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教案(精選12篇)
《夜》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屠殺革命志士的滔天罪行;在白色恐怖下,人民反抗意 識正在增長;
2.領會并學習細膩動人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
3.領會并學習側面描寫和象征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及其作用。
2.難點: 環境描寫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詞語補釋:
*撫慰:撫摩,安慰。
*韻律:指詩詞中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
*累贅:①多余、麻煩。②(文字)不簡潔。③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煩的事物。文中 指拖累,重壓。累贅léizhuì
*希冀:希望得到。冀jì
*滯鈍:形容動作十分遲鈍、不靈活。
*幽寂:幽靜、寂寞。
*頹然:形容敗興的樣子。
*況味:情形、滋味。
*矜夸:驕傲自夸。
*撩撥:挑逗,招惹。撩撥liáobō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辦。惘wǎng失意,精神恍惚。
*暈眩:頭腦發昏,眼睛昏花。yùnxuàn
*郁抑:郁結壓抑。指蓄積在心頭的憂愁、氣憤得不到發泄。
*哀厲:形容聲音悲哀而尖銳。
*莫可名狀: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名: 用語言說出、表達。狀: 描繪,形容。
背景簡介:
葉圣陶先生的《夜》發表于1927年11月,它反映了“四·一二”大屠殺之后,一段白色恐怖時期人民生活的一個側面。
1924年至1927年,是我國現代史上反對軍閥的第一次大革命。1926年7月正式開始了北伐,使短時期內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由于黨內負責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黨的領導權,致使隱藏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國民黨蔣介石大權獨攬,當北伐軍乘勢長驅攻克上海之后,蔣介石露出了真面目,以清黨為名,在上海發動了慘絕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殺,使大革命遭到了失敗。
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變本加厲,在國統區實行了白色恐怖,對共產黨人和革命隊伍進行了野蠻的血腥屠殺,他們對共產黨人和革命隊伍的態度是“寧可錯殺千人,也不放走一個。”在白色恐怖下,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被屠殺了。這篇小說《夜》鮮明而準確地反映了當時白色恐怖下人民的生活的一個側面。文章所寫的一對青年夫婦就是大革命失敗后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千千萬萬革命青年中的兩位志士。
難句解釋:
1.“放大的瞳子注視著孩子的臉,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為受著突然的打擊,紅潤的顏色已轉成蒼白,肌肉也寬松不少了”:
前句描寫老婦人因得知女兒女婿被捕后的內心憂悶、悲痛欲絕的神情。后句寫孩子幾天不見媽媽,經常哭鬧,面容變得蒼白,身體衰弱了。
2.“她仿佛看見一輛汽車載著被捆綁的兩個,他們手上足上是累贅而擊觸有聲的鐐銬。門首時時有徐重徐疾的腳步聲經過,她總覺得害怕,以為或者就是來找她和孩子的”:
前句中的“兩個”就是老婦人的日思夜想的女兒女婿,“鐐銬”表明他們已經被捕。后句描寫老婦人內心害怕反動派會找到自己的住所進行搜查,加害她和小孫兒。
3.“但她清楚地知道,他們同臉生橫肉聲帶殺氣的那些囚徒決不是一類人”:
意思是老婦人完全相信她的女兒女婿雖然被捕,但和那些滿臉兇相,殺氣騰騰的強盜之類的罪犯是不一樣的。老婦人充分相信自己的女兒女婿是好人,決不是壞人。
4.“他不敢回想;然而那些見聞偏同無賴漢一般撩撥著他,叫他不得不回想。他想如果照樣說出來,太傷阿姊的心了,說不定她會昏厥不省人事”:
意思是指上文“那個弟兄”“同我談”的“那些見聞”,不能告訴老婦人。可以推想,“那些見聞”的內容就是槍殺革命者時的令人慘不忍睹的場面。老婦人聽到后將是受不住的。
5.“他們怎樣‘那個’的”:
意思是他們怎樣被槍殺的。作者不直接使用“槍斃”或“殺害”的詞眼,表現了作者對烈士們的深切同情和崇敬心情。
6.“‘甥女兒,我來看你了’,他默默祝禱,望她不要跟來了,連忙逃回小路”:
這句的“她”指“甥女兒”,就是已犧牲的老婦人的女兒。這里表明舅舅知道甥女兒是冤死的,怕她變成鬼魂附身;一方面表現了人物膽小和迷信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刑場氣氛冷森,場面恐怖。和上文舅舅誤把“十七、十八”兩個號碼的書寫看成“似乎手足蠕蠕而動的蛇樣的東西”所反映的場面氣氛和人物心理狀態是一致的。
解題:(環境描寫的作用)
小說以《夜》為標題,⑴是因為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夜里,⑵同時也象征了中國當時正處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
在這篇小說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極其陰暗、慘淡、可怕的夜晚: “一條不很整潔的里里,一幢一樓一底的屋內,桌上的煤油燈發出黃暈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慘淡,好像反而加濃了陰暗。”這是老婦人所處的陰暗、慘淡而可怕的生活環境。燈火“黃暈”,已使人感到環境的陰森可怕,隨時都可以使人暈倒,她怕得幾乎連燈都不敢點,一點燈“反而加濃了暗淡”,這不僅反襯老婦人所處環境的可怕,而且象征著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使人感到窒息。
接著描寫夜間阿弟和那弟兄一起去野外刑場認尸的可怕環境: “兩個人向野外走去。沒有路燈。天上也沒有星月,是悶郁得像要壓倒頭上來的黑暗,遠處樹木和建筑物的黑影動也不動,像怪物擺著陣勢。偶或有兩三點螢火飄起又落下,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 狗吠聲同汽車的鳴鳴聲遠得幾乎渺茫,好像在天末那邊,卻有細微的嘶嘶聲在空中流蕩,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蟲子。”在刑場上,阿弟看到了“種種可怕的尸體,皺著眉,咬著牙的,裂了肩穿了胸的,鼻子開花的,腿膀成段的,仿佛就將踢開棺材板一齊撞到他身上來”。這深刻揭露了反動派是用殺人的屠刀來維護黑暗統治的。這“黑暗”已使人感到“悶郁得像要壓到頭上來”,在這黑暗的世界里,只有“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而在可怖的暗夜中,作者描寫了在“天末的那邊”卻有“才得到生命的小蟲子”“在空中流蕩”,使讀者在一片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暗示著革命的種子是殺不絕的!
作者在小說中生動地描繪了由里(老婦人之家)到外(野外刑場)的陰森可怕的夜的環境,它象征了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的黑暗現實,預示了黑夜必然過去,黎明必將到來,這“夜”是不會長久的!
情節結構:
《夜》
情節 明 線 暗 線 段落起止
(老婦人) (革命夫婦)
發端 靜夜守候 革命被捕 1─16自然段
↓ ↓
發展 詢問阿弟 慘遭殺害 17─42自然段
↓ ↓
高潮 死訊證實 遺書寄情 43─49自然段
↓ │
結局 承擔責任 ←─────┘ 50─52自然段
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 一條孫映川夫婦被殺害;二是老婦人對這對青年夫婦被殺害事件引起的反應,即她的思想變化。對老婦人的思想變化采取了正面描寫;而對孫映川夫婦的被害經過則是通過回憶和對話來表現,也可以說是從側面來寫的。
這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老婦人,不是被槍殺的一對青年夫婦。這是因為在小說中評判一個人物是否主要,首先要看這個人物在作品中所處的地位如何。這篇小說中,作者著力描寫的藝術形象是老婦人,故事情節至始至終都圍繞著老婦人這個形象展開,而青年夫婦的形象只是在通過老婦人的回憶或她和阿弟的談話或阿弟的回憶中帶出,而且不進行正面描寫,只是隱晦曲折地寫出他們為革命犧牲的經過。作品清晰地展示了老婦人思想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用兩句話來概括: 從悲痛到勇敢,從怯弱到無畏。
這篇小說在結構安排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通過對老婦人在一個夜晚的心理變化的描寫、通過她與阿弟的談話,來寫出青年夫婦的犧牲經過,揭露反動派的血腥罪惡,贊頌青年夫婦的革命精神。但在描寫老婦人時,卻又處處受青年夫婦的影響而改變著她的思想意識。
形象分析:
1.老婦人:
是一位純樸善良的家庭婦女,沒有文化,與外界很少接觸,對社會上的情況很少了解,對女兒女婿所從事的革命事業更是不了解。但是她愛女兒女婿,她認為女兒女婿都是善良的、正直的,因此,在他們被捕以后,她覺得自己的女兒女婿與那些臉生橫肉的囚徒和罪犯不是一樣的人,他們終究會肩并肩地回來。當她證實這對活潑可愛的青年夫婦已被反動派殘酷殺害的時候,老婦人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經歷了一個由悲痛到憤怒,由膽怯到勇敢,由空虛到充實,由迷惘到覺醒的變化過程,成為一個愿意撫養革命后代的自覺的反抗者。
從這個形象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白色恐怖下的人民的反抗意識正在滋長,也預示著革命的烈火是撲不滅的,澆不息的,血腥的鎮壓和瘋狂的屠殺,只會激起人民群眾更加猛烈的反抗,加速反動派黑暗統治的崩潰。這就是作者精心塑造老婦人這個藝術形象的匠心所在。
2.青年夫婦:
是一對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志士。他們和善,相親相愛。臨終前他們留下的字條,表現了他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字條上有兩句話,含義深刻。⑴“兒等今死,無所恨”──說明他們所從事的是值得用生命去換取的事業,所以他們死無所恨,這也正是敵人殺害他們的原因。⑵“懇求善視大男,大男即兒等也”──表現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對下一代的熱愛。
作者描寫這對青年夫婦,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三方面加以表現:
⑴通過阿弟回憶“那弟兄”在去刑場領尸路上的談話,來描寫這對青年烈士在臨刑時壯烈犧牲的情景: 他們兩個都很和善,即使到了刑場滿臉氣憤,可還是透著和善,以致行刑的劊子手一看到“這樣的家伙”“就怕”,烈士的威嚴使劊子手竟然發槍不中,“又是三響,才算結果了”。這說明他們決不是“滿臉橫肉帶殺氣”的囚徒,而是被反動派殺害的英勇不屈的革命者。
⑵通過老婦人的親口訴說,交代了這對革命烈士。女兒叫孫映川,五歲就沒了爹,靠娘一手撫養長大;女婿姓張,“是個清秀的人”。夫婦二人都是教員,“和和愛愛,互相對待”,有一個愉快的小家庭。
⑶通過敘述這對青年烈士臨終留下的字條(遺言),表達烈士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
作業 :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第三題。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 溫鈞 編寫整理)
《夜》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并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教學難點:
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策略:
1、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詩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情自明。同時,古詩詞特有的音韻之美也決定了古詩詞特別適合誦讀。所以在教學時,以“讀”為主,積極引導學生探尋詩詞的意蘊。
2、啟發聯想,品味意境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鑒賞詩詞的過程就是品味詩詞意境的過程。鑒賞詩詞的關鍵是聯想,學生要靠自己的聯想補充和領悟,以構想詩詞的畫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提起月亮,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吟誦出幾首和月亮有關的詩吧,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兩位作者將自己的愁思寄托于這美麗的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你們瞧,張九齡和杜甫借助月亮都在表達著自己思鄉、思人的情感。看看李白,想想杜甫,還有一貶再貶的蘇東坡,哪個不是愁情滿懷、壯志難酬?生活給了他們如椽的巨筆,他們卻只能書寫寂寞!所以,詩人們寫的不是月亮,而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寂寞情懷!今天我們要結識的是另一位詩人——王建,來一起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
二、講授古詩
1、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知作者,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品意境,悟感情
2、知作者:出示詩人資料,了解作者。
3、解詩題:這首詩的題目又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當然是指八月十五中秋節之夜。“郎中”是古代的一種官名。可見這首詩是詩人寫給朋友杜郎中的。
4、了解詩歌寫作背景
中秋佳節,皓月當空,詩人夜不能寐,看到中秋之月——團圓之月,自己卻獨自一人,背井離鄉,不能與家人團聚,不禁傷感,于是便寫下了這首《十五夜望月》。(指導朗讀)
5、抓字眼,明詩意
(1)劃分詩歌的節奏
(2)分兩句抓住重點講解:
A:“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句意:月亮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樹上棲息著烏鴉。秋天的露水無聲地打濕了庭院中的桂花。
B:“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盡: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望月懷人的思緒。
句意: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這秋天的情思會落到誰的一邊?
6、品意境,悟感情
(1)“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冷露無聲濕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這是暗寫詩人望月,卻是全篇點題之筆。他選取“無聲”二字,那么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么豐富的美的聯想。
(3)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仰頭賞月,神馳意遠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
7、再讀古詩,品味意境
8、思考:《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表達了游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們交流。
三、課后作業
請將《十五夜望月》改寫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四、板書設計
十五夜望月
意象:中庭,地白,樹,鴉,露,花,月
情感:望月思遠,想念好友
《夜》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吟誦《楓橋夜泊》,體會古詩描寫的景,體會作者的心情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感悟品味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簡介時代背景和作者
張繼是唐代大詩人。
二、釋題:
(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三、范讀詩歌(聽錄音帶)
四、讀詩歌,提出疑問。
讀詩歌,借助注釋想象詩意,提出疑問。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睡呢?)
五、試講詩歌描寫的景色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月亮漸漸落下,聽到烏鴉哇哇地啼叫聲,天空中布滿了寒霜,詩人面對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滿腹憂愁而難以入睡。這時,姑蘇城外寒山寺里夜半敲鐘的聲音傳到客船上來了。)
六、指導朗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七、讀詩,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朗讀時要想象詩中景象,體會詩的意境。
八、總結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
由于這首詩情景描寫真切,畫面清新,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甚至使得楓橋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揚天下。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所見 月落 霜滿天
江楓 漁火
所聞 烏啼 鐘聲
作業: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夜》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繪本《小夜熊》描述了一場小男孩臨睡前和媽媽的談話:一天晚上,一只小夜熊哭著來到小男孩家,原來它的媽媽不見了。于是,小男孩陪著小夜熊去尋找它的媽媽。他們找遍了媽媽常給小夜熊買蜂蜜的店、小夜熊常常玩耍的公園和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找不到媽媽。小夜熊忍不住大哭起來,周圍陷入了一片黑暗。在小夜熊最難受的時刻,小男孩抓住了一顆流星,而流星正好被夜熊媽媽的釣魚竿勾住了,于是他們就這樣神奇地出現在了夜熊媽媽身邊。原來,夜熊媽媽是去給小夜熊釣魚了。這些魚要給小夜熊當早飯,還要換錢給它買自行車呢!故事的最后,小夜熊和小男孩一起躺在床上,聽著夜熊媽媽溫柔的話語進入了夢鄉……
這是一個溫馨而奇妙的故事,非常適合低幼兒童欣賞、閱讀。因為,依戀母親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對于初入幼兒園的小班孩子來說,他們正在經歷著與父母等親人的分離焦慮,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本能地想要尋找媽媽或者其他親人。因此,他們在閱讀這個故事時能與小夜熊感同身受,與小夜熊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借助繪本故事引起孩子內心的共鳴,引導孩子抒發對母親的依戀之情,理解暫時分離的必要。并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使心靈獲得成長。教學目的主要通過三個環節來達成。第一環節,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之對小夜熊產生好奇和關注,為后面的閱讀環節做好鋪墊。第二環節,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這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這個環節通過師幼共讀繪本,特別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描述小夜熊的動作、表情,激發幼兒的內心情感,將自己帶入“小夜熊”的角色中,并隨著故事的發展完成對情緒的宣泄和轉化,理解父母是愛自己的,從而減輕分離焦慮感。第三環節是情境演繹,教師、幼兒分別扮演小夜熊,大家用語言和動作來安慰思念媽媽的小夜熊。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安慰他人和接受安慰,紓解了自己的情緒,增進了師幼、幼幼之間的情感,從而消除了分離焦慮。
目標:
1.閱讀繪本,感受、體驗故事的情感,抒發自己對媽媽的依戀之情。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分別是短暫的,即使分開了,父母還是很愛自己。
3.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排解自己的分離焦慮。
準備:
1.繪本《小夜熊》的PPT課件。
2.黑色玩偶小熊一只。
過程:
一、認識小夜熊,引出故事
1.認識小夜熊。
師(出示圖片1):你們看,這是誰?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熊?
師:對,它全身都是黑色的,只有脖子下面有一個白色的像月亮一樣的圖案,所以大家都叫它小夜熊。
2.逐一出示圖片2~4,重點觀察圖片3,了解小夜熊出現的原因。
師:小夜熊來到了誰的家里?它為什么來小男孩家呢?
師:你們仔細看看這張圖片,小夜熊怎么了?小男孩在干什么?
師:原來小夜熊一覺睡醒找不到媽媽了,它是來找媽媽的。因為媽媽不見了,所以它特別傷心,連小男孩給它小汽車玩具也不要。于是,小男孩決定和小夜熊一起去找夜熊媽媽。
二、閱讀繪本,感受、體驗并表達內心情感
1.師幼共讀繪本圖片5~13,感受找夜熊媽媽的過程,引發共情。
(1)觀察圖片5、6。
師:小夜熊和小男孩來到了哪里?他們找到夜熊媽媽了嗎?
師:媽媽不在給小夜熊買蜂蜜的商店里,也不在他們經常一起玩的公園里,媽媽到底在哪里呢?
師:媽媽會不會已經回家等小夜熊了呢?他們決定回家去看看。
(2)觀察圖片7~8。
師:在家里,小夜熊是怎么找媽媽的?
師:它急急地沖到床邊.連桌子底下和廁所里都找過了。媽媽找到了嗎?
師:小夜熊和小男孩找過蜂蜜店,找過小公園,還找過家里的每一個角落,但哪兒都找不到媽媽。
(3)觀察圖片9~11。
師:這時小夜熊怎么了?周圍發生了什么事情?
師:怎么會這樣?你覺得小夜熊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師:找不到媽媽,小夜熊太難過了,它哭得傷心極了,周圍的一切都被它的眼淚染黑了,變成了黑漆漆的夜晚。
2.感受、理解夜熊媽媽對小夜熊的愛。
(1)觀察圖片12~15。
師:這時,天上突然出現了一顆什么?
師:對,這是一顆流星。小男孩和小夜熊看見了,一把抓住了流星。流星帶著小男孩和小夜熊飛了起來。那么,他們會飛向哪里呢?
師:咦?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遇到了誰?
師:哇,原來他們看到了夜熊媽媽。小夜熊和小男孩看到了夜熊媽媽心里怎么樣?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師:對,他們撲進了夜熊媽媽的懷里。找到了媽媽,他們太高興了!
師:看見他們擁抱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覺?
(2)觀察圖片16~18。
師:夜熊媽媽正在干什么?
師:小夜熊那么愛媽媽,一點兒都不想和媽媽分開,媽媽為什么還要去釣魚呀?
師:原來為了讓小夜熊有魚吃,為了掙錢給小夜熊買自行車,媽媽才出去釣魚的。媽媽雖然暫時和小夜熊分開了,可她還是一直愛著小夜熊的。
3.聯系經驗進行討論,引發情感共鳴。
師:你們的爸爸和媽媽不在這里。他們干什么去了?
師:哦,他們離開你們去上班了。那你們會不會像小夜熊那樣著急呢?為什么?
師:原來,爸爸媽媽暫時和我們分開,是去上班了。爸爸媽媽只有上班才能賺錢,才能給寶寶們買好吃的東西、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還有好多好多寶寶喜歡的東西。就像小夜熊的媽媽一樣,爸爸媽媽即使和寶寶分開了,但還是一直想著寶寶、愛著寶寶的。
三、情境演繹,疏導情感
1.出示“小夜熊”玩偶,創設情境。
師:今天小夜熊來到了我們班里。它說它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里看不到媽媽覺得好擔心、好難過,它擔心媽媽還喜不喜歡它,擔心還見不見得到媽媽。你們誰能幫幫它,讓它不要難過呀?
2.提升經驗。
師:謝謝小朋友們的關心和幫助!小夜熊知道它上幼兒園后媽媽還是會一直喜歡他,會來接他的,現在一點兒也不傷心難過了!它決定留在我們班里。如果有小朋友想自己的爸爸媽媽了,可以抱抱小夜熊,小夜熊也愿意給你們一個愛的抱抱呢。
《夜》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活動準備:
1、詩歌范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秋夜美的景色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導入。
1、提問:這是什么地方?
2、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4、了解古詩結構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三、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仿佛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里,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五、過渡語:剛才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著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詩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2、能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夜》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較長,但是脈絡清晰,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結構里,延展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遇到危險——化險為夷——感到欣慰),富有藝術感染力。
2、通過對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質。當感覺到所處位置要發生海嘯時,皮埃爾的心理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是“立即離開這兒”,還是向來往船只通報這一信息。當責任心讓他選擇留下打燈語時,它為客輪開始沒有看清燈語而急得發瘋;為妻子生命垂危心在抽搐;當客輪轉航后,他心情反而變得分外平靜;得知沒有船只和人員傷亡時的欣慰。這些作者都作了細膩的描寫,從而突出并揭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質。
二、設計理念:
1、熟讀: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學會閱讀和發展語言,那么,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獲得的根本憑借和途徑是什么呢?古人告訴我們:最佳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讀、熟讀,虛心涵泳,反復吟誦。也就是說,課文“范型”是憑借,閱讀實踐是根本。以課文為憑借,以讀書活動為根本的外部語文(范文語言)信息的加工內化過程。張田若先生曾經說:“我認為一課書教完之后,成敗的第一個規范應該是學生是否讀熟了課文。”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讀真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嗎?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消極被動的“接受式閱讀”向質疑問難的“探究式閱讀”轉變,鼓勵積極探究,大膽質疑,讀出共性中的個性。
3、感悟:我國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勸學》篇中早就認為語文學習的關鍵是感悟自得,“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這種保守的語文教學精華用到今天的語文教學中,就是強調“披文入情”、“體情悟道”、“遵路識真”。即指導學生邊讀書邊進入角色,換位考慮,設身處地,解讀課文里的語言文字,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思路,然后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從課本中走出來,變成自身的經驗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理解皮埃爾的心理活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皮埃爾船長舍己救人,危險中將自身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四、重點、難點:
理解皮埃爾的心理活動,體會皮埃爾船長舍己救人,危險中將自身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撰寫批注: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美麗,生命又是如此脆弱,有時生死僅距一步之遙。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與書中人物進行一番心靈的對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主人公皮埃爾在生死考驗面前的表示,寫上批注。靜靜地讀書,用心去體會。(保證充沛的時間寫批注)
二、學習課文:(交流感悟)
緊扣生死主線,讓學生自由提問,自由感悟,逐一解決。
1、方法引路,漸入情境。
尋找自身感動的地方,評價皮埃爾,感受英雄形象。
出示:“不,我不能走!現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確切知曉這場海難即將發生的人。我有責任向來往船只通報這一信息。”
以這句話為例,重點指導學生交流自身讀后的感受、理解、體會,相機讓學生板書皮埃爾是一個怎樣的人?聯系《船長》一文。
2、文本交流,進入情境。
A辨析文中兩個“抽搐”的不同含義:
(1)此時,克勒松的手腳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團大團的白色泡沫。
(2)皮埃爾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將耗盡的信號。
讓學生針對這兩個句子和這兩個“抽搐”質疑。這兩個“抽搐”意思一樣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
克勒松的手腳為什么會不停地抽搐?
(3)指導朗讀:是呀,皮埃爾的心在抽搐,我們的心也在抽搐;皮埃爾的心十分痛苦,我們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爾的心異常焦急,我們的心也異常焦急。
(4)朗讀競賽,男生、女生、教師進行朗讀競賽。這時學生的思維火花和迸發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過朗讀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也走進皮埃爾的內心世界。
3、文本交流,情感體驗
B、他反而變得分外平靜,只是在亡妻的耳朵邊輕輕地說話:“親愛的,原諒我……”
讓學生個性化的讀,教師點評,滲透個性化的朗讀。
C、“謝天謝地,”皮埃爾自言自語,“克勒松,現在你可以安息了……”
配樂《愛無止境》,指名學生朗讀。
三、拓展想象,延伸情境
給課文補白,此時皮埃爾醒來了,看到了最新消息,但身體狀況還不是非常好,我們只能派五六個代表進去采訪,你們準備問他什么問題?
上臺扮演。
四、研討生命,拓展延伸
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生死的課文,學習了這一課,你對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寫上一兩句話。
生命感言:_______________ 。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海嘯這樣的天災面前,人自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爾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做出的抉擇,卻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一個靈魂的偉大,將永遠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希望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揚起不朽的生命風帆,樹立起一塊不倒的豐碑。
五、向同學推薦有關生死的文章、書目、電影
《夜》教案 篇7
活動主題:
新翔是大“家”,記住你、我、他
活動目的:
體驗畢業離園時的依依惜別情,記住這一完美而難忘的時刻。
活動對象:
全體大班幼兒、教師、保育員及家長。
活動準備:
1、教師:給每個幼兒準備一頂“博士帽”、一本畢業相冊、一本空白的通訊錄。游戲材料若干。“畢業歌”音樂。指導2名幼兒擔任主持人。
2、幼兒:幼兒自備一些大頭貼的照片。邀請自己的父母參加畢業典禮,并帶好筆和相機。
活動議程:
1、主持人開場白,介紹這天參加畢業典禮的人員。
2、園長致辭,分發畢業相冊。
3、游戲(一):老師的手。
4、幼兒群眾朗誦《畢業詩》。
5、游戲(二):我喂阿姨吃圓子。
6、請家長代表發言。
7、群眾大交流:我的通訊錄。
8、參觀幼兒園,合影留念。
活動資料及具體實施方法:
1、主持人開場白,介紹這天參加畢業典禮的人員。
開場白:親愛的小朋友們、家長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此時此刻,我們的情緒十分激動,因為這天,我們就要畢業了!讓我們記住這一特殊的日子,把完美的時刻永遠留在心中。20xx屆大班畢業典禮此刻開始。
2、園長致辭,分發畢業相冊。
新翔幼兒園三歲了,我們小朋友也在這兒生活了三年,三年來,園長老師為我們的成長不知操了多少的心,讓我們再一次聽聽園長老師的話吧!(園長致辭,并分發畢業相冊)
3、游戲(一):老師的手
老師的手,是最溫暖的手,她為我們穿衣、蓋被、梳頭,又教會了我們畫畫、寫字和游戲,讓我們來猜猜自己老師的手吧。
方法:八位大班組的教師依次站在屏風后面,只露出兩只手,每班請若干名幼兒上來看看、摸摸、猜猜,時間到即站在指認好的手旁,揭曉謎底。
4、群眾朗誦畢業詩。
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小朋友也有許多話要對老師們說,請聽我們的《畢業詩》。
5、游戲(二):我喂阿姨吃圓子。
一碗小小的圓子,代表著我們小朋友對阿姨的感激之情。還記得小班時不會自己吃飯,是阿姨耐心地喂我們;不留意弄翻菜湯了,是阿姨幫我們擦干凈;大小便在身上了,也有阿姨幫我們換洗干凈,我們也想對阿姨們說聲:“謝謝你們!”
方法;每班請若干名幼兒來到阿姨身邊,輪流喂阿姨吃圓子,并對阿姨說句好聽的話。
6、請家長代表發言。
此時此刻,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有很多的話要說,聽一聽他們的心聲吧。
7、群眾大交流:我的通訊錄。
立刻要和生活了三年的伙伴分別了,哪些朋友是你最難忘的呢在這兒,有《幼兒園伙伴通訊錄》,你能夠把自己的大頭貼照片貼到朋友的通訊錄上,再寫上你的名字和電話,相信,朋友必須會很高興的。(在“畢業歌”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找朋友記錄、交流)
8、參觀幼兒園,合影留念。
真的要分別了,心里還有許多話要對親愛的老師、親愛的阿姨、親愛的小朋友們說。不管以后我們走到哪里,都會牢牢地記住你們,記住新翔就是我們溫暖的家。等到我們帶上綠領巾的時候,必須會回來看你們的。
參觀幼兒園,合影留念。
《夜》教案 篇8
一、活動概況
20xx年圣誕節親子活動,主題為親子才藝晚會。本策劃以圣誕節晚會為主線,父母及小朋友共同才藝表演,各個親子報名參加,為了整臺晚會辦得有生有色,對主持及后臺支持工作有要求,所以贊助方要下功夫。當然,最主要配合親子們的要求,在活動方案中有說明。本活動策劃應用到活動互聯的在線活動報名功能,同時方案中的在線報名不適合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學校,自行簡化處理。本方案主要適合親子們,包括不同區域,不同單位集團親子們都可集體參加。
二、活動背景
20xx年圣誕節的節日氣氛濃,小朋友們對圣誕節有期待。
三、活動目的
本活動特別適合親子們,給父母及小朋友提供一個展示才藝的平臺,同時也給小朋友表一個表現的機會,同時讓父母及小寶寶感受共同參加一個活動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讓親子們得到更好的溝通和相互了解。
四、活動時間
1、20xx年11月24日之前,網上報名聯絡
2、20xx年11月24日,或20xx年11月25日晚上,現場活動
五、活動地點
影劇院或校園內,只要有場地和舞臺的地方都可。
六、面向對象
適用于12歲以下的小朋友及父母。
活動主辦方,協辦方
學校或單位集團
七、活動贊助
對晚會需要的設備的支持,及親子們需要的道具的支持。
1、舞臺布置所需的道具(汽球、彩紙、禮花、舞臺燈光等)
2、音響設備
3、獎品
4、主持人
5、攝像
八、宣傳策略
1、通過網絡進行宣傳(包括親子網論壇)
2、通過發傳單(邀請卡)
3、通過張貼傳單
九、活動流程
1、活動準備,包括準備活動所需要的物品、名單整理、晚會的現場布置(必要時彩排一下晚會流程)、應急方案、音樂播放器(總之營造氣氛的設備)
2、做好跟親子們的溝通(包括節目安排的秩序、親子們所需后臺支持及接待)
3、做好主持人的安排、評委的邀請,確認好獎品及禮品(凡參加此次活動的小朋友都有獎品)
4、活動現場秩序的維護人員確定
5、活動完后現場清潔工作的人員確定
6、活動現場的節目單的準備
《夜》教案 篇9
活動意圖:
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為了讓幼兒了解剪紙的藝術美,發揚了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所以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剪紙》。培養幼兒的剪紙興趣,鍛煉幼兒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幼兒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風情。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剪紙對稱的特點。初步嘗試剪紙,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2、體驗中國民間藝術的樂趣,提高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和喜愛。
3、體驗剪出作品的成功與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欣賞、討論。
1、今天老師要介紹一個我們中國民間藝術給大家,我手里的這個是什么,你們知道嗎?看到過嗎?
教師:這是我們中國的剪紙藝術,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國所特有的民間藝術作品,人們總是在過年時或遇到喜慶的日子的時候剪窗花貼在窗戶上。
2、這個窗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有人看出來它有什么秘密嗎?
教師:原來有的地方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樣的,那么我們把左邊右邊一樣的圖案叫做左右對稱,那么上面下面一樣的圖案,就叫做上下對稱。
3、那么對稱的圖案要怎樣才能剪出來呢?誰來說說看?
二、教師演示
1、演示剪紙步驟
教師:將紙對折再對折,在三角形的.每條邊上都畫上一個不同的形狀,沿著輪廓剪,最后打開,美麗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時,要注意幼兒別把中心線剪斷,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提升、鼓勵多種對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圖案。
四、展示欣賞
把幼兒作品貼在窗上共同欣賞。
活動延伸:
1、在手工區提供彩紙和剪刀,鼓勵幼兒繼續嘗試運用不同對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對稱圖案的美麗窗花。
2、進一步學習對稱剪紙的方法,激發對中國傳統剪紙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活動的學習品嘗到成功的體驗和樂趣。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度高,教學效果顯著,充分發揮了剪紙教學特有的魅力,激發了幼兒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使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領悟到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價值。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評價過程中,取長補短,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對于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有很大的好處。鼓勵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和能力。讓幼兒了解體驗中國民間文化的設計與創作,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和尊重。同時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并進行教育。
《夜》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體會本文寫景的特點及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以流動的畫面表現夜景及人物感受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寫法
教法選擇:
導讀、討論式
學法指導: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表現景物
授課過程
一、定向引題
1、生齊讀課文題目
2、師板書寫景,問:
⑴找關鍵詞
⑵寫是什么意思?
⑶怎樣寫元霄之夜的作文?
3、板書課題
⑴海濱是什么地方、濱是什么意思?
⑵仲夏是什么季節?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及預習提示,回答:
⑴本文寫景有何特點?
⑵對景物的描繪和人物的活動難以分開,課文第一次寫人物出現在什么地方?
2、作者起筆不寫人物,卻寫什么呢?(夜色)對夜色的描寫只用一幅畫面嗎?(用流動的畫面)
三、賞析夜色
1、大家在什么地方見過流動的畫面?(電視、電影上見過)我們現在也做一個電視編導,將本文編排成一部電視專題片。首先我們做一個攝影師:
⑴攝制的第一個鏡頭的主要景色應是什么?(板書:霞光)
⑵霞光是以什么樣子呈現在畫面上的?(板書:燃燒)
2、接下來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以什么樣子呈現在畫面上的?(板書:啟明星—————明燈)
3、繼續討論第三幅畫面(板書:燈火————星斗)
4、從攝影師的角度分析比較以上三幅畫面中的不同特點(一、鏡頭切換二、閃回和特寫三、全景、廣角式)對我們的啟發:從不同角度寫景,才有真實感。(板書:不同的角度)
5、生齊讀課文
四、賞析海濱
1、幽美的夜色拍攝完了,下面我們的攝影鏡頭出現了什么呀?(人物)同時我們的攝影師也有些為難了,因為有些東西是攝影機難以拍攝的?師生討論,那些東西難以拍攝,怎么辦?(加畫外音)
2、生個別讀和齊讀相結合讀課文
3、這樣以來,作者筆下的景物和作者的感情就完全統一在下面的幾幅畫面中了。(師生討論,板書見后)
五、賞析月色
用以上學會的方法,在做攝影師,討論,從作者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們該用什么鏡頭表現月色?(特寫和閃回)
六、總結作業
1、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怎樣給電視專題片加進去音樂?由此而體會文章的情調。
2、寫作文:元霄之夜
《夜》教案 篇11
內容:人音版音樂教材第一冊第五課課題:《靜靜的夜》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內容:聆聽弗利斯的《搖籃曲》和童聲合唱《小寶寶睡著了》,演唱《小寶寶睡著了》并用碰鐘為歌曲伴奏,進行歌表演。第2課時內容;學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探索聲音的強弱,表演集體舞《星光恰恰恰》,整合意圖:在這一課教材中,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著“靜靜的夜”展開,在靜靜的夜晨,我們不但能感受到夜晚的安寧和舒適,還能感受到夜晚的歡樂和美麗。教材中的聆聽曲《搖籃曲》和演唱曲《小寶寶睡著了》有著許多相似之處:a、兩首曲子都為“搖籃曲”體裁,曲調優美、抒情;b、演唱者運用了較柔的聲音來演唱;c、兩首歌曲都是為了表達安寧、舒適的意境。把這兩首歌曲安排在同一課時的話,整堂課師生將在一種較為甜蜜、溫馨的氛圍中進行。而教材中的演唱曲〈閃爍的小星〉與集體舞〈星光恰恰恰〉,也有著許多相同點:a、旋律較快、活潑;b、內容都與“星星”有關,把這兩個內容安排在同一課時,即能達到內容的連貫,也能讓整堂課活躍起來。通過把游戲“探索音的高低和強弱”貫穿在這一課時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閃爍的小星》,提高對音樂課的興趣。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學唱歌曲《小寶寶睡著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聆聽歌曲,感受情緒、熟悉旋律,教師用聽唱法教學,在演唱時,創設情景,積極引導學生用較柔的聲音歌唱,通過為歌曲伴奏及歌表演來鞏固歌曲。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歌曲《小寶寶睡著了》中,幾個音高之間的跨度較大,如“5—i”,“6—i”,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聆聽琴聲,用“哼鳴”先把音哼準,再唱歌詞,還可以用手勢的高低來提醒學生唱出音的高低。第一課時的教材分析:《小寶寶睡著了》是一首搖籃曲,2/4拍,五聲宮調式,曲調優美抒情,采用了重復句與變化結束句的寫作手法。詞曲結合緊密,描繪了靜靜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鳥兒,蟲兒都進入了夢鄉,小寶寶也在修蕩的搖籃里,聽著媽媽甜美的歌聲,漸漸入睡了的情景。《搖籃曲》是一首單樂段的分節歌,全曲旋律流暢,一氣呵成,6/8拍,節奏平穩,在旋律上沒有大的跳動,以級進的方式上下回旋進行,在平穩的氣氛中造成了一種輕輕的動感,生動地表現了“小鳥早已回巢,花園里多么安靜、小羊和蜜蜂已休息,你睡在月光里”那充滿著安靜、舒適、甜美的竟境。第一課時導入方法:出示媽媽哄孩子睡覺的畫面,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再讓學生回憶自己的媽媽平時怎樣哄他們睡覺的。這樣貼近生活的提問,學生平時都經歷過、感受過,對每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都有想說的欲望,只要能打開學生的“話閘子”,那么學生對這堂課的興趣也就來了。第二課時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學唱歌曲《閃爍的小星》,這首曲子的旋律,大部分學生較為熟悉,學起來并不難。為了更好地表現這首歌曲,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音有強弱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拍手和拍手心來表示2/4拍曲子中音的強弱,并根據歌詞的深淺顏色讀出強弱,在演唱時,也要唱出這種感覺,學生從中能感受到,唱出音的強弱能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緒,通過律動,鞏固歌曲。第二課時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學跳集體舞《星光恰恰恰》。教師可先自己表演,激發學生學的興趣,然后,進行集體教學。在教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先會跳的學生來教不會跳的學生,真正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都會跳。第二課時教材分析:《閃爍的小星》是一首曲調流暢、輕快從容的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優美而平穩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寧靜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閃爍的景色,抒發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星光恰恰恰》的旋律一共有8小節,4/4拍,d大調。旋律級進與跳進相結合,旋律和節奏相配合活潑歡快。舞蹈動作需要較好的協調能力。第二課時導入方法:采用啟發聯想的形式為學生制造一定的氛圍,讓學生描述晴朗的夜空,星星、月亮、五彩的美麗景象,然后投影出示描繪夜空的圖片,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美感,激發學生對這堂課的興趣。通過學生對星星的贊美,而引出這堂課的內容。輔助材料: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教師可適當讓學生欣賞幾首其它課外的“搖籃曲”,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由鄭健編曲的東北民歌《搖籃曲》等。
第一課時教案教學目標:1.欣賞歌曲《搖籃曲》,體會歌曲情緒,隨音樂做自由做動作;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寶寶睡著了》,能用碰鐘為歌曲伴奏,并能進行歌表演。新課標第一網3.體會歌曲的意境,感受母親真摯的愛心。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1.放《閃爍的小星》音樂,帶領學生律動進教室。2.學生隨音樂律動進教室。創設一種歡快、活潑、和諧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引發學生學習的情感。
二、欣賞《搖籃曲》
a導入(展示多媒體畫面)1.導語:“圖上畫了一幅怎樣的情景”。3.問:“那你們的媽媽,平時又是怎樣哄你們睡覺的呢?”引導學生說話。2.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回答教師的提問。4.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問題。通過畫面展示,首先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可以培養學生從小仔細觀察的習慣,這樣的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但同時又具個體性,能激起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還能讓學生學會留心平時發生在身邊的小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b.初步欣賞1.導語:“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外國媽媽究竟是怎樣來哄她的寶寶睡覺的。” 2.播放歌曲《搖籃曲》4.引導學生說說對這首歌的初步感受。3.欣賞歌曲《搖籃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5.根據自己的感受回答。通過歌曲第一遍的播放,讓學生對這首歌曲有一個大致地了解,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出這首歌曲的情緒。
c.再次欣賞1.導語:“這么美的音樂,小朋友愿不愿意再聽一次?這一次,請小朋友展開想像的翅膀,聽完后告訴老師,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2.播放歌曲。5.對于學生的回答進行合理評價。6.進行思想教育“如果你是歌曲中的這位寶寶,你會感覺怎么樣,你覺得這位媽媽怎么樣?”8.讓學生說說自己和自己的媽媽。3.再一次欣賞歌曲。4.學生根據聆聽到的,再結合自己的想象,回答教師提問。7.學生回答自己的看法。9.根據實際的情況回答,感受媽媽的愛意。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歌曲,目的性明確,學生會聽得更仔細、更認真。允許存在多種多樣的回答,只要學生回答清楚,教師要加以肯定讓學生有一個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 通過對歌曲中“寶寶”和“媽媽”的評價,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受母親深深的愛意,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d.聽歌曲律動1.導語:“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寶寶都是幸福,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是最幸福的寶寶。”引導學生用表情和動作來表示自己的幸福。2.播放歌曲。4.與學生討論比賽結果。3.聽歌曲,律動動作自由發揮。5.評出比賽結果。通過“比一比,誰是最最幸福的寶寶”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力,進一步體會歌曲情緒。e.了解《搖籃曲》1.導語: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還不知道這叫什么名字呢,你們能猜一猜嗎?2.展示多媒體畫面,簡單介紹《搖籃曲》。2.學生猜歌名,并說說這么猜的原因。用“猜歌名”的方法,繳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同時,學生對“猜”的結果印象深刻。
三、學唱歌曲《小寶寶睡著了》
a.初步感受
教學過程
1.導語:“欣賞完外國的搖籃曲,我們還要聽一首我們自己國家的搖籃曲”。
2.播放歌曲《小寶寶睡著了》。
4.問:“這一回,你在歌曲里又看到了什么?”
6.師扮演媽媽,用很大的聲音彈
教師活動
3.欣賞歌曲《小寶寶睡著了》。
5.學生根據想像回答。
7.先欣賞老師的歌唱,再各抒己
學生活動
學生對歌曲有了初步感受。
再次激發學生的音樂思維,打開想像的空間,體會歌曲意境。
教師的大聲歌唱與剛才媒體播放
設計意圖唱《小寶寶睡著了》,讓學生評價這位媽媽當得好不好,為什么?8.用正確的方法演唱。見,對老師剛才唱的進行評價。9.評價這次的演唱結果。的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學生在比較中正確把握了歌曲情緒,以及演唱的聲音,為后面的學唱歌曲做好了鋪墊,同時,讓學生評價老師,不但體現了課堂上的真正平等,而是從小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評價能力。
b.學唱《小寶寶睡了》
教學過程
1.導語:“是呀,媽媽哄寶寶睡覺,要用輕輕柔柔的聲音,不然,寶寶可就睡不著了,今天,你們想不想嘗試一下做爸爸媽的滋味,也來哄一哄寶寶睡覺?好,那我們先來把這首《小寶寶睡著了》學會”
2。創設情景(展示多媒體畫面),鋼琴伴奏,哼唱歌曲,并進行聲音指導。
4.找出哼唱時音高跨度大的幾個
教師活動
3.跟琴聲,跟老師的哼鳴聲,來哼唱歌曲。
5.哼唱難點樂句,要有感情。
學生活動
從“寶寶——爸爸媽媽”角色的改變,讓學生對新角色產生新鮮感,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
用哼鳴代器歌詞,即進行了聲音的訓練,又讓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這并不是枯燥的難點訓練,教師要
設計意圖音,拎出來重點訓練(以情激唱)。6.教師根據多媒全畫面,有感情念歌詞。8.唱歌詞。10.引導學生跟琴聲有感情地演唱。7.學生跟念試著用自己的話說。9.學唱歌詞。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進入歌曲的意境中去,運用情感的波動來唱好難點。視覺效果與聽覺效果的結合,使學生對歌詞的印象加深。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為今后的歌唱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c.鞏固歌曲
教學過程
1.指導學生用碰鐘為歌曲伴奏。
a.教師用碰鐘伴奏。
d.教師鋼琴伴奏。
g.播放歌曲
2.歌表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表情歌聲、動作來表現歌曲。
5.教師巡回指導。
7.積極鼓勵表演者,頌發獎品。
教師活動b.女生唱歌曲。c.男生輕輕拍手伴奏。e.男生唱歌曲。f.女生用碰鐘伴奏。h.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唱邊為歌曲伴奏。3.個別音樂素質較好的上講臺前表演。4.以2-4人為一小組,自由練習分角色表演歌曲。6.個別小組上講臺前表演。學生活動
通過三輪的演唱+伴奏,不但鞏固了歌曲,還調動了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培養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能力。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培養,讓一些音樂素質較好的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通過小組合作,不但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也能讓平時一些不多表現自己的學生了有了表現機會,類似于游戲的分角色表演,能讓更多的學生產生對音樂課的喜愛。
設計意圖d.相關內容的教學1.導語:“今天小朋友的表現實在是太棒了,我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禮物。”2.播放其它《搖籃曲》4.在音樂聲中結束這堂課。3.學生欣賞歌曲。5.隨音樂出教室。通過對其它《搖籃曲》的欣賞,學生對“搖籃”這一體裁的歌曲有了很多的認識和了解。使整堂課的知識點得到了很大的補充和延伸。
《夜》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優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從中感受寧靜、祥和的氣氛。
2.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分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3.欣賞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學重、難點:
1.演唱歌曲時,二聲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諧統一。
2.分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平安夜》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奧地利一個小鄉村教會的神父約瑟夫莫爾,曲作者是當地一位默默無聞的音樂教師弗朗茲格魯伯。這首歌曲的旋律優美動聽、節奏舒緩、音樂語言樸實無華,充滿了安詳、寧靜的感覺。歌曲為降B大調,八六拍,是由三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鈴兒響叮當》動畫。
提問:誰知道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節日會聽到這首歌曲?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的名字叫《鈴兒響叮當》,在圣誕節時常聽到這首歌曲。
師: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誕節,它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圣誕節的前一天晚上被稱為平安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西方國家的人們是怎樣過平安夜的?
2.欣賞《平安夜》動畫。
師:平安夜這天,商場、街上和家里就擺起了圣誕樹,圣誕樹呈塔形,身上掛著一個個小鈴鐺,輕輕一碰,叮當、叮當發出動聽的聲音。金色的小燈,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顏六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的,美麗極了!這時,人們在教堂里虔誠的祈禱,真心地祝福,歡樂祥和的氣氛充滿千家萬戶。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相關圣誕節的歌曲《平安夜》。
教學要求:教師隨多媒體的播放進程實行講解,學生認真聆聽。
通過觀看,來了解外國人的節日——圣誕節。
二、學唱歌曲:
1.聆聽歌曲《平安夜》(音頻)。
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優美、抒情……
教學要求:讓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內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再次聆聽歌曲《平安夜》。
教學要求:在聽范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歌曲表現的內容是什么?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是一首幾幾拍的歌曲?
帶著問題,學生聽錄音范唱。
學生回答:歌中唱了平安夜,圣誕夜,要把人間的美好祝愿,帶給孩子也帶給母親,灑下無限深情等等。這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歌曲。
師:這首歌曲帶給人們節日之夜的溫馨與和諧,表現了人們對和平與幸福的美好追求。
3.學習歌譜(《平安夜》歌曲學習)。
(1)復習八六拍(八六拍指揮圖示)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2)學生分組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歌譜。
(3)小組匯報演唱,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和難點問題,教師即時解決。
學生在學唱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使用悠長、平穩的氣息演唱,在歌曲中出現的六度音程,學生不易唱準,老師應加以指導。還要把握好本歌曲的節奏,進一步強調和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注意感受八六拍的強弱規律和情緒。
(4)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歌譜。
①復習歌曲第一聲部。
②跟琴學唱歌曲的第二聲部。
③演唱高低兩聲部的旋律,實行合唱練習,并指導學生唱好結束句的五拍長音。(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會唱兩個聲部的旋律)。
④分組合唱(引導學生不但唱好自己聲部的旋律,還要注意聆聽另一聲部的旋律,從而達到聲音的和諧統一。)
4.學唱歌詞。
(1)老師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學生在朗讀歌詞前,教師可先范讀,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來表現歌曲情緒。
(3)學唱第一段歌譜歌詞,找出認為最難唱的地方,老師輔導學生解決難點。
(4)跟著老師的琴聲完整演唱第一段。
(5)學唱第二段歌譜歌詞。
(6)隨《平安夜》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5.歌曲處理。
學生分組討論歌曲,(提示從速度、力度、情緒等方面入手)感 受歌曲所表現出的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歌曲的結束句中“灑下無限深情”這句要漸弱,表達出人們對節日之夜給他們帶來的溫馨與和諧,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