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構成(精選11篇)
原子的構成 篇1
一、--思路
本課題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教學中將通過讓學生想像、觀看動畫、再想像來得出原子的構成;關于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主要通過原子的實際質量數值很小,書寫、記憶、使用很不方便,由師生一起得出要用一個相對值來表示,即相對原子質量,然后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利用工具書查相對原子質量;關于原子中的一些數量關系的教學,則通過表格列出,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分析得出。最后由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達成教案中的教學目標。
二、教案
課 題 原子的構成
授課人 錢冬明
學 校 無錫市山明中學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構成。
2、知道原子質量的表示方法──相對原子質量。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3、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數量關系。
4、培養善于想像、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樹立學習的信心。
重 點 原子、原子核的構成
難 點 原子、原子核的構成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探究歸納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屏顯【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策略。
復習舊知:(有關分子、原子的知識)
1、什么是分子?
2、什么是原子?
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區別是什么?
一、原子的構成
發揮想象,說說你對原子的最初認識,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樣的?
教師點評,肯定學生。
(觀點同19世紀末前的科學家,如道爾頓。當時人們都認為原子不可分)。
那原子是否像同學們想像的那樣呢?
播放動畫(幾個小粒子繞著一個大粒子作高速運動):
根據動畫,你能說出原子的構成嗎?
教師講解:對,確實是這樣。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帶正電;小粒子就是電子,電子帶負電,它們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圍內作高速的運動。
閱讀【教學目標】
類比想象 → 分析歸納 → 練習鞏固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猜想:原子不能分。學生發揮想象說:
1、原子可能是一個實心球體。
2、原子可能像一個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個櫻桃。
……
觀看原子構成的動畫,小組交流后匯報。
原子原來不是一個實心球,而是一個空心球,幾個小粒子圍繞著一個大粒子運動。但這些粒子是什么呢?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提高有效性。
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策略),學會探究學、主動學、科學學。
培養學生善于想象的精神,體驗探究學習過程。
問題激疑。
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引導學生正確表述原子的構成。
原子核還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圖片:
科學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簡單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
科學研究還發現,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科學研究還表明: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的電性和質量如表1。屏顯表1。
請學生找出不同種類原子的區別。屏顯表2:
那么,是否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呢?屏顯表3:
再請學生根據表3來得出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的關系。
根據原子的構成(由帶電的質子、電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引導學生分析整個原子顯不顯電性?
師生一起以氫原子、氧原子為例,分析得出: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學生訓練:屏顯【練習1】以碳原子為例,說明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幾種?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
原子彈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這說明原子核還能再分。
學生分析表1,形成初步印象。
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和質量(表1)
粒子種類
電 性
質 量
質子
1個單位正電荷
1.672 6×10-27kg
中子
不帶電
1.674 9×10-27kg
電子
1個單位負電荷
質子質量的1/1836
不同種類原子的質子數和電子數(表2)
原子種類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
氫
1
1
碳
6
6
氧
8
8
鈉
11
11
硫
16
16
氯
17
17
鉀
19
19
它們的質子數不同,核外的電子數也不同。
幾種原子的構成(表3)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氫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鈉
11
12
11
硫
16
16
16
氯
17
18
17
鉀
19
20
19
有的原子原子核中沒有中子,如(有一種)氫原子。
原子中: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即電量相等,電性相反)
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三種粒子構成。在碳原子中,6個質子和6個中子構成了原子核,6個電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圍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由于碳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帶6個單位正電荷,而核外有6個電子,帶6個單位負電荷,兩者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讓學生知道,科學知識都是通過科學研究得出的。
培養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會從圖表中得出有效信息。
培養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會從圖表中得出有效信息。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例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整個原子不顯電性的認識。
由分子的性質引導學生得出原子的性質。如質量、體積如何?是否運動?原子間有無間隔?
教師用實例說明原子很小。
屏顯教材p71圖4-2。
二、相對原子質量
屏顯幾種原子的質量:
師生一起得出科學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實際質量,而使用相對質量。介紹概念。(它是一個比,是一個相對質量)
介紹院士張青蓮
學生訓練:屏顯【練習2】從附錄ⅱ中查閱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取4位有效數字):
說明:平時我們用相對原子質量進行計算不必這么精確,一般取整數或保留小數點后一位,可查p73頁。
學生訓練:屏顯【練習3】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1 g b.1 kg
c.1 d.1.67×10-27 kg
學生訓練:屏顯【練習4】已知一個鎂原子的質量為m kg,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為n kg,則鎂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請同學們思考,原子的質量雖然很小,它又是由哪幾種粒子的質量構成的?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什么上面?
(1)質量體積都很小
(2)不斷運動
(3)原子間有間隔
一個氫原子的質量約為:1.67×10-27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 kg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kg
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約為:2.657×10-26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
一個鐵原子的質量約為:9.288×10-26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288 kg
學生看書:可在附錄ⅱ、元素周期表(新華字典上也有)等中查出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查閱,說出答案。
如:氫(h)-1.008 氧(o)-16.00 等
學生解答:
【質子、中子、電子】
跟質子、中子相比,電子的質量很小,所以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通過觀看圖片,加深學生原子很小的印象。
學生感知得出:原子的質量很小,書寫、記憶、使用很不方便。
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精神。
1、讓學生學會用工具書,關注書上與化學有關的問題。
2、與數學有機滲透,鞏固有效數字知識。
鞏固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
鞏固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
三、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
簡單說明核電荷數的意義。
探討原子中:相對原子質量(近似整數值)、 質子數、中子數的關系,屏顯表4:
學生訓練:屏顯【練習5】完成表5:
學生訓練:屏顯【練習6】XX年3月美國銥星公司宣布破產。依星公司原計劃發射 77 顆衛星以實現全球衛星通訊,發射衛星的數目與依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數相等。下列關于依元素的各種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依原子的質子數為77
b、依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7
c、依原子的核電荷數為77
d、依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77
思考題:相同質量的鐵和銅,哪一種所含的原子數多?
引導學生【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也學到了一些學習知識的方法,那么你還想了解原子的什么方面的知識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作出適當的解釋)
構成原子的粒子確實還有復雜的結構,關于原子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探討的問題,希望同學們通過閱讀書籍、查閱網絡等途徑,進一步了解,進一步探索,來揭開各種粒子的奧秘。
布置作業:書上練習。導學手冊。
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表4)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近似整數值)
氫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鉀
19
20
19
39
1、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2、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近似整數值)
(表5)
原子
種類
質子
數
中子
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
氮
7
7
鎂
12
24
磷
16
15
鐵
30
56
本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微觀世界,對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原子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了解到了原子的構成,知道了原子質量的一種表示方法,還知道了學習微觀粒子的一些方法。(學生完成)
1、質子、中子、電子還能再分嗎?
2、原子核外的電子運動有規律嗎?
3、原子核外的電子會不會“跑掉”?如果會,又會變成什么樣的粒子?
……
培養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會從圖表中得出有效信息。
鞏固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的知識。
既讓學生學會小結,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讓學生永不滿足課堂的學習,培養他們帶著問題,不斷探究,不斷學習的精神。
【板書設計】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學習策略:類比想象 → 分析歸納 → 練習鞏固
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
2、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
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二、相對原子質量
1、定義—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2、符號—ar。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原子中的幾個數量關系
1、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2、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近似整數值)
原子的構成 篇2
一、--思路
由于在現階段的教學條件下,原子這種微觀粒子既看不見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觀現象去誘發學生想像,因此,這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制或借鑒一些關于微觀粒子運動變化的三維動畫或圖片,這樣,既能誘發學生想像,加強對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把抽象變為生動,增強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
二、教案
課題
原子的構成
課時
1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閱讀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來學習有關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直觀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像力,增加學生對微觀粒子的感性認識。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對原子結構及粒子間關系的學習,進行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2)了解相對原子質量,了解為相對原子質量測定做出卓越貢獻的張青蓮教授事跡,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
原子的構成
難點
原子和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教學方法
以創設情境活動為核心的活動元教學
儀器
藥品
電教資源:水分子分解的flash動畫;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的圖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同學們,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動畫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動畫(回顧討論)。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基礎上,你能說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嗎?
(過渡啟發)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為原子,原子在化學反應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認真聽題;思考并回答。
由回憶舊知識引入課題,不僅鞏固了舊知識,又體現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
創設情景
(圖片展示)這是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云的圖片。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一個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為什么原子彈有那么大的威力呢?
(講述)1897年,在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電子以后,人們開始揭示了原子內部的秘密。
交流資料后發言。
認真聆聽老師講解。
課前由學生收集資料,課上組織學生展示討論,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來,很興奮,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調動了學生在課堂
上學習的積極性。
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原子的構成。
(屏幕演示)原子的構成的動畫。
(講解)根據剛才的動畫演示,我們可以看到原子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指導閱讀)p70頁第一段,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發言)原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我的手上有無數個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間很大;電子繞核做高速運動……
自主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投影展示、評判討論
(教師引導)原子核很小,科學家經過研究證明原子核還可再分,在動畫中已經顯示出來,大家仔細觀察原子核的構成。
(屏幕演示)重放動畫,引導學生動手用大括號的形式將原子的結構表示出來。
仔細觀看動畫并積極討論,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設計。
培養學生的歸納學習能力,積極性有所提高。
知識鞏固
1.以碳原子為例說明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幾種?
2.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思考并回答。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著手,自主歸納得出結
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自主探究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8的表4-2;引導學生根據表格內容比較和討論。
認真閱讀表格中有關幾種原子的構成,并進行比較和討論,得出結論:質子數等于核電子數; 注意氫原子內無中子。
肯定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
閱讀討論、歸納小結
(思考)原子那么小,有沒有質量呢?原子雖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質量。通過現代科學儀器可精確地測出原子的實際質量。
(閱讀)課文表“幾種原子的質量”
這樣小的數字,無論書寫、讀數、記憶和使用都極不方便。正像以噸為單位來表示一粒小麥的質量一樣不方便。所以國際上采用原子的相對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
仔細閱讀課本,積極討論、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
1.相對原子質量是怎樣計算的?
2.相對原子質量是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3.相對原子質量有單位嗎?
這部分內容沒有太大難度,可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
練習鞏固
(閱讀)課文相對原子質量概念內容及旁白課文附錄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查出氫、碳、氧、鈉、鐵五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思考與討論〕通過這段課文的閱讀,你能初步弄清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嗎?
〔鞏固提問〕相對原子質量就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對嗎?為什么?
完成練習,體會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回
答相應問題。
在教師引導下歸納出: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原
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出一系列問題和練習,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能條理化、系統化
地整理知識。
[版書設計] 課題1:原子的構成
一、原子的構成
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二、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一個原子的質量/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原子的構成 篇3
今天早上霧氣很大,出門有點冷,因為要給學生上課,心里很緊張,到了學校也無法緩解這種緊張的情緒,對,我很緊張,雖然從老師,學生,室友的角度都看不出我的緊張情緒,但是我,確實很緊張,直到,孩子們做完操回到教室,一個個的坐好安靜下來,我深呼吸一下,讓學生收拾好書本,開始我的第一節課。我即使再緊張,也要控制,因為我的課只有45分鐘,緊張也是一堂課,享受也是一堂課,還不如好好呢。
上課的時候,感覺的不是我把這節課上完了,時間也掐得比較準,而是初三(1)班的孩子積極地配合我,認真的在聽講,思考的時候大家都在動腦,記筆記的時候沒有一個是不動起來的,也就說我上課的時候他們在聽,在參與,而不是我一個人講。
上完這節課,翟老師和我大概的交流了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三點:
①在化學史部分,介紹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時候,關于這三個現象,我引導的太多,學生沒有自己思考出來,可能那些層次相對低一點的同學不一定會回答的出來,我自己原本的處理是組織學生討論,當時上課的時候一緊張,又怕控制不住學生就臨時把討論去除了。
②介紹核電荷數這個概念的時候,只是由學生從書本53頁的段落中尋找到,但是卻沒有向學生自己介紹這個概念。
③關于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可以省略,這個知識點,就忘記了向學生講。
基于以上這幾個失誤,我要記在我的反思上,便于以后工作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今天第一天上課,上完課自己的感覺還是不錯的,翟老師和一班的學生都說上的蠻好,雖然我知道這個“蠻好”帶著點安慰,但是我就當是真的“蠻好”來接受吧,哈哈,自我安慰一下。
明天去那邊學校,第一件事情是拿一班學生的化學作業批改,從作業中來看看自己上課到底上的怎么樣,看看他們反饋的信息才能真正知道一節課的質量。
原子的構成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王。我今天分析的內容是《原子的構成》。
依據我在教育實習中積累的經驗和對現行課程標準的理解,本次說課我將分以下五部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它們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
首先讓我們走進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四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題1。物質構成的是學生今后學習化學的重要理論基礎與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構成又是學習物質結構理論和認識元素的基礎。因此,原子的構成是本單元乃至整個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
教學內容:本課題是在學生學習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內部構成及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并介紹相對原子質量。為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材還介紹了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卓越貢獻的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內容設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依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綜合設定如下:①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②了解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3提高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提煉規律的能力。4感受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在了解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后,讓我們再來看一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后教學的影響來制定教學重、難點的。
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這將是本節課的重點;由于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新的物理量,因此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又將是本節課的難點;當然,引導學生通過數據分析獲取信息,以及合理的使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微觀世界,將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點。
剛才說到教學重難點的確定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說課的第二部分——學情分析。在認知方面,學生已經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但對微觀世界的了解還不深入;在能力方面,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想象能力以及通過數據的對比分析獲取信息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心理方面,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求知欲強,好奇心勝,思維活躍。
中學化學的難點和分化點大多存在于理論課,針對這些情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論課的學習,在課堂上我將采用適當的教法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本課題中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三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即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使積極自主的課堂在學生的質疑、爭論、思維火花的碰撞中自然生成。
與學法相對應,為達成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主要采用啟發講授法,并輔以引導探究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爭使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綜合以上所有分析,我將教學資源進行了重新組合,安排如下教學板塊:導入新課,討論探究,課堂小結,作業布置,我將以教學過程當中這四個環節為主線,來講解本節課的具體設計。
首先是創設情境,在這個環節,首先我用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的圖片,這組圖片將帶領學生從熟悉的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在這組圖片中學生會從我們熟悉的分米大小開始,以逐步放大的途徑進行一次奇妙的旅行,學生會看到:細胞、dna、原子和原子核、質子和中子。采用這一組圖片的目的是引領學生逐步走進微觀世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本節課學習創設探究的氛圍。
圖片展示后提出以下問題“以前我們學習了分子和原子,知道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但是它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么?”一些細心的同學通過剛才的觀察可能已經看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但也有些同學可能沒有注意到,此時我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在此導入新課,為學生展示原子的構成的圖片,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原子已經很小了,而其中的原子核更小,電子就在這個相對廣闊的區域內運動。然后放大原子核,通過講解告訴學生:原子核還能再分,它由更小的質子和中子構成。并引導學生寫出原子的構成。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原子的構成,我將向學生簡要介紹原子構成的發現史,并用多媒體演示盧瑟福做的a-粒子穿過金箔的實驗,引導學生根據剛才所學分析盧瑟福得到的結論,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猜測、分組。
原子的構成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題處于初中化學第四單元第一課題,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基本概念集中,這些概念是全書的一個重點,所以本單元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本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重點介紹原子的構成,同時介紹了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紹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運動情況。第二部分介紹相對原子質量,由于原子的質量太小,書寫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教材還通過介紹張青蓮教授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生分析】
我縣地處偏遠地區,學生課外知識有限,而本課題內容又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課堂上需要老師盡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好在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質構成的奧秘。不過,他們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它的質量到底有多大,本課題就是要解決學生的這些問題。
【教學目標】
1. 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知道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的關系。
2. 讓學生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數只和原子的質量有關,并學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3. 通過比較、討論、歸納等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點:1。 原子的構成
2.相對原子質量
難點:原子結構和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教學媒體】
1. 實驗媒體:投影儀、掛圖、多媒體
2. 學案(附后)
【教學設計思路】
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原子這種微觀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觀現象去誘發想象,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使用多媒體、投影儀、掛圖來誘發學生想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教學方法】
1、 探究討論法
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探究討論促進學生多渠道地獲取知識。師生不斷問答,學生積極討論,老師適當點撥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有益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教學中我主要采用這種教學方式。
2、 情景教學法
心理實驗表明,人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學習,注意力集中,思維最活躍,接受最快,記憶最好。所以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當重要。本課題內容抽象,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3、 分析比較法
讓學生分析原子構成的表格,比較相對原子質量和實際質量以達到以下目的
a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b訓練學生整理資料的技能
4、采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熱情,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擴大教學容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教師展示水分解的動畫
學生回憶前面講過的分子、原子的概念
用情景教學法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回憶舊知
提出猜想
提出問題: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呢?
【板書】課題1
原子的構成
學生思考,這里不用給出答案,留個懸念
利用問題把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很快引到本課重點
通過科學史實引入問題
老師介紹湯姆生發現電子的過程和盧瑟福做的а-粒子穿過金箔的實驗后
提出問題:⑴原子是一個空心,還是一個實心的球體?
⑵原子能不能再分?如能,那么由哪些部分構成?
⑶原子中有帶正負電的粒子,那么原子帶電嗎?
學生聽介紹后再閱讀p68內容,分組討論
通過兩個實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開始探究原子的結構,設計三個問題初步教會學生怎樣探討,從哪些方面探討
師生互動,得出結論
老師板書:
⑴原子是一個空心的球體
⑵原子能再分,由原子核和電子兩部分構成
⑶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二者電量相等、而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由一小組學習組長陳述結果,其他組給予肯定或補充
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猜測,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利用掛圖使學生較直觀的看到原子結構【屏幕展示】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的圖片
教師展示“原子的構成”掛圖
讓學生交流平時積累的有關原子彈的知識,爭取找到原子彈爆炸的原因
學生觀看掛圖,印證上述結論學生交流后,歸納:原子彈是通過原子裂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制造出來的
同時在老師引導下發現:原子已經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引用書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個大的體育場,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螞蟻),電子就在這個相對廣闊的區域內運動。
教師進一步肯定上面學生的結論
用具體實例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生活化
再次證明原子可分
利用適當的比喻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
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微觀世界
提出問題:原子核已經這樣小了,它還能再分嗎?
老師講解:原子核能再分,它由更小的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
但這里要提醒學生注意,原子核并不是一剖為二,一半是質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質子、中子本身都一樣,區別在于,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質子、中子數目不同。
【板書】1。原子的構成
原子
學生思考、討論
1、引導學生建立世界是物質構成的,而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觀點
2、初步給學生建立了量變引起質變的概念。
3、很多學生會認為原子核是這樣的結構,因此這里必須要提醒學生,更正他們錯誤的觀點
引導學生繼續討論
老師提問:原子核為什么帶電?
學生討論并得出結論:原子核帶電是由于質子帶電引起,并且在同一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
學生只有弄清楚原子核帶電的原因,才能知道核電荷數和質子數的關系
通過展示表格讓學生看到不同的原子其構成是不同的
鼓勵學生多找出表中的異同點
【投影】:p68表4-2幾種原子的構成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氫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鈉
11
12
11
氯
17
18
17
學生觀察此表,并分組討論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
通過分析數據培養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
鞏固練習
教師歸納并
【板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提醒學生注意: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陳述討論結果1.不同的原子內質子數不同2.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等
學生完成學案填空1-3題和填空題
學生對于質子數、中子數的關系容易混淆不清,所以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
及時反饋信息,教師給予及時的肯定
轉入相對原子質量的學習
教師提問:原子已經很小了,它有質量嗎?
【投影】
一個氫原子的質量:1.67×10-27 kg 一個氧原子的質量:2.657×10-26 kg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1.993×10-26 kg
學生觀看投影后,發現原子有質量,只是很小
用具體的數據直觀地告訴學生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
得出公式
講解:這樣小的數字書寫、使用起來都很不方便,好象用噸為單位來表示一粒米的質量一樣,因此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實際質量,而采用它的相對質量-相對原子質量
【板書】2。相對原子質量
由于學生很難理解相對的意思,可舉例說明
讓學生閱讀p69的內容,得出計算公式
①相對原子質量=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幫助學生建立相對的概念
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相對原子質量和實際質量的區別在哪里?
學生討論后回答:相對質量是一個倍數關系,無單位;實際質量是真實質量,單位是千克
由學生自己找出區別,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會更深刻
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老師指定查10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讓學生分組比賽查閱p153相對原子質量表,看哪一組差得又快又準。
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情景教育
老師介紹張青蓮教授的事跡
學生閱讀p69的資料,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拓展思維
鞏固練習
老師講解:電子的質量很小,只有一個質子質量的1/1836,因此可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讓學生通過查表去發現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與中子數的關系
【板書】相對原子質量(數值)=質子數+中子數,
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把p153的查閱結果p68的表相比較,去發現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和中子數的關系
學生完成學案選擇4-5和三題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教師及時評價,對學生的勞動給予肯定
【小結】本節課你學了什么?
所學知識:原子的結構和相對原子質量(學生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整理、歸納本課內容,教會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練習】見學案
【板書設計】
課題1。原子的構成
提出問題: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呢
討論結果:
⑴.原子是一個空心的球體
⑵.原子能再分,由原子核和電子兩部分構成
⑶.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二者電量相等、而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提出問題:原子核已經這樣小了,它還能再分嗎?
1. 原子的構成
原子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
2.相對原子質量
①相對原子質量=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相對質量和實際質量的區別:
相對質量是一個倍數關系,無單位;實際質量是真實質量,單位是千克
②相對原子質量(數值)=質子數+中子數
【學案】
一、選擇(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 原子核由( )構成
a 電子和質子 b 質子和中子 c 電子和中子
2、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 )
a 中子數 b 電子數 c相對原子質量 d中子數和電子數之和
3、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在化學變化中可分的粒子是( )
a 原子 b分子 c電子 d原子核
4、已知某原子的質子數為26,中子數比質子數多4,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 26 b56 c82 d86
5、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a質子數和中子數 b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
c中子數和電子數 d核電荷數
二、填空
在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這些粒子中:
①能直接構成物質的粒子有__________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_________。
②顯示電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
③帶正電的粒子有__________帶負電的粒子是__________
④在同一原子中數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
三、拓展應用
現有質量相同的鈉、鎂、鋁三塊金屬,哪一種金屬所含的原子最多?哪一種最少?為什么?
【課后作業】p70的習題1、2、3、4
原子的構成 篇6
本節課內容是九年級化學課標人教版教科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本課題在教科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節課教學中的難點在于學生對這局部知識知之較少,為探究活動制造了困難:哪些地方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引導探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相當好了。在這方面也做過一些嘗試例如:為導出“原子的構造”時,我適時地播放課件電解水的微觀圖示,動畫的運用使學生較為直觀的認識了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體會到適時的運用多媒體手段確實有助于抽象知識的教學。
但是由于知識本身抽象和學生缺乏對微觀世界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對原子的內部構造如何,一下子也難以想象,此時我又適時地播放課件α粒子散射實驗、盧瑟福的核式構造模型,然后小結原子的內部構造。通過分析和討論原子構造的科學史料,學生們提高了想象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了解了科學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們領略了神奇的微觀世界,使微觀變直觀,抽象變形象,還初步知道了獲得實證的途徑,到達突破難點的目的。
這一課題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再結合教師設計的有關動畫效果,使抽象知識詳細化、復雜知識明了化,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擴大了信息面,在幫助學生領略和體驗微觀世界,提高想象力,創新能力,使微觀抽象的原子變為直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承受這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缺乏之處:本節課的缺點就是講的太多,學生探究的偏少。對于這樣的理論課,如何協調“講清”和“探究”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學習探討。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全方位、多角度來考慮問題、描述問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宏觀現象想象微觀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原子的構成 篇7
《原子的構成》課題的教學,教材編排上是敘述性的,很抽象。若按傳統方法直接按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不會對原子結構的知識產生興趣。教師不應該奉送真理而應該教人發現真理。經過反復研究教材,本人覺得這一內容是一個比較好的“基礎理論型”探究性學習的好素材。如何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教育呢?通過查閱了一些資料,決定以人類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歷史過程為主線展開學習活動,在課堂上盡可能地運用圖片、動畫創設情景,通過形象的描繪、科學的推理、史料的佐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將原子的結構直觀而形象地展示出來。其次,通過對具體原子質量的實際數據展示的觀察,感受書寫使用的不便,進而認識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并主動學習查閱相對原子質量的方法。
雖然本節課教學內容是枯燥的,但由于事先靈活地組織好了教學素材,創設的教學情景,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表現非常活躍,教學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本節課成功的關鍵之處在于:把教師講解為主改為學生探究為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原子的結構,單靠教師在課堂講解,學生很難在腦海里形成原子結構模型。因此聽著是懂了,但遺忘得也快。為了克服這一點,課堂上運用影像資料、動畫模擬、史料佐證來創設情景,階段性地逐步啟示學生完善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把枯燥的文字變得鮮活,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本人覺得,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非常重要,有問題才能創設探究的情景,通過探究活動才能發現知識,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地過程中學生才能學習形成科學的探究方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本人認為在教學中有幾點需要研究、探討:
⒈本節課從嚴格意義上講,學生的探究活動并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在老師設計的“圈套”中進行的。這樣處理的原因主要在考慮到時間的限制。本人最初的設計是:先讓學生在課余查找一些人類認識原子的結構的史料,感知前人認識原子的歷史,事先做一些輔墊。再在課堂上利用動畫啟示,教學也許更順暢一些。但農村中學大多數是住讀生,手頭資料有限,上網查閱也不現實。如何解決這些矛盾是農村中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值得研究的問題。
⒉有部分同學在課堂上發言少,很少參與交流活動,如何培養這此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興趣?學生的表現和積極性差異較大,如何具體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進步在方式方法上值得探討。
⒊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同時做到課堂的開放與高效兩不誤。就拿本節課為例,通過分組討論,,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加深了對原子結構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有時會使課堂出現了前緊后更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使教學效果不佳.新課程倡導開放式教學,要求還課堂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無論哪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很多時間,農村的實際決定了這段時間會更長,而課堂時間有限,怎樣才能找到它們的結合點。
原子的構成 篇8
本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學生在第三單元已經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質構成的奧秘,知道了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但他們并不滿足,還想知道原子究竟是否可分、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大?等等。本課題學習原子的構成就是回答這些問題。
在本節課中教師通過以下途徑: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作為探究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并以討論、歸納小結的形式弄清原子的構成及其內部關系。②以H、C、O三種原子為實例,給出“三種原子的實際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一個C原子質量的1/12”三個數據,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的由來。以達到學生:a.能認識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b.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與歸納,培養學生利用教材資源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c.將所學知識與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以及對權威進行大膽質疑不唯心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相聯系并以張青蓮教授為材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學生課外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的知識。
原子的構成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 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結合張青蓮教授的卓越貢獻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原子的構成
難點: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形成。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路:由于在現階段的教學條件下,原子這種微觀粒子既看不見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觀現象去誘發想象,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建議在教學過程中能自制或借鑒一些關于微觀粒子運動變化的三維動畫,這樣既能誘發想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把抽象變為生動,增強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查找有關原子彈的資料
【引入】同學們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們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動畫
【回顧討論】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礎上,你能說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嗎?
原子的構成 篇10
讓學生在獲得有關知識的同時又體驗自己學習后獲得的成就。
教學重點、難點
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學方法
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討論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引入視頻 觀察、思考、討論 提出問題: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構成的呢? 2、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為“某原子的質量與C-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是什么原子? 閱讀、歸納與整理聯系上節課,從哪個原子結構模型就可以說明? 從哪個結構圖可反應出質子數等于電子數? 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相對質量和電量 學生有了原子結構的新知識,能否進一步解析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 說明從微觀角度分析研究問題能力,化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發展。空間想象力還未建立起來!應該對學生講一個形象比喻,體育場與螞蟻的關系。 教師講解:科學研究證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設疑】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為什么加”絕大多數”呢?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這三種粒子的帶電荷情況、質量大小等方面有什么差異?請同學們運用教材表1-7中的數據進行比較 閱讀表1-7,比較三種粒子的質量大小、帶電荷情況。請同學們比較一下質子、中子、電子帶電荷情況,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原子顯電中性,說明每種原子中核內的質子數跟原子核外的電子數相等。教師追問:從微粒的質量大小分析,你認為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還是原子核外?為什么?相對于整個原子來說,原子核外某個電子的質量能否忽略不計? 學生展開討論,大部分學生快就得出結論,相對于原子來說,原子核外某個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教師提問:請某位同學來總結一下有關原子的質量與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若這位同學不能完整總結出來,再請另一位同學來補充)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注釋,理解C-12原子的構成、相對質量的含義。 被提問的同學回答: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質子跟中子的質量基本相等。同時多數同學會提出下列問題:什么是相對質量?根據剛才同學們的研究,大家已獲得一些共同的認識。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質量大小由核中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決定,由于原子顯電中性,所以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跟核外電子數相等。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完成教材第30頁“問題解決”。結束后請同學代表發言,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查閱資料,進行討論。有的小組會提出一些問題,如:什么是質量數?“AZX”是含 義是什么?為什么在“AZX”中不直接標出中子數、電子數?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由于難度不大,教師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可以讓學生之間經過交流后自己解決,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還可以根據當時的教學活動情況和學生的個別差異再適當補充一些實例,讓學生分析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就為學生在后續學習“核素”“同位素”、等基本概念打下了基礎。討論結果:1、質量數( A )= 質子數( Z )+中子數( N )且只要知道上述三個數值中 的任意兩個,便可推算出第三個。2、質量數為A,質子數為Z的原子,表示為AZX 課堂練習:1、鈉原子的質量數為23,質子數為11。那么它的中子數是多少?2、鈉離子的質量數為23,質子數為11。那么它的中子數是多少?核外電子數是多少?3、硫原子的質量數為32,中子數為16,那么它的質子數是多少?核外電子數是多少?4、硫的二價陰離子的核外電子數是18,中子數為17,那么它的質量數是多少?5、氫氧根離子的質子數是多少?電子數是多少?……(做成圖表) [討論]回答:1、中子數為122、中子數12;電子數103、質子數16;電子數18 4、因為 S2- 核外電子數是18,即硫原子得到2個電子后,是18,那么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16,則16+17=335、質子數是9;電子數是10 夸克的發現【解決】根據以上所學,知道C-12指的是什么原子?【設疑】1、分子由原子構成,絕大多數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等基本粒子構成。那么基本粒子可不可再分呢?2、夸克的發現對我們有何啟發? 學生閱讀《拓展視野》欄目小組討論與交流 學習核素、同位素概念 指導學生閱讀:P31—P32 提出問題:1、什么是核素?2、什么是同位素?課堂練習:下列的粒子中有幾種核素 ,其中互為同位素的有 ;元素有 種① 11H ② 126C ③ 168O ④ 21H ⑤ 178O ⑥ 31H ⑦ 188O ⑧ 146C強調:質子數( Z )相同:表示同一元素,中子數( N )不同,質量數(A)不同,原子也不同。原子的種類是由質子數和中子數共同決定的,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稱。 [討論]回答: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不一定相同。學生回答:人們把具有一定質子數和一定中子數的原子稱為一種核素。絕大多數元素存在多種核素。我們把質子數相同、質量數(或中子數)不同的核素互稱同位素。核素有8種,其中互為同位素的有:①④⑥;②⑧;③⑤⑦。元素有三種。歸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既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核素:具有一定質子數和一定中子數的原子;同種核素特征: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也相同。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 同位素的應用 學生閱讀P32《拓展欄目》——同位素的應用然后歸納總結; 課堂小結:學生回答:同位素的應用1、醫學中于顯影、診斷、治療、消毒等;2、農業上的輻射育種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3、146C的放射性被應用于考古斷代4、21H、31H是制造氫彈的材料;
作業布置:P33第2、3、4題
板書設計
原子的構成 篇11
及其內部關系。②以H、C、O三種原子為實例,給出“三種原子的實際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一個C原子質量的1/12”三個數據,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的由來。以達到學生:a.能認識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b.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與歸納,培養學生利用教材資源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c.將所學知識與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以及對權威進行大膽質疑不唯心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相聯系并以張青蓮教授為材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學生課外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的知識。
[教學片斷]
師:分子與原子的區別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對嗎?
生齊答:不對,應該還有前提“在化學變化中”。
師:為什么要強調“在化學變化中”呢?意味著什么呢?
(有的學生皺起了眉頭,有的竊竊私語)
一生提出了猜想:也許原子還可以再分成幾部分吧,只是我們還沒學習而已?(用疑惑的眼神望著老師)
師:原子到底還能不能再分,請同學們閱讀P68-69,書中有圖、文字還有表格,可以說圖文并茂,這么多豐富的信息展現給你們,你們能否告訴我通過看這些圖文能獲得哪些知識?
(學生安靜下來,認真閱讀)
……
師:從圖4-1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還有原子非常小,因為它的直徑只有10-10m
生2:我知道了原子核位于原子中間,而且電子是運動的。
師:你怎么會知道電子是運動的?
生:因為電子后面有一條“尾巴”,像慧星一樣。
(學生齊笑)
師(跟著笑):非常對,不過我要糾正一下,這不是尾巴而是運動的“軌跡”。
生3:我知道原子核也是由兩種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師:Why?
生笑:(部分學生也跟著笑)因為圖上面組成原子核的圓球有兩種顏色,一種是淡藍色的,一種是淡黃色的,而且淡黃色球上有“+”號而藍色的沒有。
師(使勁的點了點頭):你真仔細,大家為他鼓掌好不好?(學生鼓掌)。那你知道這兩種小球分別代表什么嗎?
學生一哄而答(情緒高漲):質子和中子
生4:我還發現教材上的圖文好像互相矛盾。
師(一愣)(學生也感意外):什么矛盾?難道教材還有什么錯誤的地方嗎?
生繼續答:,因為圖中畫的有3個電子帶3個負電荷,而質子只有2個帶2個正電荷,很顯然這個圖表示出來的是整個原子帶1個負電荷,顯電性,與文中說原子不顯電性矛盾。
(學生們頻頻點頭,老師豎起了大拇指)
師:太棒了,你說的非常正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盡信書”,古人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要敢于對權威的觀點提出疑問,比如哥白尼就對“地球中心說”提出了疑問,創立了“太陽中心說”,愛因斯坦對大物理學家引導學生探究--九年級化學上冊《原子的構成》的教學片斷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