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詩兩首》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四、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
教學目標:
1、 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2、 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3、 背誦第一首詩。
教學重點:目標1、3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時數:二課時
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導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 聽課文錄音。
2、 劃分朗讀節拍。
3、 自由朗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四.未選擇的路
導學步驟: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 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 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理解詩意。
4、 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五、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七、課后綜合訓練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課件設計:
一、作者像——目標——作者情況——贊譽——思考題——仿句
二、象征——延伸的路——小節意思——積累練習——課后作業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一、活動目標:
1. 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
2. 正確評價自我,熱心地為朋友、同學排憂解難。
3. 口頭和書面表達要有中心。
二、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七色陽光,然而,即使是陽光普照的時候,也難免出現暫時的陰云,也會有來自學習,生活,交友方面的煩惱,這節課就讓我們互訴心聲,排除你心中的煩惱。
三、活動項目:
1. 分四人小組討論,互訴心中的煩惱。
2. 選出代表大組交流。
3. 分四人小組討論,找出幫助朋友排憂解難的方法。
4. 選出代表大組交流。
四、創設情境:
1. 兩個同學模擬電話交流心中的煩惱。
2. 以書信形式和同學、老師、家長進行心靈的溝通。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生活中常常出現煩惱是正常的,但是關鍵要正確對待它。讓我們一起清理煩惱,消除煩惱,迎著七色陽光,笑對人生,快樂地生活。
《詩兩首》教案 篇2
24.詩兩首
泰戈爾課型:講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體悟,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范讀與學生各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齊讀、分組讀)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從而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教學重點:1.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2.熟讀背誦兩首詩。教學方法:美讀法 賞析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金色花》(一)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母愛是人類永恒謳歌的主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贊美母愛的一首小詩《金色花》。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嗅xiù 匿nì 禱dǎo 衍yǎn(2)詞語: 匿笑:偷偷地笑。禱告,向神祈求保佑。沐浴:洗澡,又比喻受潤澤,比喻沉浸在某種環境里。(3)學生介紹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xx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三)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讀出語調、語速、重音、節拍,讀出情感)教師作朗讀技巧提示(多媒體顯示),學生結合教師提示體悟本詩的朗讀技巧:朗讀詩歌,須注意以下幾點:(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如《金色花》輕松活潑,應讀出兒童特有的調皮。(2)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詩歌誦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敘的,速度采取中等為宜。”如《金色花》可稍快一些。在同一首詩歌當中,語速并非一成不變。詩歌情感有發展,語速隨之有變化。如《金色花》中媽媽責怪的語句“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語速宜稍快一些。(3)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詩歌誦讀,有輕有重,有音長音短,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字詞句的輕重及音長音短,要根據詩歌內容、意境來判斷。(4)根據語境的關系,確定詩句的停頓。詩歌誦讀,需要正確處理好停頓。節奏自然鮮明,詩歌才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后的停頓最短,逗號后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后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的停頓再長一些。”對于標點符號處的停頓,我們容易判斷,那么無標點符號的地方,又如何停頓呢?我們要明白的是,詩歌有其特定的節拍,現代詩一般是兩個音節一拍或三個音節一拍,如“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有時也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系來斷定。3.教師范讀,學生放聲朗讀。4.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四)整體感知1.學生齊讀《金色花》,整體感知詩意。2.學生談讀詩的整體感受,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1)把學生分為六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談讀詩的整體感受。(2)各組選代表全班交流,概說詩意。明確:全詩展現了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不讓母親知道,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3.教師選一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詩歌,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像詩歌描繪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的詩情幽意。4.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投影顯示:(1)為什么“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2)“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么?媽媽為全家付出了很多,媽媽的奉獻是無私的。我在一天時間里,與媽媽嬉戲,看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讓媽媽沐浴在花香中;在媽媽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替媽媽遮陽。這都是為了回報媽媽的關愛,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3)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詩歌第二節,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驚慌緊張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孩子,自然又驚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天真稚氣,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媽媽的感情。(五)深入探究詩人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結合注釋,談談你的看法。學生思考,明確: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詩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是在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課文小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他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六)布置作業1、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情是本文的獨特手法。請同學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表現對父母的愛。2、背誦《金色花》
第二課時——《荷葉母親》(一)導入 一朵金色花,表達了孩子對母親至真至純的愛,一只小小的紙船又寄托了一個游子對母親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荷葉母親》。(二)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嗅 匿 (2)詞語: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至愛:最愛。(3)學生介紹冰心及創作背景。(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詩集有《繁星》《春水》等。創作背景: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燕京大學,獲得了金鑰匙——“斐托斐”名譽學位的獎賞,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學校——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赴美留學。1923年8月17日,冰心離開融樂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離鄉背井的生活使冰心萬分苦惱。《荷葉母親》是在太平洋舟中寫成的。詩的構思是將懷念母親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復歸的天真行為之中:她疊成許多小小的紙船,拋到海里。冰心在去國的三年中由于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所以她這三年中為母愛放歌,占了她這一時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抒寫母愛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三)朗讀課文 1. 教師配樂范讀。2. 朗讀指導。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3. 學生齊讀、自由讀。(四) 感悟詩歌 1.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2.合作學習①為什么含淚,為什么悲哀?(一個人如果有初次離開母親遠走他鄉的感情體驗,就能深切地理解這首小詩的感情。一直在母親身邊,習以為常,感受鈍化了。一旦遠走,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想念媽媽的滋味,最是難受。有這樣的體驗,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淚。) ②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聯想,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
(這一想象新奇大膽,充分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對于不理解的地方,組內,組之間,以至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從旁參與,重在指導與進行鼓勵性評價。 (五)再讀詩歌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借物抒懷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又具體,既含蓄又深沉。詩歌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的思念相協調。請體會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思念之情,誦讀這首詩歌。 (六) 拓展訓練 教師創設情境,誘導學生想像,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假如,今天冰心奶奶決定再次修改《紙船》,她老人家邀請同學們參加這次詩歌評改會,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準備說些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聚焦于“從舟上拋下在海里”一句,“拋”能否替換為“放”?“舟”能否更寫實些,換成“大輪船”?有的認為“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一句中,“愛”和“悲哀”過于直露,應換成形象的詞語,等等。教師以鼓勵為主,不必動輒評判。重在參與,重在自主。)課堂小結《金色花》是一首著重從描繪孩子動作、心理的角度來表現母子親情的散文詩,全詩想像豐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為美好可感的具體形象,給我們留下了鮮活而深刻的印象。《荷葉母親》是來自遠離家園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兩詩主題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燦爛的金色花,輕盈的紙船承載著濃濃的親情。同學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該選擇什么來寄托樸實純真的母愛呢?學生齊背《金色花》《荷葉母親》。(七) 作業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板書設計 詩 兩 首 《金色花》 母子深情《荷葉母親》 濃濃親情 課后反思:
《詩兩首》教案 篇3
五家渠一中 李專長
教學目標 :
1、積累詞語,了解詩人,理解詩意,背誦二首詩。
2、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讀詩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2.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
1.《未選擇的路》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的原因。
2.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說、悟、品法。。
2、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
二、 詩人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師生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2. 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3. 解讀詩歌大意(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①教師引導: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學生讀詩,可分組讀,齊讀,范讀。
自由議論,交流看法。教師適當引導。教師最后總結發言。
教師:詩分四節。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顯得無奈又無助。這樣,很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的路,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學生提供思考題,學生自由或分組討論后,再課堂上交流,教師可以總結,也可點到為止。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④練習 與思考(可以作為家庭作業 讓學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2)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⑤課堂小結:教師:《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詩兩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么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詩兩首》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五、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六、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七、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八、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
《詩兩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人說:“秋風掃落葉,何等凄涼蕭條!”但是,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山行》。
2、板書: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自由朗讀
2、請學生讀,互相評價
3、齊讀
4、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5、根據學法,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或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習古詩。
6、小組匯報交流。
(1)簡介詩人杜牧;
(2)了解題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詞解釋: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á,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紅于:比……更紅。
(4)學生根據小組討論說說詩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師點撥:
a、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于”不僅點出色彩鮮艷,而且顯得更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c、同樣寫紅葉的詩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比較而言,杜牧的寫法好在哪兒?(在深秋時節,詩人驚喜地發現,楓葉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d、前兩句描寫景物特點與作者情感表達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前兩句描寫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愛的還是楓葉,所以說,前面景物的描寫是為下面的第四句作鋪墊的)
小結:
這首詩中,作者杜牧用驚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統攝起來,構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圖,以“愛”為核心的情感表達,使這首詩情景交融,令人白談不厭。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創設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讀,品悟詩歌表達情感。
2、設置導語,配置音樂、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詩人)。
3、反復吟唱,強化記憶。
四、選擇性作業。(任選一道完成)
1、畫一幅秋__。
2、改寫《山行》(以第一人稱,把古詩改成一篇記敘文)
《詩兩首》教案 篇8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4古詩兩首 課時 1課時 設計人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 學 方 法 設 計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 導入揭題。 1、激趣導入。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 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一)、讀通。
1、作者簡介。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3、指名背誦。
4、認記漢字。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曉”引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2、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討論學習。
(1)、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鳥、風雨、花)
(2)、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理解“處處”“聞”“啼”)
(3)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理解“知多少”,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吟誦。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四、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春煙散學忙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匯報交流。
(1)、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6、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閱讀有關春天的詩。 意在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自主性。 指名讀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師: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自由交流。 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學習“古、詩、首”兩個字。
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 生:齊讀詩題。 師: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 生:自由讀詩。 師:誰能起來背誦一下? 生:…… 師:你能用組詞或猜一猜的方法說說這些字的意思嗎? 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 生:交流。 師:春曉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生:自由朗讀。 師: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鳥、風雨、花
師: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處處”“聞”“啼”
師: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 生:知多少
師: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是風雨把花給吹落了。 師: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生:很可惜、很美 師:那你能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生讀。 師: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生:朗讀全詩,背誦。 師:示范寫 生:練習書寫 師:村居是什么意思? 生:在村里居住。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板 書 設 計 課 后 反 思
《詩兩首》教案 篇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 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自由讀詩,自主識字。
2.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
3.搜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激趣背詩,導入新課
1.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古詩?(指名背誦)
2.贊美春天的詩歌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將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喜一起走進迷人的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板題《詠柳》,解題
1.看題目,說說“詠”是什么意思? (詠,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
2.誰能說說“詠柳”的意思。(誰贊美柳樹?要求說完整。)
3.簡介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詞而出名。公元695年擢進士,做過工部侍郎等官。晚年與李白交友,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他工書法,尤善章草隸書。《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共存詩20首。寫景的詩,較為清新通俗,除本課《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偶書》廣為傳誦。)
三、自讀古詩,初步釋疑
1.把古詩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
四、讀中理解,體會詩境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b.“妝”,打扮。
c.“一樹”,滿樹,“一”字在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枝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枝的綿長和柔軟)”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
b.“絳”,一種用絲編成的帶子。
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會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
b.“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這首詩前兩句主要寫什么?(靜態中柳樹的色彩美、形態美。)
5.這首詩后兩句主要寫什么?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想象并體會春風剪開柳葉的動態景象,也就是在春風中柳葉翻飛飄動的情景)(自問自答)
6.指導朗讀古詩,在朗讀中想象春天美麗的畫面。。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要求學生把握節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
(2)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體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贊美柳樹,歌頌春)
五、反復朗讀,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本詩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
2.自己觀察,集體交流識字方法。
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4.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齊背《詠柳》。
二、板《春日》,釋題
1.“春日”你怎么理解?(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2.簡介作者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考亭。他博覽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朱熹的詩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詩味,寓議論于寫景,別有風格。
三、自讀古詩,初步釋疑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四、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備課參考)
a.“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b.“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c.“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
d.“濱”,水邊。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說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e.“光景”,風光景色。
f.“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
這前兩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備課參考)
a. “等閑”,平常、隨便。
b.識得,認識到。
c.“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
d.“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
e.“總是”,都是。
這后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背誦古詩。
五、學習本詩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濱、紫
2.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3.學生練寫。
六、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
2.詩配畫。
《詩兩首》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童年圖,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兒童詩兩首(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伙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三)再讀兒童詩,交流學習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你最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預設:《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動作的詞既準確又形象,如安、接、裝、種、悠、長、望、飛
《童年的水墨畫》使我感受到童年快樂
3.小組內讀詩,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五)感情朗讀,背誦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搜集的兒童詩。
2.學寫兒童詩
3.辦兒童詩主題手抄報
課后反思
學生時期正是記憶力旺盛的時期,對于一些好的內容,既要讓學生朗讀,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更要將其中的好句、好段熟讀乃至背誦,這樣以后作文起來就會下筆如有神,并有助于記憶、感知、思維、想象與審美等素質的綜合培養。
《詩兩首》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一首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引入新課。
1、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們就來學《贈劉景文》
3、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課件)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指導寫字
1、 讓姓“劉”的小朋友范寫劉
2、 請部分學生指導寫字,說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業
1、抄寫課后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二首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交流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背誦《贈劉景文》
2、 說說詩歌的描寫的景色。
3、 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3、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三、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3、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五、朗讀、背誦古詩
1、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2、開古詩朗誦會,每個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六、家庭作業
背誦古詩兩首,家長簽字。
《詩兩首》教案 篇12
第4課 《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課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四、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部編本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兩首》《霧在哪里》《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于體現想象之美,教學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體驗”。教學中要循序漸進,體現指導的層次性。《古詩兩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環境清幽和草原的蒼茫、高遠遼闊。教學中宜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與音像資料展開想象,以誦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理解積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人用極度夸張的筆調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從視覺感受上寫出樓高,后兩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從聽覺上進一步烘托出樓高。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兩行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
《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溫儒敏教師談到古詩的教學,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不必在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二年級的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力求做到:談化詩意,精析誦讀,多元教學,渲染意境。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每一次朗讀要達到什么目的,教師要心中有數。朗讀的形式要多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于教材內容、《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危、敢”等8個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教學重難點: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有關草原的視頻及歌曲。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作者,讀懂課題。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詩?2.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李白愛到名山大川去游覽。有一天,李白來到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山。
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頂,天已經黑了。(板書:山)來不及下山了。可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為難,他發現眼前有一座寺廟。(板書:寺,學生識記“寺”字)他就住在了這山頂的寺廟里。(板書: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興,他站在寺廟的院子里,望著滿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詩,詩題就是《夜宿山寺》。請你說說:“夜宿山寺”的意思。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故事為切入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傾聽的意識。詩歌的題目平、翹舌音結合,讀起來有些拗口,在教學“宿、寺”兩個生字時,讀準字音與理解字義并舉,使學生讀準詩題,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師生合作,讀出這首五言詩的獨特節奏。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學習古詩,體會詩境。(一)學習第一、二行。1.隨文溯源學習“危”
字,知道“危”的本義是表示人在山巔
或高崖,站在高處而恐懼。引申為恐懼,又引申為高。從而理解詩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樓”即“高樓”。
2.體會“樓高”。
(1)同桌合作學習,交流詩中哪些詞語寫了樓之高。
①高百尺。這是夸張的寫法,形容樓很高。結合李白其他詩句“白發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導朗讀,將“高”字讀得響亮,突出“樓很高”的感覺。
②摘星辰。想象說話。
③指導朗讀。想象摘星辰的動作,加動作讀詩句。
④小結: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現出樓之高。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讀詩句。
(二)學習第三、四行。
1.教師引導:站在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來應該高聲吟誦一番,可是他卻出示三、四行,學習“驚、恐”,讀準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李白詩歌很浪漫的詩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宮,里面住著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怎么讀才不會驚擾到他們呢?
“高聲語”“天上人”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問答讀。
師:看這寺廟里的高樓,多高啊!生:危樓高百尺。師: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師:安靜的夜晚,繁星滿天,站在這樣的高樓上,詩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聲語。
師:為什么?生:恐驚天上人。
2.師生承接讀。
師:危樓——生:高百尺,師:手可——生:摘星辰。
師:不敢——生:高聲語,師:恐驚——生:天上人。
3.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4.學生加動作表演讀,學生評價,師相機點評。
5.看課文插圖背誦。
6.播放古箏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師生這樣合作讀雖簡單,但一直在變換形式,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保持了詩的整體性,又幫助學生在誦讀中進一步理解了詩意,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詩本身蘊含的音韻之美。】
四、小結。
在《夜宿山寺》這首詩中,李白通過眼中所見,大膽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偉建筑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不敢語、驚天人(板書)這些奇妙的想法讓這首詩與眾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危、驚、敢”整體觀察。
2.出示“危”,看清結構(半包圍),強調第二筆是橫鉤,第五筆是橫折鉤。教師范寫后,學生觀察并書空。
3.出示“驚、敢”,通過比較,指導如何寫好“敢”字,教師范寫,學生觀察并書空。
4.運用規律,獨立練習寫字。看清位置,找準重點——名學筆順,練習臨寫——對照品評,二次臨寫。
5.反饋評價: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字例,糾正;學生再次連寫。設計意圖:師生寫字教學的設計從整體到個體,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講清注意點,抓住關鍵筆畫,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
六、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寫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作業:1.背誦《夜宿山寺》,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危樓高百尺,恐驚天上人”的意思。
2.誦讀《登飛來峰》,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板書設計: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樓高不敢語,驚天人。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談感受。
2.我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時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播放大草原的風景,引導學生在圖中了解詩句的意思,讓學生的耳、腦、口、眼協調活動,從中感受到詩中所描寫大草原的美麗和遼闊無邊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從而進入詩歌的意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讀準平舌音“似、蒼”,特殊讀音“見”,指導“見”是出現、顯露的意思。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3.教師示范讀帶讀;師生合作讀。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想象畫面,誦讀詩句。
1.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詩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遼闊的天空,有很多圓頂的蒙古包。詩中哪幾行是描寫圖中的內容?
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學生自由地讀讀這四行詩,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結合課件了解“敕勒川,陰山”的位置,體會“穹廬、籠蓋”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這個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讀時,讓學生用手勢磨坊穹廬籠蓋四野的情景,體會大草原的遼闊。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自由讀后兩行詩。
(1)出示相關圖片,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蒼蒼、茫茫”,誦讀體會。
天蒼蒼:天空藍藍的;白發蒼蒼:頭發拜拜的;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野茫茫:原野沒有邊際;大海茫茫:大海無邊無際;云海茫茫:云霧濃厚看不清。
(2)反復誦讀。
(3)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閉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
的畫面,感受草原壯麗富饒的景色,體會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承接讀。
(2)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師: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陰山下,
師: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生: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師: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生:天蒼蒼,野茫茫,
師: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生:風吹草低見牛羊。
(3)看課文插圖背誦。
(4)播放馬頭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境美,這種意境美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課件的展示,師生誦讀時配以樂曲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陶冶情操,觸摸到古詩那悠遠、空靈的意境。】
四、延伸閱讀老舍寫的《草原》片段。
【設計意圖: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不夠,將名家老舍對草原的描寫鏈接誦讀,使《敕勒歌》的內涵豐厚起來。】
五、指導書寫“陰、似、野、蒼、忙、茫。
作業:
1.背誦《敕勒歌》,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對詩的理解畫成一幅簡筆畫,并把古詩抄寫在上面。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
層。
(詩意: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
起。不怕層層
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
草原(節選)
老舍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外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鉤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流,輕輕流入云際。
《詩兩首》教案 篇14
1.導入: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當我們將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她會以博大的胸懷賦予我們靈感與力量。英國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和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夜》,就是他們用身心和自然熔鑄而成的美的贊歌。
2.老師(配樂范讀)《蟈蟈與蛐蛐》,同學閉眼聆聽,展開想象,假設自己置身其中,用(視頻:我感受到 。)講述你聽讀之后的感受 我感受到……好像聽到蟈蟈和蛐蛐的叫聲。
我感受到夏天的炎熱,有很多東西。感受到夏天很多具有生命力的事物?
3.(學生自由朗讀)在朗讀過程中,你在詩歌的情感表達上發現了什么?(視頻:“我發現了 。)我發現詩人很喜愛蟈蟈,他用“喜悅”“舒適”來形容它。我發現詩歌讀起來令人很舒服。我發現詩人喜愛大自然,贊美蛐蛐和蟈蟈就是在贊美大自然。
4.指名朗讀 點評 朗讀時要注意語速、語調、節奏、輕重音,還要根據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讀出感情。
5.(大家推薦一位同學朗誦)感情朗誦,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你不大理解的詩句。(視頻:我不理解: 。) “豪華的盛夏” “詩歌第二層次寫冬天的蛐蛐,前面寫景內容寫的是冬天冷寂的氛圍,第12、13行為什么寫人家的暖氣? 是不是有些破壞氣氛?”為什么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6.女同學朗誦,其余同學自主賞析。)(視頻:我欣賞: 。)
夜
賞析詩歌的方法是相通的,對于第二首詩可由學生自主學習。依照上面的學習過程,俄羅斯詩人葉賽寧也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通過對夜景的描繪,傳遞了自己的情感與對生命的體會。
(全班齊讀《夜》)
(視頻出示問題:1、詩歌抓住了“夜”什么特點?
2、詩歌傳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3、試比較《夜》與《蟈蟈與蛐蛐》的異同。) (學生自學,輕聲播放速緩的音樂)
1 雨的訴說
【活動目標】
◇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和體驗大自然的韻味。◇通過搜集有關資料,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并鍛煉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閱讀和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提高文學鑒賞水平和朗誦能力,尤其是體味抒情類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師準備】
◇教師最好在學期一開始就把這項活動布置下去,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隨時留意、多方搜集。
◇在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準備時,及時進行指點和幫助。
【活動指導與建議】
◇活動準備
課前,把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活動準備。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讓學生在不同時空諦聽雨的聲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各個角落去采集雨聲,用錄音機錄下來,準備在課堂上播放并描述給全班同學。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關于雨給人類帶來的福與禍的資料;也可以有所擴展,如不同地區和季節,雨的不同形態;雨的各種奇特現象及成因等。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讓學生搜集寫雨的文學作品或片段,并準備簡要的評點,在課堂上進行朗誦。還可以進行專題性的作品搜集,如寫雨的古詩詞集錦,小說、戲劇中的雨;寫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歡樂、憂郁、興奮、凄涼等各種心境下的雨。
第四組:欣賞、評論關于雨的歌曲──尤其是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搜集相關作品,分析它們是怎樣寫雨、唱雨的;
以上各組進行活動準備時,老師可以相機指導,以便把握住整個活動的方向和質量。
◇課堂活動(主要練習口語表達)
四個小組依次或穿插進行活動展示。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播放雨聲的錄音,讓同學們說一說雨聲喚起了怎樣的心緒和感受。然后,由錄制雨聲的同學描述真實情境。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可以用知識競賽或有獎競猜的形式開展活動。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進行配樂朗誦,請同學們在聽完后談談感受,以及對朗誦本身的評價。所有朗誦結束后,再對作品進行一番比較、品評,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力。
第四組:欣賞、評論關于雨的歌曲。可以讓同學根據歌曲的內容有感情的演唱一、二句有雨的歌詞,讓同學們評論一下歌手唱這首歌時應有的感受。
課堂活動時,應該注意:(1)一定要全班積極參與和感情共鳴,激發所有學生參與和表現的熱情。(2)當學生在臺上講述或朗誦時,要讓同學講清楚所講的內容,要注意音量、語速、表達的清晰和生動。
[文題集萃]
1、聽雨
2、在雨中(雨中情)
3、雨天,我想起了……
4、以“雨的形成(空中有朵雨做的云)”為題,寫一篇說明文。
5、選擇一個季節的雨作為描寫對象,抓住帶給你的某一種突出的感覺,寫一篇抒情文章。
《詩兩首》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童年圖,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 兒童詩兩首(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預習探究
1、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讀給大家聽。
你最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三、合作交流
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么?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么?
4、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品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