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第1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分析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2.了解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3.培養讀圖、填圖、析圖、繪圖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能靈活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目標問題化,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運用讀圖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三]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探索精神。
2.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樹立氣候變化的全球觀念及關心環境從我做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四、教具準備
板圖、課本插圖、地球儀、手電筒
五、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前面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世界各地氣溫與降水的千差萬別。那么大家是否考慮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差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板書)
一、地球的形狀與氣候(板書)
1.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從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氣溫的變化是怎樣?(早晨冷、中午熱、晚上冷)
2.設問: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熱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陽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電筒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墻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導學生觀察墻壁上光線明亮程度的不同。問: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墻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時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時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誰觀察到或能解釋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差異?(手電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讓學生讀圖比較陽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對地面所獲得的熱量的影響。
6.教師在此引出并簡單介紹什么是“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
7.活動:做相關活動。
8.總結:太陽光線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強;太陽斜射的地方,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弱。
9.強調:由于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所以在同一時間內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大,獲得的太陽輻射多,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小,獲得的太陽輻射少,因而從低緯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10.課后活動:指導學生做活動題“太陽高度與氣溫”。
二、地球的運動與氣候(板書)
1.出示表格如下,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討論“地球自轉運動”和“地球公轉運動”的不同。
自轉
公轉
概念
方向
周期
產生的現象
2.分析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①做活動題“演示晝夜更替現象”,強調地球自轉形成晝夜更替是關鍵。
②完成該題。
③設問:地球自轉對氣候造成什么影響?
④提問:大家每天都要經歷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連續變化,其中能感受怎樣的天氣變化?
3.分析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根據教材“地球公轉示意圖”,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觀察。
①地球公轉軌道是什么形狀?(近似圓的橢圓)
②地球在公轉時是直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轉?(斜著身子轉)
③設問: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是多少?讀圖得出結論。(66.5°)
④設問:太陽直射點是在什么范圍之間移動?(南北回歸線之間)
板圖: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簡圖
⑤出示討論提綱: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和“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簡圖”,由學生分組討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