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江蘇省無錫市甘露學校 朱小紅一、教學目標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課程標準4-4 列舉現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了解它(他)們是如何影響當代中國和世界面貌的。4-5 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若干重大轉折時期。5-4 通過敘述有關史實,展現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的偉大作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落后是要挨打的!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認識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日本侵略軍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犯下了許多滔天罪行,血的教訓應該永遠記取。2.聯系當前的日本“教科書事件”“東北毒氣事件”等事實,認識到日本到現在還在為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行作辯護,真是恬不知恥!3.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比如南京大屠殺,聯系無錫地方受日本侵略的史實,增強學生的正義感,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力目標1.聯系當前的日本“教科書事件”“東北毒氣事件”等事實,能夠運用歷史史實,駁斥侵華日軍的荒謬言論,提高歷史知識的運用與鑒別能力。2.讓學生了解搜集日本侵略者在無錫的侵略、屠殺史實,既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又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知識目標1.日軍侵華戰爭的幾個重要的事件、事變:九一八事變、七七蘆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731細菌部隊、三光政策等 2.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過程與方法1.從《松花江上》歌曲導入課題,用《義勇軍進行曲》結束全課,體現了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既著重渲染了本課的主題,又為下節課的全民族的抗戰打下伏筆。讓學生的情緒、情感投入到本課的教學氣氛中來,以實現教學目標。2.本課結合幾個事件、事變,以及通過學生了解的無錫受到日軍侵略的歷史,讓學生自始至終沉浸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中,以增強正義、義憤感。3.以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的細菌戰為切入點,使學生理解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結合現在新教科書事件、東北毒氣事件,學生會感受頗深,課堂的氣氛和效果會更好。4.通過了解日本國內右翼反動勢力美化當年日軍侵華的荒謬言論,學生會發自內心進行批駁。通過歷史史實的敘述,培養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學會以史為鑒,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5.通過本課精心設計的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學生可以增強感官效果,提高學習興趣,以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二、課題分析1.教材分析本課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和“全民族的抗戰”兩目串聯起中國歷史上的抗日戰爭,頗具特色,著重體現以下含義。抗日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侵略者的野蠻行徑是令人發指的,但面對著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絕不會屈服;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必然屬于中國人民。這節課所涉及的教材首先分析了日本侵華的原因與過程。侵華是日本一貫的對外方針,經濟危機促發了日本的侵華并逐步升級。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全境,開始了對中國的局部侵略。從廣義上說,抗日戰爭從1931年就已經開始。1937年盧溝橋事變,則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它拉開了中華民族全國抗戰的序幕。在侵華過程中,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制造南京大屠殺,建立魔鬼部隊731,對根據地進行血腥的“三光”政策,轟炸無辜平民,讓學生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激起義憤,為下節課,全民族的抗戰打下伏筆。2.目標分析通過本課的學習,是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國破家亡的苦痛與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者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與反抗精神,同時能夠從現實出發,明確歷史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評價時可以多角度、多方式地進行,如通過布置課前社會調查、了解本地在日軍侵華期間的史實,通過布置課堂作業、教學反饋等形式,評價學生對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等一些基本歷史概念的掌握程度;通過演講、撰寫小論文等形式來評價學生的歷史情感和對歷史與現實的關系的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課堂參與的情況及課后的表現,做適當評價。歷史事實都有力地駁斥了日本軍國主義者至今仍自我標榜的日本發動戰爭是為了“把亞洲人民從殖民者的手中解放出來”的謊言。3.重點難點本課的重點是日本侵華戰爭中的幾個重要事件、事變,南京大屠殺、731細菌部隊。難點是批駁日本美化侵略的荒謬言論。4.本課綱要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1.日本將侵略矛頭指向中國2.九一八事變—--侵略我國東北3.七七蘆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4.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南京大屠殺 細菌戰,731部隊 日軍的“三光”政策 日軍在無錫犯下的血案 日本美化侵略的荒謬言論5.對教學策略的分析本課從導入起,就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從《松花江上》一曲催人淚下的歌曲、通過了解日本侵華時在無錫制造的血案,提高民族意識,引導學生感受國破家亡的苦痛,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同時能夠從現實出發,明確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通過《義勇軍進行曲》,激發學生的反抗精神。教師在教學評價時可以多角度、多方式地進行,如通過課堂作業、教學反饋等形式,評價學生對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的掌握程度;通過演講、撰寫小論文等形式來評價學生的歷史情感與現實的關系的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課堂參與的情況及課后的表現,做適當評價。通過多媒體將大量的圖片、影像、真實數據資料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終身難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