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說節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了解。學習本文時,著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后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教學目標】
1、了解《儒林外史》的介紹。
2、欣賞小說的諷刺藝術。
3、了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夸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舊小說中的雅語與口語。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其他】
1、教師推薦《儒林外史》精彩片斷。
2、學生預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科舉制度不但麻煩,而且森嚴,過了這一關,還不知道是否能過下一關,其考試內容多為八股文和試貼詩等。那時取得考試資格的童試令人神往,正考的鄉試、會試、殿試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試貼詩等令人膽寒。但是,讀書又是步入官場、獲得特權的最好途經,許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極大的魔力,令許多人趨之若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科舉考試種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板書課題)介紹相關背景,掃除閱讀障礙。
二、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明確學習目標。三、整體感知
1、學生簡介作家、作品,教師相機補充。
吳敬梓,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便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炎涼,這些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干,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
2、聽課文范讀錄音,要求:
⑴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說中的詞語的解釋。
⑵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后”兩個部分。
檢查預習情況。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四、范進形象分析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