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通用12篇)
扁鵲見蔡桓公 篇1
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字詞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義
湯(同“燙”)熨 還(同“旋”)走 火齊(同“劑”)
2.了解結構基本相同句式的表達作用。
3.了解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蔡桓公病情的發展逐層深入進行記敘的特點以及簡潔、傳神的描寫。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學習誦讀文言文的方法,能夠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熟讀文言文課文,理清文章層次,并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以察桓公為鑒,凡事要防微杜漸,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諱疾忌醫,以致不可救藥,使學生認識到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絕批評幫助。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敘事簡練、刻畫傳神,要引導學生體會本文敘事所蘊涵的立意美。
二.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是用文言寫的。可以先通過朗讀全文,培養自己的文言語感,了解放事的梗概,從整體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對照注釋,查字典、詞典,弄懂生字、生詞的含義,特別是課文中出現的與現代漢語用法不同的詞語,如文中出現的“有間”“居”“復”“益”“應”“索”“是以”“請”“齊”“湯”“還”等詞,進而弄懂每句話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體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仔細閱讀全文,深入鉆研課文。想想故事的線索是什么,按怎樣的順序記敘扁鵲和蔡桓公的幾次見面的,共分幾個層次,闡明了什么哲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真正理解成語“諱疾忌醫”的含義。
3.教學本文過程中務必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領會句意,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指點背誦的方法,如按敘事的線索記住內容等,讓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
4.本文寫人敘事都是為了闡明道理,教學中要防止另生枝節,如分析扁鵲醫術高明之類。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學習誦讀文言文的方法,根據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理清文章層次作為學習重點。體會本文敘事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是學習難點。
針對重點、難點擬采用誦讀法來解決,做法如下:
(1)布置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并結合課文注釋大體理解文意。將疑問、生字作標記,查字典給生字注音。然后再朗讀全文一遍。
(2)確保朗讀時間。①簡化教學內容,凡與誦讀關系不密切的內容和文章出處,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數語帶過②注重領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實”“字字落實”。
(3)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興趣。
(4)指導文言文的學法,在初一以指導正確劃分句中停頓為主。
(5)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學生制作重點文言實詞和成語“病人膏肓”“諱疾忌醫”的詞語卡片,課堂交流。
3.投影儀和作者作品介紹的膠片,以及補充資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課前作好預習,結合課文注釋大體理解文章,將疑問、生字作標記,查字典給生字注音,并朗讀課文。
2.課上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培養語感,領悟語言。
3.就課后練習一展開討論,進而分析兩個人物形象。
4.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課文,提倡創造性復述,可想像蔡桓公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看誰復述得傳神。
5.進而練習背誦,爭取當堂背過。
6.學生體會并總結寫作特點(不求多,只要能說出一兩點心得體會就好)
七.教學步驟
導入 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當我們受到病毒的侵襲而害病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醫生看病)這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韓非筆下的蔡桓公卻有病不承認,不醫治,最終怎么樣了呢?(病死了)今天我們學習一文,就是寫蔡桓公諱疾忌醫,貽誤了治療時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的故事。
2.板書課題《扁鵲見察桓公》
3.解題
本課文書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是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國時重要的思想家。
“扁鵲”是什么人?(秦越人)為什么人們用上古名醫扁鵲來稱呼他?(醫術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國國君)“見”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會見”“拜見”的意思)
(-)明確目標
用幻燈打出或小黑板出示(略)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請學生注意預習中劃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確。
2.出示幻燈片或小黑板,給知識目標點中的多音字注音組詞,給群形注音的字加拼音并辨別字形。
3.學生結合注釋,默讀一遍課文。然后結合練習三概括主要內容,并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闡明的哲理。
4.教師訂正并小結。
本文通過蔡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誦讀課文,了解課文所刻畫的兩個人物形象。
學生試讀課文,要求出聲讀,教師指導,讀文言文一定要正確劃分句中停頓,才能確切了解句意。教師示例,辨析下面各句中的停頓是否劃得正確,不正確的要改正過來。
君有疾/腠在理(√)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不病/以為功)
扁鵲望桓侯而旋走(×)(望桓侯/而旋走)
臣/是以無請也(√)
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四人小組結合練習一展開討論。
教師點撥,本文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扁鵲和蔡桓公兩個人物。“扁鵲”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蔡桓公是個盲目自信、傲慢頑固、諱疾忌醫的國君,故事圍繞著“有疾”“無疾”這一尖銳的矛盾展開爭論。
學生討論
第1題 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說了哪些話勸他應及時治療?對扁鵲的忠告,桓公是怎樣評價的?
(學生答后歸納)扁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教師小結,“立有間”,“立”動詞,站立,“有間”,時間副詞,有一會兒。“立有間”,說明扁鵲站著仔細地作了觀察(中醫稱為“望診”)之后,才下斷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的診斷是準確的,而并非信口開河,也為下文蔡桓公的自以為是、諱疾忌醫、病情惡化、扁鵲拒醫作了鋪墊。而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則形象地刻畫了諱疾忌醫的無知和偏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現代漢語中“疾病”是一個詞,而在古代漢語中“疾病’是兩個詞,其含義不同,小病為“疾”,大病為“病”。“以為功”是“以之為功”的省略。
第2題 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嚴重?這些話用現代漢語該怎么說?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學生口譯。
訂正學生口譯,指出這是扁鵲第二、三次見蔡桓公。“居十日”——待了十天,經歷了十天。“復見”——再一次見。“益深”——更加嚴重,更加厲害。“不應”——不理睬。這兩次會見,在短短20天內,蔡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腠理”到“肌膚”到“腸胃”。
第3題 “還走”該怎樣解釋?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還走”?(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還(xuán)走”,還,同“旋”,回轉,掉轉,走,古代漢語為“跑”義,不同于現代漢語的“走”。“扁鵲”望桓而“還走”,“望”是從遠處看的意思,扁鵲從遠處看了桓侯一眼,并不說話就趕緊轉身跑了。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還走”?這是情節中的一個轉折點,在情節的發展上給讀者造成了“懸念”,由此而引出桓公派人去問扁鵲,以及點出“還走”的原因。指出蔡桓公的病已在“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對蔡桓公的病已無力無法挽救了。扁鵲的“還走”,既給上文作了補充,又給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鵲的逃,埋下伏筆。
2.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復述課文訓練。
根據以上討論以及以下提示,默讀一遍課文,將文章劃分為三個層次,并概括層意。
提示
①桓公不聽扁鵲的忠告。
②扁鵲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藥。
③桓公病死。
學生回答
第一層,開頭……桓侯又不悅
第二層,居十日,扁鵲望桓候而還走……臣是以無請也
第三層,居五日……結尾
本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時間順序)
學生根據“——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復述課文。注意,湯(同燙)、齊(同劑),復述提倡創造性,而不僅僅將古漢語翻譯為現代漢語。可以加上扁鵲、蔡桓公兩人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
3.復述后評論文章結尾,也是復述的升華。
教師提問,自“居五日”到結尾是文章的第三層次。前面四次見蔡桓公,扁鵲都是“居十日”,為什么這里卻用“居五日”,日期驟然縮短意味著什么?其中“索”——“逃”,各表明了蔡桓公與扁鵲什么樣的心清?
鼓勵學生七嘴八舌評論、教師小結。日期驟然縮短,表明蔡桓公病情急劇惡化,扁鵲“望診”判斷準確,說明上文扁鵲而“還走”,實在是事出有因。而一“索”一“逃”,極簡練準確地揭示了蔡桓公病重心急如焚和扁鵲無奈恐懼的心情,最后的“桓侯遂死”,是故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桓公諱疾忌醫的必然惡果。
4.學生試背課文,不要求全部能背誦,在于調動學生認真讀課文的興趣,并將以上分析融入練習背誦中,指導背誦課文。
(四)總結、擴展
在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背誦課文后,過渡到主題思想的分析。
教師提問,蔡桓公的病開始并不重,為什么短短30余天就出現無法醫治,以至“遂死”的結果?用一個成語概括應是哪個成語?
學生回答成語“諱疾忌醫”后,結合教學目標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作方法,本文按什么順序,以什么線索,層層深入地記敘?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本文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訂正學生回答并總結。按時間的順序,以蔡桓公病情的發展為線索來組織安排材料。寫扁鵲四次拜見桓公,沒有一個具體日期,作者動用了三個“居十日”,又用了一個“居五日”,簡明清楚地交代了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大病到病重,由病重到死亡的發展過程,層層相連,逐層深入,條理十分清楚,同時使故事情節發展的內在邏輯更加密切,增強了說服力。敘事簡練、生動、準確,是本文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本文主要寫了扁鵲和桓公兩個人物,寫扁鵲用了“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膚”“君有病在腸胃”“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等一些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來說明他對桓公病情的精確判斷和高明醫術。同時,也寫了扁鵲的動作,如“立有間”,說明他觀察快而準,“望桓侯而還走”、“說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今在骨髓”,已無法挽救。寫桓公的態度,用語也非常簡練準確,開始用“寡人無疾”“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說明他盲目自信和對醫生的偏見;接著又以“不應”“不悅”的神情,進一步表現他的頑固不化。而扁鵲答桓公使者問,幾句話言簡意賅,哲理雋永,深刻地總結了醫治疾病必須“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四。
(六)板書設計
(隨堂統習)
一、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扁鵲( ) 腠理( ) 湯熨( ) 桓公( ) 骨髓( )
寡人( ) 火齊( ) 用熱水焐( ) 立有間( ) 還走( )
二、解釋下列畫線的字詞。
1.不治將恐深( ) 6.使人索扁鵲( )
2.不治將益深( ) 7.桓侯故使人問之( )
3.桓侯不應( ) 8.火齊之所及也( )
4.疾在腠理( ) 9.扁鵲復見( )
5.臣是以無請也( ) 10.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通
2.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通
3.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通
4.望桓侯而還走 通
四、選擇題。
1.“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一句的正確譯文是( )
A.派人去搜索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
B.派人去搜索扁鵲,(扁鵲)已逃出秦國去了。
C.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
D.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出秦國去了。
2.下列劃分停頓不正確的一句是
A.君有疾/在腠理 B.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C.扁鵲望桓候/而還走 D.臣/是以無請也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選自《韓非子·喻老》,在《史記·扁鵲列傳》中也有這個故事。
B.《韓非子》作者是春秋時期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這篇故事的內容帶有動諭性,可以當做寓言來看。
D.現代漢語中“疾’和“病”是同義詞,在古代有病情輕重之分,“病”比“疾”重。
五、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扁鵲指出桓公有病后,桓公認為扁鵲是 。
此句話用現代白話文譯成: 。
桓公派人去問扁鵲轉身就跑的原因,扁鵲說的一番話是 。
〔參考答案〕
一.què còu tàng suǐ guǎ jì wù jiān xuán 二、1.厲害2.更加3.答應、理睬4.皮膚的紋理 5.問 6.尋找 7.特意 8.達到 9.再一次,又10.跑 三、l.說 悅 2.開 劑 3.湯 燙 4.還 旋 四、l.C 2.B 3.B五、略。
教案點評:
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培養語感,領悟語言。就課后練習一展開討論,進而分析兩個人物形象。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課文,提倡創造性復述,可想像蔡桓公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看誰復述得傳神。進而練習背誦,爭取當堂背過。
扁鵲見蔡桓公 篇2
《韓非子》 ,立有間②,扁鵲日:“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將恐④深⑤。”桓侯回:“寡人③無疾。”扁鵲出,桓候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①。”居十日②,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③,不治將益④深。”桓侯不應⑤。扁鵲出,桓俟又不悅⑤。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候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①。桓侯故③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③;在肌膚,針石①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③。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⑤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②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鵲見蔡桓公 篇3
22.扁鵲見蔡桓公(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3.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3。
2.難點:目標2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你們知道成語"諱疾忌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忌":是嫉妒,猜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三、作者簡介:
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 ,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
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大意。
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
A.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B.教師就關鍵處糾正,并示范朗讀。
五、串譯課文。
1.教師講解幾個難句。
2.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3.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4.教師做小結。
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 1)同義有別
疾:小病 病:大病
(2)古今異義
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復 古義:再一次 今義:重復
益 古義:更加 今義:有好處 索 古義:尋找 今義:繩索
5.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么會病死?
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六 、布置作業 :
A:課后練習二三
B:默寫本文。
22.扁鵲見蔡桓公(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事情的寫法。
3.練筆。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1 2。
2.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課前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請一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另一優生表演,以激起興趣。
三、學習新課。
1.學生朗讀課文。
2.提問: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
學習方法: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抽查二位學生
歸納:按時間順序。
3.提問: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獨立思考,抽查回答:
(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將恐深。 (2)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3)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4)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4.提問:課文描寫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現他的諱疾忌醫?
討論并歸納:
(l)"寡人無疾"表現蔡桓公固執、自信。
(2)"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表現對醫生猜忌、反感。
(3)不應"又不悅"說明對醫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提問:蔡桓公諱疾忌醫的結果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桓侯遂死。
5提問: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6.請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三、小結
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
四、練筆
根據課文的中心,自己寫一篇體會,談談如何對待缺點和錯誤
抽幾份班上交流。
五、板書
扁鵲見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無疾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肌膚不應,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腸胃不應,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今在骨髓故使人問之
居五日,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鵲
六、作業
A類 1.課后練習第一、四題。2.預習《狼》
扁鵲見蔡桓公 篇4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3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2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1
.《扁鵲見蔡桓公》的時代性放談
.《扁鵲見蔡桓公》課堂教學實錄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扁鵲見蔡桓公》練習
.《扁鵲見蔡桓公》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扁鵲見蔡桓公》同步檢測
《扁鵲見蔡桓公》ppt課件
《扁鵲見蔡桓公》ppt課件(1)
《扁鵲見蔡桓公》mp3音頻課文朗讀
《扁鵲見蔡桓公》flash課文朗讀
扁鵲見蔡桓公 篇5
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字詞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義
湯(同“燙”)熨 還(同“旋”)走 火齊(同“劑”)
2.了解結構基本相同句式的表達作用。
3.了解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蔡桓公病情的發展逐層深入進行記敘的特點以及簡潔、傳神的描寫。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學習誦讀文言文的方法,能夠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熟讀文言文課文,理清文章層次,并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以察桓公為鑒,凡事要防微杜漸,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諱疾忌醫,以致不可救藥,使學生認識到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絕批評幫助。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敘事簡練、刻畫傳神,要引導學生體會本文敘事所蘊涵的立意美。
二.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是用文言寫的。可以先通過朗讀全文,培養自己的文言語感,了解放事的梗概,從整體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對照注釋,查字典、詞典,弄懂生字、生詞的含義,特別是課文中出現的與現代漢語用法不同的詞語,如文中出現的“有間”“居”“復”“益”“應”“索”“是以”“請”“齊”“湯”“還”等詞,進而弄懂每句話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體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仔細閱讀全文,深入鉆研課文。想想故事的線索是什么,按怎樣的順序記敘扁鵲和蔡桓公的幾次見面的,共分幾個層次,闡明了什么哲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真正理解成語“諱疾忌醫”的含義。
3.教學本文過程中務必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領會句意,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指點背誦的方法,如按敘事的線索記住內容等,讓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
4.本文寫人敘事都是為了闡明道理,教學中要防止另生枝節,如分析扁鵲醫術高明之類。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學習誦讀文言文的方法,根據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理清文章層次作為學習重點。體會本文敘事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是學習難點。
針對重點、難點擬采用誦讀法來解決,做法如下:
(1)布置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并結合課文注釋大體理解文意。將疑問、生字作標記,查字典給生字注音。然后再朗讀全文一遍。
(2)確保朗讀時間。①簡化教學內容,凡與誦讀關系不密切的內容和文章出處,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數語帶過②注重領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實”“字字落實”。
(3)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興趣。
(4)指導文言文的學法,在初一以指導正確劃分句中停頓為主。
(5)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學生制作重點文言實詞和成語“病人膏肓”“諱疾忌醫”的詞語卡片,課堂交流。
3.投影儀和作者作品介紹的膠片,以及補充資料。
第 1 2 3 頁
扁鵲見蔡桓公 篇6
韓非
教學目標
1. 學會獨立讀懂文言文
2. 理解本文寓意
3. 學會多角度地解讀文本
重點、難點
1. 理解本文的寓意
2. 學會多角度地解讀文本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預習
1. 誦讀課文,讀準字音。
2. 看注解,試翻譯課文。
二、 導入
解題:本課節選自《韓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作者敘述扁鵲見桓公的故事,本意說明老子“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這一觀點的。
三、 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課文,請學生注意預習中劃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確。
2. 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教師點評。
3. 課文寫了扁鵲幾次見桓公。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說說桓公對待扁鵲的態度是怎樣變化的,這樣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 研讀分析
1. 誦讀課文,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討論歸納:拒絕忠告會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帶著有色的眼鏡看人;有病早治無病早防——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微杜漸;要善于勸諫,善于工作,要有責任心
2. 了解課文所刻畫的兩個人物形象。
討論歸納:扁鵲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桓公是個盲目自信之人。
五、 總結
本文通過扁鵲三次見桓公,指出桓公有病,應及時治療,但桓公自認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拒絕了他的勸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說明要正視自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和幫助。
六、 作業
課后練習
扁鵲見蔡桓公 篇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始末,刻畫兩個人物,表現中心意思的寫作方法。
2.使學生認識諱疾忌醫的嚴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漸、聽信忠言的重要意義。
3.使學生理解間、居、復、益、應、還、走、及、是以、索等詞語的意義,和湯、齊、還等字的通假用法。
教學設想
1.本文是學生升入中學后第一次學習的文言文;就此開始訓練學生掌握閱讀、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參看注釋,借助字典、聯系句意、文意理解詞語的含意,通過準確理解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詞語的含意,準確理解句意乃至文意。
2.本文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對應地刻畫扁鵲和蔡桓公這兩個人物,表現了中心意思;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敘事的層次,分析逐次對應刻畫兩個人物的表現力量,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本文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解釋詞語,口譯課文。
教學過程
1.由學過的當代作家的三篇現代文引到將學的古代作家的這篇文言文,引出《扁鵲見蔡桓公》(板書課題)。
聯系注釋①簡要說明:《扁鵲見蔡桓公》節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國末期韓國的公子,研究刑名法術,是當時重要的思想家。《喻老》這篇文章,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文中敘述扁鵲見蔡恒公這則故事,本意是用它來比喻說明老子“圖難于其易”(策劃困難的事,從它的容易處開始)、“為大于其細”(做大事從它的小處開始)的觀點。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名醫,人們用傳說中的上古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諱疾忌醫”(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這個成語,就是從《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中總結出來的。
2.要求學生看注釋,查字典,理解詞句,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3.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解釋詞義,并與現代漢語中的該詞進行比較。
間:在“立有間”中,當“一會兒”講;用在表動作的詞語之后,表示動作的時間。現代漢語中常用它的“中間”義項,表示兩者之間,如同志間、兩山間。
居:在“居十日”中,當“過了”講;用在表時間的詞語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時間。現代漢語中常用它的“住”、“住所”等義項,如同居,故居。
復:在“扁鵲復見”中,當“再”、“又”講。現代漢語“舊病復發”、“死而復蘇”等常用詞語中的“復”,與此義同。
益:在“不治將益深”中,當“更加”講。現代漢語“精益求精”、“老當益壯”等常用詞語中的“益”,與此義同。
應:在“桓侯不應”中,當“回答”講。現代漢語“應答”、“應聲”等常用詞語中的“應”與此義同。
還走:在“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中,還,同“旋”,當“回轉”、“轉身”講;現代漢語中的還,無此用法。走,當“跑”講;現代漢語“奔走”、“走馬燈”等常用詞語中的“走”,與此義同;但一般單用一個“走”字,不同此義。
及:在“湯熨之所及也”等句中,當“達到”講。現代漢語“及格”、“及齡”等常用詞語中的“及”,與此同義。
是以:在“臣是以無請也”句中,當“因此”講;是以,即“以是”;以,因為、由于;是,這,此。現代漢語說“因此”,而不說“是以”。
索:在“使人索扁鵲”句中,當“尋找”講。現代漢語“搜索”中的“索”,與此義同。
簡談古代漢語中的通假:通假指古代漢語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現代漢語中一般不用通假字。
“扁鵲望桓公而還走”句中的“還”,念??ā?,當“回轉”、“轉身”講,是“旋”的通假字。
“湯熨之所及也”句中的“湯”,念?à??,當“用熱水焐”講,是“燙”的通假字。
“火齊之所及也”句中的“齊”,念?ì,當“藥劑”講,是“劑”的通假字。
4.先要求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再指定學生一人朗讀課文。
要求讀音正確。
5.指定學生一人口譯課文,從開頭譯至第二句“桓侯又不應”。
扁鵲進見蔡桓公,站著(看了蔡桓公)一會兒,說道:“您的皮膚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后,桓侯(對左右的人)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這(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醫治,將會更加嚴重。”恒侯沒有回答(不理睬扁鵲)。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將會更加嚴重。”桓侯還是沒有回答(不理睬扁鵲)。扁鵲(又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
6.指定學生一人口譯課文,從“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譯至末尾。過了十天,扁鵲(進見時)遠遠地看了桓侯一眼,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問他(為什么跑),扁鵲說:“皮膚紋理間的病,熱水焐,藥劑敷,可以達到、治好;肌肉里的病,針灸,可以達到、治好,腸胃里的。病,火劑湯藥,可以達到、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管的,(醫生)沒辦法了。(桓侯的病)現在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說話了。過了五天,桓侯渾身疼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
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四各題。參照課后練習一、二,進一步體會課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文章的層次;兩個人物描寫的表現力量。
教學過程
1.由上節課的口譯課文,引到本節課分析課文(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理清本文敘事的層次。
依據課后練習二的提示,本文可以怎樣劃分為三個層次?各自寫出了什么?
第一層:開頭至第二句“桓侯又不悅”,寫桓侯不聽扁鵲的三次忠告。
第二層:“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至“臣是以無請也”,寫扁鵲斷出桓侯的病已經不可救藥。
第三層:“居五日”至結尾,寫桓侯病死。
3.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對應描寫的扁鵲和蔡桓公這兩個人物(板書:扁鵲桓侯)。
(1)課文怎樣描寫扁鵲一次進見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應?這有什么表現力量?
扁鵲一次進見桓公,“立有間”,他站著看了桓公一會兒,經過細心觀察,準確斷出病情以后,才對桓公說:“君有疾在腠理”,說桓公“有疾”,有點小病,實事求是,毫不夸張。“不治將恐深”,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將會發展。“將恐深”,語氣和緩,勸告桓公及早醫治,以免小病發展成大病(板書:斷出得了小病,勸告及早醫治)。
桓公的反應:先是說“寡人無疾”,否認有病,拒絕扁鵲的勸告;再是在扁鵲離開后又對左右的人說“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更表現出對扁鵲說他有疾、勸他醫治的很大反感,毫無治病之意(板書:否認有疾,拒絕醫治)。
(2)課文怎樣描寫扁鵲二次、三次進見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應?這有什么表現力量?
扁鵲二次、三次進見蔡桓公:先后指出“君之病在肌膚”、“君之病在腸胃”,準確地斷出了桓公病情的發展;兩次說出“不治將益深”,表明了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將會越發嚴重;“將益深”,語氣肯定,勸告之中更包含有警告的意味(板書:斷出病情發展,警告務必醫治)。桓侯的反應:先是在扁鵲兩次警告之下,“不應”,“又不應”,都不回答扁鵲,不理睬扁鵲的警告;后是在扁鵲離開后,兩次“又不悅”,更表現出對扁鵲警告他務必醫治疾病的很不高興,固執地毫無治病之意(板書:不聽警告固執拒醫)
(3)課文怎樣描寫扁鵲四次進見蔡桓公的情景和蔡桓公的反應?這有什么表現力量?
扁鵲四次進見蔡桓公:先是“望桓侯而還走”,遠遠一望,轉身就跑,斷定桓公的病已經惡化到了不可救藥,即使桓公此時讓他醫治,也已無法可施,只好趕快離開。后是對桓公派去問他的人說:“疾在腠理,湯燙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這不但說明了桓公已經病入骨髓,無法醫治——自己所以“還走”、不再警告醫治的原因,而且表明了有病必須及早醫治的道理(板書:斷定不可救藥,不再警告醫治)。
桓侯的反應:雖然“故使人問之”,也只是由于不明白扁鵲為什么“還走”,而派人去問;而在派去的人回報扁鵲的答話(課文此處虛寫派去的人的回報)以后,卻毫無反應。他仍然沒有動心,始終沒有醒悟(板書:仍不動心終未醒悟)。
(4)課文寫出了故事什么樣的結局?全文表現了兩個人物的什么特點?
扁鵲在桓公病發,派人尋找他時,“已逃秦矣”,表明他在第四次進見桓公“還走”后,就逃出了蔡國,以免被桓公叫去治那已經沒法醫治的病,還有得罪的可能。全文表現出他醫術高明,為人機警(板書:醫術高明,為人機警)。
桓公直到病已不可救藥,渾身劇烈疼痛起來,才派人尋執扁鵲,終致喪命。全文表現出他諱疾忌醫,終致喪命(板書:諱疾忌醫,終致喪命)
4.引導學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表現了什么中心意思?
本文通過敘述扁鵲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畫這兩個人物,表現了病須及早醫治、切勿諱疾忌醫的中心意思(板書:病須及早醫治,切勿諱疾忌醫)。對待疾病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漸,為人更要善聽別人的忠告,接受別人正確意見。這都是學習本文應該獲得的有益啟示,也正是本文表現出的哲理。
5.學生默讀、進一步體會課
扁鵲見蔡桓公 篇8
教材分析:
《扁鵲見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寓言故事。通過敘述扁鵲為蔡桓公“四診病”而蔡桓公卻“四忌醫”的情節,著重塑造了扁鵲這個古代神醫的形象,在輕松的敘述中滲透了生活哲理。根據教材特點及單元教學目標,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常用實詞的讀音和意義,積累文言詞語。
2.多角度發掘寓言文本的寓意,進行個性化解讀。
3.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師:同學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下面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句話,請大家隨著老師的板書大聲讀出來。(教師板書:“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書完后,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兩遍。)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古文《扁鵲見蔡桓公》,希望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團結協作,積極探究,圓滿完成本課學習任務﹗相信大家一定行﹗
(以激勵性語句作為開場白,容易激活興奮點,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學習者情緒高漲之際,及時拋出學習任務,明確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動一:“我會說”(時間:5分鐘)
1.各小組同學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扁鵲,《韓非子》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注明資料來源。
2.小組長指定一名成員宣讀整理結果,其他成員可進行相關補充。
(此設計意在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時,既鍛煉了口頭表達,又便于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三、活動二:“我能讀”(時間:10分鐘)
1.小組合作,初讀課文,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標注“腠、桓、還、湯熨、齊、遂”等字音。
2.學生聽教師范讀,進一步糾正字音,體會朗讀節奏及語氣。
3.各小組自由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如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生配合讀、小組之間賽讀等等。讀完后展開自評與互評。
(“古書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悟。)
四、活動三:“我會譯”(時間:15分鐘)
1.明確目標。各組從文中挑出2—3個較難理解的句子,寫在白紙上。
2.鄰近兩組交換“目標”,利用工具書,理解句子含義。
3.各組代表宣讀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訂正及補充。(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關鍵實詞如“間、將、居、益、索”等的含義。)
4.開展集體評議,總結。
(初中生學習文言文仍應以正確理解文意﹑句意,積累文言詞語為重點。但假如還是以傳統的教師串講為主,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主動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進學生的整體提高。)
五、活動四:“我會析”(時間:20分鐘)
1.教師發放學習資料(一)如下:
論題一:本文是如何記敘扁鵲和蔡桓公見面的情形?填寫下表:
見面次數及時間扁鵲蔡桓公
第一次
第二次(居十日)
第三次(居十日)
第四次(居五日)
結果(居五日)
六、活動五:“我會演”(20分鐘)
1.小組分工合作,改編劇本,分配角色,進行排練。
2.即興表演。各組推選代表分別扮演扁鵲、蔡桓公及旁白到講臺前表演。
3.集體評議,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編劇獎”。予以表彰。
(課本劇從改編到排練,在到演出到評價,整個過程放手讓學生組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精神,體現了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適當創新。)
七、活動六:“我會背”(時間:10分鐘)
1.準備:各小組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課文。
2.各組開展背誦比賽。
3.集體評議,對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組予以表彰。
(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指點背誦方法,如可按照敘事層次來背,可抓住關鍵詞語的變化來背等等。)
扁鵲見蔡桓公 篇9
扁鵲見蔡桓公
天山二中:趙佟青
[教學目標 ]:
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實詞的詞義。
2. 了解本文敘事層次分明的特點,體會人物的鮮明個性。
3. 理解這個故事的寓意。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一系列數字的含義的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導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
成語“起死回生”——扁鵲(秦越人)——《扁鵲見蔡桓公》
二. 復習鞏固: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義
間 疾 益 故 索 還 火齊 湯熨
三. 朗讀課文:
讀前可提示學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頓,二要注意人物說話的語氣。
四. 提出“突破口”,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35,5,4,3,2,1”這幾個數字在文中分別表示什么?
五. 解決“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經歷35天(故事持續的天數)
5——故事發生的5個場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個過程
3——扁鵲提出的3種治療方法
2——故事中有2個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種結局
六. 延伸“突破口”: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根據扁鵲的性格特征,發揮想象,為逃秦后的扁鵲續一個圓滿的大結局。
七. 小結:
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比,作者韓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這只是一個虛構的寓言故事。)
我們能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這對于指導我們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 布置作業 :
根據課文給你的啟發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
(天山二中:趙佟青)
作者郵箱:
扁鵲見蔡桓公 篇10
第一課時教案
扁鵲教學目的
扁鵲1.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扁鵲2.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扁鵲3.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扁鵲重點難點
扁鵲1.重點:目標3
扁鵲2.難點:目標2
扁鵲課前預習:
扁鵲1.熟讀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扁鵲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扁鵲教學過程
扁鵲一、課前分鐘演講
扁鵲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扁鵲你們知道成語“諱疾忌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忌”:是嫉妒,猜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扁鵲三、作者簡介:
扁鵲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 ,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
扁鵲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大意。
扁鵲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
扁鵲A.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扁鵲B.教師就關鍵處糾正,并示范朗讀。
扁鵲五、串譯課文。
扁鵲1.教師講解幾個難句。
扁鵲2.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扁鵲3.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扁鵲4.教師做小結。
扁鵲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扁鵲(1)同義有別
扁鵲疾:小病 病:大病
扁鵲(2)古今異義
扁鵲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復 古義:再一次 今義:重復
扁鵲益 古義:更加 今義:有好處 索 古義:尋找 今義:繩索
扁鵲5.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么會病死?
扁鵲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扁鵲六 、布置作業 :
扁鵲A:課后練習二三
扁鵲B:默寫本文。
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第二課時教案
扁鵲教學目的
扁鵲1.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扁鵲2.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事情的寫法。
扁鵲3.練筆。
扁鵲重點難點
扁鵲1.重點:目標1 2。
扁鵲2.難點:目標2
扁鵲教學過程
扁鵲一、課前分鐘演講
扁鵲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扁鵲請一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另一優生表演,以激起興趣。
扁鵲三、學習新課。
扁鵲1.學生朗讀課文。
扁鵲2.提問: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
扁鵲學習方法: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抽查二位學生
扁鵲歸納:按時間順序。
扁鵲3.提問: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扁鵲獨立思考,抽查回答:
扁鵲(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將恐深。
扁鵲(2)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扁鵲(3)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扁鵲(4)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扁鵲4.提問:課文描寫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現他的諱疾忌醫?
扁鵲討論并歸納:
扁鵲(l)“寡人無疾”表現蔡桓公固執、自信。
扁鵲(2)“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表現對醫生猜忌、反感。
扁鵲(3)不應“又不悅”說明對醫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扁鵲5.提問:蔡桓公諱疾忌醫的結果是什么?
扁鵲討論并歸納:桓侯遂死。
扁鵲提問: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扁鵲討論并歸納: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扁鵲6.請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扁鵲三、小結
扁鵲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
扁鵲四、練筆
扁鵲根據課文的中心,自己寫一篇體會,談談如何對待缺點和錯誤
扁鵲抽幾分班上交流。
扁鵲五、板書
扁鵲扁鵲見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無疾
扁鵲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肌膚不應,又不悅
扁鵲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腸胃不應,又不悅
扁鵲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今在骨髓故使人問之
扁鵲居五日,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鵲
扁鵲六、作業
扁鵲A類 1.課后練習第一、四題。 2.預習《狼》
扁鵲見蔡桓公 篇11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韓非子及其著作;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學習本文對比的寫法。
3. 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4. 認識諱疾忌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二、學情/學習者特征分析
初中九年級的學生相比較而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不太喜歡抽象知識的學習,因此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可以借助于一些具體活動的安排,讓教學豐滿和生動起來。例如通過演示動畫情節的畫面,使視覺和聽覺達到和諧統一,營造高效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初步的預習,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學習這一節課的學生往往是對知識延伸、啟示哲理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興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但由于不同的認知能力,不同的語文綜合素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課文的能力會有比較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前應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關注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與個性發展需要等方面的差異。同時可以采用協作學習的教學組織,降低個體學習的難度,對于技術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鼓勵其在分組內或分組之間充分發揮起技術應用特長,帶動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同學,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轉變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并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各有所得。
三、學習內容分析
1.本節主要內容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的內容。題目是后人加的。內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通過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2.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概括出文章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和疏通本課的文言字詞;認識諱疾忌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在學生理解和分析課文后,過渡到主題思想的概括和延伸。
3.課時要求:1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協作學習等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當我們受到病毒的侵襲而害病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醫生看病)這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韓非筆下的蔡桓公卻有病不承認,不醫治,最終怎么樣了呢?(病死了)今天我們學習《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就是寫蔡桓公諱疾忌醫,貽誤了治療時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的故事。
2、板書課題《扁鵲見蔡桓公》
3、解題
本課文書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是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國時重要的思想家。
“扁鵲”是什么人?(秦越人)為什么人們用上古名醫扁鵲來稱呼他?(醫術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國國君)“見”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會見”“拜見”的意思)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運用課件范讀課文,請學生注意預習中劃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確。
2.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給生字詞注音組詞,并辨別字形。學生朗讀生字。
3.學生結合注釋,朗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教師訂正并小結。
本文通過蔡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找出不懂的文言字詞。
2. 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釋疑。
3. 對照課件的“譯文對照”頁面,出示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請學生翻譯。
①君有疾在腠理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③扁鵲望桓侯而旋走
④臣是以無請也
在參照課文注釋的基礎上,四人小組結合練習一展開討論。
(四)、觀看視頻,加深理解。
1. 教師出示故事情節的視頻;學生欣賞。
2. 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寫了蔡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
(五)、分析課文,擴展延伸。
1. 進入課件的“分析課文”頁面,請學生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學生討論
第1題 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說了哪些話勸他應及時治療?對扁鵲的忠告,桓公是怎樣評價的?
(學生答后歸納)扁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教師小結,“立有間”,“立”動詞,站立,“有間”,時間副詞,有一會兒。“立有間”,說明扁鵲站著仔細地作了觀察(中醫稱為“望診”)之后,才下斷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的診斷是準確的,而并非信口開河,也為下文蔡桓公的自以為是、諱疾忌醫、病情惡化、扁鵲拒醫作了鋪墊。而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則形象地刻畫了諱疾忌醫的無知和偏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現代漢語中“疾病”是一個詞,而在古代漢語中“疾病’是兩個詞,其含義不同,小病為“疾”,大病為“病”。“以為功”是“以之為功”的省略。
第2題 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嚴重?這些話用現代漢語該怎么說?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學生口譯。
訂正學生口譯,指出這是扁鵲第二、三次見蔡桓公。“居十日”——待了十天,經歷了十天。“復見”——再一次見。“益深”——更加嚴重,更加厲害。“不應”——不理睬。這兩次會見,在短短20天內,蔡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腠理”到“肌膚”到“腸胃”。
第3題 “還走”該怎樣解釋?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還走”?(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還(xuán)走”,還,同“旋”,回轉,掉轉,走,古代漢語為“跑”義,不同于現代漢語的“走”。“扁鵲”望桓而“還走”,“望”是從遠處看的意思,扁鵲從遠處看了桓侯一眼,并不說話就趕緊轉身跑了。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還走”?這是情節中的一個轉折點,在情節的發展上給讀者造成了“懸念”,由此而引出桓公派人去問扁鵲,以及點出“還走”的原因。指出蔡桓公的病已在“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對蔡桓公的病已無力無法挽救了。扁鵲的“還走”,既給上文作了補充,又給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鵲的逃,埋下伏筆。
2.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復述課文訓練。
根據以上討論以及以下提示,默讀一遍課文,將文章劃分為三個層次,并概括層意。
提示
①桓公不聽扁鵲的忠告。
②扁鵲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藥。
③桓公病死。
學生回答
第一層,開頭……桓侯又不悅
第二層,居十日,扁鵲望桓候而還走……臣是以無請也
第三層,居五日……結尾
本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時間順序)
學生根據“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復述課文。注意,湯(同燙)、齊(同劑),復述提倡創造性,而不僅僅將古漢語翻譯為現代漢語。可以加上扁鵲、蔡桓公兩人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
3.復述后評論文章結尾,也是復述的升華。
教師提問,自“居五日”到結尾是文章的第三層次。前面四次見蔡桓公,扁鵲都是“居十日”,為什么這里卻用“居五日”,日期驟然縮短意味著什么?其中“索”——“逃”,各表明了蔡桓公與扁鵲什么樣的心清?
鼓勵學生七嘴八舌評論、教師小結。日期驟然縮短,表明蔡桓公病情急劇惡化,扁鵲“望診”判斷準確,說明上文扁鵲而“還走”,實在是事出有因。而一“索”一“逃”,極簡練準確地揭示了蔡桓公病重心急如焚和扁鵲無奈恐懼的心情,最后的“桓侯遂死”,是故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桓公諱疾忌醫的必然惡果。
4.學生試背課文,不要求全部能背誦,在于調動學生認真讀課文的興趣,并將以上分析融入練習背誦中,指導背誦課文。
(六)主題分析,總結哲理。
1、在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背誦課文后,過渡到主題思想的分析。
教師提問,蔡桓公的病開始并不重,為什么短短30余天就出現無法醫治,以至“遂死”的結果?用一個成語概括應是哪個成語?
學生回答成語“諱疾忌醫”。
2、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作方法,本文按什么順序,以什么線索,層層深入地記敘?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本文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訂正學生回答并總結。按時間的順序,以蔡桓公病情的發展為線索來組織安排材料。寫扁鵲四次拜見桓公,沒有一個具體日期,作者動用了三個“居十日”,又用了一個“居五日”,簡明清楚地交代了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大病到病重,由病重到死亡的發展過程,層層相連,逐層深入,條理十分清楚,同時使故事情節發展的內在邏輯更加密切,增強了說服力。敘事簡練、生動、準確,是本文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本文主要寫了扁鵲和桓公兩個人物,寫扁鵲用了“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膚”“君有病在腸胃”“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等一些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來說明他對桓公病情的精確判斷和高明醫術。同時,也寫了扁鵲的動作,如“立有間”,說明他觀察快而準,“望桓侯而還走”、“說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今在骨髓”,已無法挽救。寫桓公的態度,用語也非常簡練準確,開始用“寡人無疾”“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說明他盲目自信和對醫生的偏見;接著又以“不應”“不悅”的神情,進一步表現他的頑固不化。而扁鵲答桓公使者問,幾句話言簡意賅,哲理雋永,深刻地總結了醫治疾病必須“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道理。
六、表演一下,自我展示。
1、進入課件的“表演一下”的頁面。熟悉表演的要求。
要求:學生根據對《扁鵲見蔡桓公》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將整個故事情節表現出來,有對話,有肢體語言,得體大方,與文章內容相符合。
2、演員的安排。
請三位學生上臺表演。
①號演員表演的角色----蔡桓公,
②號演員表演的角色----扁鵲,
③號演員表演的角色-----蔡桓公的大臣。
3、學生表演,老師點評!
七、鞏固練習,自我提升。
請學生完成課件“能力培養”頁面中的10個練習題目。課件系統會自動辨別學生所做答案的正確性。(如果時間不夠,課后完成練習)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扁鵲見蔡桓公》。
2、完成課后的“思考與練習”。
扁鵲見蔡桓公 篇12
教學目的
1.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3.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3。
2.難點:目標2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你們知道成語"諱疾忌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忌":是嫉妒,猜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三、作者簡介:
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 ,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
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大意。
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
A.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B.教師就關鍵處糾正,并示范朗讀。
五、串譯課文。
1.教師講解幾個難句。
2.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3.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4.教師做小結。
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 1)同義有別
疾:小病 病:大病
(2)古今異義
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復 古義:再一次 今義:重復
益 古義:更加 今義:有好處 索 古義:尋找 今義:繩索
5.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么會病死?
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六 、布置作業:
A:課后練習二三
B:默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