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的兩種解讀(通用15篇)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寫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的“捉迷藏”,描繪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天倫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這樣一幅畫面,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觀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小兒童。“我”的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將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對母親非常依戀。“我”幼稚天真,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后母親問 “到哪里去了”,“我”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說謊”,仍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戀。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故事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的性格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讀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有趣的詩味。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于普通詩人之處,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地,進入“入神”的境界,“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對《金色花》往更深更遠處漫溯,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仍是“我”——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動意念,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開著的,詩人吟詠此花,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另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保持著一種沉靜安詳的習性,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后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比擬的。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那是遠離人間的天國世界,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以及詩人思想感情,這就是頌神。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
這后一種解讀更值得重視。一般人能寫作為人的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而且寫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輕靈、巧妙、自然。他寫出了東方詩、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在這點上,他的詩也西方詩大不一樣。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響,但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后,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疏遠了,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癡迷地相信神,并以頌神作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主題的。而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詩中經常出現神靈的“一鱗半爪”,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因此可以說,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母題之一。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樣畢竟流于淺俗,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們借助對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盡管我們不是借此宣傳宗教),作品的意義旋將變得深宏,庶幾把捉詩人的心靈脈搏。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2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寫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的“捉迷藏”,描繪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天倫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這樣一幅畫面,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觀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小兒童。“我”的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將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對母親非常依戀。“我”幼稚天真,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后母親問“到哪里去了”,“我”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說謊”,仍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戀。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故事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的性格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讀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有趣的詩味。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于普通詩人之處,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地,進入“入神”的境界,“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對《金色花》往更深更遠處漫溯,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仍是“我”——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動意念,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開著的,詩人吟詠此花,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另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保持著一種沉靜安詳的習性,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后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比擬的。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那是遠離人間的天國世界,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以及詩人思想感情,這就是頌神。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
這后一種解讀更值得重視。一般人能寫作為人的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而且寫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輕靈、巧妙、自然。他寫出了東方詩、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在這點上,他的詩也西方詩大不一樣。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響,但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后,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疏遠了,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癡迷地相信神,并以頌神作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主題的。而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詩中經常出現神靈的“一鱗半爪”,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因此可以說,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之一。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樣畢竟流于淺俗,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們借助對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盡管我們不是借此宣傳宗教),作品的意義旋將變得深宏,庶幾把捉詩人的心靈脈搏。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真福)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3
《金色花》教案
金塘中學 黃芬華
一、 教學設想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圣潔。
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運用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學會正確表達。
情感態度: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 教學重難點
如何將聽說讀寫相結合
四、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新課
出示一幅老師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請學生觀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給照片擬一個小標題。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這樣一個主題引出課文《金色花》。
(二) 整體感知
1、介紹金色花和泰戈爾
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神圣而又美麗。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詩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2、教師范讀課文
(教師的配樂朗讀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孩子與母親這樣一個嬉戲的世界中)
要求學生想像老師朗讀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情節。
教師朗讀課文
過渡:真希望老師剛剛能把大家帶入到一個孩子的游樂世界中,下面,老師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嘗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剛才在朗讀中看到了些什么,請你運用畫筆將一點一滴的感受畫下來。
如果你怕畫不好,請你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將感受說出來。
如果你還擔心說不好,那就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段課文。
A四人小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寶貴的想法。
B集體討論。
4、內容歸納
要求學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歸納:當媽媽做禱告時我散發香氣,當媽媽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到書頁上,當媽媽拿燈去車棚,我變回孩子還求媽媽講故事。
小結:我看到了一個---------的孩子(可愛善良、孝順父母)
我看到了一個---------的媽媽(寬容慈祥、疼愛孩子)
過渡: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母子啊,我真想聽聽他們對話的聲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母子之間并不愉快的聲音,不信,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兩段對話。
(三) 能力訓練
1、朗讀練習
A出示兩組母子間的對話,請同學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讀。
• 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 不知道,別問我.
•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 我不告訴你,媽媽.
B集體配樂朗讀全文
2、寫作訓練
本首散文詩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母親和孩子之間真摯的愛的,這種借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學習。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發花香沁入媽媽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進媽媽的掌心;
我要迎風飄搖和媽媽爭個高低……
那么你還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請以假如我是——開頭仿照例句寫一首短詩。
C佳作交流
(四) 拓展想像
老師扮演一個疲憊不堪的剛下班回家的媽媽,請五個同學演孩子,為媽媽說寫什么,做些什么。
(五) 布置作業
1、推薦泰戈爾的三首詩。《孩童之道》《開始》《紙船》結合閱讀提示,完成思考與練習。
2、今晚回家做一件實事來讓父母感受一下你對他們的愛。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4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1.dǎo( )告 2.羅摩yǎn( )那
3.wàng( )棄 4.pāo( )下
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國家)詩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獲________獎。
2.《紙船》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當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紙船——寄母親》中直接抒發對母親的愛的一節。
三、閱讀理解。
(一)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卻一聲兒不響。
1.根據拼音寫出填空中的漢字,并辨析這兩個詞的作用。
2.“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和“孩子,你在哪里呀?”這兩個疑問句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3.有同學認為,在媽媽急切尋找“我”時,“我”卻躲起來捉弄媽媽,這說明“我”是個壞孩子,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二)
對岸
泰戈爾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
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鶩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
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為中午了,我將跑到你那里去,“媽媽,我餓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遠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選自《新月集》)
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三節詩的大意:
第一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通過優美的詩句表現怎樣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的題目是“對岸”,若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辭方法和作用是
( )
a.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的海天一色圖。
b.擬人,形象地描繪殘陽如血,長草白花與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圖。
c.擬物,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月光照長草白花的水墨畫。
(三)
金色花
(1)偶爾看見人家陽臺上花草繽紛,煞是艷羨,激起我養花的興致。我從朋友家里陸續弄了一些花草來,海棠,月季,文竹……開始還能記著澆水、松土,但到底很難始終不渝。我這才意識到,養花并非什么閑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來了。
(3)無論陰睛雨雪,也不論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龜裂,它總是綠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貪婪地啄著陽光和空氣。
(4)可這并未給我帶來歡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無遺憾地想,為什么美的總是那么嬌弱,而不美的卻總是那么倔強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這樣易于生活該有多好啊。對于它的存在,我卻不再關心。
(5)許久后的黃昏,我倚著陽臺望遠,無意瞥見這盆仙人掌。它竟橫豎添了許多新節,刀戟般凜凜*開,待細看時,我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6)不是么,且不說它的大小掌節是怎樣歪歪斜斜,怪模怪樣,只看那綠色的掌面吧,竟皺皺巴巴,細紋密布,像一張老人的臉。我越看越覺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還會怎樣瘋長下去。也許叫它死去比叫它活著困難一百倍,這可怕的東西!
(8)我的養花歷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沒有養出一朵花來。誰想夏天一到,竟發生了奇跡。
(9)久雨后的清晨,推開陽臺門,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團很耀眼的東西。是霞光嗎?是雨水折射的太陽嗎?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異常漂亮的花。金黃色,十二片綢緞般富有光澤的花瓣,敏感地輕顫著流蘇般柔軟的花穗,細密地遍布著雪乳般滋潤的花粉。它凝然靜立,卻閃爍著宮殿般輝煌燦爛的光芒……
(11)這是我看過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驕傲地高擎著。仙人掌上的皺紋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賴以立身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
(14)可以想像,這仙人掌,它曾經有過柔軟的葉,窈窕的枝。但為了抗拒沙漠的壓榨,它才變得冷峻而堅強。在沙漠吞噬掉無數嬌美花卉之后,我們還能欣賞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僅僅使人賞心悅目的花,它的不甘泯滅的美,令弱者也令強者肅然起敬。
(16)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1.根據(4)~(7)段內容,分別概括出開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
(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3)~(13)段內容,概括出作者對仙人掌的感情所經歷的四種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13)段中寫道:“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請根據(3)~(13)段內容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自己“淺薄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了縱橫對比的手法,縱觀全文,分別概括出縱向和橫向對比的內容。
(1)縱向對比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2)橫向對比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5.本文是一篇狀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過對“金色花”的描寫,要揭示怎樣的一個道理(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禱 2.衍 3.妄 4.拋
二、1~3.略。 4.《紙船》最后一節
三、(一)1.嘻嘻 匿“笑嘻嘻”一詞形象地表達出“我”變成金色花后的開心和得意。“匿笑”一詞生動地寫出了“我”的調皮和狡黠。 2.第一個問句是“我”變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對媽媽所說的話。作為孩子,他知道媽媽深愛著自己,他希望雖然自己的形象發生了變化,但媽媽依然可以認識自己。但是,他又沒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表現了孩子對依戀和愛。第二個問句是媽媽發現孩子不見時大聲尋找時說的,表現出了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和找尋不到時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變成了金色花后,仍不離媽媽左右,注視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為她送去香氣,陪伴媽媽讀書,這些都說明了“我”非常愛自己的媽媽。之所以在媽媽尋找自己時不說話并且匿笑,是因為他個性天真調皮,在和媽媽開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媽媽。所以不能說“我”是個壞孩子,其實“我”是一個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
(二)1.第一節:“我”立志做船夫開拓新的世界。 第二節:“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節:“我”立志做船夫為村民服務,報答祖國母親養育之恩。 2.本詩表現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務,報答養育自己的母親、祖國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能。“對岸”是詩人追求的目標,要達到理想的對岸,詩人立志從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對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時也實現自己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過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內涵。 4.b (三)1.(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外表丑陋但倔強。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外表美麗但嬌弱。2.遺憾→厭惡→驚奇→贊嘆 3.(1)因為仙人掌賴以生存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為作者在仙人掌開花前曾經厭惡譏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視了它內在的精神。4.(1)縱向:仙人掌開花前和開花后的對比。 (2)橫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對比。 5.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5
○思路綜述
《金色花》從假想寫起,“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你怎樣向母親表達你的愛意呢?。(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爾,他用一種很特別的方式表達了母子之間的親密感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散文詩——《金色花》。
二、目標展示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背誦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嗅摩衍匿禱。詞語:匿笑。關于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2、指導朗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學生小組之間舉行朗讀比賽。
3、表達個人感受: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為什么?(喜歡不喜歡都可,言之有理即可)
四、合作交流
教師導學: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請同學們品讀這首散文詩,思考以下問題:
①“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②“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④“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先朗讀,思考,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五、探究學習
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媽媽臉上的表情嗎?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六、創造性學習
1、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2、閱讀泰戈爾的《飛鳥集》。
3、請你模仿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說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詩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6
教學創意
《金色花》是泰戈爾《新月集》的代表作品。這是一篇散文詩,這是一篇表現著濃烈的、圣潔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詩,這也是一篇寄托著泰戈爾對逝去的親愛的妻兒的緬懷詩。借助母子形象歌頌圣潔之愛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題。教學中,深入文本細處,通過比讀手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之精美,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引導學生更細致地解讀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對“愛與被愛都同樣幸福”的理解與實踐,并以篇帶類,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新月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兒化音。會讀會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找出描寫母親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的句子會說出其蘊含的母愛的偉大深沉。
1.掌握朗誦技巧,通過有表現力的朗誦讀出人物形象。
2.通過比讀法品味語言,更細膩地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爾《新月集》。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表現力的朗誦讀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
教學時數: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一、資料助讀(PPT呈現)
1.文學常識--散文詩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
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有詩的意境,給讀者以美和想象,內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細節;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分行,不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通常形式短小靈活。
2.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被譽為“印度詩圣”。他是印度國歌的作者。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影響很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詩集代表作:《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吉檀伽利》。
二、遠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PPT呈現)《新月集》把我們“帶到秀嫩天真的兒童的新月之國里去。我們只要一翻開它來,便立刻如得到兩只有魔術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飛翔到美靜天真的兒童國里去。而這個兒童的天國便是作者的一個理想國。”
詩人把兒童比作“新月”,預示兒童就像新月那樣純潔和寧靜,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創作背景:(PPT呈現)
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尚、最純潔的愛。沒有人會想到寫《金色花》的時候,是作者個人最不幸的時候。,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對他的打擊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過作品把愛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作品滿含著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一切的愛。
(借助母子形象歌頌圣潔之愛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題。這一背景的介紹有助于理解泰戈爾借助作品所傳達出的對逝去的親愛的妻兒的深情緬懷,也有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三、賞讀《金色花》
活動一:讀一讀
1.齊讀課文
選幾位學生評價全班齊讀效果。
教師點撥文章朗讀的整體基調:溫馨、活潑、親切、甜蜜。
2.深情朗讀
每位學生先挑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地讀。
選幾位學生朗讀他喜歡的段落,追問,為什么喜歡這一段落(把朗讀和文意理解融為一體),并根據其朗讀情況作有針對性的指導。
注意:教師指導過程中,適當穿插教師范讀和集體朗讀。
朗讀的目標是:要能讀出畫面、讀出形象、讀出情感。
關于讀出畫面:
文章的畫面感很強,畫面之間可以做稍長一些的停頓,以給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間;每一個畫面呈現時要能讀好輕重、緩急、起伏,以突出鏡頭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葉”、“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強調。
關于讀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較容易把握,要讀出孩子的天真、調皮、活潑、撒嬌來。
(文中出現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疊詞,要讀出孩子說這些詞語時的天真調皮的語調。)
母親的形象是圣潔的、溫婉的、慈愛的,要能用舒緩的語調、舒展的情緒讀出一個做禱告、讀圣書、愛孩子的圣潔母親的形象。
關于讀出情感:
讀出孩子在調皮中對媽媽的愛和依戀之情。
讀出媽媽說“你這壞孩子”時的豐富的含義。
活動二:說一說
思考:孩子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適時地穿插金色花圖片及介紹。
(PPT呈現)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樹(菩提樹,樹葉呈心形)上的花朵,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愛和敬重。菩提樹在印度又被稱為“幸福樹”。
參考:
金色花,是圣樹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變成金色花,象征著孩子的圣潔可愛,也象征著母愛的光輝給孩子的影響。孩子變成了金色花,就變得隱匿起來,為媽媽做的事情就變得悄悄的、不留痕跡的,這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表現對媽媽愛的回報。
借助這樣奇特的想象,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小精靈,他可以把自己變成花朵,散發出幽香,為媽媽遮陽,又可以把自己變回來,回到媽媽的懷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與愛。孩子是一個活潑的、調皮的、懂得被愛與愛的幸福的一個小天使形象。
人們常常用花來稱呼孩子,因為孩子活潑、美麗、純潔、可愛。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愛,孩子希望自己能讓媽媽喜愛。
活動三:品一品
此環節為深度解讀,是對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層挖掘。這是教學難點,要注意做好鋪墊和引導。
深度品讀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呈現)“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為什么不告訴呢?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話?“這”指代什么?如何理解“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對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語言“我不告訴你,媽媽!”,有兩種理解:
1.只是孩子一個人說。
分析:
他不告訴媽媽,這是孩子的天真調皮的表現。他愛媽媽,用兒童的方式、悄悄地回報媽媽的愛,但又不愿讓媽媽知道,于是用與媽媽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會告訴媽媽,也許他正為自己的機靈而得意呢!
2.媽媽與孩子一起說出。
提倡采用第二種理解。但不要強求學生放棄他的第一種理解。
分析:
不難想象,媽媽會模仿孩子的口氣來說。生活中,也許孩子經常調皮地逗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性格、脾氣已經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實媽媽都是心里很有數的。于是,在孩子又一次調皮時,媽媽也會脫口而出這一句話。或許,兩人說完后,會因為這樣的默契而同時開心地大笑起來。這是多么溫馨、活潑、甜蜜的時刻。媽媽了解孩子,理解這份童心,也滿足了孩子的童趣,并和孩子幸福地享受這份童趣。這樣的媽媽是真實的、可愛的。這樣的理解也許更貼近泰戈爾創作的本意,這么溫馨、幸福的畫面誰說就不會是在他的家里常常發生的呢?(板書:童心)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這”究竟指代什么?第一可以理解為指代母子的一問一答,正好是先“你”說再“我”說;第二可以理解為是指兩人同時說的,“這”指代的內容就是“我不告訴你,媽媽”。)
(“同”,第一個理解,相當于英語里的“and”,這樣就是母子同說“我不告訴你”了。第二個理解,跟,與,相當于英語里的“with”,這樣就是媽媽問,孩子答了。)
第二種理解,學生也許想不到,或者不會一下接受,教師可以穿插介紹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滿溫情的例子。
小結:
學會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學會通過理解具體情境中的人物內心來把握形象。
這首散文詩表現的是一種理想中的母子之愛,甜蜜、默契,歡樂而神奇,甚至帶有一種宗教色彩,是那么的圣潔。彼此的理解和關愛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書:理解、愛)
活動四:比一比
這一環節是一個有創意的比讀設計。
比較蘇教版和人教版兩個版本教材課文文字上的細微差別。分析選用不同詞語的效果。此環節采用的方法是側面入手,正面解讀。
教師朗讀與學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學生邊聽讀,邊在自己的課本上做記號。
讀完后學生提出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朗讀、對比、分析。
不同之處有:
“變了一朵”--“變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搖擺”--“風中搖擺”;“新生的樹葉”--“新葉”;“母親”--“媽媽”;“你做禱告”--“做禱告”;“花的香氣”--“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將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點分析:
“變了一朵”--“變成了一朵”:要使句意準確,不能有歧義。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聲音,與文意不合;后者的“笑”更有孩子氣和調皮味,給人一種偷樂的感覺,同時與后文中的“匿笑”呼應。
“空中搖擺”--“風中搖擺”:前者是主動的行為,表現孩子的天真活潑;后者是被風刮的,被動的。
“母親”--“媽媽”: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實際;后者口語化更親切,且與后文的用詞風格一致。
“花的香氣”--“花香”,“新生的樹葉”--“新葉”:后者“花香”“新葉”更精致、凝練,符合詩歌的語言特征。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觀表述、只是表現出“小”這個特點;后者顯得小巧、靈動、可愛,疊詞“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親切感和韻律感。
小結:選詞用句精致、確切,可以更好地表現文章中心,抒發情感。在比讀中,提高我們的語言敏感度和欣賞能力。
四、近觀《新月》
《新月集》里有許多寫母子故事的作品,通過閱讀這些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己親愛的妻兒的深深懷念,也感受到作者對兒童的愛,對幸福生活的歌詠。
《新月集》里的很多詩歌以“質樸的語言”表達出“真摯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詩歌里的想象更是奇妙獨特。我們試著閱讀、體會其中的一篇。
印發《花的學校》《惡郵差》《同情》等。
聯讀欣賞《花的學校》。
學生齊讀。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說說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分析:
這首散文詩修辭手法豐富,想象非常奇特,語句活潑有靈氣,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小節,寫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這種得意是因為他覺得他讀懂了那些從地底下花的學校里鉆出來的花兒們的心思:他們在渴求媽媽的擁抱!從這首散文詩里,我們讀到了一個孩子眼里的世界,也體會到了一個孩子對母愛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個中年男子對在天堂的妻兒的懷念和祝福。這就是真實的泰戈爾。
五、順勢小結
從《花的學校》中,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把詩集命名為《新月集》的意圖,兒童就像新月那樣純潔和寧靜,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兒童的目光去觀察生活,永葆一顆童心,用詩歌把對生活的愛記錄下來,你就是一個有詩心、有詩性的人,你必將擁有詩意的生活。愿大家都詩意地活著!
六、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新月集》。
《榕樹》《告別》《小大人》《著作家》《惡郵差》《同情》《英雄》……
七:板書設計:
金色花
泰戈爾
童心愛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匿笑、禱告、嗅、摩、衍等字詞,積累語言。
2、通過反復誦讀,揣摩語言,初步體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詩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詩歌輕松愉悅的意境美,溫馨圣潔的情感美,體驗人間至真至純的母子深情及詩人博愛的胸懷。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創設情境
教師以舒緩深沉的語氣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語文新圃》上刊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舊的山村小學,一位年輕的老師正在昏黃的燈光下,批改著學生的作文。作文題目是《我的愿望》。孩子們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說長大要當解放軍,有的說要當老師,有的說要當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闖入老師的視線:“我的愿望是當一條狗。” 老師又驚奇又好笑,接著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媽媽。山村的夜很黑,聽人家說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媽媽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經不在了。還聽人們說,家里有狗,鬼就不會來了,可我家連狗也沒有。我多想變成一條狗,夜夜守在媽媽的門口,那樣媽媽就不再害怕了。”讀到這里,老師的眼睛濕潤了。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①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這個小故事導入,并適時提問,既開篇就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內心情感,又切入主題,一石二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出聲朗讀。(要求讀得流暢,讀準字音)
2、指明個別朗讀。(穿插識字環節:匿、嗅、禱、摩、衍等)
3、思考討論:詩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請發揮想象,把詩中描繪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畫面,用一句話概況)
設計意圖:初讀環節,意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并在通讀中掃除文字障礙,落實字詞教學。
(三)美讀探究
師:詩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該如何讀出這孩子的個性與情感。詩中的媽媽是怎樣的媽媽?該怎樣讀出媽媽的心情?
1、小組合作品讀,互相揣摩朗讀的節奏、重音、語氣、語調、情感等。
2、指明個別朗讀,讀后點評。(哪句話或哪個詞讀得好,哪句話或哪個詞讀得不夠好,請說出理由,并試著朗讀。)
語言品味重點語句參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句中媽媽的話語要讀出焦急的心情。從“暗暗”、“匿笑”中體味孩子的調皮、可愛。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句中“突然”表現孩子調皮、可愛的個性,同時表現要給媽媽帶來驚喜的心情。“求”表現孩子撒嬌的天性和戀母、愛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句中“壞”字讀出母親又驚喜又嗔怪的語氣,貶詞褒用,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深的關愛。
④“我不告訴你,媽媽。”
——句中“不”字拉長讀升調,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天真、得意的語氣。)
3、聽錄音精彩片斷朗讀,對比再點評:錄音讀得好,還是學生自己讀得好,說出理由。
(這環節有條件可嘗試一下,鼓勵學生說真話,敢于質疑專家,肯定自己。說不定學生的朗讀更切近詩中孩子的真實情感。)
(四)助讀感悟
師: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討論交流。
2、 借助課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樹,把兒童想象成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既贊美了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著母愛的光輝。
師:從文中你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見,體會情感。
2、 介入資料,走進詩人內心世界
資料一、泰戈爾,印度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曾來中國,并著書、撰文,表達對中國人人民的情誼。一生寫有詩集五十多部,中長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百余篇,戲劇二十余種。主要作品有詩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在印度文學占有重要的地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喪母,青年失去心愛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兒女夭折。但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他心中對生命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一切的愛,是何其博大!
資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泰戈爾
設計意圖:此環節修改,介入資料一、二,①意為幫助學生更加深入解讀文本,更加深刻體會詩人內心情感。②讓學生在體會世界偉人博大胸懷的同時,得到情感心靈的熏陶和陶冶,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
(五)拓展抒寫
1、結合實際,談談感悟:你從詩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樣回報父母的愛?
2、真情表達,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寫一句話表達對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①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把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充分利用生活體驗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水到渠成進行情感體驗和思想教育,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母愛猶如春風細雨隨時沐浴著我們的身心,只是平時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寫話,為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及時運用文中所學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業延伸
1、學做詩人,請把課堂上所寫的這句話,拓展成一首小詩,或一段話,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
2、積累知識,收集有關母子之愛的詩文、名言或典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3、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詩人。
設計意圖:
作業①:為了學以致用,落實鞏固能力目標。
作業②③:學習語文功夫在課外,課外知識的積累與拓展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
總結:同學們,母子深情是人間至愛。母愛猶如一股涓涓細流時刻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一聲輕輕的叮嚀,一絲會心的微笑,甚至煩人的嘮叨,嚴厲的斥責……都是濃濃母愛的表現。可我們有時卻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請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回報吧。
(八)板書設計
三、教學設計說明
《金色花》是一首優美純樸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在“城鄉共話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該如何教學這樣的名篇,如何演繹文本的?當然,我們可以采用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搜集大量歌頌母愛的詩文圖畫、名人典故及經典樂曲,借助多媒體演示,達到圖文并茂,聲情俱備的效果,從而淋漓盡致地演繹文本的主題,拓展深化文本的。然而我在設計本案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假如在一個山區學校,教學設施比較落后的條件下,該如何去教學新教材,如何去實踐新課改?
我來自永嘉甌北,據我所知,永嘉山區有的學校連幻燈機與錄音機都還難以配齊,他們哪有條件用鼠標去點擊新課程?那他們該如何實踐新課改?帶著這個困惑,在上學期的一次公開教學中,我盡量嘗試用一支粉筆去演繹新課程,那次教學的課題是《兩小兒辯日》,事后反映較好。
因此在本案的設計中,我也不刻求形式與教學手段上的標新立異,而更求教學理念與方法上的革新。在三維目標的設計上,力求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根據文本內容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采用情境渲染法、美讀感知法與合作探究法,分三個環節——①初讀感知,②美讀探究,③拓展抒寫,來演繹文本。在這些環節中
(一)返樸歸真,以誦讀為主。
以上三個環節,基本以誦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誦讀是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一,像《金色花》這樣文質兼美的散文詩,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品味,能引起強烈的藝術感染作用;其二,“新課標”明確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品味、積累、熏陶,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與知識傳授;其三,“讀”是一種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學手段,任何條件下,都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品讀和點評中,品味語言、感悟主題。所以,我認為在語文教改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朗讀,返樸歸真,還語文課堂以“讀”的本色。尤其在山區學校,由于其教學設施和條件的限制,更應充分發揮這古老的傳統方法的優勢與作用。
(二)更新理念,以學生為主。
我想,新課改最重要的應是教學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教學手段與設施的革新。所以,不管是城鎮學校,還是山區學校,教師在課堂中應與學生平等對話,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在設計中盡量把時間、空間留給學生,還學生朗讀、思考、探究、體驗、發言的主動權。尤其在“品味語言,探究主題”和“拓展深化,抒寫真情”兩個環節,比如問題設計:①怎樣的孩子,怎樣的媽媽,一個問題提綱挈領,帶動全文的品讀與探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答案也不求統一標準,只要學生能在品讀中體會出來,并說出理由即可,所以板書設計中也不書寫統一答案,而以省略號代替。②真情表達“假如我變成了 ”句式寫話,既學以致用,落實鞏固能力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還增強了學生情感體驗。旨在盡力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讀他想讀的,說他想說的,在學生自己的認知基礎上與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本,而不把老師自己的東西強加給學生,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充分讓學生自主思考、體會、探究,全方位 “動”起來,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輕松愉快地自主學習。
以上是我設計本課的初衷,不知能否在課堂教學中收到實效,敬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賜教。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8
青島三十三中 崔顯升
【教學目標 】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搜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教師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背景音樂)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了孩子對自己母親真摯的愛。而冰心的《紙船》卻借著一只小小的紙船寄托了對母親至死不渝的愛,表達了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嗅 摩 衍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倘若
2、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教師放錄音。
(2)學生各自練讀。
(3)讓2—4名學生示范朗讀詩歌(或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4)進行朗誦比賽,評出5名優勝者。
3、整體感受。
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教師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
2、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所以他想瞞著媽媽,為媽媽做點事。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明確:不見了孩子,媽媽心中著急;見了孩子,媽媽高興中帶著點兒嗔怪。
4、借紙船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明確:抒情總要借助于某種形象。中國自古就有疊紙船、紙鶴等寄托情思的傳統,冰心因襲了這一做法,幻想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歸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
五、拓展延伸
1、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最有特色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補充一些重要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六、布置作業
1、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2、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無須花錢的事(洗腳、捶背等)。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這是本教案設計重點之所在。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9
一、 教學設想《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圣潔。二、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運用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學會正確表達。情感態度: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三、 教學重難點如何將聽說讀寫相結合四、 課前準備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五、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出示一幅老師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請學生觀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給照片擬一個小標題。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這樣一個主題引出課文《金色花》。(二) 整體感知1、介紹金色花和泰戈爾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神圣而又美麗。泰戈爾:印度文學家,詩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2、教師范讀課文(教師的配樂朗讀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孩子與母親這樣一個嬉戲的世界中)要求學生想像老師朗讀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情節。教師朗讀課文過渡:真希望老師剛剛能把大家帶入到一個孩子的游樂世界中,下面,老師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嘗一番?3、聊一聊如果你剛才在朗讀中看到了些什么,請你運用畫筆將一點一滴的感受畫下來。如果你怕畫不好,請你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將感受說出來。如果你還擔心說不好,那就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段課文。a四人小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寶貴的想法。b集體討論。4、內容歸納要求學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寫了我和哪幾次嬉戲歸納:當媽媽做禱告時我散發香氣,當媽媽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到書頁上,當媽媽拿燈去車棚,我變回孩子還求媽媽講故事。小結:我看到了一個---------的孩子(可愛善良、孝順父母) 我看到了一個---------的媽媽(寬容慈祥、疼愛孩子)過渡: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母子啊,我真想聽聽他們對話的聲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母子之間并不愉快的聲音,不信,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兩段對話。(三) 能力訓練1、朗讀練習a出示兩組母子間的對話,請同學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讀。• 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別問我. •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b集體配樂朗讀全文2、寫作訓練本首散文詩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母親和孩子之間真摯的愛的,這種借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學習。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我要散發花香沁入心脾;我要投落影子躲進掌心;我要迎風飄搖和媽媽爭個高低…… 那么你還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b請以假如我是——開頭仿照例句寫一首短詩。c佳作交流(四) 拓展想像老師扮演一個疲憊不堪的剛下班回家的媽媽,請五個同學演孩子,為媽媽說寫什么,做些什么。(五) 布置作業1、推薦泰戈爾的三首詩。《孩童之道》《開始》《紙船》結合閱讀提示,完成思考與練習。2、今晚回家做一件實事來讓父母感受一下你對他們的愛。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0
一、教學原則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情操,達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義新目標。
二、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以親情為主題,所以,學習本單元要將情感教育與語文教育相結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啟發學生在社會中體味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以奇特優美的想象和生動淺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母子情深圖,易于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味作品情感。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傾訴內心摯愛。
四、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學習文中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利用想象表達感情。
根據以上重點難點,應把精力放在朗讀和拓展練習上。(詳細方法將在教學步驟中體現,這里不再贅述。)
五、教學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感官理解課文,并采用談話法、討論法、練筆法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將按一課時、七環節進行教授。
(一)導入
朗讀詩歌《真愛》,創設情境,話題導入:
1、你生活中最愛的人是誰?
2、你通過什么方式表達你的愛?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用心朗讀課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學習合理想象,表達內心真愛。
(三)掃清文字障礙
出示生字,齊讀正音
(四)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思考問題
2、出示問題組:我以什么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我具體為媽媽做了那些事?
3、板書總結:金色花{花瓣兒、花香、花影}母子情深
4、齊讀課文,體味真情。(配樂)
[完成教學目標1]
(五)品讀賞析
1、找出最能表達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2、品讀3-5自然段,體會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運用
1、展開合理想象,抒發內心真情。
2、小組討論,互訴真情。
3、紙鶴傳真情(在折紙鶴的紙上寫一段話或幾句詩,再折成紙鶴送給最愛的人。)
(七)布置作業
用實際行動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著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著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件: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的設計親切自然,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簡介作者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借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課件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煉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并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范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經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課件:《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課件,師生共同探究。
⑴“我”為什么這么快樂?
⑵“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⑶作者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師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板書:圣潔 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現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連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八)板書設計:(出示課件)
金色花
我
媽媽
圣潔 美麗
嬉
戲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了,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九)布置作業(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根據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么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閱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并掌握“匿笑”、“禱告”等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賞析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愛和童真。
4、品讀詩歌意境,領悟孩子對母親深深的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把握詩歌感情基調。
2、通過自主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通過聽說讀寫,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4、通過品讀,領悟詩歌意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母受和童真,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學會表達及報答母親的愛 。
2、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投入真情,反 復誦讀,讀出詩意、品出詩境、領悟詩情。
教 學難點: 利用學詩“三步 法”,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
讀詩意—品詩境—悟詩情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由“花”自然切入,引出作者及課題
二、走 進金色花·朗讀·讀出 詩意
1、出示:學詩“三步法”
2、聽讀、自由讀(字詞)、跟讀、齊讀
3、概括詩中故事
三、體味金色花·品讀·品出詩境
用“我從詩句……中讀到了 一朵(個)…的金色花(孩子)”方式來品讀
四、感悟金色花·領悟·悟出詩情
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呢?(引導學生領悟出詩情與手法)
五、升華詩情·拓展
以“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或者“媽媽 ,我要變成……”形式
六、結束語
引領學生由課內延伸至課外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3
感悟散文詩的美
一、文章簡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二、總體目標:培養學生感悟散文詩的能力。
具體目標:1、培養吟誦詩歌的能力。(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一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形式;而且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也能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2、感悟世間至愛親情。
教學策略:引領學生一塊去感悟詩歌。借助音樂、圖片,通過朗讀、理解、想象來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美,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感悟來學習《荷葉 母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1、引導學生朗讀、理解、感悟。
2、引導學生尋找比較點,進行比較學習。
三、詩歌的主要特點及審美特征決定了“感悟“是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唐代詩論家司空圖說過:“辨于味而后可言詩”。“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進入作品的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體驗情感------這就是要品嘗語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說“披文、入情、討源、受用”與此相同。這些提法其實都可以說成是“感悟”。
1、強烈的抒情性,是詩歌的重要特征。詩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發,還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豐富的想象性,這是由詩歌形象的間接性決定的,它給人創造了無比廣闊的思維空間。
3、鮮明的音樂性,這主要表現在節奏和韻律兩個方面。
4、兼有散文自然、清新、飄逸的特點。
四、對“感悟”的理解
所謂“感悟”其實可以分為“感”和“悟”兩個心理過程。“感”即“感觸” “接觸”。這個過程是以文本的細節局部為對象的。這個過程是過渡性的,引發性的,讀者的心理流向即刻向“悟”的方向發展。所謂“悟”就是由表及里,見微知著。可以說“感”是“悟”的基礎,“悟”是“感”的目的。兩者雖然不能截然分開,卻還是有區別的。一方面,“感”著眼于文本的組成部分,“悟”著眼于文本的整體;另一方面,“悟”比“感”具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感”強調的是審美客體,“悟”強調的是欣賞主體自身的認知和經驗。
五、學習資料
1、【作家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他生長于一個文學藝術氣氛極濃的家庭,從小受到較好熏陶。1878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國文學和西洋音樂。1924年曾來中國,并著書、撰文,表達對中國人人民的情誼。一生寫有詩集五十多部,中長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百余篇,戲劇二十余種。主要作品有詩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在印度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但在輝煌的背后卻是他不幸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在他三十五歲前后,親愛的妻子死了,一雙可愛的兒女也都相繼夭亡。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卻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愛的頌歌。他想通過歌聲,把愛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首散文詩表現的其實是一種理想中的母子之愛,甜蜜、默契,歡樂而神奇,甚至帶有一種宗教色彩。
泰戈爾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沒有人看了這首詩會想到20世紀初,也就是泰戈爾寫這首詩歌的時候,是他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他心中有多少的愛,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一切的愛,他是一個何其博愛的人啊!是愛支撐他寫出偉大的關于愛的作品,愛的力量真的偉大,超越一切。
2、【作家介紹】
冰心,女,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文學家。1923年燕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去美國留學,獲威爾斯女子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曾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大學、清華大學等任教。1938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系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三屆理事。1946年后,到日本東京大學任教。1951年回國后,歷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全國人大一至五屆代表,中國作協第五屆名譽主席。1919年開始發表文章。1923年她的第一個詩集《繁星》出版,這是中國小詩最初之作,也是影響最大之作。著有散文集《寄小讀者》;詩集《繁星》、《春水》;兒童文學集《小桔燈》等,此外還有一組關于婦女問題的小說,影響很大。她的著作收集在《冰心文集》6卷本里。
3、【相關鏈接】-----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他就寫了著名的論文《死亡的交易》,譴責英國對中國的鴉片貿易。1916年,泰戈爾譴責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預言:“中國這種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夠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運行 ,那就是說掌握現代化科學,那時候,在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攔阻他們向前邁進。”1924年,泰戈爾訪問中國。1937年,他在自己創辦的國際大學里開辦了中國學院。
4、冰心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泰戈爾!美麗莊嚴的泰戈爾!當我超過“無限之生”的一條界線——生——的時候,你也已經越過了這條界線,為人類放了無限的光明了。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明星稀的一個晚上,一本書無意中將你介紹給我,我讀完了你的傳略和詩文…心中不作別想,只深深的覺得澄澈——凄美。
你的極端信仰——你的“宇宙和個人的心靈中間有一大調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發揮“天然的美感”的詩詞;都滲入我的腦海中,和我原來的“不能言說”的思想,一縷縷的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
泰戈爾!謝謝你以快美的詩情,救治我天賦的悲哀;謝謝你以超卓的哲理,慰籍我心靈的寂寞。
這時我把筆深宵,追寫了這篇贊嘆感謝的文字,只不過傾吐我的心思,何嘗求你知道!然而我們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寫了,你也看見了。
1920年8月30日夜
5、泰戈爾對冰心的影響
泰戈爾和冰心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國度,年齡相差近40歲,泰戈爾出生于1861年,冰心出生于1900年。但是泰戈爾的《飛鳥集》對冰心的文學創作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沒有看到《飛鳥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詩作只是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后來受到《飛鳥集》的影響,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這就是《繁星》、《春水》。《繁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本小詩集。這兩本含蓄雋永,富于哲理的小詩集的出版,促使“五四”以來的新詩,進入了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
冰心受泰戈爾的影響其實不是偶然的,有著必然的因素。兩人都長在優裕而溫暖的家庭里。泰戈爾說“我小的時候,得益最大的便是文學與藝術的空氣彌漫于我的家庭”。冰心的母親也是有文化的人,喜歡看書,冰心說:“我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中最好的一個”。幼年的冰心深受家庭的熏陶,五六歲便開始走進書的天地。泰戈爾哲學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論。“愛”又成為他解決一切紛爭和實現理想的基本力量。冰心從小進入教會學校讀書接受了“愛一切人”的基督教義,這與泰戈爾的“愛的哲學”是契合的。因此冰心很容易就接受了泰戈爾的哲學思想。把“歌頌母愛、歌頌童真、歌頌自然”,作為她早期詩歌散文創作的主題。《飛鳥集》是寫兒童心理的小詩集。它寫了兒童對母親的愛,兒童眼里奇幻的世界。冰心由此得到啟發。不僅從思想上,而且從藝術形式上,《繁星》、《春水》都可謂是中國版的《飛鳥集》。
而惟獨冰心最得泰戈爾思想和藝術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爾來華》)。
6、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印度圣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譯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 。
7、關于《羅摩衍那》:古代印度人不注意自己的歷史,尤其不注意系統地記錄自己的歷史,而是以神話故事形式述說古代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事跡。《羅摩衍那》為印度敘事詩,相傳系蟻垤所作。今傳本形式約為公元二世紀間所形成。全書分為七卷,共二萬四千頌,皆系敘述羅摩生平之作,《羅摩衍那》又叫《羅摩傳》,是印度歷史上最有名的兩部史詩之一。印度教的神祗多如繁星,一些歌頌大眾神的事跡仍深入民心。《羅摩衍那》和另外一部《摩訶婆羅多(mahabarata)》就是代表。在印度不記錄歷史的中世紀,它甚至就是歷史。這兩部史詩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比美。這些傳說,往往和宗教聯系在一起,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廣為流傳,成為他們思想行為、道德觀念的準則和生活的楷模。
8、關于文中的禱告:在宗教盛行的印度,絕大部分印度人篤信宗教。印度人認為,信仰宗教是天經地義的,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宗教在印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禱告就是人與上帝傾談,讀圣經是聆聽上帝對人說話。許多人把禱告比喻作屬靈的呼吸,圣經則是屬靈的糧食,這兩項都是靈命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
9、意象-----詩歌的意象是詩歌中借以表現思想感情的物象,可以是一種事物,也可以是幾種事物一同來表現感情.都叫做意象.。
意境-----所謂“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與散文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同時也包括作者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
中國古詩詞意境的特點:① 虛實相生 ② 情景交融
中國古代詩詞情景交融的方式:
①觸景生情(先景后情) ②寓情于景
③緣情造景(先情后景) ④借景抒情
①觸景生情,情由景生。②緣情造景,景由情生
③景語情語,情景交融。④景略情在,直抒胸懷。
六、教學過程
(一)用飽含感情的語句導入(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入情。”)
1、20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壓迫,經濟上受到剝削,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貧窮、愚昧之中。為了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在人們的印象中,泰戈爾是以偉大的“歌手與哲人”的雙重身份出現的。他的作品本世紀初就已開始與中國讀者見面,對中國現代作家如冰心、鄭振鐸、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創作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幾十年來,泰戈爾一直是我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今天,就讓我們共同領略泰戈爾詩歌的藝術魅力。
2、同學們: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也讀不完、寫不完的,那就是母愛!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這個世界上,我們什么都可以忘記,但不能忘記母親給予我們的一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通過泰戈爾的詩歌來感受著偉大的母愛吧。
3、用歌曲《吻》導入,讓歌中深摯的傾訴撥動學生的心弦。
這是流行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一首歌曲,歷經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動人,恐怕就是因為它表現了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更唱出了兒女對母親的深摯的傾訴。這種情感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這種情感也不會有地域的界限,這是人類共同歌詠的永恒主題。
有人曾用飽蘸童心之筆,盡情描繪了這種情感,抒寫了一首首純真詩篇,這個便是泰戈爾。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期待一次美的洗禮!
4、(播放歌曲《魯冰花》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嗎?誰能說說這首歌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學生回答。(教師導入)是啊!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類的共同情感,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表達母親和子女之間親密情感的散文詩——《金色花》。
(二)朗讀感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與感情。
葉圣陶先生說:“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這是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
朗讀,既是語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又是審美的。朗讀中要做到:
(1)循序漸進。朗讀詩歌時,要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學生朗讀真正做到流暢自如,感情豐富。因此,在朗讀教學中絕不可急于求成,應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2)把握基調。一篇詩歌反映的總的感情傾向即感情基調,朗讀一篇詩歌的主要語調就是朗讀基調。要朗讀好一篇詩歌,領會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調。所以開始階段,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把握詩歌大意及朗讀基調,為理解詩歌作基礎。
(3)體驗情感。在理解詩歌時,要注意講解和朗讀的有機結合,讓學生用情的讀,深入的理解。感受、體會其節奏和音韻的優美,體驗其思想和藝術、情感的魅力,增強詩歌語感。
(4)教學中可以采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聲輪讀的方法,讀出詩的氣韻。
1、由一個學生讀詩,然后師生一起來朗讀體會。(讀音、節奏、停頓、輕重緩急等)
① 讀準字音
嗅( xiù ) 聞(氣味) 花瓣( bàn )
羅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長篇敘事詩。
匿笑( nì )------匿,隱藏,不讓人知道;匿笑,偷笑。
禱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潤澤、培育。
②“我“為什么要變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與母親嬉戲,為媽媽做事。
③ 頑皮可愛的孩子變成一朵盛開的金色花,與慈愛的媽媽逗樂嬉戲,他是怎樣和媽媽逗樂嬉戲的呢?請用“當媽媽 的時候,我就 ”說一說。
示例:母親做禱告時,我就開放花瓣散發香氣(沁入心脾)。
母親讀書時,我就將影子投在書頁上(陽光太刺眼,這樣可以保護母親的視力)。
母親去牛棚時,我就恢復原形求她講故事。
④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請你用“我讀出了一個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個____________的媽媽”的句式來回答。請說說你的理由。
示例:我讀出了一個淘氣的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愛讀書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伶俐可愛的孩子,一位溫柔善良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活潑機靈的孩子,一位勤勞美麗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愛孩子,一位愛孩子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聰明的孩子,一位圣潔的媽媽。
我讀出了一個神奇的孩子,一位篤信宗教的媽媽。
2、學生散讀,把握整首詩的朗讀基調。
你認為該用什么樣的語速和感情基調來朗讀?
(明確:稍快,喜悅、舒緩、溫馨、深情,讀出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調皮)
3、學生朗讀,深入理解,體驗情感。
以下詩句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①、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要讀出孩子的調皮,得意,驕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讀出母親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訴你,媽媽。”
(要讀出孩子的淘氣、機靈、撒嬌、調皮和對母親的愛戀。)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要讀出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和欣喜。)
(三)意境感悟(3個步驟)
1、音樂感悟(配樂朗誦-----步驟1)
(1)選取與詩歌意境或感情表達相一致的音樂。例如,《燭光里的媽媽》《春野》《鄉村小路引我回家》。使選用的樂曲能夠起到營造氛圍,把握基調的作用。
(2)配樂朗誦,在音樂與詩歌的整合中醞釀相應的情感、豐富詩歌的表現力。
(3)欣賞后放音樂,可以強化感情,提升詩歌感染力。既與詩人情感達成共鳴,又在另一方面領悟到詩歌音樂美的特點。
2、意象感悟(求解意象,體會感情-----步驟2)
①以詩解詩
告 別
是我走的時候了,媽媽,我走了。
當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雙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時,我要說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媽媽,我走了。
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的漣漪,當你浴時,把你吻了又吻。
大風之夜,當雨點在樹葉中淅瀝時,你在床上,會聽見我的微語,當電光從開著的窗口閃進你的屋里時,我的笑聲也偕了它一同閃進了。
如果你醒著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到深夜,我便要從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媽媽,睡呀。”
我要坐在各處游蕩的月光上,偷偷地來到你的床上,乘你睡著時,躺在你的胸上。
我要變成一個夢兒,從你的眼皮的微縫中,鉆到你睡眠的深處。當你醒來吃驚地四望時,我便如閃耀的螢火似地熠熠地向暗中飛去了。
當普耶節日①,鄰舍家的孩子們來屋里游玩時,我便要融化在笛聲里,整日價在你心頭震蕩。
親愛的阿姨帶了普耶禮②來,問道:“我們的孩子在哪里,姊姊?”媽媽,你將要柔聲地告訴她:“他呀,他現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現在是在我的身體里,在我的靈魂里。”
--------
①普耶(puja),意為“祭神大典”,這里的“普耶節”,是指印度十月間的“難近母祭日”。
②普耶禮就是指這個節日親友相互饋送的禮物。
云與波
媽媽,住在云端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醒的時候游戲到白日終止。
“我們與黃金色的曙光游戲,我們與銀白色的月亮游戲。”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夠上你那里去呢?”
他們答道:“你到地球的邊上來,舉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來了。”
“我媽媽在家里等我呢,”我說,“我怎么能離開她而來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個更好的游戲,媽媽。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兩只手遮蓋你,我們的屋頂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早晨唱歌到晚上;我們前進又前進地旅行,也不知我們所經過的是什么地方。”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們隊伍里去呢?”
他們告訴我說:“來到岸旁,站在那里,緊閉你的兩眼,你就被帶到波浪上來了。”
我說:“傍晚的時候,我媽媽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離開她而去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跳舞著奔流過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個更好的游戲。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進,進,進,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我們倆在什么地方。
②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感情?你發現詩歌美在哪里?
明確:表現了家庭的天倫之愛,表現了人性的美好與圣潔。親情美,人性美。
③《金色花》用怎樣的手法抒寫愛的情懷呢?
“奇妙的想象”、“真摯的情感”、“質樸的語言”
3、圖畫感悟
人們常將“詩”與“畫”對舉。如“詩情畫意”、“如詩如畫”等,足見兩者間的淵源之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僅僅提供與詩歌題材相關的圖畫作品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在圖畫之外的聯想和想象。
(1)、借助對畫面的聯想和想象,可以把再現與表現兩種功能結合起來,通過圖畫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使人產生與之相協調的情感體驗。
(2)、借助聯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詩畫面的意境氛圍。詩歌的手法與繪畫的手法在表現動與靜、虛與實等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
(3)、品味畫面美。(借助圖畫、想象聯想深情描述-----步驟3)
我們先閉上眼睛,聽老師描述的畫面是否來自于這一首詩?
清晨朝露未晞,在鋪滿金色花的林蔭中,飄出一個修長的身影,她的濕發披在兩肩,發絲間的水滴輕輕飄落,親吻著林間綠色的小草。媽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小庭院里,她緩緩地把雙手放在胸口。媽媽在祈禱了,空氣中彌漫著媽媽輕柔的話語。突然雙眉微微揚起,這香氣從何而來?我屏住氣息,一聲不響……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詩中的畫面,可以用“我感受到這樣的畫面……”來做恰當描述。
(四) 創造新境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示例: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浴時,把你吻了又吻。(泰戈爾《告別》)
我要變作一串珍珠項鏈,掛在媽媽脖子上,讓媽媽更美麗。
我要變作小鳥,時刻飛在媽媽身邊,唱出美妙的歌給媽媽聽。
我要變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離。
我要變作手,代替她做煩瑣的家務勞動。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美麗的發卡,我要別在秀發上,讓媽媽更加年輕漂亮。
假如我變成了手,我要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她不再那么操勞。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節目,逗媽媽開心,讓她笑口常開。
假如我變成了一盞燈,我要為媽媽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變成了一把傘,我要為媽媽遮風當雨……
假如我變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讓媽媽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勞……
假如我變成了一株綠色植物,我要在媽媽工作時深情地望著媽媽,就像我小時侯媽媽望著我一樣,眼神里充滿了愛的信息,我還要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氧氣,讓整個房間空氣溫馨,讓媽媽更加輕松快樂。
假如我變成了一輛自行車,我要讓媽媽騎在我的身上,讓我護送著媽媽去上班,讓媽媽既省力又平安……
我要變作…………
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五)過渡環節
《金色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在《泰戈爾來華》中說冰心是“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冰心的《荷葉 母親》,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爾的影響。
(六)比較感悟-----學習《荷葉 母親》
1、朗讀《荷葉 母親》,感知文章內容。
① 一寫看紅蓮——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亭亭。
② 二寫看紅蓮——
心情:不適意,徘徊;
環境:雷聲作了雨越下越大;
紅蓮:左右倚斜,無依無靠。
③ 三寫看紅蓮——
心情: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環境:雨肆意地下著;在大荷葉的覆蓋下;
紅蓮:不動搖。
2、比較《金色花》《荷葉 母親》
相同點:
① 贊美母愛的偉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 圖畫美。------想象
不同點:
① 《金色花》語言質樸秀麗。《荷葉 母親》語言淡雅清婉。------語言
② 《金色花》是緣情造景。《荷葉 母親》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 《金色花》中既有母愛的光輝,還有孩子的愛心。《荷葉 母親》更多的是贊美母愛。-----思想感情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潔的美。《荷葉 母親》是凄清含蓄的美。----整體氛圍
⑤ 《金色花》寫一天時間里孩子三次與媽媽嬉戲,《荷葉 母親》則是由雨中荷葉護蓮的情景聯想到偉大的母愛。----內容
(七)小結
如果把父愛比作高山,那是因為他高大、挺拔;而母愛則是一條小河,一片大海,她溫柔、清澈、博大、源遠而流長。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呢?汪國真說“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無論如何,請用小草的芳馨,請用溪流的歡歌來回報我們的母親。從現在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
(八)作業
1、課外閱讀《飛鳥集》《新月集》《繁星》《春水》等詩集。
2、將收集到的表達母愛的詩歌、名言,也可是剛才的即興創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給媽媽。
(九)板書
第一課時
一個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個____________的媽媽
假如我變成了
第二課時
尋找比較點:思想感情、具體內容
想象空間、語言特點、情景交融的方式、整體氛圍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味散文詩的精美語言,體會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語感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學會感恩他人。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純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和事物來書寫情感。
【教學方法】
美讀感知法;啟發點撥法;多媒體演示法
一、導入
小調查
1、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2、媽媽生日的時候,你給媽媽送過禮物嗎?
3、你知道媽媽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嗎?
那老師想再追問一句,在座的同學們,你們的媽媽知道你們生日的,請舉手。這是為什么?這就是母愛。世間最平凡而又最偉大的愛。她沉浸與萬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間,想燦爛的陽光,像淙淙的春水,無時無刻不在溫暖、滋潤著我們,那我們該如何回報她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展現母子之間親情的散文詩——《金色花》,讓金色花悄悄地告訴你。
二、走近作者
學生展示收集資料,再做補充
這位白發白須的老人就是泰戈爾。他在美的領域里開墾耕耘,他用微笑融化讀者。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于加爾各答市一 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于婆羅門種姓。1913年他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多讀泰戈爾的詩吧,會讓你的心靈變得純凈,讓你的精神尋到一片休憩的家園。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詩,要學好詩歌,我們首先要——朗讀,下面請同學們聽讀課文,邊聽邊思考: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散文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2、相信大家還沉浸在孩子與媽媽的嬉戲中吧?剛才聽課文錄音,同學們感覺怎么樣?其實我們也能讀好,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用聲表達。(注意重音、停頓、語氣、語調、語速等)
3、同學們認為,這篇散文詩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基調來讀?
明確:感情基調——喜悅、舒緩、溫馨、深情。讀出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調皮。
四、美讀悟情
1、如果同學們能夠用心感受,反復吟詠,一定能漸入佳境,最終達到詩人合一。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然后選擇你最喜歡1~2個語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讀出自己的感悟。(學生個別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2、美文就應該美讀,如果配上音樂,豈不是錦上添花?下面,就給大家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讓我們和樂齊讀,暢游在這溫馨的金色花世界里吧!
五、感受入情,采訪小天使
剛才我們用聲音演繹了這首優美的散文詩,從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具有魔法的小男孩。假如現在你變身為這個天使般的孩子,你愿意接受老師的采訪嗎?
1、孩子,你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你變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 明確:(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投影書頁。 母親去牛棚時,恢復原形。
3、孩子,你變成金色花后,為什么總是瞞著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看過孩子和媽媽的嬉戲,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說一說: 從 中,我讀出了一個 的孩子。 從 中,我讀出了一個 的媽媽。
4、孩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孩子、天真、淘氣、貪玩、孝順、關愛、可愛、善良
5、媽媽是怎樣的人?
明確:關心、擔心、無私的愛、慈祥、親切
六、七嘴八舌議母愛
孩子懂得母愛是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其實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細流時時刻刻地滋潤我們。讀了課文,你理解這平凡而偉大的母愛了嗎?在你心中,母愛是什么?母愛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發言,及時表揚)
七、寫出你的愛
同學們簡直就是作家,道盡了對母愛的理解。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歌。(播放《魯冰花》)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歌嗎?對,是《魯冰花》,它曾經唱響街頭巷尾。為什么這樣一曲淡淡的流行音樂會成為長盛不衰的經典歌曲?正是因為她抓住了路邊小花的無私,對孩子“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唱到了大家的心靈深處。讓我們每個人都當一回金色花、魯冰花好嗎?
如果哈里·波特送你一根魔法棒,你可以變成你想變的任何東西,去感恩母愛,那么,你會變成什么?請同學們聽著音樂,回憶往昔與母親的點點滴滴,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精心準備的愛心卡片上。
八、寄語
同學們,你們的話語讓我很感動,沒想到你們理解的這么深刻,我很高興,為你們,更為天底下所有的媽媽。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佛說,一花一葉一世界。一朵金色花的綻放,那優美的姿態,那淡淡的芬芳,那小小的投影,便是世界上最深情的語言。所以說,花開無聲,大愛無言。最后,我想和大家用一生來回味這樣一句話:有一份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母愛。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愛,母親。
《金色花》的兩種解讀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朗讀方式(范讀、自由朗讀、齊讀)使學生把握詩歌基調;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
【教學難點】
鑒賞詩歌,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朗讀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知道孟郊寫過一首有名的《游子吟》嗎?能背下來嗎?(學生齊背)能說說這首詩表達的主題嗎?(表達了真摯的母愛)
2、教師小結:母愛似一棵大樹,它庇護著我們成長;母愛似一盞明燈,它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母愛似一股清泉,它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母愛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再進行一次愛的洗禮!
二、知識積累
1、作者作品簡介。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金色花,印度圣物,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2、字詞積累(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嗅 摩 衍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聽朗讀錄音,注意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節奏、感情。
2、激情誦讀,感悟親情。
(1)、現在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朗讀自己最感興趣的詩句,并說說理由。
(2)、我們來看看課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詩句,但不同的地方,我們怎樣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來讀呢?
①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想象,快樂)
(教師提示,學生讀)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學生分析,學生讀)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愛憐,責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3、暢所欲言,感知全文。
你認為詩中的“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詩中的媽媽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 的.媽媽。
四、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我”是借助什么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的?
2、“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
3、“我”回報母愛,為什么總是悄悄的進行卻不讓媽媽知道呢?
4、你喜歡這種回報母愛的方式嗎,為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后找同學作答,教師點撥指導歸納。
五、感悟母愛、表達愛意。
1、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親節的時候,你給媽媽送過禮物嗎?
媽媽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你讀了這篇文章,是否也覺得我們要為深愛著我們的母親做些什么呢?我們用有創意的練習,來表達我們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學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變成……”說話。
六、本課小結。
如果把父愛比作高山,只因為它挺拔、深沉、雄渾。那么母愛就是一條長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靜、清澈、輕柔,源遠而流長。人類之愛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偉大!今天,我們通過大文學家泰戈爾的作品受到了母愛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愛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爸爸,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七、課外回讀,抒寫親情。
為母親(其他親人)刷刷碗、捶捶背、洗洗腳……注意觀察母親(其他親人)的神情,并結合自己內心感受,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