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精選13篇)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1
教案示例 1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馬克思作為偉人的人格魅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展示馬克思在海格特公園的墳墓圖片,簡單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
板書課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從題目中能否看出文章的體裁和表達方法?
從 “ 講話 ” 二字知道是演講詞,因此是以議論為主;從 “ 墓前 ” 二字可以知道這是悼念馬克思的悼詞,所以有記敘和抒情。
恩格斯寫了馬克思什么貢獻?
二、師生探究第三~六自然段,教師可用下列問題引導。
(注意:以下設計的所有問題都要教師試教學進程而定,不是每個問題都要扔給學生。)
馬克思的貢獻是什么?
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 ----- 剩余價值,還有其他領域的發現。
如果教師還想從語言點方面多讓學生探討可使用下面三道題,如果不用可以不用考慮。
1 、 “ 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為什么要用達爾文的發現作比較?
2 、馬克思 “ 還發現了 ”“ 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 ,這里的 “ 還 ” 起了什么作用?發現這個 “ 特殊的運動規律 ” 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3 、為什么還要概述其他領域的發現?
4 、馬克思為什么能有這么多發現?你可以做到嗎?
參考答案:
1 、馬克思 “ 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 ,人民先解決吃飯問題,才能談到其它。 “ 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 ,不僅是指物質決定精神,而且包括 “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 。而這個順序在過去卻是 “ 做得相反 ” 的。這個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以要用達爾文的發現作比較。
2 、 “ 還 ” 在這兒表明圍繞馬克思的豐功偉績這個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由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 “ 特殊規律 ” ,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規律的發現讓那些一直 “ 在黑暗中摸索 ” 的經濟學家(他們看不清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和社會主義批評家們(他們詛咒資本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一下子 “ 豁然開朗 ” 了。這一鮮明的對比,說明了馬克思這一發現有著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3 、 “ 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 ”“ 很多 ” ,而且 “ 都不是膚淺 ” 的,都有 “ 獨到的發現 ” ,表明馬克思作為一位科學家研究的領域的廣度和深度,與馬克思是 “ 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 相呼應。
4 、馬克思的發現是他近 30 年嘔心瀝血,忍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貧困、疾病、喪子、亡妻、嫉恨、誹謗的折磨以及大量艱苦的研究才獲得的成果。正如馬克思自己說的 “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 這樣的人實在是偉大的。
小結:三個段落,圍繞馬克思的科學理論作者高度精確地概括了這個方面的豐功偉績。
板書:贊其功
三、師生探究第二部分第二層(第六~七自然段)。
下列練習可做引導。
1 、馬克思 “ 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 ” 。 “ 主要的 ” 究竟指什么?
2 、 “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 這句話的作用。
3 、第七段中 “ 第一次 ” 說明了什么?
4 、馬克思做了哪些改造社會的工作?
參考答案:
1 、“主要的 ” 是指 “ 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 ,也就是說,就馬克思偉大的理論創造而言,他的革命實踐使他的理論有了生命力。這里的 “ 主要的 ” 、 “ 首先 ” ,表明馬克思的功績是無與倫比的。因為理論只有付諸實踐,這個理論才是鮮活的。
2 、這句話是過渡句。它既承上又啟下。 “ 承上 ” 是說:由于馬克思做理論的目的是追求科學 “ 在歷史上的推動作用 ” ,表明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所以說, “ 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 。但這句話又是下文的論題,即他的革命實踐印證了他理論的真實性,以及它對待科學的嚴肅態度和執著的追求,證明他 “ 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 。
3 、 “ 第一次 ” 表明馬克思親身參加的偉大的革命實踐,同他的理論創造一樣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這是因為馬克思不僅 “ 熱烈 ” 地向群眾宣傳自己的科學理論(辦、編小冊子),而且 “ 頑強 ” 地領導著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最后 “ 卓有成效 ” 地創立了 “ 偉士的國際工人協會 ” 引導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了國際政治斗爭的舞臺,使無產階級從自發斗爭的階級進步到自為的階級。
4 、馬克思參加了摧毀舊世界和創立新世界的偉大革命實踐。
板書:贊其功
四、探究第二部分第三層(第八自然段)。
用下列練習引導。
1、怎樣理解 “ 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 ” ?
2、馬克思逝世, “ 整個歐洲和美洲 …… 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 ” ,這與各國政府和資產者對他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這說明了什么?
3、馬克思有如此大的貢獻,他的為人是否專橫跋扈?
參考答案:
1、無論性質怎樣的政府,也無論什么資產者派別,都毫不例外地瘋狂地嫉恨他,惡毒地誣蔑他。馬克思對此 “ 毫不在意 ” ,當作蛛絲 “ 輕輕抹去 ” ,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極端蔑視的大無畏的人格精神和他追求自己理想的執著。
2、這個 “ 對照 ” 說明馬克思是無產階級不可替代的導師,同時也說明他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是真理,能給各國資產者以致命的打擊,是資產者不可抗拒的敵人。
3、不是,他沒有 “ 私敵 ” 。私敵是指以我為中心,以 “ 我 ” 的利害區分敵友,這是剝削階級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馬克思沒有這樣的敵人,說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全力以赴地與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作斗爭,因而他有 “ 許多敵人 ” 。這些敵人都是無產階級的敵人。這個評價含蓄深刻,高度贊頌了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偉大的人格魅力。
板書:頌其德
五、探究文章第三部分(第 9 自然段)。
1 、 “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 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1 、這是本文的結論,也是抒情的高潮。
正因為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有如此卓越的貢獻,所以在恩格斯看來,他的逝世將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后果呢?
不可估量的損失。
六、探究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詞語: “ 下午兩點三刻 ” , “ 最 ” 、 “ 還 ” 、 “ 安靜地睡著了 ---- 但已經是 ” ;同時依次撤換第一、二兩自然段中的下列詞語:第一自然段中的 “ 停止思想 ” ,換成 “ 的心臟停止跳動 ” ,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個 “ 對于 ” 換成 “ 和 ” , “ 不可估量 ” 換成 “ 巨大 ” , “ 空白 ” 換成 “ 嚴重情況 ” 。要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改后文段,要求學生對照課文,仔細思考,逐一說明刪去的詞語為什么不能刪去?用來替代的詞語為什么不能替代?
參考答案:
“ 下午兩點三刻 ” :寫明具體時刻,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恩格斯來講,對于整個世界來講是多么的非同尋常,在這一時刻恩格斯沒有在馬克思身旁,終生的所摯友就這樣靜靜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終生。這一時刻更是令世人萬分悲痛和無法忘記的。
“ 最 ” :在這里是程度副詞,突出了馬克思在哲學界的無與倫比的地位。
“ 還 ” :流露出在馬克思臨終時未能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的感情。
“ 安靜地睡著了 ---- 但已經是 ” (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遺容的安詳。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 “ 心臟停止跳動 ” ,而用 “ 停止思想 ” ,這不單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 “ 諱飾 ” 的手法,而是為了突出馬克思的偉大,因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領袖。
第二自然段用兩個 “ 對于 ” ,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突出了馬克思的杰出貢獻;同時,表明了從兩個方面領起下文的內容。不用 “ 巨大 ” ,而用 “ 不可估量 ” (無法估計和衡量),因為后者程度最高,強調了馬克思逝世的損失之大。不用 “ 嚴重情況 ” ,而用 “ 空白 ” ,因為前者內容寬泛,而后者則說明了馬克思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地位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這是對馬克思最確切的評價。
板書:述其哀
指導朗讀第一部分:要求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深沉的哀悼情調。語速:低沉、緩慢。先由學生各自朗讀,然后指名朗讀,酌情指導。
請仔細體味課文中體現出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創新,注重實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等。
七、作業 :
要求:假設自己來到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當代中國中學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時代高度,聯系中國現實,談談自己對馬克思人格、學說看法。
課外閱讀列寧文章《卡爾 . 馬克思》。
板書設計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述哀不可估量的損失
歌功發現參加
頌德永垂不朽
推薦課外讀物:
馬克思 17 歲時所作:《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馬克思《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的自白》(瓦 . 奇金)
《馬克思秘史》(沙葉新)
《回憶馬克思恩格斯》(保爾 . 拉法格等)
列寧《卡爾 . 馬克思》
教案點評:
1 、本文選取典型材料為論據,以嚴謹的結構論證論點的寫作方法,層層推進,言簡意賅,是議論文閱讀訓練的好教材,可以師生共同探究,教師設計幾個問題作引導,只對重點、難點作適當講授。
2 、本文是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和抒情的悼詞,在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對重要段落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章中蘊涵的強烈的情感。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高中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握本文在整個單元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及前后聯系。首先我打算簡單地向學生介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從而在宏觀上把握這一篇課文教學的側重點。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兩點:一是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揣摩語言的實質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對語言的深層含義和感情色彩等進行辨析和品味。語境,即運用語言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如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人際關系等)和內部環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閱讀中只有注意揣摩語言、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感。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揣摩語言的技巧,學會抓取關鍵詞和關鍵句子,并結合語境進行揣摩和理解。
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繼《荷塘月色》、〈〈拿來主義〉〉兩篇教讀課文后的一篇自讀課文。1883年3月17日,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的葬禮在倫敦郊區的海格特公墓舉行。當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會民主黨人報”和“倫敦共產主義工人教育協會”向馬克思的遺體獻出了花圈后,恩格斯在葬禮上用英語發表了這篇演說。這是一篇經典演說辭,內涵豐富,通俗易懂。概括了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論和斗爭實際方面的偉大貢獻。
根據以上的教學內容,我確立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仍然是引導學生揣摩語言,不能只重語段的分析,應該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總體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而揣摩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感情色彩、表達作用,培養學生揣摩語言的能力。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1、總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2、注重關鍵詞語,揣摩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義;3、怎樣選擇關鍵詞語揣摩語言,并從中歸納教學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估計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這就需要加以引導。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首先指導學生做課前預習,在教學課堂中我打算使用討論與答題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圍繞“自讀要點”,精心設計思考點,通過自讀、討論,啟發學生由淺入深的思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關鍵詞是相對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課時安排為一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和教學質量、效率,采用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錄音磁帶等教學用具。
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我打算這樣安排教學程序,主要是在朗讀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進一步揣摩語言。
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一、 在對舊知識復習的前提下,導入對新課的學習。
二、 教師范讀課文,在疏通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悟文章內容。
三、 具體研習課文,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目的在于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課堂積極性。)
四、 結合課后練習二,重點引導學生揣摩語言。(這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強調學生揣摩語言,不能只重語段的分析,應該引導學生熟悉課文,聯系上下文,進而揣摩關鍵詞語的含義。課堂上要求學生自由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點撥,并歸納總結。
五、 布置作業
為鞏固我這堂課的教學,我打算有針對性布置一些難易適中的作業,以達到鞏固與檢測的目的。
預期效果和鞏固、檢測
通過對這篇窗自讀課文的教學與點撥,我預想學生能夠在初步理解全篇思想內容的前提下,選擇與中心內容有關的句段揣摩語言,在揣摩語言中,怎樣選擇關鍵詞語揣摩語言,并從中歸納一些方法,比較難。估計學生不能夠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完全掌握。在指導學生做課后練習一、二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補充一些相關的練習。
六、 為了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進一步指導學生做鞏固與檢測練習,要求學生在特定情境下,設計一段講話的開頭,或以特定的身份,就某一段問題寫一段看法等。
七、 小結
我打算對本課所教學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再次強調教學目的,突出重難度,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3
第一部分:溫故知新
1、揣摩語言總的方法是聯系語境。因為語境時時處處干涉語言表達。語境,是運用語言的環境,包括外部語境(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人際關系等)和內部語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外部語境是什么?語境決定的本文語言特點是什么?
答:
2、下面的加線字的音、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悼(dào)念 空(kōng)白 膚(fú)淺 豁(huò)然開朗
b、嫉(jí)恨 意識(shí) 驅逐(zhú) 卓(zhuó)有成效
c、誹(fěi)謗 詛咒(zhòu) 立即(jí) 忠(zhōng)心愛戴
d、閉塞(sè) 估量(liàng) 勒(lè)令 紛繁蕪(wǔ)雜
3、按要求完成語法練習。
(1)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①指出這個句子的主語和賓語中心語。
②“歐美”是“戰斗著的”的定語,還是“戰斗著的無產階級”的定語?
(2)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
①指出句子的主語和狀語。
②指出“為”的賓語。
③指出全句賓語的中心語。
4、閱讀全文,找出提示全文論述中心的語句是
a、當代最偉大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c、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指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該是很夠了。
d、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第二部分:課文研讀
1、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1)指出這段話的修辭手法,概括這段話的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句中破折號的作用,解釋背離事實的一項是
a、破折號起停頓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說出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說的矛盾。
b、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解釋,說明“睡著了”的意思是“永遠地睡著了”——死亡。
c、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強烈的轉折,表達恩格斯由于沒有料到馬克思的逝世這樣突然,而在思想感情上發生劇變,產生的了極大的悲痛。
d、破折號在這里既有解釋的作用,也表示語氣上的短暫停頓。正是這一停頓,突出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的表達。
2、閱讀課文第三節(課文略),完成下列各題。
(1)這是個單句,這句話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馬克思這一發現和達爾文的發現類比,目的在于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后的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幾項是( )
a、都是解釋這一規律的,屬于賓語部分。
b、“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是插入部分,對上文“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作補充說明。
c、冒號后的文字與“簡單事實”構成復指短語,對馬克思這一偉大發現作了科學的、精辟的闡述。
d、分號處可標第一層,連詞“所以”是與下文“從而”相呼應的。
(4)冒號以后的內容包含了三層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限6個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個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8個字)
3、閱讀課文第六段,回答問題。
(1)“這樣”指代的是( )
a、第五段所寫的內容。
b、上文所寫的內容。
c、第三、四、五段所論述的馬克思深廣的理論研究和偉大的理論創造
d、上文所論述的馬克思的“兩個發現”。
(2)第一、第二句話在全段中起的作用是
a、總括上文 b、領起下文 c、轉折 d、承上啟下
(3)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
a、論述馬克思注重理論科學的新發現及其對社會、歷史發展的革命影響。
b、介紹馬克思從事歷史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從而提示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c、概述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以及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
d、贊頌馬克思對各種科學新發現都有濃厚的興趣,體現了他科學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4、閱讀課文第七段,回答問題。
(1)聯系上下文,分析“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中的“首先是”與( )相呼應。
a、下文中的“正因為這樣” b、下文中的“就是”
c、上文中的“遠不是” d、上文中的“就是這樣”
(2)概述文中從哪幾個方面論述“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說一說你對下列句中加線詞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義的理解。
①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進行斗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見的。
②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第三部分:你說我評
1、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馬克思一生不朽貢獻的看法
有人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共產主義學說過時了,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第二部分:課文研讀
1、(1)運用諱飾的修辭手法;點明馬克思的逝世,表達了作者悲痛與崇敬的心情。(2)c
2、(1)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2)馬克思這一發現的偉大的歷史意義
(3)d e
(4)①物質決定精神 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③必須由經濟基礎解釋上層建筑,而不是由上層建筑來解釋經濟基礎。
3、(1)a或c(只要解釋合理都可以)(2)d (3)b
4、(1)c (2)①最早的編輯報紙的工作 ②在歐洲各組織中的工作 ③創立國際工人協會
5、①生命要素:活著就要斗爭。 熱烈:寫斗爭的高度熱情。 頑強:寫斗爭的堅強意志。卓有成效:寫斗爭的成績卓著,斗爭是馬克思的畢生的使命。
②既是悼念,更是表達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贊頌之情:在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將始終以他為榜樣,將始終需要他的指導——馬克思將與整個無產階級事業共存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4
課型 課內講讀課
教學方法 中間突破法
一.導入 新課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的女兒與馬克思之間有過這樣一次對話,“您喜愛的座右銘是什么”“思考一切”。這是馬克思留給我們后人的一個經典的回答,一筆巨大的財富,這是一種獨立思考的思維品質!作為思想家、科學家與革命家的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貫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馬克思偉大創造精神的起點。 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能以畢生的精力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響定義在全世界全人類這個范圍而不是只限于社會主義社會呢?因為馬克思在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社會,同樣受到尊重,同樣受到推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已經成為了西方國家不可缺少的理論基礎。在美國的大學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成了一門必修的科目。因此,學習《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篇課文,我們不僅要學習馬克思的豐功偉績,還要學習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是你們作為當代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
二.課文導學:
思考:
⑴.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從這個標題中的“墓前”和“講話”,我們看出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議論為主,悼詞性質的演說辭。
⑵.哪位同學試著給我們說說悼詞的特點?
學生答,教師補充:
所謂悼詞,就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悼詞結構一般分三部分:開頭、主體、結尾 。
開頭----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和職務。
主體----贊其功----評價: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
結尾----頌其德----悼念:對死者的悼念以及對參加悼念儀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總體結構把握:悼念--評價--悼念, 按一般的常規,與這種結構相對應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惋惜(悲痛)——敬仰(頌揚)——悼念。
⑶.據此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2) 悼念 交代偉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3--7) 評價 評說馬克思在理論和實踐的偉大貢獻
第三部分(8--9) 悼念 頌揚馬克思品質的崇高
三.講解文章第一部分。
㈠.導讀設計:要求學生研讀第一、二兩段,完成下面的練習: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詞語:“下午兩點三刻”,“最”、“還”、“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停止思想”、對于、不可估量、“空白”。
思考:
⑴.文章開頭第一句按悼詞的規范格式,寫了馬克思逝世的時間,但為什么要如此具體的寫出時和刻呢?
明確: “下午兩點三刻”:寫明具體時刻,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整個世界的非同尋常的影響,是一個令人萬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時刻。
⑵.最字能否刪去?為什么?
明確:“最”:選用這個程度副詞,突出了馬克思在思想界的無與倫比的地位和作用。
⑶.“還”字能否刪去?還不到兩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流露出未能在馬克思臨終時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的感情。
⑷.“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中破折號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依戀和對于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與深重的悲痛。
⑸.“在安樂椅上睡著了”表現了恩格斯怎樣的品質?
⑹.“停止思想了”“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底睡著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現了恩格斯怎樣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臟停止跳動”代替“停止思想”?
明確:諱飾手法。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臟停止跳動”,而用“停止思想”,這不單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諱飾”的手法,而是為了突出馬克思的偉大,因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失去了一個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階級的頭腦。
⑺.能否把第二段中的第二個“對于”、“不可估量”、“空白”分別換成“和”、“巨大”、“嚴重情況”?
明確: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兩個“對于”,從在無產階級實際斗爭中的領導作用和研究社會科學的成就兩個方面突出了馬克思的杰出貢獻;同時,表明了從兩個方面總領起后文的內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無法估計和衡量),因為后者程度最高,強調了馬克思逝世的損失之大,同時也贊揚了馬克思主義對于指導革命的偉大作用。不用“嚴重情況”,而用“空白”,因為前者語意含糊,而后者則說明了馬克思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地位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這是對馬克思最確切、最富概括性的評價。
⑻.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兩句話總領起后文對馬克思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和卓絕的斗爭精神的贊頌,突出了全文論述的中心,連同第一自然段,表達了對馬克思逝世的無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㈡ .指導朗讀第一部分:要求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深沉的哀悼情調。語速:低沉、緩慢。先由學生各自朗讀,然后指名朗讀,酌情指導。
四.講解文章第二部分。
思考:
⑴.在這一部分,恩格斯寫了馬克思的什么偉大的貢獻?第一個貢獻是什么?第一個發現具有什么意義?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的偉大來?為什么為什么要用達爾文的發現作比較?通過和達爾文發現的比較能夠表現馬克思發現的偉大意義?
明確: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達爾文從生物學的角度揭示了人類的起源,推翻了上帝創造人的宗教落后的觀點;馬克思從社會學的角度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為人們人事社會和改造社會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二者同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⑵.“紛繁蕪雜”和哪個詞構成對比?這最“簡單的事實”又是指什么?你能否用更精練的語言概括這個條件復句的意思?
明確:物質決定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必須由經濟基礎來解析上層建筑,而不能由上層建筑來解析經濟基礎。
⑶.試對第三段作語法分析(復句作單句的一個成分以及復句的層次劃分)。
⑷.學生集體朗讀第四段。
⑸.思考:“不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馬克思的第二個發現是什么?你能否簡潔地歸納一下?馬克思的這兩個發現有何不同?為什么說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為什么說馬克思前面的一切研究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開朗與黑暗中模索這一對比說明了什么?
明確:不僅如此”的“此”指代“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個“還”在這兒表明圍繞馬克思的豐功偉績這個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由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這就是剩余價值(見注)規律。這個特殊規律的發現讓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經濟學家(他們看不清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和社會主義批評家們(他們詛咒資本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這一鮮明的對比,說明了馬克思這一發現有著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⑹.馬克思一生只有這兩個發現嗎?為什么作者還要概述馬克思在其它領域的發現?“每一個”很多、獨到、不膚淺”分別從那些角度去闡述馬克思的理論研究?引申進行思想教育,馬克思為什么有如此多的發現,在科學領域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
從寫作方法的角度看,“兩個發現”與“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點”與“面”和“詳”與“略”的關系。這里“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膚淺”的,都有“獨到的發現”,表明馬克思作為一位科學家研究的領域之廣、成績之大(深度和廣度),與馬克思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相呼應。
馬克思具有頑強刻苦的治學精神,恩格斯用馬克思的其它的發現來證明“不是偶然的”,這是馬克思近30年的長期嘔心瀝血,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貧困、饑餓、病、 喪子、亡妻、嫉妒、誹謗的折磨以及大量艱辛的研究才獲得的,正如馬克思自己所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正是這樣一個身體力行的人。
⑹.以上主要是從什么方面來表現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科學理論)
五.講解文章第6-7段。
論證完了理論貢獻,接下來應該是論證實踐貢獻,那么作者是如何實現理論貢獻向實踐貢獻的過渡的呢?請看課文的第六段。
思考:
⑴.第六自然段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它應該劃歸上文還是下文,為什么?(雙重過渡)
⑵. 馬克思“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其中“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確:“這”指代馬克思的“兩個發現”和“他研究的每個領域”的“獨到的發現”。但這“遠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指“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也就是說,對比馬克思偉大的理論創造,他有著更為光輝的革命實踐。這里的“主要的”,表明對馬克思的功績的表述再次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⑶.“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這個過渡句作用是承上?啟下?既承上又啟下?為什么?
明確:這個過渡句是既承上又啟下。“承上”是說:由于馬克思不是為科學而科學,他追求科學“在歷史上的推動作用”,致力于科學的“實際應用”,表明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所以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但這句話又是下文的論題,即他的光輝的革命實踐的事實更印證著他對待科學的嚴肅態度和執著的追求,證明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⑷.“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那么“然后是什么”?如何理解這一句話,能否把它們顛倒一個位置?
明確: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去理解
⑸.出示馬克思的墓志銘:歷史上的哲學家總是千方百計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解釋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你們能從這個墓志銘悟出第七段的內容嗎?(改造世界)
⑹我們能否具體說說馬克思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馬克思改造世界的具體事實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明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
⑺.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斷謂語“是”的主語是什么?賓語是什么?這一句中“第一次”說明了什么?為什么? 這種方式或那種方式具體指什么方式?
明確:是”的主語是“使命”,賓語是兩個“參加……事業”(動賓短語)。“第一次”表明馬克思親身參加的偉大的革命實踐,同他的理論創造一樣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這是因為馬克思不僅“熱烈”地向群眾宣傳自己的科學理論(辦、編小冊子),而且“頑強”地領導著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最后“卓有成效”地創立了“偉士的國際工人協會”引導無產階級以戰斗的風貌第第一次登上了國際政治斗爭的舞臺,使無產階級從自發斗爭的階級進步到自為的階級。指不管是理論發現還是革命實踐,不管是宣傳群眾還是組織群眾;
⑻.兩個參加是從什么角度說的?
明確:兩個參加,第一個是從推翻舊制度說的,第二個是從建立新制度說的
⑼.這一段是從什么方面去表現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的?(革命實踐)
六.回扣講解第二段:
⑴.回顧本文的題材:以議論為主的帶有較強悼詞性質的演說詞。演說詞是議論文的一種,議論文有三要素,本文也是如此。現在大家找找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明確:第二段內容。
⑵“對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和對于歷史科學”的損失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談損失的?
明確: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這就是中心論點的兩個方面
⑶.大家再來看看,恩格斯在論述這個論點的兩個方面時先后次序顛倒了,這是不是思維前后不一致而導致位置結構的不嚴謹呢?
明確:符合人們由近及遠的認識思維規律,這種結構也稱倒影結。 現在大家明白第二段的作用了嗎?
現在文章的論點、論據都有了,那么文章的結論在那?
七.講解文章8-9段
思考:
⑴.“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其中“這樣”指代什么?兩個“最”體現在什么地方?馬克思對此抱什么態度?說明了什么?“萬不得已的時候”指什么時候?
明確:“這樣”是指馬克思的劃時代的理論創造和革命實踐。兩個“最”體現在兩個“無論”上,無論性質怎樣的政府,也無論什么色彩的資產者派別,都毫不例外地瘋狂地嫉恨他,惡毒地誣蔑他。馬克思對此“毫不在意”,當作蛛絲“輕輕抹去”,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極端蔑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堅定性。“萬不得已的時候”指有損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時候。
⑵.馬克思逝世,“整個歐洲和美洲……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這與各國政府和資產者對他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這個“對照”說明馬克思是無產階級最忠實的代表和導師,同時也說明他的理論和實踐給了各國資產者以致命的打擊,是資產者不可調和的敵人。這個對照與開頭呼應,深化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中無與倫比的作用和地位。
⑶.“擁護、愛戴”等詞能否顛倒次序? “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里的“敵人”和“私敵”有何區別?為什么說“可能”?
明確:“私敵”是指以我為中心,以“我”的利害區分敵友,這是剝削階級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馬克思沒有這樣的私敵,說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全力以赴地與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作斗爭,因而他有“許多敵人”。這些敵人都是無產階級的敵人。這個評價含蓄深刻,高度贊頌了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語氣表示肯定的含義。
⑷.從議論文的角度講,文章的第八段是否多余?為什么?
明確:從正反兩個方面進一步論證不可估量的損失。
⑸.“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明確:思格思最后莊嚴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將永垂不朽”這句飽含深情和敬意的結語,雖是一般悼詞結語,但絕不僅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應全文,總結全文,是由馬克思的豐功偉績中引申出來的必然結論,體現了作者的心聲,也是億萬人民的心聲。
8.總結全文。
文章通過對馬克思一生的評述,熱情贊頌了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表達了對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結構嚴謹,邏輯嚴密。作為演說詞的主體部分,第二自然段通過兩個“對于”提出議論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別從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的貢獻進行正面論證,進而從敵我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進行側面論證,第三部分得出結論。結構前后連貫,步步深入,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5
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 徐栩
恩格斯
一、教學目標 :
1、整體把握全文,了解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
2、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語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揣摩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場合,以特定的身份發表講話時所用的詞句,理解其思想內容,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1、課文第一段文字
2、練習中的關鍵詞語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閱讀篇目,課時少,主要是把握重點,讓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加以適當引導。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 新課:
1、文體介紹:
1883年3月14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禮上,恩格斯發表了這篇演說辭。不過,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悼詞性質的演說辭。哪位同學試著給我們說說悼詞的特點。
學生答,教師補充:
悼詞結構一般分三部分:開頭、主體、結尾
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和職務。
主體: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
結尾:對死者的悼念。
2、課文有關內容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始于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后他們共同戰斗,共同創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黨宣言》,合作《資本論》。
列寧對他們的評價:
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在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導師。”
二、投影展示教學目標
三、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課后練習一
學生交流課后練習一的答案,教師指導學生把握全文的結構
明確:
文章總體結構把握:悼念--評價--悼念,
第二小節是主體部分的總綱,兩個“對于”突出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兩個方面的貢獻,主要是在革命實踐領域的貢獻(請學生找出依據)--“因為馬克思首先是個革命家”
四、揣摩語言,體會重點詞語表達的情感
(學生討論體會)
1、 課文第一小節
學生齊讀這一小節,體會悲痛的情感。
學生找出關鍵的詞句加以揣摩
明確:
“不到兩分鐘”:讓人深感惋惜、痛心、遺憾
避諱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內涵,如:
“停止思想了”:偉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安靜地睡著了”:“安靜”指很安祥,用這個詞也是對生者的一種安慰 。
“永遠地睡著了”:“永遠”一詞悲痛之情強烈。
再讀第一小節
2、請學生找出課文第七小節對馬克思高度、熱情贊揚的詞句。
明確:
“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 、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
“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卓有成效”三個詞語感情色彩強烈,
3、學生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二 ( 體會句中重點詞語)
五、補充練習
1、 課文中一些代詞的指代內容
①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
②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
③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
④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2、破折號的用法
第1 小節 “安靜的睡著了--但已經永遠的睡著了”。(轉折或補充說明,有潛臺詞的作用)
第8小節“各國政府--無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
(解釋說明:馬克思不是為個人而戰,而是為整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而奮斗 。)
3、注意第五小節的關聯詞對頌揚馬克思偉大貢獻所起的作用。
六、學生再讀課文
七、總結
教師:通過閱讀全文,大家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學生答,教師小結:
沉痛悲傷而又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激勵人鼓舞人。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語言藝術的高超精當,準確而又富于感情。
八、布置作業
1、字詞歸納
2、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3、課課練
附:板書設計
一、悼念 (1) -- 偉人的逝世 -- 悲痛
理論
二、評價(2-7) -- 偉大的貢獻 -- 不可估量
實踐
三、悼念 (8-9)-- 敵人的忌恨 -- 崇高的品質
人民的愛戴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6
青青子衿
三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 文 說 明:
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國倫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倫敦北的海格特公墓。
當時參加葬儀的有:恩格斯,馬克思早在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期的兩個老同志列斯納和羅赫納,從法國來的拉法格和龍格,從德國來的李卜內西,還有兩位著名科學家——化學家肖萊馬和生物學家雷伊。朗凱斯特等。
馬克思的朋友哥雷姆克代表《社會民主黨人報〉和“倫敦共產主義工人教育協會”向馬克思的遺體獻了花圈后,恩格斯就用英語發表了這篇講話,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對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對于馬克思一生為無產階級所作的偉大貢獻作了崇高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
本文是一篇悼詞。悼詞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所以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原因、時間、地點及其享年,還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職務;然后追述死者的經歷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貢獻,并簡要地作出評價;最后對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對參加悼念儀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悼詞作為講演辭的一種,又具有講演辭的某些特點。
由于講演是面向聽眾的,首先必須有針對性,中心要十分突出。
其次,感情要深摯,語言要通俗形象。
最后,因為是講化人家聽的,所以也像一般講演辭那樣,其主體部分的結構通常要開門見山提出全篇講話的主題,以便于聽眾抓住要領;然后便圍繞著主題,或逐層深入,或分成幾個方面來談,并且無論用何種方式,在每一層次或每一方面的開頭處,往往先說明要點,結局再加以重申,以使聽眾始終不偏離講話主題,能對全篇講話獲得清晰的感受。
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段),追述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和情景。對于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說出,而用“隱諱”的手法說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把自己的極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又含蓄地表達出來。
“還不到兩分鐘”,表現了恩格斯的深感遺憾的惋惜心情。“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說明馬克思臨死之前,還在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辛勤地工作著。這里的“兩分鐘”“安靜地”不同于一般記敘文中寫實的時間概念和一般的對人物姿態的形象描寫,而是一種痛苦惋惜心情的表露,是對馬克思忘我精神的揭示和贊頌。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七段)為全文主體,敘述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動,評價了馬克思一生的偉大貢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第二段),作者論述了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從另一方面看,也即概括揭示了馬克思生前的偉大貢獻,因此當視為全文總綱。
第二層次(第三、四、五段),論述了馬克思 “歷史科學”的偉大貢獻。
首先(第三段),作者扼要介紹了馬克思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及其意義。
其次(第四段),作者概述了馬克思對剩余價值的發現及其意義。
最后(第五段),說明馬克思在其他許多領域都有深入廣泛的研究和獨到的發現。
第三層次(第六、七段),論述馬克思“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所做出的卓絕貢獻。
這一部分,從兩種發現談到各種發現,從理論研究談到革命實踐,從馬克思是一位“科學家”(也即思想家、理論家)談到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緊承總綱部分中的兩個“對于”而分述,層次清晰,重點突出,使聽眾(讀者)對馬克思這一偉人的本質特點以及他所做出的偉大貢獻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第三部分(八、九段),論述馬克思在當代的巨大影響,并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這篇講話在表現方法上還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1、以議論為主,與敘述、抒情完美結合。
2、在論述上,邏輯非常嚴密。本文的中心是論述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大貢獻,而這主要是通過“思想家”和“革命家”兩個方面來論述的。
邏輯嚴密還表現在文章各個部分段落之間的緊密聯系上。從全文來說,有的地方用了過渡段;就段與段之間來說,一般都用了總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遞性語句,這樣,不僅使得段落過渡自然,結構嚴謹,而且使得論述內容重點突出,層次井然。這是作者思路清晰的反映,也體現了悼詞的特點。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7
師: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語文。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請打開課本。先看“預習提示”,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其余同學注意聽,畫出重點詞句,掌握各段提示要點。
生1:朗讀“預習提示”。
師:讀得不錯,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有沒有讀錯的字?
生2:“悼”應讀作“dào”,不讀“dǎo”。
師:很好。我們應注意克服方言的影響,把字音讀準。“預習提示”看懂了嗎?有沒有問題?生3:為什么第1段說是“悼詞”,第2段說是“演說詞”,二者是什么關系?
師:這位同學看書很仔細,也善于發現問題,這種精神值得提倡。有誰能回答他的問題?
生4:“悼詞”就是“演說詞”,換一種說法是為了避免行文重復。
師:有什么不同意見,或有什么補充嗎?
生5:悼詞不完全等同演說詞。
師:為什么?生5:我也說不上來,反正感覺不完全等同。[眾笑]
師: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他同學呢?[無人回答]
師:請大家看第1段和第2段提示的側重點各是什么?生6:第1段提示內容,第2段提示表達方式。好像悼詞應小于演說詞。
師:對,“悼詞”是“演說詞”的一種,是用演說的形式說的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作為“悼詞”,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用課本中的詞語回答。
生7:“愛戴”“崇敬”“贊頌”“敬仰”。
師:找得很準確。還可補充嗎?生7:“悲痛”“惋惜”。
師:不錯。為了很好領會和理解文章表達的這種情感,下面我們完整地聽一下這篇文章的錄音,整體感知,請大家注意體會上述各種感情;同時,找出這篇悼詞的中心段。[放課文朗讀錄音。教師板書課題]
師:錄音聽完了。全文的中心段找到了嗎?
生8:中心段是第2段,從“這個人的逝世”到“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師:其他同學的意見呢?贊同的請舉手。[半數以上表示贊同。教師詢問沒舉手的同學]師:你為什么不贊同?生9:還沒找到。
師:聽時應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力求高效。下面我們再看看這段話中的兩句話,哪句是中心句,為什么?
生10:應該是前一句,因為后一句是對前一句的補充說明。
師:能再說得具體一點嗎?
生10:前一句的主干是“逝世是損失”,后一句的主干是“空白會使人感覺到”,全段著重講的是逝世帶來的損失。
師:很好。從語法角度分析長句,很容易掌握要領;而“空白”和“不久”這兩個詞語,又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強調了損失的“不可估量”。下面請大家用一分鐘時間,將這個全文的中心句背下來。[學生背誦,教師板書要點]
師:時間到。大家齊背這句話。
生:集體背誦。
師:現在我們具體研究一下,全文是怎么表達這兩個“對于”的呢?或者換一句話說,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究竟是些什么?根據聽讀,大家按課文順序迅速歸納一下各段要點。大家主動回答。
生12: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師:很好。[板書:發現1]
生12: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師:這個特殊規律是什么?
生12:剩余價值。
師:不錯,繼續往下說。[板書:發現2]
生12: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師:[板書:數學發現]好,請坐。大家看看有問題嗎?
生13:這段歸納不準確。
師:為什么?
生13:因為課文說“·每·一·個領域,·甚·至數學領域”。
師:那么怎么歸納才好呢?
生13: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的發現。
師:能簡潔一些嗎?比如說,相對于“發現1”“發現2”來說。
生13:其他發現。
師:可以。[擦去“數學”改“其他”]再請一位同學繼續往下歸納。
生14: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
師:那么,“主要的”是什么?
生14:理論科學使馬克思感到喜悅,但有了能對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時,馬克思更喜悅。
師:意思理解對了。[板書:科學、革命、喜悅]但這“主要的”究竟具體指什么?大家繼續往下研究課文。
生:“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師:[板書:首先是革命家]這一段說的是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文章的這個中心句就涵蓋了下文馬克思對革命的卓越貢獻:創建理論,制造輿論,參加組織,創立協會。[板書:宣傳;組織]馬克思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
生15:遭到了各國政府的驅逐,資產階級的誹謗、詛咒。
師:對,不同性質的政府、不同派別的資產階級結成了神圣同盟來反對他。還有沒有呢?
生15: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
師:這樣就完整了。[板書:影響;敵人;戰友]我們再看最后一段,一句話構成一段,這有什么作用?
生17: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師:很好,這是從內容、結構上考慮的。如從其他角度呢?
生18:對馬克思的偉大事業進行評價。
生19:表示無比哀悼的心情。
師:加起來,思路開闊了,理解也全面了。[板書:永垂不朽]再看“這個人的逝世”,在第一段中是用哪些詞語表述的?
生20: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但永遠地睡著了。[板書要點]
師:為什么不直接說出?
生21:不愿意直接說出。
師:對,不愿意,也是不忍心直接說出。知道這叫什么修辭方法嗎?
生21:諱飾。[“諱”錯成“wěi”]
師:這位同學懂得挺多的。不過,“諱”應讀成“huì”,“諱飾”。下面請大家根據剛才的歸納,借助板書,把全文結構小結一下。誰來說說看?
生22:從“逝世”說起,緊扣兩個“對于”,論述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大貢獻,進而說明“損失”巨大。
師:注意到了③④⑤段和⑥⑦段是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嗎?
生22:③④⑤段從理論方面,⑥⑦段從實踐方面。[板書:理論、實踐]
師:兩方面各突出了什么?
生22:理論上突出了“兩個發現”,實踐上突出了“宣傳”和“組織”。
師:如果把這些內容補充進去,小結就更具體,重點更突出。下面,我們進一步思考一下:兩個“對于”的先后順序能否更動變換一下?“戰斗著”三個字能否省去?為什么?
生23:我認為兩個“對于”的先后順序不能變動,因為馬克思理論主要是為實踐服務的,兩個“對于”,有主次之分。
師:對,“實踐第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觀點之一;而馬克思創建革命理論的最終目的也是為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斗爭服務。
生23:“戰斗著”三個字也不能省去,因為它體現了馬克思對無產階級正在進行的斗爭的指導作用。
師:是的,體現了馬克思對無產階級現實斗爭的指導作用·和·領·導·作·用。[補上并強調]那么,作者為什么不先寫實踐,后寫理論,而采用現在的思路呢?
生24:是不是和演說詞有關?
師:正是這樣。為使上下文聯系緊密,使聽眾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又能重點突出,作者在總說時,采用了由主到次的方法[指板書],而在展開時,又注意到了內容的銜接并逐步推向高潮,直至頂峰。為了使上下文聯系緊密,使聽眾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作者還采用了什么方式呢?
生25:過渡句,過渡段。
師:請舉例說明。
生25:過渡段如第2、第6自然段。
師:這已經比較明確了。過渡句呢?
生25:“這個人的逝世”“不僅如此”“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正因為這樣”等等。
師:比較一下,這些過渡句又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26:句中有代詞指代上文內容,從而引起下文。
師:上下文是什么關系呢?
生27:承接關系。生28:遞進關系、轉折關系。生29:還有因果關系。
師:這種語句一般稱“承遞性語句”。我想,上述兩點對我們進行說話訓練應該有很大的啟發,當我們上臺演講時,當我們進行班長競選時,當我們當選后發表就職演說時,都可借鑒這些方法,增強表達效果。今天這堂課,我們根據“預習要求”完成了課后“思考和練習”第一、第三兩題的任務,基本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以教材作為例子,同時涉及了“單元知識和訓練”中的兩篇知識短文,主要是“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其次是“理解文章的句子”。同學們可結合這篇課文的學習,再讀一讀兩篇知識短文,想一想對自己閱讀和寫作有什么啟迪,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和語文能力。感謝同學們的支持和配合。下課。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8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人教版職業中專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學習本文不僅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幫助,而且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積極的作用。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 四方面加以說明 。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居于這套教材的最后一冊(第四冊)第三單元,是承接第三冊的第一單元記敘文的語言表達,第二單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而編排的。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
根據高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了解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二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三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根據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所教學生現狀的認識,故明確本課時教學要點為:運用揣摩語言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學習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對這篇課文學習目標的理解,我認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二難點: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2.第三段復雜單句的語法分析。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揣摩語言為主。另外,本課教學難點 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2.一些重點語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積極收集資料,認真閱讀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教學難點 的最佳途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型”教學方案,以突破難點。這種方案的教學思想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認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設計要求學生有比較扎實的基礎,以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時機的能力。文中的重點語句較多,體現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關照呼應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要點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與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遠不是主要的”的表達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內容同學們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同學們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試著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結合書下注釋,聯系上下文,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體會它們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及表達效果。對文中的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可以查閱書籍(如《辭海》,有關政治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來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的發現的偉大意義、對其內容可以只作簡單了解不必過分深入。課文中復雜的句式較多,同學們可在課前復習一下初中學過的句子成分的劃分、復句層次的劃分的相關知識,然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做一下語法分析,這樣對于課上理解文章內容會有較大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設計:語言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有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有的人語言質樸自然,有的人語言清新明麗。我們學習的各類文體也是這樣,記敘文的語言形象生動,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周密,那么,議論文的語言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體會一下議論文的特色。
此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個初步的認識。可謂\"一石多鳥\"。
(二)、課前檢測:
1.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偉大貢獻?
2.概述課文的結構。
此項設置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為下文揣摩語言打基礎。“溫故知新”。
(三)、新課講授:
1.先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語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揣摩重點語句的方法。
問題1:為什么說馬克思“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問題2:諱飾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哀悼與尊敬以及不忍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沉痛心情。
以上兩個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段入手揣摩語言。
問題3:第三段是一個復雜的單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號后面作為賓語的復指成分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正像達爾文……一樣”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問題通過對句子的主干和層次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2) 歸納方法
首先從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葉,分層次;然后聯系時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
2精讀課文,分組討論,運用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然后選擇以下句子檢測學生理解的情況。
問題1、第八段在贊揚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用了哪些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詞語分別表明敵人和戰友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用詞準確。
問題2、第二段所寫“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該句將馬克思逝世這一事件放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中來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是全文的總綱。(此題從抓重點句、聯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問題3、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使命”和“事業”的修飾成分各有哪幾層?“推翻”一詞的支配對象是誰?
明確:“使命”一詞的修飾成分有三層,分別是“他”“畢生”“真正”。“事業”的修飾成分有一層,“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 “推翻” 的支配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此題通過對中心詞的修飾、限制和補充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問題4、找出第五段的關聯詞,分析其作用。
明確: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問題5、說說第六段前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確: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話,概括第3—5段的內容,也與第二段中的對于歷史科學相呼應;后一句開啟下文,與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相連,并為從實踐方面介紹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筆。
以上兩題分別從關聯詞和過渡段方面揣摩語言。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熟悉了揣摩語言的切入點。所以為節省時間,本步驟由教師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出示板書設計 )
(四)、比較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里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贊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在作比較閱讀時,應注意體會兩篇文章語言的異同之處。在這里,我們選取兩篇文章中的幾個片斷來作一下比較閱讀練習。
練習:
閱讀甲、乙兩文的語段,回答以下問題。
甲文,《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二、八、九段。
乙文,《巴爾扎克葬詞》
(1)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秘,并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3)不,那不是未知之鄉!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在我也永不
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恒!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凈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1.面對逝者,人們感到悲痛,甲文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人們對馬克思的悼念與敬仰,乙文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對巴爾扎克的尊敬與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語言特點是____________;乙文運用了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其語言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②乙文選段(2)的第二句。③雙重否定。④準確嚴密。⑤比喻。⑥誠摯富于文采。
五、知識遷移:此項設置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訓練,以達到講練結合,培養能力之目的。
1.閱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題。
(1)對詳細記敘時間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因為這是在葬禮上的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
B.強調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C.馬克思生命的每一時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是十分寶貴的。
D.明確指出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后時刻。
(2)對兩個“睡著了”解釋不確切的一項是( )
A.兩個“睡著了”都指馬克思的逝世,前一個是虛寫,后一個是實寫。
B.兩個“睡著了”寫出發現馬克思逝世的過程,前一個是說以為他睡著了,后一個是確認他已經逝世了。
C.這是諱飾的手法,含蓄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達感情的方式相當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濃縮在“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這幾個字里。
六、課后作業 :
1、完成課后第 2 、3 、 4題。
2、校園中有些同學染黃發,戴首 飾,穿奇裝異服扮“酷”。針對這一現象,以說“時髦”為題 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語言的準確、嚴密。
聯系現實社會中一些丑惡現象,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做到教書育人。此項設置意義深遠,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這堂課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時間允許可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一、學情及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為他寫的一篇悼文,在僅僅1300余字的篇幅里,恩格斯高度頌揚了馬克思的卓越貢獻,并抒發了無限崇敬之情。文章感情沉痛悲傷而又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給人以激勵。我們學生平日里很少接觸悼文這一應用文體,較為陌生,且馬恩距離青年學生很遠,他們的理論博大深奧,值得仔細揣摩和認真學習。
基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的“課程基本理念”,結合本文實際,確立教學的目標為以下四個方面: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質疑問難理解。
①找出全篇行文的總綱,了解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述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的。
②畫出本文承遞性的詞句及過渡性句段,理清本文思路,并畫出有關指代性詞語,了解其指代內容。完成全文結構圖。
2、學生通過品讀文本,理解和把握本文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論證思路。
3、進行文本拓展,開展相關文章的閱讀,推薦幾本關于馬克思的書。
《馬克思的青年時代》《馬克思秘史》(沙葉新)《回憶馬克思恩格斯》(保爾•拉法格等)《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特別是《馬克思的自白》尤其值得同學讀一讀。
4、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教學難點
畫出文中表達作者沉痛悼念、熱烈贊頌之情的關鍵詞語,深刻體會這篇悼詞所蘊含的深切感情,并揣摩其深沉含義、感情色彩;了解馬克思一生的偉大成就,學習他為全人類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不息的精神,感受其崇高的人格。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預習
本文篇幅不長,但文體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在學習之前需要學生做好預習準備。提兩點要求:
1、粗讀課文,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義,自主掃清文字障礙。有不能獨立解決的疑點,同學可以在小組內研討,協作解決。如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把問題匯總,留待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共同解決。在自我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如有所感,亦可加注旁批。
2、充分挖掘語文的豐富資源(如報刊雜志、文學刊物、網絡等),收集整理有關馬恩的資料。此項工作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組進行。比如家里有網絡的為一組,喜歡政治的為一組,喜歡偉人的為一組,喜歡外國文學的為一組……既分工明確,又團結協作。
(二)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1、可任選以下一種方式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想大家肯定是很熟悉馬克思的,但不知誰看過馬克思的著作沒有?在美國,《共產黨宣言》是作為中學生的必讀書目的。《馬克思的自白》中的一些話,看看大家是否與偉人“心有靈犀”:
您認為一般人最寶貴的品德?純樸。
您認為男人最好的品德?剛強。
您認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溫柔。
您的特點?目標始終如一。(請幾位學生談談自己的特點,鼓勵學生大膽講自己的優點,講不出自己優點的,讓同桌幫忙找,比如愛笑——善良,多愁善感——文學天賦,目的是為了增強自信)
您對幸福的理解?斗爭。
您對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討厭的缺點?奉迎。
您能原諒的缺點?輕信。
您喜歡做的事?啃書本。
您喜愛的顏色?紅色。(請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顏色,還要說出其原因,目的是明白顏色的象征意)
您喜愛的名字?勞拉、燕妮。
您喜愛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愛的座右銘?懷疑一切。
同學們,從馬克思的回答中,我們走進了馬克思的心靈世界,可惜這位偉大人物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好友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去更全面的了解他。
(2)由《少年先鋒隊隊歌》導入。
這首歌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共產主義的創始人我們熟悉嗎?下面,我們就跟隨偉人恩格斯來了解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
(3)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分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從1844年在巴黎相見到1883年馬克思逝世,兩位歷史巨人共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奮斗了近40年,建立了偉大的革命友誼。在馬克思的葬禮上,恩格斯發表了演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2、勇闖語言關
(1)了解悼詞的特點。
在電視中,我們經常看到為死者舉行的葬禮,哀悼者給死者家屬親人安慰的話往往是——節哀順便(故作停頓,讓學生說出)。假如我們給這些人寫篇悼詞,必須涉及到(故作停頓,讓學生說出)——介紹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時間、地點、原因及其享年等。追述死者的經歷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貢獻。對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對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也就是“述其哀”、“贊其功”、“頌其德”。
(2)以各種形式朗讀課文。然后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在預習過程中經過研討仍未解決的知識問題。
同學提出問題,老師引導同學共同解決。
3、問題探究
學生閱讀文本,獨自思考,進行歸類,并說明理由。這里給學生一個空間,突破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難點。
課標解讀
問題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是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交流溝通的過程。老師除了擔當引導者、幫助者角色以外,和班上同學一樣,同時也是主動參與者、協作者、學習者、探究者。
板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悼詞
4、作業:文章的最后,作者為什么說“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部分同學認為既然“他的英名和事業永垂不朽”,可現在許多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了,又怎么能說“永垂不朽”呢?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研討專題
1、整體把握內容(展示學生畫得好的結構圖,學生發言,教師總結)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對馬克思生前偉大貢獻的高度評價。了解馬克思偉大的一生,就必須細讀第2段,它是全文的總綱。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損失。從另一方面看,也概括揭示了馬克思生前兩方面的偉大貢獻,即對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指導和對社會科學理論的創建。
(2)運用承遞性詞語和過渡性句段是本文的特點。如第2、6段是過渡段,2、4、5、7、8段用了承遞性的語句。“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剩余價值)”“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討論:在第2段中,作者先說了“對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再說“對于歷史科學”,而在后面,作者卻先寫理論,后寫實踐,為什么?
明確:和演說詞有關。為使上下文聯系緊密,使聽眾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又能重點突出,作者在總說時,采用了由主到次的方法,而在展開時,又注意到了內容的銜接并逐步推向高潮,直至頂峰。
第6段是剖析全文結構、理清作者思路的一個難點。這段有過渡作用,作者意在揭示馬克思的革命家的本色。第二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這樣”不是指代“兩個發現”,而是指代“都有獨到見解”“都不是淺嘗輒止的”那種品質和精神。
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科學家”,第8段“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教師總結:這些概括性段落(第2段)、承遞性詞句及過渡性句段(包括指代詞、關聯詞)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高度評價、贊揚。
2、 揣摩語言
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這種高度評價、贊揚也蘊含在文章的詞句中。
教師設想學生可能涉及到的詞句:
(1)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自己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得睡著了。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后,明確:詳細交代時間,一是葬禮上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二強調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難忘的時刻;三表明馬克思生命的每一時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十分寶貴,包含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贊揚之情,突出強調“不到兩分鐘”,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深感遺憾的惋惜之情。
不用“去世了”“走了”“與世長辭”,而說“停止思想了”“永遠地睡著了”突出了馬克思與世長辭從容、安詳的情景,修辭上叫“諱飾”,委婉含蓄地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停止思想了”一語的運用也切合馬克思作為思想家的身份。
方法點撥:本段中我們主要選擇了表時間的詞語、使用修辭的詞語進行揣摩,“替換法”是揣摩語言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2)“不可估量”“空白”“不久”
明確:“空白”“不久”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上強調了損失“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突出了馬克思的逝世造成的無可彌補的損失,從而高度贊揚了馬克思的貢獻之大。
方法點撥:揣摩語言離不開外部環境、內部語境,“聯系法”是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
(3)“歷來”“繁蕪叢雜”“掩蓋”“簡單”
明確:“繁蕪叢雜”的本意是雜草雜樹生長茂盛,這里指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對人類歷史的解釋,這些無稽之談“掩蓋”了人類歷史的“簡單事實”,是馬克思劃時代地揭示了這個真理。這個問題“歷來”都被“掩蓋”,而只有到了馬克思手中,才變得“簡單”起來,四個詞語具體形象的突出了馬克思的杰出貢獻。
(4)“豁然開朗”“在黑暗中摸索”
明確:“豁然開朗”與“在黑暗中摸索”構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從而熱烈贊頌了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規律的偉大意義,這兩個形象可感的詞語,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的可感可見。
方法點撥:這里我們選擇了對比性的詞語進行了揣摩,抓關鍵詞語是揣摩語言的捷徑。
(5)“衷心喜悅”“喜悅就非同尋常了”
點撥:本句運用了層進強化詞語,如果仔細揣摩它們,句意便清楚了。
(6)“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
(7)“尊敬、愛戴和悼念”
明確:這些加點的詞語的順序是不能隨便調換的。“滿腔熱情”表現了馬克思對革命事業的愛;“堅忍不拔”表現了馬克思作為一個革命家的光輝品質——不屈服、不放棄,是愛的升華和深化;“卓有成效”表現了馬克思輝煌的革命成果。這三個詞語由表達熱情到表達行為再到表達結果,層層遞進,不可顛倒。“尊敬、愛戴和悼念”就更不能調序了。反復咀嚼,作者真摯而豐富的感情溢于言表。
方法點撥:通過揣摩語序,進而揣摩語言。“調序法”是揣摩語言的又一常用方法。
教師總結
(1)同學們也許現在還不一定能夠理解馬克思的偉大學說,但你們也一定會敬佩馬克思偉大的人格!而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創新,注重實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等,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繼承的。
(2)今天,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同學們可能有很多的收獲,同時也可能還會有許多的問題,不過這是好事,說明同學們的思維真正打開了。最后,我想贈送給同學們一段話。
在座的同學們大概是十五六歲吧,馬克思在你們這個年齡,曾寫過一篇作文,題目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讓我給大家讀幾句,作為老師對你們的勉勵,也作為我今天這堂課的結束——
“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它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夠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3)馬克思曾經說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他用畢生的努力、奮斗使他在理論創造與革命實踐方面都達到了光輝的頂點。(用投影出示馬克思的圖片)我們應該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銘記他的思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所發揮的重大指導作用。讓我們與恩格斯一同深情地祝愿:“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布置作業
歸納總結悼詞的一般寫法。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10
煤城主人
教學目標
1 .了解演講詞的一般寫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3.了解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革命所作的貢獻。
4.學習馬克思精神,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5.揣摩重要語句,結合語境品味語言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
教學重難點
1.領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
2.理解作者貫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學方法
討論法 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打印好的材料 馬克思遺像 馬克思各個時期的相關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悼詞特點;延伸閱讀,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一.導語 設計
(教師用飽含深情的凝重的語調敘述)同學們,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我們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的葬禮在倫敦郊區的海格特公墓舉行(多媒體顯示馬克思遺像)。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在葬禮上用英語發表了這篇講話。(板書文題)(多媒體顯示馬克思各個時期的活動圖片)
二.引導學生了解文體特征(多媒體顯示)
演講詞 實用文體之一,就是為準備演講而寫成的文稿,又叫演講稿。他是演講獲得成功的基本保證.演講詞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感染力。動筆之前先要弄清集會的意圖或活動的目的,了解聽眾的年齡、文化水平和感興趣的問題,明確演講者所處的身份、地位,從而確定演說的主題。內容要充實、鮮明,道理要說的精辟、透徹;盡可能采用現身說法,以加強與聽眾感情上的交流,語言要明白曉暢、樸實自然,并適當采用設問、反問、比喻、引用等修辭方法。總之,一篇成功的演講詞需具備內容的邏輯性、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等等特點和形式方面的藝術性,具備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悼詞演講詞的一種,是死者所在單位的領導或親友在追悼會上發表的對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悼詞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標題寫“悼詞”或寫“在追悼會上的悼詞”,本文 為“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正文部分,首先要寫明死者生前的身份或各種職務名稱,不幸去世的原因、時間、地點和終年歲數,表明用什么樣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按時間順序或其他順序介紹死者的生平事跡,對其一生作出正面評價,以表彰死者的優秀品德和主要貢獻,進而說明其逝世后帶來的損失。再次說明從哪方面向該同志學習,怎樣以實際行動化悲痛為力量。最后另起一行,用“安息吧!”或“永垂不朽”作結。悼詞,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點,在表達方式上要求把記敘、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語言應精練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辭應恰如其分。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聽示范錄音
2.教師檢查詞語積累情況(多媒體顯示)
下列黑體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估量 ( li à ng ) 悼 (d à o)念 膚 (f ú )淺
b 繁蕪 (w ú )叢雜 忌 (j ì )恨 空 (kòng)白
c 豁 (huò)然開朗 誣蔑 (mie) 領域 (y ù )
d 詛 (j ǔ )咒 誹謗(b à ng) 卓(zhu ó )有成效
答案 b(a li á ng, fū . c mi è . d zǔ )
3.了解本文語境
明確:這篇文章語境獨特。悼詞特定的環境:莊嚴的葬禮。特定的場合:馬克思墓前。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戰友的墓穴,親臨莊嚴的葬禮,以特殊的身份發表講話,因而字字句句都飽含了對馬克思特殊的感情。
4.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①找出全篇行文的總綱,了解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述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的。
②找出本文承遞性的詞句及過度性的句段,理清本文思路,畫出有關指代性的詞語,了解其指代的內容。
四.自主閱讀,把握演講詞的思想性、邏輯性
(學生精讀課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選交流好的小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其他各組補充、評價。)
明確:①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對馬克思生前偉大貢獻的高度評價。了解馬克思偉大的一生,就必須細讀第2自然段,它是全篇行文的總綱。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損失。從另一個方面看,也概括了馬克思生前兩方面的偉大貢獻,即對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指導和對社會科學理論的創建。
②運用承遞性詞句及過度性句段是本文的特點。如第2、6段為過渡段。2、4、5、6、7、8段用了承遞性語句。第4段中“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第5段中“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做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
第6段是剖析全文結構,理清作者思路的一個難點。這段有過渡作用,作者意在揭示馬克思的革命家的本色,第二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這樣”不是指代“兩個發現”,而是指代“都有獨到的發現”“都不是淺嘗輒止”的那種品質和精神。
第7段的承遞性語句是“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第8段的承遞性語句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教師總結:這些概括性段落、承遞性詞句及過渡性句段表現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高度評價、贊揚,對頌揚馬克思,喚起人們的無限景仰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勾勒出作者清晰的思路。
(出示投影,要求學生看圖填充)
五.延伸拓展,深入理解演講詞內容的針對性、邏輯性。 (教師分發資料,每人一份)
六.復聽錄音,再次品味本文以理服人、邏輯性強的特點。
七.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體味本文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練習和練習冊的題目。
作者郵箱:
[1]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11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居于這套教材的最后一冊(第四冊)第三單元,是承接第三冊的第一單元記敘文的語言表達,第二單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而編排的。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高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了解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二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三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根據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所教學生現狀的認識,故明確本課時教學要點為:運用揣摩語言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學習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對這篇課文學習目標的理解,我認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二難點: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2.第三段復雜單句的語法分析。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揣摩語言為主。另外,本課教學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2.一些重點語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積極收集資料,認真閱讀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最佳途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型”教學方案,以突破難點。這種方案的教學思想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認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設計要求學生有比較扎實的基礎,以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時機的能力。文中的重點語句較多,體現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關照呼應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要點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與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遠不是主要的”的表達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內容同學們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同學們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試著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結合書下注釋,聯系上下文,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體會它們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及表達效果。對文中的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可以查閱書籍(如《辭海》,有關政治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來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的發現的偉大意義、對其內容可以只作簡單了解不必過分深入。課文中復雜的句式較多,同學們可在課前復習一下初中學過的句子成分的劃分、復句層次的劃分的相關知識,然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做一下語法分析,這樣對于課上理解文章內容會有較大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語言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有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有的人語言質樸自然,有的人語言清新明麗。我們學習的各類文體也是這樣,記敘文的語言形象生動,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周密,那么,議論文的語言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體會一下議論文的特色。
此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個初步的認識。可謂\"一石多鳥\"。
(二)、課前檢測:1.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偉大貢獻?
2.概述課文的結構。此項設置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為下文揣摩語言打基礎。“溫故知新”。
(三)、新課講授:
1.先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語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揣摩重點語句的方法。
問題1:為什么說馬克思“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問題2:諱飾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哀悼與尊敬以及不忍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沉痛心情。以上兩個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段入手揣摩語言。
問題3:第三段是一個復雜的單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號后面作為賓語的復指成分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正像達爾文……一樣”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問題通過對句子的主干和層次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2)歸納方法
首先從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葉,分層次;然后聯系時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
2精讀課文,分組討論,運用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然后選擇以下句子檢測學生理解的情況。
問題1、第八段在贊揚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用了哪些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詞語分別表明敵人和戰友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用詞準確。
問題2、第二段所寫“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確:該句將馬克思逝世這一事件放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中來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是全文的總綱。(此題從抓重點句、聯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問題3、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使命”和“事業”的修飾成分各有哪幾層?“推翻”一詞的支配對象是誰?明確:“使命”一詞的修飾成分有三層,分別是“他”“畢生”“真正”。“事業”的修飾成分有一層,“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推翻”的支配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此題通過對中心詞的修飾、限制和補充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問題4、找出第五段的關聯詞,分析其作用。明確: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問題5、說說第六段前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確: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話,概括第3—5段的內容,也與第二段中的對于歷史科學相呼應;后一句開啟下文,與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相連,并為從實踐方面介紹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筆。
以上兩題分別從關聯詞和過渡段方面揣摩語言。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熟悉了揣摩語言的切入點。所以為節省時間,本步驟由教師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出示板書設計)
(四)、比較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里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贊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在作比較閱讀時,應注意體會兩篇文章語言的異同之處。在這里,我們選取兩篇文章中的幾個片斷來作一下比較閱讀練習。
五、課后作業:
1、完成課后第2、3、4題。
2、校園中有些同學染黃發,戴首飾,穿奇裝異服扮“酷”。針對這一現象,以說“時髦”為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語言的準確、嚴密。
聯系現實社會中一些丑惡現象,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做到教書育人。此項設置意義深遠,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這堂課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時間允許可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12
靈寶職專 張海江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人教版職業中專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學習本文不僅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幫助,而且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積極的作用。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 四方面加以說明 。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居于這套教材的最后一冊(第四冊)第三單元,是承接第三冊的第一單元記敘文的語言表達,第二單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而編排的。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
根據高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了解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二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三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根據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所教學生現狀的認識,故明確本課時教學要點為:運用揣摩語言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學習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對這篇課文學習目標的理解,我認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二難點: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2.第三段復雜單句的語法分析。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揣摩語言為主。另外,本課教學難點 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2.一些重點語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積極收集資料,認真閱讀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教學難點 的最佳途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型”教學方案,以突破難點。這種方案的教學思想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認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設計要求學生有比較扎實的基礎,以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時機的能力。文中的重點語句較多,體現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關照呼應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要點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與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遠不是主要的”的表達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內容同學們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同學們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試著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結合書下注釋,聯系上下文,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體會它們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及表達效果。對文中的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可以查閱書籍(如《辭海》,有關政治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來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的發現的偉大意義、對其內容可以只作簡單了解不必過分深入。課文中復雜的句式較多,同學們可在課前復習一下初中學過的句子成分的劃分、復句層次的劃分的相關知識,然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做一下語法分析,這樣對于課上理解文章內容會有較大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設計:語言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有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有的人語言質樸自然,有的人語言清新明麗。我們學習的各類文體也是這樣,記敘文的語言形象生動,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周密,那么,議論文的語言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體會一下議論文的特色。
此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個初步的認識。可謂\"一石多鳥\"。
(二)、課前檢測:
1.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偉大貢獻?
2.概述課文的結構。
此項設置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為下文揣摩語言打基礎。“溫故知新”。
(三)、新課講授:
1.先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語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揣摩重點語句的方法。
問題1:為什么說馬克思“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問題2:諱飾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哀悼與尊敬以及不忍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沉痛心情。
以上兩個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段入手揣摩語言。
問題3:第三段是一個復雜的單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號后面作為賓語的復指成分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正像達爾文……一樣”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問題通過對句子的主干和層次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2) 歸納方法
首先從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葉,分層次;然后聯系時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
2精讀課文,分組討論,運用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然后選擇以下句子檢測學生理解的情況。
問題1、第八段在贊揚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用了哪些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詞語分別表明敵人和戰友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用詞準確。
問題2、第二段所寫“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該句將馬克思逝世這一事件放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中來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是全文的總綱。(此題從抓重點句、聯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問題3、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使命”和“事業”的修飾成分各有哪幾層?“推翻”一詞的支配對象是誰?
明確:“使命”一詞的修飾成分有三層,分別是“他”“畢生”“真正”。“事業”的修飾成分有一層,“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 “推翻” 的支配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此題通過對中心詞的修飾、限制和補充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問題4、找出第五段的關聯詞,分析其作用。
明確: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問題5、說說第六段前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確: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話,概括第3—5段的內容,也與第二段中的對于歷史科學相呼應;后一句開啟下文,與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相連,并為從實踐方面介紹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筆。
以上兩題分別從關聯詞和過渡段方面揣摩語言。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熟悉了揣摩語言的切入點。所以為節省時間,本步驟由教師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出示板書設計 )
(四)、比較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里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贊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在作比較閱讀時,應注意體會兩篇文章語言的異同之處。在這里,我們選取兩篇文章中的幾個片斷來作一下比較閱讀練習。
練習:
閱讀甲、乙兩文的語段,回答以下問題。
甲文,《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二、八、九段。
乙文,《巴爾扎克葬詞》
(1)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秘,并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3)不,那不是未知之鄉!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在我也永不
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恒!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凈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1.面對逝者,人們感到悲痛,甲文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人們對馬克思的悼念與敬仰,乙文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對巴爾扎克的尊敬與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語言特點是____________;乙文運用了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其語言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②乙文選段(2)的第二句。③雙重否定。④準確嚴密。⑤比喻。⑥誠摯富于文采。
五、知識遷移:此項設置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訓練,以達到講練結合,培養能力之目的。
1.閱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題。
(1)對詳細記敘時間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因為這是在葬禮上的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
B.強調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C.馬克思生命的每一時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是十分寶貴的。
D.明確指出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后時刻。
(2)對兩個“睡著了”解釋不確切的一項是( )
A.兩個“睡著了”都指馬克思的逝世,前一個是虛寫,后一個是實寫。
B.兩個“睡著了”寫出發現馬克思逝世的過程,前一個是說以為他睡著了,后一個是確認他已經逝世了。
C.這是諱飾的手法,含蓄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達感情的方式相當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濃縮在“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這幾個字里。
六、課后作業 :
1、完成課后第 2 、3 、 4題。
2、校園中有些同學染黃發,戴首 飾,穿奇裝異服扮“酷”。針對這一現象,以說“時髦”為題 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語言的準確、嚴密。
聯系現實社會中一些丑惡現象,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做到教書育人。此項設置意義深遠,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這堂課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時間允許可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附板書設計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高中一年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及點評 篇13
郁洪千 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
教學目的
1. 把握全文,了解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
2. 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平實的語言飽含的深情。
重點和難點
揣摩在特定的環境和場合,以特定的身份發表講話時的用詞造句,理解其思想內容,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及主要內容
一、 導入 新課
1.背景介紹
1883年3月14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禮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發表了這篇演說辭。
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后的40年時間里,他們共同戰斗,共同創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黨宣言》,合作《資本論》。列寧在評價他們的友誼時說,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又說:“在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導師。”
2.簡介悼詞的特點
悼詞,在結構上一般分三部分: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和職務。)、主體(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結尾(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 整體感知課文
文章總體結構把握:悼念--評價--悼念,
按一般的常規,與這種結構相對應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惋惜(悲痛)——敬仰(頌揚)——悼念。
三、理清文章的結構
1.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偉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評價 評說馬克思在理論和實踐的偉大貢獻——敬仰
第三部分(§8-§9) 悼念 頌揚馬克思品質的崇高——敵人的忌恨、人民的愛戴——懷念
2.找出文章的關鍵句。
第二小節是主體部分的總綱,“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突出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兩個方面的貢獻。
本文主要是頌揚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領域的貢獻。(依據——“因為馬克思首先是個革命家。”)
四、揣摩語言,體會重點詞語表達的情感。
1.齊讀這一小節,明確本小節的表達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關鍵的詞句揣摩感情明確:
a.“不到兩分鐘”——讓人深感惋惜、痛心、遺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現了痛惜之情。避諱手法(不能說出或不愿說出時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安靜”指很安祥。“永遠”一詞悲痛之情強烈。“睡著了”又是避諱的手法。
五、依照第一小節的學習方法,找出課文中類似的句子進行分析。
a.“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
“即使……也……。但是……”先是假設,后是轉折,表現了作者對馬克思的貢獻的高度贊揚。
b.“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
“遠不是”說明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對人類的貢獻更大。
c.“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
“滿腔熱忱”、“堅忍不拔”表現了馬克思偉大的革命情操;“卓有成效”表現了馬克思輝煌的革命成果。
d.“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這是從反面立意,歌頌馬克思的偉大人格。
六、總結
本文在表達情感上的特點:沉痛悲傷而又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激勵人,鼓舞人。
而這樣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準確而又富于感情的語言。
八、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2、完成課課練。
附:板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 格 斯
悼念 敘述(§1)————悲痛
↓ 理論——科學家↘
評價 評說(§2—§7) →敬仰
↓ 實踐——思想家↗
懷念 頌揚(§8、§9)敵人忌恨、人民愛戴——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