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通用12篇)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2.教學難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濃。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多媒體)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四、研討思考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1.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寫對濟南的總體感受:“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1.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下列問題并自主解決。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
與熱帶相比——溫晴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
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3)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2.自由探究。
學生朗讀后,思考體味以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小山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模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是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一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2)作者緊扣這一點,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5)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二、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一下,在寫法上本文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布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傾注你的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鑲邊寬敞臥水藻貯蓄慈善
2.學習作者運用精確詞語和精當手法描繪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寫作特色。
3.結合領略課文的自然風光美,進行熱愛撲克、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本文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反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學生自讀為主,教師指導點撥。
2.多媒體教學法。有條件的學校可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在調動各種官能感受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閱讀品味。
3.導讀法。地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設計幾個能引發學生舉、有助于課文理解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一年周而復始。春天的生機與稚嫩,夏天的茁壯與炎熱,秋天的豐碩與肅殺,冬天的蘊藉與冷酷,它們以不同的姿態和特性展示于人們面前,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和感慨。古今文人墨客面對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態更是浮想聯翩,感慨萬端,這便有了無數詠嘆四季的詩文名篇。閱讀這些詩文不僅能領略到各地四季的自然風光美,還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美,體悟出某種人生哲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解題
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篇幅雖短,卻是現代散文的精品。文章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客觀描摹上,而是把所寫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課題《濟南的冬天》,從結構是看是偏正短語,“濟南的”對“冬天”作了限制。作者見過那么多地方的冬天。為什么對“濟南的冬天”情有獨鐘?了解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就能解開這個謎。
老舍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人民藝術家。他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他一生創作頗豐,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他于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飽嘗了異國生活的辛酸,1930年回國,先后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他在異國生活了五年,回國后異常興奮,印象鮮明,寫下了長篇散文《一些印象》,字里行間流露著一個歸來游子的滿懷喜悅和對祖國母親的由衷熱愛,課文就節選于此文。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后再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要求學生不看課文,全神貫注地聽,聽完后朗讀,朗讀后默讀。默讀時要求:除理解“教學目的1”中的詞語外,還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響晴、毒、響亮、搖籃;說明課文第二、三、五自然段首句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
響晴:天空無云,非常晴朗。
毒:日光極強烈,曬得人難受。
響亮:這里不是寫歌聲,而是形容熱帶天氣的晴朗。
搖籃:可以搖動的嬰兒的臥具。這里用來比喻濟南周圍的小山形成的地理環境。
第二段首句是過渡句,由上段總寫濟南的天氣轉入描寫濟南的山水,過渡自然、銜接緊密;第三段首句是該段的總領句,一個“最”字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可愛;第五段“那水呢”,一個“那”字既使上下段文氣貫通,又指明這正是繼上段的寫“山”來“水”。這幾段的首句不僅從結構上展示了作者思路,又標識出各段所描寫的對象。
(2)通過反復誦讀,我們已從整體上對課文有個大致了解,這是閱讀的第一步。請同學們進一步閱讀,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按怎樣順序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提示:課文先寫對濟南天氣的總印象,然后寫濟南的山水,最后又總寫濟南全城在冬天鮮亮明麗的色彩。第一段作者以親身感受通過三個對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晴和溫曖。第二開始寫濟南冬天獨有的山光水色。在具體寫山水之前,先交代其地理環境,用比較手法烘托冬天的濟南是一個“暖和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慈善”。下面緊扣這一特點,用二、三、四段共三段文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著的山、濟南城外的遠山,勾畫出一幅色彩鮮明、清麗淡雅水墨畫。第王段寫濟南冬天的水:碧綠溫情、澄清,與藍天融成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最后一筆雙宕開去寫整個泉城鮮明美麗的景色,全文前后緊密銜接,自然推進,層次清晰。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上面我們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也領略了濟南冬天的獨有景色,已經進入了課文閱讀的門徑,下面還要登堂入室進一步具體研讀。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表現景物特征的詞句,并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描寫濟南冬天景物特征的?
提示:第一段用恥對比手法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征:沒有風聲、響晴、溫暖,并用這在北平是“奇跡”,在倫敦是“怪事”加以突出。以下幾段運用了貼切精當的比擬手法,對濟南冬天山水進行了繪形繪色的描寫,寫得形神兼備。把小山環繞的濟南比作一個“小搖籃”,把小山擬成“看護者”,寫出濟南這塊寶地的理想的地理環境,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慈善”。把小雪覆蓋下的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花衣動處“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多么美麗動人。還有寫夕陽斜射下薄雪的色彩,用了少女“害羞”的神態和“粉紅”的面容;把水天一色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所有這些貼切的比擬精心描繪出濟南冬天的多彩多姿、慈善溫情。
(2)下請同學們再一步閱讀,看作者在這色彩鮮明美麗運動人的景物描寫中融入怎樣的情感?
提示:這篇課文乍一看是著力描寫景物,細心品讀就會發現作者已把所寫景物作為抒發情感的載體,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親切感受和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這就是作者把濟南冬天寫得如此鮮活動人的原因所在。那濟南冬天的慈善溫情的天氣,那孕育著盎然春意的山山水水,無一處不洋溢著一個在異國生活了五年飽嘗艱辛的游子歸來后無比興奮喜悅之情和對祖國母親的由衷熱愛。這樣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于所寫的景物之中,使筆下的自然景物成為自己生命和感情的一部分。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閱讀時一定要借助這充滿主觀感情色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用心靈去感受體味作者滲透其中的那份深切的情感。
教師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或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
3、欣賞品味。
以上我們對課文進行了誦讀感受和研習品味,同學們再看看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段,并對該段進一步欣賞品味。
估計學生選二、三、五段的多,下面對這三段分別品賞。
第二段:這段寫濟南城周圍的小山以點出濟南這塊寶地的地理環境。作者先讀者一齊想:這有山有水的老城是不是個“理想境界”?接著對濟南進行人格化描寫,一“曬”、“一醒”,更烘托出環境的溫暖舒適;又用一個“小搖籃”作比喻,加上“看護者”這一溫存撫慰的形象比擬,更從濟南人冬天面上“笑”的情態,把一個“慈善”的濟南的冬天寫得親切動人。
第三段:北國冬天常常是朔風緊,大雪飛,冷酷肅殺,濟南的冬天在雪后卻是最妙的。作者抓住小雪覆蓋下濟南的小山,山上、山尖、山坡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精筆細描。矮松的蒼翠與薄雪的潔白相映生色,銀白的雪與蔚藍的天輝映生趣。小雪的覆蓋“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花衣動處現出“更美的山的肌膚”。既有靜態,又有動感。更妙的是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小女,“粉色”的面容,“害羞”的情態,形神皆現,美妙極了。
第五段:有山有水才有靈氣。濟南既有山又有水。這段寫了濟南冬天的水北中國冬天的水大多結為寒冰,可濟南冬天的水呢,“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一個轉折句寫出了濟南冬天的水的獨有溫情。這里冬天的水啊,綠得精神,綠得多情。由于這水充滿生機和鄉情,為了垂柳能個影兒,“也不忍凍上”。這人格化的寫法,使濟南冬天的水充滿親切的人情味。至此作者的視線又轉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寫濟南碧綠澄清的水同藍汪汪的天渾然一體,“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并且宕開筆去寫“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織成了一幅天光水色、玲瓏剔透的水晶圖。
在欣賞品味老舍筆下濟南冬天山光水影、空靈澄澈的美景的時候,舉出泉城斷流、城市污染的一些材料,兩相對比,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環境的教育。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3
整體感知
1、讀課文
2、提到冬天,你會有什么感覺?會想到些什么?
3、但是濟南呢?“
4、那誰說說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5、能說一下為什么會“溫晴”嗎?理由是什么?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與倫敦相比無重霧,與熱帶相比無毒日
6、這是寫作方法:對照比較法。
7、我想請個同學來讀一讀第一段,那位同學勇敢站起來呢?
師:很好,聲音很洪亮。
8、老舍先生想告訴大家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那么作者是選取了哪些具體的景物來描繪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陽光、村莊。
師:不錯,老舍先生在描繪濟南冬天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時,巧妙地運用人的感官角度的詞語和生動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你能找到嗎?
生: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
生:還有“銀邊”“草色”
師:很好!這些詞語色彩鮮明艷麗,修辭有嗎?
生:比喻、擬人
生:“日本看護婦”,“露出肌膚”
師:貼切的景物描寫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師:在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無人回答
9、以前我告訴大家,寫景的方法大家還記得有哪些?
生:從遠到近
生:寓情于景
生:借景抒情,還有移步換景
師:我們在記敘文中,寫景物可以按方位寫,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前至后,可以按時間的順序寫,可以依據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順序來寫,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順序來寫。還有,要充分運用修辭手法。《濟南的冬天》是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師:我們中國人就是喜歡山水,只要一提到山,那么肯定要談一談水,老舍先生呢,也是一樣,濟南有山有水,前面大家分析了山之美,那水呢?水有什么特點?哪位同學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生:“綠”就一個字。
師:不錯,歌曲改編。他說的沒錯,濟南的冬天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人的感官中的?
生:視覺角度。
10、是啊,我們學習就是要學以致用,以后談到景物描寫的時候像數學公式一樣套一套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寫景除了視覺外還要注意運用什么?
生:老師,我認為運用修辭方法。擬人,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的熱愛之情。
師:我們這個單元是有關于四季的文章,寫景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朱自清?
生:《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好。陽光也很有特色,老舍先生是結合什么來寫的?
生:山。
師: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擬人。
師: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同時又可以寫的生動形象。大家來總結一下吧。
生:老師,我認為最重要是要抓住特點;二要運用修辭手法。
生:老師,我覺得一定要流露感情。
生:感官
師:非常好!方法要有,也不能少了寓情于景。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布置作業
仔細觀察自己家鄉冬天的景色,傾注你對家鄉的無限熱愛,借鑒本文的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4
執教者:張飛
教學目標 :
1、 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 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3、 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子,分析它們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教學重點:
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子,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教學難點 :
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投影儀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投影(朗誦《老舍文集》中的《老張的哲學》當中的優美語句并分析)
師朗誦:“那是五月的天氣,小太陽撅著血盆似的小嘴,忙著和那東來西去的白云親嘴。有的唇兒一挨慌忙的飛去;有的任著意偎著小太陽的紅臉蛋;有的化著惡龍,張著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變成小綿羊跑著求她的青眼。這樣艷美的景色,可惜人們卻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們的錯處,只是小太陽太嬌羞了,太潑辣了,把要看的人們曬的滿臉流油,于是富人們支起涼棚索性不看,窮人們倒在柳蔭下作他們的好夢,誰來惹這個閑氣。”
師:我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讀一下
讀得不錯。這段文字寫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作方法。
師:這么多文字主要寫了什么?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氣 炎熱 熾熱 毒辣 等學生任意說
師:
本段文字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五月的天氣”的炎熱、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筆下被描寫的淋漓盡致。我們今天一起來感受一下老舍筆下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
板書:十六、《濟南的冬天》
二、簡介作者 (投影)
師:請哪位同學將你收集到的有關老舍的資料讀一下。
請學生起來讀
師:說的還可以,老師補充一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有關老舍的相關資料。
老舍(1899—199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的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產生較大影響。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創作了《龍須溝》、《茶館》
等23個劇本,小說《無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藝作品,歌頌新社會,文筆生動、幽默,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師:我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師:讀的不錯。當然老師收集的還不全面,課后大家再去收集。
三、整體感悟
1、生快速默讀課文,解決生字詞。(5`)
師出示投影:
(1)、下列詞語的字形、字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濟南 一髻 兒 鑲 薄雪
B 覺得 真得 看護 看吧
C 著落 著急 倫敦 澄清
D 狹窄 寬敞 貯蓄 水藻
(2)、選出正確的解釋。
響亮的天氣(A、十分明亮; B、聲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對人關心,富有同情心;B、溫暖舒適)
那些小山太秀氣(A、清秀;B、玲瓏秀美)
2、師朗誦課文,分析課文
(1)、師朗讀課文,配音樂。
師:剛才老師已經將課文讀完了,下面老師給每個小組布置一個題目,大家討論解決,然后請每組派個成員匯報。
第一小組:第一段。
問題: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第二小組:第二段
問題: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特點?
①、濟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②、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③、人們的感受如何?
第三小組:第三段、
師:請大家齊讀這一段:
問題:①、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后美景大喜愛和贊美?
②、作者寫景大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③、作者采用哪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4 、討論一下作者寫景的句子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的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情景交融。
出示投影:
第一組:
(1)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的看護夫。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_______”比作“白花”
二是將“_______”比作“日本看護夫”。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著白雪的矮松”比作“守衛邊關的戰士”,行嗎?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問中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第二組:
(1)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師:老師將文中的一些句子改了,大家比較一下,老師改的好不好?
我認為挺好的!
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每組推舉一名代表發言)
第四小組:第四、五段
問題:(1)、第四段主要講述什么?
(2)、第五段水的特點?一連寫了五個“綠”是為了寫什么?
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每組推舉一名代表發言)
3、三讀課文,總結全文。
師:本文是一篇很優美的散文,要有感情的朗讀,下面我請一位同學將第三自然段讀一下,要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師:投影:(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抓住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風景畫,抒發了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這里橫線上可以填哪些詞語。(喜愛,贊美,喜歡,深愛等)
四、創新訓練。(寫和畫)
師:文章中老舍抓住“溫晴”二字將濟南的冬天描寫的淋漓盡致,其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的修辭手法以及對比襯托的寫作方法。現在請你仿照本文,來寫一寫我們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
要求:(1)、一、二兩組來寫一寫。
(2)、三、四兩組的同學根據課文的內容來畫一畫濟南的冬天。
師總結講評。
五、作業
背誦文章第三自然段
附板書:《濟南的冬天》
陽光朗照下的山 (小搖籃)
北國的冬天----風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小水墨畫)
倫敦的冬天----霧 濟南的冬天(溫晴) 寶地 城外遠山 (藍寶石)
熱 帶 ----毒日 濟南的水:綠 暖 清亮
(深深的贊美和喜愛)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領會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2.欣賞用詞的精當、生動、準確;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3.在朗讀中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課文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出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過程中可以學生朗讀、品味、討論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濟南的冬天之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課:
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濟南的秋天》中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綠色山林環繞著淺藍色的湖泊,映襯著阿爾斯山頭的皚皚白雪;懸崖上瀑布流瀉,草地上鮮花盛開,無愧于“世界公園”的美稱。(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國的杭州西湖更聞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蘇軾有一首詩單道西湖之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好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見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蘇軾的《飲湖上初晴》)而我們的省會濟南竟得上帝之鐘愛,把秋和冬的藝術全賜給了她。濟南該是一塊何等到寶地!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
(二)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請同學們說說老舍筆下的濟南冬天有什么特點。
提示:溫晴、慈善、美麗、絢麗多彩等詞語均可。老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確定自己的板書。
2、請同學們體會一下本文該怎樣朗讀?
提示:語調柔和,節奏緩慢,語氣親切,還要讀出對濟南的熱愛。可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處理板書在黑板上。
(三)老師范讀。(配樂、配畫)
(四)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表情朗讀課文,并簡要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這個開頭有什么特點?(對比)能具體說說是怎樣對比的嗎?作者運用這一組對比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教師進一步發揮: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回國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家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第二、三、四段寫濟南山的特點: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可愛;薄雪覆蓋下的山——美麗多彩;城外遠山——是張小水墨畫。
第五自然段寫濟南的水——不結冰,清亮、空靈等。
結尾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與題目“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濟南的冬天”是指所寫的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是別處的冬天。而“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在上文具體描繪了冬天里濟南特有的明麗色彩后,此句用“冬天”來修飾濟南,就反映出濟南在冬天這個特定季節里所具有的不同尋常的魅力。總結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6
12 濟南的冬天
老舍
一.預期效果
1. 應獲取的知識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鑲、水藻、貯蓄、澄澈、空靈”等一批雅詞;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2、應發展的能力
學會運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寫景類的散文,進一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并養成積累佳句的習慣。
3、應培養的情感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明白在學生閱讀中自己扮演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的角色,當好文本與學生的中介,要時刻牢記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
2.課文分析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因此,反復朗讀,深入賞讀,延伸寫讀是教學的重點。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
3.學情認識
初一新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對于寫景類的散文比較喜歡。另外,他們在小學時學過老舍先生的散文《養花》、《貓》。“喜歡閱讀,方能有感受的樂趣”,加之在前一課學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對于寫景類文章的閱讀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對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學生學習本文的難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由讀到寫的過程中,要激之以趣,導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情和體驗,方能使學生“在課本與生活里走個來回。”
4.教法介紹
1. 朗讀法
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朗讀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師除了理性指導以外,應先范讀,讓學生模仿,再品讀、想讀、比讀、寫讀,在朗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2.質疑法
質疑法是由教師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本文的教學就比較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進行質疑。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實施步驟
1.課前準備
老舍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
《濟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發給學生,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濟南的冬天》的朗讀錄音帶。
2課時安排
共安排兩課時。
3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對策
引讀激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剛剛領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競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實,時序更替,四季輪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勝收的。你們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嗎?最好能用學過的古詩文加以說明。
老舍先生在《濟南的秋天》中寫道:“上帝把春的藝術賜給了西湖,把夏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的眼里,濟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風韻。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老舍先生一起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吧。
2、簡介老舍生平及代表作品。
回憶平時積累的古詩文,背誦關于描寫四季的詩句。
根據網上或課外閱讀中查閱的資料,擇要介紹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導入 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望的關鍵,同時,導入 又能起到“定向”的作用。“若起不得法,則雜亂浮泛。”(陶明睿《詩說雜記》)
讓學生多背一些古詩文,多積累一些優美詩文,對學習語文大有裨益。
在學生背誦詩文“卡殼”時,教師可加以點撥。
由學生介紹作者、作品,可培養學生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介紹的不全面的,教師可作補充。
范讀感知
范讀課文(或播放課文錄音。)
聽讀課文,揣摩教師朗讀(或錄音)的語氣、語調、節奏、感情。
邊聽讀課文,邊動筆在書上圈點勾畫,,標出生字、難詞,重點詞語、優美語句及自己的疑問。
通過朗讀,糾正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鑲、貯蓄、澄清”等,并且以聲傳情,以讀帶教,使學生通過聽讀初步感知課文。
研讀探究
啟發思考:
1、 我們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已經明確,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征是什么?課文圍繞這些特征又寫了哪些景物,突出了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2、 課文是運用什么方法突出這些景物的特征的?
3、 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請摘錄下來,并說明理由。
自主學習:
按照“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合作探究,對文中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加以研討分析。
“授之以漁”,非常重要。傳授給學生規律性的知識,并讓他們掌握規律,運用方法學習課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從文中不難看出,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響晴的,是溫晴的;日光下的小山是慈善、和暖的;雪后的小山是秀氣的;濟南的是溫暖、澄澈的。
先由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對于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疑問,教師要相機誘導,加以點撥。如對比與對偶,比喻與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區別,教師要予以適當的講解,使學生學會辨析。
美讀悟情
你比較喜歡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來?
安排3---5名同學上講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人小組互讀互評,并推選出朗讀得比較好的同學。
幾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評讀。
本文閱讀的感情基調親切、自然,語調要緩慢、柔和。
教師可根據標準和學生一起參與點評。
小結歸納
“三分文章七分讀”,好的詩文,必須重視朗讀和悟讀。本文意境優美,耐人尋味,同學們在朗讀時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邊讀邊要在腦海中印現出那一幅幅美景,才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體會作者譴詞用語的妙處。當然,“學然后知不足”,通過反復朗讀,我們可能會對課文產生許多疑問,請你把這些問題及時記下來,留待下節課一起討論解決。
“課雖盡,趣猶存”是課堂結語的最佳境界。本課時的結語意在承上啟下,為下節課的質疑張本。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對策
復習引入
“佳作不厭百回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意境優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令人百讀不厭。請五位同學輪讀每一段,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
五位同學分別有感情地朗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聽讀,評讀。
由朗讀引入,既是“溫故”,又能“知新”。學生在輪讀、聽讀以后,會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產生新的體會,教師要善于誘導和啟發,使他們的思維迸射出“火花”。
質疑探究
指導學生質疑:
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查異——檢查作品中不同尋常、不合常規的內容和寫法。
揭拗——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現象。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②課前學生借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游詞。
③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研讀賞析2—5小節。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②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么關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面環山,像在“小搖籃里”,冬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后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研讀賞析
①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一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c.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設計濟南的導游詞
②重點研讀:第3小節和第5小節。
[問題]
a.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
b.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c.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明確]
a.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c.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b.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巴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答案參考教參第104頁)
體驗反思
[提問]為什么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的異同。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②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此題是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以“濟南的冬天”一文為參照,介紹冬季的美景、設計行程。)
應先介紹濟南的歷史、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以及與其有聯系的幾位名人(李清照、辛棄疾等)。游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紹冬景。
布置作業
①寫作練習:寫故鄉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較閱讀:讀郁達夫《故都的秋》。(比較在感情、寫法、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8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執教者:宋海平 執教時間:2004.9.28 執教班級:博才初一(4)班
教學目標 :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
(請學生各抒己見)
山東“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簡介作者、作品
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三.整體感知
1、朗讀
(1)、自讀(任選一段,為下面朗讀打基礎)。
(2)、范讀(朗讀較好的同學一人一段)。
要求:結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聲音響亮。
2、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 ? )(把自己讀了課文后對濟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么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讀”與“思考分析”這兩個環節結合在一起,旨在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朗讀中,督促學生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也使課文的朗讀不顯得呆板單調。)
四.品味賞析
1、小組交流: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與合作小組成員交流各自的語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2、班級交流: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教師隨時整合學生的看法,擇取精彩語句與學生共同探討。探討中把寫作方法滲透進去。(例如:仔細觀察、運用修辭、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動質疑
在學生尋疑的基礎上,可任選一種或幾種形式加以質疑:
A、我們有分歧(組內意見不一致)
B、請幫幫我們(組內不能解決的,需要別人幫忙)
C、考考大家吧(認為很有價值的,雖已解決,但想聽聽別組的意見)
六.體驗反思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七、拓展延伸(機動)
交流片段作文《校園的秋天》。
八.布置作業
1、借鑒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副“校園秋景圖”。
2、閱讀朱自清的《冬天》,比較兩文的異同。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方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
預習準備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發髻鑲嵌水藻貯蓄
澄清綠萍著落薄雪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4.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5.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提出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學習環節
一、導入新課
“春游芳香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小孩子寫的詠四季的詩。一提到冬天,我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秋枝。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物蕭條、亙古沉寂是冬天的基本特色。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讓我們一起跟隨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去欣賞《濟南的冬天》,一起去感受那種與眾不同的冬天的美——板書: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活動一:濟南之旅——遠觀濟南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整理歸納。
2.概括的說一說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三、合作探究
活動二:濟南之旅——近賞濟南
(任務一):登山臨水感受冬之美
5.精讀第3—5段
A:師: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么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于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5)再次齊讀第三節。
B: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后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后一節的學習體驗。
(任務二):登山臨水品味情之美
6.從哪里可以看出老舍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活動三:濟南之旅——回味濟南
任務一:傾情背誦精美段落
在短暫的“濟南之旅”中,我們跟隨老舍先生領略了濟南冬天的魅力。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背誦精美段落。
活動四:濟南之旅——我手寫我心
7.“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鞏固與提高——達標檢測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3.你認為下列每個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4.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雪后山景的?請找出標志方位的詞語。本段最后一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全文總結,布置作業
結束語:愿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智慧的眼去觀察生活,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愿你發現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10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總課時:
1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④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①課前學生借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濟南的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游詞。
②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在北方就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寶地,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2、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①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檢查預習。
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問題: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a,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b,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總寫)
具體寫:寫陽光朗照下的山 ——溫靜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秀氣}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再寫城外的遠山—一淡雅
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探究: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討論明確:a.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教師課堂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2、研讀賞析
①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②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思考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
示例: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3、修辭品味: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巴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4、比較分析
a.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
b.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c.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明確:
a.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5、互動釋疑
進一步提問探討,互動釋疑,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
教師準備:
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e.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三、聯系生活,體驗延伸
1、體驗反思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歸納五點: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課文小結,布置作業
1、課文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后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2、作業 布置
①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的異同。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②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此題是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以“濟南的冬天”一文為參照,介紹冬季的美景、設計行程。)
應先介紹濟南的歷史、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以及與其有聯系的幾位名人(李清照、辛棄疾等)。游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紹冬景。
③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 流暢、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2、 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運用形象化語言描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4、 培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1、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初步疏通字詞,較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借助網絡和一切資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了解濟南的基本情況。
3、 準備朗讀錄音磁帶和幻燈。
第一課時
導入
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說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總而言之,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朗讀感知
出示課題及教學目標
1、 播放范讀錄音 要求:
1)聽準字音
2)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組朗讀課文
其余小組學生冥想(盡可能多的根據朗讀再現畫面)。
3、討論,感知全文
1)濟南為何“真是算個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適”的?請講述理由。
4)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參考:
1)濟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后,給人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澈的。
2) 陽光朗照 溫靜
冬天的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綠 清澄
3)暖和安適
a. 濟南三面環山,
b. “放在小搖籃里”
c. 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
d.水是不結冰的,清澈透明
e.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4)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贊美之情。
4 、 自由朗讀課文(或課文部分章節)
第二課時
研讀課文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老舍先生為了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心設計了景物構圖,通過形象的語言,層層展現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讀課文第3節——5節
思考: 這3小節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順序布局構圖的?
2、朗讀下面的語句并比較它們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乙:山坡上,小雪覆蓋不勻,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C.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了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參考:略
3、讀下面的語句,揣摩紅色字詞的妙處。
山坡上臥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參考:略
4、小結:我們繪景時,要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征,運用合理的順序(角度),通過極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修飾語、限制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來狀寫客觀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對客觀之景要經過內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觀的情感,使客觀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著重強調寫景時不能修辭、詞藻等簡單堆積)。
5、朗讀第3——5小節
6、從3——5節中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仿寫它。
7、小結仿寫的注意點:
a符合句式要求,
b運用相同修辭手法
c盡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寫出來
8、片段練習:描寫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寫的五個注意點。
比較閱讀
1) 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的異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較好的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異:《春》還從多種角度來描寫, 另描寫的內容不同
2) 比較《濟南的冬天》與賈平凹的《冬景》異同
同:抓住冬天季節的特征,營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寫。
異:《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合。《冬影》多細節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
作業
1) 鑒賞自讀課文37課《雪》第5節,分析作者如何構圖和描寫冬景的。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 溫暖安適
無風 北平朔風(寒)
響晴 倫敦重霧(暗)
溫晴 熱帶毒日(熱)
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 溫靜
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綠 清澄
《濟南的冬天》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 “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在北方就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寶地,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出示目標,板書課題。)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學目標
1、培養“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2、學習作者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三、問題推進,學習新課
(一)課文感知
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總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2、學習3段寫景的方法
齊讀3段思考
(1)、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動詞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詞用得好?
3、歸納寫景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生邊歸納邊舉例)
①細致觀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特征進行描寫。
②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4、學以致用
用你學到的寫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開頭寫一段你家鄉最有特點或你最喜愛的景物。
四、學習清單
展示習作片段
五、布置作業
請實地觀察雅安某處的景物,仿照課文一些寫法,寫一篇題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