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1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系。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回,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閱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著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系,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板書設計 : (好奇)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2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語文素材”小學語文教案專頁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系。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回,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閱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著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系,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板書設計 : (好奇)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3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
(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兄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4
t:同學們,靜下心來聽聽音樂,說說你的感受。
s1:好聽。
s2:優美。
s3:聽起來很舒服,心情很好。
……
t:音樂總是帶給我們美的享受,聽著美妙的音樂,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ppt:貝多芬名言)我的音樂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該多么幸福。——貝多芬
t:通過讀這句話,誰來說說貝多芬的幸福是什么?
s1:為窮人造福。
s2:用音樂為窮人造福。
s3:用他的音樂給窮人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
t:貝多芬是這樣說的,他是否是這樣做的呢?通過學習今天的課文,你將會對貝多芬有更多的了解。大家準備好了嗎?
s:準備好了。
t:上課。
t: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單元第2篇課文——月光曲(齊讀課題,師板書)
t:大家都在課前進行了預習,掃清了字詞的障礙,現在誰來結合你預習的收獲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
s1:貝多芬為一對兄妹彈琴。
s2: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
s3: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
……
t: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為盲姑娘彈奏曲子?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字里行間去找原因,用筆畫下相關句子,也可以在一邊寫下你的感受。
(默讀課文,5min)
t:同學們,現在咱們來交流,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她為盲姑娘彈曲子?
s1:貝多芬這對窮苦兄妹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深深地打動了,胸中地感情有如大海的波濤。
s2:可是,入場券的門票太貴了……
s3:這首曲子真難彈啊!……
……
t:老師聽出來了,是兄妹倆的對話打動了貝多芬的心。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妹妹是怎么說的。(ppt:這首曲子真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t: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
s1:這首曲子很難彈。
t:那你能用你的聲音來表現出那樣難彈嗎?(指導朗讀)
s2:我聽出了姑娘特別想聽貝多芬親自彈曲子。
t:你聽出了姑娘的心愿,你能將姑娘的心愿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s3:我聽出了姑娘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t:是呀,這樣難彈的曲子她是多么想彈好啊。你能把姑娘想彈好卻又彈不好的心情通過讀來表現出來嗎?(指導朗讀)
s4:我聽出了姑娘特別喜歡音樂。
t:你在用心體會姑娘的話,那么你用你的讀來表達姑娘對音樂的熱愛。(指導朗讀)
t:那讓我們一起帶著盲姑娘的渴望,帶著她對音樂的熱愛,來讀這句話,來打動貝多芬的心。(齊讀)
t:從同學們的讀中,我聽出了盲姑娘是這樣想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此時,貝多芬已經來到這個小鎮上舉辦音樂會,姑娘為什么不去聽?(生說)
s1: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
s2:她家里太窮了。
t: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s1:哥哥的話里。
(ppt: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等我多做幾雙皮鞋多掙點錢,一定給你買一張票。)
t: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這對窮苦的兄妹怎么買得起?在哥哥的話中你還聽出了什么?
s1:哥哥很想滿足妹妹的心愿。
t:你在用心體會哥哥的話,那你來讀讀哥哥的話,帶上你的體會。(指導朗讀)
s2:我聽出了哥哥很疼愛妹妹。
t:你能把哥哥對妹妹的疼愛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朗讀)
s3:我體會到了他們家雖然窮,但是哥哥仍然要拼命掙錢,為了給妹妹買音樂會的入場券,哥哥很想實現妹妹的愿望。
t:你說的太好了,你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指導朗讀)
t:聽了哥哥的話,妹妹是怎樣說的?
s1: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我會彈好這首曲子的。
(ppt: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我會彈好這首曲子的。)
t:你又從妹妹的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s1:妹妹很想去聽,可是家里太窮,她不想讓哥哥太辛苦,很體諒哥哥,所以說她是隨便說的。
t:你體會的很深刻。
s2:她只聽別人談過幾遍,是根本彈不好的,她說能彈好是在安慰她的哥哥,她并不是隨便說說,其實她是真的很想去聽貝多芬的音樂會。
你走入了姑娘的內心世界。
s3:妹妹很懂事。
t:你也是個懂事的孩子。
t:此時此刻,你就是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當你聽到這個姑娘是如此的熱愛你的音樂,可是因為窮而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你會怎樣做?
s1:我要推門進去給她彈一曲。
s2:我想到我說的“我的音樂要為窮人造福”,現在這個姑娘就需要我的音樂,我現在就要用音樂給她帶來幸福。
t:你說的太好了,這句話是貝多芬的靈魂。
s1:我要把剛才姑娘彈不好的曲子彈給姑娘聽。
……
t:貝多芬此時也跟你的心情一樣。
t:是呀,聽到這里,貝多芬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坐在鋼琴前,彈起了盲姑娘剛才彈的曲子來。(ppt: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
t: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貝多芬身旁的盲姑娘,當你聽到了你渴望聽到的旋律,會怎樣?
s1:想學會這首曲子。
s2:特別高興。
s3:激動。
t:課文中又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讀讀(指名讀)
(ppt: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t:對比這兩個句子,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不說“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而是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ppt: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s1:兩個“您”說明盲姑娘不敢確定。
s2:說明盲姑娘有點猶豫。
s3:她非常驚訝。
t:自己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盲姑娘的心情。(生自由讀)
t:(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竟然來到她貧寒的家里親自為她彈奏,她難以置信啊,(生讀)她夢寐以求的愿望竟然實現了,她欣喜若狂啊,(生讀)。
t: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出盲姑娘的激動。(齊讀)
t:盲姑娘在她貧寒的家里聽到了如此至真至純的音樂,她是這樣激動,作為貝多芬,當他看到他的音樂給盲姑娘帶來幸福和快樂的時候,他心情怎樣?
s1:高興。
s2:幸福。
s3:激動。
(師板書:激動)
t:作為一個音樂家,當他面對著一個如此熱愛音樂,如此懂他音樂的姑娘,面對著他熟悉的琴鍵,他會怎樣抒發他的情感呢?
s1:彈琴。
s2:再彈一曲。
s3:用音樂給窮人帶來幸福。
s4:用音樂來抒發他激動的心情。
……
t:是啊,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
t: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的清幽。貝多芬心中充滿了溫馨和祝福,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ppt:師配樂朗讀月光曲描繪的畫面)
t:他彈了什么?又在抒發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下節課繼續走近貝多芬,走進貝多芬的音樂,聆聽他的月光曲在訴說著什么。下課。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以及內容,并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愛。
2、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意境的統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走進文本
師:剛才我們欣賞欣賞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滿了我們東方的神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支充滿異國韻味的曲子——《月光曲》。
師: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讀得響亮。
師:看到這個“曲”字,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師:他是我們的課文題目,也是一首夜曲,你再把他當作樂曲讀一讀師:你猜一猜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你最想干什么?
師:同學們,語文課可不是音樂課,音樂的旋律要到文字中去聽,輕 快速瀏覽,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瀏覽,第九節。
師:那是大海和月光的變化,沒寫直接《月光曲》呀?
生:我覺得他是通過寫兄妹倆的想象,來寫出貝多芬彈的這首曲子非 常好。
師: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這是兄妹倆的想象?-----“好像”
師:真好!這種用心讀文,抓住詞語……的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
生:皮鞋匠和盲姑娘是一邊聽著樂曲,一邊聯想到了這個景色,所以我認為他在從側面來寫這個《月光曲》。
師:你說得真有道理,大概就是情由心造、境緣曲生呢?
(課件出示:境緣曲生)大家來細細品品這個詞語?
師:誰來讀一讀描寫哥哥產生聯想的句子?(課件出示)
師:哥哥的頭腦中一共聯想到了幾個畫面:(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師: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
師:既然提到了境緣曲生這個詞語,那你們來讀一讀,看看你聽出了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師:孩子,你的這些感受是真實的,但很難說是深刻的,這一段,張老師就教大家如何把課文讀得深刻,好嗎?
師:我來猜想,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舒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誰接著往下說?
生:接著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輕快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最后。(課件樂曲的旋律是------的,所以兄妹倆產生的聯想是-----)
生: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蕩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板書)
師:這是咱們猜想的。師:讀出來。
生:“他好象面對……”
師:你聽出了怎樣的變化?
生:越來越高
師:再后來你聽出了怎樣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師:板書: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你來讀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讀,讀出這種高昂的旋律。這是我們從文字中聽出的旋律的變化。再來讀讀這段文字。
生:個別讀
(這位同學為什么能讀得這樣好呢?是因為她進入了故事中去,如臨其境,舒緩處就來它個舒緩,激昂處就還它個激昂)
師:請同學們深情地朗讀描寫月光曲意境的段落,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在座的老師們聽!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
師: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月光曲(師介紹第一第二第三樂章)問:為什么笑,猜對了嗎?看來我們都有一雙發現音樂的眼睛。這首能讓我們的思想蹁躚起舞,靈魂自由飛翔的《月光曲》,它的作者就是----貝多芬。(課件介紹貝多芬以及名言)
二、融入文本 體會經過
(一)
師:讓我們牽著文字的手,一起去聆聽月光曲背后的傳說!(瀏覽課文1---3段) 思考: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板書:情感 悠閑
2、讀一讀兄妹倆的對話,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師:有人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讀他們的對話,體會他們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師:讀讀相關句子。指導讀。
生2:小女孩很想聽貝多芬彈這首曲子。
生3:姑娘很無奈,只聽過幾遍。
生4:哥哥很難過,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師指導讀出哥哥難過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喪。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師:他體會到矛盾的心情,你體會到了嗎?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隨便說說”
師: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你們瞧,咱們讀著讀者不就把文章讀深刻、讀懂了嗎?
2、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對話。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時的渴望;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愧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時的矛盾。)
師:現在你就站在屋外,此刻聽了兄妹倆的對話,你心中涌動著的那種感情叫做:同情(板書)
(二)瀏覽課文的6----8段
思考:貝多芬給盲姑娘彈了幾次琴?彈奏的是什么曲子?談得怎樣?
1、指名回答。2師: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這種感覺讓所有的聽者都生出同情而又深受感動。
3、第一次彈奏的曲子是?談得怎么樣,可以從哪里看出來?
生:輕聲讀,師巡視指點。 生:因為姑娘聽出是貝多芬。
生:姑娘是他的知音。師:從哪里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從音樂中能悟出貝多芬的情感。
師:讀讀盲姑娘激動的句子。 生:齊讀
師:千金易得,知音難覓。 (課件出示)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句子中的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后來她做出了判斷,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個“您”就很肯定。夢寐以求的愿望變成現實,盲姑娘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盲姑娘的這幾句話使貝多芬十分激動,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這么愛音樂,又這樣懂音樂,這是知音啊!)
生:齊讀盲姑娘激動的句子。
師:此時貝多芬產生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為鐘子期而彈的那種激情。(板書:激情)
師:音樂在靜靜地流淌,月亮升起,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清幽”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寧靜)
師:此時貝多芬眼前有景,心中有情,靈感早已匯集指間,演繹成了這千古流傳的《月光曲》這不由讓我們想到了“曲源境生 曲源情生”
4、生:配樂深情朗讀第九段
師:這首曲子談得怎么樣,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陶醉)
師:在英國有句諺語:音樂是耳朵的眼睛,讀了月光曲,就理解了, 貝多芬也給了盲姑娘一雙眼睛。
5、閉目靜想。
6、師:貝多芬這位平民音樂家也用時間行動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讀貝多芬的名言)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從“飛奔”感受到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1:著急。生2:十分欣喜 師:一種欣喜,一種激動。
三、學習寫法 體會妙處
師: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師: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是與文章中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師:這節課,我們以耳聆聽、以目眺望、以心感受、讀一段文、賞一首曲、悟一種情,每一個人都不禁被月光曲這個美麗的傳說所深深地感動,這傳說最打動人的是什么? 出示: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
四、拓展延伸 升華情感
找一首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歡的其他曲子聽一聽,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板書設計: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動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6
課前交流
師:穿了新校服了,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很精神
生:很愉快
師:校服的胸前有個圖案,那是什么?
生:學校的標志,校標。
師:上面的圖案代表什么?
生(搖頭)
師:上面是兩顆心的圖形,代表我們老師的追求——追求和你們“心心相印”。我看我們今天的課堂上能不能心心相印?
教學過程:
師:今天,何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一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生讀
師:聲音響亮、清楚
師:《月光曲》是這篇課文的名字,也是貝多芬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的名字。把它當作樂曲的名字,再來讀讀。
生讀
師:讀得有旋律了,讀得美了。音樂是美的東西。
師:讀這個名字,你猜猜《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
生:優美的曲子
生:我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首恬靜的曲子。
生:應該是舒緩的曲子。
師:讀了《月光曲》這篇文章,又猜了曲子,現在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聽《月光曲》
師:如果是音樂課,我一定先讓你們聽一聽,可我們是語文課,語文課聽音樂首先要從課文中聽,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這叫語文能力。打開書,瀏覽課文,從哪兒能聽出《月光曲》的旋律?
生:我從第九小節聽出來的?
師:讀第九小節,你從中聽出了怎樣的旋律?自由讀
生讀
師:你從中聽到了《月光曲》剛開始是怎樣的旋律?
生:平和的
生:優美的
生:舒緩的
師:你從哪兒聽出來的?讀出它的優美、舒緩。
生讀“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
師:“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烏云。”你聽出了《月光曲》有什么變化?
生:旋律越來越高,有了變化
師:再后來你聽到了怎樣的旋律?
生:激越的
生:高昂的《月光曲》
生:激動人心的
師:你從哪兒聽到的?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可惜讀錯了一個字,聽出來了么?讀書應該字字入目。
生:“一個連一個”讀成了“一個連著一個”
師:再讀
生齊讀
師:從第九小節聽出了《月光曲》先是舒緩、恬靜的,后來逐漸升高有了起伏,再后來變得高昂激越起來。我們把第九小節完整地讀一讀。誰來讀一讀,讓我們聽出旋律的變化。
生讀(很有感情)
師:聽出了旋律,聽出了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聽一聽真正的《月光曲》。“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
播放《月光曲》,介紹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
師:我看到了有的同學笑了,為什么笑了?
生:聽到的跟我們猜的是一樣的。
師:說明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從文字當中就能聽出音樂來!
師:音樂的旋律是表達創作者的情感的,那么《月光曲》中包含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過程中去。
讀第二小節,你聽出了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讀。
師:你們劃一劃,你們聽出了貝多芬怎樣的心情?體會到了嗎?
生:我覺得心情很放松
生:我認為他的心情很平靜。
師:除了輕松,除了平靜還有什么?
生:我覺得他很欣慰,因為有人正在彈他的曲子。
師:你叫什么?
生:我叫朱心成
師:朱心成你真了不起。
生:我還聽出了他的高興。
生:我聽出了他的愉悅。
師:他當然要感到了欣慰和愉快。因為在這僻靜的小鎮上還有人彈他的曲子。帶著愉快、欣慰,他走近了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有句俗語叫“彈琴知音,談話知心”,讀第三小節,你能知道他們的心嗎?你們來讀一讀。
生:我知道那個姑娘很想彈好這個曲子。
師:你還聽出了什么?
生:這個姑娘特別想聽聽貝多芬彈曲子。
師:你還聽出了什么?
生:聽出了他無奈。
生:聽出了他的哥哥的難過,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
師:你來讀讀。
生:我還聽出了姑娘的沮喪心情。
師:為什么?
生:因為聽不到
生:我聽出了姑娘矛盾的心情。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張洪民
師:張洪民厲害,他從談話中聽出了姑娘矛盾的心情。為什么?
生:姑娘很想聽貝多芬演奏,但哥哥買不起門票,妹妹不想讓哥哥難過,所以說是“隨便說說罷了”。
師:多懂事的姑娘啊!
師:我們先談到這兒。你猜猜屋外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很想進去給他們彈。
師:是的,貝多芬很同情他們,也很想進去給他們彈,于是他走了進去,他又看到了什么?心情有了怎樣的變化?
生讀:茅房里……
師(打斷):這個名字不好聽,再讀讀
生:茅屋里……
師:這就對了。
生:我認為貝多芬應該是非常感動,因為他聽到了小路上有人彈他的曲子,后來看到這個姑娘眼睛瞎了,又這么愛好音樂,他肯定感動。
師:他決定進去彈這首曲子,滿足他們的愿望。可事情的結果是,他彈完了一首,又彈了一首,你知道為什么嗎?我們來讀讀這三段。(大屏幕展示)
師:有體會了嗎?
生:因為貝多芬發現這個姑娘是個懂音樂的姑娘。
生:他聽到了這個姑娘是他的知音。她聽得很入神。
師:聽得入神,就是他的知音嗎?
生:她聽出了這是貝多芬彈的。
師:還從哪兒聽出了姑娘就是貝多芬的知音。
生:聽出了他彈得還熟,感情多深哪,聽出了這就是貝多芬,所以……
師:一首曲子彈得熟不熟你能不能聽出來?
生:能。
師:一首曲子表達什么樣的情感你能聽出來嗎?
生搖頭不語
師:有句話叫知音難求,課前查閱了貝多芬的資料,了解貝多芬的性格嗎?誰來說說?
生:貝多芬是個心情沉悶的人
生:不太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生:脾氣很古怪,性子急
師:貝多芬性格狂躁,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交朋友,沒有人了解的心,但他在這兒,卻遇到了懂得他音樂、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嘗不是喜出望外、激動萬分呢?讓我們一起讀。
生讀
師范讀第八小節。
師: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卻照不進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愛貝多芬的音樂,懂得他的音樂中的情感,卻很難欣賞到他的演奏;面對這知音,面對這如水的月光,此景此情觸動了貝多芬的情思,觸發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激情,這情思,這靈感,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
(畫面隱去,只有音樂,師生同賞)
師:誰來在《月光曲》的伴奏下讀讀這一段文字(第九小節)。
生讀(非常有感情,學生鼓掌)
師:讀得真好,“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中“似的”讀“shì”。
師:英國有一句諺語叫“音樂是耳朵的眼睛”,開始我不明白,讀了《月光曲》我懂了,《月光曲》給了盲姑娘的耳朵一雙眼睛,一雙心靈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我們一起來讀。
生讀“她仿佛也看到了……”
師:一首名曲就這樣誕生了,我們再來讀一讀最后一段
生讀
師:他飛奔回客店,把這首曲子記錄了下來。你從“飛奔”中體會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他很激動
生:他很著急
生:他很欣喜
師:一種喜遇知音的欣喜,一種創作成功的激動,一種靈感閃現的激動。這就是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是什么?
生讀:(屏幕出示:貝多芬說: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人……)
師:這個故事最打動人的就是:情感,是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真摯的情感。因為這個傳說,我們聽《月光曲》,聽的是曲,體味的是情。像這類情感性的文章,我們就要這樣一步步去讀,一步步細細地品味!
(屏幕出示: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7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語文素材”小學語文教案專頁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
(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8
解讀——
《月光曲》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系。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回,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閱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著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系,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板書設計 : (好奇)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9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系。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回,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閱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著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系,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板書設計: (好奇)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10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
(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11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么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么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脫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回,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閱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著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
(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系,不要任意增加閱讀內容。]
板書設計 :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兄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12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月光曲》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7課。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冊第六單元第二篇閱讀教學教材,是繼第五單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訓練后,進行“用幾個問題,再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的閱讀訓練。這也是本冊教材閱練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文的閱讀訓練就是將上一課《兩塊銀元》中學到的方法在本課的學習時加以嘗試、運用,也為下一課《五月端陽》的教學——即“回答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第3次訓練作了奠基。
3.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關鍵在于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后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5.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教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并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按課后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總結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學法和教法的選擇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根據教材本身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學法:
1.運用嘗試、自學的方法,掌握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2.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3.溝通“語言——情感——語言”的關系,文道得到結合。
教法: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運用音樂、投影、語言描繪、簡筆畫等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月光曲》的傳說中,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優化全文的教學情境。
2.講練巧配,引導知識的遷移。
學習目標的第一條落實,根據三個問題的功能和作用,有機地配合語言文字的講解,設計層次訓練步驟,讓學生掌握學法,運用學法。
3.引入各種媒體,進行語感訓練。
4.利用想象,進入角色,讀寫結合。
三、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教時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前,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在聽時感受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聽后告訴學生這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世界名曲——《月光曲》,爾后,引學生帶著問題:如“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曲子怎樣譜成?它的內容是什么?表達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進入新課的學習(出示課題)。
(播放《月光曲》錄音,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著剛才的問題,聽課文配樂朗讀。
(課文錄音的播放,把學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聽錄音后,引導學生自學字詞:抓字詞的音、形、義幾個方面加以檢測,同時結合近義詞辨析練習加以鞏固。
(字詞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于教師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落實字詞教學后,讓學生討論剛才的問題以了解大意,于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老師設計的由淺入深的提問。隨后簡介貝多芬。
(通過訓練,懂得《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經老師對貝多芬的生平介紹,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句眼,分清段落
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學習課文的第一節,學習本節時,重點理解“譜寫”一詞,及本節的主要意思。
上一環問題的初步理解以幫助課文第一節的學習,而本節的學習為理清文脈作索引。
學習時,生練說,師引導,從“譜寫”曲子,以至“譜寫”壯麗的詩篇,再擴句,使知識得以延伸,從而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習課文第一節后,點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以此理出本文以“總的介紹”、“關于《月光曲》的傳說”兩部分為篇章結構,從而分段也就不難解決了。
(根據教材特點,充分兼顧學生實際,設計教路,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了文章的脈胳。)
四、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語文作業本的第1、2題。
2.用“券、恬、音、鍵”等形近字組詞。
第二教時
一、研讀課丈,入情悟境
課前,通過教師語言描述,讓學生進入情境,于是設計了如下描述:“傳說的開頭就描寫了一個美麗的畫面:我們仿佛看到在一個月色瀉滿萊茵河的秋夜,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山路上散步,路的盡頭,有一間小茅屋的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偶爾還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不由得使貝多芬走近茅屋……
(這樣,讓師在描述的同時,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
1.目標的提出
將學生帶入情境后,引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習,然后提出學習任務,用投影出示“目標導向”及“課后第1題的三個問題”。
學習目標的明確使學生有章可循。目標的準確、具體,便于操作、檢測。
2.目標的落實
(1)結合目標導向,指導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揭示學法。
①首先讓學生讀問題,用“____”劃出疑問詞,用“”劃出關鍵詞,并確定回答的重點。
②默讀課文,找出和這個問題有關的自然段和句子。
③理解所劃句子的意思。
要解決第一題,重點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貝多芬聽到……眼睛瞎了”這兩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時,我設計訓練題,以誘發學生思考,如:“貝多芬聽到什么?”“琴聲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貝多芬當時心里想些什么”等。
通過分角色朗讀,然后啟發學生想象,再組織語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問題。
(學生不僅了解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聲讓買不起音樂會入場券的窮人得到藝術的享受,同時也培養了思維的嚴密性。)
④在理解第二句后,有感情地朗讀第2~5自然段。
⑤小結學法,即以上的四個步驟。
(2)分組學習課后習題1中的第二個問題:運用學法。
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對學習和遷移的影響作用,在學法上則采用順向遷移的方法。
交流分組學習中的疑難所在,及時加以反饋,師作了小結以后,引學生進入最后一個問題的自學。
(3)自學課后習題中的第三個問題:掌握學法。
(學生將已學會的原理予以廣泛的應用,提高學法遷移的價值。)
在落實這一環節時,著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寫實”和“聯想”部分。(結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繪的景象,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感受與理解)
從而使學生領悟到:以景物的變化引起曲調的變化,再以曲調的變化體會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4)熟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在完成文后的問題后,邊讀課文,邊歸納課后習題的三個問題,即可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步的教學是前一步教學的水到渠成,也達成了本教時的教學目標,落實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語文作業本①P40第4題。
2.作業本第6題——歸納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
一、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1.師以形象的描敘,先將學生從《月光曲》譜成的傳說中轉入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1)先讓學生明確朗讀的基本要求,然后簡要交代朗讀課文開頭和結尾的技巧。
(2)重點指導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貝多芬和兄妹倆的對話),學生練讀→討論→師點撥→生有感情地讀,重點領悟兩個“您”及嘆號、問號的作用。
(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的語感,體會兩次的對話所體現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導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中,根據文中描寫,借助簡筆畫,創設情境,便于學生悟境。
a.結合“聯寫”部分的三個畫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了巨浪”,體會“緩慢舒暢→輕松明快→雄壯激昂”的情感變化。
b.帶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后,再朗讀文章的“寫實”部分(通過男、女生對“寫實”、“聯想”部分的朗讀,為下一步的背誦理清了思路)。
2.導背誦第9自然段。
背誦前,讓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兩種背誦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綱背誦”,然后嘗試背誦。
在細讀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誦,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了難點。
二、感情朗讀,小結收獲
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后,進行小結收獲,如讓學生說說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等,最后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惑之處。
(通過談收獲,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讓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補救反饋,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
三、學習創新,設計作業
※創造性描述:
1.貝多芬回到客房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么寫?怎樣想?
根據以上內容練習寫一段話。
2.學生描述。
(通過描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月光曲的創作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藝術家。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 認寫11個生字,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3.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伯牙絕弦》一文中欣賞欣賞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滿了我們東方的神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支充滿異國韻味的曲子——《月光曲》。
播放樂曲《月光曲》,請學生欣賞。
你知道這首曲子是誰創作的嗎?
出示資料袋,說說你從中了解了哪些內容?
二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說過(出現字幕和貝多芬畫像):“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我們現在聽到的優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世界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曲》。但《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呢?這還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走進貝多芬的《月光曲》,了解這首世界名曲的誕生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圈畫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找出讀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 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 檢查學情
(1)我會讀
萊茵河 微弱 琴鍵 幽靜 純熟 激動 安詳
陶醉 蠟燭 入場券 恬靜 仿佛 波濤洶涌
微波粼粼 鋼琴 照耀 霎時 記錄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寫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
主要講述了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有人在斷斷續續地彈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當他走近茅屋,聽到屋內兄妹倆的談話后,被他們雖貧窮但互相體諒的真摯情感所感動,便走進茅屋為他們彈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僅懂音樂,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樂激動萬分。此時,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產生了創作激情,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窮兄妹倆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幸福
三、導讀學習
我想先來了解一下同學們的讀書情況。課文一共有10個自然段,請十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思考:課文中提到幾次彈奏曲子?哪一次彈奏的是月光曲?(指名讀書)
1.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繪了《月光曲》的內容?想象描繪的景象。
【第8,9,自然段描繪的月光曲的內容】
2. 指名讀,出示段落: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3. 播放音樂,師范讀,感受曲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
4.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畫面1.月亮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海面微波粼粼】
【畫面2.月光越升越高,巨風卷浪】
【畫面3.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5. 這是大海和月光的變化,沒寫直接寫《月光曲》呀?同學們,語文課可不是音樂課,音樂的旋律要到文字中去聽。
《月光曲》的曲調在哪?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靜的,聲音很輕的;然后“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應該是感情已到了極點了。所以就是聲音從輕到高,這樣的過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6.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么什么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老師這兒有幾種曲調,請大家選擇,并說出理由。
A. 舒緩——明快——激昂
B. 明快——激昂——舒緩
C. 激昂——舒緩——明快 .
7 再次想象這些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8 月光下的大海千變萬化,這些景象真的是在茅屋外發生的嗎?
【不是,是兄妹倆的聯想。】從哪里可以看到是他們的聯想?【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她仿佛也看到了……
四、學習表達方法,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本文在寫作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同在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作曲需要靈感,靈感又來自于情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貝多芬創作了這首舉世聞名的.《月光曲》呢?我們節課再學習。
五、作業練筆
1.下面這段話是原來我班流星雨寫的,請認真讀讀,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聯想或想象。
今天,我又一次登上飛機,從重慶回到我的家鄉——濮陽。
飛機起飛了,越飛越高。整個重慶市盡臥在我眼前,那彎彎曲曲的公路、林林總總的高樓、高高低低的山坡,再見了重慶。漸漸的,下面的事物越來越模糊,后來什么也看不見了,我又進入了一個云的世界。
云層別有一番風趣云團形態各異,變化多端。看,這只威武的獅子,慢慢尾巴變短,耳朵變長了,成了一只大白狗,屈著兩條腿,好像隨時撲向獵物。后來,耳朵變短了,腿變長了,又變成了一只活蹦亂跳的小鹿。可是,一會功夫,耳朵又長了,腿變短了,完全變成了一只小白兔,直弄得的我眼花繚亂。飛機還在上升,來到了第二個云層,整個層面像一個潔白的大地毯,但是有漏洞,露出了藍天。像是地毯破了洞露出的底色,又像大大小小的湖泊鑲嵌在一望無際的云層中,真是美不勝收,如身在仙境,我要陶醉了。藍天,太藍了,幾絲薄薄的云彩象大海卷起幾朵浪花,象海邊沖出美麗的貝殼。天空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純凈無比的天堂啊!
2.給《荷花》這一段加上適當的聯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綠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式各樣異,爭奇斗艷。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荷葉后面,一只蜻蜒在上邊飛來飛去。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14
[情景說明]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在反復閱讀中,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探索,居高臨下地抓住全文的重點,體會了貝多芬彈曲、譜曲、熱愛勞動人民、深入貧苦群眾中間的人格精神。在教學中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文本、教師、學生三者之者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
[教學片段]
師: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月光曲》,可我看了半天,文章并沒有寫《月光曲》呀,這《月光曲》在哪呢?
生:課文第九自然段就是。
師:那是寫大海和月光的變化,沒寫《月光曲》呀!
生:我覺得文章是通過寫兄妹倆的聯想來寫貝多芬的曲子彈得很好的!
師:那曲子的旋律、節奏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好好地把這段讀一讀,并小組討論,然后有條理地告訴老師。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老師的問題。)
師:誰能說給老師聽?
生:我覺得(讀)“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灑遍了銀光”是曲子剛開始時,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這時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靜。
師: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緩,對嗎?(板書:舒緩。)
生:我覺得月亮剛升起時,照得海面一片銀光,這時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貝多芬彈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師:好,看來這時的曲子是非常舒緩柔和的。(板書:柔和。)那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灑遍了銀光。”
師:誰接著說,后來呢?
生:后來(讀)“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來……”這時的曲子應該逐漸增強,聲音也高些,節奏也應該快些啦。
生:我覺得除了節奏快,它的力度應該加強了。
生:我覺得這時一定有反復的小節,因為是“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來……”說明曲調有反復。
師:那就是節奏也快,彈得也有勁啦,是嗎?(板書:快速有力。)誰來讀呢?
生:(讀)“月亮越升越高,……朝著岸邊涌來……”
師: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這么讀嗎?
生:“忽然”說明時間很快,所以我讀得也快,還有剛才說這時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讀“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來”也讀得快,而且有勁。
師:他不僅讀得好,說得也很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誰來把皮鞋匠看妹妹這一層讀一讀呢?看這時的曲子又是怎樣的?
生:(讀)“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涌的大海。”我覺得這時的窮兄妹倆都已經完全被陶醉啦,這兒應該是高潮部分。
生:我想這時的曲子一定更快,節奏感更強。
師:節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緒也就激蕩啦。(板書:高昂激蕩。)
師:好,那誰能從頭到尾完整地說一說呢?
生(自由說、指名說):貝多芬面對著月光,面對著兄妹倆,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舒緩的,接著曲子有了變化……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嗎?讓我們隨著兄妹倆一起來欣賞一下。
(放樂曲,生閉目欣賞。)
師:聽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呢?
生:聽了曲子,我感覺在一個擁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獨自一人來到海邊,雙眼緊閉,感受著大海的呼吸,傾聽著大海的聲音。皎潔的月光給海面披上了銀紗,美極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靜,海水變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滾,不停地拍擊著岸邊堅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海浪。
生:音樂響起來,我仿佛置身在小湖邊,一輪皎潔的明月慢慢升起來,把平靜的小湖,湖邊的蒲草、蘆葦都鍍上銀光,異常美麗。忽然,只聽一聲水花濺落,一條金黃的魚兒躍出水面,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接著又鉆進了水中。接著第二條、第三條……一條條魚兒躍起又落下,似乎正伴著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靜的湖面變得熱鬧非凡……
生:聽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險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海面幽靜而美麗,探險家坐在船艙欣賞著窗外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來啦,這時的探險家竭盡全力地擺動方向盤……勇敢者終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
師:貝多芬的琴聲讓我們也陶醉啦,皮鞋匠正是在這優美的琴聲中看到了慢慢升起的月亮,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大海,我們能在朗讀的時候感受大海的變化,并把這變化表現出來嗎?
(生自己練讀。)
師:好,誰愿意讀?這有三層,你愿意讀哪一層就讀哪一層。
(指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層讀。)
師:誰能把整個一段讀給大家聽呢?這次還要找個人和你比,看誰讀得好!
(兩名學生比讀。)
師:你們認為他倆誰讀得好?哪兒讀得好?
生:……
師:他們倆讀得都很好,各有特色,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
[教學反思]
以上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十課《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一個教學片段。在這一片段的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變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了語言文字;通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優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總的來說,這段的教學有兩個特點:
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
這一段是通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內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么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復地讀,讀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最后,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采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像。
《月光曲》是一首優美的鋼琴曲,它所蘊涵的內容很豐富、很深刻的,這就給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了空間。教師及時抓住了這個契機,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播放音樂讓學生閉目欣賞《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伴隨著和諧優美的曲子,學生很快進入了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的境界。這時,教師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說聽了樂曲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情趣高漲,各抒己見。有的說,看到了調皮的孩子;有的說,看到了跳舞的小魚;有的說,看到了漲潮;有的說,看到了出海的探險家……在這一“想”一“說”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
[教學點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調動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改變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是本節教學的主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等于讓教師放棄引導。自主學習不等于完全自發、自流學習。恰當地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給學生主動求知、發表個人感受的自由以及廣泛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