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3篇)
草莓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由一事物引發豐富聯想的寫法。
2、從文中得出啟示。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作者豐富的聯想。
2、難點:通過聯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寫的情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二、導入作者及背景介紹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四、分析課文
(一)討論文章結構
(二)質疑
1、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了作者哪些聯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緒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時光,再從六月聯想到眼前秋意漸濃的九月,由季節的變化聯想到曾經擁有過的青年時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思想和感情。
2、通過聯想作者抒寫了怎樣的思想和感情?
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易失的感概,及對人生秋天的贊美,表達了作者積極樂觀情懷。
3、試比較第1、3兩段對九月景物描寫的不同?
第一段重在表現夏意正濃: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晶瑩璀璨,挺拔的槲樹生意盎然,到處歡歌笑語。
第三段卻重在表現秋的氣息:樹是綠的,但只需吹一陣寒風,頃刻之間就會枯。天空是蔚藍的,但不久就會變得灰慘慘;
4、從文章的思路看寫作目的是什么?
5、細讀課文,體會作者觀察與感受,說說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五、語言品析
選擇自己喜愛的語段,反復閱讀,體會情感。
例:地晨新翻的玫瑰紅的土塊,有如一堆堆綠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艷。
這兩個比喻很有創意。把新翻的土塊,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產生喜愛之情,也表現了這里一片充滿生機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艷這個詞經人以無限的遐想。
六、小結
作者由一顆晚熟的草莓觸動了情思,引發了豐富的聯想,他告訴我們季節的更替、生命的演變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我們要很好地把握現在,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作業完成課后練習
草莓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寫的是草莓,實際上是通過它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要學生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是一顆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題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學生了解時間是寶貴的,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青春歲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導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過程與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讓學生品嘗,然后問學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現在的草莓和其他季節草莓在味道上的區別。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節上的差異,從而把學生的思路引向課文;引導學生的聯想能力,通過觀察事物,把思緒展開,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發自己的感情;教師可以找一些關于勸戒人們珍惜時光的詩歌進行朗讀,讓學生仔細體會和揣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樹立熱愛生活的態度,培養珍惜生命的情感,養成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1、讓學生通過觀察事物進行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2、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作者是怎樣由物及感的。
3、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珍惜時間和青春,怎樣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課前先買一些草莓,準備上課時帶到教室;課前找一些描寫由夏季到秋季轉變時情景的文章。
2、學生準備
課前認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的疑問;找出本文的寫作手法,并和前面幾篇作比較。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季節更替、生命演變,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每個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經歷、知識層面的種種不同,對不同的“物”,或者是對相同的“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波蘭作家伊瓦什凱維奇的散文《草莓》,體會作者對時光、對生命的別樣的感悟。
二、初讀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樹 枝柯 稟賦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蔥蘢茂密
生意盎然 興味醋然 湛藍 沁人心脾 隱瞞 如花似錦
頃刻之間 韶華燦爛 荒誕 賦予 似水流年 從容不迫
四、研讀
1、自由朗讀1-3自然段,說說這幾段描寫的主要內容。
九月的農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寫的是同一個時節的幾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為什么這樣著墨?
表現的側重點不同,反應出來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點?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是與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從而強調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種模樣”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測一下其中更為深層次的意韻?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強調時光是從不隨人的意志在流逝著。
6可人們的思維有時卻會陷入一下誤區,這個誤區是什么呢?
以為一切都沒有變。
7、作者這樣一番感悟緣于什么呢?
一顆晚熟的碩大的草莓
8、由此可見,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過渡,點題
9、概括1-3自然段的內容,并根據全文行文的思路,說說它的作用。
敘寫了季節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發下文對生命演變的聯想和感悟。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回顧上堂課的內容:文章的第一部分,敘寫因季節更替而觸發的情思,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為后文的聯想作了鋪墊。
二、研讀
1、齊讀4-6自然段,說說對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寫對生命演變的聯想和感悟。
2、說說這部分文字與前文的照應關系。
4、5段分別照應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依然是那樣碧綠的樹,湛藍的天,歡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為自己還是妙齡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突變;一切都如花似錦,韶華燦爛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間飄散出的青春時代呼吸的空氣,與今天我們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色調
第5段:我們度過的每一天時光,都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色彩和形態。
4、作者借此來說明什么道理?
時光的一去不復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極感傷里?請從文中找出一些句子來說明。
例:
A、每日朝霞變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性和容顏,似水流年,徹底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
C、還有許多的事情在前面等著我們去辦。
D、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之后,到來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慮,是從容不迫的有節奏的生活,是日益豐富的經驗,是一座內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廈的落成。
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種消極的感傷中,更多的是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表現了珍惜年華、積極進取的精神。
6、說說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將“六月草莓”與“妙齡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與人生的詩意的融合,給讀者以更遼闊的思維空間。
板書設計:
4、草莓
九月 夏意正濃 聯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氣息
草莓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寫的是草莓,實際上是通過它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2、要學生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是一顆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題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過本課教學,應使學生了解時間是寶貴的,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青春歲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導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過程與方法。
1、教師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讓學生品嘗,然后問學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現在的草莓和其他季節草莓在味道上的區別。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節上的差異,從而把學生的思路引向課文。
2、引導學生的聯想能力,通過觀察事物,把思緒展開,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發自己的感情。
3、教師可以找一些關于勸戒人們珍惜時光的詩歌進行朗讀,讓學生仔細體會和揣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樹立熱愛生活的態度,培養珍惜生命的情感,養成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一)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手法。
(二)難點。
1、讓學生通過觀察事物進行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2、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作者是怎樣由物及感的。
3、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珍惜時間和青春,怎樣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
三、教學突破 。
1、通過對一些物品的觀察讓學生談談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認識。
2、讓學生談談他們認識、得到或失去這些東西的經歷。
3、讓學生談談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的感想。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2、課前先買一些草莓,準備上課時帶到教室。
3、課前找一些描寫由夏季到秋季轉變時情景的文章。
(二)學生準備。
1、課前認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的疑問。
2、找出本文的寫作手法,并和前面幾篇作比較。
五、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師活動:
1、給每個學生發一個草莓,讓其品嘗,導入課文題目。
2、讓學生分別找出作者描寫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進行對比。
3、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
4、讓學生回答作者此時的感受。
學生活動:
1、品嘗草莓后回答感受。
2、讀出教師要求的句子,并說它們的區別。
3、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4、積極回答問題,進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過實物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1、給每個學生發一個草莓讓其品嘗,問學生感覺怎樣,然后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人們在不盛產草莓的季節吃到草莓,同現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樣的?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2、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時不是盛產草莓的時候,是季節不同或時間不同導致的。人們在不同的季節吃到同一樣東西感受是不一樣的。時間的變化會引起人們感情的變化。
3、提問:本文作者因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變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緒帶到了夏季的六月?
學生活動:
1、品嘗后說出自己的感覺,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產草莓時吃到它會感覺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樣,感覺就不一樣,因為物以稀為貴。
2、聽教師講解,體會到時間的'不同會導致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個道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會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回答:一顆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憶起六月的景象。領會到,實際上是因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銳的感覺,這就是時間實際上一刻也沒有停息過,只不過是自己原來沒有察覺而已。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教師活動:
1、讓學生分別說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樣子的。
2、提問:整個第三段都是說二者的不同,這些不同最后可以歸結到什么原因上?讓學生從課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證的句子。
3、提問: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現在是不是還處于人生的青春階段?
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時間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證。讀出最后一句話:“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
3、回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已經過了青春期,但還很年輕,從第四段第一句話和第五段第六句話可以看出來。
(三)進入作者角色,體會情感。
教師活動:
1、提問:第五段與第四段的關系是什么? 從哪句話可以表現出來?“朝霞變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說“時間對我們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該怎么理解這句話?
2、提問:青春歲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談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變時,是積極樂觀還是消極悲觀?
3、讓學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問:最后一段“六月的氣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總結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表達了光陰易逝、時不待我的感慨。
學生活動:
1、回答:對比關系或第五段是對第四段的否定,“朝霞變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時間。(學生談他們自己的看法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書本上的話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當。
3、回答:時間改變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氣息”是指青春歲月;第六段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戀。本節總結本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通過一顆草莓有感而發,層層深入,展開聯想;通過對六月和九月的細微差別,聯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達了對青春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感慨。通過學習本文,應該讓學生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勉勵他們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發憤學習,熱愛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補充資料:
伊瓦什凱維奇:波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他的詩集《另外的生活》(1938)、《奧林匹克頌》(1948)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各國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辮子及其他詩歌》(1954)、《陰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節》(1963)、《一整年》(1967)等,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生活、大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中篇小說《圣女約安娜》(1943)描寫17世紀波蘭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編成電影。長篇小說《榮譽和贊揚》 (1956~1962)描寫波蘭貴族地主和其他階層人物的命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波蘭的生活。他曾三次獲得波蘭國家文學獎一等獎,1969年獲得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授予的約里奧·居里金質獎章,1970年獲列寧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