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童真童心----沈復《閑情記趣》
江蘇常州市新北區孝都中學 仇定榮 2004-8-5 希望語文網 |
一、憶寫童趣,一線串珠。 這是一篇敘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現那令人沒齒難忘的童真童趣,為此,文章以兒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為主線,按照“總—分”結構組織全文,緊扣一個“趣”字來寫。先總寫童年時常有超乎塵世之外的樂趣,其中“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為下文作張本。然后分說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觀蚊如鶴之趣,視飛蚊為“群鶴舞空”,于蚊帳中玩蚊子,“我”感到極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視小草為林木,蟲蚊為走獸,土礫為丘壑,“我”神游其間,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觀二蟲相斗,視為“龐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蟲,“我”生氣,鞭而驅之。至此,幾個分散的小故事就連綴成一個整體,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二、觀察細微,凸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瑣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卻是難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線索的同時,以兒時觀察事物的獨特角度,精選了充滿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動細致地加以刻畫。這樣,整篇文章童趣橫生,每個故事引人入勝,每個細節生動傳神,字里行間凸現童真。請看一些典型例子:“沖煙飛鳴”中的“沖”字,使人想見蚊群在彌漫的煙霧中亂飛亂闖的情狀;“定目細視”中的“定”,“觀之正濃”中的“濃”凸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狀和心態;“夏蚊成雷”,眾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卻“擬作群鶴舞空”,觀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聯翩;“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足見其觀察時間多長,興致多濃;蛤蟆“拔山倒樹而來”,初讀似乎感到有違事理,細品則深感用語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寫,且符合兒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視的錯覺,生動而真實。 三、想像豐富,童心可愛。 魯迅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這表明兒童的想像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歡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節,從而產生豐富奇異的想像。本文正是通過大膽的想像,進行高度的夸張來極力張揚童趣。兼用夸張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與悶雷之間的聲似,以鶴喻蚊,找準了二者體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現了群鶴飛舞的景觀,進而創造性地“作青云白鶴觀”;我蹲在草間,觀二蟲爭斗,興致正濃時,竟把癩蛤蟆的“偷襲”,說成是“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由實生虛,“虛”得鮮活生動神奇;把叢草當作森林,蟲蟻視為野獸,土礫比作丘谷,同樣是“我”創造性的聯想和想象的產物,而這些聯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顆天真的童心(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作為出發點的,因而顯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著新奇爛漫的童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