的道理;
2.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通過看注釋和借鑒以往學習經驗的方
法自主學懂這篇小古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成語故事,提高學生的
人文素養,培養學生閱讀經典小古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了解故事大意,理解成語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成語入手,重點詞導入
1.成語是源自我國古代的一種語言形式。有些成語看起來只有簡簡單單四個字,成語里面卻包含著有趣的故事。你已經知道哪些包含著故事的成語?
生:交流。
師:看老師工工整整在黑板上寫一個成語(板書:塞翁失馬)誰能讀?關于這個成語的信息,你已經了解多少?
預設生的回答:
(1)說故事的字面意思。
(2)說故事的大致意思。
(3)隨機了解翁的意思。請你告訴大家,你還認識哪些翁?(老翁、漁翁、
家翁)我們這兒是塞翁,意思就是——住在邊塞的老人。塞翁失馬的意思就是——住在邊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馬。
2.《塞翁失馬》這個成語故事我們都已經預習了,是不是?下面我們來聽寫這個成語故事中的幾個詞語,誰愿意到上面來寫?其他同學拿起筆寫在紙上。寫的時候,盡量寫得大一點,端正清楚一點。
聽寫:此何遽不為福? 福。
此何遽不為禍? 禍。
福、禍這兩個字比較難寫,它們的偏旁都是示字旁。下面我們再來聽寫兩個詞語,誰愿意上來?
聽寫:塞上叟失馬,人皆吊之。 吊。
其馬將胡駿馬而至。皆賀之。 賀。
3.吊在現代文中是什么意思?在這篇小古文中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機板書學習方法)真不錯,下面注意看,老師在禍與福之間畫了一條綠線,知道老師為什么要畫這一條線嗎?下面再注意看,老師又在禍與吊、福與賀之間各畫了一條紅線。想想,它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先別著急,我們打開課本,先聽王老師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聽一邊可以琢磨:禍與吊、福與賀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好,把書拿起來。(老師范讀這篇小古文。)
二、圍繞“禍福”,了解大意
1.把書放下,誰聽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來了?
塞翁遇到了禍事,人們紛紛去安慰他,遇到福事,人們紛紛去祝賀他。
2.那塞翁遇到了什么禍事,人們紛紛去安慰他;他又遇到了什么福事,人們紛紛去祝賀他呢?請大家自己來讀讀課文,然后來交流交流。
(1)塞翁走失了一匹馬,這是他遇到的禍事。你從哪一句話看出來?(讀第一句話)塞上叟失馬,人皆吊之的意思就是邊塞上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馬,鄰居朋友都去安慰他。你是怎么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的?(看注釋,借鑒以前學過的知識)塞翁遇到的禍事就是——用這句話中兩個字來說就是:失馬。塞翁走失了一匹馬,鄰居朋友都替他感到怎么樣?可惜、惋惜、難過。帶著這種語氣讀這句話。
(2)塞翁的兒子騎馬摔斷了腿,這是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禍事。請你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讀一讀,并用看注釋、借鑒以前學過的知識的方法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好是多音字,讀hào ,意思是喜歡,折也是多音字,折髀就是摔斷了大腿骨。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墜而折髀,人皆吊之的意思是塞翁家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腿,鄰居朋友都來安慰塞翁。請你用這句話中的兩個字來說說塞翁兒子遇到的禍事——折髀。如果你是塞翁的鄰居朋友,看到塞翁的兒子摔斷了腿,跛了腳,你會覺怎么樣?(會替塞翁感到傷心、難過)帶著這種心情讀這句話。
(3)塞翁走失的馬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匹外族人的好馬,運氣真好,這是塞翁遇到的福事。請你也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讀一讀,并說說意思,指名學生讀這句話,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走失的馬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匹好馬,鄰居朋友替塞翁感到高興)塞翁遇到的福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得馬。
(4)塞外民族大舉入侵,邊塞地區的青壯年男子都被征去當兵打仗去了,當兵的人十有八九都戰死了,惟獨塞翁的兒子因為跛腳的緣故沒有去當兵打仗,和年老的父親一起保全了性命。讀句子,讀出慶幸的語氣。說說意思,用這句話中的兩個字說出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福事——相保。(交流學習塞翁遇到的禍事、福事的過程中,學習順序可根據學生的交流前后調換。)
3.對于塞翁的鄰居朋友們來說,失馬、兒子折髀是兩件禍事,所以要去好好安慰塞翁,而得馬、父子相保是兩件福事,值得好好慶賀。那么,塞翁又是怎么看待這些禍事福事的呢?(找出三個反問句,理解意思,讀出反問的語氣,讀出塞翁沉著冷靜,處變不驚的樣子。)
4.師生對讀,把其他人的惋惜、難過、傷心、患得患失與塞翁的沉著冷靜、處變不驚用朗讀進行對比,同時讀出停頓,讀出韻味。
5.讀得真不錯!那你能把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用古文講給大家聽嗎?先用古文講,再用現代文講(要求有語氣、有表情并加上動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通過看注釋和借鑒以往學習經驗的方
法自主學懂這篇小古文;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成語故事,提高學生的
人文素養,培養學生閱讀經典小古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成語故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閱讀經典小古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感受意蘊,品味特質。
1.我們從塞翁看待禍事、福事的態度中得到什么啟示呢?老師在福禍間劃上箭頭,想一想這兩個箭頭表示什么意思?預設學生可能回答:
(1)事物發展變化著的。
(2)福禍是會轉換的,禍福相依,我們遇到福事不能高興得得意忘形,遇到禍事不能
悲觀失望,垂頭喪氣。
(3)禍事能變成福事,福事能變成禍事,世界上任何事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禍事就不能變成福事;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福事也就不會變成禍事;如果胡人不大舉入侵,塞翁之子跛腳也就不會變成福事。)
(4)應該采取積極行動讓事物盡可能地表現出積極的意義。
2.是呀,塞翁失馬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禍事能變成福事,福事能
變成禍事,世界上任何事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濃縮成一句成語,那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見這樣的福事和禍事,我們要積極面對,讓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誰來說一說:
(1)鄰居家的阿姨下崗了,開始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好象天都快塌下來了一樣。后來,阿姨調整好心態,自己創業,創辦了一家繡花廠,經濟效益非常好。這真是( )。
(2)這次期中考試,明明考得很差,他垂頭喪氣,悲觀失望。我安慰明明說:( )。
四、鞏固拓展 ,遷移閱讀
1.把這個成語故事用古文、現代文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
2.挑教材中自己喜歡的另外成語故事進行閱讀
塞翁失馬 篇3
一、詞語練習題。
1.給加點的字拼音。
卮酒 買櫝還珠 廩食 何遽 折其髀
2.選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
b.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
c.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d.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解釋加點的詞。
(1)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
(2) 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
(3)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 )
(4)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
4.解釋每組中加點詞的詞義。
(1)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
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
(2)①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 )
(3)①好—一聽之,處士逃( )
②好讀書,不求甚解( )
(4)①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
②馬無故亡而入胡( )
參考答案
1. zhì dú lǐn jù bì
2. b
3. (1) 本來。 (2) 通“緝”,連綴。 (3) 通“悅”,高興。 (4)帶領。
4. (1)①拿 ②拉 (2)①緣故 ②所以
(3)①喜歡 ②喜歡 (4)①沒有 ②走失
二、問句不同類的一項是( )
a.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b.且人患志志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c.此何遽不為福乎? d.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參考答案:d
三、課文內容理解填空題。
1.“買櫝還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原意是諷刺那些_______________,這是從_____的角度來說的;我們還可以從______的角度將寓意理解為_______________。
2.“濫竿充數”選自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得到的教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常用“_________”來比喻雖然暫時吃虧,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參考答案
1.買了匣子,退還了珍珠; 沒有眼光,取舍不當,主次顛倒,不知輕重的人; 買方; 賣方; 注意包裝商品,有時可以獲得大的利潤
2.韓非子 南郭處士 不學無術,專*投機混日子的人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
3.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 篇4
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的《塞翁失馬》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塞翁失馬》閱讀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馬》閱讀題目:
小題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3分)
①亡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其子好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皆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何遽不為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壯者引弦而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為什么塞翁“馬無故亡而入胡”而不憂,“其馬將胡馬而歸”而不喜,“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而不愁?(4分)
小題4:在“胡人大入塞”時,其他“丁壯者”奮起反抗而死亡,可他們“父子相保”,你認為他們這是一種福嗎?(4分)
《塞翁失馬》閱讀答案:
小題1:①逃跑 ②喜好 ③慰問
小題2:(1)這怎么不是福呢? (2)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
小題3:因為塞翁認為禍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轉化的,在特定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引出好結果。
小題4:此題言之成理即可,如,這不是一種福,而是茍且偷生,失去了做人的氣節。
小題1:試題分析:“亡”,一詞多義,逃跑。“好”,一詞多義,喜好,愛好。“吊”,一詞多義,慰問。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此”(這)、“何遽”(怎么)、“不為”(不是)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丁壯者”(壯年男子)、 “引弦”(拿起武器)、“戰”(作戰)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3:試題分析:當“馬無故亡而入胡”時,塞翁說“此何遽不為福乎”;當“其馬將胡馬而歸”塞翁說“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當“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時,塞翁說“此何遽不為福乎”。在塞翁看來,禍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轉化的,在特定條件下,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引出好結果。
小題4:試題分析: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有自己的觀點,且理由充分合理即可。答題時可從個人角度來談,也可以從國家民族利益方面來談。
《塞翁失馬》譯文: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馬 篇5
課型:文言文 講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分析故事情節。 ③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結合生活體驗深刻理解寓意。教學重點: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教學難點:①結合注釋試著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意動用法、文言中分數的表示方法教學方法:朗誦;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媒體:多媒體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課文1、導語: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2、介紹寓言 3、作家作品介紹 《韓非子》《淮南子》 二、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①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③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 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宋有富人,天雨墻壞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落實:這些加點詞語中有的屬于古今異義,有的屬于一詞多義,有的屬于詞類活用,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④復述課文大意,背誦課文 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能夠不看課本把這兩個寓言故事講出來,可以多找幾個學生復述,這樣學生差不多就背下來了。 3、討論 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先由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盡可能每個人都說,然后再轉入全班性的討論。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結合你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寓意理解。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三、課堂小結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四、布置作業:1、在作業本上翻譯兩則寓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2、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板書:
智子疑鄰(《韓非子》) (意動用法) 起因:天雨墻壞經過:其子、鄰人之父勸富人修墻結果:晚上富人家被盜,其家智其子,疑鄰人
塞翁失馬(《淮南子》) 禍 → 福 → 禍 → 福(馬亡)(將馬歸)(折其髀)(父子相保) 禍福相倚,互相轉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課后反思:
塞翁失馬 篇6
[教學目的]
1.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節;最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并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3分鐘)
1.搶答成語:
展示課件一:
學生看圖說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2.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托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展示課件二,并板書課題。
二.初讀(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展示課件三:
其父(fǔ)曰父(fù)子相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使關羽將(jiàng)三萬兵至益陽
墮而折(shé)其髀損兵折(shé)將
2.老師范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展示課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此/何遽/不為福乎?↗
三.再讀(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
展示課件五: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2.理關系: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請指出“塞翁”、“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
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
3.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復述故事:采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復述(創造性的復述)課文,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為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
(1)展示課件六請男生對照“失馬”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2)展示課件七請女生對照“得馬”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3)展示課件八請男生對照“折髀”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4)展示課件九請女生對照“相保”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四.研讀(15分鐘)——提問題,探寓意
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
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系來看。
2.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研討的角度: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說明了什么道理?)
討論、點撥: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為禍中往往隱藏著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著禍的先機。福與禍、得與失、好與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應當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從“塞翁”能沉著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為什么能處變不驚?)
(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討論、點撥:因為塞翁是一個“善術者”,能推測人事的吉兇禍福,他好像洞悉人間世事的變化之玄機,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著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為懷。正因為如此,我們認識事物應當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
討論、點撥: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
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托“塞翁失馬”的故事,寄托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簡要板書,見上)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黑體字板書)
3.質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來,好事可變成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好就是壞,福就是禍,難道兩者之間就沒有區別了嗎?
點撥:是的,盡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同時,他那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盡管那些“近塞之人”他們不知道禍福相互轉化的道理,但我總覺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格調低。
點撥:當外敵入侵時,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報國,死得光榮。而“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顯得消極不可取。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學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質疑,老師要大加表揚,因為此時正是學生迸發創造火花的時候,要備加愛護,給予肯定。)
五.聯讀(5分鐘)——聯生活,談體會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討論、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為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逆不驚.
…………
六.積讀(3分鐘)——背課文,積成語
1.背讀課文。
2.積累成語。
請學生比賽列舉含“馬”字的成語,然后展示課件八,讀記成語。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劉安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福)‑‑‑‑‑(禍)‑‑‑‑‑‑‑(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塞翁失馬 篇7
[教學目的]1. 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2.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重點]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教學設想]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節;最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并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 導入(3分鐘)1.搶答成語:展示課件一:學生看圖說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2.導入新課: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托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展示課件二,并板書課題。二.初讀(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展示課件三:其父(fǔ)曰 父(fù)子相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 使關羽將(jiàng)三萬兵至益陽墮而折(shé)其髀 損兵折(shé )將 2.老師范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展示課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為福乎?↗三.再讀(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內容。1.通文意: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展示課件五: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2.理關系: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請指出“塞翁”、“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3.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4.復述故事:采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復述(創造性的復述)課文,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為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1)展示課件六 請男生對照“失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2)展示課件七 請女生對照“得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3)展示課件八 請男生對照“折髀”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4)展示課件九 請女生對照“相保”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四.研讀(15分鐘)——提問題,探寓意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1. 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系來看。2.合作研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研討的角度:(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說明了什么道理?)討論、點撥: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為禍中往往隱藏著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著禍的先機。福與禍、得與失、好與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應當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2)從“塞翁”能沉著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為什么能處變不驚?)(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討論、點撥:因為塞翁是一個“善術者”,能推測人事的吉兇禍福,他好像洞悉人間世事的變化之玄機,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著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為懷。正因為如此,我們認識事物應當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討論、點撥: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托“塞翁失馬”的故事,寄托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簡要板書,見上)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黑體字板書)3.質疑或激疑:(1)在塞翁看來,好事可變成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好就是壞,福就是禍,難道兩者之間就沒有區別了嗎?點撥:是的,盡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同時,他那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也是不宜提倡的。(2)盡管那些“近塞之人”他們不知道禍福相互轉化的道理,但我總覺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格調低。點撥:當外敵入侵時,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報國,死得光榮。而“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顯得消極不可取。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學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質疑,老師要大加表揚,因為此時正是學生迸發創造火花的時候,要備加愛護,給予肯定。)五.聯讀(5分鐘)——聯生活,談體會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討論、小結: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3.因為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于未然。4.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逆不驚.…………六.積讀(3分鐘)——背課文,積成語1. 背讀課文。2. 積累成語。請學生比賽列舉含“馬”字的成語,然后展示課件八,讀記成語。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劉 安失馬————得馬————折髀————相保(禍)‑‑‑‑‑‑(福)‑‑‑‑‑(禍)‑‑‑‑‑‑‑(福)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完)
塞翁失馬 篇8
一.導入
1、導語(出示《買櫝還珠》的自制教學掛圖,掛圖幽默詼諧,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
請同學們欣賞老師畫的這一幅畫,猜一則寓言故事?(根據回答板書課題)咱們學過很多寓言了,誰還記得什么是寓言?(指答)嚴文井大師曾說過“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走過來時,卻突然變成了哲理,嚴肅認真”。在《買櫝還珠》這個怪物中蘊涵了什么哲理呢,讓我們快來學習這則寓言!請大家翻到140頁自讀注釋①。
2、了解作者
自讀注釋①后,問:(1)、咱們曾學過韓非子的什么作品?(生答:《愚公移山》 師給予肯定:同學門記憶力真強。)
二、讀文
注釋①中提到“櫝”指木柜、木匣,那《買櫝還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采用“五讀法”來學習這則寓言。(板書:五讀法)
〈一〉通讀
首先通讀課文(板書:通讀)
1、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做到“四不”,不添字,不減字,不換字,不哽字。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個字音需特別注意?
3、齊讀,注意讀準剛才同學說的這幾個字音。
4、同學們齊讀的非常好,可老師不僅喜歡聽大家齊讀,還喜歡聽大家一個一個的讀(生笑)。誰來試一下?(指讀,師生點評)
5、誰能比他讀的更好?(點評)
〈二〉解讀
1、請大家在通讀課文基礎上,再次自由讀文,利用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詞義,解讀文意(板書:解讀)可以跟你的同桌商討一下。
2、有沒有不能解決的詞句?提出來全班交流一下。
3、文中,你認為哪些詞句翻譯比較重要,提出來考一考同學。
4、誰能為同學們講講這個故事?最好加入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盡量講的生動活潑。
5、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則故事?
〈三〉評讀
出示投影:評讀
以你最喜歡的方式再次讀文,用“我認為 是一個 的人”的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板書:評讀)
學生發言熱烈,各有見地,而且還展開了辯論,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如:
生1:我認為楚人是個主次不分、取舍不當的人,很可笑!因為他賣的是珠子,不是盒子,把盒子打扮的這么漂亮,結果珠子沒有賣出去,沒有達到實質的目的。
生2:我倒認為他是個很狡猾、很會蒙騙顧客的人!你想想珠子的價格有多高呀!是那個鄭人因小失大。
生3:這說明他善于包裝,精于商道,很有經濟意識,現代意識,知道“酒香還怕巷子深”“紅花還要綠葉扶”。
……
師小結:同學們發言真熱烈,見解真獨特!通過討論,我們看到楚人是一個精于商道、注重包裝、有藝術眼光、心靈手巧的人;鄭人既是一個大膽取舍、有獨到藝術品味、注重藝術享受的人,又是一個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只重表面,不重實質,有眼無珠、不識貨色的人。
〈四〉悟讀
1、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板書:悟讀)
引導歸納:1、做事不要主次不分、取舍不當。
2、看問題要重實質 ,不要只看表面。
3、要提高鑒別力,不要貽笑大方。
4、商品不僅要注重質量,還要善于包裝。
……
(根據回答板書:要主次分明 提高鑒別力)
2、人說寓言都來自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煉,是漫畫了的生活。你能在現實中找到這些人或事的影子嗎?如果你遇到類似的事,你該怎樣做?
學生對生活觀察非常細致,思維活躍,知識面不僅廣,而且深。如:
生1:去年臨過年時,我就做過一回鄭人。那天上湖頭集趕集,我發現一個襖,襖領上鑲著很多飾品,叫陽光一照閃閃發光,便買了下來。結果穿了沒兩天,那些飾品都掉凈了,襖也不暖和,氣死人了!
生2:很多人吃芹菜的時候,都把葉子扔掉了,只吃梗。其實,葉子的營養比梗的還豐富,這不也是“買櫝還珠”嗎?
生3:有些同學天天吆喝著把握青春,珍惜青春,卻天天拿著小鏡,穿著高檔衣服,吃著美味食品,而不學習,也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生4:小伙子追求漂亮姑娘,漂亮姑娘嫁有錢人,只看到表面,沒看到實質。
生5:“紙上談兵”的趙括,只會嘴上功夫,能出口成章,夸夸其談,但實質上卻不中用。趙王只看到他的表面,而沒看到實質。
生6:現在晚上演的《隋唐英雄傳》中隋煬帝……
……
師在給學生充分鼓勵基礎的上,適當引導。
〈五〉延讀
出示投影:多視角閱讀, 還原想象。
寓言故事往往因為他絕妙的方法,通俗的故事,深遠的意義而千古流傳,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感受。那你猜猜鄭人、楚人聽了這個故事及咱們對他們的評價會說些什么?
( 讓故事中的人物說話,因提法新穎,學生情緒高漲,再次高潮,并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想象合理,都給予了充分鼓勵。)如:
楚人:我賣了30多年的珠子,還第一次見只要盒子不要珠子的人,真讓人苦笑不得。
鄭人:我家珠子成千上萬,我才不在乎那個珠子呢!我只是看中了珠子的做工精致,想幫幫那個賣珠人,你們卻說我有眼無珠,真氣死我了!
楚人:唉,我只是想給我的珠子找個安身之處,卻沒想到沒賣了珠子,倒因禍得福。后人稱贊我2000多年前就有了經濟意識,現代意識,懂得包裝,眼光好 。 嗯,說不定我在他們這個年代早就成“大款”了!哎,美死我了!
……
三、小結。
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學習這則寓言 的?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學習方法“五讀法”:首先,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在通讀基礎上,理解詞義、句義,能講故事;評價其中的人物;領悟其中的哲理,并能聯系現實受到思想教育;最后,多視角閱讀,讓故事中的人物說話。
過渡: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其它三則寓言,讀完后,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哪則?(大多數回答:《濫竽充數》)那我們就來集中學習這則寓言。(板書課題)
學習《濫竽充數》
一 、 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的“五讀法”分小組自學交流這則寓言。
二 、 檢查自學情況。
因這則寓言本身幽默、詼諧,如一幅漫畫,學生又特別熟悉,容易聯系現實,學起來興趣極濃,知識點把握到位,思維開拓,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在評讀中,學生對南郭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能對南郭先生得以濫竽充數的社會環境進行猜測。
2、在聯系現實過程中,能與打假、造假、貪污腐敗及黨政改革,人才交流市場等聯系起來,足以表現學生攝取知識面廣,開始關注周圍社會。一方面充分肯定學生思維敏捷、目光敏銳,另一方面,對他們思想給予正面引導。
3、在延讀部分,學生不僅能從文中人物入手,還有同學提到樂隊領導和其他吹竽手,想象力非常豐富。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充分表揚、鼓勵。如:
齊宣王:我就喜歡聽合奏,那樣多壯觀、多氣派!卻沒想到還有人混在里面,真是豈有此理!
其中一個吹竽人:都明知道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可為什么沒一個人說的?是不是南郭先生有什么后臺呀?還是閉緊嘴巴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總沒錯 吧!
樂隊領導:沒想到齊緡王跟他老爺子不一樣,喜歡一個一個聽,要是早知道,我早就通知南郭了,這不“扯出泥巴帶出泥”我也落了個失察的罪名,恐怕還要查受賄的事。哎,“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
(根據檢查回答板書:有真才實學 要實事求是)
三、出示投影:鞏固練習。
1、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飾以玫瑰( ) 輯一羽翠
楚王說之( ) 廩食
2、翻譯句子。
⑴、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⑵、廩食以數百人
⑶、好一一聽之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 )
a、《買櫝還珠》告訴我們只有把寶珠本身裝飾的漂亮美觀一點,才能賣出好價錢。
b、“濫竽充數”在今天也可表示自謙,如在“大家都是行家高手,我來這里表演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這句話中就是這樣的用法。
c、《濫竽充數》刻畫南郭先生用了兩個動詞:“請”,寫出了他渾水摸魚、魚目混珠的虛偽;“逃”寫出他不學無術、落荒而逃的丑態。
四、小結:這節課同學們發言熱烈、思維敏捷,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風采,可見寓言的魔力真大!希望我們能從寓言這個小魔袋中取出比魔袋大的多的東西,獲得警戒啟發。以后既不要在處事上如“買櫝還珠”不得要領,又要在學習上嚴謹求實,千萬不要“濫竽充數”,好嗎?(好)
布置作業:用學習這兩則寓言的方法自學另外兩則.
下課! (附板書):
五讀法: 能主次分 明
通讀 買櫝還珠
解度 提高鑒別解讀
評讀
悟讀 有真才實學
延讀 濫竽充數
要實事求是
塞翁失馬 篇9
【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是學習文言文的起始階段,特別是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較少,缺乏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興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初一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好爭辯。如果采用傳統的文言文講析方法,勢必會磨滅他們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因此,把自主、合作、探究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降低難度,多與前面學習過的文言文知識相聯系,教給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一些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減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雙向互動地學習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寓言知識。
2.積累掌握重點實詞虛語:亡、居、善、將、吊、遽、富、故、之、以、為、十九。
能力目標:
1.翻譯課文,掌握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學會分析故事所蘊涵的辨證思想,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領會寓言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積累智慧。
【教學重點】
積累重點實詞虛語,掌握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式、探究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從小到大讀了很多書,也一定積累了很多成語,下面我們來一個成語搶答——請同學們看圖說成語,看誰反應快,積累多!
出示課件一:
(出示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的圖片)
2.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些成語,都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
出示課件二:
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托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初讀——讀準確,通文意
(一)讀法指導:
學習文言文與現代文一樣,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課文首先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停頓,分出輕重,讀出語氣,做到抑揚頓挫。
出示課件三:
塞(sài)翁失馬其父(fǔ)曰父(fù)子相保此何遽(jù)不為福乎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其子好(hào)騎此獨以跛(bǒ)之故墮(duò)而折(shé)其髀(bì)
(二)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詞句的停頓要根據意思劃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丁壯者/皆/引弦/而戰。
此/何遽/不為福乎?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句讀。
(四)通文意:翻譯課文。
1.自主學習,初步感知。(要求學生對照文中的注解,仔細閱讀全文,理解文意,并標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2.質疑問難,集體探討。(要求學生把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詞句上的疑問提出來,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3.譯讀重點,加深理解。(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強調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注意翻譯積累要與以前學過的文言詞語相聯系。)
(1)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靠近)(擅長)
(2)馬無故亡而入胡(丟失)
聯系延伸:亡:亡羊補牢(丟失)
暮而果大亡其財(丟失)
(3)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經過)(帶領)
(4)人皆吊之(安慰)(他,代塞翁)
聯系延伸:之:下車引之(他,代元方)
誨女知之乎(代這個道理)
其鄰人之父亦云(助詞,的)
(5)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老漢)(就)(是)
聯系延伸:為:以蟲蟻為獸(當做、作為)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可以為師矣(成為)
(6)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多)(愛好)(掉、摔)
(7)胡人大入塞,丁壯引弦而戰(大舉)(拉)
(8)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因為)(緣故)(保全)
聯系延伸: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為林(把)
以假亂真(拿、用)
聯系延伸:故: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馬無故亡而入胡(原因、緣故)
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
(9)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4.翻譯課文:連詞成句,教師點撥糾正。
5.總結方法,分享收獲。(要求學生總結翻譯這篇文言文時的方法并與大家交流分享)
(1)把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也就是把一個字變成兩個字(如“近”可以理解為“靠近”,“善”可以理解為“善于、擅長”。)
(2)補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馬無故入胡”之前可以加一個成分“他的”)
(3)根據已知內容和前后文的關系進行推測(如根據“人皆賀之”的“賀”來推測“人皆吊之”的“吊”的含義是“安慰”,如“吊唁”、“吊喪”。)
(4)注重歸納積累,多與學過的文言知識相聯系。(如“亡”字與“亡羊補牢”中的“亡”意義相同。“善”字與“英勇善戰”中的“善”意義相同等。又如“之”、“為”“以”的用法等。)
(5)注意區別古今異義。(如“死者十九”中的“十九”理解為“十分之九,絕大多數”)
三、再讀——讀通暢、知情節
(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放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二)個別朗讀。請一位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注意把握人物的語氣。其他同學仔細傾聽,及時評價。
(三)學生齊讀。
(四)知情節:復述課文。
1、你能按故事的發展順序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文中的幾個情節嗎?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板書)
2、復述故事:采用比賽形式,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復述(創造性復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三讀——想道理、明寓意
1、那么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你從這則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從這個故事中產生了哪一個成語?
教師提示思考的角度: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系來看。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明確:這則寓言通過假托“塞翁失馬”的故事,寄托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簡要板書)
老師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成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2、《塞翁失馬》的故事對你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結合自身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
(2).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3).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
五、四讀——整體把握、加深理解。
理解課文的意思與寓意后,再讀課文,自由讀——指讀——齊讀。
六、課堂小結:
1.再次出示目標。
2.學生談收獲。
3.教師總結。
七、布置作業,積累鞏固
出示課件六:
1.搜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2.把生活中你所經歷或看到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寫下來,2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福)(禍)(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塞翁失馬 篇10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匯,學會直譯和意譯結合的翻譯方法
2、學會分析故事情節,改寫、編寫寓言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寓言中學會辨證地看待禍福得失等做人、思維的方法
重點:
積累文言詞匯,從寓言中獲得人生啟示
難點:
編寫寓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搶答成語:
學生看圖說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2. 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托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寄寓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二、 自主學習之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容易讀錯的字詞:
2.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志。
文言虛詞有:
3、再讀課文,弄懂文中詞語的意思
亡: 父: 吊:
何遽: 居: 將:
引弦: 折其髀:
4、翻譯這則寓言
5、積累:請根據上句補充下句:(你還能找到類似的短語嗎?試試看)
鷸蚌相爭————
螳螂捕蟬————
塞翁失馬————
三、合作學習之研討賞析
1、分析情節,研討問題:這則寓言的線索是什么?
2、請根據線索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故事情節。
3、根據情節概括寓意并說說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寓意:
啟示:(最好能做到角度新表達佳):
四、繼續學習之質疑、反思
1、你學了這課后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如果有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好事(壞事)能變成壞事(好事)嗎?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應該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呢?請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3、你覺得這堂課自己的表現怎樣?你掌握了學習語文的新方嗎?如果有,請你總結一下,與大家一起分享。
4、發揮你的才華,編寫一則小寓言,比比誰的故事好看,寓意深刻。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
失馬------得馬--------墮馬--------保人
禍-------福--------禍-------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塞翁失馬 篇11
教學目標1. 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2. 加深對寓言的認識,嘗試續編和創作寓言。3. 培養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教學難點對“禍福相倚”的認識,即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的哲學思想的理會。并能舉出生活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例子來。教學重點1. 學會查字典注音釋詞,學會用多種方式讀懂文言文,積累文言詞匯。2. 掌握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文言文翻譯方法。3. 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教學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 2.采用多種有效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用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內容切合實際,精簡實用。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步驟導入新課一、《智子疑鄰》學習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2、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3、再讀寓言,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并解釋加點的詞。4、問題討論:對正確的意見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試概括。 二、《塞翁失馬》學習1、說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馬》。2.講解課文出處,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門人編寫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較強的思想性,哲理性。3.教師范讀課文。提出背誦要求。教師可親自背誦課文,以作示范。以激勵學生背誦課文的信心。4.學生分組研讀課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釋義填空題。學生查字典后,在討論的基礎上弄清字詞音義,為下步分析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標點的《塞翁失馬》,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樣的好處,叫同學用心記住課文的停頓,并學會文言文句讀,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志,揣摩句意。5.請一個同學上臺來主持,全體同學做圖配文活動。電腦屏幕打出十幅剪紙《塞翁失馬》圖片。每打出一幅,請一個同學根據原文和畫面,配套寫出有關解說詞。時間10分鐘。6.學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學生口頭翻譯文言文語句。如果有困難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幫助之。要提醒同學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要通順,字字落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要訓練學生字字對譯的能力。7.引導學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馬》的寓意。明確:在一定的條件下,事物的禍與福是可以轉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8、課文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是:失馬——將馬——墮馬——保馬(父子相保)情節一波三折,失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將馬——賀之——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墮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乎?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條件下的禍福可以轉化的。明確:文章可以分為四層。分別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層意如線索而所歸納的,可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概括。①下面請幾個同學談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馬”,可以放開來談。不要局限于校園生活。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耳聞目睹的事。這是一個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活動。教師要盡量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充分享受發言的樂趣。不要把學生思維固定在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這一個思維模式上②討論后,叫學生寫寓言。教師要引導學生概括學了寓言四則后,寓言的特征。、提供幾個參考題目:塞翁新傳——可以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寫出課文之外的故事來。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兒子的身份,聯想其后來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沒有繼承塞翁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個“善術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禍福關系呢?也可以寫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寫出“禍福相倚”這樣大致相當的主題。三、布置作業。①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思考和練習題,然后,課外閱讀一本書《中國寓言作品選》可向學校圖書館借。②收集學生作品歸類整理,以便向學校推薦。
塞翁失馬 篇12
研究課題: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素質研究
基本實踐觀點:
1、教學實踐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詞用法。
4、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見解。
教學內容:
課 題:《寓言四則》 課 型:自 讀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方式:研讀、點撥
教學目標:1、理解四則寓言的寓意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2、能運用成語。
3、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
4、文言字詞及文學常識積累。
5、獨立創新地解讀文言寓言的能力訓練。
教學重點:1、理解四則寓言的寓意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2、能運用成語。
3、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
4、文言字詞積累。
教學難點:1、能運用成語。
2、文言字詞積累。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展示:(幻燈展示)
二、 導入:
在我國古代文學殿堂中,有一支瑰麗的奇葩——寓言。我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們已經學習了《伊索寓言二則》、《黔之驢》、《愚公移山》、《扁鵲見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們將學習四則先秦寓言。作為成熟最早的文學形式,他們具有什么樣的文學魅力呢?
三、 幻燈打出課文標題。
四、 回憶寓言的相關知識。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隱含一種規勸或諷刺的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文學體裁。
五、 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點評,教師點評。
六、 檢查預習:(幻燈打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祠(cí ) 卮(zhī) 櫝(dú ) 綴(zhuì)濫(làn) 竽(yú )
廩(lǐn) 湣(mín) 遽(jù ) 髀(bì) 跛( bǒ) 薰(xūn)
2、 解釋加點字詞:
引酒且飲之。 (拿來) 終亡其酒。 (失掉)
(1) (2)
丁壯者引弦而戰。(拉) 馬無故亡而入胡(走失)
綴以珠玉。 (用) 吾能為之足。 (給,替)
(3) (4) 為木蘭之柜。 (做)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 (給,替)
此何遽不為福乎? (是)
3、 翻譯下列句子:
(1)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蛇本來就沒有腳,(先生)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
(2)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結果)鄭國人買了他(楚人)的(裝珠寶的)盒子而把珠寶還給了他(楚人)。
(3)廩食以數百人。
譯:用官倉的糧食來供養幾百人。
(4)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譯:這怎么就不能成為禍事呢?
(5)人皆吊之。
譯:人們都來慰問他(塞翁)。
七、 自由閱讀、質疑、釋疑。
八、 寓意討論:(先由學生討論,再用幻燈展示)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適當。
買櫝還珠——諷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實質,只重形式,不重內涵的人。
濫竽充數——比喻無真才實學混在行家里充數,或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
塞翁失馬——事情的好壞可以轉化,要辨證地看待事物。
九、 成語造句:(先用幻燈展示例句,再由學生自由造句)
十、 小結:(幻燈打出)
1、 在課外自由閱讀了課文,編成了課本劇并進行了表演,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2、 回憶了寓言的相關知識。
3、 分析了部分字詞,結合句子重點講了“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點。
5、 對寓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學習了成語并進行了造句練習。
(其中,“為”“以”的用法,成語的運用和寓言的相關知識及寓意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十一、作業布置:(幻燈打出)
1、 熟讀課文,
2、 任選一則寓言改寫為白話文(可充分發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