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選19篇)
《語文》教案 篇1
作文教案設計
習作內容
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寫個片斷。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追憶生活,重溫往事,點燃真情,引發學生的傾吐欲望,培養寫作興趣。
2.熟練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并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作前準備
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夸夸他(她)”的活動。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伙伴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后通過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系,為習作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引出課題
前天,老師參加了我班舉行的“我來夸夸他(她)的活動”,了解到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結識了不少小伙伴。他們個性不同,有的熱心助人,愛管“閑事”;有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還有的倔強,愛哭、愛鬧……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根據小伙伴的特點,寫篇文章來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結識了不少小伙伴。他們有的是你的同學;有的是你的鄰居;還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做過的許多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2.小組討論,并完成填空
我要寫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點是,選擇的一個事例是。
3.大組交流
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①寫小伙伴的一個特點;②用一件事來寫;③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要能體現人物的特點。
三、提供情景,打開思路
1.播放錄像
這是我們班去年秋游中的幾個畫面。(無聲,給學生思維空間。)
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①這次秋游中發生了幾件事?
②哪件事表現了小伙伴的特點和品質?
③你選擇哪件事來描寫人物的特點?
2.交流歸納
①秋游中××同學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體現她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的行為。
②××幫助鄰校一位掉隊的小同學尋找老師,反映她樂于助人的好品質。
通過這一情景,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選擇材料,而且讓學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親身經歷而別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實、新穎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
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大家可以更好地條理自己的“構思”。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一些題目,但僅供參考。(《他使全校轟動》《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語文》教案 篇2
課 題
陶罐和鐵罐
主備教師
彭紅霞
使用教師
趙桂英
參加人員
四年組全體教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聯系已學課文和生活經驗加深對寓言的理解。
情感目標:懂得多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學會合作。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讀懂陶罐和鐵管的對話。
教學難點:了解任務的性格特點,體會其中表達的含義。
教學準備
陶罐和鐵管各一個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導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師講臺上擺的是什么?板書(陶罐和鐵罐)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學在這兩個罐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3、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邊聽錄音,邊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發言。
3、師歸納。
國王的御廚里有一只陶罐和鐵罐,鐵罐仗著自己堅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從廢墟里挖出來依舊精美,而鐵罐卻被氧化得無影無蹤了。
三、學習1——9自然段了解陶罐與鐵罐的性格特點。
1、聽1——9自然段的錄音思考:這幾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鐵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書:奚落
2、哪一位同學來說一說“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話數說別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3、這幾個自然段也就是常講鐵罐常常用尖刻的話數說陶罐的短處。
4、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處是什么?鐵罐又是憑什么來奚落陶罐的?
② 鐵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話數說陶罐的短處(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③ 面對鐵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請同學們邊讀就邊把有關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5、生回答老師的問題
6、小黑板出示對話,體會各自態度。
①“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陶罐一開口就是“你敢碰我嗎?”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沒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稱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說明它有沒有禮貌?<沒有>。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一個能夠體現鐵罐態度的詞來。<傲慢>。面對鐵罐的傲慢無理,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不敢,鐵罐兄弟”。陶罐有沒有生氣?<沒有>。它不但沒有生氣,還很禮貌地稱呼它為兄弟,并承認自己不敢碰它,說明陶罐怎么樣?<很謙虛>。
②請同學們自學后面的句子,看看這些句子體現了陶罐和鐵罐怎樣的態度?鐵罐:傲慢、狂妄 陶罐:謙虛、忍讓、不驕傲不自卑
③請同學們看到書頁的插圖,看一看,哪個罐子是陶罐,哪個是鐵罐,為什么呢?
7、指導朗讀1——9自然段。
①通過1——9片段段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陶罐和鐵罐不同的性格特點,鐵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謙虛、忍讓、不驕傲不自卑。我們就來分角色把1——9自然段讀一讀。
②注意:讀的時候要讀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讀出陶罐的謙虛。
③分角色朗讀:男生讀鐵罐說的話,女生讀陶罐說的話。敘述的語句就由老師朗讀。
④請兩位同學把剛才讀的內容演一演。
四、總結1——9段、學習10——17自然段。
鐵罐自以為堅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發生了爭吵,最后以不歡告終,隨著時間的變化,故事又有什么變化,請大家快速的默讀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許多年過去了,陶罐是什么樣子?鐵罐呢?(陶罐依舊和以前一樣,光亮樸素、美觀。)(鐵罐被氧化消失的無影無蹤。)
2、當人們發現陶罐時,人們的態度怎樣?為什么呢?(高興、驚訝)(它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
當年被鐵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卻成了很有價值的文物被人們永久的保存下來,(板書:永久)。而當年狂妄自大的鐵罐卻被氧化消失得無影無蹤(板書:氧化)。當初鐵罐有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沒有,因為它只看到自己堅硬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易氧化的短處;同樣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沒有正視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從這則寓言中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聯系學生的課文和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五、總結課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練習
這則寓言采用了手法將陶罐和鐵罐人格化,通過人格化的描寫,告訴人們看待問題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別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業:
把故事講給弟弟妹妹聽,告訴他們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別人的短處比,更不能因此而驕傲。
板書設計: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讓 ↑↓ 奚落
鐵罐 堅硬 ——→ 氧化
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再讀課文,說一說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指名讀課文。
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
重點知道朗讀第二部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理解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畫出寫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詞句。
討論交流:說說在陶罐和鐵罐的變化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綜合實踐活動:舉行班級朗讀比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誦讀這首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首詩的默寫。
(二)背景和作者介紹。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齊讀本詩二遍。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小結: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定景換點,從不同側面描寫景物,使景物特征畢現的寫法。
2.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用詞以及多種修辭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達的對“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的賞析和結構的疏通鑒賞意境之美。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自讀,體會作者對自然美的認識。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即具有詩一般的語言,畫一般的意境,還有深蘊的人生哲理;我們今天要自主學習的這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寫的《花未眠》就是一篇融詩情、畫意和哲理為一爐的絕妙好文。
二、感知課文
1.創設美好情境,進行配樂自讀。
2.點撥:文章由一偶然的發現——海棠花未眠,聯想開來,引發對人生和藝術的思考和感悟。由于花未眠,作者感受到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們感受美的能力需要藝術品作為啟迪,藝術美讓人們更好地領略社會的真實美;發現美還得需要一定的條件。
文章形散神聚,畫家雷諾阿的話、羅丹和瑪伊約爾的作品、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真正黃昏的天空等內容都是由“花未眠”引發的對藝術的感悟。
三、重點提示
鑒賞一些語言優美的散文,重在體味語言,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鑰匙。本文語言優美,通過對語言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懷。課后再找一些美文來體會。
①如何理解“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點撥:海棠花怒放,作者從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自己的生命意識受到了強烈震撼,他認識到一個人無論處在什么樣的境地,有多少艱難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美麗,所以,他說“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這句話的含義?
點撥:從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句和文中“一件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句,結合起來看,這句話是從自然之物對于美的啟迪說的,因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發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發人發現自然之美,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③文章第四段引述了雷諾阿、米開朗基羅的例子,其意圖怎樣理解?
結合上下文,應從對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來理解,并注意兩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無限”兩詞。“死亡”意味著終結,意味著“進步”的停止,它與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樣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兩例的意圖顯而易見。
他的意圖是:以這兩個優秀的藝術家為代表,說明人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④為什么說“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點撥:海棠花怒放,向人展示了它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美,當然是美麗的,給人以美感;但花之盛放,也就意味著它的衰落、凋零,再加上川端康成深受日本傳統美學中哀婉、幽玄、虛幻因素的影響,并且他的性格又有些憂郁,所以他認為盛放的花,“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四、深入了解
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殺身亡。
生平
川端康成2歲喪父 ,3歲喪母 ,7歲祖母亡 ,15歲時祖父亡,孤兒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涼,也對他以后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1920年9月 ,他進入東京大學英文系,第二年轉入國文系。在大學期間,熱心文學事業,積極參加編輯同人雜志《新思潮》(第六屆),并在該刊發表短篇小說若干篇,其中《招魂節一景》獲得意處好評,打開了他走上文壇的大門。大學畢業后踏入文壇,成為專業作家 。同年 10 月 ,他與橫光利一等人共同創辦同人雜志《文藝時代》。1927年5月《文藝時代》停刊后 ,川端又先后參加了《近代生活》雜志、十三人俱樂部和《文學》雜志的活動 。進入30年代以后,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瘋狂推行戰爭政策。川端大部分時間過著半隱居的生活,繼續寫作幾乎與戰爭無關的作品。
由于在創作方面不斷取得成果,川端在戰后獲得了多種榮譽頭銜和獎金獎章。1968年10月,瑞典決定將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他 ,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內心精髓。1972年4月16日 ,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氣自殺。
創作
川端康成一生寫了100余部長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說,此外還有許多散文、隨筆、講演、評論、詩歌、書信和日記等。他的創作,就思想傾向而言是相當復雜的,并且經歷了一個頗為曲折的發展過程。他戰前和戰時的創作,可以大致歸為兩類:一類是描寫他的孤兒生活,抒發他的孤獨感情 ,描寫他的失戀過程,抒發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禮的人》、《十六歲的日記》和《致父母的信》等是這類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寫的是他本人的經歷和體驗,所以往往具有描寫細膩、感情真摯、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但也由于僅僅寫他本人的經歷和體驗,并且自始至終充滿低沉、哀傷的氣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會意義受到一定局限。另一類是描寫處于社會下層的人物,尤其是下層婦女(如舞女、藝妓、女藝人、女侍者等)的悲慘遭遇,表現她們對生活、愛情和藝術的追求的作品,《 招魂節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溫泉旅館》、《花的圓舞曲》和《雪國》等是這類作品的代表。這類作品比較真實地再現出這些被侮辱者與被損害者的不幸 ,比較充分地表達出她們的痛苦,作者對她們報以同情和憐憫。一般說來這類作品在思想價值上要超過第一類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國》等名篇更是如此。他戰后的創作尤其復雜。一方面,他仍然沿著《伊豆舞女》和《雪國》的道路前進,繼續寫作表現人們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會存在的某些問題,或表達出對普通人民的同情態度,或流露出作者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如《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稱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寫出一批以表現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變態性愛為主題的作品,從《千鶴》、《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節越來越離奇,在頹廢的道路越走越遠。
他的創作,從藝術表現來說也是相當復雜的,并且也經歷了一個頗為曲折的發展過程。他在實際創作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傾向。有的作品采用純新感覺派的寫法,極力強調主觀感覺,熱心追求新穎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卻沒有采用純新感覺派的寫法,主要使用樸素、簡潔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義和意識流小說所吸引 ,相繼寫出兩篇純 屬模仿式的小說——《 針與玻璃與霧 》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輟筆,并且其后再也沒有寫過這類作品。由此可見,川端不滿足于單純模仿,不肯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決心另辟新徑。所謂新徑,就是將日本古典文學傳統和西方現代派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道路。經過長期探索,他在這條路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從理解重點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意思3,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生。。。。。。)大年夜本來是很高興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大家生活在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統治下的俄國人民卻過著悲慘的生活,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要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知道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么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只要你認真學習,就知道小女孩究竟發生什么事了。
二、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指名讀生字,師生正音。
2、講字形,用色筆標出易寫錯的筆順。
3、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4、邊讀邊寫,識記生字。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看課文邊思考:(1)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2)你對這個小女孩有什么感覺?
(二)、自由讀課文,按故事情節的變化把課文分為三段
(三)、講授第一段
(1)教師范讀課文
(2)師:在萬家喜慶團圓、都在準備豐盛菜肴過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還要在大街上賣火柴,她可憐嗎?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天冷極了,下著雪,而小女孩卻“關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光”是不是沒有頭發?是指什么?(是指沒有帽子戴)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餓了一整天。“她爸爸會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沒有溫暖,沒有人關系疼愛她,小女孩很可憐。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會想些什么?(指名講,鼓勵學生想到什么就講什么)
(四)再自由讀課文,可以小組讀,個人讀,找出你喜歡的一段。
四、鞏固練習:
辨字組詞:
烤( ) 焰( ) 烘( ) 櫥( )
考( ) 掐( ) 哄( ) 廚( )
五、結束語:同學們,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們想的一不一樣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
2.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 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本文第二段鄒忌以自己的事情設喻,勸說齊王納諫是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 課內自讀課文一課時可完成。
[教學方法] 啟發式提問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過《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時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進諫國君而被紂王剖心致死,像這樣悲慘的結局足以使諫臣望而卻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勇于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位杰出的人物鄒忌,看看他是如何諷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
請大家把課本翻到《鄒忌諷齊王納諫》(著重號內容板書)
二.相關知識介紹
1.解題 參照注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采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采納臣民的意見。
2.《戰國策》初三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作過簡介。可參照預習提示內容。
注意: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與前面學的《史紀》(紀傳體)、《資治通鑒》(編年體)不同。
三.教師范讀課文
四.學生齊讀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內容
五.課文重點內容講解
教師串講一段,請兩名學生串講兩段,在此過程中將重點字、詞、句隨時講解并板書。
1.實詞
zhāo 早晨(名詞)私人,自己(代詞)
朝cháo 朝廷(名詞)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詞)
cháo 朝見(動詞)偏愛(動詞)
身長,長(形容詞)古義是兩個詞:土地方圓
修修建(動詞)地方
整治(動詞)今義是一個名詞
2.虛詞:莫:無定代詞,指人。譯為“沒有誰”。弗:fú,否定副詞,譯為“不”。
3.詞類活用
A.形容詞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認為……美”)
B.形容詞作動詞 私我也(“偏愛”)
C.名詞作狀語 面刺(當面)
D.使動用法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于受強調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B.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C.狀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灣譏[于市朝](能[于市朝]謗譏)皆朝[于齊](皆[于齊]朝)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此所謂[于朝廷]勝)
D.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判斷句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式標志
E.省略句 (鄒忌)與(客人)坐談
(學生結合講解再默讀全文)
六.課文難點內容分析
緊扣題目,理解課文。首選設問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而寫了什么內容?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的聯想,然后圍繞這件家事展開提問:
1.這件家事是什么?
――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與徐公比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問妻:我孰與徐公美?(親昵)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嚴肅)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熱情地贊揚)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應酬)
4.面對妻妾與客的贊美,鄒忌態度如何?得出什么結論?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從“忌不自信”……內容可知)。
他思之的結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復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齊王進諫,而是將比美這件生活小事講給齊王聽,談自己體會,然后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將妻、妾、客與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類比,推理委婉地進諫,得出一個結論:“蔽甚”。(這里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采用了設喻手法。)
6.諷諫結果如何?
――最后齊王納諫。文中寫到齊王納諫決心之大,行“三賞”朝廷內外出現了“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板書著重號內容):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七.學習借鑒
1.設喻手法 在今后生活學習中可借鑒,需注意的是設喻要精妙,比喻要切當。
2.詳略處理 寫作時借鑒,注意該詳的地方定要潑墨如水,該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過對話表現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問三答
4.思想內容借鑒 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進步。今天,我們為實現“四化”有借鑒意義,同時也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培養多謀善斷能力。
八.總結全文
九.作業設計(略)
《語文》教案 篇7
活動名稱:樹林不見了(認知)
活動目標:1、認識火災危險警告訊號。
2、認識在旅游時燒烤地點標志。
3、知道山火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
4、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5、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故事圖片《發生山火了》、錄音機、音樂磁帶、火災危險警告標志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秋風吹呀吹》幼兒用書,請幼兒描述兩副照片的內容,說說自己較喜歡哪個環境?討論:為什么照片中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景?
2、請幼兒討論:說說發生山火時,小動物們會受到什么影響?老師出示故事圖片,講述故事《發生山火了》。
發生山火了
小熊、長頸鹿、小鳥是住在美麗樹林里的動物,那里有蔥綠的草地、高大的樹木、美味的水果。一天,當它們在草地上睡覺時,小熊突然聞到燒焦的氣味,于是趕緊叫醒長頸鹿,長頸鹿伸長脖子,看見遠處冒出濃煙,覺得不對勁,又叫醒小鳥。小鳥飛到那里,才知道是發生了山火。于是,動物們決定立刻離開樹林。半路上,它們遇見了一隊大象。大象得知發生了山火后,連忙來到湖邊吸水,然后噴水救火。
終于,山火被大象撲滅了,但花草樹木都被燒掉了,美麗樹林再也沒有食物給動物吃了。于是,動物來到另一個樹林,收集花草樹木的幼苗,并把幼苗種在美麗樹林里。過了很久,花草樹木長大了,美麗樹林恢復了當初的美麗景象。
3、老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故事的情節:
(1) 小動物是怎樣發生有山火的?
(2) 山火是怎樣被撲滅的?
(3) 如果你是樹林里的小動物,你應該怎樣防止山火再發生?
4、老師請幼兒討論:山火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5、老師請幼兒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大象的鼻子,玩救山火游戲。請幼兒排成一行,雙手放在前面幼兒腰部。播放音樂,請幼兒隨著音樂擺動隊伍,模仿象鼻噴水救火時的動作。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香港的,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1.教師可準備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一些圖片或投影片。如,反映香港的市場、美食、海洋公園或香港夜景的圖片。
2、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如,香港的歷史、香港的回歸、香港的現在。
【教學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教師要更加放手,引導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的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閱讀要求獨立閱讀、思考,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香港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交流。為了加深學生的體會,教師可以運用圖片或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的商品,一應俱全的美食,海洋公園海豚和海獅的表演,還有華光四射的夜景。通過視聽材料和語言文字的有機結合,把學生帶入文字描繪的情境之中,使學生體會到香港的繁華和美麗。
指導朗讀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增強朗讀課文的趣味性。讓學生扮演播音員,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等方法練讀。
最后教學中結合“資料袋”里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同學們交流課前收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說說自己知道的香港。如果學生沒有說到,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關于香港的歷史和香港回歸的一些情況。課后,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小組合作,編寫介紹香港的黑板報。
【教學課時】一課時
【板書設計】
“萬國市場”
香港 “美食天堂”
旅游勝地
燈的海洋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調整、反思
談
話
導
入
11、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知道課文講的是什么地方嗎?
2、香港,她為什么被稱為“東方之珠”呢?今天我們就去游覽一下,具體感受這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
1、學生回答。
2、生隨師進入課文。
聽師介紹,導入課文
整
體
感
知
1、指名讀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旅游勝地 燈的海洋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
2、交流匯報。
以疑導學。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所以,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揭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中心句質疑、提問,然后共同梳理問題,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誦
讀
體
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有讀懂。
2、教師聆聽,指導。
3、師生共同釋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有讀懂。
2、交流展示。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語段,說說從課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問題。
3、師生共同釋疑。
拓
展
遷
移
發
展
語
言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下面的話寫具體。
香港真是個“萬國市場”。
___________。
香港真是個“燈的海洋”。______________。
我的家鄉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自主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香港是“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和“香港的夜景”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拓
展
活
動
舉行“香港的昨天與今天”發布會。
學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資料,也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教學反思:課前準備做得不是很好,學生沒有好好搜集資料。但對文章寫法的體會還可以。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認識并正確書寫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許配”等詞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聰明的使者是怎樣找準事情的關鍵,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使者是怎樣動腦筋,用智慧找準事情的關鍵,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
學生:搜集、閱讀有關“五難求婚使”、“文成公主和親”的資料或書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智慧故事:《聰明的使者》。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
2 讓我們走進課文,去體會使者遇事是怎樣積極動腦,了解他的絕頂聰明和非凡的智慧吧!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1 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自己試著用工具書解決)
2 學生自主識字,理解詞語。
3 小組內交流識字、解詞情況。
提個醒:哪些生字易寫錯?如:“配”左邊不能寫成“西”。哪些生字易讀錯?如:“蕃”讀“bō”,不讀“fān”;“拴”讀翹舌音。
使命:派人辦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責任。課文里指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到長安求婚。
許配:由家長做主,跟某人訂婚。課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4 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大家相互幫助正音。
5 同桌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減字。
6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們出了哪三個問題?分別在課文哪些段?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過渡:這是一個傳說故事,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知曉它的前因后果。
1.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文,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賽智慧,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到長安求婚。)
2.學習二、三、四段。
(1)齊讀課文二、三、四段。
(2)分組討論學習。
①故事中一共有三個小故事,你最喜歡哪個小故事?按學生的回答把喜歡相同小故事的編排在一組,四人一小組。
②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師引導學習方法:先讀文,然后勾出描寫皇帝出題的句子及祿東贊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句子。最后討論發言:祿東贊的辦法好在哪里?你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把自己的體會和想法說給伙伴聽聽,小組長要注意綜合大家的意見。
③分組匯報,全班交流。
小組長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別人發言,及時補充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按順序,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地匯報)
師要注意引導、點撥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祿東贊在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抓住關鍵環節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從而體會他的聰明才智。
如:第二段分辨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其他的使臣從表皮入手,而祿東贊抓住動物的本能屬性,孩子餓了就要去找媽媽吃奶。
第三段是分辨木頭的頭和梢。這是個物理問題,別的使臣束手無策,而祿東贊憑著對事物的仔細觀察、分析判斷,用水的浮力分辨出了頭和梢,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第四段是絲線巧穿玉石洞眼。別的使臣憑著常規方法怎么也穿不過,而祿東贊卻用螞蟻和蜂蜜解決了這個難題。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感受祿東贊的機智聰明。
3.學習第五段。
過渡:是呀,面對唐朝皇帝一個又一個難題時,其余的使臣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無能為力,祿東贊卻顯得是那樣胸有成竹,結果怎樣呢?
(皇帝想:祿東贊這么聰明,贊普松贊干布也一定聰明能干,就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許配給了他。)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這篇課文講了一位聰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關鍵,善于動腦筋,急中生智,圓滿地解決了三個難題,促成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緣。通過學習,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多動腦筋,做個聰明的孩子。
五、交流拓展,課外結合
1 交流課前搜集到的“五難求婚使”及“文成公主和親”資料,再次體會祿東贊的聰明智慧。
2 課后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賽智慧
1 智辨馬駒和母馬
2 分辨木頭的頭和梢
3 巧穿玉洞聰明的使者
《語文》教案 篇10
14 滴水穿石的啟示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要做到字字入目。
2、自學生字詞。(會讀,理解意思,寫正確)
3、初步理清文章條理,感知文章運用了哪些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4、畫出文中你認為含義比較深的句子,在空白處寫一寫簡單的體會。
5、搜集有關“滴水穿石”的資料。
6、提出問題。(滴水為什么能夠穿石呢?滴水穿石給予我們什么啟示?)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我們已經通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對“滴水穿石”這四個字是怎樣理解的?
2、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師引導歸納,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為什么能把石頭滴穿?)
3、課文的作者在觀賞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這樣一塊石頭后,欣然提筆,把它寫了下來。
二、學習第1、2自然段
1、讀文探究: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2、這一段文字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有一個詞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個詞是“接連不斷”。(出示文字:“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點擊詞語)你想,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讀了這段文字,知道了什么,有感想嗎?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①學生交流。
(抓住“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相機出示句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②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恒”的意思。
③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④(課件出示“滴水穿石”動畫圖)不管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水滴就對著一個目標,重復著一個動作:滴,滴,絕不停止,絕不放棄,這就叫“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這一節讀好嗎?(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憑著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嗎?引出下一句(“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這句反問句的意思是?指導讀好反問句。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為了說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說就叫——(古今中外)。
2、請你選擇一個最佩服的人物來讀,用心讀,把你的敬佩之情放進去讀。并找出重點詞句,理解他們是如何為了各自專一的奮斗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終取得成就的。
3、朗讀、交流、體會。
(李時珍事例:請同學和老師比賽讀,齊讀。愛迪生事例:男女同學分角色讀。齊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齊讀。)
5、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啊!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6、學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⑴自己練讀、理解、體會。
⑵指名讀,談談自己的理解。(結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頑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頑石”指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7、這里,作者舉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來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課文又舉了一個什么事例呢?讀一讀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這個事例能說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嗎?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讀完了這幾個事例,你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啟示?
2、談得真好。(課件出示)“只要____而不____,____而不____,就一定能夠____。”這就是“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讓我們時刻銘記這一啟示。
2、其實,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過許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這些成語故事,你會填嗎?
(出示)繩鋸( )、精衛( )、聚沙( )、愚公( )
五、領悟寫法,擴展延伸
1、領悟說明道理的方法:我們讀了這篇課文,都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分別舉例來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誘發動機:其實,能夠證明課文道理的事例還有很多,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也來寫一個這方面的事例,來證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嗎?
3、布置課外作業 ,指導搜集渠道:搜集一個事例,可通過閱讀、上網等渠道去搜集。
《語文》教案 篇11
教案示例
19、好孩子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掌握“著急、進來、衣服、頭發、雨水”等詞語,認識“緊、忘、奇、怪、疼、擦”6個字。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4、通過了解小梅和京京的做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做個行為美的好孩子。
學法引導:
1、教師通過談話法啟發學生認真讀課文,參與課堂討論,及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分析字形,練習書寫。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詞,還要通過讀課文,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
2、學習“服、帶”等字,能正確書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愿意做個好孩子嗎?你們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算一個好孩子呢?
(引出課題《好孩子》)。
讓我們來看看,這篇課文里講了哪幾個好孩子?他們好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回答“誰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試讀課文,讀后評論。
4、 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1)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出現幾幅圖?
(2)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課文中講了哪兩個孩子?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說說通過讀你知道了什么?
(2)再讀第一段。
2、導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現在我們看看奶奶的擔心對不對?)
(1)輕聲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2)議答:
①第一個回到家的是誰?她敲門的聲音怎樣,這是擬聲詞。
②奶奶看見小玲衣服淋濕了,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過讀課文,使學生明白:小玲忘了帶雨傘,奶奶以為她一定要淋濕了,但小玲衣服一點都沒濕,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說誰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樣稱贊小梅的?
④為什么說小梅是個好孩子?
(3)指導朗讀奶奶和小玲說的話。
3、自學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這幾段講誰是好孩子,為什么?
(2)匯報自學情況。
(這幾段講京京也是個好孩子。因為京京雖然自己濕透了,但他把雨傘借給了路遠的同學,京京主動關心別人,因此說他也是個好孩子。)
(3)指導朗讀奶奶和京京說的話。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講的是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贊揚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精神。
(六)擴展練習。
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嗎?你是怎么做的?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著急、進來、衣服、頭發、雨水
(二)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3、重點指導。
服:右邊筆順是:
她:與“他”區別字形和字義。
4、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
生字中,“外”“她”“拉”“跳”“服”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寬窄不一樣,要用田字格認真寫好這些字。
衣:點居中,不與橫畫相連。第三筆撇自橫的中點起筆,向左下撇出。豎提自撇的中上部起筆,轉折處低于撇尾,第五筆短撇寫在橫收筆的下方,最后一筆捺與左撇相背對稱。
(三)朗讀指導
本課的人物對話較多,要指導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奶奶問小玲和京京的話,雖然都是疑問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樣,她問小玲時是疑惑不解;問京京時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時說的話,語氣也不一樣。小玲忘了帶傘,身上一點兒也沒濕,說話時非常高興。全身濕透的京京回答時,心里很坦然。奶奶夸獎小梅和京京的話,要讀出贊揚的語氣。
布置作業
1、連一連。
2、看拼音寫詞語。
3、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按要求回答。
(1)“她真是個好孩子!”
“她”指的是:
(2)“你也是個好孩子!”
“你”指的是:
4、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幾個人?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5、看看圖畫,你能根據圖章說說小紅對奶奶說了些什么話嗎?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12
一、導入:
相信我們同學都是極其聰明的,今天就請同學來當偵探,破一宗很久前發生的案子。當然,我們首先得先明確一下破案需要了解哪些情況?
(同學發言),明確需了解:
失竊原因 案發時間 所失物品 犯罪嫌疑人
現在讓我們來到遙遠的戰國時期,這里有戶人家失竊,請你幫助破案,找出失竊原因、案發時間、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
(環節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學習《智子疑鄰》
1、朗讀寓言,分析故事情節。
(1)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朗讀,提出翻譯有困難之處,大家一起解決。
而后老師指出重點要落實的關鍵詞:
父fǔ:老人 雨:下雨 暮:晚上
大亡其財:丟失大量財物
(疏通文意的環節一定要落實,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可克服學生初學文言時的膽怯心理。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或直接告知,或將問題拋給其他同學,總之有疑處,教師要及時點撥。對文中重點要落實的詞語,尤其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2)在讀懂的基礎上,請幾位學生復述故事,加深理解。
(3)請同學說說自己找到的“失竊原因、案發時間、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并說明理由。
①失竊原因:天下雨,墻坍塌。(理由:“天雨墻壞”)
②案發時間:暮:晚上
③所失物品:丟失大量財物。(理由:“大亡其財”)
④犯罪嫌疑人 ? (無法確定)
2、深入探究,理解寓意。
①以我們同學的聰明才智,都找不到犯罪嫌疑人,但那個富人卻懷疑上了自己的鄰人。他的依據是什么?
依據:鄰人知道他家墻壞,且鄰人叫他筑墻。
②進一步追問:文中好像沒寫到他鄰人知道他家墻壞,且鄰人叫他筑墻啊?
理解“亦”的意思 。
③富人的兒子也知道他家墻壞,且也叫他筑墻,為什么就不懷疑自己家的兒子呢?
請大家用兒子和鄰人的語氣將“不筑,必將有盜。”這句話告訴富人。可以添上必要的動作或者稱呼。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體會兒子、鄰人與富人的親疏關系不同,導致了富人為什么智子而疑鄰。)
④兩人的意見都一樣且都正確,但富人卻對這兩人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調查了解了整個事情經過后,你會對這個富人說些什么?
參考:對人不能有偏見;聽意見應該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不能胡亂懷疑別人,因為這樣可能冤苦了好人,讓壞人逍遙法外……)
3、請學生歸納這則故事的寓意,說說自己從中獲得的收獲。
參考:
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4、老師小結:
請大家仔細,看課題,題眼是哪個字——“疑”。
不知道大家以前怎么理解“疑”這個字,但在我看來,老祖宗造這個字是用心良苦——左上是個“匕”,左下是個“矢”,似乎是在警示我們,正確的懷疑,能直刺敵人心臟;而無端的錯誤的懷疑也可能冤枉了好人,所以我們該客觀、公正、理智地待人處世。我想,這也就是這則寓言故事給人留下的深刻啟示了。
5、作業:
課外閱讀《中國古代寓言選》,了解 買櫝還珠、守株待兔等故事,理解他們的寓意。
6、板書:
智子疑鄰
失竊原因:天雨,墻壞
案發時間:暮 疑
所失物品:大亡其財
犯罪嫌疑人 ?
三、教學反思:
1、疏通文意的環節一定要落實,這體現了文言文教學的關鍵。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可克服學生初學文言時的膽怯心理。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或直接告知,或將問題拋給其他同學,總之有疑處,教師要及時點撥。對文中重點要落實的詞語,尤其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2、在判斷誰是犯罪嫌疑人時,也許有個別未讀懂文章的學生會說是“鄰居”,可以請同學再細讀文章,再做分析。
3、在請學生用兒子和鄰人的語氣將“不筑,必將有盜。”這句話告訴富人時,可以添上必要的動作或者稱呼。只要老師點撥到位,學生也會投入角色,用心理解,充分體會兒子、鄰人與富人的親疏關系不同而導致了富人智子而疑鄰的結果。
4、引導學生多讀文言寓言很有必要,既提高學生文言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又能積累很多有益的成語。
《語文》教案 篇13
憫農(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容。
(二)能力教學點
通過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生字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看圖,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懂得農民勞動的艱辛,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理解古詩內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通過范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合看圖,體會詩意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后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游戲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借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并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后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啟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
(二)初讀古詩,大致了解圖意
1.出示投影 1
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 2
圖上畫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范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樣了?
(2)結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農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么?體會農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里
餐——飯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展
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么?
6.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
出示憫農(二)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
4.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語文》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
1、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董薦瑞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
2、通過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訓練學生運用“如果……就……”、“寧可……也……”的句式和課文中的詞語說話、寫話,表達自己的感情。
二、教學內容:課文5-7節。
三、教學準備:(1)放像機 (2)彩電 (3)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根據意思聽定詞語。(堅毅、眺望、嘹亮、懇切)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段讓我們帶著仇恨,堅決的語氣齊讀第二段。
3、那么董薦瑞是怎樣逼近暗堡,炸毀暗堡的,我們用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董薦瑞的精神;通過讀和寫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就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學第三段
1、自由讀5、6兩節:①用“ ”劃找描寫戰斗環境的句子;
②從這些戰斗環境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在這樣一個搶林彈雨,生命危險的戰斗環境中,董薦瑞是怎樣沖向暗堡的呢?用“——”劃出描寫董薦瑞沖向暗堡動作的詞語。
3、從這些動詞中可以體會到董薦瑞具有什么樣的精神?
4、引讀第6節。
師:敵人看到抱著炸藥包猛沖而來的董薦瑞,內心感到無比害怕,知道自己末日來臨了,但是,他們還要垂死掙扎。
生接讀:敵人的機槍更瘋狂了……全是血。
師:血,更加激起了董薦瑞對敵人的無比仇恨,這時候,他只有一個信念,沖上去炸掉它。
生接讀:敵人的機槍一齊向董薦瑞掃射……猛沖到橋下。
(三)學第四段
1、董薦瑞冒著槍林彈雨沖到了橋下,出現了這最壯麗的一幕,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第七節。思考:他遇到了什么困難?(播放槍林彈雨的錄音)
2、“萬分緊急”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的“萬分緊急”指出什么?
3、這時候董薦瑞是怎樣想的呢?出示練習題,見作業 練習(二)
4、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舍身炸暗堡這部分內容,體會董薦瑞的哪些動作、態和話語最使人感動?(用……標明)板書見后
5、那么“炸毀暗堡”這一段該怎么讀呢?板書:稍快、沉緩、有力。
(四)錄像激情,訓練讀寫。
1、學生觀看董薦瑞舍身炸暗堡的錄像片。
2、看了錄像,有什么感想,把激動的心里話說給董薦瑞叔叔聽。
3、學生做作業 (三)。
4、反饋矯正。
5、全體起立配音朗讀第七節。
附板書:
遇到敵暗堡
請求炸暗堡
沖向敵暗堡
(萬分緊急) 動作;昂首挺胸 托、頂、拉 稍快
董薦瑞舍身炸暗堡 神態:鋼鐵一樣,巨人一樣、堅毅 沉緩
解放隆化城 語言:……為了新中國…… 有力
附作業 :
13、董薦瑞舍身炸暗堡
一、聽意思寫詞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董薦瑞想:沖鋒號已經吹響了,戰士們已經沖上來了,如果_________就_______,我寧可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向董薦瑞叔叔說說心里話。至少用上括號內的兩個詞。
(為了 舍身 像 沿著)
親愛的董薦瑞叔叔,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15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鑒于學生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查閱資料的學習能力,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地球,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梁,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七個生字,能理解“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等詞語;了解地球特點,有限的資源及人類的開發對地球產生的危害。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之美,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的要求。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選讀探究——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同學們都觀看過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穿越太空的情景,同時也觀賞過他拍攝的地球美景,我設計了一段導語:“地球的兒子、民族的雄鷹——楊利偉,為了尋找地球母親年輕的容貌,他不顧生命安危,乘坐飛船,穿越太空。所看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美麗,而是一位滿身傷痕累累、脊背彎曲、禿頂、蒼老的母親。他落淚了!太空返行,他高叫親娘,你是最偉大的,最善良無私的娘,您不要離開我們,我們再也找不到像您這樣的娘啦!”通過這樣的導語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為什么?”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為后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選讀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將自己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采用數字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然后,出示學生最熟悉的礦產資源(金、銀、銅、鐵、錫、煤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于它的外觀,更在于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然后出示相關的圖畫或者進入相關的網頁,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不禁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圖畫的展示(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整合。
3、地球的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部分學習時,引導他們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準確。接著,讓孩子們交流課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資料,或者討論有哪九大行星,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別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升華情感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與同學交流,然后到“想說就說小論壇”中交流。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遷移
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們應做些什么,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同時出示《地球,你好嗎?》的小詩,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或者演唱。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有作業。繪畫、寫倡議等。通過展示、倡導,引導社會的共鳴。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五、板書設計:
母親(美)隨意毀壞
只有一個地球 易碎(無私奉獻)保護環境
發展科技
(美好家園)
六、教學小結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從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生活實際和信息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合作學習,升華情感;利用科學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附:《地球,你好嗎?》
當天空不再是藍色,小鳥不會飛翔。
當江河不再是清澈,魚兒也離開家鄉。
當空氣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當烏云遮住了太陽,世界將黑暗無光。
當冰山漸漸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當大地干枯了村莊,眼睛也失去渴望。
當城市川流不息的車,從此沒有一點安詳。
當童話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丟了魔棒。
當玩具變成了衣裳,從此沒有天真幻想。
當貪婪拼命的追求,沒有動物與你歌唱。
讓我們一起熱愛吧,讓我們一起唱,讓我們一起呼喚,地球你好嗎?
《語文》教案 篇16
春天的朋友
——中班語言教育(仿編詩歌)
教學目的:
1.使幼兒在熟悉原詩內容結構的基礎上,能編出與原詩結構相同,而畫面不同的詩歌段落。培養仿編,語言表達能力。
2.讓幼兒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及感情基調,學會朗誦詩歌。
3.培養幼兒關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磁帶兩盒(a:《找朋友》,b:配樂帶)
掛圖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葉,天空)
蜜蜂頭飾一個,蝴蝶紙偶一只,其他動物頭飾若干
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圖
教學重點:仿編出一段與原詩結構相同,而畫面不同的詩歌段落。
教學難點 :用與原詩韻律節奏相同的詩歌的語言進行仿編。
教學過程 :
一、學習作品
1.導入
(放a)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
問:這是誰在找朋友啊?誰是春天的朋友呢?
讓我們來聽聽《春天的朋友》這首詩就明白了。
2.欣賞配樂朗誦一次。
問:詩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誰啊?(不要求個別回答)
你覺得這首詩聽起來怎么樣?
3.出示掛圖,老師戴上蝴蝶紙偶,一邊表演一邊朗誦,并根據詩歌內容提問,幫助幼兒掌握詩歌的畫面,并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問:花蝴蝶飛來了,和誰握握手?她對小草說什么?
花蝴蝶飛走了,和誰握握手?她對小花說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來和誰握握手,她們一起對春天說什么?
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分句復述一次,讓幼兒更易掌握。
4.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一次,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去體會和感受。
二、仿編活動
1.觀看表演(播放課件)
2.教師范編,引導幼兒發現仿編的方法。
3.幼兒表演
請一名小朋友來當可愛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樣,到教室里來找朋友。
4.幼兒仿編
5.自由活動,練習仿編
6.請3~5名幼兒在全班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教師簡評。
7.配樂串聯朗誦一次。
延伸活動:
春天還有好多好多朋友,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去找吧!
放a,幼兒自由出教室。
附: 春天的朋友
花蝴蝶飛來了,
和小草握握手
她對小草說,
咱們是朋友
花蝴蝶飛走了,
和小花握握手
她對小花說,
咱們是朋友
花蝴蝶,小草和小花
都來和春天握握手,
她們一起說:
我們都是春天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7
《臺灣蝴蝶甲天下》教案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信息,導入新課
1.在你的印象中,中國臺灣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用一句話概括說一說。
2.自由讀“語文百花園四”中“我的采集本”部分。讀后說說你對中國臺灣有哪些新的了解。
3.中國臺灣還有一個世界出名的奇特景觀,人們贊嘆它(板書課題):臺灣蝴蝶甲天下。
二、揭示課題,據題引疑
1.齊讀課題。
2.誰知道“甲”是什么意思?
3.從課題中,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
三、自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自主識記字形,再與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四、帶疑讀文,理解內容
1.自主讀課文,邊讀邊想。
①課文是圍繞哪個句子來寫的?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臺灣蝴蝶甲天下”的?
②你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臺灣蝴蝶甲天下”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③結合課件或掛圖(標本),體會中國臺灣蝴蝶品種多、數量大。
④結合課文插圖,讀有關句子,感受黃蝶翠谷的奇異景色,再用自己的話把黃蝶翠谷的奇異景色向大家作介紹。
2.小組交流。
五、朗讀全文,自主體會,把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認讀生字詞。
2.說說課文的敘述方式(結合課文內容)。
二、交流感受,質疑問難
1.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讀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組中與同學交流。
3.把自己不太明白或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請教同學或老師。
三、拓展思維,開闊視野
1.討論:中國臺灣適合蝴蝶大量繁殖,具備哪些自然條件?除此之外,你認為還有什么人為的原因嗎?
《語文》教案 篇18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告訴他們要注意保護環境,否則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4、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設置懸念
播放課件重溫“美麗的村莊”,引導質疑:小村莊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閱讀,交流收獲
1、出示閱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分四人小組互相交流,自主釋疑。
三、探究學習,理解課文
(一)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理解“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去,把樹一棵棵砍下來。”
2、拓展思維——補充句子: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3、質疑問難。
(二)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問: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心情嗎?
過渡:河坡上的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你贊成老師的說法嗎?
(三)深入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看課件:洪水毀滅小村莊。
2、學生朗讀,質疑。
3、重點理解: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四)總結升華,領悟道理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2、學生當小記者去采訪同學。
四、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五、作業 :
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保護環境的行動方案。
[板書設計 ]
10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斧頭(樹減少)
破壞環境
受到懲罰
美麗
什么都沒有了
《語文》教案 篇19
一、導入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它以一個貴族家庭為中心展開了一幅廣闊的社會歷史圖景,社會的各個階級和階層,都得到了生動的描寫。這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動了我們的心,每一次閱讀都會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地牽動著。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走進賈府,走進大觀園,走進寶玉,走進黛玉,走進賈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四篇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弄清眾多出場人物。
2.介紹與四篇課文有關的《紅樓夢》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點
《訴肺腑》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經歷了初戀、熱戀和成熟三個階段。黛玉從她孤苦無依的身世與處境和高潔的思想品格出發,執著而強烈地要求寶玉嚴肅專一的愛情。她或喜或怒,變盡法子反復試探寶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這回遠來探親,黛玉偷聽到寶玉的“肺腑”之言,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確認寶玉為“我之知己”,從此他們的愛情進入了一個成熟階段。
《寶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長責打子弟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足為奇,但賈政此番毒打寶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卻顯得極不尋常。從當時的情形來看,似乎是結交伶人和所謂“逼淫母婢”這兩件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實,根本原因還在兩種思想的矛盾沖突上。賈政是封建統治者的忠實奴才和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標準來培養寶玉,希望他走科舉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祿,維持自己的家聲;而寶玉卻鄙視功名富貴,厭談“仕途經濟”,對封建社會傳統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懷疑乃至否定。父子間的這種矛盾是無法調和的,而寶玉挨打正是這種矛盾發展到對抗地步的鮮明而集中的表現。
《香菱學詩》
香菱本來就愛讀詩,也想學著作詩,但苦于無人指點;來到大觀園以后,有了黛玉這樣的老師,她如癡如醉地沉浸在詩的境界中了,終于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了作詩。
《抄檢大觀園》
大觀園里住著“金陵十二釵”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寶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還有為這些人服務的大群婢女。
抄檢大觀園的起因是,賈母的丫頭傻大姐在園內山石背后搶到了一個“繡春囊”——這是當時男女青年表示愛情的一種信物,其實并不足怪,但在持有雙重道德標準的榮國府當家人的眼里卻如同洪水猛獸,深恐因此而敗壞自己的家聲,必欲查個水落五出而后已,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處追究,還可以發現其中包含著榮國府內大房和二房之間的明爭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寶玉身邊“妖艷”丫頭的意圖——從王夫人拒絕鳳姐“平心靜氣暗暗察訪”的辦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檢之策,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來。
這場旨在整肅榮國府內部秩序、改善人際關系的鬧劇,其結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內的各種矛盾更加激化,從此,不僅大觀園失去了往日的平靜和安樂,連榮國府也日見其衰頹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探春“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這番話,可說是給這場鬧劇做了一個精辟的總結,揭示了它的悲劇實質。
作為這場鬧劇的犧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連充當抄檢急先鋒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現世報。
四、品讀鑒賞
《訴肺腑》提示:
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重點朗讀人物對話部分和心理描寫部分,仔細體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點評法
1.課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襲人對寶玉規勸的一段對話描寫:
湘云笑道:“還是這個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襲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得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
這段對話,充分表現了寶玉厭惡仕途,不愿與士大夫交接,蔑視封建道德倫常規范,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交官宦,講談經濟學問。但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不及寶釵那樣深。史湘云的言詞表現了她的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襲人與湘云一起規勸寶玉,表明了襲人與寶權所遵奉的行為規范是一致的。顯然,湘云、寶釵對寶玉的規勸是善意的、真誠的;寶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實的,都是無可指責的。
2.課文第三段,湘云因勸寶玉留心“仕途經濟”而被寶玉斥為說“混賬話”,并當眾頌揚黛玉不講這些混話:
襲人道:“……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寶玉視黛王從來不講“混賬話”,顯然,這是寶黛愛情的根本。
3.課文第四段描寫了黛玉聽了寶玉的知心之語后的內心狀態: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燒,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
“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這八個字,極其準確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復雜的心理狀態。黛王幼年間也曾受過封建教育,但并不嚴格,封建禮教和功名利祿觀念對她的影響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純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單,她只能從尋求知己中獲取感情的慰藉。來到賈府以后一她和寶玉很快就達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發展成了愛情;而與此同時,她又不能不想到,寶玉作為榮國府的繼承人,身邊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獨鐘情于自己嗎?現在,她聽到寶玉親口說出“林妹妹不說這樣混賬話”,而且是當眾說的,怎能不“又喜又驚”呢?但理想終歸是理想,它能否變成現實呢?在當時的婚姻制度下,沒有“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自由相戀的情人是很難結合的,更何況在這詩禮簪纓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論”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這也是寄人籬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種心態。
4.課文第五段,寶玉對黛玉訴說的肺腑之言。
①寶玉乃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見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
這是寶玉對黛玉從內心中吐露的真實之言。
《寶玉挨打》提示:
《紅樓夢》中的“寶玉挨打”是封建衛道者賈政和封建叛逆者賈寶玉之間,第一次以劇烈的形式所表現出來的一場面對面的沖突。品賞的重點放在:①在寶玉挨打這一事件中,賈政、寶玉、王夫人及賈母的表現,如何顯示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②寶玉挨打后,寶釵、黛玉先后去探傷,兩個人的言行不同,表現了各自什么樣的內心活動。
品賞一:眾多人物在寶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現,顯示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1.“寶玉挨打”是怎樣引起的
寶玉為了丫鬟金釧兒跳井自殺,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錯亂時,恰巧碰到賈政走來,和他“撞了一個滿懷”!如此莽撞,足使賈政惱怒,何況,賈政因為寶玉沒有和封建官僚賈雨村好好應酬,本來就不高興;喝問之下,見寶玉神經不夠正常,氣更加惹大了。恰恰又在這時,忠順親王府派人來查問名藝人蔣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寶玉在外結交藝人,在賈政看來是“流蕩”行為;偏巧又碰上賈環乘機進讒,把金釧兒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說成是寶玉“不遂”,在寶玉的“不肖種種”上又加了一條“大逆不道”;這就把賈政“氣得目瞪口呆”“氣得面如金紙”……情節的層層推展,把賈政和寶玉之間所存在的種種矛盾,一齊集中起來、交織起來。賈政兇惡地大叫:“拿寶玉來!”
2.賈政的憂慮
寶玉被賈政的仆人逼著走來。“賈政一見:眼都紅了,也不暇問他……只喝命堵起嘴來,著實打死。”在賈政看來,封建主義的一套“詩書禮教”已在寶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變寶玉。表面上看,這場毒打含有金釧兒投井的因素,好像賈政也十分看重這個婢女的人命。其實并非如此。在“打”的過程中,支配著賈政的思想動機是:
眾門客見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奪勸,賈政哪里肯聽,說道:“你們問問他干的勾當可饒不可饒!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解勸。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
“弒君殺父”,一語道破天機。原來賈政是在擔心寶玉成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
3.寶玉的不“悔改”
在賈政的淫威緊逼下,寶玉始終沒有求饒,也沒有“悔改”的表示,表現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勢力;但是,他也沒有作出正面的反抗。此時的寶玉,雖然是封建貴族家庭的“逆子”,但畢竟是在“溫柔富貴之鄉”長大的,免不了出身階級和時代歷史的局限,狹窄而溫飽的生活,使他還不能沖破榮國府這個封建牢籠。
4.王夫人的“母愛”
王夫人的出現,緩和了這一場沖突。
王夫人是殺害金釧兒的兇手,一見賈政把寶玉打得半死,又要把他“用繩勒死”,就抱住放聲大哭起來。并且叫著賈珠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可見,王夫人之愛寶玉,想從賈政的棍子下救出寶玉,是因為她現在只有這一個兒子而已。這個兒子,雖然在她看來是一個不孝的“孽障”,但她不能失去這個“孽障”,因為失去這個“孽障”,就幾乎等于失去了她的一切。在封建社會里,作為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如果沒有兒子,她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冷淡凄涼的日子就會等待著她。請看王夫人對賈政和寶玉的兩段哭:
……我如今已五十歲的人,只有這個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為法,我也不敢深勸。今日越發要弄死他,豈不是有意絕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們娘兒們不如一同死了,在陰司里也得個倚靠!
你替珠兒早死了,留著珠兒,也免你父親生氣,我也不白操這半世的心了!這會子,你倘或有個好歹;撂下我,叫我靠哪一個!
“叫我靠哪一個”,正是王夫人一面認為寶玉是“不肖之子”,一面又維護寶玉的真正原因。可見,王夫人的母愛,是以利害關系為內容的母愛。
5.賈母的“溺愛”
賈母的出場,才暫時平息了沖突。
賈母這時幾乎是以一個令人喜悅的角色出現的。當聽得一聲通報:“老太太來了!”這時,緊張的心情確實可以舒松了一下。在“老祖宗”的維護下,寶玉的種種帶有反封建主義的叛逆行為,得到了不小的伸展。
面對寶玉挨打,賈母用來馴服賈政的封建主義“孝道”,又發揮了作用。這個“孝道”,先使賈政“躬身陷笑”,接著又向賈母保證“從此以后,再不打他了”,最后甚至“直挺挺跪著,叩頭謝罪”。這時,賈政所深為憂慮的那個“弒君殺父”,已經拋棄一旁了。賈母出場前后賈政對寶玉的態度是前后矛盾又滑稽可笑的。他外表看去好像“威嚴剛毅”,實則平庸迂腐。他對寶玉的封建壓迫,暴露出統治的無能為力。
品賞二:寶玉挨打后,寶釵和黛玉先后去探傷,兩個人到場后的言行不同,內心活動也不同。
1.第一個來探望的是薛寶釵寶釵來探望寶玉時,并不急于看寶玉的傷勢,而是先將一丸藥交給襲人,吩咐襲人晚上怎樣為寶玉敷治。她給人的印象是那樣鎮靜、安詳。待到寶玉睜眼說了話,她便點頭嘆道:
“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
從寶釵的頭兩句話聽來,她對賈政的毒打即使不贊成,也決不反對,認為是寶玉不聽人勸告造成的,倒有點責備寶玉的意思。其次,“聽人一句話”的“人”,顯然指她自己,她來探望,有使寶玉改弦易轍、回到封建統治者的“正途”的意思。再次,她對寶玉是有“情”的,見寶玉被打成這樣也確實“心疼”,卻又先說老太太、太太心疼,然后用“我們”代稱,最后自悔失言,不說出“心疼”二字來。這些,都表現了這個“大家閨秀”的風范;溫柔、賢良、端莊。
2.林黛玉來得遲,卻最有吸引力 黛玉來探望寶玉,選擇黃昏時刻,一是要避開大批的探望者,這樣才能跟寶玉說幾句知心的話;二是她已經哭了大半天了,“眼睛腫的桃兒一般”,怕別人取笑。
黛玉見寶玉,自有千言萬語要說,可作者卻采用了反賓為主的寫法,著力寫了寶玉的心態、動作和一大篇體貼對方入微的話,這實際上是從側面表現了黛玉對寶玉的愛是何等真摯動人——的確,她那滿臉的淚光,她那“腫的桃兒一般”的兩眼,她那“無聲之泣”,已經說明了一切。因此,黛玉在哭了半天之后,只“抽抽噎噎”地說了一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話雖短,但意味深長,它包含著沉痛、體貼、哀怨,也包含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縮。
黛玉愛寶玉愛得深,以寶玉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她的純真的性格在這一節里表現得極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