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傳播(精選14篇)
光的傳播 篇1
教學課題
光 的 傳 播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3)能簡單解釋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
(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教學難點
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媒體
激光手電、玻璃磚、白紙板、盛水的小燒杯、空燒杯、激光演示器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課前準備
預習
布置預習及上課時要帶的學生器具
預習及準備器具
引
入
新
課
激發興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麗動人(出示迷人夜景圖),同學們對光感興趣嗎?
觀察
進
行
新
課
引
題
同學們,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么,光是從哪里發出來的呢?
思考、討論
列舉例子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光?
(板書):太陽、螢火蟲、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燈、蠟燭、電燈
能夠自然發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
由人類制造的發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討論、交流
反饋練習
反饋練習1:
下列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螢火蟲。 c.水母。 d.霓虹燈。
練習
提出問題
(二)光的傳播
手里拿著一個激光手電,它可以發光,是一個光源。
有一個問題:從光源發出的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播出去的?
觀察、思考
猜想假設
請同學們根據學過的知識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
進
行
新
課
設計實驗
(二)光的傳播
讓學生討論回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討論、回答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小組實驗
(合作)
分析實驗
下面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請把你們通過實驗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告訴大家。
討論、交流
讓各組學生展示不同的實驗組合:
a.光手電、水
b.激光手電、汽水瓶
c.激光手電、玻璃磚
d.激光手電、白紙
e.激光手電、平面鏡
信息交流
得出結論
讓學生討論、歸納后,老師啟發、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板書:)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路線是彎的。
討論、歸納
舉例
同學們,你們能夠列舉一些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嗎?(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影子、皮影戲、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看齊、激光準直、瞄準射擊。
討論回答
鞏固
反饋練習2:開鑿隧道時為什么要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呢?
練習
貼近生活
(三)光速
同學們,喜慶節日放“響炮禮花”的時候,先看到禮花,還是先聽到響聲呢?
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
聯系實際
(討論回答)光速大于聲速。
討論
應用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了哪些現象是屬于光速大于聲速的例子?
觀察生活
關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請自查課本。
閱讀
比較
同學們,回想有關聲的現象,想想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組討論
反饋
反饋練習3:下雨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聲呢?
鞏固練習
本課小結
1.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3.光速。
設計作業
1.閱讀課文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識? 2.完成《一課一練》。
課后反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繼續討論了在烈日下如何防曬,愛護身體。
光的傳播 篇2
光 的 傳 播
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本教學,使學生知道: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和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歸納推理能力(根據光傳播的一些個別現象,推想光傳播的一般規律),動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實驗裝置)
3 、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教具準備
1 、分組實驗材料——電燈(或其他光源),細、直、能彎曲的塑料管(或紙管),蠟燭,火柴,半透明的白紙,膠水。掛圖或投影片——光源、從密林縫隙透過的光。
2 、學生準備:兩個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紙盒,剪刀,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談話:光是一種自然現象,關于光你們有什么問題?
2 、講述: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些關于光的知識:什么物體能發光,光是怎樣傳播的。
二、學習新課
l 、指導學生認識光源
( 1 )談話:說一說,哪些物體能發光?
( 2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光源。
( 3 )講解: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物體能發光:有的是燃燒發光,例如蠟燭、松明 (點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電能發光,例如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電燈;有的是靠生物體內部變化發光,如螢火蟲發出的熒光;有的是靠天體內部變化發光,例如太陽光,星光。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 4 )討論:鏡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為什么?
2 、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
( 1 )講述: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向周圍傳播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光傳播的方向。
( 2 )談話:
①從門窗或密林縫隙中透過來的陽光是什么樣的?
(學生發言后再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②手電筒或汽車燈射出的光是什么樣的?
( 3 )討論:以上現象說明光是沿什么方向傳播的?
(通過討論,得出 " 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 假設。)
( 4 )實驗:
①講述:為了證明光是否沿直線傳播,我們來做個實驗。實驗的材料是這盞開著的電燈和一根細而直的塑料管。
②討論:如果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通過這根直管能看見電燈光嗎?如果將直管弄彎,還能看見電燈光嗎?為什么?
③學生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在實驗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 5 )討論:以上現象證明什么?
( 6 )教師小結:通過以上討論及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我們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還可以補充:光源發出的光,可以沿著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
( 7 )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3 、指導學生做小孔成像實驗
( 1 )講述: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各組都帶來些紙盒,選兩個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扎一個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張半透明紙;然后把兩個紙盒套在一起。(以上方法需邊講解邊演示)
( 2 )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 3 )講述:下面,我們就用制作的這個器材實驗。將蠟燭點燃,立在桌上;將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對著蠟燭。推一推或拉一拉大紙盒,看到什么現象?
( 4 )學生分組實驗。
( 5 )匯報實驗結果:看到了什么現象?(蠟燭火焰的像)在什么地方?(白紙做的屏幕上)像是什么樣的?(倒立的)
( 6 )討論:
①你怎樣解釋這種現象?
②蠟燭的像為什么是倒的?這與什么有關系?
( 7 )教師小結:合用紙盒的小孔對著點燃的蠟燭的時候,蠟燭光就會小孔射入盒內,照在紙屏上。
因為孔很小,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所以蠟燭火焰上部的光通過小孔后照到紙屏的下部(畫圖說明),蠟燭火焰下部的光通過小孔后照到紙屏的上部。這樣,在紙屏上出現與蠟燭的火焰形狀相似、倒立的像。
這種現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這種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機,如果在紙盒后面粘的不是紙屏,而是照相的底片,在底片上就會出現物體的倒像。最早的照相機就是應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
三、鞏固應用
l 、講述:這節課我們重點認識了什么是光源和光的傳播方向。
2 、提問:
( 1 )什么是光源?舉例說明。
( 2 )光是沿什么方向傳播的?
3 、討論:光的直線傳播與影子的形成有沒有關系?假如光是可以轉彎的,還會有影子嗎?
四、布置作業:用小孔成像盒給室外的景色“照相”,觀察像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彩色?
光的傳播 篇3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本教學,使學生知道: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和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歸納推理能力(根據光傳播的一些個別現象,推想光傳播的一般規律),動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實驗裝置)
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教具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電燈(或其他光源),細、直、能彎曲的塑料管(或紙管),蠟燭,火柴,半透明的白紙,膠水。掛圖或投影片——光源、從密林縫隙透過的光。
2、學生準備:兩個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紙盒,剪刀,針。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1、談話:光是一種自然現象,關于光你們有什么問題?
2、講述: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些關于光的知識:什么物體能發光,光是怎樣傳播的。
學習新課
l、指導學生認識光源
(1)談話:說一說,哪些物體能發光?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光源。
(3)講解: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物體能發光:有的是燃燒發光,例如蠟燭、松明(點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電能發光,例如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電燈;有的是靠生物體內部變化發光,如螢火蟲發出的熒光;有的是靠天體內部變化發光,例如太陽光,星光。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討論:鏡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為什么?
2、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
(1)講述: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向周圍傳播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光傳播的方向。
(2)談話:
①從門窗或密林縫隙中透過來的陽光是什么樣的?
(學生發言后再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②手電筒或汽車燈射出的光是什么樣的?
(3)討論:以上現象說明光是沿什么方向傳播的?
(通過討論,得出"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假設。)
(4)實驗:
①講述:為了證明光是否沿直線傳播,我們來做個實驗。實驗的材料是這盞開著的電燈和一根細而直的塑料管。
②討論:如果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通過這根直管能看見電燈光嗎?如果將直管弄彎,還能看見電燈光嗎?為什么?
③學生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在實驗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5)討論:以上現象證明什么?
(6)教師小結:通過以上討論及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我們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還可以補充:光源發出的光,可以沿著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
(7)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3、指導學生做小孔成像實驗
(1)講述: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各組都帶來些紙盒,選兩個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扎一個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張半透明紙;然后把兩個紙盒套在一起。(以上方法需邊講解邊演示)
(2)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3)講述:下面,我們就用制作的這個器材實驗。將蠟燭點燃,立在桌上;將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對著蠟燭。推一推或拉一拉大紙盒,看到什么現象?
(4)學生分組實驗。
(5)匯報實驗結果:看到了什么現象?(蠟燭火焰的像)在什么地方?(白紙做的屏幕上)像是什么樣的?(倒立的)
(6)討論:
①你怎樣解釋這種現象?
②蠟燭的像為什么是倒的?這與什么有關系?
(7)教師小結:合用紙盒的小孔對著點燃的蠟燭的時候,蠟燭光就會小孔射入盒內,照在紙屏上。
因為孔很小,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所以蠟燭火焰上部的光通過小孔后照到紙屏的下部(畫圖說明),蠟燭火焰下部的光通過小孔后照到紙屏的上部。這樣,在紙屏上出現與蠟燭的火焰形狀相似、倒立的像。
這種現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這種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機,如果在紙盒后面粘的不是紙屏,而是照相的底片,在底片上就會出現物體的倒像。最早的照相機就是應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
鞏固應用
l、講述:這節課我們重點認識了什么是光源和光的傳播方向。
2、提問:
(1)什么是光源?舉例說明。
(2)光是沿什么方向傳播的?
討論:光的直線傳播與影子的形成有沒有關系?假如光是可以轉彎的,還會有影子嗎?
布置作業 :用小孔成像盒給室外的景色“照相”,觀察像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彩色?
光的傳播 篇4
教學課題
光 的 傳 播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3)能簡單解釋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
(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教學難點
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學法。
教學媒體
激光手電、玻璃磚、白紙板、盛水的小燒杯、空燒杯、激光演示器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課前準備
預習
布置預習及上課時要帶的學生器具
預習及準備器具
引
入
新
課
激發興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麗動人(出示迷人夜景圖),同學們對光感興趣嗎?
觀察
進
行
新
課
引
題
同學們,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么,光是從哪里發出來的呢?
思考、討論
列舉例子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光?
(板書):太陽、螢火蟲、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燈、蠟燭、電燈
能夠自然發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
由人類制造的發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討論、交流
反饋練習
反饋練習1:
下列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螢火蟲。 c.水母。 d.霓虹燈。
練習
提出問題
(二)光的傳播
手里拿著一個激光手電,它可以發光,是一個光源。
有一個問題:從光源發出的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播出去的?
觀察、思考
猜想假設
請同學們根據學過的知識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
進
行
新
課
設計實驗
(二)光的傳播
讓學生討論回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討論、回答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小組實驗
(合作)
分析實驗
下面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請把你們通過實驗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告訴大家。
討論、交流
讓各組學生展示不同的實驗組合:
a.光手電、水
b.激光手電、汽水瓶
c.激光手電、玻璃磚
d.激光手電、白紙
e.激光手電、平面鏡
信息交流
得出結論
讓學生討論、歸納后,老師啟發、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板書:)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路線是彎的。
討論、歸納
舉例
同學們,你們能夠列舉一些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嗎?(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影子、皮影戲、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看齊、激光準直、瞄準射擊。
討論回答
鞏固
反饋練習2:開鑿隧道時為什么要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呢?
練習
貼近生活
(三)光速
同學們,喜慶節日放“響炮禮花”的時候,先看到禮花,還是先聽到響聲呢?
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
聯系實際
(討論回答)光速大于聲速。
討論
應用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了哪些現象是屬于光速大于聲速的例子?
觀察生活
關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請自查課本。
閱讀
比較
同學們,回想有關聲的現象,想想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組討論
反饋
反饋練習3:下雨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聲呢?
鞏固練習
本課小結
1.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3.光速。
設計作業
1.閱讀課文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識? 2.完成《一課一練》。
課后反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繼續討論了在烈日下如何防曬,愛護身體。
光的傳播 篇5
第二章 光現象
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以及月亮不是光源
教學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難點 :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教學用具:演示器具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清晨,太陽冉冉升起,萬丈光芒映紅了朵朵朝霞,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色彩,夜晚,華燈齊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光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美麗世界。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章光現象,第一節光的傳播
(板)光的傳播
新課教學:
誰來說哦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可以發光?
很好,同學們知道很多發光的物體,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對,它們都能發光。
物理學中,把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板)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同學們剛才說的電燈、車燈都是人造的,而太陽、螢火蟲、水母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們把光源分為兩類
(板)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大家說月亮和行星是光源嗎?
月亮、行星它們自身是不會發光的,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
我們知道了光是由光源發出的,有誰直達咯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從光源向遠處傳播的呢?
實踐出真知,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同學們的推斷對不對。
誰來和我一起做第一個實驗
(把蚊香點燃,用透明的容器收集,用激光手電做為光源)
很明顯的看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傳播的
(用水槽剩滿水,在水中放些粉筆灰,用激光手電做為光源)
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
最后,我們來觀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傳播路線又是怎樣的
(拿激光手電做光源,向玻璃磚照射)
很直觀的發現,光仍然是沿(直線)傳播的。
(板)光沿直線傳播
光是摸不著的,怎樣在紙上把它描繪下來呢?比如說,我想畫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該怎畫 呢?
誰到黑板上來畫一下 畫的很好,這些直線代表什么?表示太陽發出的光。
在物理學上,用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路徑和方向,叫做光線
(板)
下面給大家猜個謎語:一個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說話。
它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
我們來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們走在上學的路上,沐浴著溫和的陽光,光線從太陽發出,射向我們,沿直線傳播,因為我們不是“透明人”,更不會什么“隱身術”,所以光線不能穿透我們,而在我們身后留下一片蔭暗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子。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還能解釋日食、月食
通過圖形可以清楚的看到,A區域太陽光無法到達,所以看不到太陽,就是通常所說的日全食,把A區域叫做本影區,而在B、C區域只有一部分太陽發出的光能夠到達,所以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日偏食,并且把B、C區域稱做半影區。而D區域只有太陽周圍部分發出的陽光能夠到達,這部分
2008年8月1日,在我們新疆可以目睹到日食這一天文現象,有興趣的同學記好了是2008年的8月1日。
光沿直線傳播在實際中的應用更是數不勝數,比如:課本33頁的圖2.1—3描述的是激光準直,還有每天課間操排隊時要向前看齊;軍訓打靶時,眼睛要看齊靶心、準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點一線。
雷雨天,雷聲和閃電同時同地的發生,但我們為什么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見雷聲呢?
這是因為光比聲音傳播的快,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
通過第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氣中的轉播速度是多少呢?
早在1607年,伽利略就進行了最早的測量光速的實驗,他的方法:讓兩個人分別站在相距一英里的兩座山上,每個人拿一盞燈,第一個人先舉起燈,當第二個人看到第一個人舉起的燈時,立即舉起自己的燈,從第一個人舉起燈到他看到的第二個人的燈的時間間隔就是光傳播兩英里所用的時間,但由于光傳播的速度太快了,所用的時間幾乎為零,所以他這種方法沒有測出光速。在這之后的三百多年里,很多科學家都進行了測定光速的實驗,但效果都不理想。知道1972年,美國的埃文森才測出了光速的精確值:299792457.4m/s
(板)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近似3×10
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光源
2、光沿直線傳播
3、光的速度
最后布置給大家一個課后討論作業 ,三個人一組,分組討論,題目是:
(板)假如光不再直線傳播
下節課我們請幾組的代表上來告訴大家討論結果。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光的傳播 篇6
教學目標:
1、探究性目標:
a、能根據本課本提供的標準對發光物體進行分類。
b、能夠對問題和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c、能設計實驗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d、能從多個方面證實最初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2、stse目標:
a、能舉例說明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光。
b、能舉例說明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線傳播性質。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愿意與小組同學一起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
4、科學知識目標:
能說出光(在同一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尋找光源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找出周圍環境中的發光物體。
2、能根據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對物體進行分類。
實施建議:
1)4個人一組,活動時間15分鐘。
2)教師鼓勵學生在學校周圍及室內外尋找發光的物體,并鼓勵一些學生搜集到的資料與小組的同學討論。
3)學生有可能找的不是發光物體。這時,教師不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你為什么認為它是光源?而教師應引導學生設法驗證它為什么不是光源。
4)教師給學生講解基本的分類方法,啟發學生對知道的發光物體進行分類。
評價建議:找到發光物體3個以下是(一般);4-5個是(良);5個以上是(優)
二、活動二:我看見了光
活動目標:要像科學家那樣探究學習。
1.活動建議:可2-3個人一組,活動時間約一個半課時。
2.活動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哪幅圖能看到手電筒的光,然后,引導學生分別按照兩幅圖中的方法進行實驗,學生在組內多次進行實驗,可以讓前兩塊硬紙板的孔對正,第三塊與前兩塊的孔不對正,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在實驗中,學生會發現三塊紙板的孔只有在一條線上時,才能看到手電筒的光。實驗后,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將實驗現象進行記錄,并得出初步結論。
3.完成以上活動之后,教師應啟發、鼓勵學生用其它方法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結論,如用塑料軟管和蠟燭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初步結論。即當用筆直的塑料軟管對準蠟燭時可以看到光,而當軟管折成一定角度時再看蠟燭,就看不到光。當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啟發、引導、并要適時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提醒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4.活動的最后部分,教師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線傳播的事例,包括有關的技術和設備,鼓勵學生用所學的原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同時,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實驗結論。
總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光的傳播 篇7
各位領導評委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光的傳播》。
教材分析:
《光的傳播》是粵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光》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是學習光學的基礎課。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傳播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提出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學情,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光是直線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及日食月食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知道推測要有依據;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教學重點:認識光是直線傳播的。
教學難點: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為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本課的教學作出了以下教學設想
教學設想:
因為科學課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所以在教學光的傳播的特點時,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親自動手實驗進行驗證,從而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為實現這一設想我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猜想 2、探究 3、運用4、小結
教學過程
(一) 第一環節:猜想
我首先以鐳射筆的紅色光線照射屏幕,然后問學生你認為光是沿著怎樣的路線跑到屏幕上的?這種實物作為導入,讓學生對光學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時也作出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測想。然后進入重點環節:驗證 我將分兩步進行
1、提取生活經驗進行初步驗證 2、通過實驗再次驗證
(1)提取生活經驗進行初步驗證
學生作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猜測后我再追問,生活當中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這時可利用課件配以圖片如:舞臺上的燈光、陽光照射森林┉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看到的直線形式的光。使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就的確存在著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現象,讓學生從猜測發展到初步信服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通過實驗再次驗證
生活經驗只是一個事實,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方法證明出來?接下來我為學生安排了兩個實驗活動,實驗由簡到難,層層推進。實驗活動1管子看光實驗,實驗中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充許有有不同方法,但只要學生有一個共識,只有管子是直的光才能傳播出來,當管子是彎的光就不能傳播出來了。這樣就能得出我們的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實驗活動二光線打靶,實驗發現只有B孔和中間擋板的小孔及靶心三點在一直線上光線才能打到靶心,這就又一次地驗證了光是直線傳播的。兩個實驗由簡到難,層層推進對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進行了充分證明學生從初步信服發展到充分肯定光是直線傳播的。當充分肯定光是直線傳播的結論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環節:運用
(三)運用
科學知識的學習在于運用,科學知識的運用又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達到這一目的先讓學生根椐課文了解小孔成像,再讓學生根據光是直線傳播的特點猜想在白屏上所看到的內容并把它畫出來。之后我通過實物演示讓他們驚奇的發現,蠟燭倒過來了,而且還有顏色,還能動呢。這時學生肯定會有疑問但可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光通過小孔后的傳播過程。結果不用講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學生此時的探究欲望非常強烈我緊接著啟發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用光是沿直線傳播來解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并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現象。
當學生明白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并能簡單運用后,為提高他們的技能我布置拓展練習自制簡易
(四)最后一個環節小結
我先讓學生總結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
整堂課,其實內容都很簡單,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驗證,對于學生來說可能興趣更大,因為這堂課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過程。
光的傳播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后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于規律的歸納,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并由他們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1、提問:
(1)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錄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
3、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界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研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律
〖提出問題〗: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
③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通過觀察、討論、思考我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對于學生的預期太高,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熟悉生活中的現象,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完整描述,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對于有的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原理。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我要多注意學生的具體情況。
光的傳播 篇9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養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光的反射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對光路圖的應用,逐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動有趣的光學現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由我們能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引入光的反射現象,然后轉入研究光的反射規律,通過實驗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發生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隨后介紹了光的兩種反射現象: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時說明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物體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節學習的重點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難點是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過實驗出反射規律.
教法建議
1)研究反射規律的實驗盡可能準確, 這是上好這一節課的關鍵.
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關系,對學生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雖然誤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關系,這個實驗的準確度非常重要,做好這個實驗能為學生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礎.
2)要給學生樹立空間的概念
由于我們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終落實在紙面上的光路圖,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錯覺,認為光現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識的借助立體模型或微機模擬使學生形象的認識光現象的空間感.
3)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對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語言要準確,要注意入射光與反射光,入射角與反射角的因果關系.
示例
教學重點: 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反射現象的規律
教具:畫有角度的可折疊的白色硬紙板、一面鏡子、兩個光源、一張白紙、大頭針(或牙簽)、鉛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
為什么我們既能看到發光的物體又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如在遮蔽門窗的教室內,打開電燈,我們不僅能看到發光的電燈,同時還能看到桌椅、墻壁、同學及周圍一切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這是什么原因?從而引出“反射”的概念,還可舉例我們看到月亮是因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說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個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進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問題:光線的反射遵從什么規律?
二、新課教學
1. 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實驗規律,按照書67頁實驗進行教學.
演示前,將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給學生.其中,硬紙板的可折疊性及硬紙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楚.
實驗中,邊演示,邊介紹名詞概念:入射點、法線、入射角、反射角.隨后板書光路圖,如圖5-2-1,并標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數.
通過轉動紙板f和改變入射角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線是在法線的兩側還是在法線同側?反射角的大小與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光的傳播 篇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讓我們來看本次說課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我將從面向對象、教材連接、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四個部分進行分析。
本節課面向初中八年級,所用教材為江蘇科學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物理(上冊)本節的主要科學內容有兩個,一是光的直線傳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又是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后繼必備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能解釋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的重要現象。因此,本節內容以光的直線傳播為重點,主要的科學探究活動也圍繞光的直線傳播展開。
根據新課標和新課改活動要求,配合教學大綱,結合課本教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在知識目標中使學生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理解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以及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這就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
在能力目標中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經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這就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
在情感目標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為以后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情感目標。
在知道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情況下,讓我們來看本節的重點、難點部分。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難點: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將以板書的形式來突出重點,以演示實驗來突破難點。
以上是我對本次說課的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動手能力較強,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內容開放,容量恰當。結構力求完整,做到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條理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揭示物理知識、概念、規律的意義、內在聯系和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刺激學生,提高興趣。
四、教法分析:
下面讓我們來看本次說課的第四部分即教法分析部分。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尋合適教學的宗旨也是新課標要求的學習方法。正是本著這個指導思想,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法及實踐教學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教學法。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創設新知識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積極性是本教法的設計思路。
2.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法。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形象直觀,但不便于學生記憶,所以在整個教學當中我用板書來彌補演示過程中學生不便于記憶的缺點,使兩者優勢互補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此外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也是中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我在這方面也將做一些探索。
3.實踐教學法。在學生掌握了新知識后我將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實踐,以達到學以致用。以上是我在本節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這幾種教學方法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以期待幫助學生正確快速的理解教學內容。
五、學法指導:
在確定了教學方法外我還對學生的學法做以指導,這就是本節課的第五部分。本著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我將指導學生采用一下兩種學習方法即: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自主學習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協作學習意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團隊意識。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讓我們來看對以上五部分的綜合應用既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使用的教學環境及教材分別有多媒體、激光筆、玻璃磚、水槽、水、燒杯等。整個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1.新課引入(3分鐘)
2.新知識講述(20分鐘)
3.課堂實踐(15分鐘)
4.課堂與小結(5分鐘)
5.作業布置(2分鐘)
這樣安排教學時間主要是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2∶1的時間比。
下面我就以教學當中著五個環節為主線來張顯本節課的教學實現。
1..新課引入
本環節我使用創設情境,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
通過多媒體展示自然光現象,提出問題: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引入光源定義: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就以學生舉出的光源為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類。
2.新知識講述
3.課堂實踐
首先,我將新知識講述與課堂實踐交叉進行,經歷探究完成光的傳播學習。本環節我采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方法。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
分別向同學展示光空氣、液體、固體光的傳播。
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接著啟發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出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
如果舉手同學不多,就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
最后,光的傳播速度我采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和自主學習的方法。
將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雷電,通過電腦展示。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
4.課堂與小結
學生總結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通過本環節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檢驗學生的效果。
5.作業布置
最后,為了讓學生鞏固本堂課的內容我將布置作業。我將課本題作為本節課的作業,因為它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并且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以上就是我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的全部內容,整個過程中我將努力使學生達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要求。
我的說課到此為止,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導。
光的傳播 篇11
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教材有三大特點:
內容重要、教學要求高、教學容量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4)創新素質培養:培養學生根據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四、教學難點:光的反射規律在實際中的應用,鏡面反射、漫反射的異同點及應用。
五、教學用具:激光手電筒、白紙板、平面鏡、牙簽、自 制課件
六、教材處理:
針對這堂課的要點,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我對概念和規律的引入都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來完成,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是"實驗探索"的教學方法,在實驗設計上有教師演示實驗,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關系,對學生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雖然誤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關系,這個實驗的準確度非常重要,做好這個實驗能為學生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礎。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對比實驗,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年齡小,經歷探究的次數有限,實驗時容易被器材吸引,丟棄探究目的,更談不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所以,我巧妙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驗,實實在在地的體驗探究光的反射規律,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
一、新課引入
二、新課學習
三、歸納
四、反饋練習
五、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一、新課導入
在物理中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如復習導入、小實驗導入、物理小故事導入等。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初二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實驗現象—問題"導入的方法。我在這一環節設計中,采用了同學們都熟悉的現象。在陽光強烈的時候,調皮的同學會用鏡子、表等晃出一個亮斑,這是什么原因呢?結合光沿直線傳播引導學生觀察光的走向,同學們能夠從墻上的光斑發現光的這個特點。從而引出了光的反射。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觀察:墻上光斑及其變化。
二、新課學習
1、從觀察中得出概念
2、從實驗中得出規律
3、從動手中發現問題
4、從對比中加深印象
1、從觀察中得出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避免了讓學生死記概念,從觀察現象中得出"一點、二角、三線",更加形象直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學生從被動的學,變為生動活潑主動的學,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用激光手電筒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點。
并用課件演示過程。
2、從實驗中得出規律:
能否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并解決問題,這正是目前探究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究其原因,是教師習慣于設定程序,讓學生去做。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對于"一點、二角、三線"這六個名詞進行分析,學生根據數學知識,會想到一些關于面、角聯系,學生隱約形成了探究問題的思路。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我們應該如何去做,要想證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需要什么條件,證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需要驗證什么物理量。明確探究總思路。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倒主體的位置上,培養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歸納概括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重要環節。演示同時,可以做出光線與水平面成45°、90°時,讓學生觀察特殊光線的特點。
演示三:用激光手電筒對光的反射三個規律進行演示
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周密思考,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緊接規律之后設計了反射光路圖的畫法。通過例題使學生對光的反射定律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給出學生相應的練習,鍛煉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學生對于自己所畫出來的光路圖會有很大成就感,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練習:(由課件顯示)
3、從動手中發現問題:
在學習過光的反射定律后,我緊接著提出了如果光線沿著反射光線射入會有什么現象呢?這時,我提出讓學生來演示這一過程,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了讓物理更貼近生活,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類似的現象。如你在一塊鏡子中看見某同學的眼睛,那么某同學也能看見你的眼睛。同時我還提出有關隱形人這一話題,讓學生課后思考是否符合科學道理。
演示四:光路可逆
4、從對比中加深印象:
從這里引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紙板上垂直插入幾根牙簽引導學生想象平行光射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有什么特點?隨后將紙板隨意彎折,這時同學們會發現法線不在平行,引導學生想象當入射光平行射到個入射點時,反射光線的方向有什么特點?并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異同。對生活中的黑板反光、電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等現象用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進行解釋。
演示五: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
三、歸納:
通過以上的探究,讓學生這一節課的內容,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通過學生,加強了對規律的理解,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新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培養歸納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一、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又有部分光反回原介質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規律: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討論得出結論。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光的反射知識與生活及自然現象的密切聯系,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運用光的反射知識解釋現象,說明道理,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時間和器材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充分動手,沒有讓學生盡可能地提出問題。在以后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光的傳播 篇1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黃鳴。我說課的題目是:《光的傳播》,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下面我就按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設計理念、說學法和教法、說教學過程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動手能力較強。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學習光的反射規律反射規律、折射規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又能解釋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現象,也是信息傳遞一章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是反射、折射現象的基礎,可以提高同學熱情,激發探究欲望,培養學生STS意識。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提出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學情,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
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4)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三、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著重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創設線性探究模塊,努力建構一種對話、合作與探究的課程文化,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走進物理教學,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學習。
構建“人文·物理·社會”三維課堂,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釋放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四、說學法、教法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主要學法: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一,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活動的和諧統一。與此相適應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發現法。發現法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所提倡的,是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依據教師所提供的器材,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具體體現在以下的教學環節中。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從生活走向物理
通過展示大連的夜景和自然光現象,教師提問: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引入光源定義: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就以學生舉出的光源為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類。
2、經歷探究,完成光的傳播學習
(1)提出問題:
有關光的知識你想了解哪些內容?這些問題將在我們今后學習中依依解答,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傳播的呢?”
(2)猜想與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
(3)設計實驗,評估優化探究方案
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大礦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凍、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蠟燭。學生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方案。
小組展示實驗方案,大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完善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報告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
(5)分析與論證
小組分別向同學展示光空氣、液體、固體光的傳播。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物理走向社會
接著啟發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出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如果舉手同學不多,就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
4、光的傳播速度
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
5、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總結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光的傳播 篇13
【教學目的】
1.全反射現象及其發生條件
2.臨界角的計算
3.全反射的應用
【教學重點】
全反射現象及其發生條件
【教學難點】
綜合光路可逆知識和三角函數常識求解臨界角、理解發生全反射的條件
【教學難點】
激光器、半圓形玻璃磚、模擬光導纖維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復習啟發:我們才作過“測定玻璃折射率”的實驗,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當入射角非常接近90°時,我們做實驗觀察時有什么感覺?
學生:比較難以看清p1和p2兩顆針。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還是讓我們回到相關的物理學史。原來,物理學家們在探討光的折射的方向規律時,也探討過能量分配的規律。下表是斯涅爾測量的、光線從空氣射入玻璃界面時,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情況──
入射角
入射光線能量為(100%)
反射光線能量
折射光線能量
0°
100%
4.7%
95.3%
30°
100%
4.9%
95.1%
60°
100%
9.8%
90.2%
80°
100%
39%
61%
90°
100%
100%
0%
從這個表格的數據,同學們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隨著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能量分配加大,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減小。
事實上,這種能量的分配情況在交換介質之后,還會出現更加有趣的情形──
一 全反射
為了方便表達全反射的規律,這里先介紹兩個新的名詞──
1.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
光疏介質:兩種介質中折射率較小的介質叫做光疏介質。
光密介質:兩種介質中折射率較大的介質叫做光密介質。
很顯然,這是一個通過相互比較得出的概念,所以沒有絕對的光疏介質和絕對的光密介質。
示例:水和空氣比較;水和金剛石比較…
提問1:光線從光疏介質傳播到光密介質比較,傳播速度會怎樣變化?
學生: v疏>v密
提問2:光線從光疏介質傳播到光密介質比較,傳播方向有什么規律?
學生: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提問3:光密介質的密度是不是一定比光疏介質大?
學生:查“幾種介質的折射率”表格,再做結論。
很顯然,光疏和光密是相對光的傳播而言,而與物質的密度沒有必然聯系。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總結過了,光線從光密介質傳播到光疏介質時,折射角總是大于入射角的,而當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會同時增大,這時,哪一個角先趨近90°呢?
學生:折射角。
趨近90°后,折射光線又怎樣傳播呢?
下面看實驗演示──
演示:光的全反射實驗
提請學生觀察:a.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強度變化;b.折射光的方向變化
提問:在強度方面,斯涅爾的研究是不是得到重現?
學生:是的。
啟發: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的角度后,折射光還存不存在?
2.全反射::當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時,折射角等于900,此時,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來的介質中,這種現象叫做全反射。
全反射的物理意義:折射光的能量為零,入射光的能量全部等于反射光。
全反射的數學意義:我們看一種簡單的全反射情形──某介質(折射率為n)到真空(或空氣)。為了應用已經學過的折射定律,我們先假設它的可逆光路(參看圖1)……然后,不難得出
參照=,即sinθ2 = nsinθ1 ,顯然,當θ1足夠大時,會出現sinθ2>1,θ2無解。
很顯然,θ2有解和無解的臨界情形是θ2 = 90°,此時θ1 = arcsin
3.臨界角:為了顯示這個角的特殊意義,我們給它一個特定的字母c ,并將它稱為臨界角。
即 c = arcsin
有了臨界角c ,我們就不難總結出全反射的條件──
當入射角i≥c時,發生全反射形象,若入射角i<c時,則不發生全反射,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形象。
那么,臨界角的物理意義又是什么呢?當光線以相同的入射角從不同的介質射入真空(或空氣),臨界角大的介質容易發生全反射還是臨界角小的介質容易發生全反射?
學生:臨界角小的。
那么,請同學們查一查“幾種介質的折射率”表格,當光線從這些介質中射入真空(或空氣),最容易發生全反射的介質是什么?
學生:金剛石。
事實上,鉆石的璀璨、神秘的光芒正是由于光線在其中發生多次全反射的結果。此外,玻璃中的氣泡顯得特別明亮、露珠顯得幽暗,這些都是全反射造成的。
過渡:人們研究全反射,除了解釋一些物理現象外,還有什么別的價值嗎?
二 光導纖維
光導纖維簡稱光纖,我們常聽到的“光纖通信”就是利用的光線在光纖中的全反射原理。光線在光纖中是怎樣發生全反射的呢?我們先看一個實驗──
演示:光線在“模擬光纖”中的全反射。
提請學生觀察:a.玻璃棒周圍有沒有光線射出;b.從玻璃棒末端射出的光強度和沒有插玻璃棒時,光線從小孔射出時的強度。
總結:玻璃棒的側面幾乎沒有光線射出;玻璃棒幾乎“導出”的小空中所有光的能量。
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師生共同作圖分析…見圖2。
啟發:如果讓這根玻璃棒繼續彎曲下去──成為很多圈,以上的這種性質會改變嗎?
學生:不會。
思考啟發:如果將玻璃棒的彎曲程度加大,以上的這種性質會改變嗎?
學生:會(在圖2中的2處和4處可能不滿足全反射的條件…)。
但是,在彎曲程度加大的前提下,同時將玻璃棒做的很細,以上的狀況會有所改善嗎?
學生:交流、作圖…得出結論(會)。
我們都知道玻璃本來是非常堅硬的,但是有一種特制的玻璃絲,卻可以做的非常柔軟、非常細。現在,我們將這樣的多根玻璃纖維捆綁成一束,然后,將首端的光照情況遵循某種規律,如圖3,則在纖維束的末端,會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呈現首端一樣的規律。
同學們,這就是光導纖維傳遞信息的基本原理。
在傳遞信息的手段中,我們已經學過了機械傳送、機械波傳遞、有限電流傳遞、無線電波傳輸等等。現在又出現一個光線傳輸,光纖傳輸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1.一維傳輸。能流密度不變;
2.作為電磁波,波段特別,抗干擾性強;
光導纖維應用的領域:醫療、通信…
學生:光導纖維的前沿知識閱讀…
〖例題〗在水中的魚看來,水面上和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現在頂角約為97.6°的倒立錐面里(如圖4所示),為什么?
分析:本題是一個全反射的逆向應用。根據水的折射率,不難求出光線從水射入空氣的臨界角,而這個臨界光路的可逆光路事實上函蓋了水面上所有可能入射到水中的光線,所以…
解:水的臨界角 c = arcsin= arcsin= 48.8°
當光線以90°的最大入射角射入水中時,折射角為c ,故所有射入水中的光線的折射角均小于c ,根據空間旋轉對稱,水面上所有的景物都落在頂角為2c = 97.6°的錐面內。
三 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光的全反射現象及其規律。從物理的角度看,它是能量分配規律形成必然結果,從數學角度看,它是一般的折射定律在特定情形下“無解”的必然。要發生全反射,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從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
全反射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應用是光纖,關于這方面的遷延知識大家可以從課外的資料、傳媒上去了解得更多一些。
四 作業布置
光的傳播 篇14
【教學目的】
1.復習光的反射定律,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準確內涵
2.掌握介質的折射率的概念、物理意義
3.了解介質的折射率與光速的關系
【教學重點】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教學難點】
如何利用折射定律,以及光路可逆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復習提問1:光做直線傳播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在同種、均勻介質種傳播。
復習提問2:當從一種介質到達另一種介質的分界面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學生:反射和折射。
復習提問3:根據我們初中所學,反射和折射分別有什么樣的規律?
學生:作答…
師生共同完善、豐富反射定律(結合圖1,抓“兩側”、“共面”、“相等”);復習反射光路可逆知識。
引入:從剛才的復習可知,我們在初中對于反射的了解已經非常到位了,但對于折射,還只是知道了一些定性的規律。那么,關于折射的定量規律究竟怎樣呢?
一 光的折射定律
結合圖2,復習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的概念。
關于光的折射,究竟有什么樣的定量規律?原來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在思考、探索這個問題。根據歷史記載,在探索光的折射規律的實踐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有托勒密、開普勒、斯涅爾、笛卡兒、費馬等人,他們研究的內容包括傳播方向規律,傳播速度規律、能量分配規律等等。本節課,我們主要介紹他們在研究傳播方向與速度方面的成就──
公元14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通過實驗得到:
a.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b.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
(托勒密的實驗數據記錄非常詳細、準確,只可惜欠缺數學眼光,致使結論的總結出現錯誤。而這個看來僅僅一步之遙的距離卻又使人類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探索!)
16XX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出版《折光學》一書,闡述了他對大氣折射研究的成果;開普勒根據他自己總結的折射原理制成勒開普勒望遠鏡,最早地開辟了光的折射在應用領域的先河。
(開普勒的具體“規律”若何,記載不詳…)
1622年,荷蘭數學家斯涅耳經過進一步的實驗,并在借鑒前人觀點的基礎上總結出現在的折射定律──
1.折射定律: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表示這個比例常數,就有
= n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很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驗來驗證斯涅耳的折射定律,但由于條件所限,今天只能“略過”。下表展示了人們經過精確測量后,得出的光線從空氣射入玻璃時相關數據,我們可以看出:①在小角度情形下托勒密結論的“正確性”;②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斯涅耳定律的廣泛正確性。
入射角θ1(°)
折射角θ2(°)
θ1/θ2
sinθ1/sinθ2
10
6.7
1.50
1.49
20
13.3
1.50
1.49
30
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71
1.51
70
38.6
1.81
1.50
80
40.6
1.97
1.51
斯涅耳的折射定律并非完全沒有受到挑戰──
1637年,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笛卡兒出版《屈光學》一書,認為光的傳播可以用網球在兩種介質分界面上運動來模擬反射、折射和全反射,并假定平行于界面的速度分量不變,導出“sini/sinr = 常數;光線在光密介質中傳播速度較大”的折射定律。
(笛卡兒的折射規律是一種純理論的推測,盡管有正弦之比等于常數的結論,但他認為光從光疏介質進入光密介質時折射角較大,傳播速度也會更大,這兩個定性結論都是錯誤的。)
1661年,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費馬起來批駁笛卡兒的理論,他用的也是純理論的方法──光程最短法。這是一個在現代光學中普遍適用的理論,盡管在當時還不是能夠很好的被人們接受,但費馬證明的結果,認為斯涅耳的結論是正確。
啟發: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兩側”、“共面”是相同的,角度關系是不同的。
其實,這兩個定律還有一個共同點,人們研究發現,(參看圖2)當光線沿bo方向入射,那么它的折射方向將沿oa方向,也就是說──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這一點,在折射定律的應用中常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過渡:斯涅耳的折射定律中出現了一個比例常數n ,這個常數是相對不變的還是“萬古不變”的呢?
二 折射率
進一步的實驗研究表明,折射定律中的比例常數n并不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的常數,只要改變兩種介質中的任何一種,n將隨之改變。
下面是幾個折射情形的n值展示:空氣到玻璃──1.50;空氣到水──1.33;水到玻璃──1.13;…
為了探討這個常數的規律,人們先將一種介質定下來,那么,n就只和另一種介質相關了。譬如,我們將入射空間的介質定下來,而且規定為一種最簡單的介質──真空,那么
1.折射率: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發生折射時,入射角θ1的正弦與折射角θ2的正弦的比值n ,叫做這種介質的折射率。
從折射定律不難得出,真空自身作為一種介質,它的折射率為多少?
學生:為1
每種透明介質的折射率都有一個固定值,下表展示了幾種常見介質的折射率──
幾種介質的折射率
金剛石
2.42
巖鹽
1.55
二硫化碳
1.63
酒精
1.36
玻璃
1.5~1.9
水
1.33
水晶
1.55
空氣
1.00028
從表中可以看出,空氣的折射率非常接近于1 ,所以,我們常常將空氣介質近似看成真空。
由折射定律可以得出,對于相同入射角θ1 ,n越大時,折射角θ2會怎樣?
學生:越小。
對應光的偏折量大,還是小?
學生:大。
n大,光線偏折越厲害。所以──
物理意義:折射率n是表明材料對光線偏折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材料折射率的存在,不僅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還能改變光的傳播速度。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和真空中的光速c 、材料n之間有以下關系
2.光的傳播速度和折射率的關系:v =
鑒于真空之外的任何介質的折射率都大于1 ,所以,光在真空之外任何介質的傳播速度都小于c 。
而且,從上式不難發現,光在介質中的速度規律與光的入射方向并沒有什么關系,這和方向規律是略有不同的(折射定律中規定“斜射”,這里就沒有必要了)。
了解了光的折射的方向規律和速度規律,下面做一個應用──
三 小結
本節課,我們復習了光的反射定律,定量地介紹了關于光的折射的方向規律和傳播速度規律,并闡述了折射率的物理意義。對于光的折射,其實除了方向和傳播速度規律外,還有能量、振動面的規律、位相的規律等等。
四 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