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通用12篇)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1
一、檢查導入:
檢查學生背誦默寫。
二、學生自學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學常識。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范仲淹散文、詩、詞均有名篇傳世,其詞存世不多,僅三首比較完整,但意境宏闊,氣象雄奇,以反映邊塞風光和征戰勞苦見長。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我們學過《岳陽樓記》,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我我們學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本文寫于他密州作太守時。政治上不得意。
(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著有《稼軒詞》,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占領,年輕時參加抗金軍,后來提出抗金主張一直未被采納。
2、通讀這三首詞,討論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問。
文章大意:《漁家傲》,上片描寫塞下景色,邊塞秋天景色與中原不同,大雁過早向衡陽飛去,毫不留戀,風吼、馬嘶,同號角聲連在一起,構成塞下特有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緊緊關閉了城門。下片抒情他們離家萬里,但燕然未勒,功業未成,沒有辦法回去,夜色已濃,羌笛悠悠,將軍和征夫們難以入睡,鄉下思想之淚。
《江城子》
作者自稱老夫,暫且發發少年的狂氣,左手牽著黃犬,右臂上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隨從,縱馬狂奔,飛快的越過山岡。為回報人們傾城出來觀看太守狩獵,他要象當年孫權那樣親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間出現一點白發有什么關系呢?什么時候朝廷能象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那時我一定會為國效力。
《破陣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燈光觀看寶劍,早晨醒來聽到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想起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準備戰斗。戰場上騎著飛快的的盧馬,猛力拉曼霹靂做響的雕弓。他要為朝廷完成統一大業,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經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3、把握三首詞的感情。
(1)詞的慣例是上片寫景或敘事,下片抒情言志。這三首詞上片分別寫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點?
(2)下片分別抒發了什么感情?有何異同?
(3)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么異同?
學生討論,教師答疑。
答案提示:
(1)《漁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涼、戒備森嚴。
《江城子》:打獵:雄壯、開闊。
《破陣子》:回憶軍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氣概。
(2)《漁家傲》:思鄉,愛國,渴望建功立業。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愛國。
《破陣子》:渴望建功立業,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
相同:愛國,渴望建功立業,為國效力。
不同:《漁家傲》與思鄉緊緊聯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陣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
(4)總體分析:
相同:感情上來講,都與愛國緊密聯系。
風格上豪放、開闊、雄壯。
不同:感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三、質疑問難。
四、拓展延伸: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古人還有很多人書寫自己愛國的激情,請舉出幾個愛國事例或愛國詩句。
五、布置作業:背誦這五首詩,課后查詢有關豪放詞和婉約詞的相關資料。
課后反思:
學生接受古代詩詞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課中我插入了較多的講解和背景介紹,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也能投入到詩歌中去,課上的比較活躍。學生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第二課時的時候,大部分是學生自學,教師講解的較少,但因為是三首詩混在一起,學生有點手忙腳亂的感覺,特別是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需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思考、接受。但對于接受能力較好的同學,效果卻很好,三首詩比較起來,異同顯而易見,掌握的很快。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2
一、導入
在我國古代,往往不同的時代有這個時代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學體裁是詩,還有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說等。今天我們來集中學習一下幾首詞,體會一下這種體裁的藝術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讀準下列字音:
暉嶂勒羌擎舴艋麾
三、朗讀
1、要求學生結合注釋將這五首詞瀏覽通讀一遍。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
四、學習《望江南》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間派的重要作家。
(2)花間派。五代時,后蜀的趙崇祚選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他們多寫閨情。在詞風上也大體一致,因此,后世就將他們稱為花間派。
2、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后,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思念讓她肝腸寸斷。
3、體會文章寫作特色。
(1)教師提問:梳洗罷這三個字能揭示出這位女子的什么心態?
(投影展示)獨倚望江樓中哪個字最能說明女子的生活狀態?
過盡千帆皆不是這句話中你能不能體會出她的心理變化?
從這首詞中你認為她等了多長時間?
你認為白頻洲會是一個什么地方?
(2)學生討論。
(3)學生發表意見,教師總結指正,必要的時候,教師要予以講解。
(4)答案提示:
女為悅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獨這個字寫盡了她的孤獨和期盼。
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是到發現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
從斜暉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從全文,我們卻能讀出,以前她可能在這里等過,而以后,她也將繼續她的等候,直到愛人歸來。
白頻洲又可能是她和愛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師總結:本文短短27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容:時間,從清晨到黃昏;景物,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頻洲;就人物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腸斷。顯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練的特點。另外,這首詞中,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五、學習《武陵春》
1、朗讀這首詞。
2、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本詞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時節,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無心梳洗。春天里花開花落年年如此,而人與以前卻不一樣了,我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雙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文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
(2)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發作者感情的?
學生思考、討論,發表意見,教師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罷,是一種信心,一種希望,而倦梳頭是一種放棄,一種對生活毫無興趣的悲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滿懷愁緒。兩篇文章都用同一個典型細節來反映主人公的心態,應該學習這種寫法。
(2)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松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三個詞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又緊緊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過景色、典型細節來抒情,即間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使文章的風格既含蓄又直樸、率真。
5、總結:這兩首有什么相同之處?
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風格相近,都比較婉約;寫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發的感情相近,抒發主人公或作者的離愁別緒,凄慘心境。
教師進一步引申:詞發展到后來興盛的時候,人們將詞分為兩大派:婉約派和豪放派。今天我們學的詞接近婉約派的風格。下一次課我們將體會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風格。
六、質疑問難。
七、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寫愁的詩句,請列舉并說明其特點。
八、布置作業:背過這兩首詞,熟讀其他三首,爭取背過。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舴艨、載的讀音,能有感情地朗誦全詞,
過程與方法: 掌握幾種表達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學會運用誦 讀品詞對比知人論世等方法賞析古典詩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古典詩詞的音韻美節奏美語言美。
4.體悟詞人的情感,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 鑒賞詞作的意境。
2. 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法、 誦讀法,點撥法
教學媒體: 在多媒體課件上結合白板功能的使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位宋代婉約派的女詞人,也是老師喜歡的一位詞人,他被成為“一代才女”,她就是李清照,下面我們來賞讀他早期的作品《如夢令》,看這首詞中,表達了詞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九百年前的這位曠世才女孤獨而高貴的靈魂,學習她后期的另一首作品《武陵春》
二、 讀愁
1、自由朗讀這首詞,大概了解詞的內容,讀完后告訴我你的感受。(愁——板書)
2、為什么作者前后期的作品有如此大的感受?(介入背景)
3、強調字音 : 舴艋 、 載 、擬
4、強調語速、語調和節奏
5、全班帶有感情的齊讀
6、聽讀,在聽讀的同時,試著理解這首詞。
三、 解愁
1、結合詞中的內容,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理解和感受。
2、學生自由賞析,老師適當引導
四、 賞愁
1、聽說雙溪的春景不錯,可是作者去了嗎?(沒有)為什么?
明確:“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回想一下前人在詩詞中也有許多描摹愁的詩句,他們是怎么寫“愁”的?寫出了“愁”的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積累的詩句)
3、老師展示搜集的資料
4、那么,我們看一下詞人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愁”怎么能用船去載呢?這個詞是不是用錯了?
引導: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狀態?——是感情、是抽象的東西
而能用船裝載的是什么?——東西、貨物,有形有重量
明確:在這里,詞人把無形抽象的情感當作有形具體的事物,化虛為實,巧用比喻、夸張,其實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點?(重——板書)
5、小結
李白寫出了愁的韌讀,李煜寫出了愁的長度,而李清照則別出心裁的稱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見一斑,給我們以后的寫作也有了一個啟示:要另辟蹊徑,做到標新立異,別出心裁。
五、誦愁
1、在古箏曲《月滿西樓》音樂的伴奏下,誦讀這首詞。
2、比賽看誰背得快、背得好
六、寫愁
古人把愁寫成了各種形態,請你也仿寫幾句摹愁的句子。
小結: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內心的愁苦的情感,領路了他遣詞造境的文學才華,希望同學們能愛上李清照、愛上中國古典詩詞。
七.作業布置
1、 繼續寫愁
2、賞析《聲聲慢》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詩句,培養賞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品味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
3、領會詞中豐富深刻的意蘊,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意境,明白主旨。
2、背誦課文并會默寫。
教具:錄音機
教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望江南》、《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
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我們的前人為我們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六朝的風碑巨制、韓柳歐蘇的大塊文章、明清之際的小說畫卷,無不表現了前人對社會國家的情懷,對宇宙世界的期待。今天我們就有幸見到“艷語傳綺怨”的溫庭筠的《望江南》,聽到范仲淹吹的蒼涼悲壯的號角,感受到辛棄疾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門的無限悲憤之情……它們或悲憤難忍,或柔情萬千,或氣壯山河,或低聲淺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詞五首》,首先欣賞詞人溫庭筠的《望江南》。
二、師范讀《望江南》,注意抑揚頓挫,要求學生認真聽,師讀完要檢測學生對這首詞朗讀節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點生簡介溫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預習課文:
1、做《導與練》上的與這課有關的基礎題,夯實基礎。
2、結合書下注釋及古文資料翻譯課文。
五、師抽查這課的重點字詞,并以小組為單位采用推火車的方式翻譯課文。
六、揣摩課文:《望江南》描寫的是什么內容?詩中人因何而斷腸?
①這首小詞表現了一位因心上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樓遠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歸來,但是“千帆過盡”卻仍舊不見歸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腸寸斷。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終沒有出現又沒有音信。
七、師引導學生賞析這首詞。
這是一首風格清新、明快的小詞,不到30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容:就時間而言,從清晨寫到黃昏;就景物而言,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蘋洲;就人物內心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景物層出,情感起伏。全詞沒有粉飾、刻板之語,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八、全班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詞。
九、范仲淹,北宋名臣。據史傳記載,在鎮守西北邊疆期間,他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卒,招徠諸羌并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贊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
十、點一生朗讀這首詞。要求:聲音洪亮、吐詞清楚、有節奏感,感情充沛。
十一、師點撥重點字詞后,點兩生結合書下注釋分別翻譯上下片。
十二、師生互動
1、概括詞的上片寫什么?下片寫什么?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描寫塞下秋景;詞的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
2、統領全部景物特點的是哪個字?【異】
3、《漁家傲》所寫的塞下風景“異”在哪里?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A、描述了與中原地區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衡陽雁去”表明塞下天氣極寒冷,風聲、馬嘶、同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孤城便關閉了城門,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B、這首詞表達了守邊將士思念家鄉、壯志難酬的情懷。
4、試找出這首詞押韻的字及韻腳。【異、意、起、里、閉、計、地“i”韻】
5、《漁家傲》的上片景物描寫突出了一種怎樣的氛圍?它對表達全詞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A、孤寂荒涼B、烘托了邊將戰士的思鄉之苦。
十二、小結: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十三、生齊讀《漁家傲秋思》。
十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誰的詞?【蘇軾】這首詞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意境優美、豪放、粗獷、蒼涼】今天,我們學他的另一首也具有此風格。充分體現了蘇軾豪放派詞人的特點。
十五、請同學們看書下注釋及《導與練》走近蘇軾,可點生談“蘇軾印象”。
十六、師放錄音,學生聽朗誦。
十七、師點撥重點字詞,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師抽查學生對課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注意重點字要翻譯出來,翻譯要精準。力求踩點翻譯。
十八、師生互動,研習課文。
1、詞中借用了哪兩個典故?【A、孫權射虎B、漢文帝遣馮唐】
2、上片寫狩獵盛況有何作用?請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
上片寫出獵的盛況,表現其剛強壯武的英雄氣。為下片抒情作鋪墊。(寫作者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給他機會建功立業。)
3、詞最后一句話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表現出作者欲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愛國之志。
4、找出這首詞中押韻的字。【狂、黃、蒼、岡、郎、張、霜、妨、唐、望、狼,壓“ang”】
5、找生賞析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十九、賞析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上片寫出獵的盛況,開篇便起豪情。“左牽黃,右擎蒼”,好一副出獵的雄姿!“千騎卷平岡”好一副壯觀的出獵場面。彎弓射虎,何等豪興。好一個意氣風發的狂夫。此處用典,極寫其“狂”。一“狂”:太守出獵而須“報”知人民跟隨去看。二“狂”:出看而須“傾城”。三“狂”:獵比射虎。四“狂”:自比孫郎。下片抒報國之情,痛飲美酒,膽氣豪壯,雙鬢斑白,又有何妨。詞人雄心未減。以魏尚自許,借典喻志,表現出詞人渴望報效國家,為國立功的急切心情。此三句表現出作者欲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愛國之志。可謂卒章顯志。
二十、生齊讀課文。
二十一、作業:寫這課的《作業手冊》
二十二、附板書設計
(1)漁家傲秋思
上片寫景(異)渲染荒涼蕭瑟氣氛(借景)
下片抒情(淚)抒發思鄉報國之情(抒情)
(蒼涼悲壯,沉郁雄渾)
(2)江城子密州出獵
上片:(記敘)出獵場面(拿“孫郎”自比)
下片:(抒情)報國情懷(以“魏尚”自比)
主旨: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豪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武陵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北宋敗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趙明誠病故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53歲,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
三、師放錄音,學生認真感受朗讀的節奏。
四、生結合書下注釋及資料翻譯。
五、師生互動:
1、在《武陵春》中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說”、“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濃重哀愁。這哀愁濃重到使她無心梳妝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觸摸。
2、首句交代季節特征。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下片一轉,另辟蹊徑。
3、在這里,我們宕開一筆,古代詩詞歌賦中有很多寫離愁別緒的,請同學們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列舉幾例。
①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②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③李煜《清平樂》:“離恨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④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六、生齊讀這首詞。
七、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也是愛國武將,一生主張收復失地,北進中原。他是對蘇軾豪放派詞的繼往開來者。今天,我們就來領略其風采。
八、師范讀這首詞,生勾畫出生字,邊聽邊標出朗讀的節奏及重音。
九、生結合書下注釋及古文資料翻譯。
十、師放錄音,學生跟讀。
十一、師生互動,研習課文。
1、該詞的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試用一句話概括。
上片描述軍旅生活,渴望再有機會殺敵立功;下片描述戰斗場面,抒發壯志不遂的抑郁。
2、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秋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景都極勇猛、雄健;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3、這課中出現了“濁酒一杯家萬里”“酒酣胸膽尚開張”“醉里挑燈看劍”等,你能再找一些與“酒”有關的詩句嗎?請把它們歸納整理出來。
①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三國)曹操《短歌行》
③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三國)曹操《短歌行》
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破陣子》的最后一句,抒發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現了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失望的矛盾。詞人的感情從豪壯激昂跌落為深沉的痛苦,乃至對人生的感嘆。
十二、生齊讀這首詞。
十三、引導學生賞析詞,師念范文《生死隔絕情悠悠----蘇軾〈江城子〉賞析》。
十四、作業:收集“古今風流人物”的故事及詩文,為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十五、附板書設計
(1)武陵春上片-----表現愁苦之情
下片----表現了詞人的感情變化(藝術構思奇特)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上片:描寫軍旅生活表現了作者的雄心壯志和愛國激情,
下片:描寫戰斗場面充滿了抑郁、憤慨之情。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讀課文注解,理解、把握本首詩詞的思想內容和情感。
2. 反復朗讀詩詞,感受詩詞的意境,把握朗讀節奏,提升朗讀水平。
3. 領會本詞作者所表現出來的壯志雄心,結合現代生活,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愛國情操。
4. 品味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文化積淀。
教學重點:
朗讀這首詩詞,理解并感悟這首詩詞的思想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本首詩詞與現實生活,樹立遠大志向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緊接著中秋節,我們又將迎來國慶長假,此時的你們,想回家嗎?想放假嗎? 有那么一群人,也許想家,但卻不輕易說想家;即使放假,也要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軍營,把自己的柔情化作萬丈豪情,揮灑在戰場上。他們是誰?——對,他們就是軍人,士兵。那么,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辛棄疾的詩詞《破陣子》一同去感受他們的壯志雄心。
二、積累感知
1. 解題
“破陣子”,詞牌名。陳同甫,名亮。這首詞是辛棄疾贈送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為南宋詞人,又都主張抗金,收復中原。辛棄疾在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閑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2.自讀課文,注意正音。
3. 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節奏。
4. 學生男女比賽朗讀,齊讀課文。
5. 感知:“在朗讀的過程中,你覺得題中的哪個字可以集中的表現出這首詞的感情基調?”
明確:“壯”。
三、分析探討
1. 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回答:本文圍繞“壯”字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軍營生活,戰斗場面,雄心壯志
2. 這首詞的氣氛和格調有何變化?氣氛和格調的背后隱藏的是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提示:由“壯”轉“悲”。“壯”表明作者有報效祖國的凌云壯志,“悲”又反應出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心境。
3. 觀看《破陣子》朗讀音頻,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四、遷移拓展
辛棄疾的這首詞表現的是南宋軍人士兵的鐵血丹心,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是否意味著我們先人的豪情在今日的軍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呢?來看下面一段視頻,你就會知道答案。
(播放電視劇《士兵突擊》中馬小帥入鋼七連視頻片斷,思考:男兒的豪情壯志是不是只能存在于古代軍人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男兒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軍人身上?當今的我們,如何來成就自己的“英雄夢”,如何來練就自己的“鐵血丹心”?)
五、總結
不止是辛棄疾有壯志雄心,不止是古代戰士們有壯志雄心,不止是軍人這個職業有壯志雄心。我們每一個人,你,我,他都可以有。就讓我們憑著這壯志雄心,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自由地飛到天空,去成就夢想吧!
六、作業布置
寫一篇日記,題為“我有壯志雄心”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初識蘇軾)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認識一個人,此人年少讀書時——“閉門書史叢,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卻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但他面對不堪的命運,卻高唱“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蘇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讓我們走進他的詞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板書課題、作者】,去領略蘇東坡先生獨特的個性風采。
二、 讀詞以入境
1.詩詞如果不加以朗讀吟誦,那么,它的生命就沒有完成。(余光中)
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這么說,一起讀。 詞是一定要讀的。我們先一起來讀題——《江城子.密州出獵》
師:題目是“江城子”嗎?
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
師:誰在密州出獵?
師:你怎么知道?
師:哦,你們已主動地在讀詞的內容了。那下面同學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由朗讀這首詞,要求結合文下注釋,讀準字音、初步理解詞意,同時把你理解障礙的詞句圈出來。(粗步感知課文內容。)
2.再讀,同桌之間彼此讀,聽聽字音讀準了沒有,可以討論一下這首詞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來讀更合適。
3.推薦讀。生評價。
4.明確語氣語調: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5.師:蘇軾有知音在同學們中呀。的確,蘇軾自己也說:一起讀“②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①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知道“柳七郎”是誰嗎?柳永,北宋詞人,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蘇軾所說的“自是一家”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哪一家? 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正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
6.范讀。聽的時候仔細體味哪個字既直接又集中地體現了本首詞的豪放風格。
三、品詞以入味
怎么讀好詞人的豪放?的節目主持人趙忠祥老師說,一起讀:“朗誦創作的過程,就是詞語感受的過程。”的確,在詩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個詞,卻有著極重的分量、極大的張力。
1.請同學們說說哪個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體現了本首詞的豪放風格?“狂”
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別的字?哪些詞句體現了“狂”,談談你們的理解?
2.我們先從詞的上闋中來研讀。一起讀,注意把握詞的豪放風格。
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別的字?哪些詞句體現了“狂”?談談你的理解。來,我們先在四人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再派代表在班內交流;當然也完全可以把你們的不同意見或困惑提出來,因為問題同樣是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記錄。
3.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討論也很積極,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詞句談談 “狂在哪里”,當然也可以是疑難問題或不同意見。
①“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 ▲這是從哪個方面來寫太守出獵的?裝備(齊全)。▲你用自己的話幫我們再現一下太守當時的裝備: 只見蘇軾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裝備齊全,何等威武!
②隨從眾多(陣容龐大):“干騎卷平岡”。 ▲請你展開想象,描寫一下當時的畫面。 成千的騎士情緒高昂,浩浩蕩蕩,縱馬奔馳,疾風一般,騰空越野,馬下是塵土飛揚。
▲ “卷”能不能換成“過”或者“掃”?不能,體現不出人馬之多、速度之快,無法體現出恢弘的氣勢。 朗讀指導:“卷”字重讀,我們給“卷”字畫上著重符號。
狂在隨從眾多(陣容龐大),何等雄壯!
③傾城觀獵(場面熱烈):“為報傾城隨太守”。 人們傾城而來,萬人空巷,只為觀看太守出獵。
▲我不解的是,這樣的出獵在當時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夠吸引全城的百姓都來觀看,達到萬人空巷的程度呢?讓百姓傾城相隨的會是一位怎樣的太守呢?
受百姓衷心愛戴的太守。很對。有了解蘇軾政績的同學嗎?蘇軾一生勤政愛民,每到一處,皆為百姓擁護愛戴。在任杭州通判時,疏浚運河,就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遺產——蘇堤。
狂在傾城觀獵(場面熱烈),何等感人。
④自比孫郎(豪氣沖天):“親射虎,看孫郎”。 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詞人活用這個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達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孫權一樣有雄才大略,表達了希望自己像孫權一樣意氣奮發。
狂在自比孫郎,何等豪氣!
▲朗讀指導:所以這里要讀出滿滿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連起來叫同學們齊讀。
⑤ “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
▲ 有認為不狂的嗎?或者認為有語句不能完全體現出“狂”的嗎? ▲“聊”是什么意思?
★ 有點無奈和落寞,因為蘇軾年紀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暫且發一回少年般的狂氣。
這英雄少年只能暫時做一回。 其實當時蘇軾年紀不老,三十九歲,人生正當年,他卻自稱“老夫”,你體味到了什么? 蘇軾勤政愛民,在外在形象上確實已是兩鬢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當時的新舊黨爭之中,長期不受重用,讓蘇軾感到自己仿佛已經老了。
▲有沒有補充意見? 朗讀指導:這一句的重音應該放在哪里?“少年狂”。并且要讀得激揚一點。而“老夫聊發”語速和音量讀呢?緩慢、低沉。讀這一句的時候情感應是豐富的:前四個字是緩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無奈和不受重用的積郁;后三個字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張狂,要讀得鏗鏘有力。 集體朗讀這一句
4. 總結上闋:
師:集體有感情地朗讀上闋。
師:在上闋中,詞人給我們展示的其實是一幅什么圖?
那能在這幅出獵圖的前面用點修飾語嗎?這是怎樣一幅出獵圖?意氣風發 氣勢磅礴
【確實是氣勢磅礴。那下闋又是一幅什么圖呢?
加上適當的想象,用現代文將你認為最有特色的畫面描摹出來。】
四、論詞以識人
因何而狂?
但老夫為何會放浪形骸(意氣風發、氣勢磅礴)地在這次出獵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讓他有這狂舉狂態的內在原因是什么?我們來看下闋。
1. 一起把下闋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讓老夫有狂舉狂態的內在原因有哪些么?請你結合詞句談談。
【讓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懷?】【從哪里體現出來】
①“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胸懷還很寬闊,膽氣還很豪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斑白,但又有什么關系!因老當益壯而狂!這句話要讀出老當益壯的氣概來,重音要落在哪幾個詞上?我請同學來讀。【“開張”何意 又何妨 重讀,作下記號】
這種老當益壯的豪情是蘇軾人生態度的主基調之一,我們在課堂的開始也提到過,還記得嗎?一起背一背。
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會”是什么意思?是定將的意思。▲那要讀得堅定有力。 那我一定要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著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向入侵之敵。句中的“挽”、“望”、“射”這三個聯貫的動作,勾畫了一個動感鮮明的特寫鏡頭,詩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壯舉,來表達內心建功立業、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詞人因雄心壯志而狂的感情在這里達到了高潮。▲我們的朗讀在這里也到達亢。一起讀。
③但這是實際已經發生事的嗎?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實現得有一個什么前提?“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難道他們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嗎?我們一起看206頁的注解⑤,有一個字你若留意了,就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自比為魏尚。 “遷”字。
蘇軾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好經歷了由杭州通判被貶官為密州太守的人生轉折。當英雄老去,建功立業還只是一種向往的時候,這句“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要讀出什么樣的意味來?這句要讀出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淡淡的悲哀。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文人典型的壯志難酬的無奈。
但這句話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業的緊迫感。
2. 知識鏈接:
蘇軾這位天縱大才,一生凄涼,歷典八州,顛沛流離于大半個中國。可我們很難把這種命系江湖的流浪漢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種懲處,我們可從從他給朋友李常信中見得一斑。
(集體讀)“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于笑生死之際。”
且不論貶謫,在“生死之際”蘇軾都能“笑談”,究竟是什么撐起了這個英雄的豪放和灑脫?
“道理”“忠義”的信念。換句話說,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對理想、抱負的追求成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燃燒于蘇軾慷慨激昂的詩詞中的,正是他那顆豪邁曠達的心靈。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都不斷地在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一位中國古代優秀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品行與操守。
這一句的整體情感和上闋的哪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們在讀“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一句時,應用向下的低沉而又不失希望的語調來讀。范讀,跟讀。
3.總結下闋
如果說詞的上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出獵圖的話,那么下闋其實為我們刻畫了一幅什么圖?
赤膽忠誠的報國圖(殺敵圖)
4.我們一起完整地朗讀全詞,再次感受蘇軾的狂舉豪情。注意詞的風格,把握詞人在情感上細微變化。
五、悟詞以入心
1.時下的我們,浮躁張揚,信仰缺失,是不是可以從蘇東坡的坎坷人生中得到一點什么有益的啟示?請以“蘇軾,我想對你說 ”的句式說說你對他的理解。先寫一寫【視時間機動安排】。
2. 蘇軾毫無疑問是陽春白雪,但他卻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將全詞吟誦出來,個別句子記不住的,可以看一下書本。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注意節奏、語氣語調。
4.全體起立,并背誦。
六、結束語
師:同學們,文字可以有限,但精神是無限的。只要赤壁下的長江永遠地奔流,蘇軾的文章,連同他的品格、氣度、精神就將永遠存留于中華民族的史冊之中!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7
創新挖掘詩詞中的想象元素
——記《詞五首》之《望江南》的教學
宜昌市第十五中學 吳佩
教學意圖:傳統古詩詞的教學流于兩種形式:一種是教師唱主角的疏通講解,自評自析;一種是依據課文的安排逐個講授關聯不大的詩詞。前者學習的主體——處于被動的位置,對詩詞的領悟只停留在教師傳授的層面,自身的獲益并不大。后者只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有走馬觀花之嫌,最終學生除了會背誦外并沒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不要談學習方法的掌握了,到頭來老師還是無法做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針對以上兩種情形,我在講《詞五首》時只選取《望江南》這一首簡短精練的詞為教授重點,一節課完全圍繞《望江南》展開,并選取與其主題內容相似的現代詩人鄭愁予的《錯誤》為延伸補充內容,以想象為線,通過對這兩首詩詞讀中解意、讀中賞句、讀中創段、讀中比文這四個環節,引導學生融入詩詞,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獲得審美享受,并掌握詩詞學習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上課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查找關于詞的知識及與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學生準備:上課前,嘗試有感情、有節奏地閱讀這首詞和《探究之旅》上的《錯誤》,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并加以點評。四到五人為一組,嘗試根據《錯誤》的內容,繪制一幅插圖。
教學過程 :對文章的講授通過“你喜歡讀詩詞嗎,談談你對詩詞的感受”這一問題來導入 ,在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詩詞的看法后,教師參與對話談自己的感受即喜歡詩詞在精心錘煉的寥寥數語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留給人無限想象空間,十分美妙。此環節師生同談對詩詞的感受,一來營造平等、寬松的課堂氣氛,為下面學生暢所欲言,大膽想象做必要的氣氛鋪墊,二來點明學習重點——想象與情感,自然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古詩詞的學習首先要疏通詩詞,獲得對詩詞內容情感的整體感悟,因此學習的第一個環節是“讀中解意”。首先讓學生齊讀《望江南》,在讀中思考這首詞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并為課本上的插圖配上標題做點睛之筆。這一問題的設置在于考察學生對詩詞的整體理解能力與語言歸納能力,為課文的插圖配標題這一小問題在用足教材資源形象感知詩詞的同時注重強調學生語言的凝練與詩意。然后設置小問題“思婦思夫這一過程是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我們從哪些字眼里能深切體會感受這種情感?”讓學生融入詩詞進行深一層的思考,并配合教師的范讀和學生有情感的模仿朗讀引導學生在品字的過程中把握詩詞的情感。
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讀中賞句”,讓學生思考哪些詩句配合這種情感寫得很有表現力。此時的學生在理解詞意把握情感的基礎下能饒有感觸的對詩詞中的精彩語句審美賞析。其中對“斜暉脈脈水悠悠”這一情景交融語句的賞析是重點,可以通過學生自動發現賞析教師點評或教師引導學生賞析來完成。然后圍繞這一句讓學生想象思婦在“過盡千帆皆不是”時的心聲,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道出思婦的心聲,從而水到渠成的進入第三個環節“讀中創文”。
第三個環節還有一個練筆內容——在一名學生范讀的時候,其余人再發揮想象,擔當《望江南》MTV的導演,用形象的畫面來表達最令人心碎的一句“腸斷白蘋洲”。這一環節的兩個練筆內容在讓學生投入詩詞、參與體驗、獲得最高審美享受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書寫描述能力,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詩詞凝練語言背后的豐富內容,突出了教學的目的和重點。
緊接著,讓學生轉換角色,由導演變演員,將自己定格為帆船上的游子、行途中的過客,設置過客在旅途中看到了在岸邊苦苦守望的思婦這一具體情景,去體會當時油然而生的情感,從而過渡到對鄭愁予的現代詩《錯誤》的學習,進入課文鞏固延伸階段。首先讓一男生投入教師設置的情景用自己領會的情感朗讀《錯誤》。然后用學習《望江南》的方法——讀中解意、讀中賞句、讀中創段來學習《錯誤》,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簡單點撥,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自主的探究學習新詩文。《錯誤》的學習過程與思考內容與《望江南》大同小異,目的在于讓學生舉一反三,在掌握鞏固學習詩詞方法的同時依然保持詩詞學習的興趣,不至于因學法雷同而感覺枯燥單調。其具體步驟如下:在讀中解意里讓學生為《錯誤》配插圖并為插圖命標題,配插圖提高了學生詩文理解的要求;在讀中賞句里教師情感朗讀,學生品味讀來滿口留香,回味無窮的語句,在教師的適當指引中咀嚼語句的芬芳;在讀中創段里將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學生在齊讀詩文中圍繞詩文主旨,在詩文中尋找想象的空間,設置一個能發揮想象的練筆,并自己創作,教師可舉例,如想象思婦誤以為歸人回家時的情景,描述一下,可以正面描寫可以側面描寫,還可以用比喻句形容。
在學生對這兩首詩詞進行深入鑒賞以后,便進入這節課最后一個環節——“讀中比文”。女生讀《望江南》,男生讀《錯誤》,在讀中比較兩首詩詞,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首,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比較鑒賞是欣賞詩詞的常用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這種方法,對于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和審美品位很有幫助。最后教師以“詩詞是凝練的,詩詞是豐富的,它需要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采摘它的甘甜,在生情并茂的朗讀中去回味它的芬芳”小結結束詩詞的學習。
教學效果:這一節詩詞賞析課上得比較成功。因為內容豐富,過渡自然,兩首詩詞巧妙通過轉換角度聯想銜接,教師問題設置合理,對詩詞的挖掘透徹,化大問題為新穎別致的小問題,體現了語文教學上的“以人為本”,適合學生思考想象,學生活力被激發。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引導創造性評述與表達,為學生打造賞析表達的舞臺,學生用語言描述體現詩化。巧妙用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錯誤》,做到舉一反三又加深了學生對詩詞的領悟。通過為插圖配標題,結合《探究之旅》里的詩文《錯誤》做補充拓展閱讀用足用活教學素材。學生朗讀與設置的問題相穿插,給予再次感知的空間。在知識與技能上讓學生掌握吟詠欣賞詩詞的技巧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悟詩詞的意境和語言,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在過程與方法上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掌握恰當的停頓、節奏與語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想象在閱讀詩詞時的作用,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詩詞的意境;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注重引導學生 體會詞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思想,在感悟中使學生多一份情感的經歷。
教學反思: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l 現代詩與古典詞巧妙結合,用相同的方法賞析現代詩與古典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獲得一種品味詩詞的親切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閨怨凄美的永恒,潛移默化地祛除學生對詩詞學習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放下思想的包袱走進詩詞,只有樂學才能學好。
l 注重圍繞詩詞充分開拓挖掘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在想象中增強對詩詞的感悟力,在想象中獲得自我創作的審美情緒。
l 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訓練。新課標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學習方法的指導能讓學生更高效的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訓練要以學生為本,即教師要開動腦筋,摒棄傳統教法,大膽創新,讓方法與興趣并駕齊驅。
2005年1月23日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吟誦: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
2.理解:比較準確地理解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習作: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或改寫詩,或運用名句進行造句練習,或寫想象作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較準確地理解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或改寫詩,或運用名句進行造句練習,或寫想象作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設想:教給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和技巧,并以生自學為主。
★ 說明:以《望江南》為例。其余各詞均可按此方式學習。
教學內容和步驟
教學步驟:
第一步驟:
介紹:溫庭筠
詳細介紹作者生平可以有助于生理解詩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此步可以由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提高興趣。)
第二步驟:吟誦
1.生自讀詩歌第一遍,正音。(可將易錯字板書。)
2.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聲朗讀。
3.四人一組交流朗讀的情況:注意: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重音、感情色彩等。
四人一組指導出一名朗讀較好的同學來。
4.推薦朗讀的同學
5.大家提出建議,修改,再讀。
第三步驟:理解詩意
1.四人一組討論每一句詩的意思,由本組中層次較低的同學口述每句詩的意思
要求指導出來的學生必須出口成章,語言流暢,表達意思較為準確。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你聽說過的詩中的名句。如何理解?如何運用?
或者:你對本詩中最感興趣的句子(最觸動你心靈的句子)是哪幾句?請闡述理由或進行賞析。
第四步驟:
進行改寫擴寫等,還可以是用其中的名句、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一段話等。
1.自己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
2.小組交流推選出優秀作品。
3.全班交流。
(如果課上時間太緊,11、12可留作課下作業)
最后,可以是檢查默寫。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9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49
課題
25 詞五首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詞的內容
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把握作者的感情
情感態度目標
領會詞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感
重點
作品的思想內涵
難點
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 導入
在我國古代,往往不同的時代有這個時代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學體裁是詩,還有宋詞、元曲,明
清的小說等。今天我們來集中學習一下幾首詞,體會一下這種體裁的藝術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聽介紹
激趣導入
二、 朗讀
1.結合注釋將這五首詞瀏覽通讀一遍。
2.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反復誦讀
整體感知
三、《望江南》
1.文學常識: 2.理解大意。
四、《武陵春》
1.文學常識: 2.理解大意。
深入理解、討論
感受詩歌的美
五、總結:這兩首有什么相同之處?
風格相近,都比較婉約;寫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發的感情相近,抒發主人公或作者的離愁別緒,凄慘心境。
教
后
反
思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課時編號: 50
課題
25 詞五首
課型
常規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詞的內容
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把握作者的感情
情感態度目標
領會詞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感
重點
作品的思想內涵
難點
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學生自學余下的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學常識。
二、通讀這三首詞,討論大意。
1.《漁家傲》
理解、思考、討論
理解詩歌內容
2.《江城子》
3.《破陣子》
三、把握三首詞的感情
1.詞的慣例上片寫景或敘事,下片抒情言志。三首詞上片各寫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點?
2.這三首詞下片分別抒發了什么感情?有何異同?
合作、探究、交流
感悟作品思想內涵
3.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么異同?
四、作業
背誦這五首詩,課后查詢有關豪放詞和婉約詞的相關資料。
教
后
反
思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10
學情分析
古詩詞教學一直是閱讀教學的難點。九年級學生在之前已學習過一些詞,如《天凈沙秋思》、《蘇幕遮》、《浣溪沙》等,已經有了基本的詩詞語言感受能力,在課本注釋及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基本上能夠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但是,古詩詞的語言高度凝練,創作講究竟境的深遠,學習古詩詞不能僅滿足于背誦、翻譯和簡單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詞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在想象中進行分析、品味、賞析古詩詞。鑒于學生的欣賞能力較低,想要品讀出這首詞的精妙之處,還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因此,在本課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注意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領悟詞中的思想情感,體會悠遠的意境,學習精妙之處,。
教材分析
《望江南》是中晚唐詞體初興時的一篇名作。作者溫庭筠,有“花間鼻祖”之稱。他的詞作內容以閨情為主,風格濃艷精巧,音律和諧,在詞有較大影響。
這是一首閨詞小令,表現了一位因愛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全詞不足30字,但言簡意豐,景物層出,情感起伏,用語質樸而含蓄,是一首風格清新明快的小詞。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誦讀并準確默寫這首詞。
2.抓住意象理解詞中表達的情感,體會詞的意境。
3.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婉約細膩的詞風,領會其藝術感染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抓住意象理解詞中表達的情感,體會詞的意境。
2.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婉約細膩的詞風,領會其藝術感染力。
教學方法:導入——誦讀——感悟——賞析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組織形式:以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菩薩蠻》(《甄嬛傳》插曲),自然引出本課題作者:同學們,聽著動人的歌曲,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美麗嬌柔的女子在對鏡梳妝,精致的裝扮掩不住幽怨的眼神,內心那份孤獨寂寞道不出,言不盡……這首曲子的詞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詞人——溫庭筠。
二、作者簡介(學生根據所查資料回答,教師補充)
溫庭筠(yún)(約812 —約866),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為放浪。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監(jiàn)助教。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五首詞的思想內容,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藝術感染力。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整體感悟作品的方法,學習詩詞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對詩詞的鑒賞、感悟。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老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
誦讀、討論、感悟、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中國詩詞的源遠流長,異彩紛呈導入。
二、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放朗誦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推薦讀或指名讀。
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三、結合注釋理解字面義
四、介紹作者及詞作的相關情況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師導學:
⑴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⑵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究中有代表性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來,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 。(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2、《漁家傲》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面定)
⑴ 說說詞作的主要內容
⑵ 塞下風景“異”在何處?
⑶ “燕然未勒歸無計”,應如何理解?
⑷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失淚”應如何理解?
⑸ 賞析“千章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3、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面兩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4、《望江南》問題組:
⑴ 《望江南》是如何一步步鋪寫思好的內心感受的?
⑵ 賞析“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5、誦讀賞析:
在理解詞作的基礎上,學生飽含深情地誦讀,這兩著詞,并談談更欣賞哪首詞,理由是什么?
6、拓展練習:
假如范仲淹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他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況。
7、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學到及感悟到了什么?
8、鞏固練習:
默寫會《漁家傲》《望江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感受了溫庭筆下思婦的無限惆悵,跟著范仲淹去領略了壯闊的邊塞風光,今天,我們將追隨蘇軾出獵,和辛棄疾感受軍旅生活,感悟李清照連船都承載不動的愁怨。
二、誦讀課文(步驟同上節課)
二、結合注釋理解字面義
三、介紹作者及詞作的相關情況
四、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同上節課)
1、教師導學:
上節課,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面三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2、《江城子》問題組:
⑴ 蘇詞的上片好比是一幅太守出獵圖。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當時的壯觀景象
⑵ 蘇軾一貫主張加強防備,保衛邊疆,本篇也反映了這種愛國思想。說說詞作是如何表現的。
⑶ 該詞用了哪些典故?
2、《武陵春》問題組:
⑴ 在《武陵春》中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
⑵ “聞說”“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3、《破陣子》問題組:
⑴ 上片和下片各描寫了什么內容?
⑵ 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北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4、誦讀賞析:
在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學生飽含深情地誦讀這三首詞,并談談自己更欣賞哪一首詞,理由是什么?
5、拓展練習:
⑴ 搜集古詩詞中與“酒”有關的詩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⑵ 搜集古詩詞中寫“愁”的詩句,比較它們的不同點。
6、小結:
學生談節本課學到及感悟到了什么?
7、鞏固練習:
背誦、力爭默寫會五首詞。
初三語文《詞五首》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吟誦詞作并默寫。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詞作意境,品味詞作的內涵。
3、利用想像、聯想等方式培養學生賞析詩詞的能力。
4、結合創作背景理解詞作內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詞作內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誦詞作并默寫。
教學難點:
1、利用想像、聯想等方式培養學生賞析詩詞的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詞作意境,品味詞作的內涵。
教學方法:教師朗讀指導、提問、交流、點撥
學習方法: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揮聯想和想像。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并且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邊塞詩詞,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學過的有哪些?
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岑參:《白雪歌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陸游:《十一月四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這首詞也是描寫邊塞生活的。(板課題)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作者簡介(略)
背景介紹(略)
三、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
2、齊讀
3、自由讀(提出質疑)
四、品析詞作內容
師: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知道詞的上闋和下闋分別寫的是什么嗎?
(一)、品析上闋的景物描寫
1、寫了哪里的景色?你覺得這里的景色與作者家鄉的景色一樣嗎?
2、景色的不同體現在哪一個字上?(“異”字,以異統領)
3、“異”在何處?(再次自由閱讀,合作討論,找出“異”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雁去無留意、邊聲四起、孤城緊閉
4、以上的景色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荒涼、蕭條、寒冷)
過渡:此景會讓人產生怎樣的感覺?讓我們一起踏著文字,去體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體味詞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將士們長期生活在如此荒涼的邊塞之地,他們的內心感想會是怎樣的呢?(寂寞、孤獨、思鄉)
2、從哪些詞句的描寫中,體現出他們的這種情感?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思鄉憂國,但功業未成無歸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無奈、凄涼、苦悶、悲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師:可見,上面的寫景,都是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幾十字間,作者既寫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讓我們帶著此情此意,再一次來朗讀一下這首詞。
五、背誦并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