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后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干,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說雖以明朝為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說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中舉后
2、說說中舉前、中舉后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戶賀喜范進借錢范進發瘋屠戶治瘋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說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戶
4、胡屠戶可笑在哪里?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并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干思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戶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后恭。
6、小說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戶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偽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說明了他們是一群什么樣的人?表現了什么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彌漫著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么樣的人?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為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說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么,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布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說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講授新課
1、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說說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后:
⑴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并分析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復,這種反復說明了什么。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上集。這里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復,“我中了”一句話反復出現。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的設置,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欲熏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⑵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后地位、經濟狀況發生哪些變化?這說明了什么?范進對胡屠戶的態度有何變化?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中舉之后,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眾鄰居的稱呼“范老爺”,胡屠戶的言行,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戶的稱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從中舉之后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3、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二、課后練習五第2小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的內涵。五、總結、擴展
本課對于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孔乙己沒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為統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
自私虛偽,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置老母和妻子挨餓于不顧,可見他急切地艷羨功名富貴。
2、范進為什么會發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這是喜極而瘋。范進中了舉,幾十年來的貧苦屈辱一旦改變就驚喜得發瘋了。
說明他的靈魂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從中舉之后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圓滑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進中舉,喜極而瘋,那么中舉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范進中舉,從一個人的命運看,是于他有利,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透過范進看當時的讀書人,悲劇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舉或中舉后變成瘋子、傻子,就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表面看來是喜劇,本質看來是悲劇,從個人來看,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內,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4、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諷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本文主要用了對比、夸張和細節描寫直接寫實三種。
(1)對比:上節課分析的圍繞著范進中舉前后在貧富、哀樂、榮辱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人物關系上是“冷”和“熱”的鮮明對比,以及范進本人從唯唯諾諾到圓滑世故的變化。
(2)夸張: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一巴掌居然能治瘋。
(3)細節描寫直接寫實:白描式的細節描寫,如“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十幾回。”“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了過來。”前后矛盾的細節描寫,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戶離開范進家“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范進中舉后,胡屠戶離開范進家“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地去了。”夸張性的細節描寫,屠戶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彎不過來。范進的細節描寫。賣雞時和發瘋時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態和畸形的心理。
三、課堂小結
小說以范進中舉為中心事件,對范進中舉前后的境遇進行了對比刻畫,形象生動的刻畫了他周圍的人,尤其是對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和范進“中舉后”的不同表現,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世態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預習《香菱學詩》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第一課時采用以讀為主了解大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自讀排障、疑難詞語補充解釋。如:進學、爛忠厚、闖將來、
權變等。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3結合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設疑導引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2、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三、討論釋疑。
小結:
這一節課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討論中的疑難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重點歸納總結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1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夸張的語言;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后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 同案 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范讀課文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為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后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②(6~10)治瘋;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注釋自瀆課文,并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么?
⑤“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寫出了什么樣的形象?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為什么硬著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為什么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學生默讀結合注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么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里來”,報喜人擁著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么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為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為什么新貴人歡喜得竟至于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討論思考和練習二
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借報錄人之口說范進是”迷了心竅”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戶第二次賀喜的時候,為什么叫二汗提著?為何又寫明禮物?
③簡析胡屠戶喝酒壯膽的有關描寫的語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義?
⑤簡析第9段胡屠戶厚顏無恥的恭維范進的語段。
⑥為什么眾人也都笑起來?
⑦簡析第9節末句。
小結:結合思考和練習三討論胡屠戶對中舉前后范進態度的變化
三、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三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為什么除眾人之外又詳寫鄉紳來拜?
②課文末段寫胡屠戶見財性、心喜卻又假意推讓,運用了那些動詞?
③夸張張鄉紳的富有與范進中舉歡喜瘋了有無關系?
四、歸納總結全文
1.中心意思2.寫作特點: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
3.語言特色:準確生動的白話語言
五、討論思考與練習
探究活動
如果這次范進還沒中舉,請你設想一下,范進、胡屠戶、張鄉紳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就此續寫新結局,要求續寫內容符合人物性格特點。同時,準備一份談本次寫作體會的發言稿,預備在課上向同學們陳述。
(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36
課題
19 范進中舉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學習對比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通過對話、對比的細節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封建社會的人情世態,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
重點
學習以對話、對比刻畫人物的寫法
難點
學習對比寫法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導入簡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峰,給后世的譴責小說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
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一群“儒林”的丑惡形象。
聽介紹
了解文學常識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安徽省全椒縣人,清代小說家。
二、整體感知:速讀分段
第一部分(l~2):寫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3~末):寫中舉后的情景。
閱讀、思考、交流
了解主要情節
2.課文怎樣描寫范喜極發瘋的過程?
(昏厥-瘋跑-跌倒-上集)
3.課文寫范進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
三、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分析、討論、交流
認識范進形象特征
熱衷科舉,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以此深刻地揭露并諷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及其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教
后
反
思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37
課題
19 范進中舉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學習對比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通過對話、對比的細節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封建社會的人情世態,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
重點
學習以對話、對比刻畫人物的寫法
難點
學習對比寫法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四、探討胡屠戶的形象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他的態度有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胡屠戶是一個怎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
認識胡形象特征
(l)語言描寫,(2)動作描寫。對比寫出其前倔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性格
2.范進中舉后,張鄉紳為何送銀送房?眾鄉
鄰的表現有什么變化?這些情節表現了什么?
(世人對權勢者的敬畏諂媚,對不幸者
討論分析,歸納交流
全面認識小說主題
的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炎涼世態。)
五、想想,在本文笑的背后還隱含著什么?
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
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表現了作者對科舉制度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深惡痛疾的態度。
討論、分析、交流
歸納明確小說主題
六、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教
后
反
思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一、辨字注音組詞: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
三、下列四組詞語中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 長親zhǎngqīn 相公xiànggōng
b 行事xíngshi 規矩guījù
c 星宿xīngxiù 解元jiěyuán
d 名諱mínghuì 拙病zhuóbìng
四、選擇字詞填空:
1 屠夫橫披了衣服, (挺、鼓、腆)著肚子去了。
2 范進抱著雞,手里插著草標,一步一 (跌、歇、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 (漂亮、華貴、軒敞),也還干凈,就 (給、送、借)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看望、請教、留心)些。
4 屠夫把銀子 (拿、捏、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 (伸、舒、張)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范進道:“……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 (收、縮、放)了回去,往腰里 (揣、塞、放)……
五、請解釋句中加黑詞的意義,并說明現在是否使用。
1 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惹人笑話。
2 胡屠戶吩咐女婿道。
3 范進道是哄他,只裝不聽見,低著頭往前走。
4 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
5 比如我這行事里,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
6 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
7 見范進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8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
9 娘子哭哭啼啼,在廚下收拾齊了,拿在草棚下。
10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
六、寫出下列句中加黑詞現在的說法。
1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 )
2 范進唯唯連聲,叫渾家把腸子煮了,燙起酒來。( )
3 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里。( )
4 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
5 些須幾個錢,不夠你賞人。( )
七、填空。
本文節選自《 》第 回,作者是 朝的 。他寫的這部書是 體的長篇諷刺小說,共 回,主要描寫 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 的腐朽。
閱讀
八、閱讀下列段落,回答問題。
(一)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
1 本段刻畫人物的方式是( )
a 有特征性的語言
b 有特征性的語言、動作。
c 有特征性的動作、神情
d 有特征性的語言、動作、表情
2 作者如此寫范進的目的是( )
a 揭露他靈魂被腐蝕、被扭曲變形
b 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c 揭露了當時腐朽庸俗對社會現實
d 刻畫了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二)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也罷,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又轉回頭來望著女兒,說道:“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他用,只怕姑老爺還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
1 這一段主要刻畫的人物是( )。
a 范進 b 張老爺 c 胡屠戶
2 這一段刻畫人物的主要方式是( )。
a 動作 b 外貌、語言
c 動作、語言 d 動作、語言、外貌
3 由本段看出胡屠戶是怎樣的一個人( )
a 愛才如命 b 虛情假義
c 疼女婿、恨兒子
d 愛財如命、虛情假義的市儈小人
九、閱讀分析:
1 范進中舉后,課文里哪些描寫最能表現胡屠戶這個人的本質特點?結合具體例子分析。
2 范進和孔乙己都引人發笑,這兩種笑有何不同?
練習測試——答案
三、a
四、1 腆 2 踱 3 軒敞,送,請教 4 攥,舒,縮,揣
五、1 教育、指引的意思。“教導”一詞現在還在使用。2 指派或命令的意思。“吩咐”一詞現在還在使用。3 說是,認為,以為。“道是”一詞現在已經不用了。4 教我。“見教”一詞現在已經不常用了。5 行業。“行事”當“行業”講的用法,現在已經不用了。6 一會兒。“少頃”現在已經不用了。7 仍然,還在。“兀自”現在不用了。8 古人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后人用桑梓指代家鄉。“桑梓”的這種用法現在已經不用了。9 整理、整治。“收拾”一詞現在仍然使用。10 爭論、較量、認真地細算。“計較”現在仍然使用。
六、1 丟臉的家伙 2 妻子 3 給 4 我 5 一些
七、《儒林外史》,三,清,吳敬梓,章回,五十五,封建知識分子,科舉制度。
八、(一)1 d 2 d
(二)1 c 2 c 3 d
九、1 范進中舉后,他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稱范進“賢婿”、“老爺”,當眾夸獎范進“才學又高……”表現出他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庸俗自私的市儈性格。
2 這兩篇小說都用了諷刺的手法,寫出了范進和孔乙己的可笑處,兩篇的笑的相同處都是用來諷刺腐朽的科舉制度,表達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揭露、鞭撻和抨擊。但兩篇笑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更多的潮笑,旨在揭露封建思想毒害下的追逐功名的知識分子和勢力小人的丑惡嘴臉;而后者則在哄笑的背后隱藏著深切的悲哀。前者笑后引起對丑惡嘴臉的憎惡,后者笑后對不幸者引起深切的同情。兩篇都用了喜劇手法,但后者悲劇氣氛更濃。兩篇都在笑聲中寫封建時代下層知識分子的命運。前者是鳳毛麟角的僥幸成功者,后者則是被科舉愚弄并最后吞噬的失敗者。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背景】
自科舉制度開始,讀書人便有了強烈的讀書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挑燈夜戰為光宗耀組,讀書人忙得不亦樂乎。隨著封建專制的不斷強化和日趨酷烈,科舉制度墮落成禁錮知識分子思想自由和創造精神的桎梏。范進中舉發瘋,就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黑暗和對國家民族的殘害。
范進發瘋是必然的。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會對鮮明鄉形象的人物語言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六下深刻印象,會認識猥瑣而悲哀的范進、粗俗市儈的胡屠戶、以及張鄉紳眾鄉鄰等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學習本文,我們既要認清封建社會的黑暗與陳腐,又要看到我們所出社會的光明和幸福。擺正我們的進取心態,高揚自己的理想大旗,創造出屬于自己也屬于社會的幸福樂園。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語言、動作描寫和對比、夸張的修辭手法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全社會的毒害,使自己受到啟迪和教育。
【方法、手段】
跳讀、精讀、討論(結合課件)。
【主要過程】
1、介紹封建科舉制度,導入新課。
2、快速瀏覽課文,捕捉文中信息。
3、賞讀細節,品味人物性格。
4、評價范進及其科考歷程。
5、想像范進中舉后的語言、神態。
6、小結。
7、作業。
【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師: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大凡能求得功名必須苦讀后經科考后才能成為“人上人”,有哪位同學來介紹介紹古代的科考制度?
生:很麻煩,先初試取得資格,再鄉試、會試而殿試。
師:的確。但仍有不少讀書人對此趨之若騖。讓我們今天看看本課中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并將自己覺得好笑的地方做上標記。
(學生快速瀏覽,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一處最好笑,說一說再想想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生:笑范進的猥瑣,笑胡屠戶的粗鄙。
師:作者只是要笑范進、胡屠戶嗎?
生:不是。是要我們認清當時的社會制度對人的摧殘和迫害。這都是社會造成的。
師:對。這正是本文的主旨。作者通過夸張的手法對封建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抨擊和鞭撻,反映了他憤世嫉俗的感情。那我們來討論討論范進這個人物吧。
生:他很可悲,考到50多歲,在一棵樹上吊死,實在不可取。
生:他也讓人敬佩,他十年寒窗苦讀,家里又不支持他,無經濟來源還堅持到最后,終達目標。
師:請大家把范進、胡屠戶、張鄉紳所說的話分三組仿一仿,中間再結合點人物的動作、表情等。
(過程略。)
師:現在我們來討論討論范進、胡屠戶、張鄉紳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語言、動作?各個人物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生:范進中舉是悲哀,他會成為封建統治忠實的維護者。
生:胡屠戶說話雖尖酸刻薄,但他是長輩,說話難聽了些,目的是為了激勵范進。這是在教育孩子。不過手段方式不好。
生:我家長可不這樣教育孩子。
生:胡屠戶是一個前倨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小人。
師:大家再想想,范進中舉后會有什么樣的言行心態?
生:蹺二郎腿、釣一支香煙、寫文章……
生:會體察民情,為百姓做點實事……
師:大家說的都不錯。請發揮想象把它寫下來。
(學生寫,老師巡視。)
師:大家寫的下課交上來。現在同學們能說說自己讀書的目的嗎?
生:學以成才,報答父母。
生:考大學,將來為國服務。
生:出人頭地,做事方便。
師:好。通過本課學習,大家收獲不少:認識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也知道描畫人物的方法,還明白了讀書的目的。希望我們大家擺好心態去奮發努力,為將來成為新時代的人才而奮斗。
【教學反思】
“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于引導啟迪。”老師要改變角色,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注重調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范進中舉》的作者在其作品中還表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因而我必須引導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擺正讀書的心態,讓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注重情感與思想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本課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上大膽敘說,培養了學生對人事物的看法,樹立了優良的讀書觀,同時也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也存在缺點。如學生練筆倉促,說明本人在課堂上對此類問題投放的時間過少,也就是還不夠重視課堂上的訓練。今后一定加強改觀。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這周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校內公開課,每位老師都講了一節適應新課改的課,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我認為,新課改沒有唯一的模式,我們無論學習馬牧池,還是學習長城,那都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從自身實際出發。工作幾年來,一直自認為自己上課不突出,但也還可以,學生挺喜歡我的語文課。但現在我卻有點不知所措了,知道新課改的上課思路,但發現真正進行起來卻并不順利,學生的能力水平一下子跟不上。就拿這次我上的課《范進中舉》來說,精心設計的問題學生們討論起來并不熱烈,我一再引導,但學生好像是由于緊張什么的,聲音仍舊很小,他們從六年級開始就習慣了默讀、從參考資料中找尋答案,等等的一些弊端顯現出來后,新的課程改革就很難達到理想效果。也可能是我太心急了,也許慢慢經過一段時間,這些就會有所改正的。
我還有一個擔心,就是我所教的已經是初三的畢業班了,在課堂上過多的讓他們展示、讓他們發揮,我怕那些學習不自覺的學生會放松學習,最終會影響學習成績。我們絕大多數老師整理出理想學案的能力還有限,一節學案得準備考慮三四節課,唯恐有不對之處,總覺得太浪費時間了,畢竟對初三的老師和學生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能力和成績本不應該成反比的,或許隨著課改的逐步推進,這些擔心就會自行消失,希望我是杞人憂天。我會繼續努力的。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點]
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片斷,品味文中精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以胡屠戶為例鑒賞諷刺手法;延伸拓展,深化對諷刺藝術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片斷描寫,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多媒體播放范進發瘋的畫面。
選一學生朗讀第5段。
教師提問:文章是如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丑態的?
學生討論,明確:文章充分利用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等手段來刻畫范進的“瘋”態。語言描寫:三次寫范進講“中了”,表現夢想實現的復雜心情。行動描寫:四次寫范進拍手,另外寫跌倒,往門我飛跑,踹進塘里等動作,對范進熱衷功名的丑態多方諷刺、無情嘲弄。神態描寫:四次寫范進“瘋笑”“笑了一聲”“大笑道”“笑著,走到集市上”,表現了范進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
教師總結: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獨特的神態描寫,活畫出一個醉心科舉、迂腐至極的儒生形象。作者將主觀情感融于客觀敘述之中,雖無一貶詞,卻使我們在啞然失笑的同時深感他的可鄙、可憐、可悲。
二、賞析諷刺藝術
1.教師導入話題:諷刺藝術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直接寫實(白描)等。諷賴有不同的程度,較低層次是詼諧的笑,較高層次是像火一樣辛辣的諷刺。今天,我們以胡屠戶為例賞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1)提問:文章是如何通過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來揭示他欺貧愛富、庸俗自私的市儈性格的?
學生自由發言,其余同學點評。
多媒體顯示:
中舉前中舉后
稱呼現世寶 癩蛤蟆 賢婿老爺 文曲星
長相尖嘴猴腮體面的相貌
學問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師舍與你的才學又高
動作橫披衣服,腆肚子連斟兩碗,壯膽
一口啐在臉上手顫起來
罵一個狗血噴頭 千恩萬謝地低頭去了
經濟我自倒運……不知累了我多少 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
姑老爺還不稀罕
賀禮一副肚腸,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教師總結:前倨后恭,通過鮮明的對比,活靈活現地勾畫出胡屠戶庸俗勢利的市儈嘴臉。
(2)夸張手法
學生舉例:胡屠戶打范進后,“手隱隱的疼將起來”“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心想“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
范進回家時,胡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胡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教師總結:借夸張的細節描寫,漫畫式的筆法顯示了胡屠戶對范進的畏懼、巴結之情。
(3)細節描寫生動真實,極具諷刺性。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有關胡屠戶的細節描寫,并在旁邊批注一兩句評點式的文句。
師生共同欣賞:
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向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
選兩個同學表演這一片斷。
這里揭示了胡屠戶言語、動作的矛盾,銀子已經緊緊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卻偏說不要,揭示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四個動詞“攥、舒、縮、揣”使這個見錢眼開、虛偽做作的小人丑態躍然紙上。細節的真實生動、浯言的簡潔準確,傳神地刻畫了人物性格的特征,極大地增強了諷刺藝術的魅力。
2.學生自行畫出本文中好笑的地方,用點評的'方式寫出自己的鑒賞心得,繼續體會諷刺藝術效果。
三、延伸拓展,感覺名著魅力,充分認識科舉制度的危害,體會諷刺的藝術效果
多媒體顯示: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地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紀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乎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1.這段文字選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刻畫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進中舉》一樣,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揩( )揩眼淚 兩莖( )燈草
3.作者刻畫嚴監生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角度進行描寫。嚴監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為文學畫廊中一個不朽的形象。
4.在趙氏之前有好幾個人猜測嚴監生為什么“伸著兩個指頭”的原因,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而沒有一下子就讓趙氏來說?
5.《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從本文和《范進中舉》可以看到,文章大部分通過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請你課外再讀《儒林外史》的一些文章,根據你的閱讀體驗和寫作實踐,談談你對這種手法的認識。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1.嚴監生 夸張2.kāi jīng
3.動作 神態 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 吝嗇
4.前邊的人所猜測的內容,為趙氏的話作鋪墊,可以起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5.夸張
四、課堂小結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著名片斷。文章圍繞“范進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進等人的丑態,鞭撻了封建社會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對我們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有重要的意義。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構與重構,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對社會文明的嚴重侵害,值得我們深思。
諷刺是一門藝術,《儒林外史》集諷刺藝術之大成,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希望大家悉心揣摩,用心體會。
五、布置作業
1.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也怎的?……”這里把胡屠戶恭維的話寫得極其精彩,一個“靠”字道破心機,請以第一人稱道出胡屠戶的這番心機。
2.范進中舉當天,鄰居送禮道賀,張鄉紳也來拜訪,這是不是說明社會對知識的重視,聯系當今“知本家”的現象,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范進中舉前后,知識并未增加多少,但前后境遇迥然不同,這說明科舉制度對人性的扭曲,這與當今社會重知識、重人才有本質的不同,與那些以知識為資本進行創業的“知本家”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只有弄清這些。方可作出合理的解說。
教學后記:
分析范進、胡屠戶的性格特征,理解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掌握文章所運用的諷刺手法,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認識科舉制度的罪惡。了解其對知識分子靈魂的毒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一、說課本:
1、課本的職位地方和作用:《范進中舉》是任務教誨課程尺度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位的第三篇講讀課文。本文節選自《儒林別史》,這是一部揭破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誨對念書人踐踏糟踏的名著。現在語文課本版本較多,但都選入了《范進中舉》,可見本文在語文課本中的重要性。本篇課文共需二課時,本日我重點說第一課時。
2、講授目標:教科書上的單位闡明中明白指出本單位的講授要點為:通過人物的言行,聯合人物所處的詳細環境,掌握人物的本性特點,并能對語言特色有肯定的領會,從而漸漸進步文學欣賞本領。因此,聯合本文內容,我確定的講授目標是:(1)了解吳敬梓及《儒林別史》。(2)通太過析范進中舉前后的表現,掌握人物形象,明白小說的主題。(3)領會小說浮夸、譏笑的伎倆。第一課時完成前兩個目標。
3、講授重點和難點:依據課本的特點、講授目標及門生的現實,建立本文的講授重點為:閱讀明白小說中人物語言、行動、舉動的形貌,闡發人物形象。難點:明白范進發狂的緣故原由及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批駁。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從門生現實出發,接納以下教法引導學習:提問法,長文短教,因而老師提問的導向作用是很有須要的。提問精而巧,漸漸引導,漸漸深入。點撥法,在關鍵處舉行恰到利益的開扶引導,開啟門生伶俐,點燃頭腦火花,讓門生睜開遐想,拓展思緒,把題目引向深入,進步講授服從和講授質量。表格法,填寫 “中舉前后比擬”表格,突出主旨。
2、學法:初四門生已具備肯定的小說知識和自學本領,感性了解較強,但理性闡發不敷。本文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初中門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而紕漏仇家腦性和藝術性的闡發。在觀賞本篇小說時,接納圈點法、討論法、朗讀法,充實變更他們的積極性,充實發揮門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講授歷程:
(一)導入新課:從上冊學過的《孔已己》導入,接洽到我國古代封建科舉測驗。
(二)交換預習:1、起首簡樸交換講授案文學知識填寫環境,讓門生對《儒林別史》有個開端的了解;2、通過修正講授案了解門生存在的題目,有重點地舉行夸大,完成字詞積聚。
(三)團體感知:1、讓門生自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了解故事背叛。2、讓門生再讀課文,劃出形貌范進的有關內容。這個關鍵重要分課前和講堂兩個步調完成:講授案的課前預習部門引導門生通過自學了解故事背叛,知道小說寫了范進中舉前后的差別遭遇,大抵分兩部門。請門生在書上畫出他中舉前后的巨大變革,并口頭復述。如許門生對情節和人物就有了團體的見解,通過講堂上預習交換關鍵進一步加深了解,既注意門生的自主學習,也突出了老師的引導作用。3、速讀課文,完成表格。講授案上表現表格內容,從四個方面臨范進中舉前后舉行比力,這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學習,完成表格的歷程便是全面掌握課文的歷程。為下面闡發人物形象、展現主旨做好鋪墊。
(四)講堂探究。針對課文我計劃了二個題目:你以為范進是怎樣的一小我私家?說出憑據。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第一個題目是為了幫助門生從文中對范進的描畫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性;第二個題目是為了讓門生加深對文章主題頭腦的明白。門生憑據題目先念書思索,然后小組交換,配合完成。
(五)拓展延伸:孔乙己淪為托缽人,可范進中舉成了“老爺”,兩小我私家的運氣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破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迫害?通過和《孔已己》的比擬,加深對科舉制度對念書人的迫害的了解。可以讓門生自由發言,老師總結提拔。
(六)小結:歸納文章的主旨,讓門生明白小說所反應的社會現實。
(七)部署作業。
四、說板書計劃
我的板書計劃以范進中舉前后分為兩部門,力求表現情節的清楚。然后引導門生從范進的外在表現發掘人物背后的內涵素質。通過范進中舉前后的種種比擬,將范進中舉前后的性格特點“猥瑣脆弱”和“平滑油滑油滑”分別寫在“瘋”字的兩旁。通過探究范進發狂的緣故原由,明白其自身緣故原由就在于“熱衷功名”。我的板書計劃力求潔凈精粹,而又能突出人物形象。
我的上述講授計劃,以《新課標》為理念,圍繞《范進中舉》的人物形象睜開。在教的歷程中,我試圖通過題目標設置來開導門生思索;在門生學習的歷程中,讓他們重要通過自主、互助的學習方法,完成掌握范進形象、明白主題的目標。本著如許的思索,我經心計劃講授案,奪取對門生學習起到幫助作用。上述的計劃與想法若有不當,請列位老師向導不惜見教。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小說中人物語言、動作、行為的能力,分析范進、胡屠戶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重點:
品味學習以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和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直接導入 )
師:上節課,我們對《范進中舉》這篇小說的基本情節有了大致的了解,對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體會。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等同學的表演。
二、課本劇表演
(生表演課本劇)
[點評:讓學生組織并參與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為只有認真研讀了課本,才能體會其中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帶給其他同學享受語文的快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進中舉發瘋”作為鋪墊
師:讀了課文,又看了表演,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生:“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師:它為什么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師:(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著手大笑----拍著笑著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看了中舉報帖后,為什么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
(生爭執,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三個短句上。)
師: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生: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師: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說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生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范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后,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師肯定,抓住這個“好”字,分三路先后追問)
[點評:一個“好”字,集中體現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題旨。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因此,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十分恰當。]
2、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師:那么,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為什么?
[點評:首先,圍繞“好”字提出問題,讓學生細細地從研究范進中舉前后地位變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認識。體現了提問的針對性和具體性,給學生的思維指明了方向,是掌握課文的切入點。]
生:沒有說“好”字,沒有發瘋。因為中相公并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師: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生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
生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戶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師: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
生: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師: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說“好”,也沒有發瘋。下面看問題二、范進中舉后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生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胡屠戶“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生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為“范老爺”;胡屠戶稱之為“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師:(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戶前后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為他們是虛偽的,還是真心的?為什么?
生:虛偽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為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么詞來形容他們?
生: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師:此時,范進對于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生: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
師:看來,范進也并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
生:虛偽、圓滑。
師: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后,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說說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么?(請注意表格前后對比)
生: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師:原來如此。那么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師: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著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卷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點評:其次,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好”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范進的形象超出課本文字之外,更為豐滿。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領悟課文的主題。]
3、分析本文的主題
師:基于以上分析,你認為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云?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么問題?
生: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師:(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戶他們呢?
生:還毒害了人民。
[點評:最后,由于教學目的中所涉及的內容已大致解決,學生依據這個設問可以較快地歸結本篇的主題思想。體現了教學中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主題的歸納水到渠成。]
師: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說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為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師:有一副對聯為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張。
[點評:該對聯引用得恰到好處,既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又有力地結束了本課教學。]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為: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當代應試教育的種種現象與封建科舉制度是不是一回事?為什么?
[點評:拓展練習有梯度和新意。分別針對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現代社會應試教育提出了很尖銳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總評: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選擇能夠最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 的突破點,是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設計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們常說課堂教學中的“牛鼻子”。《范進中舉》是一篇難度較大的長課文,要“牽”準“牛鼻子”只有抓住范進中舉時的一段語言進行突破。即可以以“好”字為主線,通過三個問題把前后情節(中舉前、中舉時、中舉后)貫穿起來,這樣既渾然一體,又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至于胡屠戶的前倨后恭,鄉鄰們的趨炎附勢,張鄉紳的巴結攀親,這一封建社會各階層的病態心理和世態炎涼的現實,稍加提示,學生即可通過熟讀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對比,進行歸納、總結。在一串連環套式的提問討論之后,學生可以較快地聯貫全篇,揭示本文反對封建科舉制的深刻主題。
總之,全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主線分明,重點突出;問題的設計既有梯度性,又有針對性,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課后,我對本節課做了如下反思:
如果說這一節課有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的話,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能較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聽課的老師較多,上課的地方較陌生,剛剛上課的幾分鐘學生比較拘謹,不敢發言。看到這種情況,我及時調整通過啟發、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學生漸漸活躍起來,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能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設置,一次次及時的點撥和自己富有激情的范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課堂結構設計合理。整個課堂的環節從導語到延伸遷移都沒有脫離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做到環環相扣,結構緊湊,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學生是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學習,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回顧目標。
三、課堂容量大,能實實在在的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范進中舉》這一文章篇幅較長,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可笑的地方來賞析諷刺手法,并通過諷刺手法分析學生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而且通過一系列的問題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分析綜合能力。
這一節課由于我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由于對學生的估計出現偏差,在賞析諷刺手法這一部分,讓學生就文中可笑的地方來進行演繹的時候,由于調動不夠充分,出現了冷場,此時我心中有些著急,處理的不夠恰當。
二、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讀了,也對朗讀做了指導,但是由于課堂容量大,朗讀只是一帶而過,沒有還朗讀到語文教學中去,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在讀中理解文章主題,在讀中品析語言的傳神。我應適時進行即場范讀,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在學生回答出乎我意料的答案時,引導得還不夠到位。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以課堂練習為線索,組織教學。第一課時采用以練代講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教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 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4)完成“預習提示”后面的三項字、詞練習。
2 補充介紹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書,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摘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4 學生看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課堂練習。
學生使用工具書,對照課文,完成以下練習。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輕聲討論。
(1—4題答案已標在括號內或橫線上。)
1 在括號內注音,橫線上組詞。
2 課文中寫“張鄉紳拜新中的老爺”時,先寫一個“體面的管家”送來“大紅金貼”,其作用是
A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待人和氣有禮。
B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尊敬新中的舉人。
C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的身分和派頭。 答(C)
3 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其含義是
A 胡屠戶深知自己是殺豬賣肉的,粗氣陋俗,此場合不便出頭露面。
B 說明封建社會上尊下賤,有身分的人來了,平民一般采取回避態度。
C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答(C)
4 張老爺一見范進中舉的題名錄,當天就來,開口“親切的世兄弟”,閉口“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還送銀子、送房子,張老爺內心目的是
A 想巴結新中舉的范進,為日后仗勢辦事鋪平道路。
B 為的是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權勢。
C 用稱兄道弟等手段來拉幫結派,今后好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答(B)
5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6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8 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9 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三、析題、釋疑。
練習中1—4題已有答案,教師在檢查訂正時,不能單判定對還是錯,而應該結合語境分析,告訴學生為什么對,為什么錯。
第5、6題可先讓學生發言,互相討論,只要說得有理,都應該加以肯定,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第5題提示: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第6題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前面六個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留下后面兩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請同學們課后帶著這兩個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再細細品味互相討論,為下一節課繼續分析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7: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系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完成“課堂練習”7: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討論“課堂練習”9: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那一篇?為什么?
提示:此題主要是講清為什么喜歡的原因。教師可從人物、主題、結構、語言諸方面作一些提示,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不必下結論。
四、學生質疑。
這篇課文,我們共完成了9個練習。主要學習了文中的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我們也運用對比手法將本單元已學過的兩篇課文作了一些比較。請同學們進一步研讀課文,提出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五、布置作業 。
完成“揣摩·運用”四、五。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1、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了解作者,熟悉課文情節,通過范進中舉前后的生活對比,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學生能總結本文的主題,并教會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3、學會運用人物動作、語言、外貌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
2、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高,學生語文考試合格率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學生比較懶惰,自覺性差,教學時采取簡約的教學方法,達到訓練學生能力的目的。
3、重點難點
1、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學生能總結本文的主題,并教會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2、學會運用人物動作、語言、外貌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語言導入
吳敬梓,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但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炎涼,這些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吳敬梓的小說《范進中舉》。
活動2【測試】自學檢測
1、介紹作者,之后完成練習冊2題。齊讀三遍,注意識記。
2、給下列加點橫線的字注音作揖帶挈靦腆星宿商酌兀自長親桑梓忌諱
3、解釋下列詞語,并在括弧里注音帶挈:提攜。倒運:倒霉。腆著:挺著。央及:懇求。舍與:施舍給,賞給。商酌:商量,考慮。桑梓:家鄉敘功:評功
4、本文分幾部分?請歸納段意(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
5、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復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節(請四名學生敘述)
活動3【導入】自主探究,導學達標
1、小說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范進中舉) 2、圍繞這個中心事件,作者按事件發展的順序,寫了哪兩個時間段的情況?(中舉前和中舉后)
3、分析人物形象
(1)這篇小說都寫了哪些人物?(請學生回答)
(2)眾多的人物中,想一想誰是小說的主人公?
活動4【導入】精彩賞析
(1)范進是作者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人,你認為文章中關于范進的描寫中,哪個情節最精彩?明確:范進喜極而瘋
(2)作者是怎樣刻畫的?(小組合作解決)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幾層?試歸納。
第一層寫昏厥,用“看”“念”“拍”“笑”寫范進喜極的動作描寫,用“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寫范進昏厥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中“嗷’寫出驚喜過望的心情“好了”幾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實現,富貴榮華滾滾而來第二層寫瘋跑用“爬將起來“拍著手大笑”“飛跑”這幾個動作描寫,寫足了范進的瘋勁用重復的語言,寫狂喜的心情。
第三層寫跌倒用富有諷刺性的外貌描寫,寫范進一腳端在塘里的丑態,“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極其強烈的諷刺意味。
第四層寫瘋走上集“拍著笑著”的動作描寫范進的瘋態。請一名學生找出范進中舉喜極發瘋的表現的動詞,說說用了哪些描寫手法,有什么好處。學生動筆做題,教師巡回指導,之后,學生展示。之后教師歸納,教給方法。(四層法即手法描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有什么好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描寫了范進在受盡百般屈辱后突然聽到中舉消息后,喜悅至極發瘋,可笑癲狂的場景,表現了范進熱衷功名富貴,利欲熏心的性格特征,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精神的毒害,批判了科舉制度的罪惡。人物形象鮮明,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5、從以上變化對比和具體分析中,可以看出范進是個怎么樣的人?學生動筆歸納。師生探究明確: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沉迷仕途,熱衷功名富貴,利欲熏心,總是習慣的“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中舉后,他判若兩人,圓滑世故,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耽誤了大好年華。
6、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師生共同探究得出: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云,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后,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滾滾來。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精神的毒害,批判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活動5【練習】訓練提升
訓練提升:學生完成練習冊題目3、4、5、6,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做練習。
活動6【講授】小結
封建科舉制使落第者貧困潦倒,同時也使及第者飛黃騰達,范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封建科舉制任意擺布讀書人的命運,造就了一大批精神空虛、人格淪喪的人,甚至毒化了整個社會,一個缺乏良知與真誠支撐的社會是令人恐怖的,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的人物的性格、命運注定是扭曲的,這或許就是范進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的社會認識價值所在。下節課,我們將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的人物形象,并探究對比手法運用的好處。
活動7【作業】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第七題。
《范進中舉》第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會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2、分析范進形象,體會世態炎涼。
3、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的諷刺藝術。
4、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正確思考讀書的目的。
學習重點:
分析范進形象,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體會諷刺藝術。
學習難點:
認識科舉制度的毒害。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中國有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道出了封建社會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千千萬萬的讀書人把考科舉當作自己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敲門磚,為了中舉而神魂顛倒,范進就是其中的一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吳敬梓的小說《范進中舉》。
二、 出示學習目標
三、 預習檢測:
讀準下列詞語:
帶挈 錠子 親家 扒糞
啐痰 腆著 桑梓 綰頭發
四、介紹作者及《儒林外史》
五、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中秀才—考舉人—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來訪
這篇小說都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呢?主人公是誰?
六、分析范進形象:
1學生跳讀課文,劃出與范進有關的語句。
2合作探究:你認為范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熱衷功名
圓滑虛偽
3描寫范進最精采也最能體現他熱衷功名的是哪一段?
學生齊讀第五段,這一段從那些方面描寫了范進?
外貌
語言
動作
哪個同學來讀一讀范進的語言?
范進始終說的一句話是:好了,我中了!為什么中了就好了?同桌交流
中了—就會出人頭地、有錢有勢、享受榮華富貴
不中—受侮辱、嘲笑,看不起
文中那些地方體現出這一點?
中舉前后對比,揭示出范進熱衷功名的原因。范進熱衷功名到了發瘋的地步,探究發瘋原因,認識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范進發瘋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沒有關系?人們的靈魂都被扭曲了,所以說科舉制度不僅毒害了范進這樣的讀書人,也毒害了整個社會。
七、探究:作者是怎樣運用諷刺手法的?
(1)、夸張手法
(2)、對比手法
八、思考:
范進中舉了,金錢地位就都有了,那么,我們讀書的目的呢?
九、小結:
通過分析范進形象,我們體會到了科舉的罪惡。讀書沒有錯,但讀書的目的不僅僅為了升學,我們要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材”的正確觀念,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
《范進中舉》課后反思: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讀書人靈魂、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分析范進這個人物形象上,從而體會小說的諷刺藝術。我在教學中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親近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我接觸到的班學生程度差,學生連第一排都不敢坐,生怕老師提問,我笑瞇瞇地親自把學生的凳子搬到第一排,拉著學生的手讓他們坐下,拋開課本,走到學生中間說:“老師很喜歡大家,這一節就想和大家聊聊天。”學生來了興致:“老師,聊什么話題呀?”我說:“聊范進唄!大家都是讀書人,比比誰的讀書思想境界高.”課堂氣氛輕松隨意,遇到難題多讓學生討論,教師不包辦,有學生發言,及時鼓勵:“你這么聰明,老師太喜歡你了!”“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志向,從你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希望!”慢慢的,學生開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2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讀小說當以分析人物為重點,很多教師都是對范進中舉前、中舉后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詳細地對比分析,這樣,學生必須熟悉課文才能找準確,找全面,根據學情,我把長課文簡單化,先整體感知范進,再重點賞析“范進發瘋”片段,中了,為什么好了,不中,為什么不好,對比揭示范進熱衷功名的原因,體會科舉制度的毒害,不蔓不枝。
3、注重情感價值觀教育。
在探討“范進發瘋”的原因時,學生認識膚淺:范進中舉太高興了。我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校的很多學生都考上了大學,他們為什么不發瘋呢?范進考了多少年?他為什么不尋別的出路?如果我們考不上大學會怎么辦?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科舉制度下封建社會的黑暗,同時又感受到我們所處社會的光明與幸福。引導學生擺正讀書心態,不是為了升學而讀書,要做對社會有用的讀書人,這是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
不足之處:
《儒林外史》是諷刺小說,諷刺藝術也是學習的重點,我沒有引導學生探究諷刺手法,課堂容量較小。
總之,這堂課后我最深的體會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平時多聽課 ,多學習,才能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