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植物(通用4篇)
地面上的植物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了解植物的多樣性,并將所知道的植物進行簡單的歸類。
2、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描述它們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
3、通過小組分工收集資料,不斷提高自主學習、信息獲取、分析和綜合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在校園里觀察了植物,下面請幾位同學介紹你熟悉的植物,對它的(根、莖、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和生活的環境等進行適當的描述。
學生介紹熟悉的植物
思考:在你們介紹的植物中哪些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什么植物?
教師介紹種子植物的概念。種子植物又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二)、教學
一、觀察桃
1、觀察和討論桃的外形它的植物體由哪些器官組成?
答: 桃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2、觀察和討論桃的花形態和結構:
桃花的結構示意圖:思考
(1)一朵桃花由幾部分組成?
(2)最主要的是什么結構?
(3)受精后花的各部分發育成什么?
答:(1)雌蕊(柱頭、花柱、胚珠、子房)、雄蕊(花藥、花絲)、花瓣、萼片、花托。
(2)最主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3)胚珠發育種子,子房發育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3.觀察和討論桃的果實:分為幾部分?肉質果皮、種子。
4.觀察自帶的幾種被子植物的花和果的結構,它們與桃的花和果實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
5、小結:被子植物的特征
二、觀察馬尾松
觀察馬尾松的外形、葉和松球果的結構,與同學一起討論問題。
思考:葉的形狀是怎樣的?現桃相比,馬尾松的葉的形態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觀察一個松球果,有沒有找到種子?種子外面有沒有果皮包被著?哪些植物屬于裸子植物?
小結:裸子植物大多數是高大喬木,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種子裸露在外,沒有果皮包被,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地方。
裸子植物在用材和造林、醫藥工業、食用以及觀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面上的植物
一、觀察校內的植物
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1.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2.桃花的結構
3.觀察馬尾松
教學后記:
地面上的植物 篇2
課 時 教 案第 周 星期
教學課題第九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一節 地面上的植物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夠區別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異同。
(3)以貫眾和葫蘆蘚為例,知道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標 (1)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時,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地面上植 物的形態結構,讓學生了解主要植物類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觀察。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具準備學生:1. 預習本節內容,收集形形色色的植物圖片。
教師:1. 利用網站資源查詢、收集相關資料。
2.了解校園植物,使有利于學生的課外觀察。
教 學 過 程1. 導入新課: 師:無論你是栽花種草,還是蔬菜、水果,都與許多常見的 植物,構成人們喜愛的園林風景或田園風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態和繁衍,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師:引入在地面的生態系統 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下面來看一些植物圖片,試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2.學案 之一:觀察形形色色的植物 師:ppt圖片,猴面包樹、捕蠅草、豬籠草、地錢、大王花、雪松、鹿角蕨。一些花會圖片,國家珍稀保護植物圖片等。 師:認識以上圖片中的植物,能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嗎?你可以從中選擇一種比較感興趣的生物,通過互聯網或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課外完成) (活動)觀察校園里的植物 校園里生活著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植物,有高大的喬木,有低矮的灌木,有的是木本,有的是草本,有的莖直立挺拔,有的莖攀援纏繞,有的葉片寬大。有的葉片狹窄細長,這些植物你能認識幾種?能說出它們的特點嗎? 實施方法: 1、 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選擇校園的一個地方觀察植物的形態。 2、 選擇其中一種熟悉的植物,對它的形態(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環境等進行適當的植物。 生:討論: 1、 觀察的植物種,有哪些植物開花?有結果的嗎?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開花的有:月季、茶花、櫻花、含笑、六月雪、杜鵑花、桂花…… 結果的有:枇杷…… 相似處:都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相似的結構。 2、 不結果實的植物都很矮小嗎?說說你的理由 觀察一些不結果的植物,它們比較矮小,其根、莖沒有結果的植物發達,根不發達,從地面吸收水分的能力較弱;莖細小,運輸各種物質的能力葉較弱,所以生長受到限制,植株就比較矮小。 3、 樹蔭、墻角狹的植物有什么特點? 這些植物的植株比較矮小,不開花的植物,葉片薄而小,根部很不發達,開花的植物中,根較發達,葉片也比較寬大。3.學案之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師:閱讀(或播放視頻)—— 課本p45第1、2自然段,了解三個名稱: 種子植物——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以下兩種: ①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即常見的綠色開花植 物) ② 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 (活動)觀察桃: 桃,是果園或花園里常見的一種多年生的木本被子植物 1、 觀察桃樹外形(圖9-2),它的植物體由哪些器官組成? 2、 觀察桃花結構(圖9-3),掌握各部分名稱 3、 觀察桃的果實(圖9-4),了解桃的各部分名稱 4、 觀察其他幾種被子植物(圖9-5),想想它們與桃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它們的果實里有多少種子等? 師:閱讀—— 信息庫(p60)資料“花和果實”,了解花與果實之間的密切聯系。 歸納: 花柄、花托、花萼(萼片)、花冠(花瓣) 花絲 雄蕊 花蕊 花藥(含花粉) 花 柱頭 雌蕊 花柱 子房 子房壁——果皮 果實 胚珠——種子 (注:如子房中有多個胚珠,就可形成多個種子) 補:信息庫:水稻花,多種多樣的果實。 生: 討論—— 1、 被子植物名稱中的“被子”是指果實的哪一結構?你熟悉的桃核是不是桃的種子?為什么? “被子”是指果皮,桃核是內果皮和種子。 2、 在你認識的植物中,還有哪些是被子植物?舉2~3例加以說明。 綠化:樟樹、梧桐、白楊…… 花卉:月季、牡丹、玫瑰、郁金香…… 蔬菜:青菜、花椰菜、蘿卜、萵苣…… 糧食:水稻、玉米、高梁、紅薯…… 師:歸納—— 閱讀p47第一段后進行歸納: 1、 被子植物最高等、數量多(20多萬種)、分布廣 2、 絕大多數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3、 少數種類寄生(圖9—8) (活動) 觀察馬尾松 1、 馬尾松簡介:閱讀p47最后2段 2、 觀察也(圖9-9) 葉的形狀是怎樣的?(針形),與桃的葉相比,馬尾松葉的形態和結構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3、 觀察松球果(圖9-9左): 有沒有看到種子,種子外有沒 有果皮包裹著? 生:討論—— 1、 與桃的果實相比較,馬尾松的種子有什么特點? 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 2、 你能說出校園里有哪些植物是裸子植物?你判斷它們屬于裸子植物的依據是什么? 校園里存在的裸子植物有:水杉、雪 松、銀杏、蘇鐵、棕櫚…… 這些植物沒有形成球果時,主要是通過葉片形狀來判別,一般呈針形,線形或鱗形的裸子植物(銀杏除外)。比較準確的判斷方法是依據所結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裹,沒有的就是裸子植物。 閱讀: p48最后一段及觀察圖9-10。了解我國裸子植物概況。 信息庫中“植物”“活化石”——水杉。 4.學 案之三: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 師:在高大樹木下的陰濕處,或者在墻角和巖縫處,常常生長著一些低 矮的植物,通常就是蕨類及苔蘚植物。 (活動)觀察貫眾: 1、 觀察圖9-11并閱讀旁邊文字,了解貫眾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及繁殖方式等概況。 2、 仔細看一看葉的形狀是怎樣的?有葉柄嗎?葉的背面有沒有一些“斑點”?這是它的什么結構? 3、 在課本p50貫眾植株圖上注上各部分名稱。 4、 觀察其它蕨類植物(圖9-12) 生:歸納——蕨類植物特征: 莖——地下莖,短小 葉——從莖處向上長出,葉柄長,小葉多。 根——莖向下生出不定根,將植物固定,并從土壤眾吸收水分和 養料。 繁殖——在成熟葉背面有許多孢子束,依靠孢子束內的孢子進行繁殖 。 (活動)觀察葫蘆蘚 1、 觀察圖9-13并閱讀旁邊文字,了解葫蘆蘚的生活習性,形 態結構。 2、 用放大鏡觀察它的葉,葉有沒有葉脈?葉的厚度與貫眾比有什么區別?它的“根”與貫眾有什么不一樣? 3、 用尺量一量葫蘆蘚的高度,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嗎? 4、 觀察金發蘚等其他苔蘚植物 5、 填表比較貫眾與葫蘆蘚的不同。 生:討論—— 1、 你觀察到的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有花和果實嗎?它們依靠什么繁殖? 這兩類植物沒有花和果實。蕨類植物的繁殖,主要依靠其生長過程中,葉背形成一種孢子束,內有許多孢子,當孢子束成熟時,孢子散發出去,落到適宜的環境中就可以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苔蘚植物的繁殖,主要時植株生長過程 中形成了一種孢蒴,孢蒴內有許多孢子,當孢蒴成熟時,孢子散發出去落到適宜環境中同樣可以發育成新的植物體。 2、 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有關系嗎?舉1~2例說明。(參考課本p52、p53)5.本課小結: 師:地面上的植物以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為主,與人類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希望大家能夠把它們進行比較 ,從而記牢它們的特征。
板書設計
高 等種子植物 : 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被子植物: 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如:桃、小麥、花生、蔬菜等植物界最高等、數量最多的植物裸子植物: 種子沒有果皮包被著的如:馬尾松、水杉、側柏、雪松、蘇鐵、銀杏等在用材造林、醫藥、食用、觀賞等方面有主要價值低 等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類植物
[有根、莖、葉分化]如:貫眾、鳳尾蕨、卷柏、滿江紅高等 [出現遲]
苔蘚植物
[假根,有莖、葉分化]如:葫蘆蘚、金發蘚、地錢中等
藻類植物
[無根]
如:海帶、紫菜、水綿低等 [出現早]
作業布置diy p52填空教學后記
1.以形形色色的植物圖示作為觀察的主要對象。在此基礎上觀察校園的植物活動,可幫助學生對地面上的植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2.季節適宜時,可用具體的桃枝條、花和果實結合教材的圖示進行對照觀察。利用學生課前準備的花生、蘋果等果實,分析出被子植物果實共同的特征。再利用馬尾松葉、松球果等實物進行觀察得出裸子植物的特征。
地面上的植物 篇3
教學目標:
1. 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他們的生活習性,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
2. 概述種子植物的 主要特征,能夠區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異同。
3. 以貫眾和葫蘆癬為例,知道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1. 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 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是,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
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態結構,讓學生了解主要植物類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特征。
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觀察。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在地面的生態系統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森林里有高大的樹木,沙漠里有栽種的莊稼,校園里有樹木花草。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認識地面上許多生物的特征,了解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二、 授新:
無論你是栽花種草,還是吃蔬菜、水果,都與許多常見的植物有關。這些生長在地面上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構成人們喜歡的園林風景或田園風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你能舉出你熟悉的身邊的植物的名稱嗎?
(學生舉例,要求描述所舉例的植物的形態,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個器官中較能突出該物種特征的地方,還有名稱)
……
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景倒入 用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首錄象,以及在各種環境下生活的動物圖片資料,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生活環境的差別,把動物分為地面上生活的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動物、空中生活的動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動物
自主探究 地面上的動物有哪些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1. 北極熊為什么能適應北極寒冷的氣候?
2. 蜥蜴依靠什么結構真正擺脫了水的束縛?
3. 東北虎有什么法寶才能在森林里稱王?
4. 長頸鹿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5. 龜鱉類如何保護自己呢?
6. 你有過與哺乳動物親密接觸的經歷嗎? 學生搜索、討論、分析、反饋:
1. 厚厚的皮毛,保溫。
2. 鱗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 迅速行動,感官發達。
4. 與其他食草動物食性不同,找到適合其自身發展的方式
5. 厚厚的甲殼
6. 自由發揮
交流討論 1. 讓學生自主瀏覽“學生活動網頁”,并回答環節的問題
2. 教師作為平等交流的一員參與交流、討論,師生互動,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要對交流作點評、點撥,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3. 教師提出關于展示動物如何適應環境的問題,把握導向 1. 學生在相關資料庫里搜索相關知識,兩人一組完成互動環節
2. 對學生活動提出建議或問題,以達到生生互動的效果。
3. 對所有參加活動的小組給予評價
歸納小結 1. 強調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看待事物,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分析事物
2.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
3. 簡單歸納地面動物適應地面復雜環境的特征 1. 通過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觀點
2. 進一步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課外延伸 1. 學生建立動物小檔案,充實到本節課的資源庫中
2. 妙趣角
3. 開展一些動物的猜謎活動 1. 依據教材diy,開展課外活動
2. 激勵學生搜索經濟生物、其他環境下的動物相關資料,為以后的課程作準備
四、 教學參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種多樣的植物圖片作為觀察對象。學生課前收集的植物圖片作為交流和適當的描述。在此基礎上,學生自愿組成若干小組,到校園里觀察各種植物。
猴面包樹:生長在非洲熱帶草原的一種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樹,能生長4000~50xx年,是著名的長壽植物。身高可達20m左右,樹干直徑有9m多,遠遠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棟棟房子。這種樹的樹冠巨大,果實又圓又長,很像黃瓜,果肉多汁,吃起來味道并不好,但猴子特別愛吃,猴面包樹的名稱就是由此得來的。
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長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里。它一生只開一朵花,花也特別大,一般直徑有1m左右,最大的直徑可達1.4m。有5片花瓣,呈鮮紅色,上面有點點白斑,每片花瓣有30~40cm,花心像個面盆,可以盛7~8kg的水,整個花有6~7kg重。
捕蠅草:多年生草本,捕蠅草的葉……
雪松:觀賞植物,可以美化環境,木材堅實,致密而均勻,具香氣,可以作為建筑、橋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錢:綠色扁平的葉狀體,貼地生長,外型很像中國古代的錢幣。屬苔蘚植物,沒根、莖、葉的分化
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類,葉貼生于樹干上,呈不規則的叉裂,形狀好似鹿角。這種植物只分布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950m處的熱帶雨林中,多附生在樹干和樹枝上,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地面上的植物 篇4
地面上的植物
(第三課時)
厥類植物和苔蘚植物
“根據平日的觀察,談談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相比,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嗎?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教師適時以課件同時展示部分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及其生活環境的圖片,并及時對學生的發言予以肯定、鼓勵,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使學生對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教師用媒體展示資料“苔蘚植物分布極廣,它們廣泛分布在森林、沼澤和其他陰濕的地方,在適宜的環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長……”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為學生更好地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鋪墊。
接著,教師為每個實驗小組的同學提供新鮮的盆栽葫蘆蘚及其他實驗用具,“從形態上看,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有區別嗎?有哪些主要區別呢?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嗎?以此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探究苔蘚植物形態結構的興趣。教師以媒體出示探究提示:“葫蘆蘚的形態和顏色是怎樣的?植株的高度是多少?如何測量?葫蘆蘚的莖、葉、假根有何特點?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是如何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除此之外,你還想探究些什么?請自行設計。”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進行充分的觀察、討論、動手實驗,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求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巡視、并適時進行點撥、指導。及時提出觀察中應注意的問題,如測量時如果發現有葫蘆蘚結構并有長柄的植株,不要把這種結構及長柄測量在內;注意莖的質地、莖有無筋絡(輸導組織)葉的厚薄和大小、有無葉脈;觀察假根的形態等。各組同學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記錄,并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相互補充,最終認識到:苔蘚植物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細弱;葉綠色、小而薄、無葉脈,推斷莖和葉里都沒有輸導組織;假根纖細,結構簡單(教師補充假根只起固著作用),故要靠葉片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以上特點決定了苔蘚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強,植株也矮小(約1~3厘米),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們人人動手參與觀察、實驗、探究,并分工合作,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cai課件展示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圖片,“在什么樣的地方能夠見到畫面中的景象?成片生長的苔蘚植物對自然界有什么意義?如果在這樣的地區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幾年以后,這里的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還會有嗎?為什么?”通過學生對以上問題的討論,既進一步了解了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如:蓄積水分、保持水土、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保護綠色植物、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部分 探究蕨類植物
cai課件同時展示部分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通過兩幅圖片的對比,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提出來與同學交流。”學生觀察、討論后達成共識: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有相似之處,都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但蕨類植物的植株比苔蘚植物高大的多。緊接著學生會質疑:“為什么兩類植物生活環境相似而形態差別很大呢?藏類植物在結構上又有什么特點呢?”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也激發了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
教師為每個實驗小組提供盆栽的鐵線蕨及其他實驗用具,先讓每個小組制定出探究計劃并實施,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予以適當的啟發、指導:“鐵線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莖長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點?取一片小葉,對光看一下葉的厚薄怎樣?有無葉脈?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莖和葉柄,有無柔韌的感覺?分析一下是否有輸導組織?”經過一系列的觀察探究活動及學生們的討論交流,學生們自己得出結論:鐵線蕨的地上部分是葉,莖長在地下,莖和葉中都有輸導組織。對于學生難以觀察和理解的問題,教師予以適當的補充拓寬:蕨類植物的根里也有輸導組織,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類植物的根、莖、葉中還有機械組織。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使學生在明確了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的基礎上理解了植株比苔鮮植物高大的原因,同時也使學生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動手實踐、與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師將帶有孢子囊群的蕨類植物的標本分發給學生,學生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通過觀察,使學生對“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是不結種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也為下節講“種子植物”打下基礎。
cai課件展示有關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與人類的關系的圖片,展示曾經繁盛的古代蕨類植物的生態圖,“蕨類植物有什么經濟意義呢?現在的藏類植物還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嗎?”學生經觀察、討論后發表看法,并將課前查閱、搜集的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提高了學生發散思維、邏輯推理、資料分析、表達交流的能力。
1. 觀察貫眾:
將課前準備好的貫眾拿出觀察
a. 仔細看一看,貫眾葉的形狀是怎么樣的?有葉柄嗎?葉的背面有沒有一些“斑點”?這是什么結構?
b. 用尺量一量貫眾的高度,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嗎?用放大鏡觀察貫眾根的形態,在實驗練習冊的相關地方注出觀眾植株各部分結構的名稱
c. 觀察厥、鳳尾厥、卷柏等厥類植物。他們的根、莖、葉與貫眾相似嗎?
(教師概括)
大多數的厥類植物的莖都生長在地下。葉從莖處向上長,莖向下生有不定根,將植物固定在地面上,并從土壤吸取水分和養料。在成熟的葉背面有許多孢子囊,依靠孢子囊內的孢子進行繁殖。
2. 觀察葫蘆蘚:
將課前準備的葫蘆蘚拿出用放大鏡觀察
a. 用放大鏡觀察它的葉,葉有沒有葉脈?葉的厚度與貫眾比較有什么區別?它的“根”與貫眾有什么不一樣?
b. 用尺子量一量葫蘆蘚的高度。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嗎?
c. 觀察金發蘚等其他苔蘚植物,它們的根、莖、葉與葫蘆蘚相似嗎?
d. 將你觀察的結果填寫在下表中,比較觀眾和葫蘆蘚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
名稱 結構名稱
葉 莖 根
貫眾
葫蘆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