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兩首》(精選9篇)
《現代詩兩首》 篇1
第6課(長城謠、一片槐樹葉)教案
課題:《現代詩兩首》
一、教學目標(三維):
1. 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2. 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反復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
2.體會詩人的情感。
3.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長城謠》
(一)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二)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學海拾貝
1.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四)當場成誦!
(五)布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靈活機動: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課時
《一片槐樹葉》
一 導入新課
以復習《長城謠》的情感--思鄉導入新課
二 簡介作者紀弦(略)
三 賞析詩歌
1 聽錄音,
2 整體感知詩歌
3 講析詩的第一節(可先范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一片“槐樹葉”
然而這片槐樹葉卻使用了極其繁復的修飾語:“全世界”指出范圍;“最珍奇、最寶貴”指出程度;“最使人傷心、最讓人落淚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指出它的形狀、顏色。這樣的一片槐樹葉使詩人睹物生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4 講析詩的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槐樹葉的來歷
追問:槐樹葉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是作為詩集的書簽用的。在這里“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許指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雖忘卻了它的具體的來歷,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詩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為它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開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思鄉愁之門。
5 講析詩的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對將來的企盼,表達了游子思歸的情感。
思考:這一節運用了詩歌的什么手法?詩怎么寫的?
明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槐樹葉聯想到故土的泥土,進而聯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6 教師總結
本詩以“一片槐樹葉”為意象,寄托了詩人思鄉盼歸的情感,開頭以槐樹葉起情,結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收尾,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和上一篇詩歌一樣,都使用了詠物抒懷的藝術手法。
7 再聽范讀。
8 要求當場成誦。
四 布置作業
附舒婷詩歌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板書設計:
教學隨筆:
《現代詩兩首》 篇2
《長城 謠》這是一首詠物抒懷、反觀歷史的抒情詩。主體意象是長城,但詩中也有對黃河的思戀;抒情主線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但詩中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一片槐樹葉》這首詩寫于1954年,當時詩人已遠離大陸故土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跳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詩人的心靈顫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于是他借這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了游子懷鄉之情。一、知識梳理1.給加點的字注音。焉支( ) 隘口 蹲踞( ) 焚起( )敕勒( )蟬翼( ) 沾著 槐樹( ) 山巔( )2.易誤讀的字音蹲踞jù 不讀jū 敕勒chì 不讀shè 隘口ài 不讀yì沾著zhān 不讀niǎn 蟬翼chán 不讀dān3. 形近字┏焉:焉支 ┏踞:蹲踞 ┏敕:敕免 ┏沾:沾濕┗嫣:嫣紅 ┗裙:衣裙 ┗蔌:野蔌 ┗粘:粘性4. 詞語解釋。【隘口】狹隘的山口。【冷眼】冷靜客觀的態度。【軀體】身軀;身體。【些微】一點兒。【悲歡】泛指聚會、別離、歡樂、悲傷的種種遭遇。5. 背記知識《長城謠》中較直接寫自己雖身居他鄉,卻心系故國的詩句是“而黃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進______。”《一片槐樹葉》表達游子思歸之情的句子是“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學(文體)常識。《長城謠》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詩人。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1981年中國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詩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內再版七次。《一片槐樹葉》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東渡日本,回國后與戴望舒等創辦《__________》月刊。他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稱中國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他是_____________派詩歌的倡導者。【參考答案】1. yān ài dūn jù fén chìchán yì zhān huái diān5.要從你身旁流過 我不眠的夢中 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 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6.席慕蓉 蒙古 穆倫 席連勃 七里香 紀弦 路逾 新詩 覃子毫 鐘鼎文 現代二、遷移訓練課內閱讀(一)有感情地朗讀《長城謠》,思考問題。長城謠席慕蓉盡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盡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悲歡啊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巔冷眼看人間恩怨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心中有你萬里的軀體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樹 你的風敕勒川陰山下今宵月色應如水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流進我不眠的夢中1.理解“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中的“無情”?2.長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樣的地位和影響?3.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戀,結尾卻又說“不眠”,該如何理解?(二)有感情地朗讀《一片槐樹葉》,思考問題。一片槐樹葉紀弦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里撿來的了,被夾在一冊古老的詩集里,多年來,竟沒有些微的損壞。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細看時,還沾著些故國的泥土啊。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1.請寫出第一節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并簡單分析(不超過八十字)。2.你認為“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什么深刻含義,請寫出你的理解。3.最后一節為什么說“去享受一個……槐花香的季節”而不是“桃花香”或其他的花香呢?4.(探究題)假如在“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里,席慕蓉和紀弦在長城相遇,你認為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根據你的知識設計一段對話,不超過一百字。5.請你寫古人思鄉的完整詩句,至少兩句。【參考答案】(一)1.古老的長城飽經滄桑,是歷史的見證,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長城面前,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長城歷經風雨不為所動。2.長城在詩人心中,不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遺產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3.詩人希望有夢,在夢里回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鄉愁鄉思讓詩人難以成眠。(二) 1. 詩人剛見到槐樹葉,仿佛又回到故土,贊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現實,這種心情立刻變成了傷感,飄零在外,故國難回,傷心又無奈。【解析】抓住欣喜——傷感的變化來回答。2.“一冊古老的詩集”可能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也許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解析】不要想應該是什么答案,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寫,語句要通順,必要時可簡單解釋。3. 這是為了與標題“一片槐樹葉”照應。寫桃花香或其他花香就不符合文意了。4.席慕蓉:“紀兄,幸會幸會。前來享受‘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了?”紀弦:“是啊!順便也來感受感受那曾經爭戰的歷史。您的《長城謠》我都背得很熟練了。”席慕蓉:“香港、澳門已經回歸了,讓我們一同來企盼祖國的統一吧!”【解析】最好圍繞思鄉還鄉的意思來寫。5.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②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④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現代詩兩首》 篇3
第6課 現代詩兩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
2.能力目標: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教學要點】
重點:反復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
【教學設想】
先通過反復朗讀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變化與節奏和旋律的關系。接著對本詩的修辭手法及重點段落進行詳盡地分析,最后引導學生品析另一首詩歌,培養學生的詩歌欣賞水平。
【教學步驟】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長城謠》。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新課探究】
一、作者介紹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慕蓉”是“慕倫”的音譯。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臺北師范藝術科,后又入中國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后任中國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中國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也是她擁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字詞練習
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隨堂練習,掌握文中生字詞。
隘口(ài) 歌謠(yáo) 蹲踞(jù) 山巔(diān)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 槐樹(huái)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受文意
1.范讀詩歌。注意朗讀時要講究節奏,強調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句子節奏,并有感情的朗讀。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初步印象,并進行歸納。
四、分析詩歌內容
1.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分析:詩人以歷史的視角,凸現長城的滄桑之感。歷史之久遠,即使用洋洋灑灑的千萬言也未必能反映歷史全貌。但詩人只用一節詩,短短的幾句,便勾勒出浩浩的長城史,抒寫了兩千多年的爭戰與殺伐。長城,曾上演過多少悲歡離合,而流到詩中的只有寥寥數字:“城上城下的爭戰”,“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只用這兩句就把長城的歷史概述出來。詩人完全放棄感情評價,只是讓歷史凸現其本體狀態——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無情的長城面前,在無情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而古老的長城卻飽經滄桑,連它周圍的環境也是如此的蒼涼,“你”“冷眼看”的是人間的恩怨,自古以來的爭戰和殺伐,都在無情的你的面前成為滄海一粟,這里“你”第二人稱的使用,更易于作者情感的抒發,“你”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長城是民族的象征,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2.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問: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明確:“不能成聲”與“不能成篇”都是作者難以抑制情感的體現。一個“總”字表現了這種情感一直縈繞著作者,“一……便”更體現情感的不可控制,而這情感不是涓涓流水在心中流淌的感覺,而是像烈焰熊熊燃燒,那么火熱,那么熾烈,由此可見作者的對民族、對民族精神的熱情贊頌。
分析:抒發詩人對長城的依戀和贊美之情。詩人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寫出了古老的長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對自己的影響。“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為,長城已成為民族的象征,詩人心系長城,心系故鄉,視古老的長城為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會日夜牽腸掛肚,魂牽夢繞。長城在詩人的心中,早已不僅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文化遺產的象征。所以,才會讓多情的詩人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卻又揮之不去,成為一種情結。這里作者舉了幾個長城留在作者心中的意象,這些意象成為了作者情感的載體,“萬里的軀體”“千年的面容”已經在作者心中成為了烙印,所以,一提起才“便有烈火焚起”。長城的“云”“樹”“風”在作者心中不僅僅是風是云是樹,都是長城的一部分,進而我們可以體會其中承載的民族歷史的象征意義。
3.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分析: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戀之情。詩人夢到的是記憶與想像中的故鄉——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陰山山脈。通過這兩句可以看出,故鄉的山水草木在詩人心中有多么深刻而又久遠的印象,而且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黃河,也時時在是詩人的心中流淌。詩人雖身居他鄉,卻心系祖國。詩人希望有夢,在夢里回到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鄉思鄉愁讓詩人難以成眠。全詩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今宵月色應如水”在作者心中,這一切的景成了美景,這一切的情都是載不動的深情。
五、寫作特色
1.真摯而深切的情感
《長城謠》富有民歌謠曲風味,作者用第二人稱抒發對長城這個象征民族的個性化的對象的贊美和魂牽夢繞的思念。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也是寄托鄉愁鄉思的個性化的形象。詩歌中沒有華麗的詞匯,然而質樸的語言卻將真摯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真實、毫無雕琢。如第二節和第三節后兩句表達了對祖國對故鄉的一片深情。
2.精巧的構思
《長城謠》中作者先是以精簡的筆墨凸現長城的滄桑,接著便直接抒發自己的魂牽夢繞的情感,第三節中夢境的描述水到渠成地將自己對故鄉的思念表達出來,自此,長城的意象的象征的意義便不言而喻,那就是祖國的、民族的精神,長城,不是獨立的一個意象,而是浩如煙海的祖國文化中的一滴,長城承載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博大的民族精神。
六、當場成誦!
七、靈活機動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長城謠》是一首詠物抒懷、反觀歷史的抒情詩。主體意象是長城,但詩中也有對黃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線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但詩中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
【板書設計】
第一節 以歷史的視角,凸現長城的滄桑
第二節 抒發對長城的依戀與贊美
第三節 借夢境表達對故鄉的思戀
【教學總結與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欣賞《一片槐樹葉》。
【導入】
以復習《長城謠》的情感——思鄉導入新課
【新課探究】
一、簡介作者與背景
1.紀弦,19xx年生,祖籍陜西,生于河北省清苑縣。原名路逾,曾用筆名路易士。1928年春開始發表詩作,1933年畢業于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自編《易士詩集》。1934年創辦《火山》詩刊。1936年東渡日本,回國后與戴望舒等創辦《新詩》月刊。1948年赴臺,在臺北市成功中學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國。1953年創辦并主編《現代詩》季刊,1956年組建現代派。紀弦是中國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之一(另兩位為覃子豪與鐘鼎文),在中國臺灣詩壇享有極高的聲譽。紀弦不僅創作極豐,而且在理論上亦極有建樹。他是現代派詩歌的倡導者,他主張寫“主知”的詩,強調“橫的移植”。詩風明快,善嘲諷,樂戲謔。他的詩極有韻味,且注重創新,令后學者競相仿效,成為中國臺灣詩壇的一面旗幟。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寫作不輟,被譽為“詩壇上的常青樹”。著有詩集、詩論與散文二十余部。
2.寫作背景
《一片槐樹葉》寫于1954年,當時詩人已經遠離大陸故土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映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詩人感情顫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于是他借這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思鄉之情。
二、字詞練習
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隨堂練習,掌握文中生字詞。
蟬翼(chán yì) 荒莽(mǎng)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受文意
1.范讀詩歌。注意朗讀時要講究節奏,強調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句子節奏,并有感情的朗讀。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初步印象,并進行歸納。
《一片槐樹葉》全詩分三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索,“現在一過去一將來”;另一條是感情線索,“傷感一回憶一企盼”,兩條線同步并行構成三塊:傷感現在,回憶過去,企盼將來。
四、分析詩歌內容
1.講析詩的第一節(可先范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一片“槐樹葉”,然而這片槐樹葉卻使用了極其繁復的修飾語:“全世界”指出范圍;“最珍奇、最寶貴”指出程度;“最使人傷心、最讓人落淚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指出它的形狀、顏色。這樣的一片槐樹葉使詩人睹物生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分析:有四行,僅僅是一句最簡單的陳述句:“這是一片槐樹葉。”而詩人卻采用了極繁復的修飾性定語,用以說明詩人當時睹物生情而又極為復雜矛盾的感情。前兩句落筆見情,詩人見到槐樹葉仿佛回到故土,贊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這種心情卻轉瞬即逝。第三句是一個長句,節奏緩慢沉重,欣喜一變而為傷感。這一節詩要傳達給讀者的,恐怕主要是傷感,而大幅度感情起伏變化,令人難忘,令人感慨。這種感情的變化很容易讓我們理解,如同看到能引起我們回憶的一張照片,讓我們欣喜,回味。這種感情的轉瞬即去,因為回憶的內容畢竟是豐富的,更容易勾起我們的感傷。于是作者的感情起伏如此之大。
2.講析詩的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槐樹葉的來歷
追問:槐樹葉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是作為詩集的書簽用的。在這里“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許指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雖忘卻了它的具體的來歷,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詩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為它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開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思鄉愁之門。
分析:寫槐樹葉的來歷,追溯過去,揭示槐樹葉的歷史內涵。詩人紀弦曾在南京、揚州、上海等地留下足跡,行蹤遍于大江南北,詩人雖然記憶已老,但他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這正是詩人欣喜的原因。“一冊古老的詩集”在這里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也許是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正因為詩人心系故國,繼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才使他對一片來自故土的槐樹葉情有獨鐘。那片小小的槐樹葉,正如一把鑰匙,一下子開啟了詩人心中對故鄉的深刻的記憶,于是濃濃的鄉思鄉愁洶涌而出。“沒有些微的損壞”似乎能讓我們想像到作者偶然間看到了來自于故鄉來自于故國的完整的槐樹葉時候的愉悅和珍愛。這當然是因為槐樹葉中凝聚了作者濃重的思鄉情感。
3.講析詩的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對將來的企盼,表達了游子思歸的情感。
思考:這一節運用了詩歌的什么手法?詩怎么寫的?
明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槐樹葉聯想到故土的泥土,進而聯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問: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明確:“我”回到故國,就是想去享受這樣一個美的季節,這里槐樹葉和槐花香成了作者的一種思鄉的情結,當作者看到,當作者想到,槐樹葉,和那淡淡的香,那便是思鄉的情懷在涌動,在流淌……而這里“享受”和“淡淡的”都帶有作者的情感傾向,正因為思念,正因為依戀,正因為這是寄托,所以一切在作者的眼中都那么美麗,那么讓人動容。
分析:寫對將來的企盼,表達游子的思歸之情。由槐樹葉想到“故國的泥土”,進而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這一節詩人直抒胸臆,聲聲含淚,字字泣血,盼歸之情,難以抑制。“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如夢般出現在作者的視野里,我們從這幾個詞語中能體會到作者的珍視和帶有愛的眼光中一片普通的葉子所凝聚的情感。“何年何月何日”的感嘆也能讓我們體味到作者的盼歸心情的急切,這急切不又在表現作者的濃濃思鄉念國之情嗎?
四、寫作特色
1.真摯而深切的情感
《一片槐樹葉》中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但是在第一節,作者用了幾個“最”來贊美槐樹葉,沒有真摯的情感是無法如此自然地用這樣的語言來贊美的。作者只選取了能引起自己思戀的槐樹葉來抒發情感,但是整首詩抒情自然,首尾呼應,一氣呵成。結尾處“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感情自然流淌于讀者心間,用澄澈的語言設置了使讀者產生思鄉共鳴的意境,悠遠,純粹。
2.精巧的構思
《一片槐樹葉》中作者的兩條線索都十分清晰,全詩以發現槐樹葉而起,以企盼重回槐花季節而收尾。首尾呼應,構思完整,結尾處的語言委婉含蓄,然而所表現的感情卻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五、練習拓展
1.再聽范讀,要求當場成誦。
2.靈活機動誦讀附舒婷詩歌《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小結】
本詩以“一片槐樹葉”為意象,寄托了詩人思鄉盼歸的情感,開頭以槐樹葉起情,結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收尾,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和上一篇詩歌一樣,都使用了詠物抒懷的藝術手法。作者借一片槐樹葉抒發了游子懷鄉之情。
【結構板書設計】
第一節 寫現在面對槐樹葉的感情變化
第二節 寫槐樹葉的來歷,追溯過去,揭示槐樹葉的歷史內涵
第三節 寫對將來的企盼,表達游子思歸之情
【教學總結與反思】
《現代詩兩首》 篇4
課題6、現代詩兩首學習目標1. 掌握“隘口、蹲踞、荒莽、山巔、蟬翼”等詞語。 2. 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
3. 學習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學習重點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學習難點學習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學 習 過 程備注布置預習1. 字詞積累(1)給加點字注音:隘口( )蹲踞( )( )荒莽( ) 山巔( )蟬翼( )(2)解詞: 隘口 冷眼 2.自由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一、預習展評從“字詞積累”中選用兩個以上的詞語,并用一種修辭手法寫一段話。 二、出示學習目標1. 掌握“隘口、蹲踞、荒莽、山巔、蟬翼”等詞語。 2. 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
3. 學習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三、合作探究預設問題一:分別概括《長城謠》三小節的內容;作者抒發了什么感情? 預設問題二:找出《一片槐樹葉》的線索,梳理思路;作者抒發了什么感情? 四、精講點撥預設問題:詩歌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表達主題,抒發感情? 五、當堂達標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5分)每一棵草都會開花①去鄉下,跟母親一起到草地里去。驚奇的發現,一種叫牛耳朵的草,開了細小的黃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澀地藏在葉間,不細看,還真看不出。我說,怎么草也開花?母親笑著掃過來一眼,淡淡說,每一棵草,都會開花的。愣住,細想,還真是這樣。蒲公英開花是眾所周知的。開成白白的絨球球,輕輕一吹,滿天飛花。狗尾巴草開的花,就像一條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過的風景。蒿子開花,是大團大團的……就沒見過不開花的草。②曾教過一個學生,很不出眾的一個孩子,皮膚黑黑的,還有些耳聾。因不怎么聽見聲音,他總是竭力張著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頭,作出努力傾聽的樣子。這樣的孩子,成績自然好不了,所有的競賽,譬如物理競賽,化學競賽,他都是被忽略的一個。甚至學期大考時,他的分數,也不被記入班級總分。所有人都把他當成殘疾,可有,可無。③他的父親,一個皮膚同樣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學校來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頭看看窗外的父親。也不出去,只送出一個笑容。a那笑容真是燦爛。盛開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陽光氣息在里頭。我好奇他綻放出那樣的笑容。問他,為什么不出去跟父親說話。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輕輕嘆一口氣,在心里,有些感動,又有些傷感。并不認為他,可以改變自己什么。④學期要結束的時候,學校組織學生手工競賽,是要到省里奪獎的。這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平素的勞技課,都被充公上了語文、數學,學生們的手工水平,實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這是,卻爆出冷門,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組,十個。每個泥娃娃都各具情態,或嬉笑,或遐想。活潑、純真、美好,讓人驚嘆。做品保上省里去,順利奪得特等獎。全省的特等獎,只設了一名,其轟動效應,可想而知。⑤學校開大會表彰這個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臺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個耳聾的孩子。或許是第一次站到這樣的臺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頭,羞澀地笑。讓他談獲獎體會,他囁嚅半天,說,我想,只要我努力,我總會做成一件事的。b剎那間,臺下一片靜,靜得陽光掉落的聲音都能聽得見。⑥從此面對學生,我再不敢輕易看輕他們中任何一個。他們就如同鄉間的那些草們,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會把黃的花,藏在葉間,開得細小而執著。 選自《雜文報》1.結合語境,理解第⑤段中加點的“囁嚅”一詞。(3分)2.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4分)3.標題“每一棵草都會開花”有什么含義?(3分)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5.你認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六、布置預習 學習心得
《現代詩兩首》 篇5
《現代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一. 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二. 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 反復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為教學重點
二. 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長城謠》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二 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學海拾貝
1 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 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 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 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四 當場成誦!
五 布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靈活機動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欣賞《一片槐樹葉》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新課
以復習《長城謠》的情感--思鄉導入新課
二 簡介作者紀弦(略)
三 賞析詩歌
1 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歌
2 講析詩的第一節(可先范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一片"槐樹葉"
然而這片槐樹葉卻使用了極其繁復的修飾語:"全世界"指出范圍;"最珍奇、最寶貴"指出程度;"最使人傷心、最讓人落淚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指出它的形狀、顏色。這樣的一片槐樹葉使詩人睹物生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3 講析詩的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槐樹葉的來歷
追問:槐樹葉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是作為詩集的書簽用的。在這里"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許指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雖忘卻了它的具體的來歷,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詩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為它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開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思鄉愁之門。
4 講析詩的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對將來的企盼,表達了游子思歸的情感。
思考:這一節運用了詩歌的什么手法?詩怎么寫的?
明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槐樹葉聯想到故土的泥土,進而聯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5 教師總結
本詩以"一片槐樹葉"為意象,寄托了詩人思鄉盼歸的情感,開頭以槐樹葉起情,結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收尾,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和上一篇詩歌一樣,都使用了詠物抒懷的藝術手法。
6 再聽范讀,要求當場成誦。
四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略
附舒婷詩歌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教學反思:
《現代詩兩首》 篇6
教學目標
1. 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2. 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 反復2. 朗讀,3. 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4. 體會詩人的情感為教學重點
5. 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長城謠》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二 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學海拾貝
1 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 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 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 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四 當場成誦!
五 布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靈活機動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欣賞《一片槐樹葉》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新課
以復習《長城謠》的情感--思鄉導入新課
二 簡介作者紀弦(略)
三 賞析詩歌
1 聽錄音,2 整體感知詩歌
3 講析詩的第一節(可先范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一片“槐樹葉”
然而這片槐樹葉卻使用了極其繁復的修飾語:“全世界”指出范圍;“最珍奇、最寶貴”指出程度;“最使人傷心、最讓人落淚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指出它的形狀、顏色。這樣的一片槐樹葉使詩人睹物生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4 講析詩的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槐樹葉的來歷
追問:槐樹葉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是作為詩集的書簽用的。在這里“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許指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雖忘卻了它的具體的來歷,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詩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為它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開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思鄉愁之門。
5 講析詩的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對將來的企盼,表達了游子思歸的情感。
思考:這一節運用了詩歌的什么手法?詩怎么寫的?
明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槐樹葉聯想到故土的泥土,進而聯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6 教師總結
本詩以“一片槐樹葉”為意象,寄托了詩人思鄉盼歸的情感,開頭以槐樹葉起情,結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收尾,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和上一篇詩歌一樣,都使用了詠物抒懷的藝術手法。
7 再聽范讀,8 要求當場成誦。
四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略
附舒婷詩歌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現代詩兩首》 篇7
《長城謠》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反觀歷史的抒情詩。主體意象是長城,但詩中也有對黃河的思戀;抒情主線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但詩中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
《一片槐樹葉》
這首詩寫于1954年,當時詩人已遠離大陸故土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跳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詩人的心靈顫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于是他借這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了游子懷鄉之情。
一、基礎知識
1.給紅色的字注音。
焉支( ) 隘口( ) 蹲踞( ) 焚起( )敕勒( )
蟬翼( ) 沾著( ) 槐樹( ) 山巔( )
2.易誤讀的字音
蹲踞jù 不讀jū 敕勒chì 不讀shè 隘口ài 不讀yì
沾著zhān 不讀niǎn 蟬翼chán 不讀dān
3. 形近字
┏焉:焉支 ┏踞:蹲踞 ┏敕:敕免 ┏沾:沾濕
┗嫣:嫣紅 ┗裙:衣裙 ┗蔌:野蔌 ┗粘:粘性
4. 詞語解釋。
【隘口】狹隘的山口。
【冷眼】冷靜客觀的態度。
【軀體】身軀;身體。
【些微】一點兒。
【悲歡】泛指聚會、別離、歡樂、悲傷的種種遭遇。
5. 背記知識
《長城謠》中較直接寫自己雖身居他鄉,卻心系故國的詩句是“而黃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進______。”
《一片槐樹葉》表達游子思歸之情的句子是“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學(文體)常識。
《長城謠》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詩人。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1981年中國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詩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內再版七次。
《一片槐樹葉》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東渡日本,回國后與戴望舒等創辦《__________》月刊。他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稱中國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他是_____________派詩歌的倡導者。
【參考答案】
1. yān ài dūn jù fén chì
chán yì zhān huái diān
5.要從你身旁流過 我不眠的夢中 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 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6.席慕蓉 蒙古 穆倫 席連勃 七里香 紀弦 路逾 新詩 覃子毫 鐘鼎文 現代
二、課文學習
1.讀下面詩句,說一說紅色詞語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
(1)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的恩怨
【明確】“無情”、“蹲踞”“冷眼”是富有創造性的使用擬人手法,刻畫了長城的形象,表明了長城是民族歷史的見證。這三個詞語都是貶義詞,從表面來看,是寫長城的無情,實際上是寫歷史的無情、時間的無情。它們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歷史的本體狀態——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無情的長城面前,在無情的歷史演變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
(2)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明確】“總”“一……便……”抒發了詩人凝聚于長城的熾熱的民族情感。
(3)敕勒川,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明確】“應”“ 仍然”“流進……不眠的夢中”寫詩人對故鄉對長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黃河入夢,表達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那種思鄉之情在心中永遠揮之不去,這一非常具有畫面感、形式感的場景,營造出一種緩慢低回凄清的氛圍。
2、從《長城謠》中找出運用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明確】“蹲踞”“冷眼看”“無情”等句表現了長城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是歷史的見證“人”。
3. 學完《長城謠》,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明確】中國人的思鄉情結。無論何時何地,總忘不了自己的故鄉。
【解析】此題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能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即可。
4. 學完《長城謠》,你對月亮、月色又有了怎樣的理解?
【明確】月亮,月色已成為詩人筆下思鄉的代名詞。如古人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等均賦予月以特定的含義。詩中“月色如水”是為了引出夢境,從而突出思鄉的主旨。
【解析】要聯系到與月有關的文學作品或詩句,并發現其共同點,簡單加以闡釋。
5.請你說說“長城”的象征意義。
【明確】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
這首詩富有民歌謠曲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是席慕蓉詩中佳作。
6.“一片槐樹葉”詩人說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又說它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這樣寫不矛盾。前句是借物抒情,詩人對“槐樹葉”的贊美實際上是對故鄉的贊美,暗含了詩人對故鄉美好的回憶和留戀;而后句則說明這種心情是轉瞬即逝,詩人由于遠離故土,往往又伴有極度的傷感。這兩句詩一起說明了詩人當時觸景生情而又極為復雜的感情。
7. 仿照下面這個哲理性比喻句,以“奮斗”和“希望”開頭,分別寫出兩個句式相同的哲理性比喻。
生活就是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
①奮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示例:
奮斗就是與風浪搏擊的那雙槳。
希望就是萬綠之原的絢麗花朵。
8.為什么一片“薄薄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的心目中卻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明確】因為它是來自祖國,是祖國的象征。它寄托了詩人對祖國強烈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因而這片“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心目中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9.從全詩看,詩人說這片槐樹葉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寶貴的”,為什么又說是“最使人傷心的,最使人流淚的”?
【明確】“最使人傷心的,最使人流淚的”表達了詩人身處異國,對故國懷有深切的懷念之情,以及急欲歸來的迫切之心。
10.“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撿來的了”兩句,即是實寫又是虛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寫的好處是:表面上是作者對槐樹葉的原處的追思,其實是表達了它是來自祖國便足夠了。
【明確】詩人由一片槐樹葉引發情思,由欣喜而傷感,鄉愁漸濃,借重享槐花季節抒思歸之情。
【解析】此題考察理解及概括能力,要點是將三節詩的主要內容用適當的詞連接起來。不要拘泥一種固定答案。
12.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明確】
《長城謠》文章結構圖
結構圖表如下:
┏長城的滄桑——兩千多年的悲歡離合┓ 心系故國
長城謠┫依戀長城——唱不成聲,寫不成篇 ┣ 思戀故鄉
┗夢回長城——難以成眠,夢回故鄉 ┛
(2)《長城謠》段落分析
全詩共三節。
第一節,詩人以歷史的視角,凸現長城的滄桑之感。寫歷史,方法很多,即使洋洋灑灑千萬言也未必能反映歷史全貌。但詩人只用一節詩,短短的幾句,便勾勒出浩浩一部長城史,兩千多年的征戰與殺伐。長城,曾上演過多少悲歡離合,而流到詩中的只有寥寥數字:“城上城下的爭戰”,“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詩人完全放棄感情評價,只是讓歷史凸現其本體狀態——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無情的長城面前,在無情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而古老的長城卻飽經滄桑,成為歷史的見證。
第二節,抒發詩人對長城的依戀和贊美之情。詩人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寫出了古老的長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對自己的影響。“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為,長城已成為民族的象征,成為祖國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詩人心系長城,心系故鄉,視古老的長城為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會日夜牽腸掛肚,魂牽夢繞。長城在詩人心中,早已不僅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遺產的象征。所以,才會讓多情的詩人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卻又揮之不去,成為一種情結。
第三節,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于故鄉的思戀之情。詩人夢到的是記憶與想象中的故鄉——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陰山山脈。通過這兩句詩可以看出,故鄉的山水草木在詩人心中有多么深刻而又久遠的印象,而且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黃河,也時時在詩人的心中流淌。詩人雖身居他鄉,卻心系故國。詩人希望有夢,在夢里回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鄉思鄉愁讓詩人難以成眠。全詩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
這首詩富有民歌謠曲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是席慕蓉詩中佳作。
(3)《一片槐樹葉》文章結構圖
詩分三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索,“現在——過去——將來”;另一條是感情線索,“傷感——回憶——企盼”。兩條線同步并行構成三塊:傷感現在,回憶過去,企盼將來,結構圖表如下:
┏傷感現在——見葉欣喜,轉瞬即逝┓ 聲聲含淚
一片槐樹葉┫回憶過去——樹葉來歷,眷戀故國┣ 字字泣血
┗企盼將來——重溫舊夢,思歸心切┛
(4)《一片槐樹葉》段落分析
詩分三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索,“現在——過去——將來”;另一條是感情線索,“傷感——回憶——企盼”。兩條線同步并行構成三塊:傷感現在,回憶過去,企盼將來。
第一節有四行,僅僅是一句最簡單的陳述句:“這是一片槐樹葉。”而詩人卻采用了極繁復的修飾性定語,用以說明詩人當時睹物生情而又極為復雜矛盾的感情。前兩句落筆見情,詩人見到槐樹葉仿佛回到故土,贊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這種心情卻轉瞬即逝。第三句是一個長句,節奏緩慢沉重,欣喜一變而為傷感。這一節詩要傳達給讀者的,恐怕主要是傷感,而大幅度感情起伏變化,令人難忘,令人感慨。
第二節寫槐樹葉的來歷,追溯過去,揭示槐樹葉的歷史內涵。詩人紀弦曾在南京、揚州、上海等地留下足跡,行蹤遍于大江南北,詩人雖然記憶已老,但他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這正是詩人為之欣喜的原因。“一冊古老的詩集”在這里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也許是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正因為詩人心系故國,繼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才使他對一片來自故土的槐樹葉情有獨鐘。那片小小的槐樹葉,正如一把鑰匙,一下子開啟了詩人心中對故鄉的深刻的記憶,于是濃濃的鄉思鄉愁洶涌而出。
第三節寫對將來的企盼,表達游子思歸之情。由槐樹葉想到“故國的泥土”,進而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這一節詩人直抒胸臆,聲聲含淚,字字泣血,盼歸之情,難以抑制。
全詩以發現槐樹葉而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季節而收尾。首尾呼應,情思貫通,一氣呵成,構思完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三、深入探究
1.這兩首詩在內容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明確】均抒發了游子思鄉之情。
2.這兩首詩分別選取了哪些意象來寄托情感?
【明確】《長城謠》:長城、月色、黃河等。《一片槐樹葉》:一片槐樹葉。
【解析】這里意象指能寄托作者感情的事物。
3.理解詩的精巧的構思。
兩詩的抒情主線都是對故鄉的思念,但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席慕蓉的《長城謠》首節詩扣著一個“謠”字鋪演長城滄桑悠久的歷史,具有豐富的意蘊,故國鄉情悲歡滄桑之嘆,感情極為復雜;二節由客觀而轉入主觀,以“烈火”寫強烈的故國之情,三節由歷史引入月夜之思,黃河人夢的形象含蓄深沉地表達出愛國之情。全詩意象宏大,情感沉雄郁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情感積淀。抒情已超出個人情感的范疇,而含有全民族的情思。《一片槐樹葉》首節有設懸性質,在對比中引發讀者思考,激起讀者探究其中原因,自然引入下文;第二節的“江南江北”既實行了作者過去的經歷,又虛寫出無論江南江北,總之可以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表現出對故土故國的鮮亮完整的記憶。第三節詩由“楓葉——泥土——回鄉”為聯想線抒情。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時間線,“現在——過去——將來”;另一條是感情:“傷感——回憶——企盼”,首尾呼應,情思貫通,一氣呵成,構思完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4.寫作特點。
(1)善選意象,詠物抒懷。《長城謠》選長城、黃河等可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事物作為寄情的意象,濃縮在短短的幾句詩中,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一片槐樹葉》則以偶然發現的書里的一片發黃的槐樹葉為意象,盡情抒發了游子懷鄉之情。
(2)語言清新,淺顯易懂。這兩首詩均使用了我們平時所用的語言,給讀者理解詩歌以極大方便。《長城謠》富有民歌謠曲風味,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一片槐樹葉》似在獨白,又似在與讀者對話,語言明白易懂,然又寄以深情。全詩以發現槐樹葉而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季節而收尾。首尾呼應,情思貫通,一氣呵成,構思完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四、遷移訓練
課內閱讀
(一)有感情地朗讀《長城謠》,思考問題。
長城謠
席慕蓉
盡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
盡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
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悲歡啊
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恩怨
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心中有你萬里的軀體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樹 你的風
敕勒川 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1.理解“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筑”中的“無情”?
2.長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樣的地位和影響?
3.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戀,結尾卻又說“不眠”,該如何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讀《一片槐樹葉》,思考問題。
一片槐樹葉
紀 弦
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里撿來的了,
被夾在一冊古老的詩集里,
多年來,竟沒有些微的損壞。
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
細看時,還沾著些故國的泥土啊。
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
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
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1.請寫出第一節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并簡單分析(不超過八十字)。
2.你認為“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什么深刻含義,請寫出你的理解。
3.最后一節為什么說“去享受一個……槐花香的季節”而不是“桃花香”或其他的花香呢?
4.(探究題)假如在“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里,席慕蓉和紀弦在長城相遇,你認為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根據你的知識設計一段對話,不超過一百字。
5.請你寫古人思鄉的完整詩句,至少兩句。
【參考答案】
(一)1.古老的長城飽經滄桑,是歷史的見證,人世的恩怨、成敗、榮辱在長城面前,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只是曇花一現,如白駒過隙,長城歷經風雨不為所動。
2.長城在詩人心中,不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遺產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個性化對象。
3.詩人希望有夢,在夢里回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鄉愁鄉思讓詩人難以成眠。
(二) 1、詩人剛見到槐樹葉,仿佛又回到故土,贊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現實,這種心情立刻變成了傷感,飄零在外,故國難回,傷心又無奈。
【解析】抓住欣喜——傷感的變化來回答。
2.“一冊古老的詩集”可能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也許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
【解析】不要想應該是什么答案,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寫,語句要通順,必要時可簡單解釋。
3這是為了與標題“一片槐樹葉”照應。寫桃花香或其他花香就不符合文意了。
4.席慕蓉:“紀兄,幸會幸會。前來享受‘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了?”紀弦:“是啊!順便也來感受感受那曾經爭戰的歷史。您的《長城謠》我都背得很熟練了。”席慕蓉:“香港、澳門已經回歸了,讓我們一同來企盼祖國的統一吧!”
【解析】最好圍繞思鄉還鄉的意思來寫。
5.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②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④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現代詩兩首》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的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現代詩,了解其特點。
3.朗讀詩歌,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兩首詩的教學均按照傾聽配樂詩、反復誦讀、分析探討藝術特色的程序進行,在第二課中增加了一個詩歌朗誦會,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高其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體會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與熱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體會詩境之美以及作者強烈的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感情。
教學突破: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作者的資料,準備詩歌的配樂朗誦帶或錄像帶。2.了解詩歌朗誦的相關常識。
學生準備:1.預習詩歌,反復朗讀,準確認讀文中字詞。2.自選一首現代詩,作好準備,參加朗誦比賽。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導入《長城謠》1.傾聽,了解作者生平按醋鞅塵?br>
2、指導朗讀,分析詩歌表現手法2.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及表現手法
3、導入《一片槐樹葉》3.傾聽,了解作者資料
一、聆聽配樂詩,了解背景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人課文,展示一些與作者或與詩歌相關的圖片、幻燈片,播放配樂詩歌,幫助學生建立對其的感性認識。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現代作家艾青的詩歌,這節課我們將共同賞析一首由現代女詩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懷詩《長城謠》。首先請聽這首詩歌的配樂版。板書課題。1.觀看幻燈片和圖片,在配樂中欣賞詩歌,對其形成初步認識。
2.師:對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學有什么了解,有誰愿意給我們簡單介紹 一下? 師補充:席慕蓉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這 也是她擁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2.跟隨教師提問,積極回答問題,就所了解的知識對作者做基本簡介,并聽取老師補充介紹詩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國著名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
二、體會詩歌藝術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詩歌,啟發學生探尋詩歌的寫作手法。1.按教師要求多次朗誦詩歌,體會詩歌韻律節奏,對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 的印象,詩歌所表現的內容以及要 表達的感情,并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說明。2.講述自己對這首詩歌的感受。
3.師:長城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象征,朗讀了全詩后,有誰能告訴大家作者是通過哪些詩句表達了對祖國對故鄉的一片深情?抽學生回答,檢查學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評講。3.認真思考問題。 生: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 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萬里的身軀。
4.導人課后思考與練習二,分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詩句。 4.用心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詩句。
5.總結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重點探討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5.聽教師評講,細細品味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
現代詩兩首
(第2課時) 總第34課時
一、導入《一片槐樹葉》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了席慕蓉的《長城謠》之后,接下來我們將讀到一首愛國題 材的現代詩,它就是我國當代作家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先來聽聽詩歌朗誦。播放配樂詩歌,幫助學生建立對這首詩的感性認識。板書課題。1.聆聽配樂詩,對詩歌形成初步感知。
2.介紹作者生平及創作經歷,幫助學 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2.聽教師介紹詩人的生平,由作者的經歷初步感知作者在詩中傾注的思鄉愛國之情。
3.請學生課后反復頌讀這首詩,在下節課。我們作為重點評析。3.傾聽,課后作頌讀練習。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四、本課小結
本課的教學從播放配樂詩朗誦人手,讓學生對詩歌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來進一步體會詩意,最后教師指導分析詩歌的藝術魅力。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第一詩段 鉤勒
第二詩段 抒懷 長城 愛國思鄉之情
第三詩段 感思
現代詩兩首
(第3課時) 總第35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組織朗讀,分析寫作手法1.反復朗讀,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表現于法
2、組織詩歌朗讀會2.詩歌朗誦競賽
一、體會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朗讀詩歌。1.多次朗誦,講究節奏,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2。師:通過對詩歌的朗讀,同學們對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和抒發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請個同學來給大家講一下。讓學生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感受。2.講述自己對這首詩歌的感受。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深切眷戀之情。
3.對學生的回答做評價,并做一些補充說明。3.聽取老師評講,加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
4.指導學生細讀詩歌,探討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與藝術特色。4.仔細思考,共同探討詩歌的藝術特色與寫作手法。
5.總結全詩的藝術特色、寫作手法和思想感情,重點探討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感情。5.聽教師總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并體會學習。
二、詩歌朗誦會
1.師:詩歌是一種非功利性的、表現人 類心靈世界的、富有創造性的文學樣式,它較其它文學更嚴謹、純粹和精微。而了解和豐富文學藝術,培 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的最佳途徑和切人點則是誦讀——反復朗讀。詩歌素有“三分詩七分讀”之說。朗讀能使眼到、口 到、耳到、心到,使靜止的詩活動起 來,變成聽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畫面,能將我們很快地帶人詩的意境,去領略那搖蕩心靈的思想美、圖畫美和音樂美。為了激發同學們誦讀 的熱情,提高朗讀的技巧,我們特地舉行這次朗誦會,希望同學們好好發揮,認真體會,最后有所收獲。
板書:詩歌朗誦會
2.抽學生講述在詩歌朗誦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將內容梗概板書。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談論自己所知道的在朗誦詩歌中應該注意的事項。(板書)
生:朗誦時應掌握節奏、重音、停頓等 技巧,做到字正腔圓,注意與一般讀 書的區別。
生:要充分理解詩人的感情,正確把 握詩歌的中心思想,盡可能做到“替 詩人朗誦”。
生:根據詩歌的形象,進行大膽想像與聯想,既能“替詩人朗誦”,更能“抒自我情懷”。
3.宣布活動開始,作好主持工作。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充滿感情地朗誦自己所選的詩歌。
4.讓同學自由發言,評選最佳朗誦者。
5.對優秀者予以肯定,總結同學的表現,列出優缺點。
6.讓學生就詩歌的朗誦技巧自由發言或提問。
預計問題:
生:教師,朗誦詩歌的關鍵是什么呢?
生:怎樣理解詩歌的形象?
生:老師,詩歌形象自古傳承下來的 文化含義是什么意思?
師:理解詩歌的形象是朗讀詩歌的 關鍵,有一些形象,表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但實際上都有另外一種涵義, 就是我們常說的寄托意義。只要看 到甲——形象,就會聯想到乙——寄托意義,甲乙兩者是聯在一起的。 譬如:松柏寄托堅強,月亮寄托相 思,楊柳寄托惜別,秋風寄托悲涼, 春風寄托喜悅,荷花寄托高潔。
7.肯定活動,提出希望,結束活動。
練習設計
1、為下列詞注音釋義。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些微 蟬翼
2、為什么1片“薄薄的,干的,淺黃色的槐樹葉”,在詩人的心目中卻是“全世界最的一片”?
教學反思
1.通過對這兩首詩歌的教學,教師應該認識到不能光把語文看成是一門工具學要突出這一學科的文學性、情感性,這就要善于利用其學科功能,適時激發學生習熱情,培養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用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學生智均大門,引領學生走出語文學習低迷的境地。
2.詩歌的教學主要*學生自己在反復誦讀中用心體會,教師不必做繁瑣的講在重點處加以指點即可。
《現代詩兩首》 篇9
第六課《現代詩兩首》
教學目標
一、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二、掌握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 反復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為教學重點
二.理解詩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征物,如長城等。(游子思鄉的載體)
二 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學海拾貝
1 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 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為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 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贊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 總 ” 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系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 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回長城
思考:為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系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回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 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 . 。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 。
四 當場成誦!
五 布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欣賞《一片槐樹葉》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新課
以復習《長城謠》的情感——思鄉導入 新課
二 簡介作者紀弦(略)
三 賞析詩歌
1、錄音,整體感知詩歌
2、講析詩的第一節(可先范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一片“槐樹葉”
然而這片槐樹葉卻使用了極其繁復的修飾語:“全世界”指出范圍;“最珍奇、最寶貴”指出程度;“最使人傷心、最讓人落淚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指出它的形狀、顏色。這樣的一片槐樹葉使詩人睹物生情,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3、講析詩的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寫槐樹葉的來歷
追問:槐樹葉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是作為詩集的書簽用的。在這里“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許指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雖忘卻了它的具體的來歷,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樹葉,詩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為它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開啟了詩人的濃濃的鄉思鄉愁之門。
4、講析詩的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對將來的企盼,表達了游子思歸的情感。
思考:這一節運用了詩歌的什么手法?詩怎么寫的?
明確:運用了聯想的手法。由槐樹葉聯想到故土的泥土,進而聯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
5、教師總結
本詩以“一片槐樹葉”為意象,寄托了詩人思鄉盼歸的情感,開頭以槐樹葉起情,結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飄香的季節收尾,首尾呼應,一氣呵成。 和上一篇詩歌一樣,都使用了詠物抒懷的藝術手法。
6、 再聽范讀,要求當場成誦。
四 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