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題:《艱辛的探索》教案
人教版初三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題:《艱辛的探索》教案【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的仁人志士所進行的救國嘗試均告失敗,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的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出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都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而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原因在于黨具有其他政黨所不具有的先進性,從而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3)思想覺悟目標:通過重溫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辛歷程,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教學重點】
三次探索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
【教學難點 】
太平天國、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失敗的共同原因是沒有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階級的政黨,他們的領導階級都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是講述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救國圖存的奮斗歷程,與歷史聯系緊密,課文的大部分內容是在講述歷史事件,對于這部分歷史知識,學生在歷史課的學習中已經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因此在教學方法的安排上,主要是采取學生自學為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一些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理論上的思考,幫助學生認識到三次探索失敗的共同原因。
【教學過程 】
(導入 )通過以往的學習我們知道,封建時代的中國曾經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是當時世界各國艷羨的對象。無論是從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我請幾個同學分別從這幾個方面列舉一下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多媒體顯示)
(學生回答略,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用多媒體在大屏幕顯示答案)
(過渡)封建時代的中國,以其先進的科學文化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貢獻,而到了近代,通過歷史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曾經是世界強國的中國卻淪落為一個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多媒體顯示)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內因、外因兩個方面總結原因。同時,用多媒體顯示“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慈禧太后過生日的豪華場面”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困苦”的圖片,學生回答后,教師在大屏幕上直接顯示原因。)
(過渡)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中國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中國開始了百年屈辱的歷史,遭到了無數次的侵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外族滅亡的國家,是什么原因使得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沒有得逞呢?
(學生自己從教材找出答案)
(過渡)正是由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才使得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未能得逞。為了救中國,為了實現中國的再次復興,無數任人志士進行了艱苦而漫長的探索,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是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探索。
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和派別提出了救國的方案,但這些嘗試都失敗了。下面請同學們自己閱讀教材,并分小組討論它們失敗的原因。(多媒體顯示)
(學生閱讀教材,并分組討論。大屏幕顯示討論的主要問題和有關“太平天國后期領導人生活腐化”、“譚嗣同以及他的就義詩”、“武昌起義”和“孫中山、袁世凱的圖象”等圖片)
(大屏幕顯示討論提綱)所代表的階級或派別
運動的目的
失敗的原因
自身因素
(內因)
外部因素
(外因)
太平天國運動
戊戌變法運動
辛亥革命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并對他們進行指導。最后,由學生和教師一起總結歸納,并將答案在大屏幕上顯示)
所代表的階級或派別
運動的目的
失敗的原因
自身因素
(內因)
外部因素
(外因)太平天國運動
農民階級
發展資本主義
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①清王朝的鎮壓②帝國主義國家的鎮壓戊戌變法運動
資產階級改良派
發展資本主義
挽救民族危亡
脫離群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幫助
①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鎮壓②帝國主義不支持辛亥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派
建立資產階級
民主共和國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帝國主義國家和國內封建殘余勢力(袁世凱)的脅迫(總結)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三次運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在中國通過發展資本主義來實現救亡圖存的目的,但他們都失敗了。同時,他們的失敗也證明了他們所代表的階級在領導中國革命事業上的失敗。
(引導提問)那么,三次運動的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革命成功,他們有沒有共同的原因?那么具有什么特點的階級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呢?(多媒體顯示)
(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別從內因、外因兩個方面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和學生共同尋求答案,最后由學生來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和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并用多媒體顯示)
從外因來看:三次運動的失敗都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因素所導致的。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從而導致三次運動發展資本主義的目的都沒有實現。這雄辯地證明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后果,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的條件,這是由當時的國情所決定的。(要反復強調這一觀點)
從內因來看:三次運動失敗的共同原因在于他們的領導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在當時都屬于沒落的階級,他們都不是先進的生產力的代表者(要強調),因而不能正確分析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不能提出正確的革命綱領,也就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只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階級,才能正確把握中國社會的前進方向,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因而中國人民歷史性的選擇了黨的領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就具有了歷史的必然性。這就是下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內容,一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二是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救國嘗試,但由于他們都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因而都失敗了,這雄辯地證明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歷史必然性。這是歷史得出的結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鞏固練習)
略。
(布置作業 )
搜集歷史事實,展現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強的奮斗歷程。
【板書設計 】
(根據理清思路的原則,依據設計的問題用大屏幕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