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精選15篇)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
《死水》《再別康橋》是新月詩派主要代表詩人聞一多和徐志摩的經典名作。仔細賞讀這兩首詩,我們能夠咀嚼出新月詩派繪畫美的豐富意蘊。
“死水”激起人們的總是骯臟、腥臭、死氣沉沉的聯想。聞一多題名“死水”作詩,大約也是基于這種普遍的大眾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詩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惡、絕望、沉寂、腐朽等象征義不會改變,也就是說“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可是聞一多在詩中卻極力地渲染“死水”美麗的神韻和活潑的靈性: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
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又被偷灑的花蚊咬破。
在這里,翡翠的碧綠、桃花的艷紅、羅綺的光亮,云霞的陸離,逼得我們眼花嘹亂,我們也不得不驚嘆于這個五彩紛呈的絢麗世界!這也許是在清華接受九年美式教育和留美三年的聞一多在應用西方浪漫主義推崇想象的詩歌美學原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就過:“在通常的意義下,詩可以界說為‘想象的表現’。”)(《詩辯》)進行創作實踐。聞一多靠著他豐富神奇的想象,創造出諸如晶瑩剔透的翡翠、粉嫩灼灼的桃花、皺纈柔滑的羅綺、流麗飄蕩的云霞等“濃麗繁密而且具體的意象”,這些意象疊在一起敷陳出一幅美麗無比的圖畫。這幅圖畫還挺有靈氣的:陶醉其間的“珍珠似的白沫”悠然自得,在努力探尋自我快樂的美妙方式——“小珠一笑變成大珠”;早已垂涎于此的花蚊似乎也不甘寂寞,美美地和得意忘形的白沫做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也分享著數不盡的歡樂。
一九二六年五月,在《新詩格律》這篇新詩論文中,聞一多開創性地把新詩的繪畫美和音樂美、建筑美并列提出,表現了他獨特的詩歌美學價值。細品上面這兩節詩,《死水》的繪畫美也纖毫畢現。聞一多曾把詩歌的“繪畫美”簡略歸結為“詞藻美”,顯然是受西方唯美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我認為聞一多詩歌的繪畫美主要體現在形象的意境美上。聞一多曾鼓勵詩人大膽地“跨在幻想的狂姿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引嗓高歌”,(《冬夜評論》),其實,這就是在引導詩人努力塑造意象,創造意境。當然,意境美要著色,要勾勒廓線,這或許又是繪畫出身的聞一多在有意無意地追求“詩中有畫”的古詩遺韻。上面兩節詩的色彩美和廓線美(如從“珍珠似的”“大珠”“小珠”等字詞中可以體味出)是很明顯的,這或者就是聞一多對詞藻、對詩歌語言形象的具體要求。
“死水”美了,活了,還會“死”嗎?實質上這個問題很簡單,試想,倘若一個臉上堆疊疙瘩,嘴里塞滿臟話,走路一搖一擺的低俗女子卻突然精心來了個濃妝艷抹、柔聲雅語、纖纖細步,你的感覺會怎樣呢?是做作?是惡心?還是鄙夷?總之,這樣的女子裝扮得越美,給人的感覺就會越丑,這就是東施效顰似的美丑辯證法。西方一些進步的藝術家曾經把這種美丑辯證關系引入到藝術創作領域中,出現了像羅丹的《歐米哀》雕塑,波特萊爾題名《惡之花》的詩集等,開辟了藝術表現的新的美學天地。聞一多又把這種美丑辯證法引進到他的新詩領域。他在《冬夜評論》里寫道:
“丑”在藝術上固有相當的地位,但藝術的神技應能使“恐怖”穿上“美”底一切的精致,同時又不失其要質。
也就是說,可以以美寫丑,但丑終究還是丑,把丑寫到美的極值,便是丑到極端,對丑的批判力量也就更大。《死水》是以美寫丑的典范之作,是聞一多詩歌繪畫美另一種特質的具體表現。
《再別康橋》是一首纏綿悱惻,艷麗動人的抒情詩。不必說那哀而不傷的離情別緒,令人蕩氣回腸;也不必說那起伏跌宕的韻律節奏,讓人瑯瑯上口;單就那清新明艷的康河晚景,足以使人心馳神往。
夕陽西沉,余輝給河畔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媚人的金黃,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艷溫柔的新娘嬌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蕩起了緋紅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頭也蕩漾起來。
清清的河水滋潤著軟泥上的青荇,綠油油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歡快地舞蹈,驕傲地招呼著行人,似乎在宣告它沐浴康河的自由與舒暢。以至于“我”都“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喚起的是人們對七彩生活的遐思;“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燃起的是人們對生活的浪漫和激情。
“金柳”“波光”“青荇”“星輝”等眾多色彩明艷的形象,構成的是一幅明麗和諧的畫卷。畫面是迷人的,回憶就甜蜜,情感便隨之熱烈而奔放。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個性飄逸的少有的出色詩人。著名學者胡適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這里面只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這是很貼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時更是他至愛的藝術追求。詩歌的繪畫美也是他很看重的。不過,我覺得《再別康橋》的繪畫美比起《死水》來,更多的是表現一種雋永的古典之美。
徐志摩崇拜自然,放情于山水之間,寄情于草木之中,內心感情的波動與自然變化的規律同一節奏,顯示出渾然一體的和諧美。《再別康橋》的繪畫美也就始終堅守著自古以來的“情景交融”的美學原則。通過前面文字的賞讀,我們已經分明感覺到美麗無比的康橋晚景就是詩人對康橋美好眷念之情的外化。另外,《再別康橋》的繪畫美還主要表現在對詞藻和意象的精心挑選上。這些詞藻美和意象美的選用無不打上中國傳統美學的烙印。取點“金柳”,就是“柳”“留”諧音相通之美,狀依依惜別之情,自古亦然。“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的用喻雖新奇,但也有“翠柳將斜陽,偏照晚妝鮮”(陰鏗《侯司空宅詠妓》)的影子。甚至“滿載一船星輝”還從宋代詞人張孝祥的“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西江月·阻風三峰下》)衍化而來。
《死水》《再別康橋》都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它們的繪畫美當然還有更深更廣的內涵。限于水平,筆者所述不免掛一漏萬,還得請方家斧正。不過我想以此來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這兩首詩的內在意蘊,如是而已,別無他意。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2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死水》。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代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教學重點是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結合對作品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像和聯想,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從而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
《死水》是現代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的代表作。1925年詩人回國后,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慘狀,產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描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朽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征。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朽,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學習《死水》重點要領悟“死水”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體會詩人對祖國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體現出的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并學習新詩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
教學目標:
1、語文積累:(1)關于聞一多文學常識;(2)熟讀,最好能背誦全文。
說明: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主要包括四個層面:文化常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人生閱歷的積累;思想感情的積累。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才能通過吸收內化而學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義,領悟詩人對祖國的深沉感情;學習新詩賞析的方法。
說明:語文學習除了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審美能力,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態度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和難點:《死水》的象征意義和藝術特色。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問題探究法。
媒體設計:播放《七子歌》、朗誦帶《死水》。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澳門回歸時的主題歌《七子歌》導入聞一多。先讓學生講述對作者其人其文的了解。再由老師補充介紹聞一多:(1)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1946年7月15日被國x黨特務殺害,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不朽詩篇。(2)聞一多的詩歌表現了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作有詩集《死水》《紅燭》。(3)詩歌創作主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
(二)誦讀吟詠,整體感知
說明:《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之一。從形式看,每節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齊;從韻律看,各大體均押。abcd型的二四腳韻,每行詩又以四音節為主。由于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奏十分鮮明。全詩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反復吟誦,建筑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自可領悟。
1、 先讓學生自由誦讀。
(我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得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因為朗讀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再請學生自薦誦讀;師生評點并正音。文中有幾個字詞很容易念錯,如:
漪yī淪 剩菜殘羹 油膩 羅綺qǐ 酵jiào成等
3、播放朗誦帶《死水》(由于本人嗓音沙啞,朗讀水平平平,不適合范讀,只能借助朗讀帶子,比較遺憾)
(三)詩歌鑒賞,問題設計:
鑒賞該詩我主要從分析“死水”的象征意義與新格律詩的藝術特色入手。
(1)全詩共有五節,試概括每節的主要意思。(因為死水的象征意義比較難理解,讓學生通過概括每節大意而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與把握)
明確:
第1節,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無可救藥,這是它的特征。
第2節,直承第1詩節的3、4句,主要從色彩、光澤上靜態地描寫死水的骯臟和污濁。這4句類似“反語”,“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看成是正面寫死水的美。
第3節,從動態上描寫了死水的腐爛變質。霉爛的死水“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產物——“水珠”們如魚得水,發出洋洋自得的“笑聲”,與那些借機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這“一溝綠酒”。
第4節,以動襯靜,寫出死水的沉寂。詩人以“青蛙”的歌聲,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聞鳥語般以動顯靜。
第5節,詩人在前4節冷嘲熱諷的基礎上,忍不住內心的激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唯有創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總之,詩人圍繞“死水”的呆滯、骯臟和霉爛,創造出一系列丑惡的意象,將痛恨的感情隱藏在反諷的背后。
(2)探討“死水”的象征意義。老師先列出三種理解,讓學生從文本和創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依據。
一般人認為,《死水》一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隨時地不同,其象征意義至少有三重:
A、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 象征美國社會。
明確:
此詩的后面,署有創作時間:1925年4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先生準備提前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聞先生的情緒,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國身受種族歧視之苦,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在這種情緒支配下,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這種愛國反帝的激情,集中表現在他回國前夕所寫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詩中,如詩人所說,這些詩是“歷年旅外因受盡帝國主義的閑氣而喊出的不平的呼聲”。
詩人描寫“死水”的外表為: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綺”和燦爛的“云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
詩人揭示“死水”的內里為:里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里霉爛、發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銹,羅綺是油膩的光,云霞是霉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見,“死水”的外表的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霉變。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B、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明確:
《死水》雖然創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魯迅說的“民國以來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殺請愿的愛國學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態度決絕、激烈!
C、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簽條,寫著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了他與反動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
(3)《死水》的寫作藝術
A、寄托和象征
對《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較流行的一種認為,全詩是一種隱喻。它以一溝死水比喻那個黏滯的流不動的、漚的發臭的、完全喪失生命力的社會現實。“死水”再加上“絕望”,是詩人對現實的堅決否定,表現了鮮明的批判精神。
意象是詩人創造想象的產物,怎樣體會詩中的意象,取決于吟誦者的再造想象。一個人所處的時代,所站的立場,所經歷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傾向等,都會影響其審美趣味,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對優秀詩歌的濃厚的欣賞趣味。
對《死水》的象征意義也有幾種說法。(1)“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2)象征北洋政府。當時腐朽的北洋軍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3)象征黑暗的中國現實。
B、反諷手法的運用
詩人汲取了西方現代派代表人物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和批判了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華麗詞句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C、具有“三美”性
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所謂“音樂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謂 “繪畫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筑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云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四)課后練習。
1、試談《死水》的象征意義。
2、賞析《死水》的三美。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3
自讀導言:
一、《死水》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二、《贊美》
1.根據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苦難人民的沉郁情感,對中華民族覺醒與抗爭的由衷贊美。
2.理解詩中的農夫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體會該詩意象的雄渾美和沉郁美。
(解說:詩歌的魅力主要表現為意象美和語言美,把握住這兩點,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讀程序:
一、讀課本有關注釋,了解作者、時代背景。
二、查字典,給生字新詞注音并解釋。
三、聽讀,朗讀,默讀全詩。
四、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若干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五、研讀,思考,回答(題目請見后面自讀思考)。
六、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七、熟讀《贊美》,背誦《死水》。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理解難度很大,因此,必須設計一系列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時代背景和作者簡況也很重要,是理解詩作的一把鑰匙。)
自讀指導:
《死水》
一、重點難點分析
1.第四節為全詩的重點,對全詩內容進行總匯。“這里斷不是美的存在”是對“死水”本質上的批判;“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對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種種情景的總括;“造出個什么世界”是對舊中國的詛咒,集中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2.反諷手法。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詩中加速“死水”的腐爛后出現了一些“奇怪”景象,銅銹成了“翡翠”,鐵銹出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這些怪異現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一個丑人卻戴上美麗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態,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個“鬼”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二、表現手法解說
1.藝術構思獨具匠心。不說變“丑”為“美”,而說讓“丑”更“丑”,“丑”至滅亡,再造新“美”,從而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激之情和對新社會的熱望。
2.反諷手法(見上)。這是詩人借鑒了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
3.具有音律美。當時聞一多等人倡導“現代格律詩”,要求每行字數一樣,音步也一樣,如第1、2句,“我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讀起來自有一種整齊的音律美。同樣,全詩5節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建筑美,又因每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奏感強,具有內在的音樂美。
《贊美》
一、重點難點分析
1.全詩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意象紛紜而含蓄,給理解帶來許多困難。但是只要緊扣民族的悠長歷史、浴血的艱難年代和人民苦難而充滿希望的生活斗爭這三點,并結合全詩哀歌式的藝術風格來分析這些意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體察到它的內蘊。
2.從表面上看,每節詩最后一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關鍵句)與前面的內容似乎聯系不緊,但只要細加分析,便可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如第二部分,寫到了一位農夫的覺醒和勇敢斗爭,他以必死的決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義大勇正是整個民族已經覺醒并付諸行動的必然結果。
3.對少數意象比較晦澀的難句,我們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確,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當時身處國民黨統治區,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傾向表達清楚。
二、表現手法解說
1.穆旦是九葉派詩人,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穆旦的詩風基本上是雪萊式的抒情格調,又揉雜某些現代派詩歌的因子。”他的詩風“徐緩、整飭、押韻。情調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國古典詩歌的特點。他的這一詩風,從他譯雪萊、拜倫,似也可以得到印證”(引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詩集》說明)。《贊美》一詩也鮮明體現了他的風格和情調。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橫越時空,繽紛多彩,內蘊深遠,氣勢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調,故全詩擁有雄渾美和沉郁美。
3.詩中廣泛地運用了排比、反復、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段,增強了竟象的表現力。
(解說:詩歌由于是一種高度凝練的意象藝術,所以依據時代背景來解讀就十分必要;還要善于抓住詩中點明主旨的關鍵句來居高臨下,復雜意象的解讀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讀思考:(然后抽一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死水》
1.依據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說說“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三個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兩層,一是其本來面目,二是添加臟物后更加腐爛的面目,請在書上作出標志。
4.第一節中的“不如”“爽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銅爛鐵”“潑你的剩菜殘羹”?
5.第二、三、四節描繪的種種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可用詩中哪一句話來概括?
6.“讓丑惡來開墾”中的“丑惡”指什么?
7.“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期望?
8.“反諷”手法在詩歌中的第二、三、四節中得到了具體表現,請畫出有關詞句。
9.第五節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10.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話跟本詩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處?
11.比較《死水》與《一句話》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1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集《紅燭》和《死水》。
13.背誦全詩。
《贊美》
第一節:
1.“走不盡……”“數不盡……”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特點?
2.“說不盡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3.“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是對整節詩的一個詮釋,請加以具體說明。
第二、第三節:
5.本部分詩中出現了一位農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樣一個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堅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詞,融進了大眾的愛”該怎樣理解?
8.第三節中前八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它們對農夫來說,意味著什么?
9.“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這些詩也暗示了“農夫”怎樣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農夫怎樣的感情?
第四節:
10.前六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我”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躕”?
11.前三節詩結尾都用“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第四節詩卻以“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為什么要變化?
全詩:
12.詩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農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該詩題為《贊美》,作者要贊美什么?
14.該詩用了大量的鋪陳、排比、反復和長句,請各舉出一例,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15.課外閱讀《穆旦詩集》。
16.拿此詩與艾青的長詩《向太陽》和田間的長詩《給戰斗者》比較,說出它們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難度很大,為此,必須設計較詳細的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學生對兩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時代背景比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紹,而且可結合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間的同題材作品,從而加深理解。)
參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當時腐爛的舊中國。2、略3、一是1、2兩句,二是3~12句。4、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滅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極。“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6、指當時的反動統治者。7、期望舊中國加速滅亡。8、略9、歸納概括全詩內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異:《一》從正面寫;《死》從反面寫。藝術上:①同:構思新穎;新格律;②異:《死》用了反諷手法,較含蓄。
《贊美》
1、描繪了中華民族遼闊的土地、人民艱難的生活和悠久的歷史。給人的印象是即開闊又壓抑。2、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生活,充滿災難、忍受、對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歷史、生活持有的強烈的責任感和愛。4、略5、受苦受難,不斷失望,忍辱負重。義無反顧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業,抱著必死的決心,堅強不屈。6、因為民族的覺醒和抗爭意味著苦難時代將會結束。7、略8、描繪了婦女兒童饑餓、悲哀、恐懼的生存狀態。解救他們,是農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9、有可能犧牲。作者為他的義無反顧感到既無助又擔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繪了民族綿長的苦難和痛苦的期待。“踟躕”是因為歷史的負擔太重。11、第三節作者思考民族、歷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結論。第四節作者的思緒回到了痛苦凄涼的現實,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認識,故而又大聲呼喚,盡管有太多的“無言的痛苦”,“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代言人。農夫象征著已經覺醒正在浴血奮戰的廣大中國人民。13、略14、一詠三嘆,增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有力地表現了主題。
課內或課后作業 :
1、 應用所學的詩歌鑒賞辦法,討論并完成練習三。
2、 自主研讀:
A、《再別康橋》和《死水》是如何體現詩的章法、韻律等形式美的?(點撥:音節、押韻、節奏及首尾呼應的結構,體現音樂美;具體、形象、動感、色彩的晚景圖,體現繪畫美;分節、詩行、字數,體現建筑美。)
B、怎樣揣摩詩的意象,領會詩的象征意義?(點撥:一是要抓住關鍵詞,并弄清它的顯性和隱性含義;二是要聯系作品的寫作背景,不可妄加臆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風吹不動、凝滯腐爛
(靜——動)
翡翠 ↑
桃花 靜“美” 動“丑” 漂滿白沫
死 水 小珠笑聲
羅猗 (反諷) (反諷) 花蛟偷酒
云霞 ↓
蛙聲作襯,死水沉寂
(動——靜)
美國
“死水”的三重象征 北洋政府
黑暗的中國現實
具體的物 形 讀
神 者 象
具體的事 象 ——征(暗示) 征
情 聯 意
境 況 意 想 義
《贊美》
1、 我堅忍地承受災難 2、憂患著農民的憂患
我深情地擁抱人民 感應著戰爭的冷酷
一個民族已經站起來
3、為民族和人民的災 4、歷史在無聲地推進
難而哀哭,博愛是 山河,人民等待著的
詩人的本能 一個民族已經站起來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4
冰山來客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現代詩歌的一般特點,提高學生對現代詩歌閱讀鑒賞的能力。
2. 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顯得更丑的寫法特色。
3. 鑒賞《死水》深沉感情、豐富的象征和講究格律的特點。
4. 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顯得更丑的寫法特色。
2.鑒賞《死水》深沉感情、豐富的象征和講究格律的特點。
3.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三美”導入
二、介紹聞一多。
聞一多,原名聞家驊,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比較重要的文人。他一生經歷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個階段。1920-----1927年是詩人時期,他出過《死水》、《紅燭》等詩集,并提出了著名的詩歌三美原則: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
七.研習詩歌。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所體現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死水”,所寫的內容也是死水,那么作者對這一溝“死水”的態度又是如何的呢?
絕望,厭惡,憎恨。感覺它無可救藥。
3.死水具有什么特點讓作者如此憎恨?
因為這死水極端的臟,極端的臭,就像死了一樣的靜寂。
4.從那里可以看出死水的這些特點?(在講解中介紹反諷的寫作手法)。
第二節:用視覺寫死水之臟。“翡翠”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繡,“羅綺”是油膩的光澤,“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翡翠”“桃花”等本是華美、溫潤鮮艷,但在這里讀者卻一點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惡心。
第三節:主要用嗅覺寫死水之臭,寫死水發酵時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氣熏天。泡沫如珠,亂蚊成群。
第四節:主要用聽覺寫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鳴叫不是清醒者的呼叫,也不是丑惡者的挽歌。而是一種裝飾,一種襯托,著死水中的蛙鳴,讓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靜。
第一節中的內容也不能省。
5.本詩中最能表現作者意圖的是第五節,該如何理解“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表達了作者對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的深惡痛絕。反映了詩人理想中的“美”與現實生活中的“丑”的尖銳對立,詩人對死水的徹底絕望,期望舊社會的毀滅。
6.“死水“的蘊涵意義?
一般人認為,《死水》一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隨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征。
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第二重意義: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雖然創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第三重意義: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簽條,寫著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了他與反動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無須都講給學生聽,看情況而論)
7.歸納“死水“的三美特點:
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請“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筑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這里內容上節課已經提過。略帶即可)《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這首詩從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即兩或三個字組成的音尺,也叫音組、音步或頓)構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樣多;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云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筑的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1]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5
沈從文
以清明的眼,對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為愛欲所眩目,不為污穢所惡心,同時,也不為塵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厭煩而有所逃遁;永遠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細小處,幽僻處,在詩人的眼中,皆閃耀一種光明。作品上,以一個“老成懂事”的風度為人所注意,是聞一多先生的《死水》。
讀《死水》容易保留到的印象,是這詩集為一本理智的靜觀的詩。在作品中那種安詳同世故處,是常常惱怒到年青人的。因為年青人在詩的德性上,有下面意義的承認:
詩是歌頌自然與人生的,
詩是詛咒自然與人生的,
詩是悅耳的柔和的東西,
詩是熱烈的奔放的東西,
詩須有情感,表現的方法須帶一點兒天真,
……
這樣或那樣,使詩必須成立于一個概念上,是“單純”與“胡涂”。那是為什么?因為是“詩”。帶著驚訝,恐怖,憤怒,歡悅,任情的歌唱,或謹慎的小心的低訴,才成為一般所認可的詩。纖細的敏感的神經,從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觸,于是微帶夸張,或微帶憂郁,寫成詩歌,這樣詩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來中國讀者的心情的詩歌。使生活的懣怨與憂郁氣氛,來注入詩歌中,則讀者更易于理解同情。因為從一九二三年到今天為止,手持新詩有所體會的年青人,為了政治的同習慣的這一首生活的長詩,使人人都那么憂愁,那么憂愁!
社會的與生理的騷擾,年青人,全是不安定,全是糾紛,所要的詩歌,有兩種,一則以力的叫號作直覺的否認,一則以熱情為女人而贊美。郭沫若,在胡適之時代過后,以更豪放的聲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調子,因此郭沫若詩很快就占領過國內青年的心上的空間。徐志摩,則以另一意義,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為那些熱情的句子使心跳躍,使血奔竄。
在這樣情況下,有兩本最好的詩,朱湘《草莽集》同聞一多的《死水》,兩本詩皆稍稍離開了那時代所定下的條件,以另一態度出現,皆以非常寂寞的樣子產生,存在。《草莽集》在中國抒情詩上的成就,形式與內容,實較之郭沫若純粹極多。全部調子建立于平靜上面,整個的平靜,在平靜中觀照一切,用舊詞中屬于平靜的情緒中所產生的柔軟的調子,寫成他自己的詩歌。明麗而不纖細,《草莽集》的價值,是不至于因目前的寂寞而消失的。《死水》一集,在文字和組織上所達到的純粹處,那擺脫《草莽集》為詞所支配的氣息,而另外重新為中國建立一種新詩完整風格的成就處,實較之國內任何詩人皆多。《死水》不是“熱鬧”的詩,那是當然的,過去不能使讀者的心動搖,未來也將這樣存在。然而這是近年來一本標準詩歌!在體裁方面,在文字方面,《死水》的影響,不是讀者,當是作者。由于《死水》風格所暗示,現代國內作者向那風格努力的,已經很多了。在將來,某一時節,詩歌的興味,有所轉向,使讀者,以詩為“人生與自然的另一解釋”文字,使詩效率在“給讀者學成安詳的領會人生”,使詩的真價在“由于詩所啟示于人的智慧與性靈”,則《死水》當成為一本更不能使人忘記的詩!
作者是畫家,使《死水》集中具備剛勁的樸素線條的美麗。同樣在畫中,必需的色的錯綜的美,《死水》詩中也不缺少。作者是用一個畫家的觀察,去注意一切事物的外表,又用一個畫家的手腕,在那些儼然具不同顏色的文字上,使詩的生命充溢的。
如《荒村》,可以代表作者使一幅畫成就在詩上,如何涂抹他的顏色的本領。如《天安門》,在那些言語上如何著色,也可看出。與《天安門》相似那首《飛毛腿》,與《荒村》相近那首《洗衣歌》,皆以一個為人所不注意的題材,因作者的文字的染色,使那詩非常動人的。
他們都上哪里去了?怎么
蝦蟆蹲在甑上,水瓢里開白蓮,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飄著;
蜘蛛的繩橋從東屋往西屋牽?
門框里嵌棺材,窗欞里鑲石塊!
這景象是多么古怪多么慘!
鐮刀讓它銹著快銹成了泥,
拋著整個的魚網在灰堆里爛。
天呀!這樣的村莊都留不住他們!
玫瑰開不完,荷葉長成了傘;
秧針這樣尖,湖水這樣綠,
天這樣青,鳥聲像露珠這樣圓。
……
這樣一個桃源,瞧不見人煙!
這里所引的是《荒村》詩中一節。另外,以同樣方法,畫出詩人自己的心情,為百樣聲音百樣光色所攪擾,略略與全集調子不同的,是《心跳》。代表作者在節奏和諧方面與朱湘詩有所相似處,是一首名為《也許》的詩。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鷺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攢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須吸水,
……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
在《收回》,在《你指著太陽起誓》,這一類詩中,以詩為愛情二字加以詮解,《死水》中詩與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及其他詩歌,全是那么相同又那么差異。在這方面作者的長處,卻正在一般人所不同意處,因為作者在詩上那種冷靜的注意,使詩中情感也消滅到組織中,一般情詩所不能缺少的一點輕狂,一點蕩,都無從存在了。
作者所長是想象馳騁于一切事物上,由各種不相關的事物,以韻作為聯結的繩索,使詩成為發光的錦綺。于情詩,對于愛,是與志摩的詩所下解釋完全不同,所顯示完全的一面也有所不同了的。
作者的詩無熱情,但也不缺少那由于兩性糾紛所引起的抑郁。不過這抑郁,由作者詩中所表現時,是仍然能保持到那冷靜而少動搖的恍惚的情形的。但離去愛欲這件事,使詩方向轉到信仰而歌唱時,如《祈禱》等篇,作者的熱是無可與及的。
作者是提倡格律的一個人。一篇詩,成就于精煉的修辭上,是作者的主張。如在《死水》上,作者想象與組織的能力,非常容易見到。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一首詩,告我們不是一個故事,一點感想,應當是一片霞,一園花,有各種的顏色與姿態,具各種香味,作各種變化,是那么細碎又是那么整個的美,欣賞它,使我們從那手段安排超人力的完全中低首,為那超拔技巧而傾心,為那由于詩人做作手藝熟練而贊嘆,《死水》中的每一首詩,是都不缺少那技術的完全高點的。
但因這完全,作者的詩所表現雖常常是平常生活的一面,如《天安門》等,然而給讀者印象卻極陌生了。使詩在純藝術上提高,所有組織常常成為奢侈的努力,與讀者平常鑒賞能力遠離,這樣的詩除《死水》外,還有孫大雨的詩歌。
原載一九三〇年《新月》三卷二期(《沈從文選集》第五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6
自讀導言
《死水》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贊美》
1.根據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苦難人民的沉郁情感,對中華民族覺醒與抗爭的由衷贊美。
2.理解詩中的農夫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體會該詩意象的雄渾美和沉郁美。
(解說:詩歌的魅力主要表現為意象美和語言美,把握住這兩點,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讀程序
1.讀課本有關注釋,了解作者、時代背景。
2.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并解釋。
3.聽讀,朗讀,默讀全詩。
4.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若干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5.研讀,思考,回答(題目請見后面自讀思考)。
6.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7.熟讀《贊美》,背誦《死水》。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理解難度很大,因此,必須設計一系列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時代背景和作者簡況也很重要,是理解詩作的一把鑰匙。)
自讀點撥
《死水》
一、重點難點分析
1.第四節為全詩的重點,對全詩內容進行總匯。“這里斷不是美的存在”是對“死水”本質上的批判;“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對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種種情景的總括;“造出個什么世界”是對舊中國的詛咒,集中表達了他的憤激之情。
2.反諷手法。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詩中加速“死水”的腐爛后出現了一些“奇怪”景象,銅銹成了“翡翠”,鐵銹出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這些怪異現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一個丑人卻戴上美麗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態,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個“鬼”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二、表現手法解說
1.藝術構思獨具匠心。不說變“丑”為“美”,而說讓“丑”更“丑”,“丑”至滅亡,再造新“美”,從而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激之情和對新社會的熱望。
2.反諷手法。
3.具有音律美。當時聞一多等人倡導“現代格律詩”,要求每行字數一樣,音步也一樣,如第1、2句,“我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讀起來自有一種整齊的音律美。
《贊美》
一、重點難點分析
1.全詩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意象紛紜而含蓄,給理解帶來許多困難。但是只要緊扣民族的悠長歷史、浴血的艱難年代和人民苦難而充滿希望的生活斗爭這三點,并結合全詩哀歌式的藝術風格來分析這些意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體察到它的內蘊。
2.從表面上看,每節詩最后一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關鍵句)與前面的內容似乎聯系不緊,但只要細加分析,便可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如第二部分,寫到了一位農夫的覺醒和勇敢斗爭,他以必死的決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義大勇正是整個民族已經覺醒并付諸行動的必然結果。
3.對少數意象比較晦澀的難句,我們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確,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當時身處國民黨統治區,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傾向表達清楚。
二、表現手法解說
1.穆旦是九葉派詩人,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穆旦的詩風基本上是雪萊式的抒情格調,又揉雜某些現代派詩歌的因子。”他的詩風“徐緩、整飭、押韻。情調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國古典詩歌的特點。他的這一詩風,從他譯雪萊、拜倫,似也可以得到印證”(引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詩集》說明)。《贊美》一詩也鮮明體現了他的風格和情調。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橫越時空,繽紛多彩,內蘊深遠,氣勢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調,故全詩擁有雄渾美和沉郁美。
3.詩中廣泛地運用了排比、反復、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段,增強了竟象的表現力。
(解說:詩歌由于是一種高度凝練的意象藝術,所以依據時代背景來解讀就十分必要;還要善于抓住詩中點明主旨的關鍵句來居高臨下,復雜意象的解讀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讀思考
《死水》
1.依據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說說“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三個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兩層,一是其本來面目,二是添加臟物后更加腐爛的面目,請在書上作出標志。
4.第一節中的“不如”“爽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銅爛鐵”“潑你的剩菜殘羹”?
5.第二、三、四節描繪的種種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可用詩中哪一句話來概括?
6.“讓丑惡來開墾”中的“丑惡”指什么?
7.“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期望?
8.“反諷”手法在詩歌中的第二、三、四節中得到了具體表現,請畫出有關詞句。
9.第五節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10.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話跟本詩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處?
11.比較《死水》與《一句話》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1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集《紅燭》和《死水》。
13.背誦全詩。
第一節:
1.“走不盡……”“數不盡……”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特點?
2.“說不盡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3.“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是對整節詩的一個詮釋,請加以具體說明。
第二、第三節:
5.本部分詩中出現了一位農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樣一個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堅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詞,融進了大眾的愛”該怎樣理解?
8.第三節中前八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它們對農夫來說,意味著什么?
9.“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這些詩也暗示了“農夫”怎樣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農夫怎樣的感情?
第四節:
10.前六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我”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躕”?
11.前三節詩結尾都用“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第四節詩卻以“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為什么要變化?
答詩:
12.詩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農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該詩題為《贊美》,作者要贊美什么?
14.該詩用了大量的鋪陳、排比、反復和長句,請各舉出一例,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15.課外閱讀《穆旦詩集》。
16.拿此詩與艾青的長詩《向太陽》和田間的長詩《給戰斗者》比較,說出它們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難度很大,為此,必須設計較詳細的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學生對兩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時代背景比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紹,而且可結合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間的同題材作品,從而加深理解。)
參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當時腐爛的舊中國。2、略3、一是1、2兩句,二是3~12句。4、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滅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極。“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6、指當時的反動統治者。7、期望舊中國加速滅亡。8、略9、歸納概括全詩內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異:《一》從正面寫;《死》從反面寫。藝術上:①同:構思新穎;新格律;②異:《死》用了反諷手法,較含蓄。
《贊美》
1、描繪了中華民族遼闊的土地、人民艱難的生活和悠久的歷史。給人的印象是即開闊又壓抑。2、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生活,充滿災難、忍受、對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歷史、生活持有的強烈的責任感和愛。4、略5、受苦受難,不斷失望,忍辱負重。義無反顧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業,抱著必死的決心,堅強不屈。6、因為民族的覺醒和抗爭意味著苦難時代將會結束。7、略8、描繪了婦女兒童饑餓、悲哀、恐懼的生存狀態。解救他們,是農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9、有可能犧牲。作者為他的義無反顧感到既無助又擔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繪了民族綿長的苦難和痛苦的期待。“踟躕”是因為歷史的負擔太重。11、第三節作者思考民族、歷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結論。第四節作者的思緒回到了痛苦凄涼的現實,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認識,故而又大聲呼喚,盡管有太多的“無言的痛苦”,“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代言人。農夫象征著已經覺醒正在浴血奮戰的廣大中國人民。13、略14、一詠三嘆,增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有力地表現了主題。
(設計者:劉人云)
[1]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7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現代詩的有關知識;2.初步學習現代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3.了解現代詩的基本流派及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1.《再別康橋》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2.《死水》的象征意義;3.《贊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學習了兩首古典詩詞之后,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學習幾首現代詩歌。(板書標題)
二、檢查預習:
1、注音:荇 篙 溯 斕 笙 漪 羹 綺 酵 佝僂
囂 圮 踟躕
2、辨析組詞:蒿、篙、稿、槁、縞。 讕、瀾、斕。 圯、圯。 踟、躊。簫、蕭、瀟踟躕和躊躇
3、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試讀這三首詩。
三、教師名確:這節課我們首先學習《再別康橋》(板書)。然后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 序,浙江海寧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遇難1918—1922年先后在美國、英國留學,旅英期間開始寫作新詩。他創作豐富、成績斐然,被林語堂稱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4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是個個性主義者。他有“單純的信仰”,信仰個性絕對自由的理想,他為理想奮斗,一生都在追求愛與美,追求個性的表現,向往英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但是,當時中國社會已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階級斗爭日益尖銳,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階級的人性和自由也好與時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頹廢的懷疑”之中。這四部詩集真實地記錄了他由“單純的信仰”逐步變為“頹廢的懷疑”的過程。
寫作背景:康橋,現通譯“劍橋”,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離開美國到達英國,在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做旁聽生學習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離英返國。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國,重訪劍橋大學,于同年11月6日回國途中在輪船上作《再別康橋》這首詩。
四、教師范讀或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劃出詩歌中的意象,
五、提問:
1、這首詩歌有哪些意象?
明確: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輝”“夏蟲”等意象。
2、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
明確:這些意象都是遠高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自然景物,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3、這些意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聯系詩歌標題分析,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是抓住一個“別”字。因此,作者運用這些意象,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離別氣氛;同時,再聯系正文中“作別”“不帶走”這樣的詞語分析,可以肯定,作者在這些意象中寄托了對康橋深深的依戀和惜別之情。(這個過程,正是把握這首詩的主旨的方法)
六、詩意分析:
全詩共八節,幾乎每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這就是《再別康橋》的“畫面美”。畫面美表現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著浮藻的清潭等。畫面美表現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詩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現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里,做“一條水草”的體驗等。本詩第一節和最后一節,語音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難人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受。但相似并非相同,“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變成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我輕輕地招手”,是向彩云告別;“揮一揮衣袖”似乎是“彩云”依依不舍,拽住了“我”的衣袖,“我”不得不揮之而去。首節寫“彩云”告別,尾節斬釘截鐵地宣告“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了詩人個人的自由天性,詩意又深了一層。
七、提問:怎樣理解《再別康橋》一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即藝術特點)
[解析]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告別對象由人間轉向天空的云彩,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其次,詩人為別離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見機器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特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八、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第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當你看到臭水溝里的一溝污水、死水時,你會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寫成詩來諷刺一種社會現象嗎?1925年,著名的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就以“死水”為題,寫了一首詩歌《死水》(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著名學者、詩人、民主戰士。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曾參加新月社,與徐志摩創辦《新月》雜志。1946年7月15日遭國民黨特務暗殺。他的詩風沉郁凝重,語言絢麗精煉,對仗工整,為開創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詩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同時還提出“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歌主張,曾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作品有詩集《死水》、《紅燭》。
三、教師范讀或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畫出詩中描寫“死水”的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
四、提問:
1、詩人是怎么描寫“死水”的?
明確:詩人是這樣描寫“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綺”和燦爛的“云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詩人又是這樣揭示“死水”的內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里霉爛、發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銹,羅綺是油膩的光,云霞是霉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見“死水”的外表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霉變。華美的外表下面是污穢的罪惡。
2、詩人為什么把“死水”描寫得如此美麗?
明確:這是一種“反諷”手法。詩人借鑒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華麗詞語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一詩中的“死水”究竟象征著什么?
明確:一般研究認為,這首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因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象征意義:(1)從其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征。此詩后面所署創作時間是1925年4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準備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的聞一多有兩個突出的情緒,一是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因此,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
《死水》正是這種情緒的反映。“死水”不正是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的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嗎?(2)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死水》雖創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但到了1926年月月已身在北京的決一多先生,才特意拿它出來發表,是有其新的做含意的。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滿腔痛恨。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態度是這樣的決絕、激烈!(3)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1928年,他編成了他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把封面設計成通盤的黑紙,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死水”正是黑暗的中國現實的象征,這樣,從《死水》一詩到《死水》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五、關于新月詩派:
新月詩派是活躍于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新月詩派分前后兩期,前期以1926年4月創刊的《晨報•詩鐫》為陣地,詩人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劉夢葦、饒孟侃等;這是一個在胡適為代表的寫實派白話和郭沫若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詩創作處于衰退、停滯狀態下,涌現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詩藝、潛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詩歌流派。本派詩人以“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作為詩藝目標,各自又能騰挪變化,斟酌創新,創作出大量內容與形式臻于雙美的詩作,對新詩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其中聞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為突出。
六、作業 :
1、徐志摩是中國資產階級文學流派“ ”的代表詩人,著有詩集《 》、
《 》、《 》等。
2、聞一多,現代詩人,作為“ ”詩派的領袖和一代宗師,第一本詩集是《 》,第二本詩集是《 》,較第一部在藝術上更為成熟。
3、課后練習一第2小題。
第三課時
一、導入 :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新詩中的新格律詩,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大家再來學習一首新詩中的自由詩《贊美》(板書課題及作者)。
說明概念:新詩是指“新文化”運動后出現的白話詩,包括新格律詩和自由詩。新格律詩以聞一多和徐志摩為代表,主張新詩的格律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三美”主張。自由詩則不講究格律的要求,形式較為自由,只講究思想內容的表達,不注重語言形式的整齊和韻律。
二、簡介作者:
穆旦(1918——1977),原籍浙江海寧,生于天津。本名查良錚,筆名梁真。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開始習詩。1935年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外文系。抗戰爆發后,隨校遷長沙又轉昆明。1940年西南聯大畢業、留校。1949年赴美國,入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系。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任南開大學副教授。著有詩集《探險者》(1945)、《穆旦詩集》(1947)、《旗》(1948)等。他是40年代我國“九葉詩派”(這是活躍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的國民黨統治區的詩壇的一個流派)詩人中最具有現代詩風的一位。寫有《贊美》、《詩八首》等有影響的詩篇。
三、寫作背景:
四、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領會詩人感情。
五、簡析: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此詩雖以“贊美”為題,但描寫的重點卻是祖國的苦難現實和悲愴歷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民族的憂慮之情。在詩人筆下,祖國“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是愛情,是在天空飛翔的鷹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著泉涌的熱淚”;“在恥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受難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許多孩子期待著饑餓,而又在饑餓里忍耐”;在路旁仍是一樣的“不可知的恐懼”。面對此情此景,詩人的心在流血,在為祖國的貧窮、落后、凄涼、蕭條而痛心,為祖國人民的苦難生活而悲傷,并“踟躕著為了多年恥辱的歷史”而憂慮。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沉淪,也不希望人民因此而沉淪,他讓讀者從詩中看到了希望,他帶著鼓勵和期盼再三詠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在這帶血的呼喊里,昭示了中華民族振興的力量。這才是“贊美”的根源之所在。
2、詩題為《贊美》,作者究竟要贊美什么?
明確:全詩盡管流露了低沉悲愴的情調,但貫穿全詩的是一種強烈的愛。作者從恥辱里生活的人民從佝僂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詩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國、義無反顧的農夫身上,他是單個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全詩表達了作者對“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堅定信念。是對民族生存力的謳歌和贊美。
3、閱讀詩歌第二節,完成下列問題:
(1)“一個農夫”有何象征意義?
[明確]:既是單個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2)從“他永遠無言地跟在犁后旋轉”到下面的“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表現了“他”怎樣的變化?一個“只”字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表現了“他”的覺醒。“只”表現了“他”還只限于“關注”的階段。
(3)“他看著自己融進死亡里”這一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意念?
[明確]:“他”是一個正在覺醒中的“我”,而“自己”則是一個“麻木無知”的“我”
而這個“麻木無知”的“我”正在走向“死亡”。
(4)“而他是不能夠流淚的”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態?
[明確]:因為“他”必須是強大的,“他”承擔著實現“希望”的責任。
4、詩中每一節都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有怎樣的意味?
[明確]:從修辭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反復。盡管詩人為祖國人民的苦難生活而而悲傷,但詩人沒有因此而沉淪,也不希望人民因此而沉淪,他用“一個民族已經起來”反復作結,就是讓讀者從詩中看到希望,在這帶血的呼喊里,昭示了中華民族振興的力量,表達了對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的堅定信念,是對民族生存力的謳歌和贊美。
六、布置作業 :
課后練習三。
[1]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8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行數、字數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
1、 提問:這一小節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這一小節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的骯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開頭,并強調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一韻,從內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開頭,表達憤激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9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死水》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死水》
1、 誦讀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行數、字數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
1、 提問:這一小節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這一小節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的骯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開頭,并強調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一韻,從內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開頭,表達憤激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0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行數、字數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
1、 提問:這一小節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這一小節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的骯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開頭,并強調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一韻,從內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開頭,表達憤激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1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行數、字數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
1、 提問:這一小節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這一小節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的骯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開頭,并強調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一韻,從內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開頭,表達憤激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2
一、自讀目標
《死水》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贊美》
1.根據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苦難人民的沉郁情感,對中華民族覺醒與抗爭的由衷贊美。
2.理解詩中的農夫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體會該詩意象的雄渾美和沉郁美。
二、自讀程序
1.讀課本有關注釋,了解作者、時代背景。
2.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并解釋。
3.聽讀,朗讀,默讀全詩。
4.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若干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5.研讀,思考,回答(題目請見后面自讀思考)。
6.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7.熟讀《贊美》,背誦《死水》。
三 、自讀點撥
《死水》
一、重點難點分析
1.第四節為全詩的重點,對全詩內容進行總匯。“這里斷不是美的存在”是對“死水”本質上的批判;“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對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種種情景的總括;“造出個什么世界”是對舊中國的詛咒,集中表達了他的憤激之情。
2.反諷手法。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這些怪異現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一個丑人卻戴上美麗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態,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個“鬼”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二、表現手法解說
1.藝術構思獨具匠心,不說變“丑”為“美”,而說讓“丑”更“丑”,“丑”至滅亡,再造新“美”,從而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激之情和對新社會的熱望。
2.反諷手法。
3.具有音律美。“現代格律詩”的“三美”
《贊美》
一、重點難點分析
1.要緊扣民族的悠長歷史、浴血的艱難年代和人民苦難而充滿希望的生活斗爭這三點,并結合全詩哀歌式的藝術風格來分析這些意象,去體察到它的內蘊。
2.從表面上看,每節詩最后一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關鍵句)與前面的內容似乎聯系不緊,但只要細加分析,便可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如第二部分,寫到了一位農夫的覺醒和勇敢斗爭,他以必死的決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義大勇正是整個民族已經覺醒并付諸行動的必然結果。
3.對少數意象比較晦澀的難句,我們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確,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當時身處統治區,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傾向表達清楚。
二、表現手法解說
1.穆旦是九葉派詩人,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穆旦的詩風基本上是雪萊式的抒情格調,又揉雜某些現代派詩歌的因子。”他的詩風“徐緩、整飭、押韻。情調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國古典詩歌的特點。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橫越時空,繽紛多彩,內蘊深遠,氣勢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調,故全詩擁有雄渾美和沉郁美。
3.詩中廣泛地運用了排比、反復、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段,增強了竟象的表現力。
四、自讀思考
《死水》
1.依據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說說“死水”象征了什么?
2.“死水”的形象有兩層,一是其本來面目,二是添加臟物后更加腐爛的面目,請在書上作出標志。
3.第一節中的“不如”“爽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銅爛鐵”“潑你的剩菜殘羹”?
4.第二、三、四節描繪的種種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可用詩中哪一句話來概括?
5.“讓丑惡來開墾”中的“丑惡”指什么?
6.“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期望?
7.“反諷”手法在詩歌中的第二、三、四節中得到了具體表現,請畫出有關詞句。
8.第五節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贊美》
第一節:
1.“走不盡……”“數不盡……”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特點?
2.“說不盡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3.“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是對整節詩的一個詮釋,請加以具體說明。
第二、第三節:
5.本部分詩中出現了一位農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樣一個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堅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詞,融進了大眾的愛”該怎樣理解?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3
教學目標
1、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顯得更丑的寫法特色。
2、鑒賞《死水》感情深沉、象征豐富和格律講究的特點。
教學重點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繪畫美的語言色彩。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和反諷手法。
教學方法
點撥---誦讀---揣摩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陸游在《觀書有感》一詩中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愛,全因為有源頭不斷地為它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設想一下,假如這個小池變成了一潭死水,那將會如何?
學生回答。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死水》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們來看看詩人聞一多筆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讀詩歌,了解內容。
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思考:
1、臭水溝里有些什么?
提示:破銅爛鐵,剩菜殘羹,油膩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惡事物。
2、那么詩人用什么語言來表現這些物象呢?從哪些感覺角度著手刻劃死水的特點呢?
提示:銅銹成了“翡翠”,鐵銹出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
第二節:用視覺寫死水之臟。“翡翠”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繡,“羅綺”是油膩的光澤,“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正面描寫
第三節:主要用嗅覺寫死水之臭,寫死水發酵時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氣熏天。泡沫如珠,亂蚊成群。” -------動態描寫
第四節:主要用聽覺寫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鳴叫是一種襯托,著重寫死水中的蛙鳴,讓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靜。 ------- 以動襯靜
銅--綠成翡翠 鐵--繡出桃花 油膩--織出羅綺 /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綠酒, 白沫--如同珍珠 / 一溝絕望的死水
3、再讀二到四節,感受作者以美辭來寫丑物的表達效果。如何理解詩中的翡翠、桃花、羅結及云霞等形象構思的作用?
提示:桃花、翡翠、羅綺、彩霞、珍珠、綠酒等給人的印象原本是華美高貴、溫潤鮮艷,但在這里讀者卻一點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惡心。詩人通過比喻、擬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詞語來表現丑惡,從而使丑顯得更丑,這種方法叫“反諷”。/ 深度分析:詩人借鑒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紙云霞等華麗詞語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4、詩人對這一溝“死水”的態度如何?
提示:徹底絕望,深惡痛絕。“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對死水的存在充滿了憤激,期待它的早日毀滅。“絕望”里才有希望。
三、結合時代背景,再讀領會死水的象征意義。
作者如此憎惡的“死水”肯定不僅僅是路旁的一個臭水溝,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義。現在我們了解一下詩人聞一多創作、發表、出版《死水》的有關情況,看看“死水”到底象征著怎樣的社會現實。
第一重意義: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征。 《死水》創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第二重意義: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第三重意義: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四、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探究詩人的深層情感。
1、從表面上看,把祖國比作一潭死水,表達的是詩人怎樣的情感?
點撥:厭惡、憤怒、傷心、絕望。
2、哀莫大于心靈,對祖國最深刻的厭惡和否定是遠離祖國,或是游戲人生。讓我們調出記憶中的聞一多檔案,看看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學過的聞一多的作品,你學過他的哪些作品,從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感?
《一句話》:對人民團結抗戰的堅定信念,對中國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心
《七子之歌》: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深情,對回歸祖國熱烈向往
3、由此看來,厭惡、失望只是憤激之辭,是理想中美麗的祖國形象在現實面前碰壁后產生的一種過激情緒。而隱藏在揭露丑惡的背后,是對祖國無比強烈的眷戀之情和為祖國利益而獻身的決心。
五、本詩不僅思想感情值得品味,作為新月派主將的代表詩作,本詩的藝術特色也值得稱道。
1、《死水》是如何體現聞一多先生新格律詩創作“三美”主張的?
分析: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請“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筑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這首詩從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即兩或三個字組成的音尺,也叫音組、音步或頓)構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樣多;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云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筑的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2、分析本詩其它特點
點撥: 構思之新穎精巧、虛實相映,其語言典雅富麗,善用象征。(反諷-反襯、以動襯靜)
【板書設計】
死 水 聞一多
以美襯丑 一灣死水----------------→ 社會現實
(臟、臭、寂)象征 (絕望、厭惡、憎恨)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4
自讀導言
《死水》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贊美》
1.根據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苦難人民的沉郁情感,對中華民族覺醒與抗爭的由衷贊美。
2.理解詩中的農夫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體會該詩意象的雄渾美和沉郁美。
(解說:詩歌的魅力主要表現為意象美和語言美,把握住這兩點,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讀程序
1.讀課本有關注釋,了解作者、時代背景。
2.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并解釋。
3.聽讀,朗讀,默讀全詩。
4.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若干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5.研讀,思考,回答(題目請見后面自讀思考)。
6.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7.熟讀《贊美》,背誦《死水》。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理解難度很大,因此,必須設計一系列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時代背景和作者簡況也很重要,是理解詩作的一把鑰匙。)
自讀點撥
《死水》
一、重點難點分析
1.第四節為全詩的重點,對全詩內容進行總匯。“這里斷不是美的存在”是對“死水”本質上的批判;“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對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種種情景的總括;“造出個什么世界”是對舊中國的詛咒,集中表達了他的憤激之情。
2.反諷手法。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詩中加速“死水”的腐爛后出現了一些“奇怪”景象,銅銹成了“翡翠”,鐵銹出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這些怪異現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一個丑人卻戴上美麗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態,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個“鬼”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二、表現手法解說
1.藝術構思獨具匠心。不說變“丑”為“美”,而說讓“丑”更“丑”,“丑”至滅亡,再造新“美”,從而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激之情和對新社會的熱望。
2.反諷手法。
3.具有音律美。當時聞一多等人倡導“現代格律詩”,要求每行字數一樣,音步也一樣,如第1、2句,“我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讀起來自有一種整齊的音律美。
《贊美》
一、重點難點分析
1.全詩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意象紛紜而含蓄,給理解帶來許多困難。但是只要緊扣民族的悠長歷史、浴血的艱難年代和人民苦難而充滿希望的生活斗爭這三點,并結合全詩哀歌式的藝術風格來分析這些意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體察到它的內蘊。
2.從表面上看,每節詩最后一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關鍵句)與前面的內容似乎聯系不緊,但只要細加分析,便可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如第二部分,寫到了一位農夫的覺醒和勇敢斗爭,他以必死的決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義大勇正是整個民族已經覺醒并付諸行動的必然結果。
3.對少數意象比較晦澀的難句,我們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確,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當時身處國民黨統治區,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傾向表達清楚。
二、表現手法解說
1.穆旦是九葉派詩人,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穆旦的詩風基本上是雪萊式的抒情格調,又揉雜某些現代派詩歌的因子。”他的詩風“徐緩、整飭、押韻。情調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國古典詩歌的特點。他的這一詩風,從他譯雪萊、拜倫,似也可以得到印證”(引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詩集》說明)。《贊美》一詩也鮮明體現了他的風格和情調。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橫越時空,繽紛多彩,內蘊深遠,氣勢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調,故全詩擁有雄渾美和沉郁美。
3.詩中廣泛地運用了排比、反復、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段,增強了竟象的表現力。
(解說:詩歌由于是一種高度凝練的意象藝術,所以依據時代背景來解讀就十分必要;還要善于抓住詩中點明主旨的關鍵句來居高臨下,復雜意象的解讀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讀思考
《死水》
1.依據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說說“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據內容,把全詩分成三個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兩層,一是其本來面目,二是添加臟物后更加腐爛的面目,請在書上作出標志。
4.第一節中的“不如”“爽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銅爛鐵”“潑你的剩菜殘羹”?
5.第二、三、四節描繪的種種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可用詩中哪一句話來概括?
6.“讓丑惡來開墾”中的“丑惡”指什么?
7.“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期望?
8.“反諷”手法在詩歌中的第二、三、四節中得到了具體表現,請畫出有關詞句。
9.第五節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10.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話跟本詩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處?
11.比較《死水》與《一句話》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1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集《紅燭》和《死水》。
13.背誦全詩。
第一節:
1.“走不盡……”“數不盡……”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特點?
2.“說不盡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3.“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是對整節詩的一個詮釋,請加以具體說明。
第二、第三節:
5.本部分詩中出現了一位農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樣一個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堅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詞,融進了大眾的愛”該怎樣理解?
8.第三節中前八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它們對農夫來說,意味著什么?
9.“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這些詩也暗示了“農夫”怎樣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農夫怎樣的感情?
第四節:
10.前六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我”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躕”?
11.前三節詩結尾都用“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第四節詩卻以“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為什么要變化?
答詩:
12.詩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農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該詩題為《贊美》,作者要贊美什么?
14.該詩用了大量的鋪陳、排比、反復和長句,請各舉出一例,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15.課外閱讀《穆旦詩集》。
16.拿此詩與艾青的長詩《向太陽》和田間的長詩《給戰斗者》比較,說出它們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難度很大,為此,必須設計較詳細的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學生對兩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時代背景比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紹,而且可結合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間的同題材作品,從而加深理解。)
參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當時腐爛的舊中國。2、略3、一是1、2兩句,二是3~12句。4、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滅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極。“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6、指當時的反動統治者。7、期望舊中國加速滅亡。8、略9、歸納概括全詩內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異:《一》從正面寫;《死》從反面寫。藝術上:①同:構思新穎;新格律;②異:《死》用了反諷手法,較含蓄。
《贊美》
1、描繪了中華民族遼闊的土地、人民艱難的生活和悠久的歷史。給人的印象是即開闊又壓抑。2、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生活,充滿災難、忍受、對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歷史、生活持有的強烈的責任感和愛。4、略5、受苦受難,不斷失望,忍辱負重。義無反顧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業,抱著必死的決心,堅強不屈。6、因為民族的覺醒和抗爭意味著苦難時代將會結束。7、略8、描繪了婦女兒童饑餓、悲哀、恐懼的生存狀態。解救他們,是農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9、有可能犧牲。作者為他的義無反顧感到既無助又擔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繪了民族綿長的苦難和痛苦的期待。“踟躕”是因為歷史的負擔太重。11、第三節作者思考民族、歷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結論。第四節作者的思緒回到了痛苦凄涼的現實,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認識,故而又大聲呼喚,盡管有太多的“無言的痛苦”,“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代言人。農夫象征著已經覺醒正在浴血奮戰的廣大中國人民。13、略14、一詠三嘆,增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有力地表現了主題。
(設計者:劉人云)
解讀《死水》《再別康橋》的繪畫美 篇15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死水》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死水》
1、 誦讀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行數、字數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
1、 提問:這一小節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這一小節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的骯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開頭,并強調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一韻,從內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開頭,表達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