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教學反思(精選6篇)
《鴉片戰爭》教學反思 篇1
《鴉片戰爭》是人教版新課標歷史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教學重點之一,又是引導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門檻。認真思考本課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八年級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對民族歷史、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要求“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鴉片戰爭》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教材內容滲透了歷史比較方法、心態史學方法、計量史學方法、口述史學方法等。
1.歷史比較法。英國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是19世紀世界上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處于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統治腐 敗的封建沒落時期。
2.心態史學方法。林則徐痛陳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采取了嚴厲有效的禁煙措施,將收繳的230多萬斤鴉片當眾銷毀。林則徐的壯舉并非當時外國人想象的想發大財。虎門銷毀的舉措令許多外國人都對林則徐心悅誠服,贊嘆不已。知道這段歷史,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
3.計量史學方法。《英國輸入中國鴉片激增表》,將描述對象的歷史過程抽象為數字關系,設計成數理模型,直觀、形象地說明鴉片輸入的激增情況,從而讓學生對英國“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窮”這一歷史教訓有一個深刻、明晰的認識。
4.口述史學方法。《炮子謠》說明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驗證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史實。
《鴉片戰爭》教學反思 篇2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創建了知識儲備中心,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利于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層次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了學生“看、聽、說、思、寫”等各種感觀,使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改善與發展,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史料分析等能力,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體現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教學理念;德育的滲透沒有空洞、枯燥的說教,達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
對于鴉片戰爭的思考,我補充了九個史料。選擇和運用史料的主要角度包括現實、歷史、當事人、歷史研究學者幾個角度來觀察歷史。留給學生的作業是歷史小論文,“你對鴉片戰爭的思考”。這樣學生就不會只停留在一節課的學習上,學生會做進一步的探討。
本課在實施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是以情感情的方式,學生在我的引領下情感也被調動起來,課后學生紛紛和我交流這節課的體會,積極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想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這節教研探索課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鴉片戰爭》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是八年級新學期的第一課,因此在導入語的設計上,我主要體現上下冊銜接兼本書導入功能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教學過程我主要采用提問、啟發誘導、設疑等思維訓練的方式啟發學生多種器官協調合作活動,充分利用課本小字及課后檢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課程,從而理清本課線索及知識重難點,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及主動創造思維,完成課程目標及情感教育,效果良好,不足部分在于學生課后作業歷史專業術語及語言整合能力,還待于不斷提高。
《鴉片戰爭》教學反思 篇4
作為一堂公開課,本節課的敗筆就是托堂,對課堂時間把握不好,前松后緊,導致對第三小節處理粗躁,倉促結尾。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在有些問題的拓展上,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如:鴉片的危害,林則徐虎門銷煙等地方,占用時間過多。關于這一點,我也想了很多:歷史的作用是什么?歷史的作用就是在于啟示后人,以史為鑒,所以碰到能夠教育學生、啟示學生的問題,總覺得棄之可惜,不但要講,而且自覺不自覺地就拓展了很多。
(2)本節課教學中過多的關注了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習方法的傳授。如,講述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答題的方法,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肯定等。這樣也就占用了大量的時間。
(3)關于第三小節的處理,課前我也作了思考:到底是要還是不要,要的話,課堂容量太大,不要的話,對于全面理解鴉片戰爭的影響會造成一定的知識缺失,以前的老教材只是從危害和消極方面來談影響,但新教材卻以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再次加深或者幫助學生理解這次戰爭在客觀上給我們帶來的積極作用。所以,授課中還是保留了這一小節。關于現行歷史新教材一課中的知識容量,在我們平時的授課中,時常會出現課堂時間不夠的現象,因為看起來內容簡單,但實際上老師要補充的內容很多。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如果在本節課的實際教學中,根據當時的情況,將本節內容靈活去掉,也許可以避免本節課的敗筆。
(4)小節內容環節設置過于繁瑣。
下來我對教學結構作了一下調整:把小節小結去掉,加一個知識拓展,在課堂容量很大的情況下,可能會節約一些時間,授課效果會好一些。
《鴉片戰爭》教學反思 篇5
本課為八年級教材的第一課,也是本學期歷史教學的第一堂課,教學設計中,盡可能通過歷史學科教學來改善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學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點創造多元的通道來改善學科教學。《鴉片戰爭》一課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發學生的智能。
言語智能。通過“自由閱讀卡”,讓學生通過《炮子謠》的朗讀,加深理解鴉片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危害。
空間智能。通過閱讀地圖冊,了解英國的三次進軍路線,強化空間意識。
數理邏輯智能。了解鴉片輸入數量增加的具體數目,銀貴錢*的掠奪賬,逐步形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自我認知智能。林則徐領導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勝利,其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質令人敬佩。了解這些史實,自覺形成對中華民族精神──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的認同感,強化愛國主義情感。
其他諸如動覺智能、交流智能等在本課的師生活動中也得到了體驗。
《鴉片戰爭》教學反思 篇6
《鴉片戰爭》是人教版新課標歷史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教學重點之一,又是引導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門檻。認真思考本課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八年級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對民族歷史、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一 研讀“新課標”,總體把握教材內容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要求“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鴉片戰爭》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教材內容滲透了歷史比較方法、心態史學方法、計量史學方法、口述史學方法等。
1.歷史比較法。英國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是19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處于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統治腐敗的封建沒落時期。
2.心態史學方法。林則徐痛陳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采取了嚴厲有效的禁煙措施,將收繳的230多萬斤鴉片當眾銷毀。林則徐的壯舉并非當時外國人想象的想發大財。虎門銷毀的舉措令許多外國人都對林則徐心悅誠服,贊嘆不已。知道這段歷史,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
3.計量史學方法。《英國輸入中國鴉片激增表》,將描述對象的歷史過程抽象為數字關系,設計成數理模型,直觀、形象地說明鴉片輸入的激增情況,從而讓學生對英國“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窮”這一歷史教訓有一個深刻、明晰的認識。
4.口述史學方法。《炮子謠》說明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驗證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史實。
二 從關注學生智能出發,拓展農村中學有限的課程資源,將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應用于歷史課堂教學
本課為八年級教材的第一課,也是本學期歷史教學的第一堂課,教學設計中,盡可能通過歷史學科教學來改善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學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點創造多元的通道來改善學科教學。《鴉片戰爭》一課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發學生的智能。
言語智能。通過“自由閱讀卡”,讓學生表述從罌粟到毒品的過程,通過《炮子謠》的朗讀,加深理解鴉片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危害。
空間智能。通過閱讀地圖冊,了解英國的三次進軍路線,強化空間意識。
數理邏輯智能。了解鴉片輸入數量增加的具體數目,銀貴錢*的掠奪賬,逐步形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自我認知智能。林則徐領導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勝利,其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質令人敬佩。了解這些史實,自覺形成對中華民族精神──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的認同感,強化愛國主義情感。
其他諸如動覺智能、交流智能等在本課的師生活動中也得到了體驗。
三 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入手,探索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設計教師和學生的活動
本次課改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兩種轉變需要“量”的積累過程。在七年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探索“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
本課的教學活動設計思路為:指導學生獲取有關鴉片戰爭的歷史知識,了解鴉片走私到禁煙活動直到《南京條約》簽訂的基本線索,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體驗。為此,安排以下兩個大的教學活動。
1.讓學生分小組帶著“中國東南沿海地理范圍”和“英軍侵略路線”這兩個問題看《中國歷史地圖冊──鴉片戰爭》。
2.學生在探究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時,設計了“假如我生活在那個年代,該怎么辦?”“假如我是一位法官,我 將怎樣審判鴉片戰爭罪犯?”這兩個問題。其目的,一方面強調學生讀圖時應注意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生間學習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構建以學生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為內涵的學習體系,強調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主動發展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整合學習資源,然后知識遷移,作出決策。整個活動以現代學生觀和教學觀為指導,力爭為富有生機和實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找到源頭活水。
四 以引導學生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為目的,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知道了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后,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吸毒販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然后歸納總結:鴉片是當時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國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罌粟果經化學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難戒除,其毒性比鴉片更大。為了吸毒,傾家蕩產者有之,殺人搶劫者有之,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為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我們應理直氣壯地擁護政府的禁毒舉措,對販毒、吸毒者繩之以法。
這樣設計,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懂得歷史知識是每個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精神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