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劇情,了解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 2.了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3.熟悉劇情,領悟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鑒賞能力。教學重點 1.把握劇中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品的象征手法。教學難點 領悟劇本所蘊含的象征意義,理解劇本的主題。教學方法 1.演讀法 2.討論法 3,延伸拓展法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分角色演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劇情;引讀提高,把握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層探究,合作研討。領悟作品蘊含的象征意義,理解作品的主題;延伸拓展,聯系現實,關注身邊孤獨的人群。 [教然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播放自行制作的動漫flash,一顆棗,兩顆棗,一筐棗,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狀,一個小男孩雙手作喇叭狀呼喊…… 教師畫外音:數不清的棗兒,爹喊自己的娃來吃,別人的娃卻來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邊卻只是別人的爹。他們使勁喊,娃不應,爹也不應。漫山遍野無人應。田野里只回蕩著祖孫二人無比熱烈卻又近乎無望的呼喊。為什么這飽含著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喚不回從小也是由它奶大養大的兒孫?這棗兒啊。到底是苦澀還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把握劇情 1.學生自薦朗讀課文,一人讀老人,一人讀男孩。其余同學點評。 提示:男孩的語言應讀出純真、活潑、稚嫩、可愛的情調來;老人的語言應讀得親切一些,讀出長者的風范,讀出較強的人生滄桑感和濃濃的鄉土氣息。 2.選一位同學概括劇情。 明確: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流露出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三、引讀提高,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揣摩劇情,把握人物形象。 小黑板顯示:關于老人1.老人在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哪些事情?如何認識老人的心態? 2.老人對男孩的態度如何? 3.如何評價老人這個形象? 關于男孩 4.請談談你對劇中男孩這一形象的認識。 關于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 5.你對劇中未出場的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