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最新教案
一、 教學設想課堂的行進按照“四三二一”之順序:
先提煉要素,揭示其作為一個隱喻,包含著勵志故事的普遍特征;
后以同類文本作比,彰顯屬愚公神話特有的異志;
再提出良種假設,引入生活經驗,將枯燥的“寓言說理”,轉變為“人情故事”,重新來打量這個人物的種種可能,頗有趣味;
最后借用西方人視角,評價這個古老的中國故事,讓人在悚然一驚之后,從濃厚的文化浸潤中拔身而出 ,發覺此文本悠久流傳的寓言密碼。
二、 教學目的
1. 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勾選提要,了解民族的朗健精神。
2. 分角色朗讀、辯論,懂得真理的相對性。
3. dv實錄,小組討論,探究愚公移山故事的文化內涵。
三、 教學過程
導入:歌曲《愚公移山》 山
移
愚公
[一]四大元素
山 人 過程 結局 (聽課文朗讀)
山是怎么樣的 愚公是怎么樣的 移山是怎么樣的艱苦 結局又怎么樣
方七百里,高萬仞————艱巨的
殘年余力————————微弱的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長期的
無壟斷焉————————最后的
[二]三處差異
比較閱讀:見材料一(夸父逐日,敬畏填海)
1.人數 課文(5個) 材料,(1個)
外援 4 無
結局 成功 失敗
愚公最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引出愚公和智叟的對話。辯:后息為勝,最后發言的人就是勝利者。
[三]兩種假設
“……何苦而不平?” 插入 智叟曰:“…………(學生想象)”
文章的最后 插入 智叟曰:“…………(學生想象)”
兩處額外添加請學生討論
——如何重新評價愚公?
1.假如愚公早料到“帝感其誠”或者與帝達成了協議,你如何評價愚公?
2.假如結尾是“后三年,愚公死,子孫承其志,世代挖山,時至今日,尚未休矣……”
請大家猜想
[四]一個疑問
為什么直到今天,中國人還會對愚公的事跡津津樂道?引出兩個外國人的思維
(看dv,兩位外國友人對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評價:a他指望他的家人完成一項運用體力而不是腦力的機械工作,他是一個愚蠢的老頭。如果在西方,我們不會想到移山,我們會繞道而行。b他是一個瘋狂的老頭,他為什么不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做這件事呢?)
學生回答。文章回到了勵志故事那一普遍特征,本文主角所表現的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