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精選23篇)
《匆匆》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讀自悟中懂得時間的來去匆匆。
3、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時間。
二、復習古詩 , 談話激趣: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一首古詩《長歌行》,能背下來嗎?這首詩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它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2.師:是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們今天再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過它告訴我們些什么呢?請大家翻到79頁。先自由讀讀本課的預習。 板書課題:《匆匆》
3.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些什么,預習要求中我們做什么?
(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4.學生交流課外搜集到的有關朱自清先生的資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先讓我們大聲地自由地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用筆劃出來。在讀的過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詞語或句子,也請你用筆劃出來。學課文的時候我們再解決。
(學生自讀課文,讀中感悟)
2.師: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生: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 板書: 一去不復返?)
3.師:這個句子還出現在別的地方,你能找出來嗎?
生:它還出現在結尾。(生讀句子。)
4..師: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出了同樣的一個問題。這又說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應。
生2:說明作者一直在考慮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5.師:對,我們不但要會讀,還要學習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你還碰到了哪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匯報交流難理解的句子或詞語。)
6.師:通過讀書,我們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現在誰能告訴老師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學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關片段和句子,師指導有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其意義。
句子 1: 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7.教師范讀 :是啊,時間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流逝了,想到這些,作者心里好受嗎?現在,請同學們給老師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我讀讀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讀出來。(讀后評議:老師讀得怎么樣?為什么?)
8.教師引:還有別的句子寫到時間是如何匆匆而過的嗎?
四、 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運用語言
1、師: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體寫出了時間是怎樣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的,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一段,誰愿意讀這一自然段?愿意讀的同學就站起來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朱自清認為哪些時間是匆匆過去的?請你把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劃出來。
2、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認為時間是浪費在做哪些事上?
板書: …… 的時候,從 …… 過去
3、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你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嗎?愿意再讀讀嗎?請你們放聲讀,看能不能把它背下來。
4、師:怪不得作者說:"太陽他有腳啊, …… "
5、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朱自清先生告訴我們:時間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說的洗手、吃飯、睡覺的時間是必要的 , 可朱自清卻認為這些時間是浪費了 , 可見他有多么珍惜時間。想想我們自己,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時間白白地浪費了,比如: 在 …… 的時候,從 …… 過去 。
(讓學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結構說出幾句話)
五、 品讀第四自然段:
1、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體地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他甘心這樣度過每一天嗎?你從哪兒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2.我們還可以從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責嗎?
(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3.事實真的像作者所說的他什么都沒有留下嗎?這里老師可以告訴你:朱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他是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清華大學等幾所著名大學當過老師。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這樣,他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多么嚴格啊。
六、選讀句子,體味語言美
1、這篇課文語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愛喜歡讀它。我相請同學們挑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想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學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為什么喜歡它。)
2、你喜歡它嗎?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總結全文: 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你還學到了哪些學習的方法?
七、 作業:由《匆匆》所想到的
八、 板書設計:
《匆匆》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日子去來的匆匆的,學習這種寫法,說上幾句話。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聯系實際說說感受。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匆匆》一文中,朱自清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在哪幾個自然段?讀、勾。
板書:
時間匆匆 永不復返
二、品讀感悟
1、第一自然段:
過渡:時間匆匆,永不復返,可是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卻有再來的時候。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⑴ 女生讀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⑵ 師:一個排比句,用燕子、楊柳、桃花這些美好的事物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皆有輪回。可是時間呢?男生讀。
⑶ 在作者反反復復的追問中,你感受到他怎樣的心情?讀出這種感受。
抽讀、齊讀:“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里呢?”(體會作者無奈、焦躁、茫然的心情。)
⑷ 關于時間永遠不會回來,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在《與時間賽跑》中有這樣的話。
課件: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爸爸說。
爸爸等于給我說了一個謎,這個謎比“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讓我感到可怕,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和時間賽跑》林清玄
⑸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有過這種感觸嗎?
⑹ 師:時間匆匆、永不復返。
再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里呢?”
⑺ 詩情畫意與痛苦無奈,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就是文字的奧妙!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贊美。
課件:
朱自清的作品有一種迷人的氣息,有一種如詩如畫的體貼,有一種從生命的粗暴艱難中透露出來的細膩的美麗。
──王 蒙
2、第四、五自然段(感受對生命的追問):
⑴ 文字的美遠不是第一自然段可以涵蓋的。繼續品讀第四、五自然段,感受作者在反躬自問中對生命的追問。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師生合讀。
課件: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⑵ 再讀“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怎樣理解這句話。
生:第一個“赤裸裸”……第二個“赤裸裸”……意思是……反問自己怎么能這樣虛度年華,虛度此生……
⑶ 你覺得怎樣的人生才算沒有虛度,才算沒有白白走這一遭?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說明。
⑷ 你們從偉人、名人、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朱自清只活了50歲,可他卻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學遺產。
課件:
朱自清的照片和簡介。
朱自清:著名詩人,散文家。在 “五四”浪潮的推 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的,直至逝世。著作27種,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
師:朱自清的人生無疑是有價值的!
3、第二、三自然段(對生命的追問):
⑴ 朱自清對時光流逝的追問由始至終。第一自然段是對世間萬物的追問,第四、五自然段是對自身生命的追問。這中間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感觸呢?請兩位同學分別讀二、三自然段。
課件: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的確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⑵ (二自然段)“八千多日子”放進時光大海里,僅僅是—生: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這針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一個詞形容。
生:渺小、微不足道、滄海一粟……
師:它滴在時光的大海里會怎樣?一個詞形容。
生: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師:這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滴在時光大海里,無聲無息,無影無蹤!(指課件讀)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為什么?
生:作者回顧八千多個日子消逝得無影無蹤之后的感覺。猛省到日子過得太快,日子已經從身邊溜走,不由得緊張、惶恐得熱汗直流。
生:“淚潸潸”?為自己浪費了許多光陰而慚愧、懊悔和痛苦。把作者因時光飛逝所引起的強烈感觸表現出來了。
⑶ 是啊!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學生引讀:早上我起來的時候……
于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默默時……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
天黑時……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
我掩著面嘆息……
⑷ 作者按從早到晚的順序敘述,告訴我們寶貴的光陰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失,我們卻渾然不覺。想一想,你的日子是怎樣逃去如飛的?仿句式說。
三、由“一朵小花”悟人生流逝
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別忘了用細膩的心去感受生命中細小而美好的東西,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讀讀普希金《一朵小花》會感受到人生流逝。
一個學生朗讀:
課件出示:
小花(普希金)
在書中我發現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去芬芳;
于是我心中得到啟發,
產生了各種奇怪的想象。
它開在何處?哪一年春天?
它開了多久?誰把他摘下?
是朋友的手指?旁人的刀剪?
夾在這里又為了什么?
是為了紀念溫情的會晤,
還是紀念命定的別離?
或者回憶孤獨的漫步,
在涼爽的林蔭,寂靜的田野?
他可還活著?她是否健在?
如今他們在什么地方?
也許他們早已枯萎,
像這朵神秘的小花一樣。
2、師:他可還活著?她是否健在?也許像這朵小花早已枯萎。一朵失去生命的小花,讓詩人產生時光流逝、生命消失的感悟。同學們,(板書)珍惜時間 珍惜生命。
過渡:同學們,你熱愛生命嗎?
一個學生讀課件: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倫·凱勒
四、由“人面桃花”引發的深層思考
師:同學們,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燕子是去年的燕子,楊柳是去年的楊柳,桃花已不再是去年的桃花!世間萬物,時光一樣的公平、一樣的慷慨、一樣的吝嗇,一樣的一去不復返。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悟吧。
《匆匆》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小學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課前準備:
1、有關朱自清的資料
2、《匆匆》課件
3、搜集和時間有關的名言等。
五、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匆匆》。(出示課件題目)復習生詞(出示),指名讀。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哪些內容?(出示)(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體會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通過回憶,為下文作了鋪墊。
(二)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第一步感悟時間悄無聲息,稍縱即逝。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里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 2.(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受到了嗎?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適時出示相關句子)
3.時間本來看不見摸不著,可是讀了這段文字你感覺怎樣?
5.作者對空靈的時間描寫可謂是別出心裁,你也能仿寫幾句嗎?(出示練習)指名回答。在這里我由讀引入寫,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第二步感受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閑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鉆過去,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作者甘心嗎?在文中畫出與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試著讀一讀。
2.說說自己畫了哪些句子,(出示課件)談談自己的感受。
3.是啊,作者為時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無奈。他決意今后要從小處、近處著手,要切切實做些事,分秒必爭,充分發揮生命潛能。為此,他后來大有作為。(出示朱自清資料)。同學們你們愿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閑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試著問問自己從現在開始能做些什么?請同學們試著填寫下面的文字。(出示課件)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的時候,既讀進去,又想開去,不僅可以深化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這篇散文,在作者詩意化的語言中去觸摸時間這個精靈。
2.教師范讀(出示課件)
3.這篇文章美嗎?因為它飽含著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靈寫下這篇文章的,那么我們也要用心靈去閱讀,去體會,去感受,是不是啊。找自己喜歡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4剛才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選擇一些喜歡的段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
(四):課后延伸,拓展閱讀。
1. 同學們,時光老人在提示我們短暫的40分鐘就要結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時間格言送給身邊的人好嗎?
2. 教師課件出示格言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朗讀。
同學們,時間的列車是一去不復返的,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時間,從現在做起,充實自己,好好地學習。
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作業內容如下:
a)背熟《匆匆》
b)認真閱讀《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六.板書設計
16.匆匆
一去不復返
(珍惜時間)
七、教學反思
1、以生為本:在新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而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力求引導學生用心地閱讀文本,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文中蘊涵的很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談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加上我個人的教學風格及學生的特點,本文的教學采取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悟貫穿全課的方法。
《匆匆》教案 篇4
一、談名言導入
師: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尋找有關時間的名人名言,今天,咱們就來比試比試,看誰找得多,誰來說說有關時間的名言?
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生: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
生:光陰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師:從這些名言中,你們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轉瞬即逝……
師:是啊,每個人都在感慨時間太少了,太快了,老師也想起了一句話,(有感情朗誦)“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能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嗎?”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片關于時間的散文《匆匆》中寫到的。
板書課題《匆匆》生齊讀。
師:同學們,老師也在課前搜集了一些朱自清的資料,大家請看大屏幕……
(出示朱自清的生平簡介)
師:今天我們就去學習朱自清筆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筆下的時間是怎樣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本
1、首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課前預習情況(出示本課重點字詞,指名讀)
2、同學們認識了生字、新詞,課文也一定讀的很好。現在就請同學們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一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讀后指名回答)
3、師:是啊,文章主要講了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那文中那些地方寫了日子一去不復返呢?用波浪線劃下來。
4、師:你覺得那些句子讓你感覺很優美,并談談你的感受與體會,同位之間可以先交流交流。
三、品讀課文,感悟文本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讀后同位交流
3、指名匯報(學生可能出示)
(句子1)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4、師:是啊,作者想拿這些事物和時間對比,告訴我們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同學們“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是不能回頭的。大家能通過朗讀把這種體會表達出來嗎?
5、自己讀一讀。生自由朗讀那位同學能把作者對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那種無法挽留的百般無奈讀出來?
6、師:誰再來說說你的理解?
(句子2)在默默地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7、說明時間的短暫。
8、師:你是怎么讀懂的?
9、是啊同學們八千多個日子相當于多少年啊?(生回答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像針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時間的長河里,它卻是那么的短暫。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八千多個日子?但他僅僅相當于大海中的一滴水,你有何感受?
10、是啊,因為少所以珍貴,大家再齊讀一遍!生:全班齊讀第(2)句。
11、師:誰再來匯報?
(句子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12、作者用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那位同學來讀一下。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時間又是怎樣度過的呢?是來仿照上面的句子將自己的生活寫進去?
(是啊,正如這位同學所說:閑聊時日子從嘴邊溜去,跳橡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鉆進去,打電子游戲時,它便輕靈的從我們的鼠標上跨過,從我們的手邊飛逝了。。。。。。)
13、時間就這樣白白的流失了,我們甘心嗎,那作者甘心嗎?(生答:不甘心)好,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對日子的轉瞬即逝有何感受。
學生回答,惋惜
師:作者在惋惜什么?
生。。。
惋惜什么?
他在惋惜什么?
14、是啊,作者為時光的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發出了不虛度此生的吶喊,咱們一起來讀這一段,開始!
四、總結、升華
1、同學們,你們愿意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在閑聊與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
(生答:不能)
2、多么動聽,多么響亮的回答啊!這里老是想送給大家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
3、同學們往者既可鑒,來者猶可追,過去如果由于某種原因浪費了不少時間的同學,那么就從現在起抓緊每一天吧,因為抓住了今天,你將贏得明天!下課!!!!
《匆匆》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將自己的情感、內心體驗、思維方式帶入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在讀書中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的美,讓學生在讀書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的個性在自由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飛揚。
教學內容: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請齊讀課題:匆匆。
2.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在課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二、配樂范讀課文
1.課文中,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去來匆匆。認真聽老師讀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3.聽老師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些什么?
三、自由讀文
1.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非常不錯!散文是需要細細品讀的。
2.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的2、3自然段,邊讀邊(cai出示)
自讀自悟:
畫出你特別喜歡的語句,想一想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匯報讀,相機指導朗讀
說說你喜歡哪些語句?
1.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1)讀這個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體會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
(2)誰也喜歡這個句子?把你的理解讀出來。——評議。——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呢?
(3)這個句子寫得多好,作者用一個比喻,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老師也喜歡這個句子,我能讀讀嗎?那你們要認真聽,等一下來評評老師的朗讀。
2.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點擊:“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1)讀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你能不能通過朗讀將你的體會表達出來?
(2)評議:他讀得怎樣?——你讀讀。——聽他讀,你感受到什么?——誰能超過他,讀得更好?
(3)這是個排比句,我想請三位同學輪讀這句話;(指名三人輪讀。)
(4)是呀,日子就是這樣在我們不經意中過去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日子的匆匆吧!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點擊“跨”“飛”變色)
(1)你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朗讀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2)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誰能把日子的這種飛逝的感覺讀出來?
(3)指名讀。
(4)喜歡這個句子的站起來讀。
五、配樂齊讀
1.是啊,日子就是這樣匆匆,它會從你手中“溜去”,它也會在你不經意間“過去”,它還能“跨”能“飛”(板書:溜去 過去 跨、飛)小結: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除了運用了排比、擬人的手法,還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越讀越愛讀。你們還想讀嗎?
2.那我們配上音樂,一起來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讀出你的理解,讀出你的感受。
六、總結全文
一一既然日子這樣容易匆匆而逝,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品讀課文,尋找答案。
板書:
溜去
16 匆匆 過去
跨 、飛
《匆匆》教案 篇6
匆 匆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初步感受
出示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
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這些問題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為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出示讀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注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容,從整體上了解。)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
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
教師范讀,學生練習。
(因為這篇文章中的問句比較多,教師在這里引導學生讀好一個問句,其他句子學生也會受到啟發,從而能讀得更好。)
三、默讀課文,個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著作者的描寫,想像文中描寫的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
讀完以后,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讓學生逐步掌握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從整體到部分理解課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每個標點符號。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
(讓學生精讀課文,在感受全文、讀懂自然段的基礎上,讀懂文章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潦櫸椒ā#?br>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組內互相交流。
(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合作設計讀好一句話,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朗讀的方法,并且是個性化朗讀。)
五、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學生匯報。
2.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
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和時間有關系的一些故事。
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
(用身邊的人和事,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積累,對時間匆匆可以感觸更深。)
3.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進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
自由讀,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這一段應該怎樣讀呢?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適時恰當的評價,讓評價起到指導朗讀的作用。)
4.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像到了什么?作者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簡介,加深學生的感受。
自由朗讀作者簡介。交流讀了作者簡介以后的感受。
(讓學生通過讀簡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受。)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通過默讀,讓學生找到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語言運用的特點。)
2.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哪里?
引導學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體會句式的運用)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
(讓學生的評價和名家的評價互相對照,一是給學生成功感;二是讓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規范起來,不能漫無目的;三是從不同的側面為學生提供思想的借鑒。)
隨機出示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只有這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出示作者本人對文章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本質是濃厚的情感和細致的觀察,而不光是詞句的運用,使學生對寫文章用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
3.個性解讀,朗讀交流。
出示要求:默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畫出的句子。
交流:把劃的句子讀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老師和其他同學評議并示范。
(這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共性的基礎上,體現自己對文章語言的個性化理解。用朗讀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抑揚頓挫來自情感的濃厚,而不是簡單的停頓重音。)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前面的學習已經讀熟,這里讓學生在充分感受語言的基礎上積累語言。)
二、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
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故事拿出來,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一是對時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背誦和理解一些詩詞、名句、格言……拓寬語文的學習領域,培養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發感受,積累運用
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自己現在最想說的話。可以引用剛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言,用情感支配語言,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寫文章的本質。)
四、分層作業,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業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匆匆》教案 篇7
匆匆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修辭的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課文,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修辭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學準備 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讀準生字詞。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資料和作品。
3、搜集積累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導入。
師:1.播放一段時鐘的“嘀嗒”聲,引導學生談自己聽后的感受。
2.介紹朱自清,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生默讀全文;
2.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讓學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嘆”、“悔”二字統領全文。
三、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細讀“嘆”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寫法及讀音;
3.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說說作者怎樣寫時光匆匆的,并仿照這樣的寫法寫上幾句;
5.體會文中疊詞運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細讀“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寫法及讀音;
3.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體會作者悔意何來;
5.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運用的妙處;
6.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三)略讀課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過刪讀體會排比句的優美,講解“;”的用法。
2、文章開頭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四、再讀課文,深化感受。
1.談談自己學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說明時光飛逝或勸人惜時的詞句。
五、背誦課文
學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板
書
設
計 匆 匆
朱 自 清
嘆──時光飛逝
悔──碌碌無為
勸──珍惜時光
《匆匆》教案 篇8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教學立足六年學生具備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充分的讀中感悟散文語言生動細膩的美,在讀中獲得獨特的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在自由的閱讀實踐中飛揚,并從課文內容想開去讀,這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層面,其次在教學設計中注重這篇散文的學習中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語文的學習方法形成一種知識體系,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梳理出語文學習由字、詞、句、段、篇、章入手,逐步掌握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學會寫作,注重讓學生學懂一篇課文到學會一類課文,再到能學一冊書……使六年級的學生學會學語文,從而建立起本色的語文學習課堂。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領悟作者對時光流逝而無法留住它的無奈和留戀,懂得時光易逝,需分秒必爭,有所作為。
教學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句子的語言美,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準備: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配樂朗誦《匆匆》第一自然節。
2、聽過老師朗誦想說什么?(學生回答)
3、教師雖然讀的美,文更美,喜歡這篇文章嗎?(板書:匆匆)知道這篇文章出處嗎?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師:課前大家進行預習,并請你們了解朱自清或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你們做到了嗎?(學生進行交流)。
1、《匆匆》是一篇散文,我們學過散文嗎?(學生回答:《鳥的天堂》)
2、《匆匆》是寫的什么?
3、總結學生課前預習及資料交流情況。
三、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師生合作配樂朗讀課文,說說讀后你從中體會到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學生交流:懊悔、愧疚、留戀、珍惜生命、珍惜時間……)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交流。
(1)你想怎么學習這篇課文,用什么方法學習?
(2)歸納出示語文學習“知識樹”
四、自讀、自悟、積累、運用。
師:你們讀出聽出的情感如此豐富,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道來心中無限感慨。打開書,讓我們細心讀書,按照我們剛才歸納的語文學習課文方法,從文中找出描寫日子匆匆的字詞、句子、段落,也可以是你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通過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
1、學生自由讀文。
2、組內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解決問題。
3、教師組織引導學生班上匯報自己的讀書收獲?
交流(1)“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從我手中溜去……淚潸潸了?”
讀懂: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離去比作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廣闊的大海里,一嘀水那么小,大海那么大,比喻中對比鮮明,感受到時間有限。
重點理解詞語:頭涔涔、淚潸潸。(從本義、轉義、引申義來入手,聯系上下文學懂、會用這個詞)
指導朗讀這一句話,然后指導背誦。
交流(2)課文的第三自然節,朱自清具體描寫時間都流逝在哪里了。學生交流:吃飯、洗手、默默、遮挽、掩面、嘆息中。
讀懂:這里用到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描寫時間的流逝,時間本無形,但這里朱自清的描寫讓時間在筆下有形,突出朱自清對現在流逝日子的無奈、惋惜,以及想急迫留住時間的迫切心情。
重點理解詞語:伶伶俐俐、凝然。
指導朗讀:范讀——指名讀——評價讀——推薦讀
仿寫:根據第三小節朱自清文中對時間的刻畫,引導學生拿起筆自己也寫一寫自己或別人時間流逝的蹤影。
交流(3):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什么痕跡呢?
學懂:利用換詞理解“游絲”,如“絲線、絲條”,體會時間流逝的無影無蹤。
補充資料:教師介紹學時朱自清的文學上的成就,體會朱自清對時間流逝的惋惜,對時間無比珍愛。
交流(4):我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上,……白白去這一遭啊!
學懂:作者反躬自問,思考自己未來的日子不能白白度過,體會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不斷思考,度過有意義的每一分,每一秒。
重點理解詞語:赤裸裸。
指導朗讀:讀出堅定,不能平的感情。
交流(5)課文第一自然節。
學懂:體會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突出過去時間一去不復返。
重點指導朗讀、背誦:開頭部分讀得高興、輕快,后部分讀得深沉、哀愁,感受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心,懊悔。積累語言,指導背誦這一節。
4、總結學生交流情況,梳理文章內容,適機板書。
五、拓展遷移,升華情感。
1、朱自清到底在告訴我們什么?(珍惜時間,珍愛生命)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節。
3、用名言、詩文、警句表達一下自己此時的感受。
4、情動而辭發,老師用一首小詩表達我的感受,來看,喜歡嗎?齊讀。
讓我們再次感悟朱自清散文中樸素淡雅的文風,詩情畫意的神韻,和他“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錚錚鐵骨的人格。
板書:
16、匆匆
燕去柳枯桃花開,
平復周始可重來。
八千日子茫然去,
凝然思索時惜愛。
《匆匆》教案 篇9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五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10 匆匆
課型
新授2課時
兩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學會本課八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哪里、溜去、挪移、茫茫然、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蒸融、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使學生充分認識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發愛惜時間的情感。4.感受語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排比、擬人、設問的修辭方法。
教學方法設計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參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組塊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感受時間一去不復返。
1、(配樂《青春之歌》)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的幾張老照片,大家有興趣看看嗎?
2、教師介紹。
組塊二、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習慣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組塊三、品讀課文,感受時間來去匆匆。
1、過渡:時間這個精靈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腳步呢?請大家再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讀一讀,也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2、小組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
組塊四、提升認識,升華感情。
1、過渡:是啊,時間就這樣白白地流逝了,作者甘心嗎?請大家從第四部分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在感受時間的來去匆匆這個環節,我這樣重點品讀以下句子:(1)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自己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a、隨文理解:“凝然”的意思:形容舉止安詳或靜止不動。b、在讀中感受排比句的好處。(2)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a、與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好多事物可以再來,惟有時間不會再來。b、在讀中感受排比句的好處。(3)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a、運用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b、理解“頭涔涔”、“淚潸潸”的意思,為什么“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a、反復吟讀,體會作者情感。b、仿寫:過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5)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a、隨文理解“伶伶俐俐”的意思。b、指導抓住“跨”和“飛”體會時間的飛逝,把時間擬人化了。照片導入,引起回憶。提出初讀要求。引導學生第二次讀課文,并滲透學習方法。引導體會重點品讀的句子,滲透語言文字的訓練。讀課文后,交流讀懂了什么。默讀課文,找出表現時間匆匆的句子,畫出來并寫上體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2、學生自讀第四部分,找出有關句子,談理解。3、延伸朗讀:是啊,作者不愿意白白走這一遭,你們愿意嗎?請看(出示說話練習: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還能做 。)4、出示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組塊五、回歸整體,加深感受。作業超市:1、錄制課文朗讀錄音帶,與你喜歡的人一起欣賞。2、收集有關朱自清的個人資料及文章讀一讀,美文推薦:《綠》《荷塘月色》《背影》《給亡婦》第二課時 組塊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組塊二、小組合作補充啟迪。組塊三、匯報交流,感受語言。組塊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組塊五、拓寬延伸練筆嘗試。作業:1、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2、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6)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引導學生想象:作者如何嘆息?)對于第四部分,我這樣重點品讀:(1)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隨文理解“徘徊”的意思。在讀中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無奈和惋惜的心情。)(2)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隨文理解兩個“赤裸裸”的含義,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不甘愿虛度此生。)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后悟情。第二課時導入時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為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推薦閱讀:《背影》、《蹤跡》新課標第一網出示說話練習: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還能做 。)出示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自讀第四部分,找出有關句子,談理解。聯系實際談收獲。
板書設計
匆匆
來 去
無影無蹤 一去不復返
珍惜時間
課后反思《匆匆》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適合朗讀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思課堂,我的不足在于交流不夠。課堂應該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與文本交流的平臺,而這種交流的引發還是離不開提問。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采用了課前預習提示中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看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學生確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問: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為這個問題可以統領全文,讓學生充分交流起來,但在實際上課中,這種“提問”沒有轉化成“交流”,同學們沒有動起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匆匆》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教學準備
1.課前查找有關朱自清生平事跡的介紹。
2.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材簡析
《匆匆》寫于1922年3月,當時正值“五·四運動”落潮之際。面對令人失望的現實,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苦悶,又為看不到前途而彷徨。但作者雖苦悶但不頹唐,雖彷徨但不消沉。本文抓住人們日常習見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寄情述懷,感嘆韶逝,人生短促,告訴人們需珍惜時間,愛惜生命,有所作為。
本文運用排比、對比、擬人、比喻、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展示出作者的內心世界。文章開頭,作者以“燕子來去”“楊柳青枯”“桃花開謝”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用自然界的事物與時間作對比,點出題眼“日子一去不復返”。然后,在第2、3段,作者把自己過去生命時間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兩相對比,抒發了傷時而又惜時的感喟。再以擬人化手法敘述時光來去匆匆,說“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日子從“水盆”“飯碗”“雙眼”“手邊”“跨過”“飛去”,饒有情味地刻畫了日子來去匆匆的樣子,深化題旨。最后在第4段,作者全用反問句來追尋自己過去生命“像游絲樣的痕跡”,顯示了對生命價值的嚴肅思考和對生活執著的追求,并以“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作結,與開頭呼應,表現了難以平靜的心情,引人深思,啟示人們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
本文以“匆匆”為題,抒寫時間易失難得,蘊理于情,意蘊深厚。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單純,“燕子”“楊柳”“輕煙”“微風”“薄霧”“初陽”等事物飄忽靈動,給人營造出一種清雋淡遠的意境。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在讀中積累語言。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文章起首,作者描繪了一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的動物遷徙、植物榮枯的畫面,和時間作對比,提出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是暗示時光流逝,一去不回。由此牽發作者的想象,想起自己“八千多個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就這樣無影無蹤消逝,“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接著,作者用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從“吃飯”“洗衣” “凝視”“上床”,乃至“嘆息”的瞬間,日子就此“逃去如飛”,如“輕煙”,似“薄霧”那樣消逝。為此,作者深感既然“來到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層次井然地揭示了題旨。
*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釋題“匆匆”入手,讓學生根據題目提問:什么匆匆?怎樣匆匆?帶著問題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學生很容易在課文第2、3段找到相關的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 第3段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具體形象地刻畫出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在不經意間,已經從“水盆”“飯碗”“雙眼”“手邊”“床上”“嘆息”中“跨過”“飛去”“閃過”。教學時要抓住這些重點語句和詞語的理解,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仿照課文的寫法,從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現象與事物中感受時間的來去匆匆。
* 第4段用一連串的問句,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教學時,可結合介紹朱自清的生平事跡和當時社會背景。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此時作者想到了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著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最后,抓住課文首尾問句“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想課文開頭提出的問題,作者在文中回答了嗎?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最后以此問題結尾,有什么作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從不同角度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又是怎樣過的,你了解的名人的日子又是怎樣過的……另外,還可以結合介紹朱自清的生平事跡,或者讓學生交流搜集的珍惜時間的名言、典故等。
* 課后第2題第一句用擬人化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出時間來去匆匆;第二句告訴我們日子稍縱即逝,要珍惜時間,不能枉度此生。教學時,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悟,要讓學生多讀,從朗讀中體會,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設計參考
一、釋題導入,質疑導學
1.出示課題,釋題。“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據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如課文中講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樣的匆匆?等等。
3.把課題“匆匆”擴展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想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三、品讀課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學習第1段。
學生自由朗讀,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
開篇三個排比句,寫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復始的現象。由此,提出問題,引人深思,激發興趣。
2.學習第2段。
讀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思考:在這句話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別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可以嗎?為什么?
“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3.學習第3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
小組討論:
文章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你讀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嗎?誰能照樣子補充上幾句?
全班交流。感受時間來去匆匆。
4.學習第4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跡以及“五·四運動”后的社會背景。
思考:此時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著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圍繞“我們不能白白地浪費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不能什么也沒做,什么貢獻也沒有”來說體會,談感受。)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談珍惜時間,珍愛生命,有所作為。)
5.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學完課文的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6.同學之間交流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1.讀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在品讀課文時,除了讀懂課文內容外,我們還應注意些什么?(從閱讀內容想開去,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思考。)
五、課外拓展
1.課外閱讀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3.仿照課文寫法,寫寫你對時間的感覺。
(古慶書)
參考資料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前夕,患胃病辭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1919年2月發表了他的新詩處女作《睡罷,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
2.關于珍惜時間。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么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到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匆匆》教案 篇12
德州市躍華學校小學部 李懷源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 ,初步感受。
出示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
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這些問題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為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出示讀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注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容,從整體上了解。)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
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
教師范讀,學生練習。
(因為這篇文章中的問句比較多,教師在這里引導學生讀好一個問句,其他句子學生也會受到啟發,從而能讀得更好。)
三、默讀課文,個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著作者的描寫,想像文中描寫的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
讀完以后,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讓學生逐步掌握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從整體到部分理解課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每個標點符號。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
(讓學生精讀課文,在感受全文、讀懂自然段的基礎上,讀懂文章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潦櫸椒ā#?br>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組內互相交流。
(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合作設計讀好一句話,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朗讀的方法,并且是個性化朗讀。)
六、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學生匯報。
2、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
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和時間有關系的一些故事。
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
(用身邊的人和事,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積累,對時間匆匆可以感觸更深。)
3、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進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
自由讀,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這一段應該怎樣讀呢?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適時恰當的評價,讓評價起到指導朗讀的作用。)
4、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像到了什么?作者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簡介,加深學生的感受。
自由朗讀作者簡介。交流讀了作者簡介以后的感受。
(讓學生通過讀簡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受。)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通過默讀,讓學生找到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語言運用的特點。)
2、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哪里?
引導學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體會句式的運用)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
(讓學生的評價和名家的評價互相對照,一是給學生成功感;二是讓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規范起來,不能漫無目的;三是從不同的側面為學生提供思想的借鑒。)
隨機出示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只有這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出示作者本人對文章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本質是濃厚的情感和細致的觀察,而不光是詞句的運用,使學生對寫文章用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
3、個性解讀,朗讀交流。
出示要求:默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畫出的句子。
交流:把劃的句子讀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老師和其他同學評議并示范。
(這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共性的基礎上,體現自己對文章語言的個性化理解。用朗讀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抑揚頓挫來自情感的濃厚,而不是簡單的停頓重音。)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前面的學習已經讀熟,這里讓學生在充分感受語言的基礎上積累語言。)
二、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 的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故事拿出來,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一是對時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背誦和理解一些詩詞、名句、格言……拓寬語文的學習領域,培養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發感受,積累運用。
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自己現在最想說的話。可以引用剛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言,用情感支配語言,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寫文章的本質。)
四、分層作業 ,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業 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資料準備: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他一生勤奮寫作,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2、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2)“現在大學里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葉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3、詩詞名句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宋】歐陽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中秋月》
(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滿江紅》
(6)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匆匆》教案 篇13
一、教材簡析
《匆匆》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講讀課文。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 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課文語言豐富,含義深刻,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得生動形象,是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從課文內容想開去的首篇課文。
二、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懂得人生短暫,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3、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誦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首先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請兩名同學分別讀一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師:這兩段分別寫了什么?
生匯報
(二)用心感悟,融入課文
1、(學習第三段)
師:作者八千多個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悄無聲息,那作者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匆匆溜去的呢?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范讀)
師:作者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匆匆溜去的?
生:作者的日子在吃飯時,洗臉時,睡覺時匆匆溜去了。……
師: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個句子?
一生讀
師:同學們,請寫一寫你的日子是怎樣從生活中溜走的呢?
學生拿筆紙進行仿寫。
學生匯報: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在屏幕前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在快樂中過去;讀書時,日子眼前過去。……
師相機指導評價
師:通過同學們自己寫的和作者寫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時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過去了。
師:作者也意識到了時間匆匆而過,而面對已經逝去的八千多日子,“作者掩著面嘆息,但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中閃過了。”從最后這一句話中,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生:惋惜
生:傷心
生:無奈
師:那么我們就替作者表白他的惋惜無奈的心情,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品讀。
師:下面,誰愿意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可以讀全段,也可以讀你喜歡的句子。
生讀,師相機指導。
師:像這樣的精美段落,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大家能不能試試?
生:能。
(開始朗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效果很好)
師: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這一段。
2、(學習第四段)
師:在生活瑣事中,日子逃去如飛,作者又在做些什么呢,想些什么呢?默讀這一段。
生:作者在徘徊。……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段話,體會體會,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自由讀,指名讀。
師:作者作為上個世紀20年代的青年面對逃去如飛的日子,只有無奈、惋惜和徘徊,那么作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一代少年兒童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依然逃去如飛的日子呢?
生:我要珍惜時間。
師:你想怎么做?……
師:希望同學們向自己所說的這樣去做,讓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留下痕跡。齊讀最后一段。生讀。
師:從這段話中你有什么發現?生匯報
總結。
教學反思
一、提升學生內心的個性體驗
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里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有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后的閱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說,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后,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升華。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所說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在閱讀中體會,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的閱讀教學方面要求,這節課上有體現。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學習范文的語言,光“入乎其內”還不夠,還要“化乎其中”,也就是要“化為自己的私有物”。要“化乎其中”,則須指導學生反復地揣摩、領悟、消化已讀過的文章。僅這樣還不夠,還要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即要熟練地運用已經學過的字詞句篇知識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而要學會“遷移”,訓練則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語文方面的許多技能都要經過不斷練習,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寫寫練練”,是“遷移”的好方法。在本節課中我通過仿寫,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通過寫的方式再現他們思維的結果,實現從讀到悟,從悟到寫的飛躍。在寫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時光的匆匆;在寫的過程中,練習使用“排比”這一語言表達方式,效果很好。
《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學習運用所學知識。我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朗讀部分精美句、段。這些練習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積累、感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育就是鼓勵,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要經常采用富有個性的鼓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要詼諧幽默、充滿情感、發自內心。要用親切的笑容,和藹的目光,溫暖的撫摸,熱情的期待,形成有聲和無聲鼓勵語言。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身心愉悅、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積極參與。使語文課堂充滿勃勃生氣!
總之,走進新課程,樹立新理念,深入課改實踐是我們的任務。我們應從每一次教學設計,每一節課堂教學做起,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匆匆》教案 篇14
師:同學們可能都不認識我,我姓薛。有同學姓這個姓嗎?(無人舉手)這個姓很少,所以很珍貴。
(生笑。)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讀題──
生:齊讀課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你在預習過程中都預習了什么?
生:我把課文讀了三遍。
師:你很自覺,沒有要求,你能自覺地讀3遍。不錯。
生:我先看了預習提示,然后根據預習提示中的問題,去讀課文。
師:能夠根據預習提示有針對性地預習,很好。
生: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都想好了。
師:(笑)了不起,答案都想好了,能透露一個給我嗎?
(生笑。)
生:不能。
師:還保密呢!你能帶著思考進入課堂,收獲就要比一般同學多。
生:我借助工字典解決了預習中不認識的問題。
師:能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來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這是會學習的同學。
生:我邊讀邊想有什么問題,想了每一段的段意思。
師:一邊讀一邊想,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
師:好像還有很多同學搜集了許多名人名言,是你吧。
生:高爾基曾說了一句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師:這句話記得嗎?能背出來嗎?
生:“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師:小結:大部分同學都認真讀了課文,有的根據預習提示進行有針對性地預習;有的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的借助工具書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這些都是你們在預習時自覺做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堅持這個習慣,你必定受益終生。
師:課文讀了三遍的同學請舉手。
(生全部舉手。)
師:讀了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生無一人舉手。)
師:(笑)你們都統一要求讀三遍啊?
師:讀得怎么樣,你來選擇其中一段讀,我們看看你讀得三遍與他人讀得三遍有什么不同。
師:你來讀第一自然段。
……
師:讀得不錯,很流利。這第二個句子很長,“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讀得很流利,不錯。誰再來讀給我聽聽,也能像他讀得那么流暢嗎?
生讀。
師:別急著坐下,考一考,你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想些什么?心情有沒有什么變化?
生:(略停一下)這一段中有問句,感情要深厚一些。
師:你注意了這段中有4個問句,感情不同,他注意到了,兩位同學這一段都讀得很好,邊讀邊思考,說明他們讀得很專心投入。
師:誰來讀讀其他的自然段,是不是都像他們一樣認真?
生讀第四小節(強調“呢”)
眾師笑。
師:他讀得很投入,(笑了)因為他的得很沉重。內容可能很沉重,但有些詞語可以讀得比較輕快。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依然強調“呢”)。
師:比較輕快,很好!但是,你說說看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呢”呢?
生:因為作者好像是有問題在問我。
師:誰能不通過強調“呢”來體現這是問句。
生讀得很好。
師:美嗎?象她一樣讀,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一種全新的感受。
生:我來讀最后一小節。
師:為什么?
生:一來是這一節很短,二來是這一節也很重要。
師:我們就請你來讀讀這最重要的一句話。
生讀。
師:他雖只讀了一句話,這卻是課文的靈魂,這個問句的答案文中沒有。正是因為這個問句,使這篇文章成為千古名篇。
生讀第二小節。
師:你有點憂傷的語調,不錯。
師:你們看第三小節最長,誰有勇氣來讀讀第三小節?
生讀。
師:這么長的段落,讀得這么流利,看來是真的下了一番工夫。
師:看課題,“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腳步匆匆,吃飯匆匆,洗臉匆匆……課文寫的是什么匆匆?
生齊:時間。
師:先別急著告訴我,請你大聲朗讀全文,文中有一個詞告訴我們:是什么匆匆。
生大聲讀文。
師:讀好的請舉手。
師:課文有一個詞,寫出了什么“匆匆”?
生:課文寫的是“日子”匆匆。
師:“日子”就是時間,就是時光,意思是一樣的。
師:我們每天都在過日子,往往就這最普通的事情,就容易被忽視。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點?到底是怎樣的?請你們再認認真真地讀第一自然段,告訴我日子有什么特點?好嗎?
生讀文。
生:我覺的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日子是一去不復返的。
師:這是日子最大的一個特點(板書:一去不復返)。
師:你再看一看,這段話中還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點?
生木然。
師:(強調這句話: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從這句話中又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點?
生:這是作者的想象(不入題)。
師:日子能偷嗎?能藏嗎?又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日子無影無蹤(板書:無影無蹤)。
我們齊讀這句話。
生讀。
師:聽我來讀。……一起再來讀。
生齊讀。
師:作者沒有直接寫了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是寫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老師這樣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點?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生:這是排比句。
師:你注意了句式的特點,除了排比句,在內容上有什么發現?
生:前面都是講了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講這個事物又回來了。
師:你講得很好。無論是燕子,楊柳,還是桃花,他們去了,都能再回來。那叫失而復得。
你來讀一讀。
……
師:你注意到了這三樣事物去了可以再來,他們都會在時間上留下痕跡。
師:日子去了也應該是可以回來的啊?
生:不可以。
師:日子與桃花、燕子、楊柳比有什么不同?
生:日子一去不復返。
師:作者為什么還這樣寫?
生:作者為了突出時間的一去不復返。
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他很渴望時間回來。
師:是啊,他很留戀。(板書:留戀)
生:他很無奈。
師板書:無奈。
師:讀書后能知道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蘊涵了怎樣的感情,這叫會讀書。
請大家把那種留戀、無奈、悵然若失的感覺讀出來。
生自由練讀。
師:我相信,此刻你再來讀這一段,感覺就不一樣了。
指名讀。
師:不錯,體會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讀書中,拿起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課文一開始提出一個問題,也告訴我們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無影無蹤的。但在作者筆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著的,感覺得到的。日子的影子是怎樣的?
請你們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日子的樣子。
……
師:日子是有樣子的,找到了嗎?
生:沒有。
師:再讀讀,找找日子的樣子。
師:找不到沒有關系,你去讀讀第三自然段,日子是什么形象?找找。
日子的影子在哪里?是什么樣的?
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師:日子是什么樣子的?
生搖頭。
師:找不到沒關系,請你接著讀第4自然段,(眾師笑)讀了這一段如果再找不到,那就真得糟糕了。
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一段中,你找到的日子的樣子是怎樣的?
眾生舉手。
師: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
師:請畫出來的舉手。
師:請你往上看,第2、3自然段中,日子的影子在哪里?請你畫下來,一定能找得到?
……
師:現在都找到的請舉手。
大部分學生舉手。
師:請大家讀讀3、4自然段,發現在作者筆下,日子、時間、光陰是能看得見的,是形象的。
誰來讀一讀。
生:像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這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聲音嗎?有影子嗎?
生再讀。
……
師:現在你能看到八千多日子的影子嗎?
生: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有多大?
生:一點點。
師:也就是說,八千多日子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你經歷了只不過半滴水都不到。你有什么感覺?
生:……
師:你們算算,八千多日子相當于多少年?
生:24年。
師:作者寫這篇文章時,24歲。你讀到這個句子時(板書:八千多日子 像針尖上的一滴水。)
你能感覺到、能摸得到嗎?你讀了這個句子,有什么體會?
生:日子太容易被人忽視了。
生:時間太短暫了。
師:時間很珍貴,你一生有幾個八千多日子?那僅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有什么感受?
生:時間太珍貴了。
師:因為少,所以珍貴,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話。
生齊讀。
師:八千多日子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是有限的,人一生只有幾個八千多日子,只有幾滴水一樣短暫,(板書:短暫)屬于你的時間就像一滴水,你現在連一滴水都不夠。人的生命在時光的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記,是那樣的渺小,想到這里,所以作者“頭涔涔,淚潸潸了”
師:你明白嗎?
生: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時間是用不完的,沒想到,你的生命是短暫的,是有結束的那一天的,所以作者“頭涔涔,淚潸潸了”。
師:你還怎么認為?
生:他浪費了一些時間,這二十幾年里,他沒有做什么有成就的事情,所以他“頭涔涔,淚潸潸了”
師:是啊,當他突然發現時間已經過去時,很難受,你有過這種感受嗎?作者驀然地發現八千多個日子已經過去了,你們13年已經過去了,我們齊讀……
生讀……
師: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聲音嗎?聽不見。有影子嗎?看得見嗎?為什么?
生:因為人們忽視了時間。
……
師:讀到這里,你不要急于回答,讀第四自然段,你對這個問題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生讀。
師:八千多日像針尖上的一滴水,那每一個日子也是看得見的,是什么樣子的?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他是什么樣子的?
生:飛快的。
師:讀得好,但是還抓不住,我要讓你抓住。
生:太陽有腳……
師:是啊,太陽有腳,像一個人,就是一個人,我們讀這句話。
出示:……
師:你有沒有看到他的腳步?
生讀……
師:這都是時間的腳步在那兒移。怎樣地挪移?
生讀:輕輕地……
師:快嗎?慢嗎?所以吃飯時……
生讀。
師:時間都是慢慢地悄悄地挪移,我們一起倆讀。
生齊讀。
師:開始是挪移,后來從哪里看到他的腳步匆匆而過?
生:跨過、飛過、閃過、溜走(板書)。
師:時間的腳步是怎樣匆匆的呢?……
師:你從這些詞語感覺到什么?或是有什么發現?
生……
師:所以,日子是有形象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有腳,我可以讓他停下來,可是他與人有什么不同?
生:人的腳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來,而時間的腳步一去不復返。
師:他的腳步只能匆匆而過,你想留也留不住,擋也擋不住,讀第一句。
生……
師:……表達作者對時光一種怎樣的感受?
生:無奈。
師:你能留住嗎?那種對日子的無奈表現得非常清楚。(板書:無奈)
師:第四自然段中,你找到日子的形象了嗎?
生:……
師:青煙、薄霧,看得見嗎?你看多形象,如青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朝陽蒸融的樣子,你看過嗎?
作者說八千多日子……
為什么把時間比作青煙、薄霧?而不是比作一滴水?
生:因為被微風吹散的青煙、被蒸融的薄霧都無影無蹤了。
師:說得多好啊。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煙薄霧無影無蹤、沒有痕跡。主要告訴我們八千多日子沒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跡。我們來讀……
生讀……
師:你看到過這樣的痕跡嗎?
生:沒有。
師:要急促些,聽老師來讀。
生再讀。
師:這里有兩個問句一樣嗎?為什么要反問一個問題?
生:強調了沒有留下一點點的東西。
師:對,這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跡,為什么?
往前看,讀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生讀。
師:八千多日子……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徘徊,一是匆匆,他沒有做什么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東西。八千多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所以有怎樣的感情在里面?
生:后悔。
生:慚愧,因為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情。
師:……
生讀。
師:這個“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生:我覺得來得時候、去的時候不能一樣平凡,應該做點什么?
師:有點懂了。
生:不能平靜地、白白地走這一遭。
師:要留下點什么,哪怕是一絲痕跡,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它告訴我們,一生要有所作為。人生短暫,生命有限,歲月無情,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怎樣走這一遭呢?怎樣有所作為呢?所以作者留下這樣一個疑問,齊讀最后一節。
師:在作者眼里及筆下,日子匆匆過去,是有形象的,八千多日子……
(指著板書總結。)
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后一句話。
生讀。
師: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卻沒有回答。他為什么這樣寫?
生:給我們留下思考的空間。
師:是啊,一個需要用一生思考的問題,人生一去不復返,人生該留下一個怎樣的痕跡,今天留一個作業:為這個問題寫一個答案,想想我們該怎樣走這一遭?
師:把這句名言送給大家,我們共勉:“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師:看看現代人是如何看待時間的……
將時間用于工作,那是成功的代價。
將時間用于思考,那是智慧的來源。
將時間用于運動,那是青春的奧秘。
將時間用于閱讀,那是知識的源泉。
將時間用于愛人,那是幸福的所在
將時間用于奉獻,那是人生的真諦。
將時間用于空想,那是生命的。
將時間用于微笑,那是減負的良方。
將時間用于計劃,那是你能做好上述一切密訣。
師:相信大家學習了今天這一課,對時間會有自己的理解,會有自己珍惜的方式!下課。
《匆匆》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警世人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
【設計理念】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本課文質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范。我就想一定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品味語言,通過反反復復的有感情朗讀去感受時光的匆匆流逝,體會感情,并且積累語言。積累語言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因此,我以讀導練,以“…… 的時候,日子從 …… 過去 ”的句式,練習說話,創新運用,由讀到寫,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作者具體形象地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寫作方法;
2、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朗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惋惜等情感,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時光的匆匆流逝。
【教學難點】仿寫訓練,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式遷移到寫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談話激情
當同學們匆匆地走進教室,一個個精神振奮地在座位上坐好的時候,時間就在我們的腳步中匆匆邁過。我們知道,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短暫的40分鐘過去,我們也永遠不會再回到今天的課堂。但是,我相信在這個課堂上會留下我們師生和諧的交流、思維的碰撞,讓我們抓住眼前一縱即逝的時間,去享受這美好的40分鐘。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朱自清,走進他的“匆匆”。
2、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在這篇課文里,匆匆是什么意思?通過同學們的初讀,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知道在課文的一、二自然段,作者朱自清先生回憶過去,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感受現在,他知道時間是來去匆匆的;那么時間是如何從他的身邊匆匆溜走的呢?請打開課本,先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注意感受文字的節奏,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
二、品讀交流,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三段
1、教師范讀第三段
聽了老師的朗讀,想說什么嗎?(生自由評價)
2、學生自主閱讀、批注
你們想不想讀的跟老師一樣好呢?那么下面請你們用心地去練讀第三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和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還可以在這些詞句的旁邊做上批注,然后,將自己的感受跟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評析:“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自主閱讀、自主感悟,體會作者對時光的感悟,通過批注、與同學交流等形式自由表達自己從作者字里行間獲得的感受。】
3、自由匯報,品味語言
交流得這么熱烈,誰來把你畫出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一起分享你收獲的快樂?(生自由匯報)
【應變預設:每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肯定各種各樣,教師應相機引導:1、為什么喜歡,有什么感受?2、你為什么要這樣讀?(追問讀得特別好的同學)3、引導生生互評:他讀的好嗎?4、你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不論學生如何談,要抓住以下重點句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感悟】
品讀重點句子:
(1)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2)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4)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5)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6)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評析: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撥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4、仿寫句式,運用語言
①品味語言
課件出示:(“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自由讀一讀,說一說讀了之后,你們有什么體會?
②自由仿寫
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的時間又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這樣的寫法,也抓住你身邊的小事,也賦予時間以生命,讓我們感覺一下時間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溜走的。請拿出手中的詩簽寫一寫,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學是當代朱自清。
③匯報交流
現在我們來展示一下我們的文采,誰愿意朗讀一下你的句子。
④誦讀仿寫的句子
剛才,老師把一些同學的詩簽拿上來了,放到了展示臺上,因為這些同學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文采媲美,現在,請這些小作家來給大家讀一讀吧,輪到誰的時候不要猶豫,因為時間不等人!
【評析:由讀到寫,將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寫作,在寫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時光的匆匆。】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師生對讀
老師也在用心讀這段,不僅讀懂了他的問,還讀懂了他的回答,想不想聽一聽。那么我們合作讀這一段,請你們讀問句,讀到問號時停頓一下,看老師怎樣補充他的回答。
師生對讀:
生: ……能做些什么呢 ? 師: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
生: …… 又剩些什么呢? 師:我什么也沒有留下。
生: ……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師:沒有。
生: ……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師:也沒有。
生: ……赤裸裸地回去吧? 師:不行啊。
生: ……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師:絕對不行。
3、體會情感
讀懂了這6個問句嗎?你覺得朱自清先生的內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應變預設:學生體會到的感情肯定是各種各樣,可能有惋惜、后悔、反省、自責,還有淡淡的憂傷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怎樣想就怎樣說,感受到了什么就說什么。針對學生說的教師應該有所引導、點撥】
【評析: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作者簡介
朱自清先生如此的后悔、自責……,那么朱自清先生是不是個浪費時間的人呢?讓我們一起走近朱自清先生(出示課件)。朱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非常大。朱自清先生給自己起的字叫佩弦。佩弦是有典故的,它來自《韓非子?觀行記》。在觀行記中講到有個叫董安的人,做什么事較慢,所以改名為佩弦,告誡自己做什么事要快一點,要抓緊時間。
2、與作者對話
假如朱自清先生來到你們的中間,你想和他說什么?
3、誦讀名言警句
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出示課件)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
4、自創格言,個性表達
請同學們在自制的書簽上寫下一句你最喜歡的珍惜時間的名言,也可以自己創造一句,在這句話后面署上大名,這句話就是你的格言了。
5、小結升華
我相信同學們自創的格言也一定深深地印在了學習伙伴的心中。就讓這些格言時刻提醒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去珍惜時間、把握今天。同學們,短暫的40分鐘時間匆匆流逝,這節課在我們的人生中又留下了怎樣的痕跡呢?我們又如何在未來的日子里留下更深、更美的痕跡呢?就讓《匆匆》時刻警醒我們吧!下課。
【評析:通過創設情景“假如作者來到你們中間,你們想對他說什么”,引發學生的真切感受和對生活經驗的聯想,讓學生在學生與作者的對話中,在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強化閱讀體驗。通過“自創格言”這一環節,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實現從讀到悟,從悟到寫的飛躍。】
《匆匆》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齊讀題目
2.讀了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問題?
二、介紹作者
朱自清:我國著名的詩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蹤跡》。《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四、自由讀課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要記住,一會兒準備交流。
2.你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準備討論。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
(2)作者是怎么提出這個問題的?
(用一個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問題。十分新穎,引人入勝。)
(3)指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2.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3.讀第三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這一段講的是什么意思。(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這句話跟后面有什么關系?這句話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樣具體講的?
(3)出示句子,加以體會。
“洗手的時候——日子……吃飯的時候……默默時……遮挽時……天黑時……睜開眼時……掩面嘆息時……”
4.讀第四段,解決問題。
(1)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一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六、小結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時光,想到自己貪玩,浪費時光,想到今后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
2.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寫一篇讀后感。
七、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重點是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由于人們語言習慣的變化,把句子讀通順成為這篇課文的難點。教師設計了如下學生活動,以解決重難點: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并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匆匆》教案 篇17
學習目標
1.我能學會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語言。
3.我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精讀,體會到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懂得應珍惜時間。
學習過程:
一.初讀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讀了課題,我腦中產生了這樣的問題:
2.我能帶著問題,帶著對課題的質疑,靜心讀文。讀了課文,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
二.再讀 學會本課生字詞
頭涔涔 淚潸潸 伶伶俐俐 徘徊 挪移 蒸融 游絲
易錯生字: 易錯讀音: 難理解的詞:
三.精讀 品析課文
默讀課文,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在文中畫出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并批注你的體會。
1. 細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提出問題——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2.細讀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說明,時光飛逝
細讀第3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仿寫: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3.細讀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課文最后一段寫了什么?與開頭什么關系?
四.背誦課文
五.拓展(閱讀鏈接) 明日歌
1.我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珍惜時間的古詩。
2.我能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匆匆》達標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nuo yi zheng rong you si pai huai
( ) ( ) ( ) ( )
2.學了課文,我想用一句話(或格言或警句)表達我的感受。
3.按課文內容填空。
a.《匆匆》是一篇 ( )(體裁),作者是現代作家 ( )。文章緊緊圍繞( )二字,細膩地刻畫了 ( ) 。表達了作者對( ) 感到 ( )和 ( ) 。揭示了( ) ,但又 ( ) 的復雜心情。
4、文章第一段用( )的手法寫出了日子一去一復返的特點。文中運用了( )、( )、 ( )和( )等修辭手法。
5.《匆匆》一文主要圍繞( ) 這句話來寫時間匆匆,告訴同學們 ( )。
6、.照樣子寫句子。
(1)例: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_____________的時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時候。
7、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下來。
(1)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時間比作___________,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搜集惜時的名言。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會讀書遲
【句段集錦】
(1)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看書的時候,日子從書本上過去;看電視時,日子從屏幕上過去。
(2)春天走了,有再來的時候;太陽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時候;雨停了,有再下的時候。
【課文鏈接】
(1)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針尖上一滴水滴;大海;日子顯得很渺小,消逝得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匆匆》教案 篇18
3月20日,我到萬州參加了“三峽教育論壇,平湖之春”小學語文研究教研活動,聽了支玉恒老師的《匆匆》一課,受益匪淺。整個教學過程給人一個突出的感受:美。一種不知不覺的美,一種不露聲色的美,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美,這是一種美的享受,是一種美的欣賞。這種“不露痕跡”的教學,既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境界,一種讓我們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
一、慈祥而又嚴肅的笑容
整堂課,支老師始終面帶微笑,時而慈祥,時而嚴肅。
1、出奇的課前介紹
全班同學起立,師生問好后,同學們準備坐下,支老師卻說:同學們真可愛!有的同學順這前面的問回答:老師真可愛!支老師笑了,在同學中走了一圈說:“我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用可愛嗎?”這時的支老師精神矍鑠,步履矯健,面容慈祥,學生立即改口:支老師,真精神!
支老師用他的肢體語言,不僅馬上把聽課的老師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更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愿望。
2、不是結尾的結尾
這節課上完了,支老師問:你們覺得支老師上得怎么樣?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回答:上得非常好!支老師臉色變得嚴肅:其實你們自己的老師教得比我更好,只是經常聽,習慣了而已。所以老師有個小小的請求:你們平時應該更認真地跟你們的老師學習。那么樸實的話語,那么真切的語言,寥寥數語,把學生與任課教師的心貼得更緊了。
二、幽默風趣的語言
在放錄音朗讀時,由于電腦的故障,耽擱了一兩分鐘,支老師沒有讓學生枯燥地等待,而是用他幽默的語言告訴同學們一個道理:好事多磨。潛移默化的教育多有效啊。
班上有一位相貌出眾、聲音悅耳、頭腦靈活的班長,我敢肯定支老師從一開始上課,從喊“起立”、“坐下”那一刻起,就注意到了這位超群的學生。支老師給他冠名“趙忠祥”,再恰當不過了。也許,這位學生一生都會記得這位老師,記得支老師曾經給他的鼓勵,并努力向趙忠祥這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近,并以此作為畢生的奮斗目標。
三、機智、巧妙的設計
1、追問
一位學生起來談感受,說:面對時間,有兩種人,一種是遠遠超過時間的人,一種是被時間遠遠拋在后面的人。支老師問:那你屬于哪種人?學生答:我是正努力追趕時間的人。多么及時的追問,多么恰當的回答,全場三千多名教師報以熱烈的掌聲。
2、仿寫
教《匆匆》這課,一般的做法是讓學生搜集大量的有關時間的名人名言,在課上朗讀一遍。支老師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學生仿寫名人名言,實在寫不出的,也可抄別人的,但要寫上別人的姓名。這種教學不落俗套,獨樹一幟,令人叫絕。
有句話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要說“聽一堂好課,勝教十年書”。
《匆匆》教案 篇19
● 重點生字
碗:wǎn
盛(ch唍g )飲食的器皿,上面口大而圓:飯碗。茶碗。蓋碗。碗櫥。像碗的東西:軸碗兒。
筆畫數:13;部首:石
造句:景德鎮生產的瓷碗精致美觀。
伶:líng
〔伶仃〕孤獨。〔伶俐〕聰明;靈活。〔伶俜〕孤獨的樣子。舊時稱以演戲為職業的人:優伶。名伶。伶官(古代樂官)。筆畫數:7;部首:亻
造句:這位老人孤苦伶仃,幸虧有鄰居照料。
俐:lì 〔伶俐〕見“伶”。
筆畫數:9;部首:亻
造句:這個孩子真是聰明伶俐。
徘:pái
〔徘徊〕a.來回地走,如“他在那里徘徘了很久”;b.猶疑不決,如“左右徘徊”。
筆畫數:11;部首:彳;
造句:這個女孩在這里徘徊了好久。
徊:huái
〔徘(p俰)徊〕見“徘”。
筆畫數:9;部首:彳;
造句:對事物不要左右徘徊。
裸:luǒ 露出,沒有遮蓋:裸露。裸體。裸裎(脫衣露體)。赤裸裸。裸子植物。
筆畫數:13;部首:衤
造句:他丑惡的面目赤裸裸的暴露出來。
涔:cén
連續下雨,積水成澇。〔涔涔〕a.形容汗、淚、水等不斷地流下;b.形容天色陰晦;c.形容頭腦脹痛。淚落很多的樣子:涔淚。
筆畫數:10;部首:氵;
造句:他的臉汗涔涔。
挪:nuó
移動:挪動。挪移。挪借。挪用。揉搓:挪挲。挪繩破篾(搓繩子,破篾片)。
筆畫數:9;部首:扌;
造句:爺爺慢慢的挪動著腳步,步伐最慢但很穩。
罷:(罷)b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完了,畢:吃罷飯。罷(罷)同“吧2”。罷(罷)pí 古同“疲”,累。
筆畫數:10;部首:
造句:工人們用罷工來向資本家抗議。
● 重點詞語
伶伶俐俐:聰明,靈活。
徘徊:來回地走,如“他在那里徘徘了很久”。
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
遮挽:遮擋,挽留。
蒸融:蒸發,融解。
凝然:精神凝聚。
嘆息:因憂悶悲痛而呼出長氣。
茫茫然:對事理全無所知。
●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 課文重點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匆匆》教案 篇20
【教學理念】
以讀為主,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在活潑、開放的課堂里自主發展。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生詞,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2、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語言文字之美。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師:毛澤東主席曾贊揚過一位作家,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大家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誰還知道有關他的資料,給大家說一說。學生匯報所搜集到的資料。
2、朱自清一生寫下了不少文字優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匆匆》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匯報。
明確學習內容,出示學習要求:
1、學習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歡的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喜歡,有什么感受,寫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記號。
2、在小組內大聲朗讀,和同學們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美
預設: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教學策略:教師問: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嗎?讀了這個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么?指導抓住重點詞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師配樂范讀,學生讀,感悟語言美。
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教學策略:
問:“八千多日子”有多長時間?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時間的什么特點?解釋“頭涔涔”“淚潸潸”,了解“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導學生朗讀。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教學策略:談談你的感受。你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嗎?他讀出了作者無奈的感情了么?誰還愿意讀讀?我看到還有很多同學想讀?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一讀好嗎?隨機學習“飯碗”“伶伶俐俐”。
老師:朱自清先生告訴我們:原來時間就在我們洗手、吃飯、睡覺,在我們不注意時不知不覺地流逝了。讓我們相互配合來讀讀這一部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朱自清先生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想想我們自己,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出示仿寫練習。
4、“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能根據你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這個句子?同學們在他的朗讀 中聽到作者在說什么?
四、學生質疑、釋疑
五、從閱讀中想開去,學生說學了這幾個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師總結
七、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預習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記號。
2、仿寫練習:
____的時候,日子從____;____的時候,日子從____;____的時候,日子從____。
3、選做題:
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板書設計】
匆匆
一去不返
時間
來去匆匆
《匆匆》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詞。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4.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能力目標
1.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2.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靈,認識時光的短暫和一去不復返,從而更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準備:搜集關于朱自清的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一) 揭示課題,理解“匆匆”。
復習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課題,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學生匯報收集資料,教師介紹作家。
設計意圖: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圍繞中心,以惜時的古詩導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匯報關于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
2.劃出中心句。
(二)反饋檢查
1.學習生詞,指導書寫。
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頭涔涔 淚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應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古語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說法。多讀已成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件“法寶”。根據本文語言優美,而優美的語言中蘊涵著濃郁的情感的特點,在初讀中讀準讀通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三、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一)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二)根據學生匯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重點品讀以下內容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導學生匯報感受。
(2)學生個性化朗讀。
(3)改成小詩,感受課文語言的美。
改成的小詩
燕子去了,
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
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
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們罷
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
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4)誦讀積累語言。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應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中應重點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積累和發展語言,體會情感。因此我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1)品讀“八千多日子”的無聲無息,體會作者比喻運用的巧妙。
(2)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呢?邊讀邊想,感觸深的地方,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1)學生匯報。
相關句子: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2)學習表達方法。
引導從“伶伶俐俐”、“過去”、“跨過”、“飛去”、“溜走”、 “閃過”等詞語中體會時光來去輕悄匆忙,在稍縱即逝間就過去了,速度越來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
引導從“洗手”、“吃飯”、“凝然”、“躺在床上”、“嘆息”體會朱自清日子的流逝,來去匆匆。
(4)仿說。
引導學生聯想時光還會怎么樣匆匆流逝,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仿說。
課件
的時候,
日子從 ;
的時候,
日子從 ;
的時候,
日子從 。
(5)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用導讀引導學生反復體會,體會情感,提升朗讀。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 ,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這部分教學活動主要圍繞指導學生感受“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紹幫助學生孕育情感,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運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讀,自主發現,發揮想象,讀寫結合等方法學習和體會。這樣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走進文本,觸摸文本,與文本,與作者對話,而對話的中心是每個學生。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真切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還能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四、小結,布置作業
(一)教師以詩意語言總結延伸。
(二)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16、匆匆
時光匆匆
(無奈……)
一去不復返
第二課時
一、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一)感受對生命的追問:精讀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3.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后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才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4.出示朱自清資料,引導學生談感受: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有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
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二、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
1.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2.出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師生齊讀這首詩,深化認識。
3.小練筆:寫讀后感受。
《匆匆》教案 篇22
【研究背景】
受江口縣怒溪鄉教育辦公室的邀請,縣教育局教研室的委托,于2005年4月8日我參加了怒溪鄉教育辦公室組織開展的怒溪鄉小學語文、數學新課程改革培訓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我執教了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2課《匆匆》。下面結合《匆匆》一課的教學總結一下本人在這次活動中的得與失。
【情境描述】
〖片段一〗
課前,師生作短暫交流后,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兩道數學算式:
80365;13365在學生茫然的目光中,引導學生提出:
語文課為什么變成數學課了?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課伊始,看似兩道與本課毫不相干的算式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與興趣,同時,在學生的質疑中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接著,老師再問:這兩道算式中哪個數字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再看看這兩道算式表示什么意義?
生活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學生帶著對時間的感悟走向課外更廣闊的語文天地──生活舞臺,全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師:一轉眼,大家又將面臨小學畢業。在小學六年的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只可惜它一去不復返了。
生2:我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
生3:我好像什么都沒做,時間就已經悄悄溜走了。
師:是啊!人的一生確實太短暫了,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轉眼就沒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投影出示朱自清簡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對時間感悟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反思〗
此環節在設計上比較巧妙,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之一:方法與技巧。課一開始,首先用兩個算式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年齡的推算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共鳴:時間的腳步匆匆,而且一去不復返,直接引入新課,其中滲透學法的指導及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從整體環節看,此過程時間有些偏長。
〖片段二〗
師生靜靜地共同感受一分鐘時間的流逝之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感悟。
生1: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生2: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啊!時間太可貴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生3:時間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現在一定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反思〗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懂得要珍惜時間。
〖片段三〗
學生精讀第四自然段后。
師:這么美的句子,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愿意聽嗎?如果你覺得我哪個地方讀得好,別忘了也夸夸我,好嗎?(師范讀)
生1:讀得非常流利。
生2:非常有感情。
師:同學們平常就這么夸人的嗎?與人交流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1:老師,我覺得您讀得太好了!
生2:老師,您讀得太流利、太有感情了!
師:你覺得什么地方讀得有感情?從字里行間你有什么樣的感悟呢?
生3:我從“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一句體會到了作者的思考與無奈。
生4:我從“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這一句感覺到作者太謙虛了,他留給我們這樣一篇好的文章就已經是留下了很大的痕跡了。
生5:“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這句話中兩個“赤裸裸”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個“赤裸裸”是指不穿衣服,什么也沒有,而后一個“赤裸裸”卻是說一個人來到這世界,要為社會、為人類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生6:我從“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一句體會到了作者惋惜時間的流逝,不愿虛度年華。
師:說得多好啊!同學們,你們愿意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閑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你能根據自己的感悟試著寫一句珍惜時間的經典語言嗎?
生1:珍惜時間吧!時間一去不復返。
生2:珍惜今天,等于抓住了明天。
……
〖反思〗
新課程強調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上面的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僅給予學生人文上的關懷,而且特別注重讀的訓練──齊讀、指名讀、范讀等,學生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后讀”,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學生在細細讀書的基礎上,心中一定有話要說,教師要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試著寫一句珍惜時間的經典語言的安排更是升華了學生的情感,積累語言,全方面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匆匆》教案 篇23
一、導入,揭題。
1、導入
師: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他說有一樣東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爾基說的是什么?
生:(齊)時間。
師:對。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圍繞時間這一個主題,寫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表達了他們對時間的認識和感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板書課題)請齊讀課題。
2、揭題
師:“匆匆”是什么意思?
生:匆匆指忙碌。
生:匆匆指很快的意思。
師:你說快,那劉翔跑步是世界冠軍,那叫快了吧,他也叫匆匆? (全場發出一陣大笑。)生:匆匆指急急忙忙。
3、簡介作者
4、簡介散文
師:匆匆是一篇散文,你們知道什么叫散文嗎?
------------------------------------------------------------
二、聽課文朗讀,初步感知
聽錄音朗讀,想想課文告訴我們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將自己喜歡的或者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請大家一邊聽,一邊想,這篇散文給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評:在美妙的音樂中感悟課文內容,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入主動學習中,感受到學習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1課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也就是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文中作者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作者曾作出了回答,作者想告訴我們時間來去匆匆,不留蹤影,過得太快了,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插入:生字新詞練習,朗讀)
[評:帶著問題初讀課文,獲得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三、文本細讀,體會思想感情。
1、師:(出示課件)請看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么?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生:這是一個排比句。
……
師:是的。這三件事物都能失而復得。那么作者寫時間一去不返與燕子、楊柳、桃花有什么關系呢?
生:對比!
師:很好!多么準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三者能失而復得而我們的時間卻不能!所以當作者看到燕子去了再來的時候,他心里一定在想:
生:要是我們的時間能和燕子一樣一去再返該多好啊!
師:當作者看到楊柳枯了再青的時候,他心里一定再想:
生:要是我們的時間能和楊柳一樣一去再返該多好啊!
師:當作者看到謝了的桃花再開的時候,他心里一定再想:
生:要是我們的時間能和桃花一樣一去再返該多好啊!
師:請再看大屏幕,我把第一自然段這樣排列,你發現了什么?
生:像一首小詩!
師:對!誰能像朗誦一首小詩一樣讀讀這一段?
生:(讀)(給配樂)
師:怎么樣?
生:(鼓掌)
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a.這一自然段中的“八千多個日子”我計算了一下,一共是24年,作者生活了八千多個日子。
b.我也喜歡這一句話,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時間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作“大海”,這樣描寫使本來無形的時間變得有形。
c.這句話中的溜字用的特別好,“溜”“沒有聲音,沒有影子”可以理解為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從“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可以體會到作者面對逝去的日子,覺得自己光陰虛度而無所作為,不禁流淚落汗。由此可見作者是十分在意時間的,因為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感受到時間的無情流逝,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才會用一日一日的計算時間。
師:帶著你的感受,自己試著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指名讀,試著背誦。
3、“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1)學習表達方法。
引導從“伶伶俐俐”、“過去”、“跨過”、“飛去”、“溜走”、 “閃過”等詞語中體會時光來去輕悄匆忙,在稍縱即逝間就過去了,速度越來越快。
(2)理解“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
引導從“洗手”、“吃飯”、“凝然”、“躺在床上”、“嘆息”體會朱自清日子的流逝,來去匆匆。
(3)仿說。
引導學生聯想時光還會怎么樣匆匆流逝,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仿說。
課件:
的時候,日子從 ;
的時候,日子從 ;
的時候,日子從 。
(4)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師:面對時間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誰說?
生:表達了作者無奈和惋惜的心情。
師:作者在惋惜什么呢?
生:惋惜在過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生:惋惜時間的來去匆匆。
生:惋惜自己的一事無成。
生:惋惜自己虛度光陰。
@@@@@@@@@@@@@@@@@@@@@@@@@@@@@@@@@
4、“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1)是啊!閑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橡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鉆過去;打電子游戲時,它遍輕靈地從我們的鼠標上夸過。從我們手邊飛逝了某一日,你覺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時,日子便又隨著我們的嘆息聲輕輕飄去了。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那作者甘心嗎?請大家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作依據。
(生自默讀,找出有關句子,談理解)
(2)、作者為時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發出了不甘心虛度此生的吶喊,這一個緊跟著一個的問題中實際上蘊涵著答案,你能試著按你的理解解答嗎?(師讀課文生試答)
(3)、把同學們的理解加進去,讓我們采用問答的方式來對讀,好嗎?咱們一起讀“過去的日子……”這一句,然后你們問,我來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該你讀,準備好了嗎?
師: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60歲,卻留下幾百萬字的著作。正是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對時間有一種緊迫感,抓緊時間讀書、做事,才有他后來的輝煌成就。作者這種無奈與惋惜的心情還可以從文中的哪些話體會到?
生:從“過去的日子如輕煙------”體會到。
師:作者在苛求自己,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走這一遭呢?”
師: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生: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離開這個世界,不想白白走這一遭。
生:作者不甘愿虛度此生。
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業來。
師:對,作者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人,毛主席曾這樣贊揚過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在事業上,他都是如此。真是令人敬佩。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段話,體會體會,該用什么語氣讀。
師問讀,生答。那么作者是在虛度光陰嗎?結合你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來回答。
師:你們真善于學習,老師也查到了有關資料,并進行了組合,大家來讀讀吧。從資料中不難看出作者學有成就,事業有進,24歲就寫下了匆匆這篇文章,真可謂是年輕有為。
四、內化延伸,總結全文
(1)、 延伸朗讀:同學們,你們愿意白白走著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閑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多么動聽的聲音,多么響亮的回答啊!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該留下怎樣的痕跡,該如何度過我們的一生?這才是作者留給我們真正要思考的問題。其實他自己也已經將答案告訴了我們,那是什么呢?
生:要珍惜時間,要好好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要有所作為,不要虛度光陰。
師:人生,是啊,不但讓我們要珍惜時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價值的感悟。帶著這種感悟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恰到好處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思,讓學生的情感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相融合,達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學生在支老師的引導下,從書中讀出了自己。)
這里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我們前面剛剛學習過的一首古代詩歌----《長歌行》,同學們能背誦出來給老師聽嗎?(學生背誦)……它告訴我們什么?……
這里老師想送給大家一些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
(課件出示名言)
五、布置課外作業
師:學習了課文我們肯定有很多話想說。每個人都說時間不夠,拿出筆來寫一寫。寫得簡簡單單,最好寫格言,我們背誦過很多名人的格言,我們自己也能創作我們的格言。為生命畫上一筆,不管是輝煌,還是渺小,那也沒有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