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精選17篇)
《口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資料來源:語文出版社主編:黃岳洲《新編中學語文教案》初中第三冊
口 技
一、學習目的:
1、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了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敘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敘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卷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后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場。
二聯系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后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喂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說出。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群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 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群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并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②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口技》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 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三、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于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喂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并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后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并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后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4.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并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
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e b.jao
2.曳屋許許聲
axu bhu
3.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i3 bji1
4.盆器傾側
aqing3bqing1
(二)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含義。
婦撫兒乳 眾妙畢備
兒含乳啼 以為妙絕
以為妙絕 手有百指
3.群響畢絕指其一端
滿坐寂然
眾賓團坐
(三)選擇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1.賓客意少舒
a.賓客的意見很少舒心的。
b.賓客的情緒稍微放松了些。
c.賓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賓客的心情漸漸舒暢。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a.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振奮得伸出了手臂。
c.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振奮得伸出了手臂。
(附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妻子手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哼著哄他睡覺。床上的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呼嘯如叨地說個不停,就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聲,大孩子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妻子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有一會兒停一會兒。微微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地尋找東西吃,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妻子在夢中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著:“失火啦!”丈夫起來大叫,妻子也起來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那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吁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體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科,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掉帷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本罷了。
《口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口技》教案 篇4
口技
(清)林嗣環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重點把握作者描述的特色:條理清晰、首尾呼應、側面烘托。
3.了解古人高超的技藝,感受我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湛成就。
【正音正字】
囈yì 齁hōu 曳yè 許許hǔhǔ
【積累詞語】
1. 圈劃課文注釋的要點(詳見課文)。
2. 重點掌握實詞:善、會、乳、舒、間、曳、名、古、幾、絕。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現了我國口技藝術的無窮魅力。文章有五個自然段,介紹了口技演出前后五個場景,描繪了一場完整的演出過程。
第1段,寫演出前的準備,包括演出場地的環境、擺設和演出道具,以及演出前肅然的氣氛。演員還沒有表演,我們已經感受到寧靜、神秘。作者以一個“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描寫都圍繞“善”來展開。如:寫道具連用四個“一”,極力渲染演出條件、裝備之簡單,與后面演出的精彩對照,反襯出藝人技藝之高超。
第2段,寫的是口技藝人用聲音模仿一個四口之家夜間睡覺時的狀況。深巷狗叫,婦人驚醒,丈夫夢囈,小兒啼哭,母親喂乳,大兒吵鬧,丈夫呵斥,文章一一列出聲音的來源、特色以及變化過程,所用詞語表現了聲音的細微差別,說明口技模仿得惟妙惟肖。這一段的后面,作者以排比氣勢,再次重復摹寫四種聲音,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這是這場演出的第一次高潮。寫聽眾的表情神態,也是隨著表演不斷變化,從側面說明口技模擬技藝之高超,這就為下一個高潮埋下伏筆。在這一段里,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用演員的表演效果和聽眾的反映,突出表演者口技之“善”。
第3段,寫口技藝人表演一家人由醒轉睡的過程。口技是聲音藝術,用聲音描摹音響相對容易,刻畫弱聲或靜止狀態則很困難。而表演者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靜中有動,富于變化,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第4段,寫口技表演一家人對火災的反應,以及人們應對大火的情況。這是全文的高潮。前兩句先寫起火和全家的初步反應;接著由室內到室外,由一家人變成眾多人,既表現了火勢發展之迅猛,又寫出了人們救火時的行動聲、呼喊聲,許多聲音相互摻雜,同時發出。在這一段最后,作者用“百個人、百張口”也不能名其狀,以及聽眾受驚嚇的表現,襯托演出的逼真精彩。
第5段,是全文的結尾,寫眾賓客在驚惶失措的時候,表演戛然而止,大家回到了現實中。結尾再連用五個“一”呼應第一段,再次強調舞臺、道具之簡單,表明口技藝人技藝的精妙。演出戛然而止,文章也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有余音繞梁之感。
全文結構巧妙,描寫“靜→動→靜→動→靜”的變化,行文輕重有致,敘述波瀾起伏。作者善于從多個側面和不同角度襯托表演者的口技,聲音多樣又富于變化,描寫惟妙惟肖,細致入微,尤其是對火起之后的描寫,真是千態百聲如在眼前。
【課外作業】
1. 完成“學習建議”。
2. 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譯文: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的人。正趕上有人請客大擺宴席,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八尺高的屏風。
要點:會,適逢,正趕上。
原文: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口技表演者坐在屏風后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原文: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譯文:賓客們相聚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后面醒木一響,全場靜悄悄的,沒敢喧嘩的。
要點:團,聚集,集合。 坐,通假字,同“座”。
原文: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譯文:遠遠聽到深巷中傳來狗叫聲,接著有婦女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他丈夫說夢話。
原文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譯文:不久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驚醒了。婦人撫摸著小孩喂奶,孩子含著乳頭啼哭,婦人拍著孩子輕輕地哼著哄他睡覺。又一個大兒子醒了,連續不斷地說個不停。
原文: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譯文:正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兒子的聲音,口中哼唱的聲音,兒子含著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兒子剛剛醒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同時一起發出,各種妙處全都具備。
要點:以上寫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輕趨響、由疏至密。
原文: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譯文:滿座的客人全都伸長脖子,側著頭看,微微發笑,暗暗贊嘆,認為好極了。
原文: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譯文:不久,丈夫的打鼾聲響起來,婦人拍兒子也漸漸地緩慢漸漸地停息。
原文: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譯文:隱隱約約聽到老鼠“作作索索”,盆碗器物被翻倒(的聲音),婦女在睡夢中咳嗽(聲)。
原文: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譯文: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
要點: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原文: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
譯文:忽然一個人大喊“著火了”,丈夫起來大喊,婦人也起來大喊。兩個兒子一起哭。
原文: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譯文: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大哭,成百上千的狗大叫。
原文: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
譯文:中間夾雜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大火爆炸聲,呼呼風聲,成百上千的聲音一起發作;
原文: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譯文:又夾雜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拉塌房屋的喊叫聲,搶救財物的聲音,潑水的聲音。
原文: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譯文: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全都有了。
原文: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譯文: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個指頭,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種(聲音);一個人有一百張嘴,一張嘴有一百個舌頭,不能說清其中(任何)一種的出處。
原文: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譯文:在這時客人全都改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抖,幾乎要搶先逃跑。要點:奮,張開、展開。 幾(jī),幾乎、差點兒。 走,跑。
原文: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譯文:忽然醒木一響,各種聲音全都消失。
原文: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撤去屏風一看,僅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面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 請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古今異義的詞,并寫出它的古義和今義。
⑴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 古義( ) 今義( )
⑵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 ) 古義( ) 今義( )
⑶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 ) 古義( ) 今義( )
2. 辨析下列多義詞的差別。
⑴乳: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 ( ) ( )
⑵指: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 ( )
3.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這句話有什么作用?文中類似的語句還有哪兩句?
4. 文章的首尾都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作用是什么?
5. 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的?
6. 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說說各段之間有什么關系?
7. 課文中哪些地方描寫聽眾的神情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8. 課文的首尾都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人的演技各有什么作用?
9. 本文的敘述有什么特色?
【課外預習】
1. 讀一遍蒲松齡的《口技》,掃除文字障礙。
2. 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
《口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從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領悟中國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2.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理解課文大意。
3.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掌握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設想:
1.重點: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2.難點: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技法。
3.教學準備
讓學生查閱有關錄像資料,發現、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可做口技練習。教師準備《洛桑學藝》光碟一張。
4.設計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體感知——合作探究——遷移拓展”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教師注重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難和培養學生互相切磋的團結合作精神,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培養語感,在讀中悟,在讀中感,以此為切人口,理解文意,從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古文的能力。
總課時為兩課時。第一節課力爭完成課文教學,第二節課以作練習為主,同時讓學生質疑問難,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并對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
教學過程
一、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競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
(錄像的形象性、直觀性渲染了氣氛,能一下子激發起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教師適時的引導,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二、誦讀課文
1.初讀,教師安排學生課外預習。
(1) 借助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的音、形、義。
(2) 反復閱讀,根據文下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課內朗讀。
(3) 聽讀:教師范讀,朗讀過程中設“陷阱”(故意讀錯。),學生在教師朗讀過程中挑錯誤,加以改正。
(4) 自讀: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握斷句。
(5) 選讀:小組推選代表讀,其他同學評議。
(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的量不多,通過反復的讀、形式多樣的讀,培養朗讀文言文的語感。)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齊讀,組內討論難以理解的字、句,教師參與指導,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藝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教師點拔,幫助學生找出標志時間推移的副詞及不同階段場景的內容,幫助學生討論歸納。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故事情節:夢中驚醒一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學習字詞,疏通文意。主要讓學生自主合作解決,讓他們在相互質疑解難的過程中培養動腦的習慣,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教師適當的點撥,可讓師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的火花,這體現了教學中的活動原理及新課標自主合作的學習理念。)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賞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以下內容:
1. 我們看一場表演時,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師在學生發言后引導明確:
首先確定一場表演涉及的雙方(表演者、觀眾);
演者:表演的內容,表演的道具;
觀眾:看表演的反應。
2. 生組內合作探究課文的相關內容,理解表演的精彩和作者的描寫方法。。并完成板書提綱,然后投影在班內展示,教師做的可供最后參考。
附:表演內容: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表演道具:•桌•椅•撫尺
觀眾反應:伸頸、側目、微笑、默嘆意少舒、稍稍正坐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表演精彩
3. 品味思考。
(1)文中多次描寫觀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側面描寫,烘托技藝高妙。)
(2)開頭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這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不是。首尾呼應,強調道具簡單,突出技藝高超。)
(學生在表演互動中,激活思維的靈感,在互相幫助中,培養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學生再讀課文,然后質疑問難,進一步深入的理解課文。然后老師根據情況略作小結。
六、遷移拓展,寫作訓練。
模仿文章的寫法,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一個人物或描寫一幕場景,不超過100字。(此環節視時間,如不夠就作為課外作業。)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二)(三)。
作業(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于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在下列括號內,填上省略的詞: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教案 篇6
口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出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種藝術。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_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課文。
說明: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盡量扣難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第2、3、 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醒而夢。③火起后眾人的慌亂驚
恐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并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無窮,對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藝。
六、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一、三題。
《口技》教案 篇7
教學要點: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聲責罵)
傾(斜)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廳事”(大廳、廳堂)“施”(放置)“聞”(聽見)“奮”(卷起)“但”(只)“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一(張)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塊)撫尺兩(個)兒
百千(個)人百千(條)犬百(只)手
百(條)舌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口技》教案 篇8
教學要點: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二、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口技》教案 篇9
《口技》此文記敘的是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的是一個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口技》教案及反思第二課時,供你參考。
《口技》教案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熟讀、翻譯了課文,基本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描摹出精采場面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這篇文章。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部分實詞。
2.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
3.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檢查學生自譯第二、三、四段的情況
(1)部分實詞的詞義理解(請學生起來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懶腰其—他的乳—名詞,乳頭,動詞,喂奶畢—全絕—極、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雖—即使中間—中間夾雜許許—擬聲詞名—說出股—大腿奮—卷起幾—幾乎、差點兒走—逃跑
(2)請了個同學起來翻譯這3個文段,一人一段,教師學生共同點評。
2.齊讀3個文段,準備復述
3.請幾個同學來復述,一人復述一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好。要求:(1)復述的內容要與原文相符,要抓住要點;(2)口齒清楚,語句連貫,要一氣呵成。
(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做裁判來點評)
4.分析這三個文段
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作者是怎么寫“聲”的?(即按什么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4)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5)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三)總結、擴展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在日常寫作中,能抓住特點,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口技》反思《口技》一課,我嘗試運用辨讀式教學方法,它是以引導學生朗讀為主要手段,通過從不同角度反復朗讀,以達到辨析字詞、積累知識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是在朗讀中辨析,在辨析中朗讀;在領會中積累,在積累中記憶。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得好,能使課堂模式富于變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最優化。然而,我在本節課教學中收獲的卻是失敗,下面以部分教學片段為例加以詮釋:
師:速讀全文,進行信息搜索,找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生1:“以為妙絕”和“群響畢絕”中的“絕”意思一樣。
師:這一組詞中的“絕”是屬于一詞多義,而不是同義詞。
生2:“賓客意少舒”的“少”字和“稍稍正坐”的“稍”字,是一對同義詞。
師:有哪位同學懂得這兩個詞的意思嗎?
生3:“少”字是“稍微”的意思,而“稍”字是“漸漸”的意思。
師:可見,這兩個詞不是同義詞,請同學們繼續找……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下課的鐘聲敲響,全班居然沒有一位同學能找出一組同義詞,課堂氣氛煞是沉悶,因為沒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生生互動,有的只是老師臨下課時的草草收場,有的只是學生呆坐那兒被動的聽。
課后,我反思這堂課的教學行為,首先是讀得不夠,因為沒有充分的朗讀,對課文很不熟悉,學生自然找不到同義詞,更談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讀式教學,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要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做好讀書卡片,上課時才能收放自如,資源共享,既不費時又能環環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學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要進行辨讀時,才有章可循,才不會欲速則不達。
更深層次的思考,辨讀式教學在系統復習中,也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因為它可以進行分點式或拉網式訓練,如讓學生進行同義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歸納、辨析。這樣,每一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積累板塊,思路清晰,步驟鮮明,學生學起來有條理性、系統性,記得牢又記得全面。而在平時的新課教學,很難做到由朗讀帶辨析,更談不上由淺入深的知識積累。本節課辨析同義詞教學環節,學生連一組同義詞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議,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教師沒有讀懂這種教學方法的要領,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思路有問題。
《口技》教案 篇10
20《口技》教案
教學目標 :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資料來源:語文出版社主編:黃岳洲《新編中學語文教案》初中第三冊
《口技》教案 篇11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口技》教案及反思第一課時,希望大家喜歡。
《口技》教案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
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復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注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①范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間jiàn許許hǔ 曳yè 幾jī
②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③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施:放置會:集會,恰逢但:只
聞:聽見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請一學生依注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布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4)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5)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臺布置”,背“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以下當堂背誦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絕:消失、沒有之:指屏風里面
(2)學生直譯文段,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臺道具的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讀、背誦(同上)
(5)抽查背誦情況。
3.第二、三、四段
(1)朗讀。
(2)結合注釋,自己翻譯。
(3)準備這三段內容的復述。
(五)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一部分同學還當堂背誦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讀、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們不僅要會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認真做準備,下節課要求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業
朗讀、背誦全文
《口技》反思《口技》此文記敘的是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的是一個口技人高超的技藝,根據這一內容及情感,我將此課的教學的情感、價值觀目標定位于: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口技這一古老民間藝術的精妙,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化精髓的激情。基于這點,教學中我采用了引導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方式來導入課文,讓學生說說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民間藝術,比如變臉、剪紙,然后播放幾段口技錄音,讓學生說說聽到了哪些聲音,并把他們串成故事。這不僅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了口技,而且豐富了他們的想象空間,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對于這場表演的精彩,作者并沒有用華麗的辭藻進行形容,而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描繪來展現,表現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而且語言靈活、簡潔,淺顯易懂。將文本的這些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在教學中我淡化了傳統文言文教學中的譯文環節,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于評讀和賞析中,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內容:
首先,立足于文章的結構和場面的描寫。本文所表現的聲音多,情節波瀾起伏,故事性強,內容雖復雜,但作者卻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全文以時間為序編排故事,由施屏障開始,敘寫表演前的準備及即將開始的情形,交代口技表演者及表演的時間、地點、道具以及觀眾的反應,為下文的表演作渲染和鋪墊。主體部分將表演的內容分成由睡到醒,由醒到睡最后火起的三個場面,從整體上看,三個場面層次清晰,逐層推進,最后形成火場百相的高潮,而從個別的場面看也分別逐層推進形成小高潮,一步步緊抓觀眾的心。整個描寫有起有伏,有張有弛。聲音的變化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物及人,由小到大,由疏到密……,雖變化多端,但層次清晰,讓人應接不暇,嘆為“聽”止。最后撤屏聲絕,再次交待道具,形成首尾的呼應。
其次,立足于作者的表現手法。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在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不僅使得全文的結構整齊、嚴謹,更是一種絕妙的正面描摹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文中的正面描寫可謂是惟妙惟肖,作者用長短參差的語句、配合緩慢相間的節奏繪聲繪色地表現著聲音的高低起伏,奏出一段抑揚頓挫的旋律。同時配一大量的擬聲詞,比如“許許”、“呼呼”、“力拉”,傳神地描繪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同樣側面描寫也是恰到好處,在描寫的過程中,以簡潔的語句巧妙地將觀眾的反應穿插其中,從“微笑,默嘆”到“意少舒”“正坐”,到最后的“變色離席”“兩股戰戰”,不僅突出了口技表演的逼真,技藝的高超,也豐富了情節的波瀾。此外,作者前后多次再現道具的簡單,更強調了技藝之“善”。
另外,文中多次運用以動襯靜的方式來表現深夜的寂靜。
通過對文本的眾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誦讀帶動感悟的教學方式,立足于誦,在誦讀的過程中進行評點教學,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誦讀課文,感知內容”和“品讀文章,感悟情感”兩大板塊。在前一個板塊中,先由教師范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讀音、節奏和停頓等常識。然后學生自由地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抑揚頓挫的節奏。最后借助工具書,自主地疏通字詞,疑難點提出,師生互動,合作完成譯文的工作。通過這個環節,學生不僅熟悉了文章,而且還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提高了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在后一個板快中,首先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整理出自己對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給予提示,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一篇文章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后進行生生、師生的交流對話。這個環節的安排,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地從自己所選擇的角度去分析課文,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各抒己見、眾說紛紜的課堂氛圍。而后師生合作扣住教學內容設計出一系列的思考組織學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這一環節中,由于前面大多學生已經將文本分析的很好,于是對于這些思考題,他們都很快地能夠比較準確的把握。
由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是一大亮點,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在最后我還設計了個學以致用的環節,讓學生模仿文中的這一寫法描寫一堂語文課。
總之在整個教學中,我以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發散性地思維,將自己作為一個引路者,給予學生提示和指導,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在生生、師生的交流方面取得了一點成功。但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也是很多的,特別是在品讀的環節,只有一部分的同學能夠在老師的提示下去分析文章,,有很多同學仍舊沒能找到感受文章的方向。還有一個長久以來就出現的不足——表達,很多同學他知道意思,但就是無法組織出語言來表達,在這些方面需要努力。
《口技》教案 篇12
本文節選自《秋聲詩自序》。作者曾說:“嘻,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而所謂“善畫聲”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善于繪聲繪色地描繪生活。他的《秋聲詩》如何,且不去論它。玩味口技一文就可以看出筆者所說的這種藝術匠心及藝術特色。
教學《口技》就從這里開始,這場口技表演對于作者無疑是一頓聽覺盛宴,美的享受。他用他的妙筆和豐富的想象力又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頓聲情并茂的文學大餐,口技表演者和作者都是在繪聲繪色地描繪生活,學習本文應該是雙重的享受。
學習這一課我先從口技導入,問學生知道什么是口技嗎?學生說“知道”,有一兩個調皮的學生已經開始學貓叫狗叫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雖然我讓有這方面才能的學生給大家表演沒有學生站起來表演,但課堂效果已經出來了,我順勢總結了什么是口技,接著我說:“課文寫的什么啊,大家知道嗎?”只有幾個同學說知道,我讓同學們先讀課文,一會用你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什么,有好幾位同學站起來說,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極力回憶課文內容,象翻譯課文,生怕有所遺漏,不過孩子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只有在下預習的學生才能做到這樣,我表揚了他們。下面我讓同學們概括了課文情節,這不難,他們看了資料書都知道一是一家人由睡而醒,二是一家人由醒入睡,三是失火救火。明白之后,我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力描繪課文內容,我順勢用多媒體展示了畫面,這對他們太有幫助了,幾個同學說下來,我又讓他們注意細節,比如一個同學說大兒子嘴角流著口水就很形象,還有同學說聽見老鼠打架的聲音。同學們越來越放的開,描摹“伸頸、側目、微笑、默嘆”的神情,小組里面就更活躍了,這樣連平時不參與課堂活動的同學也被吸引住了,覺得很好玩。大家描述后,我們再進行翻譯、重點詞語掌握練習容易多了,因為同學們理解課文了,等于綱舉目張,水到渠成。第二天早自習就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背誦了。
最后我讓同學們用一些詞語形容口技表演的怎么樣?文章又寫的怎么樣呢?同學們用了“聲情并茂”、“繪聲繪色”等詞語,我們能不能這樣描繪我們的生活呢?我們做了描繪同桌、描繪天氣的練習,同學們還使用了一些形象的詞語比如一個學生說他的同桌長著兩個蝌蚪式的小眼睛。我們還談了有關口技表演的古今不同,我問同學們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能夠根據課文說古代的表演口技的人一般坐在屏風后或者屏風里不讓觀眾看見,讓觀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現在的口技表演一般讓觀眾看見,既聞其聲又見其人,還借助一些工具,這是我們在電視上看的。這就很不錯,說明學生善于總結了。
總之,“以文帶言”的方法教學文言文好多了。不過一開始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特別是描述環節,還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能做,語言運用上還不太靈活,當然與課堂時間限制也有很大關系,如果讓他們寫會好一些。有一部分同學還不習慣,還有一部分同學可能連翻譯都做不好,但這部分同學的想象力還不錯,還是應該鼓勵的,哪怕他們說錯。
《口技》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了解課文內容,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起表現作用。
3、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過程 :
一、課文導入 。
教師:1993年,有一個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目“洛桑學藝”一炮打紅。在“洛桑學藝”中,他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自此一年內,洛桑這個笑星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遺憾的是,這位年輕的笑星過早地隕落。1995年10月2日因車禍去世,年僅27歲。時至今日,許多人還對他的表演記憶猶新。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位年輕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學藝片段,約3分鐘)
教師問:短片中那么多的聲音是怎么來的?明確:都只是憑一張嘴模仿出來的。
問:知道這種技藝叫什么嗎?明確:口技。它是一種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擬各種聲音的傳統民間藝術。
問:洛桑雖然已經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們還能通錄像欣賞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實,口技是一種很古老的民間藝術,可那時不象現在有攝象機,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過文字記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場用文字形式記載的口技表演。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環寫的《口技》,把書翻到20課。
二、新授。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場口技表演。(聽錄音)
1、 齊讀課文。
2、 問:剛才我們欣賞的《洛桑學藝》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簡單的,那么文章中的這位口技藝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問:文中哪一節對此進行了交代?明確:開頭和結尾兩節。
問:按理講對道具的交代只要一處就足夠了,作者為什么要交代兩次呢?
明確:說明口技藝人技術的高超。問:那么這位口技藝人技藝的高超表現在哪里呢?
如學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把他放一下,等會再來看。
3、問:課文中的口技藝人模仿了哪些聲音?明確:犬吠 欠伸 囈語 兒啼 婦嗚 夫叱 絮絮,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咳嗽,大呼、齊哭、百千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 等。
問:這么多的聲音都是同一個場景中發生的嗎?明確:不是,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夢。⑧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
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第2節。問:這一節中大家對那些詞句在理解上還感到困難?(學生質疑,相互幫助解決)如無疑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①“眾妙畢備”的“妙”和“以為妙絕”的“妙”兩個意思相同嗎?明確:不同,前者是“妙處”,后者是“奇妙”的意思。②“以為妙絕”的“絕”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明確:到了極點的意思。問:最后一節中也有一個“絕”---“群響畢絕”,他們意思一樣嗎?明確:不一樣,后者是“消失”的意思。
3、 這一部分中哪些句子是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明確:從“遙聞深巷中犬吠”到“一時齊發,以為妙絕”。
4、 一起把這一節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內容的句子朗讀一遍。問:這部分中口技藝人表演的聲音有什么特點?是怎樣變化的?明確:口技表演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從“遙聞”一詞可以看出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而且是比較輕的,而“深巷”一詞則告訴我們聲音是從室外傳來的,所以在這里聲音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變化的;另外,犬吠、欠伸、囈語等這些聲音剛開始都是單獨發出的,到后來卻是“眾妙畢備,一時齊發”,所以也是由分而合地變化的。
5、 這一節全都是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的嗎?明確:不是。問:哪些不是?找出來一起朗讀一遍。。問:這是在寫什么?明確:是觀眾的反映。
6、 問:觀眾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映的?明確:因為觀眾已經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聽的非常的入神。
7、 問:介紹口技藝人的表演,為什么作者要多次描述觀眾的反映呢?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側面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教師: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是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說明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8、學生仿照以上方法自己學習解決第3、4兩節。(先幻燈出示問題)
下面請大家根據上面的問題,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來學習第2和第三小節。第1組和第2組的同學學習第3小節,第3組和第4組的同學學習第4小節。
問題如下:1、這一部分的哪些詞句你還不太理解?請做上記號。2、找出你所負責學習的場景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句子,并想一想:這部分模擬的聲音是怎樣變化的?3、觀眾又有哪些反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映?
明確:①第3節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句子是從:“未幾,夫齁聲起”到“婦夢中咳嗽”。這部分的聲音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變化的,只能“微聞余聲”。可以從“微聞”一詞看出;觀眾的反映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②第4節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句子是從“忽一人大呼火起”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這部分聲音的變化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響聲大作。是從兩個“大呼”、一個“齊哭”、五個“百千”看出來的。觀眾的反映是:“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觀眾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觀眾已經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以假亂真了。
10、現在我們再回過去解決開始時我們沒有解決的關于為什么作者要兩次提到表演的道具問題。經過我們以上的學習,現在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明確:文章開頭和結尾交代了表演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也襯托了口技者的技藝高超。
12、我們也可以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來概括評價這位口技藝人的精湛技藝?---“善”。
11、問: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試著來歸納一下,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表現口技藝人技藝高超的?明確: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直接描寫口技表演的內容和過程,正面突出演技高超;另外還從聽眾的反映和所用的簡單道具,側面襯托演技高超。
12、對這位口技藝人的精湛技藝我們也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評價---“善”。
13、再讀課文。對于這么一場不僅有條不紊,而且奇妙紛雜,波瀾起伏的口技表演,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肯定不能只要求讀的準確、讀的流利,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氣氛。特別是2.3.4小節。請同學說說對于這三節我們分別應該怎樣讀?明確:2、3節語氣要舒緩一點,第4節則要急湊,讀出火災緊張、紛亂的氣氛。另外觀眾在不同場景中的反映也要力求讀出不同的感覺,比如前兩個場景要讀出那種贊賞滿足的感覺,后面失火時則要讀出心慌、害怕。
13、下面我們試著來讀讀看怎么樣?學生讀后,自己點評。如沒達到要求就聽一遍課文錄音后再齊讀一遍。
14課外拓展,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我們傳統的民間藝術。(幻燈展示)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領略了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那么除了口技大家還知道哪些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呢?
三、布置作業 。
《口技》教案 篇14
我個人以為《口技》一文上得還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師生共同參與之外,還表現在學生課堂課后的提問。雖然面對同窗們的踴躍發言和精辟論述時,會感到一種嘗試成功后的糊涂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驚喜不已的是他們都開動頭腦去思考問題了,所以當被學生問倒的時候,我毫不感到難為情。在上課之初,有同窗問“什么是口技?中國雜技可分為幾種呀?”說真的,前一個問我做了充分的籌備,答復它不難,可是關于中國雜技我確實了解不多。還有在學生表演完之后,有同窗問“為什么表演者一個人能表演這么多聲音,為什么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覺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這樣的問題難免讓我遇上尷尬的場面。我是老師,可我不是百科全書,被學生問倒的情況在所難免,問題在于我必需具有虛懷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對。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也是一樣。我應當多多的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從學生的提問中看到自己知識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矯正,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降落。作為老師,課前課后都應有充分的思想籌備,給自己和學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間,為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學習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滯的。
《口技》教案 篇15
【語言積累】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是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時齊發,眾妙畢備。2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千齊作。3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說出下列各句中“坐”的含義。1滿坐寂然《口技》____________ 2到則披草而坐《始得西山宴游記》 3但坐觀羅敷《陌上桑》_________4這座大樓是坐北朝南的__________3、說出下列各句中“于是”的含義。1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口技》__________2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___________3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記》______________4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說》_________________5大家一鼓勵,我于是恢復了信心___________4、“不能名其一處也”中的“名”是文言文中詞類活用現象,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在這里是“說出”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還有哪些詞類活用現象嗎,并試舉一例加以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語言理解】5、翻譯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和“達”,也就是準確和通順。說說你對下列各句的理解。1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閱讀下面一則材料,用第二人稱作主語,寫出晏子的弦外之音。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景公喜愛打獵,因而派燭鄒專門為他養鷹。一天,燭鄒不小心讓鷹飛跑了一只,景公惱怒極了,下令要把燭鄒推出去斬首,他的相國晏子是我國古代善于辭令的大政治家,他立即走上前去對景公說:“且慢,燭鄒有之大罪狀,讓我把他的罪狀”公布于眾后再殺吧。“景公表示同意,晏子就指著燭鄒的鼻子數落道:“燭鄒!你為國君養鳥去讓鳥飛跑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你使國君為了鳥的緣故而殺人,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你使得天下諸候還以為國君重鳥而輕人,這是你的第三大罪狀。燭鄒的罪狀公布完了,請下令殺了他吧。”1晏子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2說說晏子這樣諷刺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指出各句中“鬧”的意義。1這里鬧得很,無法看書 2孫悟空大鬧天宮 3你不要再鬧情緒了 4前些日子,這里鬧水災 5一定要把問題鬧清楚 6過去結婚時,許多人喜歡鬧洞房 【語言運用】9、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10月16日“神州5號”飛船發射成功,消息傳來,全國人民歡欣鼓舞。b、登上長城,清風徐來,我頓感心曠神怡。c、烏云滾滾,幕天席地,暴風雨就要來了!d、朱老師沒有偏見,對基礎差的同學也一視同仁。10、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題: ①近年來,網絡游戲異軍突起,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新寵,其特有的互動性、仿真性和競技性,使人一旦沉迷其中,便難以自拔。②未成年人整日沉溺于網絡游戲a,已經成為令學校和家長擔憂的社會問題。③據專家介紹,長期使用互聯網可導致心理疾病,患者過度沉溺于網上游戲b,而忽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④初時只是精神依賴,渴望上網,繼而發展到軀體依賴,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食欲不振……等c,引發各種疾病。⑤目前,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本來就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即使再沉迷于網絡游戲d,更會減少和妨礙與人交流。⑥不健康的游戲還會引發青少年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犯罪。⑦迷戀于網絡游戲的孩子普遍學習成績下降e,個別孩子甚至為了玩游戲曠課、逃學。(1)文中第_______句話應該調到第_______句的后面。(2)上文中劃線的5個句子需要修改,請在下面橫線上修改。(刪、改、調,不改變原意)a. b. c. d. e. 11、閱讀下面一則新聞,按要求回答問題(3分)
據《工人日報》報道,在遼寧撫順市育才小學,今年初實行了一種新的學業評價形式——年級積分制。省市教育部門專家評價,此項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
據了解,這一即將在該地推開的學業評價方法,強調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這套方法規定: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分成自學收集、質疑能力、實踐操作、成功展示、學科檢測等5個部分,每一部分積3分;五年級增加一項“評比”,六年級增加一項“畢業答辯”。學生在學習中按照這些內容逐漸積累分數,到畢業時,積分達到90分以上者被評為“世紀挑戰者”,75分以上者為“希望之星”,60分以上者為合格。
據介紹,這套“年級積分制”的學生評價方法使小學生擺脫了對書本的過分依賴、對分數的過分追逐,注重了對自學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從“死讀書”的圍城中解放了出來。
請概括這則新聞的要旨(不超過16個字)
12、參考例句,展開想象,在下面的橫線上續寫兩句。 例句:繽紛的世界上,真的就是這樣——不是所有的花,都開在美麗的春天;不是所有的果,都結在金色的秋季;不是所有的歌,都唱在溫馨的時刻。不是 ,都 ;不是 都 。13、根據規定的情境,以“綠”為重點擴展一段話。(不少于30字)情境:初春,公園里 。14、填人下列句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恰當的一組是( ) 我獨自坐在書齋中,忘記了塵世間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世界之廣,宇宙之大,此時卻仿佛只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 , , , 。 ①陽光照在玉蘭花的肥大的綠葉上②連平常我最喜歡聽的鳥鳴聲“光棍好過”,也聽而不聞了③窗外,粼粼碧水,絲絲垂柳④這都是我平常最喜愛的東西,現在也都視而不見了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綜合實踐】15、李明與成城兩人參加了“彩虹杯”作文競賽,成城的作品《失敗的背后》獲得了一等獎,李明心中不悅,成城了解后,該對他說些什么呢?(不超過60字) 16、讀下面這則短文,按要求作答。
商家廠家為釣人們胃口,可謂煞費心機。東邊是有杯無患,西邊是雞不可失。這兒是鈣世無雙,那兒是百禮挑一。餐巾紙愛不濕手,賽車場騎樂無窮。啊,默默無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順,牙口無炎者,為的是腸治久安。今日隨心所浴,明天飲以為榮,真可謂商機不可失,你方唱罷我登場。1把錯用的成語圈出來,并加上序號,分別說明這些成語是作的哪類商品廣告。 ②正確的成語是 17、根據下面一段文字的內容,擬一條標語。 人類的生存史、發展史、文明史,首先是根據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圖而寫的。當今,全世界每天排放的工業污水達2至3立方千米,按此速度推算,到了下世紀中葉,人類將無潔水可汲。
標語: 18、讀下面的對話,回答問題。 [某班會] 老師:今天班會內容是討論當班干部是否影響學習?
甲:我認為當班干部不影響學習,理由是: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甲: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我認為當班干部首先要有奉獻精神,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如果總考慮影響個人學習就太狹隘了。
丙:你少唱高調,站著說話不腰疼。
老師:這是班會,允許發表不同看法,但要注意發言的
1把甲、乙及老師要說的話補充完整。
2這段對話里,有幾種觀點?你的觀點是什么?并簡要說說理由,不要重復別人的話。 19、你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哪里,說說為什么精彩。 20、解讀下面一幅漫畫,指出其諷刺的內容。 【知識鏈接】1、作者簡介據乾隆《晉江縣志》卷一說:“林嗣環字起八,由安溪徙晉江。”又據乾隆《泉州府志選舉志》稱:“林嗣環,崇禎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舉人,順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進士。”他官至廣東海南副使,駐瓊州。《縣志》稱他:“有風裁,在任多惠政。以拒瓊帥府(瓊州駐軍統帥)執戮番舶之議,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統治廣東一帶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帥劾之,被逮問。慷慨力陳潘兵不法事,由是調耿藩于閩,嗣環落職。”罷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轄地,為防備耿的報復打擊,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詩酒間”。因他對海南島人民有善政,“卒,瓊人設主祖包拯祠中”以紀念他。林嗣環的著作有《鐵崖文集》《海漁篇》《南紀略》和《荔枝話》等書。《荔枝話》署名“晉林嗣環鐵崖著,”可知他又號鐵崖。林嗣環頗關心生產,《荔枝話》記載明末清初閩南荔枝的品種、生產和供銷情況。2、創作背景《口技》一文選自清代張潮所輯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林嗣環以福建人的撰述雜于其間,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時所作,時間應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紀70年代前后。《口技》一文,原是作為林嗣環的《秋聲詩》的序言。作者曾說:“嘻,若而入者,可謂善畫聲矣!遂錄其語以為《秋聲》序。”原意是借口技藝人的“善畫聲”,說明《秋聲詩》亦是“善畫聲”的詩作。而所謂“善畫”,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善于繪聲繪色地作描寫。他的《秋聲詩》如何,且不去論它。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卻可以看出筆者所說的這種藝術匠心及藝術特色。《口技》作為《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它的前面有這樣一些話:“徹呆子當正秋之日,杜門簡出,氈有針,壁有衷甲,若無可排解者。然每聽謠諑之來,則濡墨吮筆而為詩,詩成,以秋聲名篇。適有數客至,不問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舉似何聲最佳。一客曰:‘機聲,兒子讀書聲佳耳。’予曰:‘何言之莊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騶聲,堂后笙歌聲何如?’予曰:‘何言之華也?’又一客曰:‘姑婦楸枰聲最佳。’曰:‘何言玄也?’一客獨嘿嘿,乃取大杯滿酌而前曰:‘先生喜聞人所末聞,仆請數言為先生撫掌可乎?’”后面有這樣一些話:“嘻!若而入者,可謂善畫聲矣。遂錄其語,以為秋聲序。”之后還有編者張潮的評語,說:“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讀竟,輒浮大白。”編者的評語說得不夠清楚,就強調“絕世奇技”說,似乎“奇文”是指“口技”一部分,若然,以“浮大白”表示極度贊賞,大概可以得到多數人首肯;可是下面分明說的是“此奇文”,指名道姓應該是《秋聲詩自序》,這就有商榷的余地了。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說,最好能奇,但無論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秋聲詩自序》則不然。奇則奇矣,可是以常道常法繩之,就大有問題。問題的癥結在于,就為詩集作序而言,這樣大寫口技之妙是離了題,喧賓奪主。當然文章可以撇開一筆寫,甚至貌似離題寫。但貌似離題,而實際是扣題更緊。《秋聲詩自序》則不能,撇開秋聲詩而繪影繪聲地寫口技,究竟秋聲之詩與口技之妙有什么關系呢?是秋聲之詩可以與口技之妙比美嗎?還是秋聲之詩比口技之妙值得欣賞呢?文章沒有明確地告訴讀者。因此,我們無妨說,張潮的贊嘆未免有點投其所好。 初中生語言學習與評價(參考答案)第四冊第五單元 課題:口技1、略 2、1同“座”, 座位2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重量3因為4(房屋)背對這某一方向 3、1在這時2給這樣3從這次4在捕蛇這件事上5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略 5、略 6、強調口技人技藝的高超。(意對即可) 7、1您是一國之君,怎能為一只鳥而輕易殺人?2委婉幽默。 8、1喧嘩;不安靜2吵;擾亂3發泄(情感)4發生(災難或不好的事情)5弄;搞6開玩笑;逗 9、c 10、(1)文中第⑥句話應該調到第⑦句的后面。(2)a.刪除“整日”。b.刪除“過度”。c.刪除“等”或“……”。d.將“即使”換成“如果”e.將“普遍”調到“成績”的后面,“下降”的前面。 11、改革學業評價方法,推進素質教育。 12、略 13、略 14、a15、略 16、略 17、略 18、略 19、略20、諷刺那些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而不覺悟的人。(意對即可)
《口技》教案 篇16
余映潮教例評析
提倡課堂智能練習
——《口技》教例評析
[教例簡述]
這是余映潮老師的一個教例。
教學基本任務:品讀、積累,并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時間分配:教師大約15分鐘,學生大約30分鐘,以學生活動為主。
1、讀
第一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沸沸揚揚。第二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層次分明。第四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景有情。
2、說。
①這篇課文可用一個“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樣寫“善”?請同學每人用“善在……它寫出了”說一句話。
②從“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課堂教學的簡略板書:
一字立骨—善—聲音有大小 有內外 有高底 有動靜 有遠近 有分合 有疏密 有點面 有張弛 有明暗
3、做—討論、完成課堂智能練習:
①指出用法特別詞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嗚( )
②你一定能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③下面的詞古今詞義區別較大,試說說看。
但( ) 覺( ) 是( ) 畢( ) 目( )
意( ) 少( ) 雖( ) 名( ) 色( )
股( ) 走( )
④解釋詞義之后,你認為下面五個詞屬于( )
妙:眾妙( )畢備 以為妙( )絕
絕:以為妙絕( ) 群響畢絕(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滿坐( )賓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⑤瞧,課文中還可以找出不少的近義詞呢。
群響畢絕——( ) 滿坐寂然——( )
變色離席——( ) 大啼——( )
一時齊發——( ) 中間……之聲——( )
撤屏視之——( ) 驚覺欠伸——( )
⑥現在,該輪到你獨立地進行發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快呢?
[評析]
這節課是文言文教學中一節典型的“誦讀,品析,積累”課。“讀、說、做”三步既表現一種教法,也點示了對文言課文的一種學法。
最有新意的是這一份《課堂智能練習》——我們在觀察課中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項的練習。它充滿了創造性,真是匠心獨運。
這份“智能練習”可能表現了教者這樣一種思考;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存在著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個是課堂積累太少,學生的課堂學習筆記主要被圖形板書所覆蓋,從語言理解、語言品析、語言運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價值有限。二是技能訓練力度不夠,學法指導、思辨訓練、聯想遷移訓練和語言文字處理能力的訓練都比較薄弱。而設計得比較好的課堂練習就能解決一些這兩上方面的的問題。
從上面的“智能練習”可見,學生們不僅僅只是“做”練習;他們要“做”,還要分析、歸類、聯想、概括、發現。這樣,“練習”的層次就高了——它訓練了“知”,也訓練了“智”與“能”!
這咱“翻新”給我們以啟示:原來,在有心人的眼中,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內,都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我們提倡這種價值的課堂智能練習。
《口技》教案 篇17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在又來繼續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并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后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并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