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新解質疑·自學階梯評估測試題
知識掌握
1.《楓橋夜泊》的作者是________朝詩人________,詩中的“姑蘇”即指現在的________。
2.這篇議論文所要反駁的是________。
能力提高
對于“愁眠”,新解者也有發現,說是“運河西岸,對著寒山寺大約兩公里有兩座山,一座叫獅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認為,“江楓漁火對愁眠”,就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的意思。我覺得,給這么一“解”,這句詩就索然無味了,整首詩也索然無味了。近來有些同志在那里大聲疾呼:詩中要有一個“我”在,沒有“我”就沒有詩,沒有文學!這說法對不對暫不去說它。單就《楓橋夜泊》這首詩而言,確是有個“我”在的。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這個“我”,實為一篇主宰,全詩命脈。有了這“愁眠”的“我”,月落、烏啼、霜天、江楓、漁火、鐘聲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觀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種動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解釋成兩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變成死的了,全詩也就變成了死的了。如此,“夜半鐘聲”也變成沒有來由的了。須知,“鐘聲”到客船,實際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無知之物,它管你鐘聲不鐘聲呢?
因此,我認為,若是把“愁眠”解釋成一座山,只會把全詩意境破壞無余,只會把這詩篇給糟蹋了。這種解釋法是不足取的。也許考據家會說:“明明對著寒山寺大約兩公里遠有座愁眠山,你有什么理由說張繼不是寫的它呢?”我還是那句話:你有什么文獻資料可以證實那座山在唐朝就叫愁眠山呢?如果沒有,那么,安知它不是張繼這首詩出名之后,被好事之徒附會命名的呢?事實上,考據文章所謂“愁眠山又名孤山”一語已經透露了消息。不妨查究一下:這座山究竟是“又名孤山”還是“原名”孤山呢?如果是原名孤山,那么,“愁眠”之名,是后人附會上去無疑。如果真是“又名”,為什么要在唐時就已著名的(如果不著名,張繼船過姑蘇,就不會知它名,當然更不會把它寫進詩篇了)“愁眠”之外,再起一個“孤山”的“又名”呢?這倒真是一個無法解答的難題。
1.作者認為“愁眠”不可解釋成一座山的原因是
[ ]
a.沒有“我”就沒有詩,沒有文學
b.沒有資料證明那座山在唐朝就叫愁眠山
c.“愁眠山又名孤山”一句邏輯上有問題
d.這會將全詩意境破壞無余
2.選文第2節中有不少的問句,試結合文體特點分析其有何作用。
________
3.你認為作者對詩的理解正確嗎?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看法。
________
4.你從該文中學到了哪些寫作駁論文的方法或注意點?
________
延伸拓展
駁“金錢萬能”
莎士比亞在他的《雅典的泰門》中,對金錢有一段如下的描述:
“金子?貴重的,閃光的,黃澄澄的金子?
不,是神喲!
我不是徒然地向它祈禱。
它足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
邪惡變成良善,衰老變成年少,
怯懦變成英勇,卑*變成崇高。”
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引述莎翁這段臺詞。的確,這段臺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私有制社會中那種金錢統治一切的可悲現象,暴露了那種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然而,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里,居然還有人在喊“金錢萬能”,拜倒在孔方兄的腳下。金錢真像某些人所想的那么“萬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