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了解楚漢之爭的簡況。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情感目標 :認識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戰爭經過:第一階段是陳勝、吳廣起義;第二階段是項羽、劉邦起義,最終推翻秦朝的統治。
難點: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秦亡前的活動屬于農民戰爭而秦亡后的活動是屬于封建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
三、學法指導
知識要素學習法:學習秦末農民起義要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部曲(原因、經過、結果)。
比較分析法:比較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爭性質在秦亡前后的變化。可從戰爭的目的,劉邦、項羽身份的變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圖結合學習法:利用《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用彩筆畫出陳勝、吳廣起義進軍路線。標出巨鹿和陳的位置。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再現歷史,創設情境,營造歷史氛圍,讓學生感知歷史、思考歷史并在教師引導下分析、探討、解決歷史問題。
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師啟發、設置問題、總結評價下讓學生參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以培養其自學能力。
五、教學媒體選用表
教學過程
媒體類型
資料來源
創設情境,質疑導入新課
錄像
自錄制
錄音、圖片
自錄制
引導學生分析秦末農民起義
掛圖
教育出版社
知識小結
圖表
自制
六、教學設想
本課的主題是秦朝的覆滅,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較欠缺的認知特點,主要采用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角色效仿、歷史劇表演的方法教學。
開課以觀看“秦始皇”的錄像步入情景,設置疑問。讓學生分組討論秦始皇的功勞(復習所學的前一課的知識),尋找秦始皇的過錯(導入新課)。接著采用電教手段引導學生分析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秦的暴政;廣大人民無法生活下去,終于引發起義。用歷史劇表演法讓學生把握秦末農民起義的三步曲和五要素,再運用角色效仿法分析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爭性質在秦亡前后的變化及劉邦最終獲勝的原因,從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論。
七、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導入新課
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錄像,提問:秦始皇有何功和過?讓學生分組討論。
2、教師小結:秦始皇功勞大但過錯也不少,正是這些過錯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導致強大的秦王朝迅速滅亡。今天我們學習秦朝是如何覆滅的。
(二)新課學習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1、秦的暴政
播放配樂圖片《秦阿旁宮》、《秦兵馬俑》、《秦長城》這些建筑何其雄偉,壯觀,氣魄宏大。但修這些工程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 p57頁“動腦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結論:
(1)徭役沉重
提問: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惡劣影響?(使農民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田無人耕,衣無人織,秦的統治不穩。)
猜一猜 秦的市場上有一商人他賣鞋子的同時也賣拐杖,哪一種商品銷路更好?(拐杖)為什么?
(2)刑法嚴酷。(死刑有十多種,連坐、誅連、輕罪重罰等,)
(3)賦稅沉重。(這些都說明統治者殘暴,引起民怨。人們詛咒秦始皇,公元前2XX年,他暴病死亡。)
提問: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繼位,秦二世的統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趙高,朝政混亂,成語“指鹿為馬”就是趙高所為)。
教師小結: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對秦的殘暴統治成為歷史的必然,點燃反秦火焰的是誰?
2、陳勝、吳廣起義
(1)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大澤鄉起義》 (五名同學,一名講述經過,兩名演陳勝、吳廣,兩名演群眾)
(2)請一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起義進軍路線圖。(參考掛圖《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3)教師小結: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XX年)→→殺秦軍→→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天下響應→→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
提問:陳勝、吳廣起義為什么會失敗?(義軍內部不團結,無作戰經驗等)
(4)陳勝、吳廣起義雖敗,但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形象,這次起義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學生答p58頁第二自然段)他們鼓舞著后世人們反抗暴政,在他們之后其他的起義軍繼續抗秦,最終秦朝滅亡。
3、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提問:繼陳勝、吳廣之后,眾義軍中出了兩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們是誰?
(1)項羽、劉邦率軍繼續抗秦。
① 角色效仿(請兩名同學扮演項羽、劉邦;簡介二人的生平、事跡和各自的長處。)
② 教師激趣:你喜歡誰?說出理由(學生討論、發言)
③ 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項羽有勇、劉邦有謀,他二人互相配合呼應,秦末農民起義進入第二階段,經過一年多的奮戰,起義軍與秦軍展開主力決戰。
(2)巨鹿之戰(公元前2XX年)
“動腦筋”p59頁,請一名同學講述經過,并分析項羽以少勝多的原因,成語“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源于此戰役。當巨鹿之戰激烈進行時,劉邦的軍隊呢?(學生回答)
(3)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滅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XX年)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
想一想,秦雖亡,但天下出現雙雄,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辦?
(4)楚漢之爭(公元前2XX年-公元前2XX年)
① 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鴻門宴》,從中領會劉邦的機智。
② 提問:兩人先后入咸陽,各有何表現?(學生回答)
教師激情:劉邦得民心,項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戰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圍”。項羽的軍隊中了劉邦的“十面埋伏”之計,“四面楚歌”響起,軍心動搖,故而慘敗。項羽無力再回天,吟誦了一首“垓下歌”(加配音朗讀):
教師簡介其意,感嘆英雄末路,師生共同分析項羽敗之因。從而得出結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問:勝利者劉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5)漢朝的建立(公元前2XX年)
建都長安,劉邦即漢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樣的君主?下一節課講述漢朝的歷史。
4、總結本課內容,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結果,分析“楚漢之爭”的性質。 填表:引導學生歸納秦朝的重大歷史事件,并整理成大事年表(用多媒體展示表格,請學生口頭填空)
時 間
重 大 事 件
公元前221年
秦滅六國,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
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XX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XX年
秦朝滅亡
公元前2XX年
楚漢戰爭開始
公元前2XX年
楚漢戰爭結束,漢朝建立
問題探究:
“有人認為如果陳勝、吳廣等人在前往漁陽戌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你認同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寫一篇小論文,闡明你的觀點。)
板書設計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2、刑法嚴酷
3、賦稅沉重
二、陳勝、吳廣起義
1、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XX年)→→殺秦軍→→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天下響應→→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
2、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三、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1、項羽、劉邦率軍繼續抗秦
2、巨鹿之戰(公元前2XX年)
3、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滅
4、楚漢之爭(公元前2XX年-公元前2XX年)
5、漢朝的建立(公元前2XX年)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陳勝、吳廣起義(∨)
【知識梳理】
一、秦的暴政
1、表現:①繁重的 和 。②殘酷的 。
2、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不堪忍受 。
二、陳勝吳廣起義
1、時間: ;地點: 。領導人: 。
2、意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 起義。
三、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
1、公園前2XX年,項羽在 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 的軍隊首先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2、西漢的建立
①時間: ;②建立者: 。都城:
【自主檢測】
一、選擇題
1、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 )
a、張角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劉邦、項羽起義 d、黃巢起義
2、秦末農民戰爭中,對推翻秦朝的統治起決定性作用的`戰役是 ( )
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 c、城濮之戰 d、馬陵之戰
3、最終推翻秦朝統治的是下列哪支起義軍 ( )
a、陳勝、吳廣起義軍 b、項羽起義軍 c、劉邦起義軍 d、黃巢起義軍
4、西漢的建立者是 ( )
a、陳勝 b、吳廣 c、項羽 d、劉邦
5、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是 ( )
a、巨鹿之戰 b、長平之戰 c、楚漢之爭 d、城濮之戰
二、非選擇題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引自《史記》
(1)上述材料出自中國歷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請寫出具體的時間和地點?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拓展視野】
1、(福建福州卷)下列最能表現陳勝、吳廣領導農民起義英雄氣概的一句話是( )
a、“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d。“福兮,禍之所伏”
第11課 “伐無道,誅暴秦”
【知識梳理】
一、徭役、賦稅、刑法、秦朝的暴政
二、公元前2XX年、大澤鄉、陳勝和吳廣、農民起義
三、巨鹿、劉邦、公元前2XX年、劉邦、長安
【自主檢測】
選擇題:b、b、c、d、c、
非選擇題:(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XX年、大澤鄉
(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拓展視野】b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史實,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二、 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運用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三、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點:
秦末農民戰爭
教學難點:
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學具:
插圖、史料、教學軟件
教學方式:
提問方式、設置懸念、演示講解、講故事、列表格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首先教師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節課講了秦王嬴政建立了一個什么性質的國家?回答: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接著發問:赫赫一時的秦朝為什么會迅速滅亡呢?請在12課中尋找答案。
二、 授新
過渡語:課文標題是出自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伐無道,誅暴秦”望文生義就是要討伐誅滅殘暴無道的秦王朝,那秦的暴政主要有哪些表現呢?請同學們看第一框,查找后回答。
(一) 秦的暴政
1、 暴政表現
(1) 繁重的徭役(修了哪些建筑?花費多少人力?完成63面“動腦筋”)
(2) 沉重的賦稅(到底多重?)
(3) 殘酷的刑法( 設置一個懸念:補充一個“賣拐多于賣鞋”的史料,培養學生通過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4) 二世更殘暴(表現)
2、 暴政后果
討論后得出: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
過渡性提問:人民的反抗終于在某種導火線下爆發了嗎?
答:爆發了。這就是陳勝、吳廣起義。
(二) 陳勝吳廣起義
1、 起義原因
問:陳勝、吳廣為什么起義?
(從這個問題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如果回答“由于秦的`暴政”,就順勢問這是根本原因還是直接原因?答案肯定是根本原因。那直接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與根本原因的關系怎么樣?)
循序漸進引導出→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所致,直接原因只是導火線而已。
2、 起義六要素
① 時間:公元前209年;
② 地點:大澤鄉;
③ 領導人:陳勝、吳廣
④ 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戍邊誤期,誤期將斬
⑤ 經過:殺押送官→連攻幾縣→建立政權→陳勝立王→各地響應→咸陽進發→寡不敵眾
⑥ 結果:最后失敗
3、 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意義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過渡:觀察“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提問:陳勝吳廣起義軍失敗后,又起來了什么人繼續領導農民反秦?請看最后一框“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三) 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1、 秦末農民戰爭分幾個階段?
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陳勝吳廣領導;第二階段是項羽劉邦領導。
2、 選擇題: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軍;B、項羽領導的農民軍;C、劉邦領導的 農民軍;D、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軍。
經過討論,最后確定正確答案是(D)。
(討論中重點講到項羽的巨鹿之戰及其作用)
3、 思考題: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提示:從前后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來考慮)
討論后,得出結論:項羽、劉邦在秦亡前的活動屬于農民戰爭范疇,而秦亡后的活動則屬于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65面小字有點撥)
4、 楚漢之爭
歷時四年(前206—前202),最后以項羽的失敗、劉邦的勝利告終。
5、 漢的建立
時間: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劉邦;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6、 講故事、說成語比賽
本課涉及的成語、典故較多,同學們分四個大組,看哪個組講得最多,知識最淵博,得分最高。
舉例:指鹿為馬;鴻鵠之志;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約法三章;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
附:關于“鴻門宴”的故事,可指導學生編排成小品,在課上或課下表演,以提高同學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
三、 小結
1、總結秦亡教訓及劉邦能建立起漢朝的道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指導學生將秦朝的重大歷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范文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的統治。
教學難點: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方法
成語故事應用法
情景創設法
討論法
比較法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傳照)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誰?
生:李連杰、陳道明。
師:我想大家已經猜到了這部影片的名字是?
生:《英雄》
師:同學們的反映很快,下面我要考考咱們班同學的概括能力如何?誰能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
生:答略
師:四名刺客長空、飛雪、殘劍、無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卻因兩個字而放棄了,誰還記得是哪兩個字?
生:天下。
師:為了天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他們放棄了。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它采用的歷史背景卻是真實的,反映了戰國末期廣大人民對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種渴望。那么秦王嬴政是否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呢?
生: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師:那么至此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資料)找一位同學讀以下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嬴政自稱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國千秋萬代,但是帝國卻僅僅存在了短短的XX年,秦王朝為什么會曇花一現、迅速走向滅亡了呢?
生:閱讀材料。
師:秦的統一維持了多少年?
生:XX年。
師:不僅如此,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這時也打出了“ 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跟隨老師共同走進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揭開謎底找出答案吧!(板書)
講授新課: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62頁,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活動“夢回秦朝”,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統治末期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老師將給出四則材料,請同學們結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來到此時的秦朝你會看到什么景象?或者直接以第一人稱“我的╳╳生活”。表現形式不限。4-6人一組合作完成。(出示材料)
材料一:
當時在秦國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
材料二:
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需要到官府登記戶籍,從此開始服徭役,直到60歲才能免除。據估計,當時全國人口有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三十萬,南戍五嶺又五十余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又七十余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
材料三:
秦朝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這些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物的三分之二。
生:(閱讀材料,討論回答)
師:好,大家說的都很好,那么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秦的統治?
生:殘暴。
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總結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1、徭役繁重 2、賦稅沉重3、刑法嚴酷 4、秦二世殘暴統治
師:在秦的統治下,有何感想?如果你是一個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辦?
生:生不如死,起義吧!
師: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此拉開了序幕。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關秦末農民戰爭的短片,由于我們是第一次接觸農民起義,教給大家一個學習方法,學習農民起義要掌握五要素、三步曲。(大屏幕打出)
看短片時要抓住這一要領,掌握事情的發展脈絡,可以邊看邊記錄。
生:(看短片)
師:誰來給秦末農民戰爭分一下段?
生:分兩段,一是陳勝、吳廣起義;另一是劉邦、項羽起義
師:我們先看一下陳勝、吳廣起義的具體內容。
生:答略
師:陳勝、吳廣起義的結果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
生:失敗了。
師:起義失敗了那么起義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
生:不是,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大澤鄉起義的星星之火卻成了燎原之勢。隨后,劉邦、項羽兩支起義軍,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稱為反秦的主力,農民戰爭最終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師:再看三步曲,有人說“秦末農民戰爭是因為那場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達,就不會有起義,秦朝就不會滅亡。”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生:答略
師:我們要看到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誤期是導火索而已。經過誰來說一說?
生:答略。
師:結果前面我們講過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大澤鄉起義的星星之火卻成了燎原之勢,鼓舞了廣大被壓迫人民起來反抗秦朝統治,秦末農民起義進入第二階段劉邦、項羽起義。看看大家有沒有認真看短片,誰知道打敗秦軍主力的是誰?是哪次戰役?時間?那秦三世子纓向誰投降?
生:答略
師:請同學們結合書上內容回答項羽為什么能以少勝多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
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
師:項羽在巨鹿之戰上以少勝多戰勝秦軍,可后來在與劉備爭天下時卻被實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劉備打敗,項羽死前嘆到“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你認為他說的對嗎?結合書上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課小結:
師:學習到這里,大家可能發現本課的一大特點成語特別多,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巨鹿之戰涉及的成語是?
生:破釜沉舟
師:鴻門宴里含有的成語是什么?
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師:劉邦攻占咸陽故事里含有一個成語是什么?
生:約法三章
師:你還知道哪些與本課有關的成語?
生:答略
師:同學們找到這么多!現在老師把這些成語都列在大屏幕上:
四面楚歌 斬木為兵 揭竿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漢界
指鹿為馬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霸王別姬 約法三章
族誅連坐
師:下面同學們作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難度了,誰能根據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將大屏幕上的成語進行排序?可以由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
生: 族誅連坐 =>指鹿為馬=>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破釜沉舟 =>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師:完成的很好!下面的工作難度就更大了,我們看看誰能完成。誰能根據我們排好順序的這些成語將本課內容進行總結。
生:答略
拓展思維:
師:本節課在假設中開始我們也在假設中結束,現在我們假設你就是漢高祖劉邦你會在秦亡的過程中吸取哪些教訓去治理國家?
生:答略
師:那么歷史到底是如何向前發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板書設計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過程和方法
本課使用談話法,師生互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培養分析問題,概括問題能力,巧妙設問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意義。
本課難點是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法和學法]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秦漢時期相關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根據課本中的歌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導入新課
2、教學過程
一、秦朝滅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殘酷秦朝刑法非常殘酷,刑罰的種類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殘暴,他統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窮苦農民,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秦法誤期者要被處斬,陳勝吳廣號召起義,農民戰爭爆發。之后,在陳建立政權。
三、陳勝派主力軍向咸陽進攻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后,率軍繞過滎陽,突入關中,直逼咸陽。
四、農民起義推翻秦朝陳勝,吳廣起義以后,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戰斗,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與此同時,劉邦率軍直逼咸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3、練一練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陳勝、吳廣起義B項羽領導的農民軍C劉邦領導的農民軍
4、活動與探究查找成語故事:
這課書的內容涉及的成語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課本、成語詞典和課外讀物),看誰找到的多。指鹿為馬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破釜沉舟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5、小結
通過學習秦朝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的滅亡,使學生了解了秦朝滅亡的原因,并學會了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人物,也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6、布置作業秦朝滅亡的原因?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劉邦項羽繼續反秦,最終推翻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劉邦項羽為爭奪皇位,又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教材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這一真理。本課介紹了秦亡漢立的歷史過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歷史知識比較薄弱,思維意識較淺,且秦朝的暴政內容較為抽象,學生易產生厭煩情緒,故教師應遵循新課程的要求,采取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對課文靈活處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應該從動手、動腦、動口等方面調動學生思維,激發興趣。
教材編排了圖片、歷史成語故事等學生喜歡的素材,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組織表演、討論、游戲等形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要求學生掌握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和歷史意義;巨鹿之戰;秦朝的滅亡;楚漢之爭;西漢的建立。
引導學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探究秦亡前后,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播放影音資料,組織學生動手計算,動腦思考,用心體驗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
采取學生表演《大澤鄉起義》片段的方法,再現歷史情景,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去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并起到藝術熏陶的教育效果。
組織學生從劉邦、項羽領導戰爭的目的著手進行討論,探究秦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指導學生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歷史成語典故、歷史故事,發揮學生潛能,體驗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秦亡和楚漢之爭勝敗原因的探究,從而形成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
2、教學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五、教學方法
講述法、情景創設法、自主學習法、啟發教學法等多種教法綜合應用。
六、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查找歷史故事、成語典故等相關資料,精心準備,以便在課堂上交流。
2、組織學生編寫《大澤鄉起義》劇本、服裝的設計和準備、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導排練。
3、制作多媒體課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語故事(視頻)。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品析、對比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詩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
師:秦始皇師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統治能千秋萬代,但秦朝卻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僅存在短短的15年,那為什么秦朝只是曇花一現,又迅速走向滅亡了呢?
2、師:“伐無道,誅暴秦”從課題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樣被推翻的呢?(農民起義)為什么秦朝末年農民會起義呢?(秦末殘暴的統治)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詩句和童謠,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設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自然導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秦的暴政
師:請學生瀏覽書本第62頁,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活動“夢回秦朝”,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統治末期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老師將給出四則材料,請同學們結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來到此時的秦朝你會看到什么景象?4人一組合作完成。(出示資料)
情景一:
1、出示阿房宮、秦始皇兵馬俑、長城有關圖片,組織學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這些工程?
2、學生計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婦女,壯年男子在家耕田的還剩多少?這會帶來什么后果?
――徭役繁重
【設計意圖】多媒體演示圖片,增強直觀效果,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動手動腦計算,積極參與探究,認識到徭役的繁重。
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邊關,至今未歸還;老三忙耕田,
租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難。
――賦稅沉重(每年繳收三分之二)
【設計意圖】通過詩歌形式,組織學生想象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得出賦稅沉重,人民生活窘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從而憎恨秦始皇,培養學生的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景三:
當時在秦國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
――刑法殘酷(死刑有十幾種)
【設計意圖】通過置疑,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得出秦末的刑法之殘酷的結論,使學生有所感悟。
師: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殘暴,殘殺兄長大臣,與趙高狼狽為奸。
請學生講述成語“指鹿為馬”。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講故事,增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憤慨之情,拓展了知識面,自然過渡到下一框內容。
教師請學生歸納出秦的暴政的`四個方面: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秦二世更殘暴。
【過渡】如此殘暴的統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統治得不到農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導致農民起來反抗,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二、秦末農民起義
1、前期:陳勝、吳廣起義
(1)學生表演《大澤鄉起義》“揭竿而起”片段。
【設計意圖】再現歷史,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同時也培養學生演繹歷史的能力,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提問:同學們表演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發生的情景?發生在哪一年?誰發動的?地點在哪里?他們的口號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權?有什么歷史意義?(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內容學生在小學學過,比較熟悉,故設計一系列問題,采用啟發式教學,并利用地圖培養學生掌握戰爭經過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后期:項羽、劉邦繼續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
請學生觀看故事“破釜沉舟”(flash),思考為什么項羽能以少勝多?
【設計意圖】用動畫形式使學生了解戰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直觀更生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也使課堂進入了高潮。
(2)劉邦直逼咸陽,秦朝滅亡。
組織學生計算秦朝存在的時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計算歷史時間的方法,讓學生感知秦朝統治的短暫。
【過渡】秦朝滅亡后,定被另一個朝代所取代。而劉邦、項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辦呢?
三、楚漢之爭
1、多媒體展示中國象棋棋盤,問:棋盤中有什么字?源自什么戰爭?這場戰爭是誰和誰爭戰?為什么爭戰?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2、劉邦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秦的滅亡和項羽的失敗有什么共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心靈情感得到升華。
3、組織學生討論秦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戰爭的性質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戰爭性質,培養學生初步比較判斷戰爭性質的能力和小組協作能力。
四、漢朝的建立
請學生從書中找出漢朝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
[拓展]若你是劉邦,你會在秦亡的過程中吸取什么教訓去治理國家的?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不拘一格,促進了他們個性的發展。
[活動]
1、采取競賽方式,學生列舉出現在這一時期的歷史成語。
(四面楚歌 斬木為兵 揭竿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漢界指鹿為馬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霸王別姬 約法三章)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歷史的興趣,體驗學習歷史的樂趣。
2、根據歷史發展順序,把以上寫有成語的卡片排列起來,請十個同學上前來排列。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知識點,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小結]
學生閉目三分鐘,回顧本節課教學內容,再利用多媒體逐項展示教學要點,共同復述、小結本節課重點內容。
八、板書設計
秦的暴政
秦末農民戰爭
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
漢朝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長安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劉邦項羽繼續反秦,最終推翻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劉邦項羽為爭奪皇位,又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教材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這一真理。本課介紹了秦亡漢立的歷史過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 年齡較小,歷史知識比較薄弱,思維意識較淺, 且秦朝的暴政內容較為抽象,學生易產生厭煩情緒,故教師應遵循新課程的要求,采取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對課文靈活處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應該從動手、動腦、動口等方面調動學生思維,激發興趣。
教材編排了圖片、歷史成語故事等學生喜歡的素材,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組織表演、討論、游戲等形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要求學生掌握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的時 間、地點和歷史意義;巨鹿之戰;秦朝的滅亡;楚漢之爭;西漢的建立。
引導學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探究秦亡前后,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播放影音資料,組織學生動手計算,動腦思考,用心體驗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 究出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
采取學生表演《大澤鄉起義》片段的方法,再現歷史情景,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去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并起到藝術熏陶的教育效果。
組織學生從劉邦、項羽領導戰爭的目的著手進行討論,探究秦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指導學生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歷 史成語典故、歷史故事,發揮學生潛能,體驗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秦亡和楚漢之爭勝敗原因的探究,從而形成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
2、教學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五、教學方法
講述法、情景創設法、自主學習法、啟發教學法等多種教法綜合應用。
六、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查找歷史故事、成語典故等相關資料,精心準備,以便在課堂上交流。
2、組織學生編寫《大澤鄉起義》劇本、服裝的設計和準備、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導排練。
3、制作多媒體課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語故事(視頻)。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品析、對比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詩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
師:秦始皇師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統治能千秋萬代,但秦朝卻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僅存在短短的XX年,那為什么秦朝只是曇花一現,又迅速走向滅亡了呢?
2、師:“伐無道,誅暴秦”從課題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樣被推翻的呢?(農民起義)為什么秦朝末年農民會起義呢?(秦末殘暴的統治)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詩句和童謠,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設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自然導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 秦的暴政
師:請學生瀏覽書本第62頁,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活動“夢回秦朝”,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統治末期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老師將給出四則材料,請同學們結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來到此時的秦朝你會看到什么景象? 4人 一組合作完成。(出示資料)
情景一:
1、出示阿房宮、秦始皇兵馬俑、長城有關圖片,組織學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這些工程?
2、學生計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婦女,壯年男子在家耕田的還剩多少?這會帶來什么后果?
――徭役繁重
【設計意圖】多媒體演示圖片,增強直觀效果,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動手動腦計算,積極參與探究,認識到徭役的繁重。
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邊關,至今未歸還;老三忙耕田,
租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難。
――賦稅沉重(每年繳收三分之二)
【設計意圖】通過詩歌形式,組織學生想象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得出賦稅沉重,人民生活窘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從而憎恨秦始皇,培養學生的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景三:
當時在秦國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
――刑法殘酷(死刑有十幾種)
【設計意圖】通過置疑,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得出秦末的刑法之殘酷的結論,使學生有所感悟。
師: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殘暴,殘殺兄長大臣,與趙高狼狽為奸。
請學生講述成語“指鹿為馬”。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講故事,增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憤慨之情,拓展了知識面,自然過渡到下一框內容。
教師請學生歸納出秦的暴政的四個方面: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秦二世更殘暴。
【過渡】如此殘暴的統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統治得不到農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導致農民起來反抗,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二、 秦末農民起義
1、 前期:陳勝、吳廣起義
(1) 學生表演《大澤鄉起義》“揭竿而起”片段。
【設計意圖】再現歷史,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同時也培養學生演繹歷史的能力,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提問:同學們表演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發生的情景?發生在哪一年?誰發動的?地點在哪里?他們的口號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權 ?有什么歷史意義?(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內容學生在小學學過,比較熟悉,故設計一系列問題,采用啟發式教學,并利用地圖培養學生掌握戰爭經過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 后期:項羽、劉邦繼續反秦,推翻秦朝
(1)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戰。
請學生觀看故事“破釜沉舟”(flash),思考為什么項羽能以少勝多?
【設計意圖】用動畫形式使學生了解戰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直觀更生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也使課堂進入了高潮。
(2) 劉邦直逼咸陽,秦朝滅亡。
組織學生計算秦朝存在的時間。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計算歷史時間的方法,讓學生感知秦朝統治的短暫。
【過渡】秦朝滅亡后,定被另一個朝代所取代。而劉邦、項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辦呢?
三、 楚漢之爭
1、多媒體展示中國象棋棋盤,問:棋盤中有什么字?源自什么戰爭?這場戰爭是誰和誰爭戰?為什么爭戰?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2、劉邦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秦的滅亡和項羽的失敗有什么共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心靈情感得到升華。
3、組織 學生討論秦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戰爭的性質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戰爭性質,培養學生初步比較判斷戰爭性質的能力和小組協作能力。
四、 漢朝的建立
請學生從書中找出漢朝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
[拓展]若你是劉邦,你會在秦亡的過程中吸取什么教訓去治理國家的?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暢所 欲言,不拘一格,促進了他們個性的發展。
[活動]
1、采取競賽方式,學生列舉出現在這一時期的歷史成語。
(四面楚歌 斬木為兵 揭竿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漢界 指鹿為馬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霸王別姬 約法 三章)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歷史的興趣,體驗學習歷史的樂趣。
2、根據歷史發展順序,把以上寫有成語的卡片排列起來,請十個同學上前來排列。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知識點,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小結]
學生閉目三分鐘,回顧本節課教學內容,再利用多媒體逐項展示教學要點,共同復述、小結本節課重點內容。
八、板書設計
秦的暴政
秦末農民戰爭
秦朝滅亡 公元前2XX年
漢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劉邦,長安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要求學生掌握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和歷史意義。巨鹿之戰。秦朝的滅亡。楚漢之爭。西漢的建立。
引導學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探究秦亡前后,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采取學生表演《大澤鄉起義》的方法,再現歷史情景,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去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并起到藝術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導學生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歷史成語典故、歷史故事,發揮學生潛能,體驗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秦亡和楚漢之爭勝敗原因的探究,從而形成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秦未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
教學難點:
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組織學生品析、對比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詩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
2、顯赫一時的秦朝很快就滅亡了,為什么呢?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詩句和童謠,設疑激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自然導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宮、修驪山陵墓、筑長城有關片斷。
2、組織學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這些工程?
(學生回答)
3、學生計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婦女,壯年男子在家耕田的還剩多少?這會帶來什么后果?
(學生得出“徭役繁重”這一暴政表現)
播放影片,增強直觀效果,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動手動腦計算,積極參與探究,認識到徭役的繁重。
賦稅沉重:
1、修建宮殿陵墓和長城需要很多錢,錢從哪里來呢?
2、農民要將收獲的多少上交國家?這樣農民的生活過得怎樣?
設計意圖:
組織學生想象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得出賦稅沉重,人民生活窘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從而增恨秦始皇。
(學生得出“賦稅沉重”這一個暴政表現)
1、修建宮殿陵墓和長城需要很多錢,錢從哪里來呢?
2、農民要將收獲的多少上交國家?這樣農民的生活過得怎樣?
(學生得出“賦稅沉重”這一個暴政表現)
1、修建宮殿陵墓和長城需要很多錢,錢從哪里來呢?
2、農民要將收獲的多少上交國家?這樣農民的.生活過得怎樣?
(學生得出“賦稅沉重”這一個暴政表現)
陳勝吳廣起義:
1、投影《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2、提問:同學們剛才表演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的發生?發生在哪一年?誰發動的?地點在哪里?起義的口號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權?有什么歷史意義?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陳勝、吳廣起義歷史意義中的“革命首創精神”體現在哪里?
①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②建立了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政權;
③第一次提出了斗爭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④在這次起義的影響下,第一次推翻了殘暴的統治。
1、項羽消滅秦朝主力的是什么戰役?
(巨鹿之戰、前207年)
2、破釜沉舟的故事學生比較熟悉,由學生講述。
3、秦的滅亡。(前206年)
組織學生計算秦朝統治的時間。
課后小結
1、學生閉目三分鐘,回顧本節課教學內容,再利用多媒體逐項展示教學要點,共同復述小結本節課重點內容。
2、播放VCD唱片《霸王別姬》。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9
1、知識目標: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情況。
2、能力目標: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發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主題是秦朝的覆亡,課文完全緊扣此問題展開。
秦末農民戰爭是本課的重點,教材首先從導致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談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沉重的賦稅、嚴酷的刑法導致民怨載道。其次,介紹了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殺秦軍,占縣城,建政權,天下應,說明秦朝統治已失去了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秦朝的統治,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后,在秦末農民戰爭的沉重打擊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是本課難點。同樣是劉邦、項羽,他們在秦朝滅亡前的活動屬于農民戰爭的范疇,而秦亡后的活動就屬于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對此問題會有一些疑惑,從戰爭的目的,劉邦、項羽身份的變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難點。
時間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戰
公元前2XX年秦朝滅亡
公元前2XX年楚漢戰爭開始
公元前2XX年楚漢戰爭結束,漢朝建立
學法指導
1.閱讀課本插圖和史料,學會從圖片和史料中感知獲取歷史知識的方法。
2.農民戰爭是第一次學習的課題,要在學習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步曲(原因、經過、結果),訓練系統、有序地掌握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其次,要學會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方法:從特點、歷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績等幾個方面入手,掌握歷史表象下的深層次內容。
3.分析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應從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進行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較劉邦、項羽在秦亡前后所領導的戰爭的目的,從而認識楚漢戰爭與此前進行的農民戰爭的本質區別,初步懂得判斷戰爭性質的方法。正確認識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公元前2XX年,陳勝、吳廣等九百多貧苦農民被征發到漁陽去戍守邊境,在前往漁陽戍邊業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誤期,導致起義戰爭爆發。但這只是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從當時社會現狀來看,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間的殘酷統治,也包括秦二世時的黑暗統治,這種暴政的主要表現是:(1)秦始皇廣建宮殿陵墓;(2)繁重的賦稅、徭役(農民要將收獲的2/3上交國家)和兵役;(3)嚴酷的刑法(“族誅”和“連坐”);(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黑暗。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的途中,遇雨誤期是偶然的,這只是戰爭爆發的表面因素,即使沒有陳勝、吳廣在漁陽遇雨誤期,秦末農民戰爭也會爆發,只是時間遲早問題。所以,秦末農民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復習鞏固
一、選擇題
1.秦朝的暴政對社會造成的最根本的影響是
a.階級矛盾尖銳b.政局動蕩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d.生產力嚴重破壞
2.秦朝的嚴刑酷法有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誅③連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秦末農民戰爭中,對推翻秦朝統治起決定作用的戰役是
a.長平之戰b.巨鹿之戰c.城濮之戰d.馬陵之戰
4.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是
a.巨鹿之戰b.長平之戰c.楚漢之爭d.城濮之戰
5.秦朝滅亡的時間是
a.公元前2XX年b.公元前2XX年
c.公元前2XX年d.公元前2XX年
二、材料分析題
6.秦始皇時,有900多貧苦農民,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邊境。他們走到蘄縣時,遇上大雨,道路被沖毀,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誤期都要處死。他們中的兩個小隊長,殺死了兩個押送軍官,領導大家舉行起義。
閱讀材料回答:
①此事發生在哪一年?具體地點在哪里?
②這次起義中提出了什么口號?
③兩位小隊長是誰?這一事件標志著什么?
三、問答題
7.秦末農民戰爭什么時候爆發?領導人物是誰?有何影響?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情境教 學等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 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的統治。
教學難點: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過程
1.秦的暴政
播放配樂圖片《秦阿旁宮》、《秦兵馬俑》、《秦長城》這些建筑何其雄偉,壯觀,氣魄宏大。但修這些工程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 P57頁“動腦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結論:
(1)徭役沉重
提問: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惡劣影響?(使農民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田無人耕,衣無人織,秦的統治不穩。)
猜一猜 秦的市場上有一商人他賣鞋子的同時也賣拐杖,哪一種商品銷路更 好?(拐杖)為什么?
(2)刑法嚴酷。(死刑有十多種,連坐、誅連、輕罪重罰等,)
(3)賦稅沉重。(這些都說明統治者殘暴,引起民怨。人們詛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
提問:秦始皇死后,秦二世 繼位,秦二世的統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趙高,朝政混亂,成語“指鹿為馬”就是趙高所為)。
教師小結:正是秦的暴政 ,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對秦的殘暴統治成為歷史的必然,點燃反秦火焰的是誰?
2.陳勝、吳廣起義
(1)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 ——《大澤鄉起義》 (五名同學,一名講述經過,兩名演陳勝、吳廣,兩名演群眾)
(2)請一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起義進軍路線圖。(參考掛圖《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3)教師小結:大澤鄉起義(公 元前209年)→→殺秦軍→→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天下響應→→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 、吳廣被部下殺害。
提問:陳勝、吳廣起義有什么重大意義
(4)陳勝、吳廣起義雖敗,但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形象,這次起義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學生答P58頁第二自然段)他們鼓舞著后世人們反抗暴政,在他們之后其他的起義軍繼續抗秦,最終秦朝滅亡。
3.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提問: 繼陳勝、吳廣之后,眾義軍中出了兩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們是誰?
(1)項羽、劉邦率軍繼續抗秦。
① 角色效仿(請兩名同學扮演項羽、劉邦;簡介二人的生平、事跡和各自的長處。)
② 教師激趣:你喜歡誰?說出理由(學生討論、發言)
③ 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項羽有勇、劉邦有謀 ,他二人互相配合呼應,秦末農民起義進入第二階段,經過一年多的奮戰,起義軍與秦軍展開主力決戰。
(2)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
“動腦筋”P59頁,請一名同學講述經過,并分析項羽以少勝多的原因,成語“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源于此戰役。當巨鹿之戰激烈進行時,劉邦的軍隊呢?(學生回答)
(3)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滅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
想一想,秦雖亡,但天下出現雙雄,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辦?
(4)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 2年)
① 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鴻門宴》,從中領會劉邦的機智。
② 提問:兩人先后入咸陽,各有何表現?(學生回答)
教師激情:劉邦得民心,項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戰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圍”。項羽的軍隊中了劉邦的“十面埋伏”之計,“四面楚歌”響起,軍心動搖,故而慘敗。項羽無力再回天,吟誦了一首“垓下歌”(加配音朗讀):
垓下歌
項籍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教師簡介其意,感嘆英雄末路,師生共同分析項羽敗之因。從而得出結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問:勝利者劉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5)漢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都長安,劉邦即漢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樣的君主?下一節課講述漢朝的歷史。
4.總結本課內容,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結果,分析“楚漢之爭”的 性質。
5.課堂練習:
(1)填表:引導學生歸納秦朝的重大歷史事件,并整理成大事年表(用多媒體展示表格,請學生口頭填空)
時間 重 大 事 件 時間 重 大 事 件
秦滅六國,秦朝建立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9年 楚漢戰爭開始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2年
(2)問題探究:
“有人認為如果陳勝、吳廣等人在前往漁陽戌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你認同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寫一篇小論文,闡明你的觀點。)
附:板書設計
第12課 伐無道,誅暴秦
陳勝、吳廣起義
秦的暴政 → 秦末農民戰爭
劉邦、項羽起義→楚漢戰爭→漢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