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精選12篇)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1
《百合花》
1. 作家作品簡介:
茹志鵑,現代女作家。曾用筆名阿如、初旭。創作以短篇小說著名,代表作有《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剪輯錯了的故事》等。她的短篇小說有著鮮明的創作特色。題材大多不取生活中復雜重大的斗爭,而是以小見大。描寫人物心理細致入微;結構精巧嚴謹,善于運用精心提煉的細節,使情、理、事和諧統一;格調委婉柔和;語言清新抒情,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2. 字詞:
忸怩(ní):形容不太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訕訕(shàn):形容不好意思、難為情的樣子。
訥訥(nè):形容說話遲鈍。
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取別人的意見。
掂量(diān):這里是斟酌的意思。
耽擱(dān):這里是拖延的意思。
點綴(zhuì):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美好。
尷尬(gān gà):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憎惡(zēng wù):憎恨,厭惡。
虔誠(qián):恭敬而有誠意。
3. 課文分析:
(1)結構和情節: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都怪我了”):帶路,即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從“我們到包扎所”到“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通訊員和“我”一起向新媳婦借被。
第三部分(從“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到結尾):新媳婦獻出新被子為犧牲的通訊員入殮。
(2)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通訊員和新媳婦。
通訊員:靦腆、羞澀;耿直、單純;淳樸、真摯;臨危不懼、舍己救人。
新媳婦:美麗嫻靜、淳樸善良,對革命隊伍懷著誠摯的愛心,覺悟不斷提高的農村婦女形象。
(3)主題:
小說從解放戰爭中發生的平凡小事里深刻地挖掘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之所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后取得革命的勝利,靠的正是革命戰士的高度覺悟,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這一重大主題,不僅歌頌了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平凡人物為革命甘愿獻出一切的高尚品德,而且贊美了軍民之間,同志之間純潔、真摯、深厚的感情。
(4)細節描寫分析。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2
1. 作家作品簡介:
茹志鵑,現代女作家。曾用筆名阿如、初旭。創作以短篇小說著名,代表作有《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剪輯錯了的故事》等。她的短篇小說有著鮮明的創作特色。題材大多不取生活中復雜重大的斗爭,而是以小見大。描寫人物心理細致入微;結構精巧嚴謹,善于運用精心提煉的細節,使情、理、事和諧統一;格調委婉柔和;語言清新抒情,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2. 字詞:
忸怩(ní):形容不太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訕訕(shàn):形容不好意思、難為情的樣子。
訥訥(nè):形容說話遲鈍。
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取別人的意見。
掂量(diān):這里是斟酌的意思。
耽擱(dān):這里是拖延的意思。
點綴(zhuì):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美好。
尷尬(gān gà):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憎惡(zēng wù):憎恨,厭惡。
虔誠(qián):恭敬而有誠意。
3. 課文分析:
(1)結構和情節: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都怪我了”):帶路,即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從“我們到包扎所”到“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通訊員和“我”一起向新媳婦借被。
第三部分(從“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到結尾):新媳婦獻出新被子為犧牲的通訊員入殮。
(2)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通訊員和新媳婦。
通訊員:靦腆、羞澀;耿直、單純;淳樸、真摯;臨危不懼、舍己救人。
新媳婦:美麗嫻靜、淳樸善良,對革命隊伍懷著誠摯的愛心,覺悟不斷提高的農村婦女形象。
(3)主題:
小說從解放戰爭中發生的平凡小事里深刻地挖掘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之所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后取得革命的勝利,*的正是革命戰士的高度覺悟,*的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這一重大主題,不僅歌頌了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平凡人物為革命甘愿獻出一切的高尚品德,而且贊美了軍民之間,同志之間純潔、真摯、深厚的感情。
(4)細節描寫分析。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2、學會用心理活動、典型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過程
1、展示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茹志鵑,女,1925年參加新四軍,1955年轉業到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任《文藝月報》編輯。1958年3月,在《延河》上發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標志著她藝術風格開始形成。這篇“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曾被茅盾譽為當時最使他滿意和感動的一篇作品,贊賞這篇小說具有清新俊逸的藝術風格,是“靜夜的簫聲”。
《百合花》是茹志鵑前期的代表作。她寫這篇小說時,正是反右斗爭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員是這場擴大化運動的受害者。冷峻的現實生活使她“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各那時的同志關系”。她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里,便能膽肝相照,生死與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3、學生閱讀作品,梳理文脈
師:文章寫了哪幾個人物?圍繞這些人物寫了哪幾件事?
生:“我”、小通訊員、新媳婦
生: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訊員員救人犧牲,新媳婦獻被子
師:好。下面誰能來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生:(短暫討論)“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百合花象征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
師:概括得很好。這是文章的主旨。下面我們來看,文中出現了三個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線索人物。
師:對,“我”是整個故事的目擊者。“我”對小通訊員的情感前后是否有變化?文中找出原句為證。
生:“生起氣來”“發生了了興趣”“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個傻乎乎的同鄉”————懷著崇敬的的心情懷想他
師:“我”眼中的小通訊員是怎樣一個人呢?
生: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善解人意
師:那“我”眼中的新媳婦呢?
生:害羞
師:就此一條嗎?(學生不解)新媳婦和小通訊員有——三次相遇,找出第二次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討論新媳婦為何開始不肯借而后來肯借了,從中再看人物形象。
學生舉薦一男一女兩同學分角色朗讀,提議女生讀得太快,不合人物性格,換一女生,略帶羞澀,讀完后學生鼓掌。
生:(討論)新媳婦初到一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她害羞、靦腆,但她的本性是善良的,這從文中她總是“笑”可看出來。起初不肯借被是不舍,“這是她唯一的嫁妝”,但她又是深明大義的,故最終她還是借了。
生:我認為她與小通訊員的性格還有一共同點,即封建意識。(學生中有議論)不肯借是因為若把被子借給一陌生男子,怕丈夫回來責怪,這和小通訊員的“男女授受不親”是同出一理!但“這里老百姓覺悟高,又很開通”,故還是借了。
學生鼓掌!
師:這就是思考,這就是言這有據的“一家之言”的創新!下面請大家從文中勾勒原句,具體來看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
生:勾勒原句(略)。細節描寫、語言、肖像描寫、心理活動。
老師小結:
作者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參照板書“我”對小通訊員情感的變化),這就由遠到近,由淡到濃,由表及里地刻畫了小通訊員這個人物形象。其次運用典型細節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藝術表現手段(學生誦讀文中細節部分,如通訊員槍筒里插的樹枝和野花,給“我”開飯時吃的兩個饅頭,衣服上被門鉤撕破的衣洞,新媳婦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這不僅使得作品在情節發展上前后呼應,波瀾起伏,而且使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
一、反思本節課所得
第一:教師教給了學生學習小說的基本方法,樹立了學生對文章學習的整體意識。
《百合花》全文以時間為順序,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我先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梳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并用兩個字概括內容。如:開端——帶路發展——借被高潮——犧牲獻被結局——蓋被這樣,學生就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第二:緊扣文本,抓住重點,挖掘人物性格,進而不斷揭示課文主題。
《百合花》人物的塑造是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向前發展而日漸豐滿的。新媳婦可謂是閃亮登場,素不相識的小通訊員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妝——一個有著百合花圖案的被子,她當然有些不舍。但當我說借被子是為了打仗,打仗是為了老百姓之后,她“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屋里瞅著。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又主動將被子鋪在外面……當衛生員要揭掉小通訊員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時,新媳婦“劈手奪過被子”,“劈手”集中寫出了用自己的新被子為通訊員入殮時的那種果斷堅毅,不容商量的態度。我將這些關鍵語段或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并將能體現人物性格的重點詞語用著重號強調,從而幫助學生分析人物性格。而小通訊員的性格呈現,則由學生按照分析新媳婦的方法在課文勾畫、圈點、批注。最后引導學生明白:新媳婦和小通訊員都集中反映了純潔高尚的美好心靈,傳達出軍民之情如純潔之花,謳歌了他們的性格美和人性美,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課文的主題。
第三:重細節描寫的滲透,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同時,滲透學法指導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深入學習。
人們在生活中常說:細節決定成敗。而文學作品中最能打動人心的也可謂是細節描寫。為此,我選擇了幾處有代表性的細節引導學生揣摩、體會,并調動學生選擇一場景,抓人物描寫方法進行細節刻畫。這樣,學習文本就不是空中樓閣了,也自然地與我的小專題不謀而合了。事實證明,課堂上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第四:找準切入點,整個課堂流程設計巧妙。
本節課我自始至終以文題《百合花》一線貫之,切入點較好。基本做到了長文短教。
二、本節課所失
1、由于本篇小說較長,教師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有限。
2、授課教師在語速的把握上要適時調控。
三、本節課與個人小專題研究的聯系
本學期在校長的大力指導下,我擬定了本人的小專題研究方向,即:“中考作文訓練方法指導”,以此為契機,并以本人的課題“農村中學生寫作習慣的培養策略”為龍頭,巧妙滲透,潛移默化,同時有的放矢。具體做法如下:課前活動中成語故事的講評以及課后字詞積累的處理,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字詞積累的習慣。這也是我在作文訓練中的一項。認認真真寫字,給閱卷老師良好的第一印象,強調了書寫的重要性。另外,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例如:人物刻畫就是通過一處處成功的細節描寫,細致入微的來再現人物,我將有代表性的、具典型性的語段或句子利用多媒體課件投影出來,和學生一同反復咀嚼,并引導學生學習此方法,延伸拓展到課外練筆上。這樣,以課文為范例對學生寫作能力加以指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匯報本人的小專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開學初,我根據本學期九年級學生即將迎來中考的現實,以及中考作文占有語文試卷中“半壁江山”的形勢,以及任教兩個班學生的現狀,確定了小專題研究,并力求在每一節新課的學習上有所滲透,不在多,只要能涉及到一點,我就會有意識指導學生。與此同時,利用雙周寫大作文,單周寫小作文的時機,對寧夏近五年的中考作文試題和全國07——08年中考作文試題與學生共享,擴大信息量。每月為學生集體借閱課外讀物,多渠道引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預計在4月中旬收集學生優秀習作,在班級張貼、展示、交流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茹志鵑及其《百合花》。
2、理清小說思路,標題的象征意義及小說的主旨。
3、培養學生速讀小說、概述小說的能力。
4、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運用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借助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青春主題思想情操教育。
5、鑒賞小說精巧的構思,品味重點語句。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義。
三、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茹志鵑及其《百合花》。
2、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一、導入
1、在文中劃出下面的字詞并讀準字音(課后抄錄并解釋劃線詞語):
間歇撂下包扎著惱訥訥忸怩憨憨執拗挽髻尷尬訕訕瞅挾嬤嬤虔誠瞟了一眼磕磕絆絆張皇
2、如果讓你給這篇課文設計一幅插圖,你準備怎樣設計?用一段文字描述這幅畫面。
小戰士躺在棺材里,身上蓋著百合花的被子,年輕媳婦正在為他縫補衣服。“我”站在一旁,手里拿著小戰士送我的兩個饅頭,腦海中出現的是他背毛竹或者往前走的身影……
二、作者茹志鵑,當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簡單明了,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反映時代本質。1950年起,陸續在報刊上發表短篇小說和特寫,后來結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楊樹》《靜靜的禪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譯成日、英、法、俄、越等國文字。今天我們學習的《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三、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1、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1)本文是以什么為線索來講述故事情節的?
線索:“我”的見聞和感受。(通訊員帶“我”去包扎所(帶路)開端通訊員隨“我”借被子(借被)發展新媳婦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護(救護)再發展通訊員救人犧牲、新媳婦獻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犧牲、獻被)高潮、結局)
(2)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人物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
圖示:
↗小通訊員:帶路—借被—犧牲—蓋被
“我”
↘新媳婦:借被—縫衣—獻被
第一部分(開端)“帶路”(從開頭到“這都怪我了”)
第二部分(發展)“借被”(從“我們到包扎所”到“現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第三部分(高潮)“犧牲/獻被”(從“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到“兩個干硬的饅頭”)
第四部分(結局)“蓋被”(從“衛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到結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運用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
3、次要人物我的作用
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畫小通訊員和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的。
問題一:“我”眼中的小通訊員、新媳婦各是怎樣的人?(提示學生快速閱讀“帶路”“借被”“犧牲”部分,注意文中的細節描寫、語言、肖像描寫、心理活動等文字歸納出小通訊的性格特征)。并用下面的形式回答。
從中運用描寫,寫出這是一個的通訊員。
從中運用描寫,寫出這是一個的新媳婦。
1、總結小通訊員的形象:
一個極其可愛的普通戰士。天真純潔,充滿朝氣,對生活和自然無比熱愛。即將發起總攻的時刻,還在槍筒上插上幾根樹枝和野菊花(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他憨厚樸實,拘謹靦腆,比如,“帶路”情節中“張皇”“數摸”這兩個動詞的描寫作用。
“張皇”的意思是恐慌、慌張,但在這里卻非貶義,這一神態描寫,是在寫“我”剛剛結識的小通訊員那種靦腆、羞澀、局促,表現他質樸,純潔的心靈。
“數摸”這一動詞更突出了小通訊員那種忸怩的神態,拘謹局促的心理。但他又十分關心同志,走走停停也好,給我兩個饃饃也好,作者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畫了一個靦腆、羞澀、局促而又質樸純潔的小戰士形象。
“借被”的情節中,更看出通訊員的憨,不善言辭。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革命隊伍里受到黨的教育和戰斗生活的鍛煉,他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有著高度的階級覺悟和革命責任感。當他意識到自己借東西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可能會給群眾造成不良影響時,就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釋。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這是人家新婚時惟一的嫁妝,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
“犧牲/獻被”的情節中,更看出小通訊員的崇高精神。在取得總攻勝利的前夕,為了保護擔架隊員英勇捐軀。表現了他對革命和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
2、總結新媳婦的形象:
美麗、純潔、善良、高尚。
她在情節中,其性格是發展的。剛過門才三天,小通訊員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妝——一個有著百合花圖案的被子,她當然有些舍不得,這種情感在情在理。但當聽我說借被子是為了打仗為了老百姓之后,“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房屋瞅著……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動將被子“鋪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當衛生員動手要揭掉通訊員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時,新媳婦“劈手奪過被子”。“劈手”集中寫出了新媳婦用自己的新被子為通訊員人殮時的那種果斷堅毅、不容商量的態度。與先前的嫻靜羞赧判若兩人……
一句話,小說通過新媳婦對百合花被子處置過程的描寫,刻畫了人物性格或者說表現了人物性格的發展。
小說通過對新媳婦一系列的動作和細節描寫,不僅寫出了她對通訊員的友善、關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態度變化,更展示了新媳婦嫻靜、淳樸、善良、純真、高潔如百合花一樣美麗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純真、高潔的優美心靈和品格的象征。
3、學生最后總結形象和方法
小通訊員:熱愛生活,憨厚純樸,拘謹靦腆,關心同志,覺悟高,忠于革命。
新媳婦:美麗嫻靜、淳樸善良、對子弟兵有著深厚的階級情誼。
刻畫人物的手法: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細節描寫手法
三、領會細節描寫及作用
作者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這就由遠到近,由淡到濃,由表及里地刻畫了小通訊員這個人物形象。其次運用典型細節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藝術表現手段——幾處細節:兩次寫通訊員槍筒里插的樹枝和野花兩次寫給“我”開飯時吃的兩個饅頭四次寫衣服上被門鉤撕破的衣洞三次寫新媳婦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這不僅使得作品在情節發展上前后呼應,波瀾起伏,結構嚴謹,而且使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
四、討論“我”在文中的作用。
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人物。
2、“我”對小通訊員的情感前后是否有變化?(文中找出原句)。
“生起氣來”——“發生了興趣”——“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乎乎的同鄉”——懷著崇敬的心情懷想他
小通訊員的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善解人意;新媳婦的害羞、靦腆、善良、深明大義,對革命戰士有深厚的階級感情。是通過“我”的視角,“我”的情懷寫出來的。(女性視角)并從“我”的感情變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小結:“我”是小說中的線索人物,小說以“我”為視點,通過“我”敘述故事情節的。
拓展總結: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襯人物或線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對主要人物起陪襯作用;
②貫穿全文的線索,特別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我”,多起到敘述和見證人的作用,增加小說的真實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顯主旨;
④推動情節發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鑒賞本小說的構思。
2、標題的象征意義及小說的主旨
3、鑒賞重點語句
一、鑒賞本小說的構思。具體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
(1)白色“百合花”這種花卉的主要特點:色澤文雅,香氣清幽,白凈純潔,即清麗,純潔,高雅……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關的情節。請學生朗讀描寫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剛出門~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呼呼的同鄉)的內容。再請學生復述被子的最后結局。
總結:A被子,是情節的一部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B被子與人物性格關系。人犧牲、新媳婦獻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犧牲、獻被)高潮、結局。
二、標題的象征意義及小說的主旨
1、提問:作者為什么以百合花為題?結尾對百合花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百合花象征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百合花為象征,贊頌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三、品賞語言:重難點語句
1、“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通訊員在戰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這句話如何理解?
由上文知道一個×營的通訊員負了傷被送到包扎所,“我”馬上想到了“我”的同鄉,“我”很擔心他,所以“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想知道通訊員“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最后一句“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其實暗示了“我”對那個通訊員的關心、牽掛、惦念。
2、“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做我的下手。”
如何理解這句話?
因為是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所以在包扎所照顧男傷病員,為他們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跡感到放不開手,但這句話真正的意圖是為下文通訊員犧牲,此時新媳婦“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作了一個鋪墊。
3、“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
這句話寫出了新媳婦對通訊員的崇敬、歉疚、難過的心情。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前后的變化,寫出了她對為百姓捐軀的通訊員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純真、高潔的品質。
四、總結全文
《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象征了普通人淳樸善良的人性,也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年代的閃亮的青春,小通訊員把最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人民,年輕媳婦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了軍隊,這就是深厚的“魚水情”,他們的愛就是“大愛”,從他們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和源泉。
五、拓展延伸
高中生活就要這樣開始了,這幾天同學們在回校或在校園期間或許會遇到一些有趣的和動情的事涌上心頭,請擷取一兩個片斷,具體寫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題來。
五、板書設計:
百合花茹志鵑
百合花——清麗純潔高雅
小通訊員: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關心同志
新媳婦:嫻靜淳樸善良純真高潔
主題:人性美性格美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5
【教學目標】
1.變換視角重構故事,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
2.通過敘述視角的比較辨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
3.借助對這篇小說構思藝術的賞析,掌握從敘述視角切入的小說讀法。
【課前準備】
1.速讀課文,畫出這篇小說中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并作簡要點評。
2.試著以年輕戰士的戰友和新媳婦的視角簡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篇小說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過,請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點。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作答,寫了一位年輕戰士為救擔架員而犧牲;贊揚了軍民魚水情……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明確這篇小說一共寫了三個人物:文工團員“我”,小通訊員和新媳婦。
閱讀,就是力求有新的發現。這節課,就從同學們閱讀的最初感受出發,力爭有更新、更多的發現。
二、設置情境,變換視角復述情節
1.在革命烈士紀念館,一群中學生正在聽一位老戰士的講述。這位老戰士是那位年輕通訊員的戰友。請模擬戰友的口吻講述小通訊員當年的英雄事跡。
明確:1946年中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一場攻打海岸的戰斗。戰斗正緊張激烈地進行,有十來個擔架員擠在一個小巷子里。就在這時,敵人撂下一顆手榴彈,手榴彈在人縫里冒著煙亂轉。在這危急時刻,原本在我們后面的這位年輕通訊員,叫我們快趴下,他自己卻飛身上前,撲在手榴彈上,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們十多個擔架員。
2.若干年后,文中的“新媳婦”已成白發蒼蒼的老人。如果她給孫子講當年那段往事,會怎樣講?
明確:孩子啊,我給你講個故事。那件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大概是1946年中秋,我剛結婚才三天,有一天,家里突然來了位年輕戰士,愣頭愣腦地,說要借一條被子。我有點猶豫,因為我確實有一條被子,不過那是我唯一的嫁妝,假洋緞,栆紅底,上面還撒滿白色百合花,可好看咧。我跟這位年輕戰士開起玩笑,隨知他竟扭頭走了。過了不久,有位女戰士跟著他一起再過來。這位女戰士向我道歉,我就將被子抱給她。那天,我去包扎所幫忙,意外地發現年輕戰士為保護其他人而英勇犧牲了。我的淚很快流出來,將我的新被子蓋在他身上放進了棺材。
三、比較不同視角,分析人物形象
(一)比較戰友視角和新媳婦視角
思考:既然可以用戰友或新媳婦的視角來敘述,為什么這篇小說卻以一位文工團員“我”的視角來寫?
1.以戰友的視角和以文工團員的視角敘述,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理解。
PPT:“戰友”VS“文工團員”
點撥:從“戰友”與“文工團員”的性別角度思考。
明確:以戰友的視角來敘述,強調的是年輕戰士的英雄壯舉;而以“我”這位文工團員的視角敘述,就可以看到年輕戰士與女性交往拘謹羞澀的一面,進而展示英雄的另一面。這樣就寫出了人物的立體性,英雄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平凡人,是生活中活生生的“這一個”。
PPT:“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朗讀指導:強調“平常的、拖毛竹的”的朗讀重音,讀出平常普通的意味。
2.這篇小說中的視角不是一般的女性視角,還隱隱流露出母親的特點。小說創作于1958年,而小說中所發生的事是在1946年。當年,茹志娟才20歲,而寫作時32歲,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因此,在創作這篇小說時,作者還是忍不住流露出母親般的`溫情與體貼。找出文中描寫體現出女性視角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示例:“他已走遠了,但還見他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里一飄一飄的。我真后悔沒給他縫上再走。現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但是我又莫名其妙地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通訊員在戰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
3.女性視角,還增添了小說的抒情味道。找出文中體現出抒情味的語段。
明確:如對故鄉中秋節的描寫:“啊!中秋節,在我的故鄉,現在一定又是家家門前放一張竹茶幾,上面供一副香燭,幾碟瓜果月餅。……”再如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也為戰爭題材的小說增添了抒情色彩。
小結:以戰友的男性視角來敘述,突出的是小通訊員的英雄事跡;而以文工團員“我”的女性視角來敘述,能更全面、更細膩地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他在英勇之外的純真、樸實,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再者,以女性視角來寫,使這篇戰爭小說富有抒情色彩,更有感染力。
(二)比較新媳婦的視角與文工團員的視角
1.那同為女性,為什么不以新媳婦的視角而以文工團員的視角來寫呢?
PPT:“新媳婦”VS“文工團員”
點撥:新媳婦與女文工團員眼中的這位年輕戰士,有哪些區別?
明確:“我”眼中的年輕戰士是拘謹、樸實的,主要體現在與“我”交往時的緊張方面。“我”眼中的年輕戰士是善良的,如送“我”兩個干硬的饅頭。“我”眼中的年輕戰士政治覺悟高,盡管在借被子時“受挫”,但考慮到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毅然帶“我”去見新媳婦。而新媳婦與這位年輕戰士只有匆匆一面,對他的善良、淳樸、政治覺悟高,并沒有“我”了解得多。
2.寫年輕戰士的拘謹、淳樸、善良、政治覺悟高,有何作用?
明確:使人物形象更為飽滿,英雄不再是“高大全”式的扁平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可近的普通人。并使下文的英雄壯舉有了鋪墊,情節發展更加合情合理,不致于生硬。
3.小說用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寫年輕戰士護送“我”去包扎所,有人認為有點冗長,你認為呢?
明確:不冗長。一是通過寫年輕戰士與“我”的交往,突出他的拘謹、樸實、善良;二是為了下文“我”對年輕戰士情感認識的變化作鋪墊。
4.在與這位年輕戰士的關系上,“我”比新媳婦多了一個身份,是什么?
明確:“我”是這位年輕戰士的同鄉,因此可以通過想象,補充人物的過去,使年輕戰士的形象更為具體飽滿。朗讀下面句子,體會人物形象。
PPT:“我朝他寬寬的兩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現了一片綠霧似的竹海,海中間,一條窄窄的石級山道,盤旋而上。一個肩膀寬寬的小伙兒,肩上墊了一塊老藍布,扛了幾枝青竹,竹梢長長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級嘩嘩作響……”
小結:以“我”這一文工團員的視角比以新媳婦的視角,對年輕戰士的描寫更全面、更豐富,使人物形象更加具體飽滿。而且,“我”作為文工團員,與新媳婦相比,對年輕戰士的認識更為深刻。
四、感受雙重視角,理解文章主旨
1.剛才我們通過戰友與文工團員、新媳婦與文工團員的視角比較,發現只有從文工團員這個視角敘述,才最能展現這位年輕戰士的形象。這篇小說正是從文工團員的視角以“我”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述。但同樣是“我”,老師在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發現了兩個不同的“我”:一個是作為故事見證者的“我”,即在場的“我”;一個是作為故事敘述者的“我”,就是寫這篇小說時的“我”。我是從小說最后一句讀出來的,你們猜猜我是從哪些詞句中品讀出來的?
PPT:“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點撥:小說中,“我”對這位年輕戰士的稱呼有哪些?為何最后稱為“青年人”?可結合這篇小說所處的教材單元思考。
明確:小說中,“我”對這位年輕戰士的稱呼有“通訊員”“小同鄉”“小伙”“青年人”。如果按情感邏輯應該這樣寫:“……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小同鄉的臉。”而作者卻將“小同鄉”換成“青年人”,這是因為優秀的小說具有更大的普適性,由“一個”而擴充為“一類”。本文作者是想寫一類人,像年輕戰士這樣的一類值得銘記與頌揚的青年。再者,這篇小說還蘊含對青春的贊美。本文收入教材,是放在高中統編版必修上冊“青春”單元里。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是希望我們讀出“吟唱青春”的意蘊來。
因此,從“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我們讀到了作為事件見證人的“我”;從“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青年人”等詞句中,我們讀到了作為小說敘述者的“我”。從這雙重視角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創作小說時心中涌動的對年輕人的贊美。
2.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說主旨。我們來看看這篇小說的創作背景。
PPT:我寫《百合花》的時候,正是反右派的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社會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嘯平處于岌岌可危之時,我無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無悲涼地想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
——茹志娟《百合花的寫作經過》
思考:讀了這段文字,你對這篇小說的主旨有哪些新的發現?
明確:對美好的、純潔的人際關系的懷念。末句中“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看上去很直露,但其實是作者最真最濃的情感的迸發。
3.“純潔與感情”在這篇小說中有哪些具體的體現?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年輕戰士送“我”兩個干硬的饅頭;本想借一二十條棉被,卻借來了幾十條;新媳婦將自己的被子鋪在外面屋檐下的門板上;新媳婦將自己結婚用的新被子蓋在了一位僅見過一面的年輕戰士的尸體上……這些語句都體現出當時人們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這篇小說的主旨以前被很多人理解為“頌揚了軍民魚水情”,而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敘述視角的比較辨析,發現不僅頌揚了軍民魚水情,還頌揚了人與人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
五、總結
閱讀,就是不斷的發現。說說這節課你的閱讀發現。(句式:《百合花》這篇課文不僅……,還……。)
示例:
《百合花》這篇課文不僅反映了軍民魚水情,還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純潔的感情。
《百合花》這篇課文不僅情節生動,還有濃濃的情味。
《百合花》這篇課文不僅細節描寫生動,還有獨特的敘述視角選擇。
經典文章是值得反復閱讀,每次閱讀都會帶來新的發現。我們這節課的閱讀,主要是借助敘述視角的辨析比較來進行的,通過戰友與文工團員、新媳婦與文工團員的敘述視角的比較,我們發現這篇小說只有以文工團員“我”作為敘述視角才是最適合的。
讀小說,我們要能讀出小說背后的那雙眼睛,也就是小說的敘述視角。一篇經典小說,只有一種最佳的敘述視角。分析作者何以選擇這一視角,我們會很快走向小說文本的深處。我們課下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小說讀法,重新品讀曾讀過的一些經典小說,如魯迅的《故鄉》、蕭紅的《呼蘭河傳》等,思考小說為何選取這一敘述視角,并努力發現小說中所隱含的雙重視角,力爭有新的閱讀發現。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6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1、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識記、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復述課文。(重點)
2、理解小說的主題;體會運用細節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識記、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復述課文。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投影儀顯示白色百合花的圖片。(注意一定要是白色的百合花,這樣符合文章的內容和寓意。)
請學生談看圖片的感受,得出白色:百合花:這種花井的主要特點:色澤文雅,香氣清幽,白凈純潔,即清麗、純潔、高雅......
(提示:這是個開放的話題,盡管讓學生談。)
我們今天將學習茹志鵑的文章《百合花》。
2、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小說集《百合花》(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短篇小說《百合花》是茹志鵑的成名作。作家寫這篇小說時,正值“反右”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她的親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對冷酷的現實,她不由懷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于是,這象征著純潔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的:匣匣憂慮::不無悲涼的思念:之中燦然開放,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一股沁人的清香。
3、作者介紹
茹志鵑(1925一1998),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當代女作家。上海人。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靜靜的產院》《高高的白楊樹》等。新時期以來發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輯錯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兒女情》等。
4、題目解說
“百合花”代表純潔、優雅、高貴。文中既指新媳婦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軍的崇高品質和純潔美好的心靈,以及百姓愛護解放軍的真誠,暗示了文章主題。題目精練巧妙,內涵豐富。
5、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23段)開端,帶路。
第二部分(第24~45段)發展,借被。
第三部分(第46~60段)高潮,犧牲、獻被。
第四部分(第61~62段)結局、蓋被。
6、全文分析
1、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現在雖放了晴,路上還是滑得很,兩邊地里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洗得青翠水綠,珠爍晶瑩。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要不是敵人的冷炮在間歇地盲目地轟響著,我真以為我們是去趕集的呢!
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分析:這段景物描寫有色有味,展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人物輕松愉快的心情,表現了戰士臨危不懼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哎!說也怪,他背后好像長了眼睛似的,倒自動在路邊站下了,但臉還是朝著前面沒看我一眼。”
通訊員這看似奇怪的舉動寫出了什么?
分析:細膩地寫出了他對護送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善解人意,對女同志的細心體貼,但靦腆和憨厚,怯于和女同志在一起。
3、插敘“我”想象的小通訊員在家鄉拖毛竹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分析:這段插敘充滿詩情畫意,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包含著“我”對故鄉生活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對通訊員的親切感。
4、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我過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處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分析:這處細節描寫表現了新媳婦對通訊員的崇敬、歉疚的心情。樸實的動作飽含深情。
7、寫作特點
1、選材上善于從小處著眼,以小見大,表現主題。
2、對比手法富有詩意。如: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醫生與“我”的態度之不同。
3、善于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7
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讓學生理解百合花是信念的象征,理解信念對人生的價值。
2、學習文章運用擬人手法及層層襯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百合花是信念的象征,理解信念對人生的價值。
教學時間:xx年4月10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上學期學過《露珠與荷葉》,大家還記得作者是誰嗎?
點出林清玄的作品的特點:語言清新、優美,富有哲理
2、你們在學習、生活中遭受過誤解或嘲笑嗎?被別人誤解或嘲笑的時候,你又是怎么面對的呢?文中就有這樣一株百合,在開花的過程中也曾遭受到誤解與譏諷,它是如何面對的呢?
二、散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中的百合遭到了哪些挫折?
明確:
A自然環境的惡劣
B草的諷刺;蜂蝶、鳥雀的勸告(譏諷它不是花,是野草;勸告它即使開花也不會有價值——社會的否定)——(品讀語句,并說說它們的心理)
2、百合就是如何面對的?(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圈劃品讀語句)
明確:
A第3節
B第9節(排比句)
C百合依然努力地成長。(第3、10、13節)
3、從百合的所想所說所做中,你看到了百合怎樣的品質?(自信、頑強、執著、幸福、堅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
4、百合努力的結果怎樣?(圈劃品讀語句)
A“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積聚內心的能量”終于開花了。形成了“百合谷地”。
B得到了人們的贊美和肯定。
二、再讀課文,深化感知
1、“……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如何理解?
明確:淚滴是幸福的淚滴,因為自己的努力終于成功地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而成功的背后的艱辛讓百合知道這幸福來之不易,也勉勵自己要好好珍惜和繼續不斷的努力,所以這“歡喜”是“極深沉的”。
2、人們為什么會為百合花“感動得落淚”呢?
參考:看到滿山的百合顯露的從未見過的美;百合努力開花的過程是非常美的;百合不為別人所欣賞(長在偏僻遙遠的山谷),默默開花體現自己價值的信念是美的。
3、既然百合已經開了花,已經贏得了無數觀賞人的贊美,為什么滿山的百合還要“全心全意默默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呢?
明確:無論是在逆境中,還是在順境中,我們都不能忘記要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在逆境中堅定信念,永不言棄;在順境中,面對贊美不驕不躁,依然要做到“默默地開花”。
三、口頭表達
文中的百合以開花證明自己的存在,你還了解哪些物或人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該如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呢?
要點:人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都要不斷地堅定信念、不斷地努力奮斗,實現自己生命的精彩,實現自己活著的價值。
四、作業布置
1、完成點擊
2、預習《難忘的英格麗˙褒曼》
3、百合花終于開放了,“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請你以野草或蜂蝶的口吻寫一段話,表達對百合花開的想法。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8
一、揭示課題,質疑引入
同學們見過百合花嗎?在你們的心目中,百合花代表著什么?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百合花的簡筆畫。
學生自由發言,并交流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今天我們將學習關于百合花的一篇課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學提綱。
(1)讀準字音,讀通讀熟課文。
(2)勾出對你有所觸動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讀懂的寫寫感受(旁批),不懂的做上記號。
(3)想一想:百合為什么要努力開花?
2.學生質疑,交流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三、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1.全班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師生共同釋疑。
2.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有啟迪性的句子理解。
(1)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2)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3)許多孩童蹲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4)不管別人怎么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些句子,從讀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明白:如果不是百合內心對開花的強烈渴求,如果沒有一定要開花證明自己與野草不同的執著信念,那么也就不會有無數的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四、讀課文,感情升華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2.把文中對自己有所啟迪的句子摘抄下來。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2、學會用心理活動、典型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
二、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過程
1、展示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茹志鵑,女,1925年參加新四軍,1955年轉業到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任《文藝月報》編輯。1958年3月,在《延河》上發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標志著她藝術風格開始形成。這篇“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曾被茅盾譽為當時最使他滿意和感動的一篇作品,贊賞這篇小說具有清新俊逸的藝術風格,是“靜夜的簫聲”。
《百合花》是茹志鵑前期的代表作。她寫這篇小說時,正是反右斗爭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員是這場擴大化運動的受害者。冷峻的現實生活使她“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各那時的同志關系”。她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里,便能膽肝相照,生死與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3、學生閱讀作品,梳理文脈
師:文章寫了哪幾個人物?圍繞這些人物寫了哪幾件事?
生:“我”、小通訊員、新媳婦
生: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訊員員救人犧牲,新媳婦獻被子
師:好。下面誰能來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生:(短暫討論)“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百合花象征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
師:概括得很好。這是文章的主旨。下面我們來看,文中出現了三個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線索人物。
師:對,“我”是整個故事的目擊者。“我”對小通訊員的情感前后是否有變化?文中找出原句為證。
生:“生起氣來”“發生了了興趣”“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個傻乎乎的同鄉”————懷著崇敬的的心情懷想他
師:“我”眼中的小通訊員是怎樣一個人呢?
生:靦腆、淳樸、勇敢、熱愛生活、善解人意
師:那“我”眼中的新媳婦呢?
生:害羞
師:就此一條嗎?(學生不解)新媳婦和小通訊員有——三次相遇,找出第二次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討論新媳婦為何開始不肯借而后來肯借了,從中再看人物形象。
學生舉薦一男一女兩同學分角色朗讀,提議女生讀得太快,不合人物性格,換一女生,略帶羞澀,讀完后學生鼓掌。
生:(討論)新媳婦初到一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她害羞、靦腆,但她的本性是善良的,這從文中她總是“笑”可看出來。起初不肯借被是不舍,“這是她唯一的嫁妝”,但她又是深明大義的,故最終她還是借了。
生:我認為她與小通訊員的性格還有一共同點,即封建意識。(學生中有議論)不肯借是因為若把被子借給一陌生男子,怕丈夫回來責怪,這和小通訊員的“男女授受不親”是同出一理!但“這里老百姓覺悟高,又很開通”,故還是借了。
學生鼓掌!
師:這就是思考,這就是言這有據的“一家之言”的創新!下面請大家從文中勾勒原句,具體來看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
生:勾勒原句(略)。細節描寫、語言、肖像描寫、心理活動。
老師小結:
作者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參照板書“我”對小通訊員情感的變化),這就由遠到近,由淡到濃,由表及里地刻畫了小通訊員這個人物形象。其次運用典型細節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藝術表現手段(學生誦讀文中細節部分,如通訊員槍筒里插的樹枝和野花,給“我”開飯時吃的兩個饅頭,衣服上被門鉤撕破的衣洞,新媳婦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這不僅使得作品在情節發展上前后呼應,波瀾起伏,而且使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
《百合花》課文簡析
1、作家作品簡介:
茹志鵑,現代女作家。曾用筆名阿如、初旭。創作以短篇小說著名,代表作有《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剪輯錯了的故事》等。她的短篇小說有著鮮明的創作特色。題材大多不取生活中復雜重大的斗爭,而是以小見大。描寫人物心理細致入微;結構精巧嚴謹,善于運用精心提煉的細節,使情、理、事和諧統一;格調委婉柔和;語言清新抒情,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2、字詞:
忸怩(ní):形容不太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訕訕(shàn):形容不好意思、難為情的樣子。
訥訥(nè):形容說話遲鈍。
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取別人的意見。
掂量(diān):這里是斟酌的意思。
耽擱(dān):這里是拖延的意思。
點綴(zhuì):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美好。
尷尬(gān gà):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憎惡(zēng wù):憎恨,厭惡。
虔誠(qián):恭敬而有誠意。
3、課文分析:
(1)結構和情節: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都怪我了”):帶路,即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從“我們到包扎所”到“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通訊員和“我”一起向新媳婦借被。
第三部分(從“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到結尾):新媳婦獻出新被子為犧牲的通訊員入殮。
(2)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通訊員和新媳婦。
通訊員:靦腆、羞澀;耿直、單純;淳樸、真摯;臨危不懼、舍己救人。
新媳婦:美麗嫻靜、淳樸善良,對革命隊伍懷著誠摯的愛心,覺悟不斷提高的農村婦女形象。
(3)主題:
小說從解放戰爭中發生的平凡小事里深刻地挖掘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之所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后取得革命的勝利,靠的正是革命戰士的高度覺悟,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這一重大主題,不僅歌頌了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平凡人物為革命甘愿獻出一切的高尚品德,而且贊美了軍民之間,同志之間純潔、真摯、深厚的感情
《百合花》教學反思
一、反思本節課所得
第一:教師教給了學生學習小說的基本方法,樹立了學生對文章學習的整體意識。
《百合花》全文以時間為順序,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我先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梳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并用兩個字概括內容。如:開端——帶路發展——借被高潮——犧牲獻被結局——蓋被這樣,學生就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第二:緊扣文本,抓住重點,挖掘人物性格,進而不斷揭示課文主題。
《百合花》人物的塑造是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向前發展而日漸豐滿的。新媳婦可謂是閃亮登場,素不相識的小通訊員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妝——一個有著百合花圖案的被子,她當然有些不舍。但當我說借被子是為了打仗,打仗是為了老百姓之后,她“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屋里瞅著。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又主動將被子鋪在外面……當衛生員要揭掉小通訊員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時,新媳婦“劈手奪過被子”,“劈手”集中寫出了用自己的新被子為通訊員入殮時的那種果斷堅毅,不容商量的態度。我將這些關鍵語段或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并將能體現人物性格的重點詞語用著重號強調,從而幫助學生分析人物性格。而小通訊員的性格呈現,則由學生按照分析新媳婦的方法在課文勾畫、圈點、批注。最后引導學生明白:新媳婦和小通訊員都集中反映了純潔高尚的美好心靈,傳達出軍民之情如純潔之花,謳歌了他們的性格美和人性美,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課文的主題。
第三:重細節描寫的滲透,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同時,滲透學法指導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深入學習。
人們在生活中常說:細節決定成敗。而文學作品中最能打動人心的也可謂是細節描寫。為此,我選擇了幾處有代表性的細節引導學生揣摩、體會,并調動學生選擇一場景,抓人物描寫方法進行細節刻畫。這樣,學習文本就不是空中樓閣了,也自然地與我的小專題不謀而合了。事實證明,課堂上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第四:找準切入點,整個課堂流程設計巧妙。
本節課我自始至終以文題《百合花》一線貫之,切入點較好。基本做到了長文短教。
二、本節課所失
1、由于本篇小說較長,教師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有限。
2、授課教師在語速的把握上要適時調控。
三、本節課與個人小專題研究的聯系
本學期在校長的大力指導下,我擬定了本人的小專題研究方向,即:“中考作文訓練方法指導”,以此為契機,并以本人的課題“農村中學生寫作習慣的培養策略”為龍頭,巧妙滲透,潛移默化,同時有的放矢。具體做法如下:課前活動中成語故事的講評以及課后字詞積累的處理,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字詞積累的習慣。這也是我在作文訓練中的一項。認認真真寫字,給閱卷老師良好的第一印象,強調了書寫的重要性。另外,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例如:人物刻畫就是通過一處處成功的細節描寫,細致入微的來再現人物,我將有代表性的、具典型性的語段或句子利用多媒體課件投影出來,和學生一同反復咀嚼,并引導學生學習此方法,延伸拓展到課外練筆上。這樣,以課文為范例對學生寫作能力加以指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匯報本人的小專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開學初,我根據本學期九年級學生即將迎來中考的現實,以及中考作文占有語文試卷中“半壁江山”的形勢,以及任教兩個班學生的現狀,確定了小專題研究,并力求在每一節新課的學習上有所滲透,不在多,只要能涉及到一點,我就會有意識指導學生。與此同時,利用雙周寫大作文,單周寫小作文的時機,對寧夏近五年的中考作文試題和全國07——08年中考作文試題與學生共享,擴大信息量。每月為學生集體借閱課外讀物,多渠道引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預計在4月中旬收集學生優秀習作,在班級張貼、展示、交流。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10
教師寄語: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學習目標:
1、明白本小說題目的含義和主題。
2、體味細節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難點)
3、分析人物形象。(重點)
4、培養學生速讀小說,概述小說的能力
預習任務:
1、速讀全文。思考:文章寫了哪幾個人物?圍繞這些人物寫了哪幾件事?
2、掌握下列詞語及字音
撂訥訥忸怩憨憨執拗髻尷尬訕訕瞅挾嬤嬤砦虔誠磕磕絆絆
3、閱讀中發現的問題:
學習過程:
一、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茹志鵑,女,1925年參加新四軍,1955年轉業到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任《文藝月報》編輯。1958年3月,在《延河》上發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標志著她藝術風格開始形成。這篇"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曾被茅盾譽為當時最使他滿意和感動的一篇作品,贊賞這篇小說具有清新俊逸的藝術風格,是"靜夜的簫聲"。
《百合花》是茹志鵑前期的代表作。她寫這篇小說時,正是反右斗爭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員是這場擴大化運動的受害者。冷峻的現實生活使她"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各那時的同志關系"。她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里,便能膽肝相照,生死與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二、整體感知
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時間為順序,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情節。
根據情節的階段性,可以分為四部分。
一部分、開端
二部分、發展
三部分、高潮
四部分、結局
三、合作探究
理解跟百合花被相關的情節。
請學生朗讀95頁描寫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96頁"剛出門~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呼呼的同鄉)的內容。再請學生復述被子的最后結局。
總結:
A/被子,是情節的一部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B/被子與人物性格關系。
提問:借被和獻被這兩個情節,你看到了新媳婦怎樣的性格?
各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或補充。
四、活動延伸
(一)分組思考問題:"百合花"僅僅是新媳婦心靈和性格的象征嗎?和小通訊員和我有關嗎?全篇主題是什么?精讀課文,合作探究。分析小通訊員的性格。
由四大部分的情節入手。迅速瀏覽課文,歸納概括,然后交流。
1看"帶路"的情節,即課文5節~"這都怪我了"
小通訊員的性格是什么?文章是怎樣塑造的?具體表現在什么地方?
2"借被"的情節中,文章是怎樣塑造小通訊員的形象的?
3"犧牲/獻被"的情節中,表現了小通訊員怎樣的精神境界?
4新媳婦獻百合花的被子,明顯是與百合花有關的,但小通訊員與百合花有關嗎?
5那么,百合花在文中還有什么寓意?
(二)討論"我"在文中的作用。
以"我"為視點,娓娓動聽地敘述故事,找出文章中表現我心理活動變化的詞語來。并談談這樣寫的好處?作用:
五、課堂小節
1、小說構思是非常巧妙的。表面上看,百合花的純潔清新美好好像只與新媳婦有關,其實,百合花的特點與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的性格,與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是緊密關聯的。
2、百合花為題的寓意和小說主題的概括
百合花,色澤文雅,香氣清幽,白凈純潔。本文題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賦予了它豐富的象征意義:即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他們都有百合花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戰士和戰士之間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一句話,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性格美。
六、達標測評
閱讀“新媳婦又短促地“啊”了一聲。———————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回答:
1、《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說中兩次出現,第一次出現在哪里?當是新媳婦的態度怎樣?
2、作者以“百合花”為標題的用意何在?
3、寫出了新媳婦心理情感的轉變。
4、新媳婦這時臉發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是我的——”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試分析句子中新媳婦“劈手”“狠狠”“氣洶洶”的原因。
5、課文中多次寫到“通訊員”衣服上的口子,這口子是怎么回事?新媳婦在他死后不顧勸說繼續縫補說明了什么?
《百合花》專題訓練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字的注音、組詞有錯誤的一項是:
A、執拗(niù)山坳(ào)黑黝黝(yǒu)
B、樞(shū)紐嘔(ōu)歌毆(ǒu)打
C、裸(luǒ)露一棵(kē)樹一顆(kē)心
D、分辨(biàn)花瓣(bàn)辮(biàn)子
2、下列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安詳小心翼翼氣勢兇兇
B、發髻日溢豐富張皇失措
C、棉絮平淡無其義憤填膺
D、篝火流水淙淙起早熬夜
3、下列畫線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在學校舉辦的藝術節上,同學們別出心裁,自編、自演了許多新穎、有趣的文藝節目。
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園里到處是游玩的人,天黑了還不絕如縷,熱鬧極了。
C、第九屆青年歌手大獎賽上,有些歌手面對常識性問題一籌莫展,默默無聞,令人失望。
D、某些國家借搜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名行掠石油資源之實,真可謂是事半功倍。
4、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填空
當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創作的《百合花》,這篇小說構思巧妙以_____________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以純潔的百合花象征_______________,展開對軍民關系饒有詩意的描寫,抒寫了軍民魚水情。按故事情節的一般規律,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5、“我”是小說中事件的見證人,“我”對小通訊員的態度一直在變化,請用準確的詞語填空。
在剛剛接觸因趕路不及而①,然后又對他保持距離的作法而②,以后是對小同鄉③,“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最后,“我”懷著④的心情,送走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6、“戰爭”這個詞似乎離我們很遠,但“伊拉克”的戰火,“中東”的硝煙,“巴以”的沖突,“中日”關系的多變,這些事件又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與同學探討當代中學生該如何看待“戰爭”,并將自己的認識或感想寫下來。
二、閱讀《蓋不完的房子》,回答問題
爺爺忙碌了半生才蓋起三間土屋。土屋是用坯蓋成的。先把麥草軋成一段段的,每段大約有15公分長,摻到黃土里和成泥,用20公分寬40公分長的木板模具,拓成坯子,曬干后用它砌墻,上面砌成脊形,橫上檁子,鋪上高粱桿,抹上一層厚厚的泥,上面再苫上一層厚厚的稻草。一所上墻草屋就建成了。
住這樣的土屋是很麻煩的,每年秋天都要用碎麥草摻黃土和的泥抹一遍墻,一來可防止微小的空隙透風,冬天不保暖;二來防止明年春天和夏天雨水沖洗。如果墻外的泥被沖掉,就要危及里面的坯,那樣房子就沒有壽命了。
爺爺把一家人搬進草房之后,每個人的臉上都笑開了花。那年月能住上這么好的草房,是值得老鄰們羨慕的。爺爺常說:“這房子啊,夠我住一輩子了,就在這養老了。”
等爸爸到了中年的時候,把草房扒倒蓋起了磚瓦結構的北京平房,窗戶比以前寬闊明亮了,還裝上了暖氣。一家人更是喜上眉梢。爺爺也住進來了,卻看不出他有多么高興,扒房子的時候,爺爺沒有阻攔,只坐在一旁嘆著氣說:“好好的房子,說扒就扒了。我本來是想在這兒養老的。”
當老屋完全消失,紅磚墻砌起來的時候,爺爺流下了眼淚:“我大半輩子的辛苦,說沒就沒了,真舍不得呀!”爸爸勸爺爺說:“您老辛苦了一輩子,也該住住好房子,這回不再扒了,住兩輩子也沒問題。”
等兒子長大的時候,這所磚瓦結構的老屋還是扒掉了,蓋起了三間小獨樓。爺爺住進樓房里笑得胡子在顫抖,眼里流著淚,不再表白自己的感受。爸爸一邊說樓房就是比平房氣派,可心里總有點不是滋味。那所平房不見了,那是他半生的勞動所得啊!那么好的房子說扒就扒了,他總覺得這輩子一點成就都沒有了。
兒子看著用自己心血蓋成的獨樓,欣慰地說:“咱們家祖祖輩輩,到了我這兒才活出點人樣來。這樓,再住幾輩子都沒問題。往后,子子孫孫再不用蓋房子了。”孫子在一旁接著說:“我才不稀罕。等我長大了,要扒掉它,再蓋一個比它還高還大還漂亮的樓。”“你敢,我打斷你的腿。”兒子發火了,“這可是我半生心血,你敢給我毀了!”孫子嚇了一跳,急忙躲到了一邊去。他現在年齡還小,誰能保證他不扒掉這幢樓再建新樓呢!
爺爺在臨死的時候,終于悟透一個道理:只要人類存在一天,房子是蓋不完的。
1、給加粗字注音。
摻苫檁
2、土屋為什么“每年秋天都要用碎麥草摻黃土和的泥抹一遍墻?”(不超過五個字)
3、爺爺、爸爸、兒子對扒掉自己蓋的房子是什么態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
4、線處爺爺的兩次流淚,心情是否相同?
5、孫子長大后,會不會扒掉這幢樓再建新樓呢?為什么?
三、創新作文題
生活中人們常會做了這樣那樣的事之后有這樣或那樣的感觸,請以“之后”為題寫一篇文章,適當運用對人物的描寫方法。500字左右。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
2、學習詞:雪白雪白、透明。
3、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仿編散文,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
重點與難點重點:
欣賞、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難點:能嘗試仿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1、錄音,課件:百合花
2、實物百合花,花、葉子的標記
3、正在開展“美麗的花”的主題活動。
活動過程:
一、實物感知百合花(聞、看、說百合花)。
1、師把花藏起來,讓我們閉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氣,你聞到了什么香味?
2、出示花,讓我們睜開眼睛,仔細地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3、對,是百合花,喜歡嗎?為什么?
二、欣賞散文。
1、幼兒聽錄音。
師:有一位小姑娘也喜歡百合花,她把它寫成了一篇很美的散文,名字叫《百合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錄音。
2、提問:
(1)你聽了有什么感覺?散文里的百合花是什么樣的?(像喇叭一樣的花朵,它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出示圖一)請幾個幼兒說一說,請幼兒學一學。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雪白雪白的?(雪白的紙、雪白的墻壁)
三、幼兒第二次欣賞散文。
1、雪白的百合花把誰吸引來了?我們一起一邊聽一邊看。播放動畫。
(雪白的百合花把蜻蜓、瓢蟲吸引來了。
2、蜻蜓是怎樣來到百合花上的?(展開透明的翅膀飛來了)還有哪些東西是透明的?(透明的玻璃、水、紙)怎么樣叫展開翅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請一組幼兒學一學。
3.他們表演的真好,我好象看到了一只紅色的蜻蜓,展開透明的翅膀飛來了。
4.瓢蟲也是怎樣來到百合花上的?(它像一顆紅豆,停在百合花長形的綠葉上休息)請另一組幼兒表演。
5.老師這里有一朵百合花,這里有一朵綠葉,請男小朋友學蜻蜓飛到花上,請女小朋友學瓢蟲飛到綠葉上。
四、第三次欣賞散文。
1.散文中寫了哪些顏色?它給我們什么感覺呢?
小結:有紅的,白的,暗紅的和綠色的。(用了這些顏色,我感到蜻蜓、瓢蟲在百合花上更美麗了,使我們看了更喜歡。
2.散文中有相同的地方嗎?
小結:對了,每句話一開始都寫了我看見,我看見,就象我們小朋友親自看見蜻蜓和瓢蟲在百合花上一樣。
五、師生共同邊朗誦邊集體表演師:
這首散文真的太美了,讓我們跟著畫面邊朗誦邊表演吧!
六、遷移仿編散文詩
1、如果請你來編一編,美麗的百合花引來了蜻蜓、瓢蟲,還有誰也會來呢?
2、你能用“我看見……了,它怎么樣”來編一編嗎?
(1)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創編散文。
指導要點:可以編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請不同的小昆蟲、小動物和百合花做游戲。根據幼兒能力不同來編。
(2)請小組派代表來編一下。(編的好的獎勵)
3、師:剛才每個小組的小朋友編得都很好,我相信其他小朋友一定編得更好。
那么現在我們到外面的花園里去玩一會兒,和美麗的小花、小草做會兒游戲好嗎?(帶幼兒出去)
七、活動延伸:
完整仿編散文詩,把想到的動物畫在白紙上,進行創編。制作百合花、繪畫百合花。
語文版《百合花》課文簡析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的意義,懂得信念對于人生的價值。
2、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懷。
3、領悟文章運用擬人及層層襯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寫作方法。
4、品味并積累作品中清新質樸、意味深長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花是自然的精靈,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語言:蓮花的高潔,菊花的堅韌,牡丹的典雅,蘭花的清逸……(學生交流自己賞花的感悟)今天我們跟隨作家林清玄感受百合花的魅力。
二、感知課文
1、默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學生交流,互相補充。
2、朗讀課文,按照“從 ··· 一句中,我看到了一株···的百合花”的句式,學習小組間互相交流自己對百合花的認識。
老師歸納:百合花頑強、自信、堅韌、執著。
三、賞析品味
1、引導學生找出最喜歡的語句,朗讀品味,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提出疑問,要求每人提一個最有價值的問題。
老師總結:
基本問題:為什么人們總喜歡用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單元問題:
1、大詩人陸游曾有詩云:“芳蘭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你能想到哪些和花有關的詩句?
2、人們現在都喜愛送鮮花給親朋好友,百合花代表什么含義?你又知道那些代表特殊意義的鮮花?
3、你能想到哪些有關植物或動物的寓言故事嗎?
內容問題:
1、你見過百合花嗎?它有怎樣的生長習性?
2、百合花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那些變化?
3、百合花從生長到開花遭到了哪些風言風語的的打擊呢?想一想寫野草和蜂蝶是為了什么?
4、百合花在文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5、百合花形象帶給我們那些啟示?
四、感悟拓展
1、簡介“象征”手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明確:百合花是信念的象征,野百合的形象啟示著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要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以花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百合花生在山谷,它的靈性、它的精神卻具有啟迪人生的意義。因此文章擬題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2、本文帶給你怎樣的人生感悟?
野百合的遭遇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3、文中的百合花以開花證明了自己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我們該如何證明自己的價值?
五、作業
1、讀完本文后,將你的感悟寫成一篇讀后感。
2、閱讀林青玄的其他文章,感受作家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