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通用2篇)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 篇1
《3.3.1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⑵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⑶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⑴在實踐中養成尊重事實、尊重自然的科學素養。⑵在學習中處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物科學的美 。⑶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二、教學策略:本節課采用啟發法、分析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三、教學重、難點分析1.教學重點:⑴ 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⑵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⑶ 解讀實驗數據的技能訓練;2.教學難點: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四、教材分析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極為密切,而水又是綠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本章教材從多角度使學生深刻認識綠色植物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中的作用。“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主題是“人與生物圈”主線最大的一級主題。“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這一節是其下的重要二級主題,本節教材雖不是本章知識的重點,但卻是能力培養的一個重點,和生活實際聯系很密切。學好這節內容對于以后學生進一步認識綠色植物在促進生物圈中水循環這一重點知識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承前啟后,非常重要。因此,我對本節教材做了如下處理:1.通過設計“課堂上品嘗水果”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了解水對植物體的重要作用;2.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分析,體會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些又為以后學生進一步認識綠色植物在促進生物圈中水循環的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礎。五、教學對象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對“生物圈”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對學習方式也有自己的看法,喜歡親自動手,對什么事情都充滿好奇,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營造出輕松、民主、互動的課堂,另外學生也對自己親身參與課堂小活動倍感興趣,使學生自覺的融入學習之中。六、教學過程(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大家說: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嗎?大家能不能從我們身邊的生活中舉一些例子: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是需要水的呢?認真聽課,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例如:養花種草的時候,要經常澆水。當旱災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所以說,綠色植物的生活是需要水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明確,切入主題,為下面教學環節的進行打下情感基礎。
植物的生活為什么需要水?
植物的生活為什么需要水?
自主探究
猜想探究
與我分享
1、水是植物體的組成成分。
2、水能保護植物的姿態。
3、水能溶解和運輸物質。
請學生閱讀課本第107頁,瀏覽書本上的內容,試著尋找答案。
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吃過水果吧?吃完水果,感覺如何哈?
為了讓大家重溫下,吃水果的感覺,現在我請兩個同學上來,品嘗下老師準備的水果(圣女果和草莓)
為什么吃完水果,會很清爽呢?
大家知道,瓜果的果肉的含水量是多少嗎?
那幼嫩的葉的含水量約為80%,樹干的含水量平均為50%。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大家試想下,曬干的種子里面有沒有水呢?
你有哪些辦法可以證明植物體內含有水分?
分組討論探究。
問題:哪些小組想把自己討論出來的結論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分享?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知道: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提出問題:植物體內如果缺水,會呈現什么樣的狀態呢? 假如一大片的稻田,沒給他們澆水,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
看書本p107,倒數第二段,大家一起朗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并把他們畫起來。
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態;葉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所以要給他們施肥,大家還記不記得,肥料的主要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什么呀?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的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哪三類?
嗯,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同學們知道無機鹽又是怎么被植物體給吸收的呢?
書本p107: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
學生閱讀課文并做標注。
兩個學生上臺品嘗水果。
學生回答:很可口,很清爽,很舒服,等等……
學生回答:水果里面還有大量的水分。
大約占了90%以上。
認真聽講
學生回答:有。
學生討論后回答。
取一些曬干的種子,裝進干燥的試管里,放在火上烘烤試管的底部,不一會兒,在試管的內壁上會出現一些小水珠,說明曬干的種子里面也含有水。
學生回答:軟軟的,皺皺的,東倒西歪。
學生齊聲朗讀并畫出知識點。
知道無機鹽溶解在水中,并進入各個器官。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回答:提供無機鹽
學生回答: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
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
學生齊聲朗讀并畫出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先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激發學習積極性,以及從多方面的感覺去體會、思考問題。拓展知識拓展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循序漸進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培養愛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通過朗讀,綜合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從視聽覺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回顧舊知識
通過一系列的設問,層層遞進,最后引出無機鹽;從而過渡到“水能溶解和運輸物質”;
通過朗讀,綜合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從視聽覺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資料分析課外拓展
小組合作探究書本108頁一起欣賞下列四幅圖:⒈沙漠上的不毛之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個沙漠?位于哪里?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大荒漠;⒉沙漠上的植物1和2兩幅圖,同樣的一個地區,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景象,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⒊錫林郭勒的草原⒋長白山的森林討論題:⒈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積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樣的地方會有較多的植物生長?⒉錫林郭勒和長白山氣溫相近,植被類型卻不相同,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的北部。學生回答:由水的多少造成的;小組合作討論兩道討論題學生書寫:⒈沙漠上降雨量很少,植物無法正常生長;某些降雨量較多的地區,或者地下水較多的地區。⒉長白山地區的降水量較錫林郭勒的多,有足夠的水供植物生長。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引導學生把左右兩幅圖結合起來看,培養他們學會通過做對比的方式,來進一步了解事物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在合作中,培養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課堂反饋練習
我展示
我提高課課精練p57-58頁逐題講解
請個別學生起來回答學生認真做題,及時回顧所學知識點;
回答問題
學生通過做練習及時鞏固知識點,體現了課堂的實效性。
課堂小結
我收獲
我快樂
升華主題小結下這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點: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⒈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⒉水能保持植物的姿態。⒊水能溶解和運輸物質。二、水影響植物的分布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保護植物保護水資源,其實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學生談收獲
反思重新歸納總結知識點,讓學生對這堂課的內容再次有個全面的把握。培養學生節水意識,情感升華。
家庭作業
我奮斗
我成長
課課精練p56頁:
知識要點,每點寫2遍;
記下作業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及時回顧知識,加深印象。七、板書設計
3.3.1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2.水能保持植物的姿態。 3.水能溶解和運輸物質。二、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 篇2
課題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教學目標
1. 1.通過觀察水循環的動畫,從整體感知自然界的水循環,學生嘗試總結,歸納。
2. 通過分析數據,說出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3. 結合圖片和資料分析,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對學生進行水資源保護教育。
過程與方法 指導,交流,引導,設疑評價,鼓勵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認同進行水資源保護教育
重點 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分析問題。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水對植物分部的影響。
難點 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分析問題。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水對植物分部的影響。
教學策略 教法選擇 啟發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分組
學法引導 觀察討論歸納。小組討論匯報方案,聯系生活實際。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 (1)水循環的動畫課件。
(2)圖片及數據資料。
(3)干的小麥種子是否含水的實驗裝置。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學生課前準備:
(1)完整的活的植株體,或植株體的各個器官。
(2)相關的圖片資料及數據資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內容
1、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方案一:觀察動畫課件,在此基礎上小組討論,歸納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方案二:從唐朝大詩人的著名詩句中探究生物圈的水循環,并建議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 展示動畫課件,指導學生觀察,并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
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由唐朝大詩人的著名詩句,啟發引導,分析。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大膽質疑。
1、 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a) 植物體內含有水
b) 水對綠色植物生活的作用: 方案一:
觀察各小組自帶實驗材料,探究得出植物體的各個器官都含有水,即植物體內含有水。
小組討論設計干種子中是否含水的實驗,匯報方案。
方案二:
數據資料,討論說明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舉例說明。 指導觀察
傾聽
演示實驗
出示數據
指導數據分析。
分析
2、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方案一:
各小組的資料分析,討論,典型匯報。
方案二:
小組討論,分析圖片資料 實物投影展示典型小組的匯報資料。
實物投影展示圖片資料,
引導分析。
3、 技能訓練:
解讀實驗數據 方案一:
小組合作完成,組間交流。
方案二:
個人獨立完成,組內交流。 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悠揚的音樂,同時誦讀唐朝大詩人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啟發學生想象,提問“自然界的水從哪來的?去向如何?奔流到海就真的不復回了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并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對詩句大膽質疑,得出結論。教師播放生物圈中水循環的動畫,指導,通過討論,歸納出生物圈中水循環圖解。學生從整體感知生物圈的水循環,同時為本章的學習打下基礎。
2.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教師提問:植物的生活如果要離開了水,將產生什么結果?啟發學生想象。學生據已有經驗得出結論,既然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那么它的體內會有相當的水,同時水對它們的生活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帶的實驗材料,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到植物體內含有水,再用數據資料說明,學生生活經驗交流,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到水對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師問:“種子是植物體的繁殖器官,曬干的種子中是否含有水分?”同學討論,設計實驗,教師演示實驗。進一步加深對水是植物體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理解
3.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同學通過圖片資料,結合地理知識,談一談水對植物的分布是否有影響?小組討論得出水對植物的分布會有影響。教師引導典型小組進行闡述和說明,然后教師出示課前查找的資料,進一步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問“水影響植物的分布,那么水是不是影響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教師出示同一座山山頂,山底均有植物分布的圖片,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分析,進而明確:水不是影響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還有陽光、溫度等。在此 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4.解讀實驗數據:
參照教材p109頁技能訓練,出示提綱:
1、小麥的生長經歷幾個時期?
2、每個時期的須水量分別是多少?
3、哪個時期平均每天的須水量最大?
4、須水量與發育時期的關系怎樣?
5、計算每時期的每天須水量,并畫直方圖。
教師組織小組內的分工合作,然后小組間交流,最后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優秀圖例。以便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5.研究性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理解生物圈中的水是循環流動的,那么自然界中的水的資源是否用之不盡?我們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如何保護水資源?各小組寫一篇報告,優秀的報告我們通過壁報展示。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