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精選16篇)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
第一課時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漓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并用關聯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并列關系。〕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現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現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現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現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
師:這節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 ;(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海”……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就學到這里。下課。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 ,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大家在下面學,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里拔出來高高挺立著(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生:(齊)拔地而起。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說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連。
〔教師繪畫再現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形態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師:(板書:奇)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危”在這里怎么說?
生:危險。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注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個注釋對?
生:用第三個。
〔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義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生:怪石嶙峋。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于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啟發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現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明”呢?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師:學習第二節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寫在漓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教師簡短的提示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啟發學生認識兩節課文結構相似,避免重復的講解。〕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山巒”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師:(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可以展開,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現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現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
生:(讀課文)
師: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這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說?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利用形象,激發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后讓學生造陳述句、感嘆句、反問句,培養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 :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 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出示課件。
(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
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容?
(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
⑴ 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⑵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里?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⑴ 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⑵ 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⑶ 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① 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贊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么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② 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漓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
引讀整句話。
③ 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說句子:
公園里的花香( )。
校園里干凈( )。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
(配上音樂畫面)
4、總結:
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
(每人發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你有什么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⑴ 寫作方法上:
(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現)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險
⑵ 理解詞意:
(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如:奇峰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5、總結。質疑問難,開拓思維。
6、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 作業
1、作業本⑴第4題。
2、根據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大 海 靜……
水 清……
西 湖 綠……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險……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3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小組討論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自主賞析,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桂林山水的美,培養自學能力。
2、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認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用一兩個詞語表達它們的特點。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出示掛圖,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四處景觀有什么不同之處?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意圖:通過四處景物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自讀交流,感情語言,自學字詞。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各自感受。
(意圖:自我審美,語言表達訓練)
2、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教師相對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圖:自主發現,自主賞析)
3、同樣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問: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圖文對照,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齊讀感悟。
(意圖: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理解。)
4、齊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意圖:美的享受)
三、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意圖: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虛傳。)
四、課堂練習。
1、朗讀并聽寫詞語。
漓江、翡翠、竹筏、峰巒、波瀾
2、仿照第二、三段的寫法,把句子寫具體。
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點,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點。
(意圖:鞏固)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在本上。
2、收集有關桂林山水有關資料。
(意圖: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5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1課。這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為:
(1)會寫本課13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方法,試著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音磁帶一盒
三、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復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
四、說學法
1、合作討論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教師先引導學生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4)反復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后,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學習的,現在用這樣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2、朗讀體會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3、課件展示,直觀教學法。
給學生直觀出示各種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個直觀的感受。
五、說教學程序
(一)多媒體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先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時配以桂林山水的美麗風景的畫面。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那畫境般的桂林,去領略他山水的美。教師用絢麗多姿的畫面、動情的歌曲和充滿激情的創設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生字或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文每一自然段分別在寫什么?
2、檢查預習情況,讀課文。
(三)教師范讀,激發學生初步美感,形成整體表象。
然后播放錄音,創設美的情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這樣能讓學生盡快融入課文語境中去。
(四)圖文對照,品讀課文。
1、播放漓江水的圖片,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要讀出美感。
2、按課文的順序概括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作者用什么與漓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比的?引導學生認識對比句。學生交流匯報后,出示西湖和大海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然后了解排比句,并仿照本段的排比句句式練習仿說。
4、引導學生照畫面反復朗讀,品讀本段。感受抒情句、排比句、比喻句所體現的贊嘆之情。
5、多媒體出示感悟本段的方法。
抓住特點:靜、清、綠 (排比句)
運用對比:波瀾壯闊的大海 水平如鏡的西湖
(五)創設情境,自學訓練:
1、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師指導。
2、觀賞“桂林的山的圖片,激發美感。
3、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嘆之情。
(六)讀中想,想中讀。
教師配樂朗讀第四段,學生欣賞畫面。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
(七)閱讀拓展
播放賀敬之的《桂林上水歌》配以桂林上水的錄像,全文。指導朗讀
六、說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把課文中最優美、最精煉、最關鍵的語句精選了出來,不但把文章的結構顯現出來,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點也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把課文中心內容表達完整,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學生的腦子里。(板書如下)
桂林山水
總 甲天下
水:靜 清 綠
分
山:奇 秀 險
總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七、說課后反思
《桂林山水》這課文是一寫景的圖文結合的文章,其具體描寫了桂林山水的風景,通過本課的學習,借助于文章作者的描繪,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我們雖未到廣西桂林,但已經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現在已經已置身于桂林,正在欣賞美麗的桂林風光一樣,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種感覺”。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遵循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基本原則,力求語言、文字和感情熏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6
教學目的:
1、運用自制CAI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靜”、“清”、“綠”、“奇”、“秀”、“險”,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學習“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畫面展示和朗讀,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計算機課件(高亮度投影設備或大屏幕彩電一臺和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出示課件:播放一些風景勝地的圖片,(紅葉似火的香山,峰巒雄偉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波瀾壯闊的大海,幽深壯美的三峽。)讓學生初步感知祖國河山是如此多嬌。
師談話:同學們看了錄像,有很多同學又喜歡去旅游,到過很多地方,知道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壯觀。有無數名山大川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祖國大地上。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到以山水秀麗聞名的廣西桂林去旅游,欣賞那里的秀麗風光。好不好?(好)請同學們邊聽朗讀看畫面,邊想: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課件,配畫配樂的課文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欣賞、理解、學文。
(采取變序法教學)
的確,桂林山水非常美,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景的?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初讀,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學生質疑。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來與同學交流。
(2)觀察,以說代讀
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靜、清、綠畫面各一幅,指導學生具體觀察漓江水的特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把水的特點說具體。
(3)精讀,理解重點
勾畫書上具體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反復讀,找出重點詞語體會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作者把水比喻成無暇的翡翠,寫出了水的顏色,是閃光的綠、透明的綠、迷人的綠、醉人的綠,貼切而精妙,這不僅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綠,也是對漓江水“靜、清、 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使我們對它的愛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讀,相互交流
討論: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改,好不好?為什么?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具體描寫的好處(1、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自讀句子,交流所得。
(5)品讀,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們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輕聲讀、個別讀、集體讀、閉上眼睛試背)
真美呀!別說作者連我們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當作者從美景中醒過來,才發覺自己的船在前進,作者是從什么地方感覺到船在前進的?
本段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水的特點,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總結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剛才我們學第二自然段時是怎么學的?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并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點怎樣寫具體的?(分組討論)
出示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山的奇異、秀麗、險峻。根據課文結合畫面,匯報討論結果。學到這里你想對桂林的山說點什么?
小結:這一段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異到山山不同,峰峰各異,秀麗得像蒼翠壯美的屏風,像新生的竹筍;危險得叫人簡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時刻會栽倒下來。(指導學生入情朗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們合二為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范讀,生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齊讀一二兩個分句,想想“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出示課件:山圍繞水,水倒映山的畫面,讓學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處就只表現在這些地方嗎?出示課件: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現的地方。
作者游覽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4、學習第一自然段
正因為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綠樹紅花,竹筏小舟,更是優美奇絕,無與倫比,天下第一,所以,人們都贊美地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們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
三、小結,回歸整體
學生看著課件上的板書總結:因為作者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覽,然后,具體寫出了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最后寫出作者的感受,這里確實美,美如畫,不愧為甲天下的美稱,前后照應,結構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結構來描寫的?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把桂林的秀麗風光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遷移訓練,發散思維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師根據它的特點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數不勝數,現在你們都是小詩人,請把你知道的風景勝地根據它的特點也寫一首小詩。(交流學習)
五、說話練習: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歡( ),因為( )。我真想( )。
結束語:同學們,桂林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為桂林的人民保護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愛桂林山水,我們家鄉的巴岳山也非常美麗。我們要熱愛她,保護她,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讓我們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
板書:
2、桂 林 山 水
林 間 奇 靜
觀 綠 秀 清
光 樹 險 綠
畫 映 槳 繞
中 紅 聲 山
游 花 柔 流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7
教學《桂林山水》,通常分二課時。第一課時一般情況下引導學生讀,讀出情感。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這些特點。理解課文的主要任務,通過指導讀,可以說已經初步實現。
第二課時,主要是師生通過互動合作,進行讀、議、勾劃,在已經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再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一步:
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今天我們來深入學習一下文章。
師:漓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中,哪一個是最根本的特點呢?
(學生有點茫然,很明顯,他們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點”)
師:大家想想看,靜、清、綠這三個特點,哪一個如果沒有了,另外兩個也就不存在了?下面我們再將第二自然段細讀一下,再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學生讀)
(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師: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
生:“靜”是漓江水的根本特點。因為如果水不靜,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綠。
師:為什么?
生:因為靜,說明水流不急,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變得清了。像黃河,滾滾翻騰,一路奔來,卷起了泥沙,就不清了。
師:那綠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就變得綠了。
師:好極了。漓江水靜靜地流淌,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所以清行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如果也像黃河那樣奔騰咆哮起來,漓江就會變得不清也不綠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條濁水了。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還是那問題,大家再討論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險三個特點中,哪一個是最標本的特點。也就是說,哪一個特點決定著另外兩個特點。
(學生細讀,四人小組討論,匯報)
生:我認為“險”是最根本的特點。因為山很險,必然是形狀奇特的。
師:大家再仔細想一想,是因為險才奇呢?還是因為奇才險呢?
生:我認為因為奇,形狀奇特,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才覺得險,從地上突然冒出來,互相不挨著,孤零零的同山峰,才會讓人覺得“就會栽倒下來”。
生:我認為奇是山的根本特點。因為有很多高山,一直插到云里邊,很險了,但形狀并不奇特;可是形狀奇特的山,比如云南石林里面的巖石,其實不很高,但是它直直地立在那里,四面沒有依靠,就顯得很險了。所以有險不一定奇,而有奇卻一定有險。因此“奇”是桂林山的根本特點。
師:說得真好。奇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險是眾的感覺。有客觀存在的事實,人才能產生感覺。說得好極了。再考慮一下奇和秀的關系。
(生不能答)
師:劃出課文中有關秀的描寫,細讀幾遍。
(生讀)
師:這個“秀”說了幾方面的意思?
生:說了兩方面。一是它顏色很綠;二是它像屏障、像竹筍,形狀也很奇。
師:如果桂林的山不是很奇,不是一座座孤峰直立,還能像屏障、像竹筍嗎?
生:不能。
師:對。這就是說,如果山不奇,也不會出現這種獨特的秀。比如東北的大興安嶺,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林木,可以說已經很綠很綠了。但媾的山都是連綿起伏的,眾絕不會說它像屏障、像竹筍。因此可以總結一句:桂林的山的根本特點是什么:
生:(齊)是奇!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總結)
師: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這樣的水和這樣的山組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
閉上眼睛,聽課文錄音,感受一下桂林的山山水水,想像一下該是一個怎的畫面。
(聽完錄音)
師:誰來說一下自己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一位老漁翁撐著竹排在奇山秀水中穿行。
生:我看到在細雨蒙蒙的漓江上,一位老漁翁在垂釣。
……
師: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組成一幅讓人留戀忘返的幽美畫卷。真是
(學生齊答)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學后記:
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目的是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對學生進行認識事物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緊緊結合教材,引導學生感受美文,感受語言,依靠比較、分析的思維活動,在互動、合作過程中理解課文。沒有牽強附會,沒有著眼于一字一詞,而是通過比較、感悟,在討論、合作中,使情感得以升華,從而感受到文章的美。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課文的語言美,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并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和運用對比、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辭手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策略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美的熏陶。
2、圖文并茂,學習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辭的妙用。
3、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展開豐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讀,去體會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不同的課文彩圖、影視彩圖及資料。
2、朗讀錄音。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一談自己都游覽過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學生各自暢談)
教師評價小結:從各位同學的談論中得出,我們偉大祖國的風景十分優美。可是,在我國南方有一個游覽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它就是桂林。(播放錄音并放映多媒體課件)
2、教師: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玩一番。(板書課題:桂林山水)“坐好了,開車出發!”(學生做坐車樣子)“各位同學,桂林游覽勝地到了,請下車!讓我們好好游覽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談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
b:真是山青水秀,優美動人!
c:有山有水,山水輝映,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4、教師肯定學生評價并引導,“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親身去體會。”
二、指導學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師指名讀第一句。
學生讀文: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師引導:“都”說明桂林山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從這句話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聞名。(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學生:“天下第一”。
2、教師: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嗎?讓我們乘木舟來欣賞一下。
學生:集體讀第一自然段。
3、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么作用?
引導:從人們的話中使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總的特點,也就是“甲天下”,因此,在文中起到了總起的作用。
三、圖文結合,感受水美,欣賞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桂林漓江的水。加以情景化語言帶領大家靜聽錄音朗讀,感受水之美。
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觀察漓江水的特點。
2、指名帶感情得度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
學生:“靜、清、綠”
讀文:“漓江的水真靜啊,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3、投影以上片段,體會詞語與句子。(板書:靜、清、綠。)
教師引導學生集體朗讀。注意“真”“啊”的使用,以及“啊”的不同讀法;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小結:這段話由感覺、視覺、想象上展示出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用“真”“啊”來說明作者的贊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漓江水綠得純凈可愛。
4、作者拿什么和漓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么?
讀文、看圖后回答:拿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相比;襯托了漓江水奇特的美,與眾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動和西湖的靜之美。
5集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要求:獨處漓江水的美,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學習了漓江水的特點,同樣,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體課件,先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語言帶領學生聆聽錄音,展開想象。
學生:仔細看課件、聽錄音,以泰山和香山與桂林的山相比,發揮現象,感受桂林山的與眾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獨立作答:“奇、秀、險。”讀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3、投影,引領學生集體朗讀,感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師: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桂林的山真險啊----------
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小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詞、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辭,使我們一下子體會出桂林山有奇、秀、險的特點,更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樣子險,讀起來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么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拿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襯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偉和香山的秀麗。
5、練習朗讀和背誦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練習,注意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書中彩圖,進行朗讀,想像是怎樣一幅景象?
2:放映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人畫面,讓學生把山和水聯系起來觀賞,并相機引導。
生答: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作者用一句話,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板書)
4、小結:作者采用了這句話結尾,既總結了全文,有照應開頭,小船在碧綠的上面上行駛,人仿佛在畫卷中游覽,多美的景色!以此結尾,意蘊無窮。
四、總結全文,再現景美、文美。
1: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課文先由人們的話,引起對桂林山水的興趣,再從山和水兩方面抓住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贊美那奇美無比的景色;最后,又用一句話來寫出感受,也就是以“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來寫的,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2: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手法來寫,使文章更生動形象,景美文更美。
3、檢查字詞的預習。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教師糾錯并強調應注意的地方。
(2)根據投影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五、指導背誦。
六、練習與作業。
七、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總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八、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于這一課,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級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學過好幾次。但那是針對六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課文的重點、難點很好掌握。對于四年級的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卻是一個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播放錄音,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播放錄音把他們領入文本;其次是個人讀,讓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對話,從而獲得自身的體驗;此外還有小組讀,男女同學讀等等,讓他們與文本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深入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感受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學生通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出來的呢?隨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通過朗讀和交流學生能體會到詞語的優美,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運用在排比句,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加了學生的美感意識。我還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對比后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相信對今后的習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桂林山水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比喻、排比、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的用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特色:
品讀審美,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匯報資料、交流感受。
1.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桂林的資料。
生1:桂林在廣西東北部,漓江西岸,湘桂鐵路經此,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生2:桂林以風景秀麗著稱,獨秀峰,象鼻山,七星巖等為著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譽。
生3:……
2.師相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桂林的了解還真不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桂林的了解將會更深。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發現特點。
1.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自由地讀文章并在書上寫好旁注)
2.師:誰想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
3.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
三、學習桂林山水的特點。
(一)學習桂林“水”的特點。
1.師:請同學們找到寫桂林“水”的段落進行朗讀。
2.指導學生提問題:
a。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
b。作者是怎樣寫桂林的“水”的?
3.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相機板書。
靜
桂林“水” 清
綠
5.指導學生 朗讀寫桂林水的有關語句。
(二)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1.師:請同學們找到寫桂林“山”的段落進行朗讀。
2.指導學生提問題:
a。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b。作者是怎樣寫桂林的“山”的?
3.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相機板書。
奇
秀
桂林的“山”
險
5.指導學生 朗讀寫桂林山的有關語句。
(三)指導學生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段落。
四、嘗試背誦,體驗美。
1.學生 再讀2、3自然段。
2.學生 試背2、3自然段(背不出來的學生可看書)
五、讀寫有機結合,創造美。
1.選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話進行仿寫。
2。根據本文的寫法寫寫自己家鄉的風景。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
2、搜集圖片或制作課件。
(課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風光片,各種形態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圖片資料)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課件圖像,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自讀全文,學習字詞。
2、讀準字音,找出新詞,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齊讀(根據課堂讀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個體再讀,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讀),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根據課堂實情,教師點撥:為什么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在讀議中讓學生體會,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注意通過范讀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能背的可以看著畫面當堂背誦。
四、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第二課時
一、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2、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畫一畫,結合插圖來欣賞。
3、互相交流:
課文怎么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看課件的補充資料圖片,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模仿句式練習,說說像什么。比如:還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通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蔥蔥,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導兀的意思即高聳突出,然后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并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后,再讓學生自己體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4、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⑴ 引導理解字面意思,畫卷即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⑵ 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三、指導背誦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
四、抄寫句子
注意分號的用法。
抄寫描寫山、水特點的兩個句了,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同時提示,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指導分號的書寫。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1課《桂林山水》一文。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聲、色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解文字內容,在多元化的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升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桂林山水的特點,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一幅如詩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有較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融入媒體,激活教學
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的整合,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觀察事物能注意抓特點,并適當展開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借助課件演示,采用圖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七、教學準備: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設計思路
1、激發情感,感受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為整堂課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想不想欣賞桂林的美麗景色,領略它獨特的美?”(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為之陶醉。觀看后大家還有什么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桂林,好嗎?”對于從未到過桂林的學生,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畫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
2、激發想象,感悟美。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沒有視覺形象,學生領會是比較困難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其變成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激發他們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會層層深入,進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重點學習桂林山水特點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設計了以下環節:
(1)在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多媒體先后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語。并質疑“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已經夠美的了,為什么作者要提出‘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漓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什么不同之處?”繼續播放課件(出示分別具有漓江水“靜、清、綠”特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進行比較,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當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我再次加以開放:“漓江的水有多靜、多清、多綠?”結合學生匯報,多媒體出示描寫漓江水美的句子,采用自由讀、指名讀、范讀、小組賽讀、同桌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評價,最后伴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背誦。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學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為了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在學習桂林山這一段內容時,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學習漓江水的方法,為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我用課件出示了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品詞析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學法緊接著運用,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
3、升華情感,體會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感染力強,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也會步步加深。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的余音還在教室里繚繞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并帶著對桂林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把學生再次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贊。
九、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靜
漓江水 清
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奇 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 秀
險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直觀形象,條理清晰,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重點。同時為下一節的文章結構“總——分——總”的學習打下基礎。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本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最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2、教學目標
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嶄新的要求,在學習語文中,學生的發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情感世界的豐富,觀察領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創造、探索精神的培養等。
因此,我在設計《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時,著重體現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我們祖國山河壯美的情感。
例如:“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本篇課文屬于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先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著,圖文結合,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把大海、西湖與漓江水進行對比,了解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把泰山、香山與桂林山對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險的特點。
(3)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例如;詞語: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生字: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里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凡韻母為“ia”的字右上應是;凡韻母為“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為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首先抓住一條主線
即以“桂林山水”為主線,抓住這一主線,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兩個內容串聯起來,引導學生去探究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養有機的融為一體。
其次,落實兩個訓練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這是本課訓練的重點。本課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對這些句子的理解。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學生體會其蘊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優美,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在教學中,我花大力氣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此外,還要培養兩種能力。
3、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善于引導學生探究文字,從文字中獲得感悟,產生共鳴。在《桂林山水》中,我讓學生圍繞主問題“桂林山水甲天下”進行探究,要求學生說說是“通過哪些讀懂的”。這樣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讓我的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探究,同時又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悟。
4、想象能力
本課蘊涵著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寫桂林山的形狀時,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那么它還可能像什么,在此部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設計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我緊扣“課標要求”,針對教材內容,采用講讀法、討論法、多讀多想、從扶到放等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霧,那里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㈡、出示課件,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
1、實物是學生最易接受的直觀教材,我先讓學生仔細看圖,讓他們對桂林山水有個總體印象。
2、大綱指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須的語文素質。我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靜、清、綠)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奇、秀、險)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㈢、直奔中心,緊扣重點,教給方法。
桂林山水的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作者仔細觀察事物、充分發揮想象、采用對比、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用優美動人的語句把它描繪出來的。
分析第2自然段:
1、指導看圖
2、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其它學生思考討論:桂林水的靜、清、綠表現在哪里?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老師講解,然后分組輪讀,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相繼地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無瑕的翡翠。
4、全班讀,體會排比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5、仿句子寫句子:
а、公園里的花真香呀,香得……
ь、教室里真靜啊,靜得……
及時運用了課堂上剛剛學習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段的學習,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圖文對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對桂林充滿愛?怎能不對祖國山河的秀麗表示贊嘆?同時又學到了讀段的方法。
㈣、放手自學,鞏固訓練重點。
在教給學生領會讀段的方法后,讓學生自學第3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想象它的美,然后交流、反饋自學情況。
㈤、講讀第4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㈥、指導朗讀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融為一體,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本課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贊美,朗讀時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桂林的愛,對祖國河山的贊美,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㈦、拓展延伸
桂林山水風景優美,景色怡人,作者用優美、簡練的語言,把桂林山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只要我們用心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圍也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運用作者這種描繪景物的寫作方法。
選擇當地合適的一處風景,想想它有什么特點?然后寫一段話。
四、說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把課文中最優美、最精煉、最關鍵的語句精選了出來,不但把文章的結構顯現出來,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點也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把課文中心內容表達完整,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學生的腦子里。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的圖文結合的文章,其具體描寫了桂林山水的風景,通過本課的學習,借助于文章作者的描繪,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我們雖未到廣西桂林,但已經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現在已經已置身于桂林,正在欣賞美麗的桂林風光一樣,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種感覺”。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遵循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基本原則,力求語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 “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后,又具體描寫了漓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漓江,蕩舟觀賞這一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并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云霧迷蒙,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學習目標:
1、學生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 無瑕 翡翠 峰巒 屏障 竹筏 波瀾壯闊 水平如鏡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 體會文句及桂林山水的美,能吟詩寫話來表達。
學法指導: 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從朗讀中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學習時數: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看拼音寫詞語:
bō lán wú xiá fěi cuì shān luán píng zhàng
( ) ( ) ( ) ( ) ( )
zhú fá tài shān pān dēng lí jiāng lín xún
( ) ( ) ( ) ( ) ( )
wēi fēng wù lì qí fēng luó liè
( ) ( )
2.大家動手查一查這些詞的意思,比比誰準而快。
觀賞: 無瑕:
拔地而起: 奇峰羅列: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二.課堂研討。
1.自由讀文,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文章哪幾個自然段總寫山水?
(2)文章哪幾個自然段寫山美?
(3)文章哪幾個自然段寫水美?
2.自由讀1、4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高度歸納桂林山水的特點。
(2)畫出第4自然段的比喻句,文中的“畫卷”是怎樣的?
3.自由讀第2自然段。
(1)漓江的水是怎樣的?
(2)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的水的?運用了什么修辭?
(3)讀“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作者把 比作 。
4、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1) 作者用什么方法寫桂林的山?
(2)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各要讀出怎樣的語氣?
(3) 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桂林的山,試一試用詩句來贊一贊桂林的山水。
板書設計:
2 桂林山水
第二課時
課堂小測
一.我會填。
1、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 。
2、桂林的山真奇啊, ;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險啊, 。
3、“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寫出了觀賞桂林山水的
和 ,說明桂林山水的確 。所以這句話起了 的作用。
二.我會選。
觀賞 玩賞 羅列 排列
1、小剛只顧( )舅舅從天津帶回來的四個有趣的小面人,媽媽連叫三聲,他都沒有答應。
2、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道去桂林,( )了那里秀麗的山水風光。
3、這事你錯定了,沒有必要( )那么多理由為自己開脫。
4、玉蘭花燈柱整整齊齊地( )在街道兩旁。
三、我能填上恰當的詞。
( )的畫卷 ( )的大海 ( )的泰山
( )的屏障 ( )的翡翠 ( )的西湖
四、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波( )壯闊 紅葉( )火 ( )地而起 奇峰( )列
形( )萬千 危峰( )立 怪石( )( ) 連( )不斷
五、仿寫句子。
例: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大家仿照比喻句寫一寫江水的靜、綠。)
(1)、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是 。
(2)、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是 。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4
《桂林山水》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
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以及對祖國河山無限的熱愛。
一、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以讀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賞讀、美讀,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優美。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鉆研文本,在讀中積累,讀中運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努力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六年級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發展特點,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著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①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其獨特的美。②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③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以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陶冶愛美的情趣,使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三、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桂林去游玩。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和人們對桂林山水由衷的贊嘆。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霧,那里的綠樹紅花,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
課件出示:桂林風光的畫面,伴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激發起學生心中的美感,使學生獲得了審美的愉悅,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想學,是學生獲得能力的內在動力,這樣創設情境,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既然我們對桂林山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就請你們自由朗讀全文,讀后思考: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總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活動,語文教學中要提倡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先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這樣的安排能讓學生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抓住主干,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深入領悟
(1)我們已經初步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那么桂林山水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一,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桂林水的美)思考二,作者是按怎樣的層次向我們介紹漓江水的?齊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先用大海和西湖的水與漓江水作比較,然后描述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
(2)畫出描述漓江水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靜清綠)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漓江的水真靜呀,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漓江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漓江的水真綠呀,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聯想)
(三組句子,每組的后半句,從感覺、視覺、聯想三個方面,分別補充說明了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程度,給人的印象深刻、鮮明。)
(3)這一段,既然是對漓江水的靜、清、綠的描述,那么,作者為什么在本段開頭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呢?
[引導學生把這一段與有無第一句做對比朗讀,體會用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來襯托漓江的水,更能突出漓江水具有獨特的關。]
(4)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后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真”對增強贊美感情的作用,體會排比句式的氣勢和所表達的情感。)
4.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1)讀了這段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二段的?
(2)小結第二段的學習方法。
一讀課文知整體(這段話寫的內容);二讀課文分層次(先寫什么,再寫什么);三讀課文抓特點(水的靜、清、綠);四讀課文學方法(比喻、排比,襯托與補充描述)。
5.合作學習,交流品讀
(1)根據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小組學習后匯報:①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②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③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自學完第三自然段后,我適時地展示“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桂林的山”的畫面。通過這樣的畫面展示來引導學生感受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在此段的教學中,我則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過程,學習者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指名讀、齊讀。注意讀出層次間的停頓,突出“真”的重音,體會排比句式的貫通氣勢,表達欣賞、贊美的感情。]
(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使之進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之中。
這一環節我先伴著優美的音樂范讀課文,讀后鼓勵學生說出他們最想說的一句話,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在此基礎上。
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由學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結構:總、分、總。從總的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分別說出這山、這水怎樣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畫,自然引出文章最后一段,讓學生用語言描繪這幅美麗的畫卷。
6.積累語言,嘗試運用
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學完這篇課文后,我設計了幾道拓展練習:
(1)關于讀的: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和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2)關于寫的:沙澧河是全市人民的母親河、生命河,保護好、開發好沙澧河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全市人民要把它建設成獨具濱河特色的風景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休閑長廊。仿照二、三段的寫法,來具體地描寫一下我們家鄉的沙澧河。可以寫現在的景色,也可以想象開發好以后的美景。
[學而能動,懂而會用。此環節的設置就是要在加深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印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路,從“懂”走向“用”,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5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設計意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那里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齊讀課題《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著,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漓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出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漓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4、如此美麗的漓江水,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透過清澈的漓江水,你還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魚、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拓展練習: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5、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漓江的水像一塊翡翠,并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漓江水的對比圖片)
6、漓江的水就是這么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鑒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對比本地的山:
我們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連著一座,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連綿不斷)
3、桂林的'山——奇.再來看看桂林的山,好像從地里拔出來高高地挺立著,可以用什么詞來說(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連在一起嗎?(沒有),這個就叫做(各不相連)。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拓展練習: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 )、像( ),像( )…….
對,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理解“奇”的意思,解釋為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說是(奇峰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讀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險
圖文結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還聳立著又高又陡的山峰,我們稱之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險)
(指導朗讀,誰來念念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秀)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你們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帶著贊嘆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品位語言,感悟美景
木船漸漸劃遠了,看來大家的心中都充滿了難舍。老師也曾用相機捕捉了這最后的迷人一刻,一起來看看吧!
(幻燈出示桂林美景)
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們的腦海中,你能來稱贊一番這迷人的山水嗎?
桂林山水( )! 六、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這美妙的仙境讓我們如癡如醉,難怪歷來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筆墨地大加贊賞,我們來聽聽著名詩人賀敬之是怎樣稱贊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欣賞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們不由得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紅,樹陰照水愛晴柔。楓葉紅于二月花,紅妝素裹更妖嬈。”來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適不過了。難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設計
桂 林 山 水
贊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篇16
人教版小語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能背誦。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句,學習用相同句式寫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代替講解,欣賞和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情懷,熱愛祖國的山河。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課文,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優美句子的韻味。
2、教學難點: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桂林山水》,知道了桂林山水(生答師板書:甲天下。)游覽桂林山水就像走進了連綿不斷的(點擊幻燈2生答師板書:畫卷)
請同學們一起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燈3)
二、導入新課
師:這樣的山是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樣的水?這節課我們來細細觀賞桂林的山水。(師邊說邊板書:山: 水:)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課《桂林山水》
三、學習2、3自然段。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 (出示幻燈4師讀閱讀要求)自讀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畫出相關的句子。圈出概括特點的詞。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寫出漓江水美的?(可與同學討論)
2. 交流匯報。
(1) 匯報問題①:讀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是(生答師板書:靜清綠)
(出示幻燈5)齊讀:靜清綠
看幻燈,說說你對漓江水的認識。
(出示幻燈6)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出示幻燈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出示幻燈8)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大家說得真棒!我們來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寫出漓江水美的?。
(2)匯報問題②:(出示幻燈9)
①對比(出示幻燈10)
a. 師引導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b. 師再引導或者生提問:作者寫漓江,為什么拿大海、西湖與漓江對比呢?夸生提的問題好。
作者沒有直接寫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與漓江對比,大海是什么樣的?(生答師點擊幻燈出圖:波瀾壯闊)西湖是什么樣的?(生答師點擊幻燈出圖:水平如鏡)提問:美不美?(生答:美)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美的大海、這么美的西湖與漓江對比呢?是為了告訴我們(生答師引導:漓江水更美。)
c.指導朗讀。大海、西湖美,漓江更美,這句話怎樣讀呢?讀一讀。
前半句用贊嘆的口氣讀,后半句用驚訝的口語讀,強調“從沒看見過”(點擊幻燈出示朗讀提示:贊嘆---驚訝)
②排比(幻燈11)
a.引導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麗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b.師引導:你發現了什么?(對,這三句用同樣的句式寫出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為了強調江水真的很清,很靜,很綠,所以作者用了三個“真”。大家用贊嘆的口氣來讀一讀江水的三個特點。)
c.個別、集體讀。
d.背誦這個排比句。(點擊文字推出幻燈)
③比喻。(幻燈12)
a.引讀“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b.作者把綠的江水比作無瑕的翡翠,這個比喻描繪了江水的美。
c..用輕柔的語氣讀一讀這個比喻句(點擊幻燈出現:輕柔。二字)
d.練習:仿寫句子填空。(出示幻燈13)
今天的天氣真熱呀,熱得 。
屋子里真安靜啊,安靜得 。
外面真黑呀,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齊讀第2自然段。(幻燈14)
現在我們才知道為什么漓江的水甲天下讓我們一起朗讀第2自然段。
過渡:俗話說,有山無水少靈氣,有水無山缺剛毅。讓我們走進桂林的山。
(二)仿學習第2自然段的學法學習第3自然段。(幻燈15)
1.自讀。
2.交流匯報。
(1)問題①:
讀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來。” 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的詞是(生答師板書:奇秀險)
看幻燈,說說你對桂林山的認識。
(出示幻燈16)奇……
(出示幻燈17)秀……
(出示幻燈18)險……
(2)匯報問題②(幻燈19)
①對比(幻燈20)
a.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指導朗讀。贊嘆---驚訝,點擊幻燈出示泰山圖、香山圖,讀出
b. 泰山美,香山美,桂林的山更美。
②排比(幻燈21)
a.“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用了排比的手法,強調了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這樣的句子要用驚奇的口氣讀,讀出山的奇秀險來。)個別、集體讀。背誦。
③比喻(幻燈22)
“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
(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桂林山的形狀千姿百態,朗讀時要注意口氣有所變化,讀出山的多姿。)
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用了夸張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險峻,朗讀時要讀出驚險。)
(3)齊讀第3自然段。現在我們才知道為什么說桂林的山甲天下,我們齊讀第3自然段。
(三)背誦2、3自然段。(幻燈24:采用填空提示法)
我們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和作者的寫法,咱們試著背背。生先試背,再齊背。(幻燈25)之后練習填空。(幻燈26)
(四)再讀第四自然段。(幻燈27)
說說你對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1:桂林山水美如畫。
生2:桂林山水像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生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奇秀險的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水,靜清綠的水倒映著奇秀險的山,讓人感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
生5: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五)思想感情。
師:你們喜歡桂林嗎?(喜歡),你除了體會到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還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下面讓我們帶著這些感情再次觀賞《桂林山水》。(邊看邊跟著朗讀)
四、布置作業。
1.背誦《桂林山水》
2.完成《自主學語文》
3、板書設計: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靜 清 綠 山:奇 秀 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