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口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 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fèi(狗叫) 叱chì(大聲責罵)
傾qīng(斜) 頃qǐng(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屆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 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己”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目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二部分(第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吃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她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 以“犬吠”到“其夫吃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觀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干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持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延、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古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用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臺完成深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
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眾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四、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五、板書設計
口 技
正 面 描 寫
反 面 描 寫
口技人表演
《口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1.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 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
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三、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于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喂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并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后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并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后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4.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并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
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
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e B.jao
2.曳屋許許聲
Axu Bhu
3.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i3 Bji1
4.盆器傾側
Aqing3Bqing1
(二)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含義。
婦撫兒乳 眾妙畢備
兒含乳啼 以為妙絕
以為妙絕 手有百指
3.群響畢絕指其一端
滿坐寂然
眾賓團坐
(三)選擇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1.賓客意少舒
A.賓客的意見很少舒心的。
B.賓客的情緒稍微放松了些。
C.賓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賓客的心情漸漸舒暢。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A.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
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C.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
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附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 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妻子手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哼著哄他睡覺。床上的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呼嘯如叨地說個不停,就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聲,大孩子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妻子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有一會兒停一會兒。微微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地尋找東西吃,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妻子在夢中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著:“失火啦!”丈夫起來大叫,妻子也起來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那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吁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體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科,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掉帷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本罷了。
《口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 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于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①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了的思路。
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可依據“具體~抽象”的原則方法,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領
會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調動情緒。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有一顆格外引人注目的摧探明珠——一口
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
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
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說明:如有口技表演的音像資料,可千萬別錯過,以此調動學習情趣的機會。
二、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
說明:教師范讀一定要準備充分,把握住課文主體部分的語氣、語調,力爭能把學
生帶人描寫的情境當中。
要求:①學生邊聽邊劃出疑難字詞。
②了解課文內容的基本輪廓。
三、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形式不定,可默讀、輕讀、放聲讀。
2根據注解掌握有關字詞讀音和釋義,疏通文句內容,有疑即問。
四、教師指導學生落實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詞的讀音。
犬吠: 囈語: 叱兒:Chi意少舒:
中間: 曳屋: 幾欲: 齁聲:
2.理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①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宴:宴請,用作動詞。
②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只。
③當是時:這個時候。
①以為妙絕:以為:認為。絕:極點。
⑤賓客意少舒:稍微,讀shao3。
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
⑤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用作動詞。
③幾欲先走:跑。
五、學生齊讀一遍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說明:教師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啟發學生理清層次。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齊讀第1段。
2.學生口述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3.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
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七、布置作業 。
1.讀熟課文。
2.完成練習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第2、3、4段。
說明:應要求學生朗讀得生動,有感情。
二、教師分發下列表格,要求學生完成。
說明:鼓勵學生討論、商量。
┌────┬─────────┬────┬──────┬─────────┐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作者評論 │聽眾反應 │
├────┼─────────┼────┼──────┼─────────┤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吃請、│由遠及近│眾妙畢備 │伸頸,側目,微笑,│
│ │大啼、婦嗚、絮絮、│由外到內│ │默嘆,以為妙絕 │
│ │大叱 │由小到大│ │ │
│ │( 一時齊發) │ │ │ │
├────┼─────────┼────┼──────┼─────────┤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逐步變小│ │意少舒稍稍正坐 │
│ │鼠作作索索、傾盆器│ │ │ │
│ │(聲) │ │ │ │
│ │咳嗽 │ │ │ │
│ │(以響襯靜) │ │ │ │
├────┼─────────┼────┼──────┼─────────┤
│火起群亂│大呼、齊哭、 │突然變大│不能指其一端│變色離席 │
│ │百千大呼、齊哭、犬│由少而多│不能名其一處│奮袖出臂 │
│ │吠、力拉崩倒、火爆│由少而雜│ │兩股戰戰 │
│ │聲、風聲、求救聲、│ │ │幾欲先走 │
│ │搶奪聲、潑水聲(無│ │ │ │
│ │所不有) │ │ │ │
└────┴─────────┴────┴──────┴─────────┘
三、討論分析,理解描寫上的有條不紊、層次分明。
1.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幅圖畫?請進行簡略概括?
說明:讓學生自己進行概括,意思對即可。
三幅圖畫場景: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起群亂。
2.請一位同學口述課文三個場景分別描寫了哪些聲音種類。思考:各場景的聲音
變化有何特點?有什么好處?
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
到大;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
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
“夫大呼”、“婦大呼”、“兩兒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
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從三個場
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
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齊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
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
的禮物
五、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
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
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
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扭力。
六、課堂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一。
七、布置作業 。
以觀看電影、體育比賽或文藝節目、報告會等為題材寫一個片斷,刻畫觀眾的神情
舉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細致。
板書設計 :
口技
林嗣環
善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尺
場景:夢中驚醒:小~大(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十
漸入夢鄉:小(意少舒,稍正坐)
十
火起群亂:大(變色離席,奮抽出臂,兩勝戰戰)
(馬駿)
教學設計(B)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出
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
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同“教學設計(A)”)
三、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_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課文。
說明: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盡量扣難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第2、3、 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醒而夢。③火起后眾人的慌亂驚
恐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并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
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
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
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
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
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
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
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
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
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
無窮,對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
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
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
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
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
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
“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
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
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
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
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
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
“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
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藝。
六、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一、三題。
板書設計 :
口技
善
正面
場景:夢中驚醒由醒入睡失火紛亂
聲音:小~大~小~大
側面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
聽眾
伸須側目微笑默。
意少舒稍稍正坐
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
《口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
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
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
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
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
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
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
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
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
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三、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于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喂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并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后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并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后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4.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并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
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
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
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
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
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e B.jao
2.曳屋許許聲
Axu Bhu
3.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i3 Bji1
4.盆器傾側
Aqing3Bqing1
(二)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含義。
婦撫兒乳 眾妙畢備
兒含乳啼 以為妙絕
以為妙絕 手有百指
3.群響畢絕指其一端
滿坐寂然
眾賓團坐
(三)選擇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1.賓客意少舒
A.賓客的意見很少舒心的。
B.賓客的情緒稍微放松了些。
C.賓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賓客的心情漸漸舒暢。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A.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
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C.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
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附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
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這位表演口技的
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
木。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
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
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
也被吵醒。妻子手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乳頭還是哭,婦
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哼著哄他睡覺。床上的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呼
嘯如叨地說個不停,就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哄孩子的
哼哼聲,小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聲,大孩子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
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
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
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妻子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有一
會兒停一會兒。微微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地尋找東西吃,盆碗等器物打
翻的聲音,妻子在夢中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把身子稍稍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著:“失火啦!”丈夫起來大叫,妻子也起來大
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那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
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吁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
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
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體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
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
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
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
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
直科,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掉帷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
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本罷了。
《口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2、啟發學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藝術構思。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術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二、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難點
啟發學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藝術構思。
3、授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列舉一些特技表演引入。
三、講授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而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3、朗讀課文
4、請同學們就課文字詞質疑,準備翻譯課文。
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1)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4)表示地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少頃、未幾。
5、以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6、問題探究:
(1)課文在寫口技的精彩表演的同時,哪些地方寫了觀眾的反應?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板書] 口技表演 賓客反應
撫尺一下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深夜驚醒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警、救火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這四處側面烘托,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兩處寫動物的聲音“遙聞深巷中犬吠”、“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以動寫靜的手法。
口技表演者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為下文情節一戶人家由人初醒到全家喧鬧作了鋪墊。
“微聞有鼠”這是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朦朧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演一家人由睡復睡后的沉寂狀態,并為下面即將表現的大火場面蓄勢。
擴展:試舉出平時生活中“以動襯靜”的例子。
四、小結:
口技是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傳統民間藝術。本文根據口技的特點,生動逼真地描摹了口技藝人所表演的音響,把讀者帶入這些音響所表現的特定生活情景文中。
五、作業:
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題。
《口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 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于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積累文中出現的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2)訓練古今漢語的轉換能力。
(3)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 學會正面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5) 能理解本文條理清晰的結構,首尾照應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2) 學生合作交流質疑問難,教師點撥,提高古今漢語的轉換能力。
(3) 通過演讀,體會具體生動的側面描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悟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1、 教學重點
(1) 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2) 理解清晰明了的結構層次
2、 教學難點
品味具體生動的描寫,把視覺文字轉化為聽覺并加以想象場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布置預習作業,錄制洛桑學藝的錄音帶或其他的口技錄音
學生準備:查閱口技的相關資料,交流預習中的問題
教學方法
質疑法,演讀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互動設計
第 一 課 時
(一)情景導入: 聽洛桑“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請學生概括什么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嗎?這節課看聽清代作家林嗣環寫的〈〈口技〉〉,你一定會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導學過程;
1、 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誦《口技》,正字音。
(2)教師朗誦《口技》,對“少頃”“許許”等多音異讀的字,有意讀錯。引起學生的注意。
(3)學生齊讀——個讀——分段讀。生生評價,教師糾正讀音。
2讀通文意
(1) 結合課下注釋,在小組內口頭交流翻譯。
(2) 質疑問難。生生,師生交流難詞難句。
(3) 以“讀《口技》我仿佛聽到或看到——”的句式說話。
(4) 齊讀全文
3自讀探究:
(1) 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幾個場面?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2) 你通過哪些詞語判斷了解情節發展的?
(3) 師生對話,教師點撥。
(4) 教師出示表格,學生對照找出三個場景的相關內容,在書中圈點勾劃。并分析聲音的特點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 作者議論 聽眾反應
夢中驚醒 遠近、外內小大、分合
漸入夢鄉 大小、密疏
火起百象 少多、簡雜
(5) 教師小結
聲音由小——大——小——大,由簡單到復雜。一張嘴能模擬這樣的千態百象,真讓人難以置信。技藝真正的高超。
(三) 課堂總結:
1、內容:
2、方法:
(四) 課下作業布置
(1) 試背全文,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 上節課作業交流檢查
(二) 品味語言,深入理解
(1) 教師引讀:口技表演可謂精彩,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是——“善”,你認為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2) 師生交流明確:表演的精彩在聲音的反復變化、多而雜上、人物的眾多、道具的簡單、觀眾的反應。
(3) 演讀三個場景中的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用心體會動作神態描寫的內涵和意味,以及所表達的作用。
(明確:“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此句中觀眾的笑貌心理動作躍然紙上。他們心領神會,深深折服,暗暗叫好,完全沉浸其中。“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這一句細致地表現賓客由緊張到放松的漸變過程,這時觀眾已忘了自我,心隨故事而動。融進表演而身臨其境。“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此句賓客的驚慌失措,惟恐禍及其身的神態栩栩如生。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最高境界。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細膩生動地刻畫了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充分表現口技表演的巨大吸引力,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 合作探究
(1) 課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首尾都寫了表演的道具,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3) 生生交流,教師點撥:第一句是全文的統領句,交代口技表演的技藝高。全文的內容圍繞“善”字寫的。兩次寫道具,首尾呼應,首段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鋪墊,結尾強調道具簡單,說明口技表演的技藝高超,讓人油然而生敬意。
(4) 師引導小結,讓學生說從文中學到的寫法:清晰明了的結構。側面烘托的藝術效果。
(四) 拓展遷移,提升審美情趣
(1) 你還知道哪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說給同學聽。
(2) 師: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不僅要善于發現美,還要積極地創造美,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
(3)用正側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一個場景或者其它民間藝術。
(五)課堂檢測:(練習題-略)
(六) 課堂總結:
1、內容:
2、方法:
(七)作業:p159頁思考與練習:二、三
《口技》教學設計 篇9
20口技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匯、朗讀、背誦課文。
2、訓練學生能自瀆文言文。
3、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口技這一民間藝術的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民間藝人的藝術魅力,心中升騰對祖國民族精粹藝術的驕傲之感。
過程與方法:
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翻譯全文,在此基礎上對本文突出的寫法: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加以賞析。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授課時間:5.16
課前準備:
1、學生聽錄音,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準確、流暢、有感情。練習中要重點注意下列字音:
齁(hōu)聲 中間(jiàn) 許許(hǔ) 幾(jī)欲先走
2、學生自己嘗試解釋字詞義,疏通課文大意,將自己不會的問題標記出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新課
我們經常在電視節目中相聲、小品中感受過口技這種表演技藝,口技的魅力是無窮的。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說一下哪位演員非常擅長這一方面的表演。(學生討論后發言)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林嗣環筆下的口技藝人其技藝如何高超。
二、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檢查預習:
分別找高、中、低層次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析。(如果讀得好,可進行下一環節教學,否則,可再由幾個同學試讀,進行練習,教師做朗讀指導。)
三、疏通文意
1、學生將預習時不懂的字、詞、句翻譯提出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形成統一意見。
2、學生提出小組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重點疑難問題。
3、教師檢查課文翻譯,每一小組抽查一人進行班級文章翻譯接龍游戲。如出現問題教師可進行指導。
4、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往學過的知識出發,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檢查重點詞義。
(1) 會賓客大宴……
(2)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3)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4)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四、精讀研討
1、口技藝人表演的兩個場面是什么?
2、“遙聞深巷中犬吠”這一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
3、文中多次描寫聽眾的反應,這些描寫有何效果?
4、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5、課文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四人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確:
1、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2、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并且是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戶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做鋪墊。
3、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4、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保持完整,同時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5、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此外,首尾兩次清楚交代極簡單的道具,也是側面描寫。
五、學生背誦課文
教師指導背誦:可用作者寫文章的思路來指導學生背誦,注意首段與末段相照應的結構特點,中間三段每段都先寫藝人所模擬的音響,后寫聽眾的反應,這些可作為背誦的詞語線索。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課文,默寫時要求學生配上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簡單插圖,用正楷或行楷做一期文言文書法作品,參加班級書法展。
課后記:
《口技》教學設計 篇10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總課時:
第20課 口 技
教學目的:
1、理解文言詞語,熟讀背誦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了解古今詞義的區別。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要方法組織教學。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基本內容,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想象,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并引導學生討論文中有爭議之處。
教學設計:
一、口哨表演,激趣引讀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二、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
2、譯一譯:
⑴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可小組探究疑難詞語;表示時間的詞語;數詞直接修飾名詞;古今異義等。
①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
文言實詞:(善、聞、欲、會、覺、欠、伸、畢、眾、備、意、少、舒、名、色、股等)“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曳”、“指”。
文言虛詞(如而已、以為、但、然、雖等)
古今詞義不同(如乳、絕等)
②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名作動,“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名作動,擺酒宴)
目:側目(名作動,看)
③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
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一時
表示兩事相繼發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之內發生:是時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少頃,未幾
④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會賓客大宴(古:適逢;今:會議)
但:但聞撫尺一下(古:只;今:表轉折,然而)
施:施八尺屏障(古:設置;今:設施)
是:當是時(古:代詞,這;今:判斷動詞,是)
雖:雖人有百手(古:即使;今:雖然)
奮:奮袖出臂(古:揚起;今:興奮)
走:幾欲先走(古:逃跑,跑;今:行走)
戰:兩股戰戰(古:大腿;今:屁股)
聞: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古:聽見;今:聽說)
⑤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⑶翻譯:
第一段: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第二段: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第三段: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第四段: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第五段: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3、議一議:
(1)文中哪一句話是全文內容的概括?文章描寫了幾個場面,各是什么?
第一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第2段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第3段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
第4段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三、正側描寫,明確作用
文章怎樣從正面和側面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的?
正面描寫: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正面:寫聲(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外到內、由少到多)
側面描寫:課文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用聽眾的觀感神態。“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聽眾的激動神情畢現紙上。這一篇雖是狀寫全場觀眾,實則側面反襯與贊美藝人之技“善”。
四、互動釋疑,復述背誦
學生復述口技人整個表演過程。要指導學生理解各種聲音描寫的內涵,理解描寫順序、描寫的場景,然后整理文言文表示時間的詞語,背誦課文。
五、總結存儲,作業 延伸
1、總結存儲:
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布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而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運用正面描寫同側面烘托相結合。著力描寫表演者的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這是正描寫;著力描繪聽眾的神態,這是側面烘托。兩者結合著寫,是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地聯系起來,以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文章至此,作者完成了口技者表演前的交代,并在高潮前作好了鋪墊與渲染,下文忽然波瀾突變則順其自然。而文中作者不斷通過正側面的襯托烘托表現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術,圍繞一個善字作文章,同時也表現自己高超 的描寫手法。
2、作業 延伸: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附]板書設計
一、表演前,開篇點題,襯托氣氛,烘托作物。
二、表演過程。
1、寫表演場面:正面:寫聲(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外而內、由少到多)
側面:寫聽眾神態(襯托、贊美)
2、寫表演場面:正面:寫聲(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側面:寫聽眾神態、心情(襯托)
三、寫表演結束,照應開頭。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
《口技》教學設計 篇11
口 技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本文語言極其簡潔、生動,描寫手法高妙,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去細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應指導學生當堂背誦下來。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教學步驟 :
—、導入
有條件的學校可為學生播放—點當代口技的聲像資料。
二、誦讀指導
從節奏、語氣、語調等方面,讓學生逐步提升朗讀層次。
三、課文探究
通過以下問題的探究,完成對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語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藝人的“善”?
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這里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現代文復述,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舉例分析文中描摹聲響的特點。
4.文章描寫觀眾的反映有何作用?
5.開頭、結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舉例分析本文語言之簡潔。
四、背誦課文
在課堂上給20分鐘左右的時間,鼓勵學生當堂背誦下來。
五、詞匯積累
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文言詞匯,如:
1.古今義差別較大的詞。
2.通假字。
3.一詞多義,如“乳”“絕”等。
4.表示時間的詞(本文的一大特點)。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詞,如“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一些精短、淺顯的文言文比較適宜自學。大致程序為誦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背誦全文、練習鞏固。其間,教師可印發一點關于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反復誦讀
1.聽教師范讀(或錄音),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2.反復誦讀課文。
三、理解文意
1.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3.教師析疑(盡量鼓勵學生自己解決)。
4.精選有關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文。
四、背誦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馬上背誦全文。
2.教師可提供—些有參考價值的背誦方法。
3.找同桌檢查自己的背誦。
五、練習鞏固
1.完成課后關于詞句理解的練習。
2.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詞語歸類練習。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競賽。如背誦比賽、改編故事比賽、詞句理解競賽等。只要引導得當、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文意疏通
1.檢查預習: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解答。
三、當堂背誦比賽(課前不通知)
1.宣布比賽規則:背誦1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交叉檢查)。
2.小組交叉檢查:主動申報、接受背誦檢查、檢查打分。
3.小組代表示范背誦。
四、講故事比賽
1.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將本文改編成故事。
2.聽同桌講故事。
3.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講解。
4.師生評價。同時把他們誤解或忽視的關鍵詞語提出來。
五、練習搶答
選編適量的有價值的題目,通過幻燈片展示,讓各小組搶答。
六、綜合評價
將三輪比賽的成績加起來,評出獲勝組,還可評一些特別的個人獎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樹立強烈的團隊精神。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老殘游記》第二回(節選)
劉鶚(清)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食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嗚。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使用建議:這段選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寫法時作類比,因為他們都成功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不過,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異,又可引導學生作對比欣賞。
《口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資料來源:語文出版社主編:黃岳洲《新編中學語文教案》初中第三冊
口 技
一、學習目的:
1、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了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敘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敘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卷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后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場。
二聯系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后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喂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說出。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群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 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群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并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②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口技》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 ,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fèi(狗叫) 叱chì(大聲責罵)
傾qīng(斜) 頃qǐng(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屆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口技》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材:《口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最后一課(20課),系講讀課。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 感受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感受古人寫作語言的簡約及營造廣闊的想象空間。
2、 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現作用,感受細膩生動的描寫,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3、 培養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積累詞語,背誦全文。
教材重、難點
詞語積累,掌握正、側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教法及學法處理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與學發就遵循這一原則為指導。
1、 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講、議結合。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2、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電視、影碟機(課前準備并放映《洛桑學藝》的光碟),錄音機。
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法,掃清字、詞障礙。學會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誦讀法,把握內容,體會口技表演的精妙。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
四、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口技是一種表演藝術,演員一般都是用嘴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有的模仿鳥鳴,有的模仿火車,有的模仿樂器。現代著名的口技演員洛桑(已故)最擅長模仿表演各種樂器。(課前已放《洛桑學藝》)我們觀看時,是怎么知道它非常精彩的?
最精彩的表演=最復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口技藝術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今天我們要學的《口技》是清代的口技表演者模仿的一場火災過程中發出的各種聲音。看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是不是一場精彩的演出。
(二)放《口技》錄音磁帶,聽準讀音,并掌握節奏。學生自瀆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三)討論學習,了解大意。(學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可利用工具書。)自由組合討論,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原則。
問題設計
1、 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前奏:表演者、時間、地點、事件
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而、俄而
(四)合作探究
1、找夢出每個場景中口技人模仿的各種聲音(及表演內容)。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2、找出表演者所用的道具
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尺
3、觀眾的反應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火場百象: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4、感受
表演精彩→善=復雜的內容+簡單的道具+熱烈的反應=妙
(五)質疑問難
作者為什么能描寫的這樣成功?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反應正面:精彩復雜的內容;側面:簡單的道具、觀眾的熱烈
(六)復讀課文:品味、升化。
(七)拓展延伸
1、舉出生活中所看到的最精彩的表演。
2、模仿寫作:用正面與側面結合方法描寫人物或場景。
(八)作業(略)
板書設計:
口技-------林嗣環
最精彩的表演=最復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前奏:表演者、時間、地點、事件
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而、俄而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道具 :尺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
觀眾的反應
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表演精彩→善=復雜的內容+簡單的道具+熱烈的反應=妙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反應正面:精彩復雜的內容;側面:簡單的道具、觀眾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