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隨感——《學弈》聽課報告
一位能點石成金的仙人,有一次他碰到一位乞丐,就將路旁的一塊石頭點成金子送給他。不料這個乞丐卻拒絕了這種施舍,他對仙人說:"你給我金子總是會用完的,還是把你點石成金的方法都給我把!這個故事引申到學習中來,可以這么講,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種學習的能力。那怎么獲得這種能力呢?在教學《論語》時,如何才能激發學生背誦、探究的欲望?如何才能指導學生掌握最正確有效、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直是困繞我的難題。聽于主任的《學弈》時,我特別注意了她是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準確地說,她并不是在講授古文,而是在引導學生自主地在古文地海洋里探索。
在課堂上,沒有作秀般激情地講演,也沒有學生演講般的侃侃而談。課堂上,學生們或奮筆急書,或凝眉苦思,或低聲交流。雖然,教室里少了公開課應有的寧靜,但是彌漫于四周的學習氛圍,卻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在場的參與者。
雖然,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漏洞百出,但仍舊可以看出,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積極的探索著。40分鐘的課堂很短暫,或許,一堂課下來,他們沒有完全理解《學弈》這篇文章的意思。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一定掌握了屬于自己的學習古文的方法。面對枯燥的古文,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樂趣。
我想,教學過程 的推動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雙方智慧的體現。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想辦法促使他們成為思的主體、做的主體和評的主體。但是,在把這些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同時,教師要特別關注他們的學習動態,及時圍繞問題的核心給予點撥和指引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學生的自主活動將會成為低效的盲目的活動,導致概念不清、方法不明。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應該如此。或許,在《論語》班上我也能試著采納于主任的方法,將教師教授《論語》變為學生主動探究《論語》,讓每個學生都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論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