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通用12篇)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1
片斷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深入地理解了成語故事,請大家說說題目 “ 驚弓之鳥 ” 的意思。
生1:因為大雁受過箭傷,所以聽到弦響,就非常害怕。
生2:受過箭傷的大雁因為害怕弦聲,從天空中掉了下來。
生3:更羸知道受了箭傷的大雁懼怕弦響,就拉響弦,大雁果然害怕得掉了下來。
生4: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誤以為又有箭要射向它,就害怕得拼命往高處飛。因為一使勁,傷口裂開了,大雁就掉了下來。
……
師:你的手舉得那么高,是不是有話要說?
生5:我覺得 “ 驚弓之鳥 ” 這個成語有毛病(眾笑),應該改為 “ 驚弦之鳥 ” ,因為那只大雁是被弦響嚇壞的。(眾詫)
生6:老師,同學們,我也有話要說(眾笑)。我覺得應該改為 “ 驚箭之鳥 ” ,因為那只大雁聽到弦聲以為又有箭要射向它,才害怕得掉下來。(眾詫)
師:他們說得有道理嗎?
生佩服地點頭答:有道理。
師:這兩位同學真會動腦筋,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們使我們的思維得到享受,請他們幸福地接受我們熱烈的掌聲。
(由衷的持久的掌聲)
師:還有沒有有話要說的同學?(眾笑)
生7:有。如果是魏王拉弦,大雁會掉下來嗎?
師:好問題,老師也想知道答案。同學們的意見呢?
生:(堅定地異口同聲地)會。
師:是呀,如果老師當時在場,也使勁拉弦(作勢), “ 嘣 ” 的一聲響,大雁會掉下來嗎?
生:(熱烈)會。
師:老師不用箭也射下了一只大雁。老師真高興,高興得想講個故事,要求同學們聽完故事,給故事加個題目。
師:從前有個人被惡狗咬傷了。傷好后的一天夜里,他翻墻進一戶人家偷東西,偷完東西正在翻墻出去時,突然身后響起兇猛的狗叫聲。這個人大吃一驚,從墻上摔下來。后來他怎么努力也翻不出去,因為他總覺得那只惡狗就要撲上他的后背了。最后他被主人逮住時,才發現那只狗原來是被拴在柱子上。
生給故事加題目:惡狗叫賊,該死小偷,……驚狗之人……(當學生說出 “ 驚狗之人 ” 時,一陣寂靜后教室里爆發出掌聲--學生和聽課教師)。
師引導學生比較 “ 驚弓之鳥 ” 與 “ 驚狗之人 ” 。
總評
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成語故事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傳統文化的經典,濕潤過多少靈魂!根據此類課文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特點,深刻的理性寓意必須被形象地具體地感知,以生活化的感性表象取代抽象的說教,以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境況(如 “ 驚狗之人 ” )啟迪思維,熏陶情感,提高思想認識。如果學生只會背誦寓意以應付考試,而不懂得 “ 驚狗之人 ” 的現象,那么這樣的閱讀課堂是無法促進生命的成長的。
其次,很好地實踐了 “ 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是對話的過程 ” 的理念。學生對 “ 驚弓之鳥 ” 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感悟,以及 “ 驚弦之鳥 ”“ 驚箭之鳥 ” 的大膽探究,都非常成功地張揚了個性,培植了與教材對話的信心。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2
【教材理解】: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后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最后以環環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設計理念】:選編《驚弓之鳥》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教學的重點是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 學情分析】:學生經過兩年多的閱讀學習訓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對成語故事接觸的比較早,也比較感興趣,讀的主動性較強。《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寓意淺顯易懂,在教學中教師主要加強認識因果關系復句及朗讀的訓練,從而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先果后因”關系的句式。
3、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驚弓之鳥”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過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抓重點詞句,感情朗讀,分角色讀、想象等手段,體驗感悟文章內容。
5、讓學生受到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了解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來了?
2、更羸說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的原因的一段話。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體驗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了解更羸:
1、配合課文插圖:圖中騎著白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老師有疑問了?什么叫能手呢?我們先來看看“能”的意思。CAI出示,在能手這個詞語當中,“能”是什么意思呢?
能手”的“能”就是有才干的意思。
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文中寫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
那我們通常把畫畫畫得很棒的人叫(畫畫能手),很會下棋的人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學以致用,真了不起。我們從射箭能手這個詞知道了更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厲害,在這個句子中,還有哪個詞語讓你知道更羸了不起呢?
S:有名
T:“有名”的近義詞?生快速回答:有名——著名、出名
師小結:原來在這么短小的一句話中有這么多信息,帶上對詞語的理解,齊讀這句。
3、通過這句話,我們對更羸有了這么多了解。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一個成語就跟更羸有關,這個成語就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驚弓之鳥)。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一定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箭能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我們已經進行了預習,下面老師就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2.出示詞語課件
驚弓之鳥 魏國 射箭 打獵 大雁 拉弦 大吃一驚 悲慘 愈合 孤單失群 裂開
(2)出示
本事(事讀輕生):本領。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愈合:理解愈合指傷口長好。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孤單失群:形容孤單、無所依靠的人(或動物),不能與伙伴合群。
過渡:解決了詞語,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自由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個別學生的發言、補充,總結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古時候魏國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同學們概括的十分準確,故事的主要人物除了更羸還有誰?他與更羸之間是什么關系?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引導學生認識更羸
與魏王之間的君臣關系。學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師可用學生熟知的同桌關系、朋友關系、師生關系進行引導。)
三、學習課文,品讀感悟
1、品讀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對話。
(1)這個故事是圍繞魏王和更羸這對君臣的對話展開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們君臣有著怎樣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讀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樣的判斷?更羸是信口雌黃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只要、就)所以我們在讀這句話時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你能用只要就說一句話嗎?(指名)
(3)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魏王相信嗎?魏王是怎么說的?哪個詞說明魏王不相信?誰再來讀讀魏王的話?
(3)反饋:通過指讀,引讀,范讀,渲染情緒引導學生讀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懷疑(品讀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更羸成功了沒有?你從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
這句話中有兩個直字,意思相同嗎?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也就不同了,這就是一詞多義,比如打水,打電話。
3、品讀更羸拉弓后他們君臣的對話。
看到這個情景,魏王的反應怎樣?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這時他們君臣又有一段對話,從這里你又能體會到什么?自己先試著讀讀,看看應該怎樣讀?誰來讀一讀?
反饋。理解“大吃一驚”一詞。“大吃一驚”什么意思?會是怎樣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驚,這時他心里是怎樣想的?帶著這種表情和想法讀一讀。更羸又是怎樣的表情呢?笑笑說明了什么?(事情的發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更羸到底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小組合作完成習題。
小組展示交流
看到、聽到、分析、結論。
4、理解最后一段,體會前果后因式的因果關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過程。
課件出示“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這兩句話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下面由老師引讀因果句式,同學接讀。
師引讀:之所以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師引讀: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
師引讀: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師引讀: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小結:小結:我們在表述因果關系的句子時,可以先說原因,再說結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為……,所以……。而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句子,你發現了什么?它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通過朗讀,我們理解了更羸說的這句話兩組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從這段話中你能體會到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5、這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現在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最好加上動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學完課文,你認為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來的嗎?它是怎樣掉下來的?人們把聽到弦響害怕的鳥叫做驚弓之鳥。我們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這只大雁一樣,曾經受過傷害,后來一遇到驚嚇就害怕,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是驚弓之鳥。
3、《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流傳了20xx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四、拓展延伸。
因為這個成語故事有許多積極的意義,所以才流傳了千百年,像《驚弓之鳥》這么好聽有趣又有意義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成語故事,看看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又得到了什么啟發?
【板書設計】: 20 驚弓之鳥
觀察:飛得慢 叫得慘
思考:箭傷作痛 孤單失群 結果:不用箭 只拉弓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驚弓之鳥》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只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只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兒類似的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這則成語故事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說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后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最后環環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驚弓之鳥》這一課的重點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一段講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的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樣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么危險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理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
更羸正是經過認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的結論的。在他向魏王說“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時,已經周密地思考、分析過了,他這樣說是有根據、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教學時,教師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三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
鑒于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著眼,引導學生理解更羸說的話,應作為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有機地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教具準備
配樂朗讀的磁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
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閱讀教學要以讀書為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本課擬采用“四讀法”組織教學。即一讀明大意,二讀識生字,三讀練重點,四讀悟道理。
2、學法
本課的學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力求“四個不變”:
(1)變先講后學為先學后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也可以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變完全有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后一個自然段采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
(3)變學生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變課堂作業課外完成為當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1、揭示課題,聽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4、教師組織討論:
(1)更羸是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弦聲后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可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
(2)魏王看到這一切表現得怎樣?哪些詞語寫出了魏王吃驚的程度?他為什么這樣吃驚?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自由發言。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提醒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讀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等詞語。
6、教師引言:更羸真有這么大的本事嗎?
7、分小組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認真讀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是他看到的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組討論學習后全班交流。每組先定一個同學說,教師適當點撥,最后進行小結。在此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升華:
更羸的本領大,除了是個射箭能手,他還有什么本領?你喜歡他嗎?說出喜歡的原因。
10、總結:
(1)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你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1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2、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掌握“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這幾個詞語。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4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能較流利地朗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2、認識本課10個生字,書寫6個生字。
第二課時
1、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書寫4個生字。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本課時教師將放手讓學生質疑、朗讀、感悟等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來理解文章所蘊涵的深刻寓意,進而明白道理。
【背景材料】
由于本班學生平時對古代歷史故事、成語故事、古代詩文等傳統文化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學前我便布置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做好預習作業。學生在預習時遇到不明白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個記號,上課時勇敢、大膽地質疑。
【課堂實錄】
【片段一】
師:同學們,從你們的預習作業中,老師看出來了,你們當中有
很多同學對這篇課文非常感興趣,能告訴老師,你最想知道什么嗎?
生:我想知道這只大雁為什么聽到拉弓的聲音就自己掉下來了呢?
生:我想知道更羸是怎么判斷這只大雁受了箭傷、孤單失群?
生:為什么更羸明明知道大雁受傷了,還要去射它呢?
生:為什么魏王一開始不相信更羸說的話,后來又相信了呢?
生:……
師:老師非常高興,經過這一、兩年的學習,你們的質疑問難能力提高了。“善于思考”,我相信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一定會更快、更深。
【反思】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果斷地將學習的主動權拋給學生。親切隨和的話語,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從題目入手既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還將以往“教師問,學生答”轉變為“學生問,學生答”。我始終認為,開啟學生知智慧的大門,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告訴他們答案更有效。
【片段二】
師:同學們,你們相信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這樣的事?
生:不信。
師:魏王也不相信。聽了更羸的話,他有什么反映?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師:假如你就是魏王,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對更羸說?請允許我來當一回更羸,哪位同學愿意當一回魏王,用懷疑的語氣對我說一說?
(學生直喊:“我來,我來。”師指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魏王說的話。)
師:聽你讀,我怎么感覺不到魏王的懷疑。
(再次指名朗讀)
師:請注意,這時候魏王是用疑惑的語氣在問更羸。你對事情感到不可思議的時候,你會怎么說?請你試著用疑惑的語氣讀給同桌聽。
(學生與同桌練習讀:“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
師:哪位大王愿意再來試一試啊?
(學生朗讀)
師:你讀得真好。看得出你對更羸的話是半信半疑。讓我們也學著他這樣朗讀吧。
【反思】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看到學生沒能讀出魏王疑惑的語氣,我并不急于范讀,而是用戲劇性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后引導學生讀書感悟。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聲,還做到了“有感情”,看來激qing、激趣與鼓勵是良好的催化劑。
【片段三】
師:大雁聽到弦響直往上飛,沒想到傷口裂開,又直往下掉。你能用箭號將大雁飛翔的情形表示出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舉手想到黑板前畫。)(師指一名學生到黑板前畫,其余學生在書本上畫。)這個學生是這樣畫的:師;你們贊同他的畫法嗎?
(學生香雨手舉得高高的,說:“老師,他畫錯了,應該這樣畫。”邊說邊往臺上跑。結果,香雨同學的畫法贏得大家的一致認同。)香雨是這樣畫的:
師:為什么你要這么畫?
香雨:因為大雁聽到弦響,十分害怕,就直往上飛,這個動作是很連貫的,而且速度很快,但又因為傷口裂開所以直往下掉,此時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所以箭號的表示應該是把這個過程連貫的表現出來才對。
【反思】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讓學生用箭號畫出大雁掉下來的過程,目的是想通過“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只有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去感悟領會課文的內涵,才有可能準確地再現“驚弓之鳥”。而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語文就必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反思】一節課下來,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所產生的巨大魅力。也許,沒有課改所賦予的新的活力,新的生命,課堂上也不可能呈現出如此精彩的畫面。真該感謝課改給予我,給予學生對“教”與“學”的新的詮釋。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5
一. 本周教學內容:
1. 本單元主題:《鳥兒》
2. 學習的課文:《翠鳥》、《一只小鳥》、《驚弓之鳥》
二. 教學目標:
(一)《翠鳥》的教學目標是:
1. 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
2. 讓學生體會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
3. 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進行環保教育。
(二)《一只小鳥》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學習故事喚起學生對相同經歷的回憶,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2. 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
(三)《驚弓之鳥》的教學目標是:
1. 了解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
2. 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應怎樣理解。
三. 重、難點:
1. 《翠鳥》:認識翠鳥外形的特點。學習翠鳥抓魚時的動作特點。
2. 《一只小鳥》:通過學習故事喚起學生對相同經歷的回憶,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3. 《驚弓之鳥》:更羸是怎樣做的、怎樣觀察的?
四. 和老師一起學:
(一)《翠鳥》
1. 本課生字:
褐hè、脫tuō、葦wěi三字的記憶方法
橄gǎn欖lǎn的記憶方法
2. 詞語解釋:
小巧玲瓏:形容物體小而精致。
蕩漾:水波一起一伏,徐徐向前或向四周四散開來。
透亮:透明、光亮。
3. 理解課文:
問題1:翠鳥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麗了?
(那紅色的小爪子很美麗;透亮靈活的眼睛,鮮艷的羽毛,又尖又長的嘴)
問題2:翠鳥不僅美麗而且還很機靈,課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機靈?
(它一動不動,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著小魚游到水面上來。盡管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落在葦桿上了。……)
4. 大膽想象,請你說說小鳥后來怎樣了?
大膽想象,過了十年有了什么變化?小鳥的歌聲失蹤后,孩子們會是什么心情?(什么是真正的喜愛)
(二)《一只小鳥》
1. 本課生字:
彈是多音字
隙字是四聲
生僻字:啁啾擬聲詞
2. 課文理解:
(1)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為什么?
(一只幼小的小鳥:“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遠飛,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一只快樂的有父母保護的小鳥:“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它們都覺得非常快樂。”一只可愛的小鳥:“它的腦袋里忽然充滿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飛到樹枝上,放出那贊美自然的歌聲來”。 )
(2)理解詞語:翎毛、覓食、傾聽、抖刷。
(3)體會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自然畫圖啊:“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加上小鳥“清脆柔美”的歌聲。
(4)抓住重點句理解:“斜刺里兩只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
(5)孩子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出來的?
(體會孩子們喜愛小鳥但又傷害了小鳥的行為。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喜愛。)
(三)《驚弓之鳥》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更羸不用弓箭,只拉弓,射下一只大雁的事。反映了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作出正確分析。
1. 生字:
更是多音字
惑字書寫應注意哪些問題
羸字是上中下結構
2. 理解課文:
(1)更羸觀察到了什么,根據觀察,作出了怎樣的分析,根據分析,有了怎樣的判斷?
(飛得慢、 叫得慘……)
(2)魏王與更羸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什么?
(一共有兩個驚嘆句,很有力的說明了魏王的吃驚,反襯了更羸過人的才智。)
(3)更羸說的一段話,你怎樣理解?
(第一句——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第二句——根據這些情況進行分析,第三第四句是進一步分析推理后所作出的結論。)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5分鐘)
1. 找伙伴(連一連)
一支 羽毛 一陣 金光
一身 翅膀 一束 微風
一對 歌曲 一串 美景
一眼 清泉 一處 珍珠
2. 把下面成語填完整
群芳( ) 姹( )嫣( ) 五( )繽( ) 郁( )蔥( )
噴薄欲( ) 旭( )( )升 夕( )西( ) 皓( )當( )
懸崖( ) 崇( )峻( ) ( )翠欲( )
3. 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濁——( ) 廉——( )
罪——( ) 偏——( )
罰——( ) 劣——( )
善——( ) 懶——( )
4. 選詞填空
①翠鳥的顏色非常( )。鮮艷 漂亮 美麗
②小魚( )地把頭( )出水面。
輕輕 探 悄悄 露
③燕子經過長途( ),已經非常疲勞。奔波 跋涉
④小村莊卻被( )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咆哮 洶涌
5. 根據意思寫詞語
(1)受冷挨餓,窮困之極。( )
(2)緊接,臨近。( )
(3)突然降下。( )
6. 閱讀快樂島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1)哪句話的意思可以用“蓓蕾初綻”來概括?用“____”畫出來。
(2)“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話描寫了荷花的顏色、形狀和繁密。寫荷葉顏色的詞語是: ,寫荷葉形狀的詞語是: ,寫荷葉繁密的詞語是: 。
(3)荷花一共有幾種樣子,分別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1. 找伙伴(連一連)略
一支 羽毛 一陣 金光
一身 翅膀 一束 微風
一對 歌曲 一串 美景
一眼 清泉 一處 珍珠
2. 把下面成語填完整
群芳(爭艷) 姹(紫)嫣(紅) 五(彩)繽(紛) 郁(郁)蔥(蔥)
噴薄欲(出) 旭(日)(東)升 夕(陽)西(下) 皓(月)當(空)
懸崖(勒馬) 崇(山)峻(嶺) (青)翠欲(滴)
3. 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濁——(清) 廉——(貪)
罪——(功) 偏——(正)
罰——(獎) 劣——(優)
善——(惡) 懶——(勤)
4. 選詞填空
①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鮮艷 漂亮 美麗
②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
輕輕 探 悄悄 露
③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奔波 跋涉
④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咆哮 洶涌
5. 根據意思寫詞語
(1)受冷挨餓,窮困之極。(窮困潦倒)
(2)緊接,臨近。(接二連三)
(3)突然降下。(從天而降)
6. 閱讀快樂島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1)哪句話的意思可以用“蓓蕾初綻”來概括?用“ ”畫出來。
(2)“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話描寫了荷花的顏色、形狀和繁密。寫荷葉顏色的詞語是:碧綠,寫荷葉形狀的詞語是:大圓盤,寫荷葉繁密的詞語是:挨挨擠擠。
(3)荷花一共有幾種樣子,分別是怎樣的?
答:一共有三種樣子:一種是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第二種花瓣兒全展開了,第三種還是花骨朵。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6
教材說明:
《驚弓之鳥》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課文講述的是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這只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全文環環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它采用了以人物對話為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聯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教時安排:
第一課時: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讀通課文,能說出文章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讀熟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更羸最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下面以第二課時為例具體介紹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更羸最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回顧課文內容。
1、(課件出示)樹上有十只鳥,如果被人用箭射下一只,還會有幾只?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的第10課《驚弓之鳥》中也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他就是更羸。揭示課題。
3、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感知大雁落地原因,感受更羸判斷的準確。
1、播放動畫。
2、大雁是如何掉下來的?理解此句話中兩個“直” 意思的不同。
3、是什么使大雁從空中掉下來了?
4、指導朗讀。
三、深層探究大雁落地原因,理解更羸的話。
1、大雁為什么會直掉下來呢?
2、動畫播放更羸說的話,提出學習要求。
3、匯報交流。
(1)更羸共說了幾句話。
(2)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作出了什么分析?
(4)他做出了什么判斷?
指導學生用“一……就……”、“因為……所以……”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話,領會更羸語言中的因果關系。
(5)檢查理解,完成填空。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1、畫出表現魏王神態變化的語句,讀出情感。
2、更羸的語言應如何朗讀?
3、分角色朗讀。
五、理解運用。
1、出示《大雁報》記者小雁的報道。問:如果你是更羸,你會怎樣為自己辯護?
2、說話:如果大雁不______,就不會________。領悟大雁死亡的更深層原因。
六、拓展延伸。
1、解題。說說自己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者讀過的故事里所知道的類似的人。
2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成語故事,掌握更多道理,學到更多知識。
板書設計:
10 驚弓之鳥
裂開
往上飛 善于觀察
害怕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7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1今天我上的課文是《驚弓之鳥》,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上課沒有精神,不知道是天氣一下子變得很熱的原因,還是補充的閱讀材料在早讀課的時候,我帶讀了兩遍,學生失去了興趣!
我讓學生默讀的時候,很多學生在講話,我感覺,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是浮躁的,能沉下心來默讀的學生沒有幾個,有些小組的成員在談論著跟教學無關緊要的話題,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在楊錕鵬這個小組,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我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可有的學生還沒看文章,我剛說完問題,有些學生就高高舉起了手,我叫他們回答,他們又答非所問!
我感覺,整個課堂很混亂、沒有秩序,我不知道自己講了些什么,我的思路是凌亂的,整個課堂沒有一條主線,有種講到哪說到哪的味道!
《驚弓之鳥》這篇文章,是通過更羸的故事告訴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在觀察思考事物時要有發現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我補充的閱讀材料是《獅子和山羊》、《雞學游泳》、《會搖尾巴的狼》。在上課前,我也沒弄清楚,這些文章之間有什么關聯,在講的時候,我覺得,這些文章好像與《驚弓之鳥》沒多大的關聯,怎么把這些文章串聯起來講呢?在課前我也沒有想好一條主線來引導。
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大,課堂學習的氛圍不濃,我上完課之后,覺得是老師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老師都是迷迷糊糊地上課,學生不會好到哪里去!
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還是需要這方面專家的指引,自身素養不高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會不知所措!我們沒有主題閱讀配套的叢書,自行選擇的文章跟主題教學不配套,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脫離主題的軌道。在課堂上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準確找到切入點,點沒找準,課堂就會凌亂,目標不明確,課堂上的教學只會是帶著學生蜻蜓點水式的多學了幾篇文章而已。這些文章對學生有什么引領的作用,只能靠學生領悟的能力了!
我認為,主題教學是非常好的一種教學方式,可是,對于剛剛嘗試的我來說,還是有些現實的問題。備課這么抓一個單元的主題,在每節課上怎么去突破主題,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怎么把學到的遷移過來,這都是我要去攻破的難題!
路在腳下!
天道酬勤——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詞語!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2《驚弓之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
我在執教《驚弓之鳥》的第二課時,將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理的方法。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首先從釋題開始再次引導學生關注到課文的中心問題:更羸看到大雁作出了什么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接著通過找關鍵句段、讀關鍵句段解決問題。最后,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觀察到——想到——”的句式來看板書解答中心問題。
第二個板塊:分角色朗讀。通過讓學生議議:如何把對話讀好,指導學生看提示語、設身處地、抓重點詞語來朗讀;緊接著讓學生同桌對練、指名讀、師生對讀、評議結合等方式達到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目標。
第三板塊:寫一寫:課文最后更羸說完,魏王有會如何說呢?引導學生通過寫一寫進一步體會更羸善于觀察與思考的優點。
第四個板塊:談收獲,深化認識,包括明晰“驚弓之鳥”的比喻意與現實意義。
反觀整個教學過程,精彩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歸納中心問題的答案。本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因果倒裝,強調原因。這樣,能讓學生習得這種句式并學會組織語言來解決中心問題。
二、讓學生自己談如何讀好對話,通過調動學生以往經驗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三、小練筆:在結尾補寫魏王聽了更羸的話后會怎么說以及談談學習收獲,這兩個環節不僅深化了對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將聽說讀寫貫穿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讀寫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沒有注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在第一個板塊中,有的學生談到那只鳥也太不聰明了;而我當時只在意如何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并不想節外生枝,因此,并未對學生的想法作進一步的推敲。其實學生的這種看法能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與更累得深諳鳥的心理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更羸的技藝高超,引導學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
二、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雖然有學法的指導,但未真正落實到位。如:看提示語讀,并未明確告訴學生提示語的作用;在抓重點詞語來朗讀時,我自己未關注到重點詞句:如更羸的話“請讓我試一下”,備課欠深入細致。對話內容不難理解,可有的詞語句子較拗口。如描述更羸射雁的過程的語句:“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這段話中“拿”和“拉”音非常接近,句子也較長;更羸解釋能不用箭射大雁的原因的一段是一個大句群,比較難讀;象這樣的句子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先把句子讀流暢,才能讀出味道來。
三、隨文小練筆時,我應該先讓學生談談對更羸的看法,小結一下再讓學生寫,這樣學生更有方向,更能加深認識。另一個就是在寫完話后,學生表現挺好,特別是對于引號運用掌握得非常好,我卻只讓學生在書上寫,沒有指名上臺寫。如果讓學生上臺來板演,我想一個能讓還沒有掌握對話標點的運用的同學掌握,加深印象,另一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讓他們更充分地享受成功的樂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8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張弓、一支箭。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嗎?誰能說一說弓箭的用處?
生:弓箭可以用來打仗。
生:弓箭可以用來打獵。
師:如果只給你一張弓,讓你射下天空中正在飛翔的大雁,你能辦到嗎?
生:不能。
師:可是古時候就有這么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只用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這是怎么回事 ?想知道嗎?那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則成語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驚弓之鳥》請看老師板書課題,可以和我一起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上課伊始就得以調動,將使教學過程事半功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的聲音非常響亮。怎樣才能知道故事的內容呢?
生:讀課文。
師:大家愿意自己讀還是聽我讀?
生:自己讀。
師: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體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自由讀,師巡視并相機指導: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師:有的同學已經讀完兩遍了,真不簡單!我發現,有些詞語較難讀(課件出示難讀生詞:魏國、郊外、拉弦、悲慘、愈合、孤單失群、更羸)。先小聲讀讀。你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生:到講臺前教讀生詞。強調:羸、弦、愈
師:同學們生字認讀很準確,再讀課文肯定更好,下面請幾個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互動是民主精神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具體表現,是師生、生生之間自覺自愿、積極參與的過程。商討的語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初讀感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三、自讀自得,合作交流。
1、自讀,標畫重點句子。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讓我們細細地讀課文,邊讀邊標畫,看哪些句子表現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生:輕聲讀,標畫重點句子。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說你畫了哪些句子,為什么畫這些句子。
生:小組討論,組長負責歸結小組意見,其他同學負責補充。
3、分組匯報。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
生:我畫的是“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獵。”因為,如果更羸的射箭技術不高的話,魏王根本不可能讓他陪同。
師:你把課文讀懂了。
生:我畫的是“更羸并不取箭……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因為更羸不用箭就能將大雁射下來,確實很神奇。
師:你理解得很好。
生:我畫的是“更羸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因為我從更羸的自信看出他的射箭技術很高。
師:你能用自己的聲音再現出更羸的自信嗎?
生:讀句子。
師:同學們認為他讀的怎樣?
生:他讀的很有感情。
師:能說得詳細些嗎?
生:聽了他的讀,我仿佛看到了更羸自信的神情。
師:你能展開想象,在腦中形成畫面。這種學習方法很好。大家學著他的讀法讀一讀。
生:學著讀。
師:誰還畫了其他地方?
生:我畫的是“你有這樣的本事?”和“真有這樣的本事!”我從魏王態度的變化看出更羸射術神奇。
師:(課件出示兩個句子)魏王聽到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話是怎么想的?看到更羸射下大雁又是怎樣想的?
生:魏王聽到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話可能這么想:更羸不是在吹牛吧,他有這樣的本事?
生:看到更羸射下大雁時魏王可能這么想:更羸果真厲害,真了不起!我從魏王“大吃一驚”看出來的。
師:說的真好。誰能有自己的聲音和表情表現出魏王當時的心理?
生:讀,互相評價。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很想表現一下,愿意給我這個機會嗎?
(民主與平等是對話的第一原則。)
師:讀兩句話。我讀的怎樣?
生:老師讀得很好。
生:老師讀出了魏王先是疑惑又大吃一驚的心理活動。
師:那我們練習讀他倆的對話,好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所以,教學時,我注意從“讀”為本,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入情入境。)
師:誰還畫了其他地方?
生:我們小組畫的是最后一段。因為最后一段講了更羸善于觀察和思考。師:讀這一段,看看你能不能提出什么問題我們大家共同學習?生:更羸是怎樣根據大雁飛得慢、叫得聲音悲慘,一步步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師:這個問題太好了,你很會提問題。(課件出示本段)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看更羸是怎樣觀察,怎樣思考的。
生:齊讀。
師:更羸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更羸看到一只大雁,慢慢飛來,想到它受過箭傷。
生:更羸聽到大雁叫聲悲慘,想到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生:從受過箭傷想到它害怕弓弦的響聲。
生:大雁聽到弦聲就會拼命掙扎,一掙扎傷口就一定會裂開,從天上掉下來。
師:說的真棒。誰還有不明白的問題?
生:更羸為什么看到那只大雁就知道它孤單失群?為什么聽到大雁叫就說它叫得很悲慘?
生:我知道。我從課外書上學過大雁的知識。因為更羸經常打獵,對大雁的生活習性非常熟悉。他知道大雁都是成群活動的,并且將聽到的雁鳴跟以往聽到的雁鳴進行了對比。
師:你能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不簡單!
(突出重點,以學為主,將探究、發現的閱讀主動權交給學生。優勢互補,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趨向全面,思維向縱深發展,從而感受到合作共事與分享成果的愉快。)
師:從這一段我們看出更羸不僅善于觀察,而且?生:還善于動腦,善于分析。師:是啊,更羸能根據所觀察到的進行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下面老師也來考考你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好嗎?(出示填空:因為大雁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因為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所以——————。因為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所以——————。)生口頭填空師:你們和更羸一樣,很了不起。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以為又有箭來,就想往高處逃命,結果掉了下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現在你明白它的意思了嗎?生:“驚”是害怕的意思,“驚弓之鳥”是被弓箭嚇怕了的鳥。
四、暢談收獲,拓展思維。
師: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們應學習這種敢于表現自我的精神。
生:我認為更羸不愛護環境。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啊。
師:你們的說法很獨特,說明你們很善于動腦子。
生:我認為應學習更羸善于觀察與思考的品質。
師:觀察與思考確實很重要。
(解放學生的頭腦與嘴巴,使全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自己的疑問。既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五、課題延展,走向生活。
1、“驚弓之鳥”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風吃吹草動就非常害怕。
2、生活中與鳥有關的成語還有很多。課下,請大家進行搜集比賽,看哪個同學
搜集的最多。(加強體驗學習與發現學習,但接受學習仍是重要的和特有的學習方式。)
教學反思:
閱讀的實質是一個動態的感悟過程。教師只有給予學生獨立的與文本對話的機會,學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內擷取屬于自我的東西,即學生的獨特體驗。雖然這些獨特的體驗有時略顯稚嫩抑或稍嫌偏頗,但這卻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幼芽。教師地教學中,只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管其感悟是清晰還是模糊,膚淺還是深刻,片面還是全面,謬誤還是正確,都要小心地呵護之,激勵之,保護好學生這種獨立感悟的積極性,閱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才能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教案點評:
使每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卡耐基語)。本教學設計從“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輔射開去,抓住更羸與魏王的對話作為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問題情境,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將探究發現的閱讀主動權、空間占有權、時間支配權還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9
一、教材方面
1、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就是: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系的句段組合來謀篇布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2、教學目標
基于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3)了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肯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始終讓學生帶著“這是一只怎樣的鳥?”“更羸是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兒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展。
2、圖解文字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圖解文字法,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第四板塊的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為了把預設目標落到實處,我想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第二課時的重要人物是通過研讀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下面我著重來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第一板塊——復現問題,導入新課
在齊讀課題:驚弓之鳥后,老師引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留下了兩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哪兩個呢呢?學生反饋,老師利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問題:1)這是一只怎樣的鳥?2)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導入環節,提出這兩個問題,既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學生自然地將更羸與這只與眾不同的大雁聯系在一起,為下文學習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第一個問題“這是一只怎樣的鳥?”在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反饋:學生可能會說: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這是一只孤單的大雁等等。
2、我順勢追問: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請你自由地讀課文,把這些句子找出來。
在引導學生反饋之后,課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3、研讀第一句:“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首先引導學生自由讀句,然后啟發: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告訴你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學生能夠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飛來”和“邊飛邊鳴”,我相機板書這兩個詞。最后指導朗讀,相機點評:如果學生讀得很精神,很有力時,我會說:你這只大雁一點兒都不象受傷的樣子;如果學生讀得很到位,我會說:看來你上次一定傷得不輕。同時讓全班學著他的樣子讀。
4、研讀第二句:“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這個句子中的兩個“直”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的第一步。我是這樣突破的。
首先指名讀,課件點紅兩個“直”,提問:這兩個“直”的意思一樣嗎?用心讀讀這句話,然后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
學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只要能說出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對兩個“直”的理解比較正確,都應予以肯定。同時,我會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板書,形成付板書。
上飛 直
直往 掉下
邊飛邊鳴
5、請大家把這兩句連在一起讀一讀,仔細想一想“驚弓之鳥”應該是什么意思呢?有了這兩個句子的鋪墊,學生應該能夠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于是,我又進一步啟發: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類似“驚弓之鳥”這樣的事情呢?估計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體驗:比如,有一次手被開水燙傷了,現在看到開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現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總結:對呀,這個“驚弓之鳥”的成語,后來就引申為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的樣子。
【閱讀一篇文章,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深入閱讀文本。這一板塊,我以“這是一只怎樣的鳥?”作為切入點,引出對兩個重點句的研讀,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驚弓之鳥”的含義。既承接了題目“驚弓之鳥”,又為下文的“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埋下伏筆。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則是典型的圖解文字的方法。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過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獵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個,為什么其他人都沒有發現,而更羸卻能發現這只大雁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為更羸仔細觀察。(板書:仔細觀察)其實,更羸不僅仔細觀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書:善于分析)課文哪一自然段寫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來讀一讀。
1、默讀第九自然段,用 __劃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導反饋,課件出示。
這兩個句子是突破本課難點的一個突破口,我是這樣來教學的。
2、研讀句子: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得不到幫助。
這個句子不難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在說話訓練的過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點。
3、研讀句子: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組內,四個人輪流當更羸,向大家解釋自己的分析推理過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著請小組派代表匯報,老師相機板書:弦響-害怕-高飛-裂開-掉下來
4、朗讀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句子,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5、聽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預計學生會說:更羸你真會觀察分析。
更羸,沒想到你真有這樣的本領。
更羸,聽你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理解成語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領、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發對更羸的贊嘆之情,領悟課文的寓意。】
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導語: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么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這樣一個人,他在跟魏王說話時,會是怎樣的表情,怎樣的語氣呢?
1、放聲朗讀更羸的話,讀出他的特點。
指名匯報,相機點評。
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魏王的話,指導朗讀,讀出他的信不過,讀出他的大吃一驚。
3、分角色朗讀,加深理解。
【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加貼近人物內心,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將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塊,就是想以此讓更羸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鮮明,讓他們得到更深的啟示。】
四、板書設計
裂開
高飛 ↗ ∣
害怕 ↗ 直 ∣直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弦響 ↗ ↓
邊飛邊鳴————→ 掉了下來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驚弓之鳥》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更羸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準確分析、嚴密推理到情況的落實,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五、反思
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讓學生用箭號畫出大雁掉下來的過程,目的是想通過“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只有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去感悟領會課文的內涵,才有可能準確地再現“驚弓之鳥”。而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語文就必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五個生字。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教師自我介紹,引入新課)
師: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語文課,怎么樣你們對我感到好奇嗎?想了解我嗎?那我就自我介紹一下:“你們可以叫我包老師,我呀是屬蛇的。”
1、生匯報
師:很棒!你們不但懂得認真傾聽別人說話,還能從一句話中得到這么多的信息。從你們剛才的表現中我也得到了一點信息,我發現你們是善于思考,勤于動腦的好孩子。知道嗎?古時候的魏國就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更贏”(師板書,指導讀)時值今日,人們還時時提起他,是因為他和一個成語有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驚弓之鳥”(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初步了解題意。
通過預習課文說說“鳥”在本課指什么?(大雁)“驚”是什么意思?“弓”又是什么意思?“之”是的的意思,那驚弓之鳥的字面意思就是(被弓箭聲驚嚇了的大雁)。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了解成語故事的理解方法。
(二)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1、認讀卡片
悲慘愈合什么意思?
魏國嘣注意后鼻音
孤單失群,失,什么意思?(離開,孤零零的,離開了大家。)
(三)學習課文、感悟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1)、一過讀,一過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詞句下做上“———”
(3)、在不理解的有疑問的詞句下做上“……”
生:(自學,做讀書記號)
師:(巡查,邊查邊交流)幾個自然段?
師: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沒有疑問!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教會學生在讀書中思考,從而培養其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不錯,能發現疑問的孩子就在鉆研課文了。現在,我們就以第一句為例,談談你研究了哪個詞?
(講解“射箭能手”、“魏國”)
3、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范讀提問:(1)、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句話說明更贏是個“射箭能手”?
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讀“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2)、繼續學!請找一找,課文中哪一個字置大雁于死地?把讓大雁送命的字圈出來!
師:一齊說,哪個字?(嘣)
師: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齊說,七嘴八舌地)“嘣一聲響后,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從半空中掉下來。”
師:這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4、學習第四自然段
(分男女生整齊地朗讀了第四自然段,教師簡筆畫)
師:請大家仔細看。這兩幅圖畫的是課文第四段中哪兩句話?
生:(立即看書,并主動動筆)
師:哪句話?
生:大雁直往上飛……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仔細看圖在第一句話中是否有一個字用錯了?
(講解兩個“直”的用法,體會祖國語言的魅力)
師:“大雁直往上飛”是什么原因?“直掉下來”又是什么原因?
師:不著急,還是請你從課文中劃出來。
生:“忙往上飛”是因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來”是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掉下來了!
師:剛才同學們劃的詞句都在……
生:第八自然段。
5、學習第八自然段
師:對,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話。
師:讀得好!請大家看黑板,我們看看誰說得清楚……
我說第一句:因為這只驚弓之鳥聽到“嘣”的一聲,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板書嘣害怕,學生練說)
師:能變一種形式說嗎?先說結果,再說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來,是因為傷口又裂開了……
學生練習說1、2、3。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說,理清課文的脈絡。
6、感悟升華。
師: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誰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師:(指名)這位同學,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獵,如果,你也拉得動這張弓,也會“嘣”的一響,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生:不會。
師:那么,這只驚弓之鳥怕的是更贏的“嘣”,而不是這位同學的“嘣”?(不是)
師:你們是說,不管誰拉弓,只要有“嘣”的聲響,它就會怕:對嗎?
這位同學拉出“嘣”,他也會掉,是嗎?(是)
師:那更贏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嚇下來的本事,誰都有,更贏算得上射箭能手嗎?
生:更贏有本事的。
師:更贏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這個句式寫句話嗎?
更贏的本事不是而是。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參考書上的第六段,完成練習六的第二題。其他同學按自己的想法寫。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使學生更好的明白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師:好,做完的同學自由交流。
(四)齊讀課文,感悟升華。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11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之后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明白課文主要資料。
三、說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資料
五、說教具:
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2、教師讀目標,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后,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為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后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后請幾位后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后,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于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后找幾位(后進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后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于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復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后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后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余傾聽并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后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后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資料,降低難度。最后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最后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后我會對本課的學習資料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1)在文中找近義詞。(2)給加點的字選取正確的讀音。(3)多音字“更”組詞。(4)畫一畫。
《驚弓之鳥》教學片斷賞析 篇12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只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只受過傷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就來自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首先寫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著試了一下,沒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從半空里掉了下來;最后更羸介紹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確的分析,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這種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值得學習的。
教學設想:
本課雖然的確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極好憑借,但它畢竟是語文教材,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學科本位任務一定不能淡化,于是研究的重點就落在了如何在促進語言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結合點上。教學中,我注重的是如何巧妙的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創新;怎樣通過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對新課程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展開學習過程”“改變學習方式”等新課程理念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多的閱讀學習訓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對成語故事接觸的比較早,也比較感興趣,讀的主動性較強。《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寓意淺顯易懂,在教學中教師主要加強認識因果關系復句及朗讀的訓練,從而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教學目標。
設計理念
根據中年級學生學習情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注意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文化內涵,重視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先果后因”關系的句式。
3、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驚弓之鳥”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過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提高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間關系的能力;
2、抓重點詞句,感情朗讀,分角色讀、想象等手段,體驗感悟文章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受到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啟示。
教學重難點:
1、知道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了解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來了?
2、更羸說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的原因的一段話。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方法:運用“引導——發現”的教學策略,即通過“激疑—引導—探索—發現”的基本流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規律。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等。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第十課——《驚弓之鳥》,誰能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學習課文:
1、理解“能手” 及人物關系。
⑴理解“能手”。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①解釋:
能手:是指對某一項技術、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干得特別出色的人。
②織布技術特別熟練,布織得特別好的人稱“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稱“種菜能手”,我們班的同學因為唱歌唱得很好,所以是唱歌能手。
③出示句式:我的因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圍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請你用上“我的因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說一句話。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寫字能手,繪畫能手……)
④“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術很高明的人就稱“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術特別高明,射箭的經驗非常豐富。)
⑵故事的主要人物還有誰?他與更羸之間是什么關系?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引導學生認識更羸與魏王之間的君臣關系。學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師可用學生熟知的同桌關系、朋友關系、師生關系進行引導。)
2、品讀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對話。
(1)這個故事是圍繞魏王和更羸這對君臣的對話展開的,請同學們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們君臣有著怎樣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并體會他們當時是怎樣想的,試著把它讀出來。
(2)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同學們,你們相信嗎?
(3)反饋:通過指讀,引讀,范讀,渲染情緒引導學生讀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懷疑(品讀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3、品讀更羸拉弓后他們君臣的對話。
⑴就在魏王滿腹懷疑的時候,只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掉落下來。這時他們君臣又有一段對話,從這里你又能體會到什么?自己先試著讀讀,看看應該怎樣讀?
⑵反饋。
理解“大吃一驚”一詞。“大吃一驚”什么意思?會是怎樣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驚,這時他心里是怎樣想的?帶著這種表情和想法讀一讀。
4、理解最后一段,體會前果后因式的因果關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過程。
⑴小黑板出示“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①理解“孤單失群”孤單什么意思?“失”可以用這句話中哪個詞來理解?“群”呢?
②這兩句話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③讀一讀這句話:男同學讀“果”,女同學讀“因”。
男:飛得慢——女: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男:叫得悲慘——女: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④下面由老師引讀因果句式,同學接讀。
師引讀:之所以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師引讀: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
師引讀: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師引讀: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⑤小結:通過朗讀,我們理解了更羸說的這句話兩組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⑵默讀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思考填空。
小黑板出示填空:
它一聽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傷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學生分組交流,教師板書:
弦響→害怕→高飛→使勁→裂開→掉下
⑶下面,由老師范讀這兩句話,誰能聽出老師在哪些地方讀出重音。
(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一……就……拼命)
⑷指名讀,齊讀。
⑸更羸是如何判斷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呢?
師引讀:因為更羸觀察到——(生: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師引讀:他又分析到——(生: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師引讀:最后更羸判斷出——(生: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會裂開,就會掉下來。)
⑹從這段話中你能體會到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5、這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現在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最好加上動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學完課文,你認為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來的嗎?它是怎樣掉下來的?
2、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它來比喻怎樣的人?
3、《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流傳了2000多年可謂家喻戶曉,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四、拓展延伸。
因為這個成語故事有許多積極的意義,所以才流傳了千百年,像《驚弓之鳥》這么好聽有趣又有意義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下搜集來讀一讀,為我們的“成語故事會”做好準備。
五、課堂作業設計。
(一)、填上動物名,組成成語。
亡( )羊補牢 驚弓之( ) 雙( )戲珠 守株待( )
畫( )添足 老( )識途 對( )彈琴 盲人摸( )
(二)、閱讀課文最后一段,再填空。
1、更贏一共說了( )句話。第一句是更贏看到大雁( ),聽到大雁( );第二句是更贏分析大雁( )的原因。從這兩句話看出更贏知道( )。
2、第三,四句寫大雁( )。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更贏知道只需( )不需( )就能( )
3、更贏不用箭把大雁射下來,是因為他善于( )善于( ),說明更贏的確是個射箭( )。
(三)、造句。
能手:
因為……所以……:
板書設計:
20 驚弓之鳥
觀察:飛得慢 叫得慘
傷口裂開
思考:箭傷作痛 孤單失群 往高處飛 ↗ │
心里害怕 ↗ ↓
結果:不用箭 只拉弓 聽到弦響 ↗ 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