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案例(1)
一、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已經做過鎂條、鋁箔、鐵絲等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教材采用實驗事實→歸納的編寫方法,重點說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義上反映金屬的活潑程度:如鎂、鋁比較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教材的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的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過程和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和點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從而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其活動性順序。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3)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
教學方法
問題情景──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聯系實際
儀器藥品
教師用具: 投影儀、鎂條、銅片、鋁片、被氧化了的鎂條與鋁片、酒精燈、坩鍋鉗、砂紙、火柴。
學生用具:試管(若干)、燒杯,鑷子、鐵刀、氧氣、鎂條、鋁絲、鋅粒、銅絲、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砂紙、火柴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問題情景】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時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黃銅(銅、鋅合金)單純從顏色、外型上看,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現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鑒別真假黃金。【學生討論并回答】【小結】前兩種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物理性質,后一種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的化學性質。【過渡】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屬,就需要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回答:通過測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畫;用火燒(“真金不怕火煉”),變黑的為黃銅,不變色的為黃金……問題導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投影】明確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