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口技》教案(精選17篇)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會”“湊”“乳”“舒”“名”等文言實詞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并體會
其作用。
3、了解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培
養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區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 具:生字詞卡片、小黑板、問題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竟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以及學生主動探究的愿望)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口技》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順治年間進士。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筆記小說集,由清代人張潮所編,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時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評語,編者意在“表彰軼事,傳布奇聞”。
三、揭示目標:(出示小黑板)
四、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林嗣環sì 囈語yì 狺狺yín 叱chì 伸頸jǐng
嘿嘆mò 齁hōu 中間jiàn 意少舒shū
曳屋許許聲yè hǔ hǔ 幾欲先走jī
①教師領讀②學生齊讀③學生領讀
(讓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
五、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串講課文:(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并了解課文大意)
第一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本段。
(3)指名翻譯。
(4)教師點拔:
①善:善于。②會:適逢,正趕上。③于廳事:在客廳。 ④施:設置。⑤聞:聽見。⑥寂然:靜悄悄的樣子。
總結:介紹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場合、設施、道具、以及開演之時的氣氛。
(5)指導背誦
第二段:
(1)學生齊讀。
(2)教師點拔:
①驚覺:被驚醒。②囈語:說夢話。③既而:不久。
④撫兒乳:乳,喂奶。⑤兒含乳啼:乳,奶頭。
⑥是時:這時候。⑦湊:會合,聚集。⑧妙:妙處。
⑨畢:全。⑩嘿嘆:“嘿”同“默”,默默贊嘆。⑾ 絕:到了極點。
(3)學生串譯本段并指出難點。
(4)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句子。
總結:口技表演者摹擬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狀和 聽眾的反應。
(5)指導背誦
七、布置作業:
1、背誦1、2段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 眾妙畢備( ) 以為妙絕( )
②夫令婦撫兒乳( ) 兒含乳啼( )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 ) 婦手拍兒聲( )
遙聞深巷犬吠聲( )
3、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①表示突然發生
②表示同時發生
③表示相繼發生
④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
⑤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八、板書設計
口技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林嗣環 清代
一段: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紹口技表演者。
會賓客大宴:場合。
施八尺屏障:設施。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道具。
滿堂寂然,無敢嘩者:開演時的氣氛。
二段:遙聞深巷犬吠聲……眾妙畢備:口技表演者 摹擬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狀。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以為妙絕也:寫聽眾的反應。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1、2段。(指名、齊背)
2、翻譯句子:(出示問題卡)
①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堂寂然,無敢嘩者。
②滿堂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嘿嘆,以為妙絕也。
二、繼續串講課文
第三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本段。
(3)指名翻譯。
(4)教師點拔:
①既而:不久。
②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舒,放松。
總結:寫口技表演者摹擬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狀 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
(5)指導背誦。
第四段
(1)學生齊讀。
(2)教師點拔:
①俄而:一會兒。②中間:中間夾雜。③雖:即使
④一端:一種。⑤名:說出。
(3)學生翻譯本段,并指出難點。
(4)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句子。
總結:寫口技表演者摹擬一場突發火災的情景以及賓客的 強烈反應。
(5)指導背誦。
第五段:指名讀本段并翻譯。
三、學生熟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觀眾反應的語句,并體 會這些描寫的作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并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學生討論。
(2)指名回答。
(3)教師歸納總結:
參考: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
①“滿堂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嘿嘆,以為妙絕也。”
②“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描寫的作用:側面襯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藝的高超。
(揭示主題)
四、學生熟讀首尾段,體會“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而已。”的作用。
(讓學生理解重要句子在結構和文章內容中的表達作用)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
在結構上:首尾呼應
在內容上:道具的簡單襯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五、布署作業
1、第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內容?
2、第二段文字中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3、第三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4、第四段中正面描寫的是什么,側面描寫的又是什
么?有何作用?
5、如何理解尾段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六、板書設計
口 技
林嗣環
正面描寫:口技表演者的表演
側面描寫:聽眾的反應 古代藝人高超的技藝
(襯托)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上一篇:《口技》自學提綱
下一篇:《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2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在又來繼續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并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后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并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
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復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注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①范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間jiàn許 許hǔ 曳yè 幾jī
②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③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施:放置會:集會,恰逢但:只
聞:聽見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請一學生依注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布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4)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5)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臺布置”,背“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以下當堂背誦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絕:消失、沒有之:指屏風里面
(2)學生直譯文段,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臺道具的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讀、背誦(同上)
(5)抽查背誦情況。
3.第二、三、四段
(1)朗讀。
(2)結合注釋,自己翻譯。
(3)準備這三段內容的復述。
(五)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一部分同學還當堂背誦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讀、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們不僅要會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認真做準備,下節課要求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業
朗讀、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熟讀、翻譯了課文,基本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描摹出精采場面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這篇文章。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部分實詞。
2.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
3.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檢查學生自譯第二、三、四段的情況
(1)部分實詞的詞義理解(請學生起來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懶腰其—他的乳—名詞,乳,動詞,喂奶畢—全絕—極、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雖—即使中間—中間夾雜許許—擬聲詞名—說出股—大腿奮—卷起幾—幾乎、差點兒走—逃跑
(2)請了個同學起來翻譯這3個文段,一人一段,教師學生共同點評。
2.齊讀3個文段,準備復述
3.請幾個同學來復述,一人復述一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好。要求:
(1)復述的內容要與原文相符,要抓住要點;
(2)口齒清楚,語句連貫,要一氣呵成。
(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做裁判來點評)
4.分析這三個文段
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
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作者是怎么寫“聲”的?(即按什么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5)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三)總結、擴展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在日常寫作中,能抓住特點,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
2.背誦全文。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我國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
3、背誦全文 。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帶領學生通讀課文,找準課文節奏,并讓學生翻譯文章內容
一、導入: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一段,引導學生:一張普通的嘴竟能將這些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這種靠嘴模擬各種聲音的藝術就是我國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藝術,洛桑能做的還只是簡單的模仿,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欣賞林嗣環給我們帶來的那位藝人的表演,看看他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聲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清人張潮的《虞初新志》,這是一本筆記體小說集,本文作者林嗣環,清代文學家,字鐵崖,著有《鐵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詞,朗讀文章
1、 教師范讀,學生解決字詞讀音
頃(qǐ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間(jiàn) 許(hǔ) 曳(yè) 幾(jī)
2、 學生齊讀,教師在讀完后指點節奏
3、 點一到兩人來朗讀,要求注意節奏,語氣。
四、翻譯文段
1、齊讀第一段,教師帶領翻譯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長,善于。 會:恰逢,正趕上。 宴:擺宴席。 于:在。 施:擺。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座”。 寂然:安靜無聲。
2、請學生再讀第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師從旁指點字詞。 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畢:全。 絕:極點,最。
4全班齊讀,讓學生小組討論并嘗試翻譯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匯報情況。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間:中間夾雜。 曳:拉。
雖:即使。 名:說出。
奮:卷起。 股:大腿。
幾:幾乎,差點兒。 走:跑。
五、讓學生復習,自讀,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到文章題眼:“善”
一、復習字詞,引出新課
二、整體把握
1、 學生齊讀文章后討論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通過哪些詞語來判斷故事情節的發展?
明確: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失火救火
2、 讓學生從描寫中找出每一個場景寫了哪些聲音,聲音的變化,及賓客的反應。 明確:聲音由少到多而雜,越來越大,三個場景聲音的變化是:小——大——小——大 (具體聲響、賓客反應略)
4、 問題探討
1、 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統領全文的一個詞,并說說從哪些方面來闡釋這個詞的。(討論再回答)
明確:善 道具簡單、正面描寫場景的精彩、賓客反應側面烘托
5、 復習字詞,嘗試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課文細究,討論文章各部分的描寫手法。
一、復習詞句
二、問題研討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 是按怎樣的聲音變化順序來寫的?這段中描寫賓客的神態有什么作用?
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順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驚醒的過程的。
段末描寫聽眾的神態是對口技表演的側面烘托。“伸頸”“側目”,是寫賓客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系起來,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寫的內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段寫的是一家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從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聲音?這段中寫賓客的表現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開頭用一個“忽”字,連用三個“大呼”,表現了火著得突然,而且很大。緊接著連用三個“百千”,極寫聲音之復雜。又用“中間……百千齊作”寫火勢兇狠,用“又夾…… 潑水聲”寫大火中人們的行動。“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總寫失火時聲音之逼真。
接著作者用夸張的手法盛贊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段末寫賓客的表現,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后兩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刪除,有什么作用?
不可,兩次列出的道具雖然是一樣的,第一次列出時只是簡單的一個交代,為下文做鋪墊,在最后再次列出時精彩演出已結束,含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樣從側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藝高超。同時兩次的工具陳列形成前后照應,讓全文結構更完整。
三、小結:
本文通過簡單地文字,運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把我們欣賞到一場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火災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景象,我們也應該多多的學習這樣的寫法,讓自己的寫作更上一層樓。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小說通過記敘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藝,表現了我國民間藝人的智慧和才能。小說首尾呼應,敘述口技表演者的開始到終了的情態和所用的道具,主體部分則是鋪敘的具體口技表演的情景──一個四口之家晚上睡覺時突遇大火的幾個生活場景,敘述波瀾起伏,曲折多姿,惟妙惟肖。作者在表現時注重對表演者口技表演的正面描寫和聽眾聽時反應的側面描寫相結合,有力渲染了表演者技藝的精湛絕倫。另外,語言雖極簡練但又極為形象,很具表現力。
【教學目標】
1、能通過頁下注釋和查閱工具書準確理解課文,并積累識記常用文言實詞、虛詞。
2、能找出文中正面與側面描寫的句子,并能分析其結合起來寫的作用。
3、能品味分析課文中精練、形象的語言。
4、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積累常用實詞、虛詞,正、側面結合描寫的作用,品味精練、形象的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頁下注釋,讀準讀懂課文;上網或查閱書籍了解作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準、讀懂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口技,它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早在春秋時期,就曾經演繹過“雞鳴狗盜”的故事,所謂的雞鳴其實就是口技的一種表現。現在中央電視臺有個“曲苑雜談”的欄目,里面就經常有人模擬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有條件,可播放“洛桑學藝”VCD片段,學生興趣更濃。)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早在幾百年前為我們表演的口技。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組織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寫作時代背景。
明確: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善寫詩文。著有《鐵崖文集》、《秋聲詩》等。《口技》原為他的《秋聲詩》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畫聲”(善于繪聲繪色地描寫生活),說明《秋聲詩》也是“善畫聲”的詩作。(先請學生介紹,老師引導學生評價并且補充。)
2、讀準下列字音:
吠(fèi)叱(chì)傾(qīng)少頃(shǎo qǐng)驚覺(jiào)
三、整體感知
1、導入語:通過檢測預習,可以感知大家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請大家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教師范讀課文。(如有朗讀磁帶等音像資料更好)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請同桌注意字音、節奏,相互糾正。
學生齊讀課文。
四、譯讀課文
1、導入語:對于文言文,我們不僅要讀準它,更要讀懂它,下面請同學參照頁下注釋和板書提示,有些可作些筆記記在書上,作些積累,在此基礎上,把課文翻譯一遍,如有不懂之處,可以隨時與同學交流意見,也可直接問老師:
⑴學生自己參照頁下注翻譯課文,有疑問處作好記號。
⑵小組交流疑問之處。
⑶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全班同學或者老師幫助解決。
⑷翻譯課文第一段。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明確: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的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己”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⑸提問:文章篇首有一個字,充分概括了口技者的表演技藝的特點,請找出來。說一說,它在全文之首,起了什么作用?課文第一部分除了這一字外,還有哪些語句能具體表現口技者的高超技術及藝術魅力?
析:“善”,擅長之意,指口技藝術表演者技藝之高超或精湛。從文章結構上是統領全文的關鍵字眼。除了“善”字外,還用了四個“一”,列數道具,暗示“簡單”,襯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術。另外,用“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反襯肅靜而緊張的氣氛。一個“滿”一個“無”字,點出賓客對位名噪京城的者向往,反襯出他那令人嘆服的藝術魅力,營造了表演前靜謐的氣氛,為下文表演千奇百怪、驚險萬狀的聲響埋下伏筆。
⑹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吃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她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⑺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⑻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⑼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⑽學生帶著理解意思的想法自由朗讀課文。
五、布置課后作業
1、解釋下列詞語:
古今異義的:但( )、雖( )、走( )
古今詞義略有差別的:會( )、廳事( )施( )、聞( )
古今用法不同的:宴( )、乳( )、名( )、善( )
2、翻譯課文。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6
【學情分析】
1.這是一篇較淺顯的文言文,而學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經過一年的訓練,已經能夠運用自如地借助工具書對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暢通文意,但對于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現象掌握還不夠,需要系統介紹。
2.對口技者精湛技藝的描摹,生有濃厚的興趣,只是對怎樣突出口技藝人的特點,理解不全面,對此做重點講解即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文言詞語,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文言詞語,了解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現象,熟讀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地描寫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本課的重點是作者真切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聲響,聽眾反應進行生動描繪,所以學習作者生動的場景描寫是本文重點之一,而為了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我把這篇文章作為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同時掌握說明文中描寫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二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故以誦讀為主要方法組織教學。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基本內容,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想象,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并引導學生討論文中有爭議之處。
【教學類型】
新授、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讀:
播放幾段口技錄音,讓學生說說聽到了哪些聲音,并把它們串成故事。
二、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1、分小組借助工具書解決本文的疑難字詞現象(主要由學生小組質疑,釋疑,再由教師歸納)
①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
文言實詞
如:善,聞,欲,會,覺,欠,伸,畢,眾,備,意,少,舒,名,色,股等)
文言虛詞
如:而已,以為,但,然,雖等
古今異義
如:但、絕、少、稍稍、會、雖、中間、走等
②活用的詞
如:乳、手、妙
③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
法。
④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⑤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2、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借助工具書,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特別是無法猜測的字詞。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3、研讀第一部分:
⑴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⑵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由這兩道題可先歸納出側面烘托的寫法.】
4、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朗讀這一部分.
⑴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⑵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⑶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⑷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學生活動:
朗讀、討論、交流。】
三、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7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
①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了的思路。
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可依據“具體~抽象”的原則方法,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領
會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調動情緒。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有一顆格外引人注目的摧探明珠——一口
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
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
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說明:如有口技表演的音像資料,可千萬別錯過,以此調動學習情趣的機會。
二、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
說明:教師范讀一定要準備充分,把握住課文主體部分的語氣、語調,力爭能把學
生帶人描寫的情境當中。
要求:①學生邊聽邊劃出疑難字詞。
②了解課文內容的基本輪廓。
三、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形式不定,可默讀、輕讀、放聲讀。
2根據注解掌握有關字詞讀音和釋義,疏通文句內容,有疑即問。
四、教師指導學生落實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詞的讀音。
犬吠: 囈語: 叱兒:Chi意少舒:
中間: 曳屋: 幾欲: 齁聲:
2.理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①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宴:宴請,用作動詞。
②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只。
③當是時:這個時候。
①以為妙絕:以為:認為。絕:極點。
⑤賓客意少舒:稍微,讀shao3。
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
⑤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用作動詞。
③幾欲先走:跑。
五、學生齊讀一遍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說明:教師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啟發學生理清層次。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齊讀第1段。
2.學生口述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3.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
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七、布置作業 。
1.讀熟課文。
2.完成練習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第2、3、4段。
說明:應要求學生朗讀得生動,有感情。
二、教師分發下列表格,要求學生完成。
說明:鼓勵學生討論、商量。
┌────┬─────────┬────┬──────┬─────────┐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作者評論 │聽眾反應 │
├────┼─────────┼────┼──────┼─────────┤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吃請、│由遠及近│眾妙畢備 │伸頸,側目,微笑,│
│ │大啼、婦嗚、絮絮、│由外到內│ │默嘆,以為妙絕 │
│ │大叱 │由小到大│ │ │
│ │( 一時齊發) │ │ │ │
├────┼─────────┼────┼──────┼─────────┤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逐步變小│ │意少舒稍稍正坐 │
│ │鼠作作索索、傾盆器│ │ │ │
│ │(聲) │ │ │ │
│ │咳嗽 │ │ │ │
│ │(以響襯靜) │ │ │ │
├────┼─────────┼────┼──────┼─────────┤
│火起群亂│大呼、齊哭、 │突然變大│不能指其一端│變色離席 │
│ │百千大呼、齊哭、犬│由少而多│不能名其一處│奮袖出臂 │
│ │吠、力拉崩倒、火爆│由少而雜│ │兩股戰戰 │
│ │聲、風聲、求救聲、│ │ │幾欲先走 │
│ │搶奪聲、潑水聲(無│ │ │ │
│ │所不有) │ │ │ │
└────┴─────────┴────┴──────┴─────────┘
三、討論分析,理解描寫上的有條不紊、層次分明。
1.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幅圖畫?請進行簡略概括?
說明:讓學生自己進行概括,意思對即可。
三幅圖畫場景: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起群亂。
2.請一位同學口述課文三個場景分別描寫了哪些聲音種類。思考:各場景的聲音
變化有何特點?有什么好處?
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
到大;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
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
“夫大呼”、“婦大呼”、“兩兒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
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從三個場
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
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齊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
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
的禮物
五、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
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
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
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扭力。
六、課堂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一。
七、布置作業 。
以觀看電影、體育比賽或文藝節目、報告會等為題材寫一個片斷,刻畫觀眾的神情
舉止,要求抓住特征,描摹細致。
板書設計 :
口技
林嗣環
善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尺
場景:夢中驚醒:小~大(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十
漸入夢鄉:小(意少舒,稍正坐)
十
火起群亂:大(變色離席,奮抽出臂,兩勝戰戰)
(馬駿)
教學設計(B)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出
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
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同“教學設計(A)”)
三、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_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課文。
說明: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盡量扣難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第2、3、 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醒而夢。③火起后眾人的慌亂驚
恐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并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
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
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
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
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
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
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
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
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
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
無窮,對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
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
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
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
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
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
“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
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
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
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
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
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
“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
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藝。
六、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一、三題。
板書設計 :
口技
善
正面
場景:夢中驚醒由醒入睡失火紛亂
聲音:小~大~小~大
側面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
聽眾
伸須側目微笑默。
意少舒稍稍正坐
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
(馬駿)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8
學目標 :
1、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我國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
3、背誦全文 。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帶領學生通讀課文,找準課文節奏,并讓學生翻譯文章內容
一、導入: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一段,引導學生:一張普通的嘴竟能將這些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這種靠嘴模擬各種聲音的藝術就是我國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藝術,洛桑能做的還只是簡單的模仿,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欣賞林嗣環給我們帶來的那位藝人的表演,看看他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聲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清人張潮的《虞初新志》,這是一本筆記體小說集,本文作者林嗣環,清代文學家,字鐵崖,著有《鐵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詞,朗讀文章
1、 教師范讀,學生解決字詞讀音
頃(qǐ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間(jiàn) 許(hǔ) 曳(yè) 幾(jī)
2、 學生齊讀,教師在讀完后指點節奏
3、 點一到兩人來朗讀,要求注意節奏,語氣。
四、翻譯文段
1、齊讀第一段,教師帶領翻譯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長,善于。 會:恰逢,正趕上。 宴:擺宴席。 于:在。 施:擺。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座”。 寂然:安靜無聲。
2、請學生再讀第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師從旁指點字詞。 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畢:全。 絕:極點,最。
4全班齊讀,讓學生小組討論并嘗試翻譯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匯報情況。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間:中間夾雜。 曳:拉。
雖:即使。 名:說出。
奮:卷起。 股:大腿。
幾:幾乎,差點兒。 走:跑。
五、讓學生復習,自讀,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到文章題眼:“善”
一、復習字詞,引出新課
二、整體把握
1、 學生齊讀文章后討論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通過哪些詞語來判斷故事情
節的發展?
明確: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失火救火
2、 讓學生從描寫中找出每一個場景寫了哪些聲音,聲音的變化,及賓客的反應。 明確:聲音由少到多而雜,越來越大,三個場景聲音的變化是:小——大——小——大 (具體聲響、賓客反應略)
4、 問題探討
1、 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統領全文的一個詞,并說說從哪些方面來闡釋這個詞的。(討
論再回答)
明確:善 道具簡單、正面描寫場景的精彩、賓客反應側面烘托
5、 復習字詞,嘗試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課文細究,討論文章各部分的描寫手法。
一、復習詞句
二、問題研討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 是按怎樣的聲音變化順序來寫的?這段中描寫賓客的神態有什么作用?
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順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驚醒的過程的。
段末描寫聽眾的神態是對口技表演的側面烘托。“伸頸”“側目”,是寫賓客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系起來,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寫的內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段寫的是一家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從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聲音?這段中寫賓客的表現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開頭用一個“忽”字,連用三個“大呼”,表現了火著得突然,而且很大。緊接著連用三個“百千”,極寫聲音之復雜。又用“中間……百千齊作”寫火勢兇狠,用“又夾…… 潑水聲”寫大火中人們的行動。“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總寫失火時聲音之逼真。
接著作者用夸張的手法盛贊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段末寫賓客的表現,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后兩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刪除,有什么作用?
不可,兩次列出的道具雖然是一樣的,第一次列出時只是簡單的一個交代,為下文做鋪墊,在最后再次列出時精彩演出已結束,含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樣從側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藝高超。同時兩次的工具陳列形成前后照應,讓全文結構更完整。
三、小結:
本文通過簡單地文字,運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把我們欣賞到一場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火災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景象,我們也應該多多的學習這樣的寫法,讓自己的寫作更上一層樓。
四、作業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9
20口技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匯、朗讀、背誦課文。
2、訓練學生能自瀆文言文。
3、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口技這一民間藝術的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民間藝人的藝術魅力,心中升騰對祖國民族精粹藝術的驕傲之感。
過程與方法:
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翻譯全文,在此基礎上對本文突出的寫法: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加以賞析。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授課時間:5.16
課前準備:
1、學生聽錄音,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準確、流暢、有感情。練習中要重點注意下列字音:
齁(hōu)聲 中間(jiàn) 許許(hǔ) 幾(jī)欲先走
2、學生自己嘗試解釋字詞義,疏通課文大意,將自己不會的問題標記出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新課
我們經常在電視節目中相聲、小品中感受過口技這種表演技藝,口技的魅力是無窮的。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說一下哪位演員非常擅長這一方面的表演。(學生討論后發言)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林嗣環筆下的口技藝人其技藝如何高超。
二、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檢查預習:
分別找高、中、低層次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析。(如果讀得好,可進行下一環節教學,否則,可再由幾個同學試讀,進行練習,教師做朗讀指導。)
三、疏通文意
1、學生將預習時不懂的字、詞、句翻譯提出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形成統一意見。
2、學生提出小組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重點疑難問題。
3、教師檢查課文翻譯,每一小組抽查一人進行班級文章翻譯接龍游戲。如出現問題教師可進行指導。
4、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往學過的知識出發,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檢查重點詞義。
(1) 會賓客大宴……
(2)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3)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4)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四、精讀研討
1、口技藝人表演的兩個場面是什么?
2、“遙聞深巷中犬吠”這一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
3、文中多次描寫聽眾的反應,這些描寫有何效果?
4、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5、課文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四人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確:
1、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2、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并且是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戶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做鋪墊。
3、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4、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保持完整,同時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5、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此外,首尾兩次清楚交代極簡單的道具,也是側面描寫。
五、學生背誦課文
教師指導背誦:可用作者寫文章的思路來指導學生背誦,注意首段與末段相照應的結構特點,中間三段每段都先寫藝人所模擬的音響,后寫聽眾的反應,這些可作為背誦的詞語線索。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課文,默寫時要求學生配上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簡單插圖,用正楷或行楷做一期文言文書法作品,參加班級書法展。
課后記: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口技》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五課。
本單元課文的主題是“文化生活”,五篇課文從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有利于學生增強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重點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聯系自己實際生活體驗,領會作家對“文化藝術”的感悟。從而提高語文素養,陶冶情操。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通過描寫口技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發出的精彩聲響,以及賓客沉浸其中、如癡如醉甚至以假為真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藝,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閱讀簡易文言文的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在導入教學后,放手讓學生借助課本注解和工具書歸納文學常識、準確朗讀并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教學重點
1、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2、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法選用學法指導
教法:導入新課——指導閱讀——拓展練習
學法:朗讀課文——合作探究——拓展練習
媒體應用課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與實效的特點,處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指引,能較好地輔助教學。
情境設計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樣發出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口技》。
教師活動及設計意圖
1、指導學生了解《虞初新志》及林嗣環。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畫出容易讀錯的字,掃清朗讀障礙。
3、指導學生翻譯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
4、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5、能讓學生簡要概括總結文章的結構及內容。
6、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7、指導小組完成自主導學(見學案)及拓展練習。
8、課堂小結。
學生活動及設計意圖
1、學生利用工具書了解《虞初新志》及林嗣環,編寫文學常識題。
2、對照課下注解正確朗讀課文,然后不看書完成加點字注音。
3、結合注解先理解文章,對不懂的詞語、語句畫出來,
4、然后學生進行當堂提問,由已經理解的學生進行回答,教師進行點評訂正。
5、對重點詞語及句子進行書面考測。
6、小組結合文中三部分內容:聽眾的反應、道具的簡單及對表演的描繪深入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表達主題的作用。
7、小組完成自主導學(見學案)及拓展練習。
8、試背課文。
習題處理
1、課后其他練習均在自主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全部解決;
2、《目標》上的“自主預習”在課堂教學前自主完成;
3、《目標》上的“閱讀拓展”在自習課上師生共同完成。
課后反饋
調整采用文白互讀的方式,既可培養學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在文白互讀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及時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重點文言詞匯的理解。同時,通過學案對常用文言詞匯進行疏通檢測。
主要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展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藝。以一“善”字統領全文,行文中滲透著作者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贊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明確三個場面的聲音、聲音的特點、聽眾的反映和作者的評價后,和學生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民間藝術的高超精湛,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意。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2
《口技》一課,我嘗試運用辨讀式教學方法,它是以引導學生朗讀為主要手段,通過從不同角度反復朗讀,以達到辨析字詞、積累知識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是在朗讀中辨析,在辨析中朗讀;在領會中積累,在積累中記憶。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得好,能使課堂模式富于變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最優化。然而,我在本節課教學中收獲的卻是失敗,下面以部分教學片段為例加以詮釋:
師:速讀全文,進行信息搜索,找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生1:“以為妙絕”和“群響畢絕”中的“絕”意思一樣。
師:這一組詞中的“絕”是屬于一詞多義,而不是同義詞。
生2:“賓客意少舒”的“少”字和“稍稍正坐”的“稍”字,是一對同義詞。
師:有哪位同學懂得這兩個詞的意思嗎?
生3:“少”字是“稍微”的意思,而“稍”字是“漸漸”的意思。
師:可見,這兩個詞不是同義詞,請同學們繼續找……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下課的鐘聲敲響,全班居然沒有一位同學能找出一組同義詞,課堂氣氛煞是沉悶,因為沒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生生互動,有的只是老師臨下課時的草草收場,有的只是學生呆坐那兒被動的聽。
課后,我反思這堂課的教學行為,首先是讀得不夠,因為沒有充分的朗讀,對課文很不熟悉,學生自然找不到同義詞,更談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讀式教學,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要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做好讀書卡片,上課時才能收放自如,資源共享,既不費時又能環環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學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要進行辨讀時,才有章可循,才不會欲速則不達。
更深層次的思考,辨讀式教學在系統復習中,也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因為它可以進行分點式或拉網式訓練,如讓學生進行同義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歸納、辨析。這樣,每一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積累板塊,思路清晰,步驟鮮明,學生學起來有條理性、系統性,記得牢又記得全面。而在平時的新課教學,很難做到由朗讀帶辨析,更談不上由淺入深的知識積累。本節課辨析同義詞教學環節,學生連一組同義詞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議,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教師沒有讀懂這種教學方法的要領,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思路有問題。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3
初一下學期《口技》習題精選
習題精選
一、給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注音,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
a.jué b.jiào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a.jiān b.jiàn
3.賓客意少舒( )
a.shǎo b.shāo
4.曳屋許許聲( )
a.xǔ b.hǔ
5.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
a.jǐ b.jī
6.夫齁聲起( )
a.hān b.hōu
7.夫叱大兒聲( )
a.chì b.chī
8.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
a.jìng b.jǐng
9.曳屋許許聲( )
a.yè b.zhuài
10.盆器傾側( )
a.qǐng b.qīng
二、下邊對句子劃線中的詞的解釋,正確的,在括號里打“√”,錯誤的,改正過來,寫在括號內。
1.雖(雖然)人有百手( )
2.會(適逢)賓客大宴(舉行宴會)( )
3.但(但是)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4.兩股(大腿)戰戰( )
5.不能名(說出)其一處( )
6.幾欲先走(行走)( )
7.當是(這)時,婦手拍兒聲( )
8.婦撫兒乳(吃奶)( )
9.中間(其中)力拉崩倒之聲( )
10.京中有善(擅長)口技者( )
三、下面語句與原文完全相同的是哪一句?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答( )
a.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身,其夫囈語。
b.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c.婦扶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
d.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參考答案
一、1a 2b 3a 4b 5b 6b 7a 8b 9a 10b
二、1即使 2√ 3只 4√ 5√ 6跑 7√ 8喂奶 9夾雜 10√
三、d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練習。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求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1.注音。
中間( ) 曳( )屋
2.對“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理解恰當的是( )
a.所有能夠模仿的,這里都有。
b.凡是別處有的,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
c.一切應該有的聲音,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
d.凡是應該有的,這里都有。
3.對“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
a. a. 中間有人用力拉屋架,發出崩倒的聲音。
b.中間有人用力推拉,發出房倒的聲音。
c.其中夾雜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聲音。
d.其中夾雜著崩倒的聲音。
4.本文運用了正確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口技人的表演內容,屬于________描寫;而賓客們的表情動作,屬______描寫。賓客們“幾欲選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藝人的__________。
5.用“‖”給這段文字分層,標在原文處。
參考答案
1.jiàn yè
2.c
3.c
4.正面;側面;技藝的高超
5.……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第一層寫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聲音。第二層寫賓客聽摹仿時驚嚇的種種表現。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目的一、二。
教學難點:
目的二。
教學關鍵:
目的二。
教學方法: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教學時數:
二節。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二、指導預習:
1.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fèi(狗叫) 叱chì(大聲責罵)
傾qīng(斜) 頃qǐng(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練習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5.掌握活用的詞:
乳:動,喂奶。 善:動,擅長。
名:動,說出。 宴:動,舉行宴會。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
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 走——跑
8.學習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1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美”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布置作業:
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樣發出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肉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早這樣一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默讀課文
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
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課文。
說明: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盡量扣準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
第2、3、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醒而夢。⑧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
3. 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井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一大(第一個場面)一小(第二個場面)一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 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思考:課文第…’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2. 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人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 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遙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 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幾”。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 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四、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五、背誦課文。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三。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6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口技》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
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
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
②會賓客大宴( )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
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
⑤既而( )兒醒。
⑥以為( )妙( )絕( )。
河大版《口技》教案 篇17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 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于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