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通用13篇)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1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后,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教學設計示例3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2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后,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3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后,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區域——東南亞
(板書)第九章 東南亞
在東亞政區圖上,找出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中南”是位于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讀圖并提問)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老、 緬);
中南半島上有哪幾個國家?馬來群島上有哪幾個國家?
內陸國(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
根據地圖大家比較一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南緯10°和北緯25°,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什么溫度帶?(熱帶)
(板書)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讀圖提問) 從東南亞向東西南北行進分別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歐亞大陸 南:澳大利亞 東:太平洋 西:印度洋)
(講解)東南亞位于南北兩個大陸,東西兩大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板書)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展示“馬六甲海峽航海圖”閱讀介紹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的小字。
(提問)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2、 “馬六甲海峽”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老一輩革命家陳毅贈緬甸友人的一首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這首詩說明了什么? 我國和中南半島山水相連
(讀東南亞地形圖并填圖) 中南半島的地勢如何?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學生用筆畫(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游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板書)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板書)2、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提問 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么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
(總結)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
第九章 東南亞
第一節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馬六甲海峽”
三、 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 分布
2、馬來群島: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第 1 2 3 頁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4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后,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教學設計示例3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5
【教學重點】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環境的特征
【教學難點】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記憶
2.西亞北非熱帶沙漠廣布的原因
【教學用具】西亞北非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課件)阿拉伯民族服飾圖、石油產區景觀圖、撒哈拉沙漠景觀圖
(提問)這三幅圖表現了世界上哪個地區的地理景觀?
西亞和北非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塊神秘的土地。
(講授研討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開篇,講解教材將西亞、北非合為一個地區的原因。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日常獲得的知識和剛才提供的圖片,能不能說說有哪些國家屬于西亞和北非?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政區圖
引導學生先在地圖中確認西亞北非的范圍,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國家并進行填圖練習。
(教師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西亞北非政區圖
(提問)
1、西亞北非從緯度位置看,大體在多少緯度之間?屬于什么緯度地區?哪一條重要緯線穿過本區?從他的緯度位置來看,它應該以何種溫度帶的氣候類型為主?
2、西亞和北非周圍面臨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幾個?大洋有幾個?里海是不是海?
3、本區有哪些主要的海峽?
4、西亞、北非分別屬于哪個大洲?除了這兩大洲之外,周圍還緊鄰哪個大洲?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并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總結)西亞北非的位置極其特殊,有人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啟發式提問)西亞北非一直是一個不穩定的地區,從古至今發生了多次戰爭,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以便從中獲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課件展示)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學生討論)注意在討論過程中思考下列問題: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線最便捷的路線;
2.俄羅斯及中亞各國想通過黑海進入地中海必須經過哪個海峽?)
(講解)陸路——有鐵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國飛往東非、北非、西歐,都經過新疆、西亞。
海運——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峽:黑海-地中海
(總結)西亞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要求學生用筆勾畫出來)
(承轉)西亞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該地區的地形。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地形圖
(提問)1、西亞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師簡要介紹兩河流域及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課件展示)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古代文明
(講解)在西亞和北非地區,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的死海。
(課件展示)死海
簡要講解死海名稱的來歷及特點。
(課件展示)世界氣溫途、世界降水量圖、世界氣候類型圖、阿斯旺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西亞北非地區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是什么?這種氣候有什么特點?
(講解)由于該地區炎熱干燥,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在北非的阿齊濟耶曾出現過57.8°c的世界最高溫記錄,而且本地區降水稀少,有的地區甚至幾年不下雨。很多國家地面沒有河流,成為“無流國”
(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中找出沒有河流的無流國)
(提問)造成這種氣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注意引導學生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教師簡要總結)
(進一步觀察氣候類型圖)在本地區是否只存在熱帶沙漠氣候?
(課件展示)地中海式氣候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該種氣候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氣候類型?
(利用圖表進行分析,簡要講解這種氣候的成因)
(承轉)通過前面幾個區域的學習,我們能夠發現,氣候會對當地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高溫少雨的氣候使得本地區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大家從圖上能看出有什么獨特之處嗎?——北非西亞地區在氣候的影響下,沙漠廣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課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觀
(學生活動)沿北回歸線量算撒哈拉沙漠從大西洋岸到紅海邊的距離(約5200km)
(講解)剛才計算撒哈拉東西距離,表明橫跨整個北非;現在再看一看南北縱貫情況,北起地中海,南抵蘇丹草原。總共面積777萬平方千米,占非洲總面積的1/3,比澳大利亞大陸還要大,堪稱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承轉)“撒哈拉”原意是“一塊廣闊的不毛之地”。盡管“地上光禿禿,沙子礫石滿地鋪”,但是,地下卻與地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狀況,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還分布有小塊綠洲。
(提問)撒哈拉沙漠正在擴大蔓延,人們已經意識到沙漠化的危害。這么大的土地應當如何利用,如何改造?
(學生討論)
(總結)人類是可以用植樹種草的生物措施來預防。
(新課結束,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西亞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及其影響下的自然環境。通過學習,我們應該發現,自然環境的各要素如氣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一個地理環境。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生產方式合理,人類與地理環境才能協調發展。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十二章 西亞和北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范圍和國家
2、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蘇伊士運河 土耳其海峽
3、高原為主的地形
4、炎熱干燥的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點評
教案最明顯的特點是注重對知識目標中重點、難點知識的落實與突破。--上采用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演示,讓學生根據觀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6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東南亞地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合。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我們在學習東亞區域地理時,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東亞的?(范圍、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條件和經濟特點。)
引入新課 我們今天學習東南亞的區域地理,仍然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找出它與東亞的差異,總結出東南亞區域地理特征。
學習新教材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板書)
[讀圖] 讀《東西半球圖》,教師指圖明確范圍,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師做簡單介紹。
[提問] 從圖上看東南亞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看,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正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讀圖]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教師介紹馬六甲海峽。
[提問]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這是為什么?提示學生可參看“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回答。(日本的工業原料依賴于進口,需從亞洲、非洲等地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而馬六甲海峽是它必經之地。日本向亞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業產品,同樣需經馬六甲海峽,它直接關系到日本經濟的發展。)
[讀圖]讀《東南亞政區圖》引導學生思考,東南亞地區和東亞地區所占緯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國家位于赤道兩旁?(東亞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東南亞則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指導學生從圖上找出東南亞包括的國家和地區,參看課本附表,東南亞國家概況,做總結歸納。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東南亞的這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其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呢?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地形
[讀圖]讀《東南亞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師歸納] 總的看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 這種山河大勢給當地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做一做] 填寫課本第114頁表格。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 指導學生讀《東南亞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圖。
[讀一讀]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第115頁的“讀一讀”。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地的土壤肥沃。)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東南亞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東南亞的地形,也影響了東南亞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氣候特征。
[提問]東南亞屬于哪個氣候帶?提示學生參看“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圖。(屬熱帶多雨地帶。)
[提問]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看《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這里年均溫可達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教師講述]但由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在位置不同,它們之間的氣候也存在差異,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地區——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提問]這一帶緯度位置特點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問]這一帶每天的天氣變化過程怎樣?指導學生讀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請一學生按圖分析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日出以后,氣溫逐漸升高,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上升,天空云量逐漸增多;午后兩三點鐘,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減少,天氣轉晴。)
[提問]這里為什么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天氣變化叱?提示學生可參考“降水的分布和變化”一節的內容。(馬來群島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氣壓低,同時四周為廣闊的海洋,水汽來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氣受熱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水滴,產生對流雨。)講課過程中,繪制上升氣流降水示意圖。
正是由于這里有充足的熱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長終年常綠茂盛的森林,我們叫這種植物類型為熱帶雨林。并且這里的農作物全年可以播種,都能收獲。
②熱帶季風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季風的分布地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提問]什么是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的風向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參看“亞洲東部一、七月的氣壓和風向”圖。(季風氣候是指在一年之內,隨季節不同,風向有規律的變。這里一月為東北風,七月為西南風。)
[教師講授]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是來自亞歐內陸的風,所以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風,它來自濕熱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區別是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而熱帶季風氣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師補充]由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這里的農作物多在雨季播種,在旱季收獲。
復習鞏固 按照板書,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所學的重點知識。
布置作業 填寫課本第116頁[做一做]中表格;閱讀第116頁“讀一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7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東南亞地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合。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我們在學習東亞區域地理時,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東亞的?(范圍、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條件和經濟特點。)
引入新課 我們今天學習東南亞的區域地理,仍然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找出它與東亞的差異,總結出東南亞區域地理特征。
學習新教材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板書)
[讀圖] 讀《東西半球圖》,教師指圖明確范圍,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師做簡單介紹。
[提問] 從圖上看東南亞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看,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正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讀圖]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教師介紹馬六甲海峽。
[提問]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這是為什么?提示學生可參看“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回答。(日本的工業原料依賴于進口,需從亞洲、非洲等地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而馬六甲海峽是它必經之地。日本向亞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業產品,同樣需經馬六甲海峽,它直接關系到日本經濟的發展。)
[讀圖]讀《東南亞政區圖》引導學生思考,東南亞地區和東亞地區所占緯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國家位于赤道兩旁?(東亞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東南亞則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指導學生從圖上找出東南亞包括的國家和地區,參看課本附表,東南亞國家概況,做總結歸納。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東南亞的這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其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呢?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地形
[讀圖]讀《東南亞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師歸納] 總的看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 這種山河大勢給當地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做一做] 填寫課本第114頁表格。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 指導學生讀《東南亞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圖。
[讀一讀]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第115頁的“讀一讀”。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地的土壤肥沃。)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東南亞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東南亞的地形,也影響了東南亞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氣候特征。
[提問]東南亞屬于哪個氣候帶?提示學生參看“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圖。(屬熱帶多雨地帶。)
[提問]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看《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這里年均溫可達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毫米以上。因此是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教師講述]但由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在位置不同,它們之間的氣候也存在差異,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地區——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提問]這一帶緯度位置特點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問]這一帶每天的天氣變化過程怎樣?指導學生讀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請一學生按圖分析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日出以后,氣溫逐漸升高,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上升,天空云量逐漸增多;午后兩三點鐘,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減少,天氣轉晴。)
[提問]這里為什么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天氣變化叱?提示學生可參考“降水的分布和變化”一節的內容。(馬來群島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氣壓低,同時四周為廣闊的海洋,水汽來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氣受熱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水滴,產生對流雨。)講課過程中,繪制上升氣流降水示意圖。
正是由于這里有充足的熱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長終年常綠茂盛的森林,我們叫這種植物類型為熱帶雨林。并且這里的農作物全年可以播種,都能收獲。
②熱帶季風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季風的分布地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提問]什么是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的風向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參看“亞洲東部一、七月的氣壓和風向”圖。(季風氣候是指在一年之內,隨季節不同,風向有規律的變。這里一月為東北風,七月為西南風。)
[教師講授]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是來自亞歐內陸的風,所以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風,它來自濕熱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區別是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而熱帶季風氣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師補充]由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這里的農作物多在雨季播種,在旱季收獲。
復習鞏固 按照板書,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所學的重點知識。
布置作業 填寫課本第116頁[做一做]中表格;閱讀第116頁“讀一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8
【教學重點】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環境的特征
【教學難點 】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記憶
2.西亞北非熱帶沙漠廣布的原因
【教學用具】西亞北非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展示課件)阿拉伯民族服飾圖、石油產區景觀圖、撒哈拉沙漠景觀圖
(提問)這三幅圖表現了世界上哪個地區的地理景觀?
西亞和北非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塊神秘的土地。
(講授研討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開篇,講解教材將西亞、北非合為一個地區的原因。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日常獲得的知識和剛才提供的圖片,能不能說說有哪些國家屬于西亞和北非?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政區圖
引導學生先在地圖中確認西亞北非的范圍,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國家并進行填圖練習。
(教師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西亞北非政區圖
(提問)
1、西亞北非從緯度位置看,大體在多少緯度之間?屬于什么緯度地區?哪一條重要緯線穿過本區?從他的緯度位置來看,它應該以何種溫度帶的氣候類型為主?
2、西亞和北非周圍面臨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幾個?大洋有幾個?里海是不是海?
3、本區有哪些主要的海峽?
4、西亞、北非分別屬于哪個大洲?除了這兩大洲之外,周圍還緊鄰哪個大洲?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并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總結)西亞北非的位置極其特殊,有人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啟發式提問)西亞北非一直是一個不穩定的地區,從古至今發生了多次戰爭,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以便從中獲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課件展示)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學生討論)注意在討論過程中思考下列問題: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線最便捷的路線;
2.俄羅斯及中亞各國想通過黑海進入地中海必須經過哪個海峽?)
(講解)陸路——有鐵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國飛往東非、北非、西歐,都經過新疆、西亞。
海運——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峽:黑海-地中海
(總結)西亞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要求學生用筆勾畫出來)
(承轉)西亞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該地區的地形。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地形圖
(提問)1、西亞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師簡要介紹兩河流域及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課件展示)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古代文明
(講解)在西亞和北非地區,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的死海。
(課件展示)死海
簡要講解死海名稱的來歷及特點。
(課件展示)世界氣溫途、世界降水量圖、世界氣候類型圖、阿斯旺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西亞北非地區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是什么?這種氣候有什么特點?
(講解)由于該地區炎熱干燥,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在北非的阿齊濟耶曾出現過57.8°C的世界最高溫記錄,而且本地區降水稀少,有的地區甚至幾年不下雨。很多國家地面沒有河流,成為“無流國”
(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中找出沒有河流的無流國)
(提問)造成這種氣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注意引導學生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教師簡要總結)
(進一步觀察氣候類型圖)在本地區是否只存在熱帶沙漠氣候?
(課件展示)地中海式氣候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該種氣候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氣候類型?
(利用圖表進行分析,簡要講解這種氣候的成因)
(承轉)通過前面幾個區域的學習,我們能夠發現,氣候會對當地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高溫少雨的氣候使得本地區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大家從圖上能看出有什么獨特之處嗎?——北非西亞地區在氣候的影響下,沙漠廣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課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觀
(學生活動)沿北回歸線量算撒哈拉沙漠從大西洋岸到紅海邊的距離(約5200km)
(講解)剛才計算撒哈拉東西距離,表明橫跨整個北非;現在再看一看南北縱貫情況,北起地中海,南抵蘇丹草原。總共面積777萬平方千米,占非洲總面積的1/3,比澳大利亞大陸還要大,堪稱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承轉)“撒哈拉”原意是“一塊廣闊的不毛之地”。盡管“地上光禿禿,沙子礫石滿地鋪”,但是,地下卻與地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狀況,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還分布有小塊綠洲。
(提問)撒哈拉沙漠正在擴大蔓延,人們已經意識到沙漠化的危害。這么大的土地應當如何利用,如何改造?
(學生討論)
(總結)人類是可以用植樹種草的生物措施來預防。
(新課結束,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西亞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及其影響下的自然環境。通過學習,我們應該發現,自然環境的各要素如氣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一個地理環境。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生產方式合理,人類與地理環境才能協調發展。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
第十二章 西亞和北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范圍和國家
2、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蘇伊士運河 土耳其海峽
3、高原為主的地形
4、炎熱干燥的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點評
教案最明顯的特點是注重對知識目標中重點、難點知識的落實與突破。教學設計上采用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演示,讓學生根據觀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9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東南亞地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合。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我們在學習東亞區域地理時,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東亞的?(范圍、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條件和經濟特點。)
引入新課 我們今天學習東南亞的區域地理,仍然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找出它與東亞的差異,總結出東南亞區域地理特征。
學習新教材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板書)
[讀圖] 讀《東西半球圖》,教師指圖明確范圍,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師做簡單介紹。
[提問] 從圖上看東南亞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看,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正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讀圖]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教師介紹馬六甲海峽。
[提問]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這是為什么?提示學生可參看“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回答。(日本的工業原料依賴于進口,需從亞洲、非洲等地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而馬六甲海峽是它必經之地。日本向亞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業產品,同樣需經馬六甲海峽,它直接關系到日本經濟的發展。)
[讀圖]讀《東南亞政區圖》引導學生思考,東南亞地區和東亞地區所占緯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國家位于赤道兩旁?(東亞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東南亞則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指導學生從圖上找出東南亞包括的國家和地區,參看課本附表,東南亞國家概況,做總結歸納。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東南亞的這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其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呢?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地形
[讀圖]讀《東南亞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師歸納] 總的看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 這種山河大勢給當地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做一做] 填寫課本第114頁表格。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 指導學生讀《東南亞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圖。
[讀一讀]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第115頁的“讀一讀”。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地的土壤肥沃。)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東南亞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東南亞的地形,也影響了東南亞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氣候特征。
[提問]東南亞屬于哪個氣候帶?提示學生參看“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圖。(屬熱帶多雨地帶。)
[提問]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看《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這里年均溫可達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教師講述]但由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在位置不同,它們之間的氣候也存在差異,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地區——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提問]這一帶緯度位置特點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問]這一帶每天的天氣變化過程怎樣?指導學生讀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請一學生按圖分析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日出以后,氣溫逐漸升高,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上升,天空云量逐漸增多;午后兩三點鐘,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減少,天氣轉晴。)
[提問]這里為什么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天氣變化叱?提示學生可參考“降水的分布和變化”一節的內容。(馬來群島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氣壓低,同時四周為廣闊的海洋,水汽來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氣受熱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水滴,產生對流雨。)講課過程中,繪制上升氣流降水示意圖。
正是由于這里有充足的熱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長終年常綠茂盛的森林,我們叫這種植物類型為熱帶雨林。并且這里的農作物全年可以播種,都能收獲。
②熱帶季風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季風的分布地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提問]什么是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的風向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參看“亞洲東部一、七月的氣壓和風向”圖。(季風氣候是指在一年之內,隨季節不同,風向有規律的變。這里一月為東北風,七月為西南風。)
[教師講授]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是來自亞歐內陸的風,所以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風,它來自濕熱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區別是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而熱帶季風氣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師補充]由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這里的農作物多在雨季播種,在旱季收獲。
復習鞏固 按照板書,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所學的重點知識。
布置作業 填寫課本第116頁[做一做]中表格;閱讀第116頁“讀一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10
【教學重點】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環境的特征
【教學難點 】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記憶
2.西亞北非熱帶沙漠廣布的原因
【教學用具】西亞北非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展示課件)阿拉伯民族服飾圖、石油產區景觀圖、撒哈拉沙漠景觀圖
(提問)這三幅圖表現了世界上哪個地區的地理景觀?
西亞和北非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塊神秘的土地。
(講授研討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開篇,講解教材將西亞、北非合為一個地區的原因。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日常獲得的知識和剛才提供的圖片,能不能說說有哪些國家屬于西亞和北非?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政區圖
引導學生先在地圖中確認西亞北非的范圍,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國家并進行填圖練習。
(教師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西亞北非政區圖
(提問)
1、西亞北非從緯度位置看,大體在多少緯度之間?屬于什么緯度地區?哪一條重要緯線穿過本區?從他的緯度位置來看,它應該以何種溫度帶的氣候類型為主?
2、西亞和北非周圍面臨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幾個?大洋有幾個?里海是不是海?
3、本區有哪些主要的海峽?
4、西亞、北非分別屬于哪個大洲?除了這兩大洲之外,周圍還緊鄰哪個大洲?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并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總結)西亞北非的位置極其特殊,有人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啟發式提問)西亞北非一直是一個不穩定的地區,從古至今發生了多次戰爭,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以便從中獲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課件展示)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學生討論)注意在討論過程中思考下列問題: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線最便捷的路線;
2.俄羅斯及中亞各國想通過黑海進入地中海必須經過哪個海峽?)
(講解)陸路——有鐵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國飛往東非、北非、西歐,都經過新疆、西亞。
海運——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峽:黑海-地中海
(總結)西亞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要求學生用筆勾畫出來)
(承轉)西亞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該地區的地形。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地形圖
(提問)1、西亞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師簡要介紹兩河流域及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課件展示)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古代文明
(講解)在西亞和北非地區,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的死海。
(課件展示)死海
簡要講解死海名稱的來歷及特點。
(課件展示)世界氣溫途、世界降水量圖、世界氣候類型圖、阿斯旺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西亞北非地區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是什么?這種氣候有什么特點?
(講解)由于該地區炎熱干燥,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在北非的阿齊濟耶曾出現過57.8°C的世界最高溫記錄,而且本地區降水稀少,有的地區甚至幾年不下雨。很多國家地面沒有河流,成為“無流國”
(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中找出沒有河流的無流國)
(提問)造成這種氣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注意引導學生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教師簡要總結)
(進一步觀察氣候類型圖)在本地區是否只存在熱帶沙漠氣候?
(課件展示)地中海式氣候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該種氣候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氣候類型?
(利用圖表進行分析,簡要講解這種氣候的成因)
(承轉)通過前面幾個區域的學習,我們能夠發現,氣候會對當地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高溫少雨的氣候使得本地區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大家從圖上能看出有什么獨特之處嗎?——北非西亞地區在氣候的影響下,沙漠廣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課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觀
(學生活動)沿北回歸線量算撒哈拉沙漠從大西洋岸到紅海邊的距離(約5200km)
(講解)剛才計算撒哈拉東西距離,表明橫跨整個北非;現在再看一看南北縱貫情況,北起地中海,南抵蘇丹草原。總共面積777萬平方千米,占非洲總面積的1/3,比澳大利亞大陸還要大,堪稱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承轉)“撒哈拉”原意是“一塊廣闊的不毛之地”。盡管“地上光禿禿,沙子礫石滿地鋪”,但是,地下卻與地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狀況,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還分布有小塊綠洲。
(提問)撒哈拉沙漠正在擴大蔓延,人們已經意識到沙漠化的危害。這么大的土地應當如何利用,如何改造?
(學生討論)
(總結)人類是可以用植樹種草的生物措施來預防。
(新課結束,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西亞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及其影響下的自然環境。通過學習,我們應該發現,自然環境的各要素如氣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一個地理環境。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生產方式合理,人類與地理環境才能協調發展。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
第十二章 西亞和北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范圍和國家
2、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蘇伊士運河 土耳其海峽
3、高原為主的地形
4、炎熱干燥的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點評
教案最明顯的特點是注重對知識目標中重點、難點知識的落實與突破。教學設計上采用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演示,讓學生根據觀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11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東南亞地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合。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二、自然條件
1.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2.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季風氣候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我們在學習東亞區域地理時,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東亞的?(范圍、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條件和經濟特點。)
引入新課 我們今天學習東南亞的區域地理,仍然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找出它與東亞的差異,總結出東南亞區域地理特征。
學習新教材
一、范圍、地理位置及國家(板書)
[讀圖] 讀《東西半球圖》,教師指圖明確范圍,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師做簡單介紹。
[提問] 從圖上看東南亞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看,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正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從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是通過這個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聯系兩大洲、溝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讀圖]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教師介紹馬六甲海峽。
[提問]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這是為什么?提示學生可參看“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回答。(日本的工業原料依賴于進口,需從亞洲、非洲等地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而馬六甲海峽是它必經之地。日本向亞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業產品,同樣需經馬六甲海峽,它直接關系到日本經濟的發展。)
[讀圖]讀《東南亞政區圖》引導學生思考,東南亞地區和東亞地區所占緯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國家位于赤道兩旁?(東亞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東南亞則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指導學生從圖上找出東南亞包括的國家和地區,參看課本附表,東南亞國家概況,做總結歸納。
3.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
東南亞的這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其自然環境有什么影響呢?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地形
[讀圖]讀《東南亞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總的看地形有什么特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略)教師指圖介紹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師歸納] 總的看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從中南半島看,(教師邊講邊繪中南半島山河示意圖,要求學生從圖上找出主要山脈及河流名稱)與我國西南部山水相連,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
[提問] 這種山河大勢給當地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影響呢?(上游流經山區,地勢險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下游水流緩慢,兩岸形成沖積平原,土質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提問]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上五個國家的首都,它們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這一帶為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做一做] 填寫課本第114頁表格。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板書)
[提問] 指導學生讀《東南亞地形圖》后問馬來群島與中南半島相比較,地形有什么區別?(同樣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嶇,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看景觀圖]指導學生看課本“坦博臘火山大爆發”圖。
[讀一讀] 指定學生朗讀課本第115頁的“讀一讀”。
[提問]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提示學生參看《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圖》,并注意與日本比較。
[教師歸納]馬來群島與日本群島一樣,也是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所不同的是,馬來群島處于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提問]火山爆發會給當地帶來什么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另一方面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富多種元素,也會使當地的土壤肥沃。)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板書)
總的看東南亞的多山地形與其所在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不僅影響了東南亞的地形,也影響了東南亞的氣候,我們來分析一下本區氣候特征。
[提問]東南亞屬于哪個氣候帶?提示學生參看“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圖。(屬熱帶多雨地帶。)
[提問]這里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看《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這里年均溫可達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毫米以上。因此是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教師講述]但由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所在位置不同,它們之間的氣候也存在差異,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地區——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提問]這一帶緯度位置特點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問]這一帶每天的天氣變化過程怎樣?指導學生讀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請一學生按圖分析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日出以后,氣溫逐漸升高,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上升,天空云量逐漸增多;午后兩三點鐘,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減少,天氣轉晴。)
[提問]這里為什么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天氣變化叱?提示學生可參考“降水的分布和變化”一節的內容。(馬來群島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氣壓低,同時四周為廣闊的海洋,水汽來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氣受熱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水滴,產生對流雨。)講課過程中,繪制上升氣流降水示意圖。
正是由于這里有充足的熱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長終年常綠茂盛的森林,我們叫這種植物類型為熱帶雨林。并且這里的農作物全年可以播種,都能收獲。
②熱帶季風氣候(板書)
[讀圖]指圖,明確熱帶季風的分布地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提問]什么是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的風向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參看“亞洲東部一、七月的氣壓和風向”圖。(季風氣候是指在一年之內,隨季節不同,風向有規律的變。這里一月為東北風,七月為西南風。)
[教師講授]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是來自亞歐內陸的風,所以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風,它來自濕熱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問]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區別是什么?(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而熱帶季風氣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師補充]由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這里的農作物多在雨季播種,在旱季收獲。
復習鞏固 按照板書,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所學的重點知識。
布置作業 填寫課本第116頁[做一做]中表格;閱讀第116頁“讀一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12
教學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馬六甲海峽圖并做填圖練習,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掌握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業,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讀“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和國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境和經濟特征打好基礎。用“東南亞的政區圖”來說明東南亞的國家組成和分布。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十個國家,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教材用一個獨立的標題突出東南亞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運運輸的樞紐之一,在歷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發達,城鎮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
東南亞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共性是都處于熱帶,有兩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與“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說明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特別用“熱帶雨林氣候的天氣示意圖”介紹了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變化的情況。使學生對此種氣候的特點有較深的認識。
教法建議
建議本節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出現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對于東南亞的范圍,國家和位置,通過讀“東南亞政區圖”,并指導學生填圖。首先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明確在世界和亞洲的部位,并說明“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由來。然后,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十個國家,明確那些國家和中國相鄰,哪個是內陸國,說明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分析亞洲地形圖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南緯10°和北緯25°),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明確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
東南亞重要地理位置的講述
首先找出東南亞在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然后,說明從古到今東南亞多時東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閱讀“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看清它是兩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講述中南半島地形時,說明中南半島和中國山水相連的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指圖,找出中南半島的主要河流——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結合讀圖在地圖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別位于哪條河流附近,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說一說為什么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觀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圖”、“河口三角洲”圖和“泰國水上市場”彩圖,分析河流對地形的影響,及河流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講述馬來群島地形時,可先閱讀地形圖,了解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閱讀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區,了解印尼“火山國”名稱的由來。多火山的原因,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說明。
講解東南亞的氣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氣溫與降水的分配圖”,指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和分布地區;然后利用“熱帶雨林的天氣示意圖”來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特點。在分析熱帶季風氣候時,應配合“曼谷各月氣溫與降水兩的分配圖”來說明熱帶季風氣候有旱、雨兩季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最后,在總結東南亞氣候知識的基礎上,知道學生填寫下表
教學設計示例3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篇13
【教學重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學難點】馬六甲海峽和中南半島及馬來群島地形的差異
【教學工具】相關地圖和圖片
(導入)上節課我們學了東亞,從東亞繼續南行,我們將到達哪個區域?東南亞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區域——東南亞
(板書)第九章 東南亞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在東亞政區圖上,找出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中南”是位于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讀圖并提問)與中國相鄰的國家?(越、老、 緬);
中南半島上有哪幾個國家?馬來群島上有哪幾個國家?
內陸國(老)
世界上的群島國家(印尼)
根據地圖大家比較一下東南亞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東亞相比有什么不同?(東南亞位與低緯,南緯10°和北緯25°,東亞位于中緯),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什么溫度帶?(熱帶)
(板書)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讀圖提問) 從東南亞向東西南北行進分別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歐亞大陸 南:澳大利亞 東:太平洋 西:印度洋)
(講解)東南亞位于南北兩個大陸,東西兩大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這種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來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板書)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運,航空運輸樞紐
展示“馬六甲海峽航海圖”閱讀介紹馬六甲海峽航海圖的小字。
(提問)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2、 “馬六甲海峽”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老一輩革命家陳毅贈緬甸友人的一首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這首詩說明了什么? 我國和中南半島山水相連
(讀東南亞地形圖并填圖) 中南半島的地勢如何?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學生用筆畫(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圖幾三角洲圖”,指圖講解:
這些河流上游流經山區的河段,切割作用顯著,河谷是橫剖面V字形,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土質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東南亞的平原,是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板書)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總結) 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生活。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
展示東南亞地形圖,簡要介紹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繼續分析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板書)2、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山嶺很多,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提問 為什么馬來群島多火山?
(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火山對當地人民有什么影響?
雖然火山爆發會給附近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爪蛙島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況。(引導學生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
(總結)
(復習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