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教案3
“親”:接近。“遠”:疏遠,離去。“小人”:*邪無德之人。“所以”:……的原因。“興隆”:昌盛。“傾頹”:衰敗。“論”:議論。“未嘗”:未曾。“痛恨”:極不滿意;“痛”:極,非常;“恨”:遺憾,不滿意。“于”:對。“桓、靈”:東漢末桓帝、靈帝。他們在位時寵幸宦官外戚,捕殺賢能,朝政腐敗。“侍中”:指郭攸之、費偉。“尚書”:主管朝廷政事,指陳震。“長(zhǎng)史”:丞相府主管文書、簿籍的官,指張裔。諸葛亮出征,張裔統管丞相府事。“參(cān)軍”:官名,參謀軍務,指蔣碗。諸葛亮出征,他和張裔一起管理丞相府事。“悉”:全。“貞”:正直。“良”:賢能。“死節”:守節義而死。“愿”:希望。“信”:信任。“隆”:勢盛。“計日而待”:以日來計算就能等待其實現,意即不要多久時間。
3.內容。
提問:這段的內容是什么?
講解:在這段中,諸葛亮以漢朝興衰的歷史說明君王用人之極端重要,告誡劉禪要接近、信任正直賢能、忠貞不渝的巨子。
第6段
l.全班齊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很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稱。“躬”:親自。“于”:在。“茍全”:姑且保存。“亂世”:動蕩不安的時代。“聞(wèn)達”:顯達或受稱譽;“聞”:名聲;“達”:顯貴。“以”:因為。“卑鄙”:身份低微,學識鄙陋。“猥”:謙詞,辱,使自己降低身份。“枉”:屈就,用于別人,含有敬意。“屈”:委屈。“顧”:拜訪。“于”:到。“咨”:征詢。“以”:拿。“感激”:感動。“遂”:于是。“許”:應允,答應。“以”:用,拿。“驅馳”:驅逐奔馳,引申為盡力效命之意。“值”:遭逢。“傾覆”:傾倒覆沒,意為大敗。指公元208年劉備在當陽長圾被曹操戰敗。“際”:時期。“危難(nàn)”:危險困難;“難”,禍難。“爾來”:自那時以來;“爾”,這,那。“有”:用來整數與零數之間。“矣”:表示已然。
3.內容。
提問:本段寫什么內容?
講解: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劉備三顧草廬,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優遇。
第7段
1.叫一名同學朗讀。
讀畢,酌情講評。
2.詞句。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鳳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駕鈍,攘除*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祥、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寄”:委托。“以”:把。“大事”:重大的事情,這里指國家政務。“以”:這里表時間界限。“夙”:早。“恐”:擔心。“不”:無,沒有。“效”:效果。“以”:而,因而。“明”:明見。“滬”:水名,今金沙江。“不毛”:不生長五谷,意指荒涼之地;“毛”,五谷。“兵甲”:武器軍備。“獎”:勉勵。“北”:名詞用作狀語,向北。“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指曹魏統治區。“庶”:庶幾(jī),也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之詞。“竭”:盡。“駕鈍’”:低能,愚鈍;“駕”,能力低下的馬,喻才能低下。“攘除”:鏟除;“攘”,排斥。“還于舊都”:回到從前的都城;“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所以”:表所用之物,意為用來……的。“報”:報答。“而”:表并列。“職分”:身任之職所應盡的本分。“斟酌”:考慮。“損益”:減少增加,指興利除弊。“進:”:奉上。“盡”: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