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論語》①十則
本課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學習時要熟讀,深思,牢記。
子②曰: “學而時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⑤,不亦君子⑥乎?”(《學而》)
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⑾乎?傳⑿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⒀,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⒁,思而不學則殆⒂。”(《為政》)
子曰:“由⒃,誨女⒄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⒅。”(《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⒆,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⒇,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1)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①〔《論(lún)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 551椙?/FONT>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Zōuyì)(現在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④〔說(yuè)〕“悅”的古字,愉快。
⑤〔慍(yùn)〕生氣,發怒。
⑥〔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⑦[曾子]即曾參(前505——前436),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 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孔子的學生。
⑧[吾]人稱代詞,我。
⑨[日]每天。
⑩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⑾〔信〕真誠,誠實。
⑿傳(chuán)〕老師傳授的知識。
⒀〔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⒁〔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⒂〔殆〕疑惑,有害。
⒃[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卞(現在山東泗水)人。
⒄[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⒅[是知也]這是聰明的。是,此、這。知,通“智”。
⒆[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齊,相同。
⒇[弘毅]強毅。
(21) [凋]凋謝。
(22) [齊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研討與練習
一 看注釋,查工具書,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并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溫故而知新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有過不同看法。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全班討論: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