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精選13篇)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1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小說中人物語言、動作、行為的能力,分析范進、胡屠戶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重點:
品味學習以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和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直接導入 )
師:上節課,我們對《范進中舉》這篇小說的基本情節有了大致的了解,對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體會。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等同學的表演。
二、課本劇表演
(生表演課本劇)
[點評:讓學生組織并參與表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因為只有認真研讀了課本,才能體會其中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帶給其他同學享受語文的快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進中舉發瘋”作為鋪墊
師:讀了課文,又看了表演,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生:“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師:它為什么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師:(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著手大笑----拍著笑著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看了中舉報帖后,為什么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
(生爭執,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三個短句上。)
師: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生: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師: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說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生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范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后,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師肯定,抓住這個“好”字,分三路先后追問)
[點評:一個“好”字,集中體現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題旨。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因此,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十分恰當。]
2、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師:那么,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為什么?
[點評:首先,圍繞“好”字提出問題,讓學生細細地從研究范進中舉前后地位變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認識。體現了提問的針對性和具體性,給學生的思維指明了方向,是掌握課文的切入點。]
生:沒有說“好”字,沒有發瘋。因為中相公并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師: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生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
生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戶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師: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
生: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師: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說“好”,也沒有發瘋。下面看問題二、范進中舉后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生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胡屠戶“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生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為“范老爺”;胡屠戶稱之為“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師:(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戶前后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為他們是虛偽的,還是真心的?為什么?
生:虛偽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為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么詞來形容他們?
生: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師:此時,范進對于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生: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
師:看來,范進也并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
生:虛偽、圓滑。
師: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后,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說說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么?(請注意表格前后對比)
生: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師:原來如此。那么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師: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著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卷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點評:其次,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好”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范進的形象超出課本文字之外,更為豐滿。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更深刻的領悟課文的主題。]
3、分析本文的主題
師:基于以上分析,你認為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云?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么問題?
生: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師:(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戶他們呢?
生:還毒害了人民。
[點評:最后,由于教學目的中所涉及的內容已大致解決,學生依據這個設問可以較快地歸結本篇的主題思想。體現了教學中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主題的歸納水到渠成。]
師: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說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為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師:有一副對聯為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張。
[點評:該對聯引用得恰到好處,既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又有力地結束了本課教學。]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為: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當代應試教育的種種現象與封建科舉制度是不是一回事?為什么?
[點評:拓展練習有梯度和新意。分別針對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現代社會應試教育提出了很尖銳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總評: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選擇能夠最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 的突破點,是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設計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們常說課堂教學中的“牛鼻子”。《范進中舉》是一篇難度較大的長課文,要“牽”準“牛鼻子”只有抓住范進中舉時的一段語言進行突破。即可以以“好”字為主線,通過三個問題把前后情節(中舉前、中舉時、中舉后)貫穿起來,這樣既渾然一體,又突出重點,主次分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至于胡屠戶的前倨后恭,鄉鄰們的趨炎附勢,張鄉紳的巴結攀親,這一封建社會各階層的病態心理和世態炎涼的現實,稍加提示,學生即可通過熟讀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對比,進行歸納、總結。在一串連環套式的提問討論之后,學生可以較快地聯貫全篇,揭示本文反對封建科舉制的深刻主題。
總之,全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主線分明,重點突出;問題的設計既有梯度性,又有針對性,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2
一、辨字注音組詞: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
三、下列四組詞語中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 長親zhǎngqīn 相公xiànggōng
b 行事xíngshi 規矩guījù
c 星宿xīngxiù 解元jiěyuán
d 名諱mínghuì 拙病zhuóbìng
四、選擇字詞填空:
1 屠夫橫披了衣服, (挺、鼓、腆)著肚子去了。
2 范進抱著雞,手里插著草標,一步一 (跌、歇、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 (漂亮、華貴、軒敞),也還干凈,就 (給、送、借)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看望、請教、留心)些。
4 屠夫把銀子 (拿、捏、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 (伸、舒、張)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范進道:“……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 (收、縮、放)了回去,往腰里 (揣、塞、放)……
五、請解釋句中加黑詞的意義,并說明現在是否使用。
1 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惹人笑話。
2 胡屠戶吩咐女婿道。
3 范進道是哄他,只裝不聽見,低著頭往前走。
4 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
5 比如我這行事里,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
6 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
7 見范進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8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
9 娘子哭哭啼啼,在廚下收拾齊了,拿在草棚下。
10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
六、寫出下列句中加黑詞現在的說法。
1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 )
2 范進唯唯連聲,叫渾家把腸子煮了,燙起酒來。( )
3 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里。( )
4 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
5 些須幾個錢,不夠你賞人。( )
七、填空。
本文節選自《 》第 回,作者是 朝的 。他寫的這部書是 體的長篇諷刺小說,共 回,主要描寫 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 的腐朽。
閱讀
八、閱讀下列段落,回答問題。
(一)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
1 本段刻畫人物的方式是( )
a 有特征性的語言
b 有特征性的語言、動作。
c 有特征性的動作、神情
d 有特征性的語言、動作、表情
2 作者如此寫范進的目的是( )
a 揭露他靈魂被腐蝕、被扭曲變形
b 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c 揭露了當時腐朽庸俗對社會現實
d 刻畫了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二)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也罷,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又轉回頭來望著女兒,說道:“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他用,只怕姑老爺還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
1 這一段主要刻畫的人物是( )。
a 范進 b 張老爺 c 胡屠戶
2 這一段刻畫人物的主要方式是( )。
a 動作 b 外貌、語言
c 動作、語言 d 動作、語言、外貌
3 由本段看出胡屠戶是怎樣的一個人( )
a 愛才如命 b 虛情假義
c 疼女婿、恨兒子
d 愛財如命、虛情假義的市儈小人
九、閱讀分析:
1 范進中舉后,課文里哪些描寫最能表現胡屠戶這個人的本質特點?結合具體例子分析。
2 范進和孔乙己都引人發笑,這兩種笑有何不同?
練習測試——答案
三、a
四、1 腆 2 踱 3 軒敞,送,請教 4 攥,舒,縮,揣
五、1 教育、指引的意思。“教導”一詞現在還在使用。2 指派或命令的意思。“吩咐”一詞現在還在使用。3 說是,認為,以為。“道是”一詞現在已經不用了。4 教我。“見教”一詞現在已經不常用了。5 行業。“行事”當“行業”講的用法,現在已經不用了。6 一會兒。“少頃”現在已經不用了。7 仍然,還在。“兀自”現在不用了。8 古人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后人用桑梓指代家鄉。“桑梓”的這種用法現在已經不用了。9 整理、整治。“收拾”一詞現在仍然使用。10 爭論、較量、認真地細算。“計較”現在仍然使用。
六、1 丟臉的家伙 2 妻子 3 給 4 我 5 一些
七、《儒林外史》,三,清,吳敬梓,章回,五十五,封建知識分子,科舉制度。
八、(一)1 d 2 d
(二)1 c 2 c 3 d
九、1 范進中舉后,他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稱范進“賢婿”、“老爺”,當眾夸獎范進“才學又高……”表現出他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庸俗自私的市儈性格。
2 這兩篇小說都用了諷刺的手法,寫出了范進和孔乙己的可笑處,兩篇的笑的相同處都是用來諷刺腐朽的科舉制度,表達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揭露、鞭撻和抨擊。但兩篇笑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更多的潮笑,旨在揭露封建思想毒害下的追逐功名的知識分子和勢力小人的丑惡嘴臉;而后者則在哄笑的背后隱藏著深切的悲哀。前者笑后引起對丑惡嘴臉的憎惡,后者笑后對不幸者引起深切的同情。兩篇都用了喜劇手法,但后者悲劇氣氛更濃。兩篇都在笑聲中寫封建時代下層知識分子的命運。前者是鳳毛麟角的僥幸成功者,后者則是被科舉愚弄并最后吞噬的失敗者。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3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范進中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進中舉》是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這是一個小說教學單元。本文承接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對讀書人殘害的名著。節選自《儒林外史》,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欣賞、感知藝術形象。為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名著的能力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運用\'比較法\'閱讀分析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進和胡屠戶的人物形象。
2、難點:理解范進發瘋的原因及對科舉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處理:
這篇文章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在一課時教完,學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而不容易著眼于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發展興趣,領會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長課文尤其要注意精講,講求適當的取舍。本文的關鍵在\'中\'字上,要抓住這一關節點生發開來,以收\'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重點分析范進和胡屠戶兩個人物,并注意處理好與《孔乙己》一文的比較閱讀。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比較閱讀,從比較中欣賞文學作品,感知藝術形象。
2、了解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的藝術。
能力目標:
1、以培養自讀能力為主,訓練學生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讓學生變換思維角度,培養他們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想及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有進一步了解。
三、教學模式程序:
(一)模式:學生主動參與型
(二)程序:
1、通過與《孔乙己》的比較引入對《范進中舉》的學習,利用電腦課件簡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吳敬梓。(5分鐘)
2、利用電腦課件展示比較閱讀圖表,重點分析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戶對他的不同態度,了解夸張、對比手法在本文中具體運用所達到的強烈的諷刺效果,并運用電腦課件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總結。(20分鐘)
3、采用引伸法,讓學生假想孔乙己中舉后將會出現的情景,既訓練了口頭表述能力,又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10分鐘)
4、利用電腦課件對全文的寫作特色及中心進行歸納總結。(5分鐘)
5、布置作業,進行鞏固訓練。(5分鐘)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采用學生主動手參與型教學模式,訓練運用比較法
進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師適當的引導、點拔下,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討論來共同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1、以學生主動參與型教學方式授課,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主主動性,并較好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解答問題的能力。
2、練習口頭改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習慣,樹立聯系,全面看問題的辯證觀點。
六、板書設計:(略)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4
[教學要點]
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片斷,品味文中精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以胡屠戶為例鑒賞諷刺手法;延伸拓展,深化對諷刺藝術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欣賞范進喜極而瘋的片斷描寫,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多媒體播放范進發瘋的畫面。
選一學生朗讀第5段。
教師提問:文章是如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丑態的?
學生討論,明確:文章充分利用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等手段來刻畫范進的“瘋”態。語言描寫:三次寫范進講“中了”,表現夢想實現的復雜心情。行動描寫:四次寫范進拍手,另外寫跌倒,往門我飛跑,踹進塘里等動作,對范進熱衷功名的丑態多方諷刺、無情嘲弄。神態描寫:四次寫范進“瘋笑”“笑了一聲”“大笑道”“笑著,走到集市上”,表現了范進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
教師總結: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獨特的神態描寫,活畫出一個醉心科舉、迂腐至極的儒生形象。作者將主觀情感融于客觀敘述之中,雖無一貶詞,卻使我們在啞然失笑的同時深感他的可鄙、可憐、可悲。
二、賞析諷刺藝術
1.教師導入話題:諷刺藝術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直接寫實(白描)等。諷賴有不同的程度,較低層次是詼諧的笑,較高層次是像火一樣辛辣的諷刺。今天,我們以胡屠戶為例賞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1)提問:文章是如何通過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來揭示他欺貧愛富、庸俗自私的市儈性格的?
學生自由發言,其余同學點評。
多媒體顯示:
中舉前中舉后
稱呼現世寶 癩蛤蟆 賢婿老爺 文曲星
長相尖嘴猴腮體面的相貌
學問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師舍與你的才學又高
動作橫披衣服,腆肚子連斟兩碗,壯膽
一口啐在臉上手顫起來
罵一個狗血噴頭 千恩萬謝地低頭去了
經濟我自倒運……不知累了我多少 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
姑老爺還不稀罕
賀禮一副肚腸,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教師總結:前倨后恭,通過鮮明的對比,活靈活現地勾畫出胡屠戶庸俗勢利的市儈嘴臉。
(2)夸張手法
學生舉例:胡屠戶打范進后,“手隱隱的疼將起來”“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心想“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
范進回家時,胡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胡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教師總結:借夸張的細節描寫,漫畫式的筆法顯示了胡屠戶對范進的畏懼、巴結之情。
(3)細節描寫生動真實,極具諷刺性。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有關胡屠戶的細節描寫,并在旁邊批注一兩句評點式的文句。
師生共同欣賞:
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向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
選兩個同學表演這一片斷。
這里揭示了胡屠戶言語、動作的矛盾,銀子已經緊緊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卻偏說不要,揭示了這個市儈嗜錢如命的本性。四個動詞“攥、舒、縮、揣”使這個見錢眼開、虛偽做作的小人丑態躍然紙上。細節的真實生動、浯言的簡潔準確,傳神地刻畫了人物性格的特征,極大地增強了諷刺藝術的魅力。
2.學生自行畫出本文中好笑的地方,用點評的'方式寫出自己的鑒賞心得,繼續體會諷刺藝術效果。
三、延伸拓展,感覺名著魅力,充分認識科舉制度的危害,體會諷刺的藝術效果
多媒體顯示: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地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紀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乎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1.這段文字選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刻畫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進中舉》一樣,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揩( )揩眼淚 兩莖( )燈草
3.作者刻畫嚴監生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角度進行描寫。嚴監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為文學畫廊中一個不朽的形象。
4.在趙氏之前有好幾個人猜測嚴監生為什么“伸著兩個指頭”的原因,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而沒有一下子就讓趙氏來說?
5.《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從本文和《范進中舉》可以看到,文章大部分通過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請你課外再讀《儒林外史》的一些文章,根據你的閱讀體驗和寫作實踐,談談你對這種手法的認識。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1.嚴監生 夸張2.kāi jīng
3.動作 神態 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 吝嗇
4.前邊的人所猜測的內容,為趙氏的話作鋪墊,可以起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5.夸張
四、課堂小結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著名片斷。文章圍繞“范進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進等人的丑態,鞭撻了封建社會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對我們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有重要的意義。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構與重構,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對社會文明的嚴重侵害,值得我們深思。
諷刺是一門藝術,《儒林外史》集諷刺藝術之大成,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希望大家悉心揣摩,用心體會。
五、布置作業
1.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也怎的?……”這里把胡屠戶恭維的話寫得極其精彩,一個“靠”字道破心機,請以第一人稱道出胡屠戶的這番心機。
2.范進中舉當天,鄰居送禮道賀,張鄉紳也來拜訪,這是不是說明社會對知識的重視,聯系當今“知本家”的現象,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范進中舉前后,知識并未增加多少,但前后境遇迥然不同,這說明科舉制度對人性的扭曲,這與當今社會重知識、重人才有本質的不同,與那些以知識為資本進行創業的“知本家”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只有弄清這些。方可作出合理的解說。
教學后記:
分析范進、胡屠戶的性格特征,理解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掌握文章所運用的諷刺手法,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認識科舉制度的罪惡。了解其對知識分子靈魂的毒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5
【教學目標】
了解故事情節,學習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體會夸張、對比手法的巧妙,認識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及封建科舉制對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欣賞諷刺藝術,感知藝術形象。
【教學難點】
范進發瘋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查──熟知字詞
1、點名讀:
挈;腆;綰;摜;醺;菩薩;啐;皂靴
2、點名解:
唯唯連聲;謹具賀儀;果不其然;桑梓;軒敞;渾家;華居;兀自
二、導──走近作者、作品
1、導言: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卻因此歡喜而瘋。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呢。一起進入課文《范進中舉》。
2、作者、作品: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他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儒林群丑的爾虞我詐、趨炎附勢,使他洞察了世態炎涼,看透了科舉制度的腐朽。于是便創作了一部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的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本文選自第3回。
三、講──走進故事
1、欣賞《范進中舉》的圖片故事。
2、速讀,概括大致情節。
預案:整體上由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后兩部分構成。具體體現在:范進進學,岳丈祝賀;借錢遭罵,范進偷試;范進賣雞,捷報到家;范進發瘋,屠戶治病;鄉紳造訪,饋銀贈屋;范進送銀,屠戶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尋讀:
思考:中舉前后范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周圍的人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
預案:以胡屠戶為例。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對范進的外貌評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動作:腆著肚子,啐在臉上,罵個狗血噴頭──手顫抖,扯衣襟,千恩萬謝,低頭,笑迷迷。范進、眾鄉鄰、張鄉紳的變化點名讀文中相關詞句。
3、發現人物:綜合描寫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動的基礎上,歸納人物特點。
小組活動:分四小組分別歸納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眾鄉鄰。
預案:范進──熱衷功名,迂腐無能,中舉前卑怯畏縮,逆來順受。胡屠戶──前倨后恭,嗜錢如命,庸俗自私,趨炎附勢,貪婪虛偽。張鄉紳──老奸巨滑,善于拉攏、攀附權貴。眾鄉鄰──趨炎附勢,巴結討好。
五、議
深思范進喜極發瘋、探究眾人前后變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暢所欲言。預案:一旦中舉便飛黃騰達,這與范進之前的貧窮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將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經受不了如此大的變化。范進的發瘋是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諷刺。另外,封建科舉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貴熱”不僅毒害了知識分子,也毒化了整個社會,毒化了所有人的靈魂。
六、賞──精段賞析
齊讀第五段。
1、賞析角度一:層次感。
預案: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賞析角度二:描寫方式。
預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如老太太的慌,報錄人和眾鄰居的嚇一跳,眾人拉不住等均屬于側面描寫。
3、賞析角度三:細節描寫。
預案:“踹”、“掙”、“跌”、“拍”、“笑”體現了瘋勁十足。
4、賞析角度四:夸張手法。
預案:有生活的真實感。
自讀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識遷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時代的讀書人,你會像范進一樣去考科舉嗎?
你怎么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么看現在的高考,兩者有區別嗎?
自由交流。
八、談──暢談讀此文后的感受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本文主題、寫法或其他角度展開。
九、比──比較閱讀
教師下發《孔乙己》文字資料。
教師提示:兩文均把批判矛頭對準了封建科舉,但一個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窮困而死,一個卻終于叩開了功名利祿的大門。可從人物特點、寫作手法等展開對比。(課外可收集資料后完成)
【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前;后
生活貧窮;對;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比;生活顯赫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6
吳敬梓《儒林外史》
第一課時
【自學指導】
1.進一步理解人物描寫對刻畫性格特點、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
2.提高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培養欣賞諷刺藝術的能力。
3.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
【重點難點】
1.重點:選用適當材料對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中心意思的作用,及其諷刺意義。
2.難點: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
【文學常識】
1.《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第一部諷刺小說,作者借明代儒林群魔亂舞的丑惡圖景,影射清代的社會現實,也寄托了作者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
2.吳敬梓,字敏軒,一字粒民,晚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康乾年間名人。
【正音正字】
挈qiè 揖yī 腆tiǎn 啐cuì 嗑kè 兀wù 捶chuí 梓zǐ 攥zuàn
【積累詞語】
狗血噴頭 方面大耳 尖嘴猴腮 不省人事 不由分說 喜從天降 果不其然 千恩萬謝
【初學課文】
1.十分鐘閱讀課文,了解小說內容,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2.一問一答,初步掌握課文內容:
①簡單敘述“范進中舉”的梗概。
②簡單概括課文內容。
本文通過范進屢試不第、一旦中舉卻喜極而瘋,其岳父胡屠戶欺貧愛富、眾人趨炎附勢的故事,深刻控訴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暴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
③從文中找出表現范進個性特點的語句。
④作者巧妙運用側面烘托方法,描寫了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按要求找出相關語句。
烘托范進昏厥時怕人: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水灌了過來。
烘托范進的瘋走狂奔:眾人拉他不住。
【課文簡析】
全文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范進中舉前的境遇。
第1段,通過胡屠戶與范進的對話,側面描寫范進悲辛屈辱的命運,同他熱衷功名有關。
第2段,通過范進被痛罵以后還去參加鄉試,反映他在科舉重壓下的辛酸。“自古無場外的舉人”,點破范進對鄉試的希望、幻想和欲罷不能的復雜心態。
第二部分(3-12段),寫范進中舉后的境遇。這部分可以分三個層次:
①(第3段)寫范進鄉試回來后,家中早已斷炊,他只得出賣生蛋雞。
②(4-9段)寫范進得知自己中舉后,樂極生悲。范進發瘋,是他二十多年科場失意、精神痛苦的必然結果,也是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控訴。屠戶治瘋,漫畫式揭露他對功名富貴的向往,反映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的毒害。
③(10-12段)寫張鄉紳籠絡范進。小說圍繞種種人物對功名富貴的態度,生動描寫社會眾生的勢利相,有力地揭露和無情地鞭撻封建科舉制度。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吳敬梓的生平和《儒林外史》的成就。
第二課時
【思維訓練】
1.下列稱呼是什么意思?
在下:對自己的謙稱。
閣下:對對方的敬辭。以前書函中常用,今大多用于外交場合。
足下:對朋友的敬稱。多用于書信。
愚:用于自稱的謙辭。
生:舊時用于讀書人,也用于晚輩。
2.請找出同一人物描寫前后對比、判若兩人的語句,說說它們的作用。
3.小說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社會生活的。從小說的三要素理解下列各句:
①胡屠戶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個體統來。”
胡屠戶的所謂“體統”,就是封建等級觀念,即欺貧愛富、媚上壓下、勞心者治人等。一個普普通通的屠戶都知道“要立個體統”,可見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已經深入普通人心。
②鄰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舉人,報喜人擠了一屋里。”范進道是哄他,只裝不聽見,低著頭往前走。
屢試不中的范進麻木了,他對本次鄉試不敢奢望,所以一旦喜訊來臨也不相信,以為還是恥笑他。由此可見科舉制度的毒害已使范進對一切,甚至對夢寐以求的東西喪失熱情。
③“好了!我中了!”
這句語言描寫,揭示了熱衷功名的范進中舉后迫不及待地宣告幾十年貧賤屈辱的生活就此結束、夢寐以求的富貴一朝到手的心態,表現了科舉制度對人的心靈的嚴重扭曲和毒害。
④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肉麻的恭維與前面臭罵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胡屠戶欺貧愛富、出爾反爾的丑陋個性,這樣更加強烈地表現了胡屠戶的厚顏無恥,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封建社會的墮落。
⑤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這里與上次“母子兩個,千恩萬謝。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形成對比,顯示胡屠戶卑微、貪財的個性,也反襯了范進中舉后今非昔比。
4.課文中哪些修辭手法用得比較精彩?
5.“自古無場外的舉人”點出了范進怎樣的心態?
這句話點出了范進熱衷科舉,屢試不第仍樂此不疲、心力憔悴仍執迷不悟的心態。
6. 為什么胡屠戶才打了范進一掌,就覺得那只手“疼將起來”,“再也彎不過來”?
這是心理作用造成的。從封建等級觀念看,作為下等人的胡屠戶打了有社會地位的上等人范進,是犯上作亂,要受懲罰的。因此胡屠戶認為打了范進的那只手,就會受懲罰,有毛病。這個情節表現了胡屠戶的庸俗和勢利,揭示了封建等級觀念對民眾的毒害極其深廣。
7. “胡屠戶……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 胡屠戶與眾人笑的原因各是什么?
屠戶笑的原因是:范進中了舉人,胡屠戶一改常態,立刻奉承吹捧,笑臉相迎。
眾人笑的原因是:明知胡屠戶厚顏無恥,滿嘴假話,惟恐巴結不上,只敢附和著笑。
8. 胡屠戶“心里到底還是怕的”,他怕什么?
胡屠戶怕受懲罰。胡屠戶認為:范進中了舉人,就是文曲星下凡。如今他打了文曲星,怕菩薩計較,怕遭報應。
9. 課文結尾寫張鄉紳來結交范進的情節有什么作用?
這個情節,充分表現了這些人的勢利和庸俗,以及他們對鄉試及第的重視態度,有力揭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封建教育扭曲了人生的價值觀以及對人的評價標準。
10.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點?
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中舉前,他習慣“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中舉后,他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小說刻畫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尖銳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胡屠戶是一個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范進中舉前,被他“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范進中舉后,他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小說刻畫胡屠戶截然相反的嘴臉,塑造一個厚顏無恥的典型形象,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辛辣地諷刺了等級觀念對普通民眾的深刻影響。
【學習小結】
“范進中舉”通過對比描寫主人公前后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著重刻畫他樂極生悲的癲狂丑態,以及眾人趨炎附勢的嘴臉,有力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人民的罪惡,辛辣地諷刺了科舉制度下人們的丑陋表現,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敗與黑暗現實。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完成“學習建議”。
第三課時
【綜合訓練】
1.課外自由組合,將課文改編成五分鐘左右的劇本。
2.以小組為單位,按自編的劇本排練獨幕話劇。
3.輪流在課堂表演,褒獎優秀劇本、表演、導演、團隊。
【教學后記】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口頭表達等能力。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范進發瘋的原因及文章主題的理解。
教學準備
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聯導入
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后,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注上去。
商酌(zhuó) 星宿(xiù) 狗血噴頭(pēn) 帶挈(qiè) 長親(zhǎng) 行事(háng) 腆著(tiǎn)
兀(wù)自 綰(wuǎn) 軒敞(xuān chuǎng) 作揖(yī) 醺(xūn) 啐(cuì) 諱(huì) 帶挈 桑梓(zǐ)
2、積累下列詞語:
①俱各歡喜②拱手作揖③千恩萬謝④尖嘴猴腮⑤不省人事
⑥淋淋漓漓⑦喜從天降⑧今非昔比⑨萬貫家私⑩唯唯連聲
3、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又號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二十三歲中秀才,此后科場一直不利,到三十歲還沒考上舉人。由于科場不順和家道衰落,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逐漸認識了八股科舉的腐朽糜爛,產生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長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這樣的生活和思想基礎上寫成的。
4、感知內容:
①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②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并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③范進中舉前后的變化:
家境、地位、本人態度、他人態度
④造成這一切變化的根源是什么?(封建科舉制度)
⑤按故事情節的發展討論分析文章結構:
可分為中舉前和中舉后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寫范進中舉之前的情況,側重描寫胡屠戶的倨傲。可分兩層:范進進學(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范進向胡屠戶借盤費應鄉試,遭到拒絕和辱罵。通過這兩件事,寫出了范進中舉之前生活的艱難困頓和社會地位的卑微低下。
第二部分,寫范進中舉喜極發瘋及中舉以后社會地位顯著變化。對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祿的丑態作了辛辣的嘲諷,并深刻地揭示出他們熱衷科舉的社會原因。
這一部分分三層: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戶受贈。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為什么范進會對科舉如此癡迷?中舉后又為什么會瘋了?
因為一旦中舉,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
前一刻范進還無米下鍋,馬上就說他中了舉,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
2、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請大家把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的行為、語言及對范進的態度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第2課時
一、導入
復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時內容。
二、自學
1、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其他幾個人物又表現出怎樣的性格特點?
范進: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后)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急于結交新貴,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2、課文中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丑態百出,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3、談談你對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理解。
以人物自己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如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舉后的“老爹”。
運用細節描寫、側面烘托。如范進發瘋的過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胡屠戶為女婿扯衣服后襟,拿銀子時的動作等。
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范進中舉驚喜得發瘋,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會有實情”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癡如醉,驚喜若狂。因而是真實可信的。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①人物和主題思想: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②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③表現手法:《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 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六、自結
學習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8
《范進中舉》教案7
《范進中舉》說案
葛店中學:lzy3470 聯系方式:
授課班級:初三(1)班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比較閱讀,從比較中欣賞文學作品,感知藝術形象。
2、了解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的藝術。
能力目標:
1、以培養自讀能力為主,訓練學生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讓學生變換思維角度,培養他們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想及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有進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進中舉》是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這是一個小說教學單元。本文承接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對讀書人殘害的名著。節選自《儒林外史》,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欣賞、感知藝術形象。為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名著的能力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運用\'比較法\'閱讀分析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進和胡屠戶的人物形象。
2、難點:理解范進發瘋的原因及對科舉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處理:
這篇文章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在一課時教完,學生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而不容易著眼于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發展興趣,領會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長課文尤其要注意精講,講求適當的取舍。本文的關鍵在\'中\'字上,要抓住這一關節點生發開來,以收\'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重點分析范進和胡屠戶兩個人物,并注意處理好與《孔乙己》一文的比較閱讀。
三、教學模式程序:
(一)模式:學生主動參與型
(二)程序:
1、通過與《孔乙己》的比較引入對《范進中舉》的學習,利用電腦課件簡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吳敬梓。(5分鐘)
2、利用電腦課件展示比較閱讀圖表,重點分析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戶對他的不同態度,了解夸張、對比手法在本文中具體運用所達到的強烈的諷刺效果,并運用電腦課件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總結。(20分鐘)
3、采用引伸法,讓學生假想孔乙己中舉后將會出現的情景,既訓練了口頭表述能力,又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10分鐘)
4、利用電腦課件對全文的寫作特色及中心進行歸納總結。(5分鐘)
5、布置作業,進行鞏固訓練。(5分鐘)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采用學生主動手參與型教學模式,訓練運用\'比較法
\'進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師適當的引導、點拔下,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討論來共同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效果反饋及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1、以學生主動參與型教學方式授課,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主主動性,并較好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解答問題的能力。
2、練習口頭改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習慣,樹立聯系,全面看問題的辯證觀點。
六、板書設計:
范進 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
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
胡屠戶 欺貧愛富,趨炎附勢
《范進中舉》教案8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范進中舉》教案9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以課堂練習為線索,組織教學。第一課時采用以練代講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教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 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4)完成“預習提示”后面的三項字、詞練習。
2 補充介紹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書,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摘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4 學生看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課堂練習。
學生使用工具書,對照課文,完成以下練習。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輕聲討論。
(1—4題答案已標在括號內或橫線上。)
1 在括號內注音,橫線上組詞。
2 課文中寫“張鄉紳拜新中的老爺”時,先寫一個“體面的管家”送來“大紅金貼”,其作用是
a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待人和氣有禮。
b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尊敬新中的舉人。
c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的身分和派頭。 答(c)
3 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其含義是
a 胡屠戶深知自己是殺豬賣肉的,粗氣陋俗,此場合不便出頭露面。
b 說明封建社會上尊下*,有身分的人來了,平民一般采取回避態度。
c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答(c)
4 張老爺一見范進中舉的題名錄,當天就來,開口“親切的世兄弟”,閉口“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還送銀子、送房子,張老爺內心目的是
a 想巴結新中舉的范進,為日后仗勢辦事鋪平道路。
b 為的是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權勢。
c 用稱兄道弟等手段來拉幫結派,今后好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答(b)
5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6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8 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9 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三、析題、釋疑。
練習中1—4題已有答案,教師在檢查訂正時,不能單判定對還是錯,而應該結合語境分析,告訴學生為什么對,為什么錯。
第5、6題可先讓學生發言,互相討論,只要說得有理,都應該加以肯定,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第5題提示: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第6題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前面六個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留下后面兩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請同學們課后帶著這兩個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再細細品味互相討論,為下一節課繼續分析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7: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系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完成“課堂練習”7: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討論“課堂練習”9: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那一篇?為什么?
提示:此題主要是講清為什么喜歡的原因。教師可從人物、主題、結構、語言諸方面作一些提示,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不必下結論。
四、學生質疑。
這篇課文,我們共完成了9個練習。主要學習了文中的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我們也運用對比手法將本單元已學過的兩篇課文作了一些比較。請同學們進一步研讀課文,提出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五、布置作業。
完成“揣摩·運用”四、五。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9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重點:
(l)學習通過對話描寫、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學習對比寫法。
難點: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時間】
(一)導入設計
1、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2、比較導入: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也可以運用對聯等形式導入:
3、對聯導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枯竭,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古人云: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
(二)檢查預習
1 作者簡介。
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吳敬樣(1701-1754),字敏軒,安徽省全椒縣人,清代小說家。
2.關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峰,給后世的譴責小說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一群“儒林”的丑惡形象。
3.注音
作揖(yī) 帶挈(qiè) 相(xiàng)公 醺醺(xūn) 行(háng)事
長(zhǎng)親 腆(tiǎn)著 啐(cuì)拋(pāo) 嗑(kē) 亞(yà)元
解(jiè)元 綰(wǎn) 桑梓(zǐ) 軒(xuān)敞 錠(dìng)子
拙(zhuō)病 商酌(zhuó)
4.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5、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
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
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3~結束):寫范進中舉后情景。
2.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討論并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第一層寫昏厥。 第二層寫瘋跑。 第三層寫跌倒。 第四層寫瘋走集上。。
3.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初探討論:
1.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借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癡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云。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后,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范進是本文著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 范進的人物形象。
討論并歸納: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周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的“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政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病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后,他回憶瘋額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6.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2、形成多重對話,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得的世風。
【教學重點】
1.體會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詩句導入:
高明的《琵琶記》里有這樣一句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看是什么意思呢?(早晨還是耕種在田的鄉野村夫,晚上已經平步青云,登堂入室拜見帝王,貴為人上。)
是什么有如此大的神力能讓人的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科舉制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考中舉人的范進的生活變化。 板書課題:《范進中舉》。
二、解題:
強調題目對文章里的重要性: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文題的理解,這樣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閱讀效果。
㈠解析“范進”:
“進”的意思前進、進取,科舉中又有進士一說,文中第一句也說:“范進進學回家”。這樣看來,你估計范進的名字里有他的什么愿望?
(補充范進從20歲開始應考,年年進考場,經歷了數不清的希望與失望,參加科考已成為范進年復一年的機械行動。可以說,范進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費在了科舉追求中!科舉使他變得思想麻木、精神萎頓,除了“起承轉合”、“子曰”“詩云”,他幾乎別無所知、別無所能。他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起碼的人格尊嚴;苦苦掙扎在社會底層,靠嗟來之食養家糊口。然而就在他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之時,命運之神猝然光顧。54歲的他不但考中了秀才,接著又一步登天變為了舉人“老爺”!)
㈡解析“中舉”:
舉人和昔日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語,一但中舉,其父為(老)太爺,其人為老爺,其子為少爺,故有“一世中舉,三世為爺”之說。中了舉人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后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三、整體感知: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四、分析“范進中舉發瘋”
⑴讀了課文,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預設:“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⑵它為什么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學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著手大笑----拍著笑著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⑶怎樣治療這種瘋病呢?
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后鎮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這也便是范進形象的典型意義所在,從這一個范進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批“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⑷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看了中舉報帖后,為什么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三個短句上。)
①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②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說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預設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預設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范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后,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⑸齊讀“范進發瘋”語段
⑹(布置作業)請大家結合課文,試分析下列問題:
㈠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為什么?
㈡范進中舉后有哪些變化?你從中能否看清并且理解了“好”的內涵?
㈢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欲知詳解,下節分解。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11
一、選詞填空。
1. 屠戶橫披了衣服,___ _(a. 挺 b. 鼓 c. 腆)著肚子去了。
2. 范進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__ _(a. 跌 b. 歇 c. 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_ ___(a. 漂亮 b. 華麗 c. 軒敞),也還干凈,就_ _(a. 給 b. 送 c. 借)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 ___(a. 看望 b. 請教 c. 留心)些。
4. 屠戶把銀子_ _(a. 拿 b. 捏 c. 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_ _(a. 伸 b. 舒 c.張)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范進道:“……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_ _(a. 收 b. 縮 c. 放)了回去,往腰里_ _(a. 揣 b. 塞 c.放)……
二、閱讀文章選段,回答后面文題。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廚房下收拾齊了,拿在草棚下。鄰居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商議他這瘋了,如何是好。報錄的內中有一個人道:“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眾人問:“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爺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涌上來,迷了心竅。如今只消他怕的這個人來打他一個嘴巴,說:‘這報錄的話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這一嚇,把痰吐了出來,就明白了。”眾鄰都拍手道:“這個主意好得緊,妙得緊!范老爺怕的,莫過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尋胡老爹來。他想是還不知道,在集上賣肉哩。”又一個人道:“在集上賣肉,他倒好知道了;他從五更鼓就往東頭集上迎豬,還不曾回來。快些迎著去尋他。”
1.選文第一段除了從 、 、 等方面對范進進行了正面描寫外,還對他進行了 描寫。
2.用“‖”將第一段分為五層,并概括層意(每層層意不超過6個字)。
3.描寫范進發瘋的過程中,貫穿始終的動作是 ,表情是 。
4.第二段中寫報錄人出主意打范進一個嘴巴說明了什么?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有何用意?
5.作家對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細。眾鄰居勸說的話,稱范進為范老爺,又主動提出要拿雞蛋酒米,聯系全文說說這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
參考答案:
一、1、c 2、c 3、c b b 4、c b b a
二、1.行動 語言 外貌 側面
2.第一層(范進不看便罷,……不省人事)寫昏蹶;
第二層(老太太慌了,……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寫瘋跑;
第三層(走出大門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寫跌倒;
第四層(眾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寫瘋走上集;
第五層(老太太哭道……再為商酌)寫眾人的反應。
3.拍手 笑
4.說明中舉發瘋在當時不是個別現象。 安排這一情節表現了作者對這類讀書人的無情鞭撻,也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深切痛恨和無情批判。
5.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后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干,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說雖以明朝為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說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中舉后
2、說說中舉前、中舉后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戶賀喜范進借錢范進發瘋屠戶治瘋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說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戶
4、胡屠戶可笑在哪里?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并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干思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戶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后恭。
6、小說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戶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偽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說明了他們是一群什么樣的人?表現了什么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彌漫著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么樣的人?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為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說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么,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布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說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講授新課
1、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說說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后:
⑴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并分析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復,這種反復說明了什么。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上集。這里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復,“我中了”一句話反復出現。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的設置,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欲熏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⑵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后地位、經濟狀況發生哪些變化?這說明了什么?范進對胡屠戶的態度有何變化?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中舉之后,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眾鄰居的稱呼“范老爺”,胡屠戶的言行,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戶的稱由“岳父”轉為“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偽的一面。
從中舉之后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3、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二、課后練習五第2小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的內涵。五、總結、擴展
本課對于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孔乙己沒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為統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
自私虛偽,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置老母和妻子挨餓于不顧,可見他急切地艷羨功名富貴。
2、范進為什么會發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這是喜極而瘋。范進中了舉,幾十年來的貧苦屈辱一旦改變就驚喜得發瘋了。
說明他的靈魂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從中舉之后看,范進已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偽,圓滑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進中舉,喜極而瘋,那么中舉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范進中舉,從一個人的命運看,是于他有利,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透過范進看當時的讀書人,悲劇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舉或中舉后變成瘋子、傻子,就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表面看來是喜劇,本質看來是悲劇,從個人來看,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內,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4、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諷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夸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本文主要用了對比、夸張和細節描寫直接寫實三種。
(1)對比:上節課分析的圍繞著范進中舉前后在貧富、哀樂、榮辱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人物關系上是“冷”和“熱”的鮮明對比,以及范進本人從唯唯諾諾到圓滑世故的變化。
(2)夸張: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一巴掌居然能治瘋。
(3)細節描寫直接寫實:白描式的細節描寫,如“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十幾回。”“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了過來。”前后矛盾的細節描寫,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戶離開范進家“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范進中舉后,胡屠戶離開范進家“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地去了。”夸張性的細節描寫,屠戶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彎不過來。范進的細節描寫。賣雞時和發瘋時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態和畸形的心理。
三、課堂小結
小說以范進中舉為中心事件,對范進中舉前后的境遇進行了對比刻畫,形象生動的刻畫了他周圍的人,尤其是對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和范進“中舉后”的不同表現,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世態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預習《香菱學詩》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及點評 篇13
【目的要求】
運用夸張、對比手法形象地表現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了解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欣賞文章的諷刺藝術。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課文解析】
注音釋義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諱(huì) 綰(wǎn)
帶挈(qiè):提攜。文中的意思是“讓你沾我的光,得到好運氣”。
唯唯連聲:連連答應。唯唯,答應的聲音。
體統:規矩。
見教:指教(我)。“見”字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么樣。
舍與:施舍給,賞給。
央:懇求。
局不過:礙于情面,雖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從。
小心:文中是顧慮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鄉。
軒敞:寬敞。
內容主旨
本文節選自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側重描寫胡屠戶的倨傲。
第二部分(3—12):寫范進中舉后“發瘋”、“治瘋”和張靜齋的拜訪,在對比中表
現整個社會各色人等的形象。
本文的中心是: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的鋒芒不僅對著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寫作手法
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
范進中舉驚喜的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夸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癡,驚喜若狂。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加以夸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
對比手法主要運用于描寫胡屠戶這個人物。作者寫了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用人物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
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占了很大的篇幅,
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的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后,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巨滑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寫文章,特別是寫小說,講究選用典型材料來刻畫人物形象。課文為塑造范進這個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形象,精心選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進進學、胡屠戶賀喜一段,主要寫胡屠戶將范進訓得唯唯諾諾;范進借錢、胡屠戶唾罵一段,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胡屠戶的欺貧愛富;范進中舉,樂極發瘋一段把范進的瘋態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胡屠戶壯膽掌打范進一段則和前文唾罵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胡屠戶的市儈形象;張靜齋拜會范進一段,與上文的情節相得益彰,點明范進發瘋的真正原因,使人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重點語段研讀】
語段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林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研讀
這一段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躍然紙上。作者主要運用了兩種技法,一種是多層次的細節描寫,一種是側面烘托。
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于瘋。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復手法作了安排。反復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后一處只用一個“好”字,沖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語段
范進看了眾人,說道:“我怎么坐在這里?”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里一般。”眾鄰居道:“老爺,恭喜高中了。適才歡喜的有些引動了痰,方才吐出幾口痰來,好了。快請回家去打發報錄人。”范進說道:“是了。我也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范進一面自綰了頭發,一面問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一個鄰居早把那一只鞋尋了來,替他穿上。見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來罵。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鄰居內一個人道:“胡老爹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又一個道:“老爹,你這手明日殺不得豬了。”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不著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看著范進洗了臉,郎中又拿茶來吃了,一同回家。范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研讀
本段主要描寫了鄰居和胡屠戶的媚態。先是寫了眾鄰居說話恭敬,接著寫“一個鄰居早把那一只鞋尋了來,替他穿上”,大獻殷勤,諂媚之態清晰可見。段中又極其精彩地描寫了胡屠戶的一番無恥的恭維,有前面臭罵范進尖嘴猴腮的話,胡屠戶的恭維更顯得厚顏無恥。“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用“低著頭”的形體動作來顯示心靈的卑劣。寫上次數,諷刺味兒更足。
【測試題與答案】
測試題
一、作家與作品填空
《儒林外史》是一部 長篇 小說,共 回。作者 ,字 ,
安徽省全椒縣人, 小說家。
二、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是( )
才去不到兩個時候,只聽得一片聲的鑼響。
兩個時候:兩個時辰,即四個小時。
岳父見教的是。
見教:指教(我)。
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
拙病:倒霉的病。
胡老爹,這個事須是這般,你沒奈何,權變一權變。
權變:使權力發生變化。
三、下列加點的詞含有什么意味,體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點?
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
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 。
四、對下面對比的寫法理解正確的是( )
中舉前:范進到城里鄉試回來,家里已餓了兩三天。到出榜那日,家里沒
有早飯米,母親已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范進慌忙抱了雞到集市上去賣。
中舉后:鄰居紛紛送來雞、蛋、酒、米,張鄉紳上門贈銀送屋,胡屠戶送
來幾千錢祝賀。
a) a)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同情可憐者,扶危濟困的社會風氣。
b) b)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尊重知識,崇尚才學的社會風尚。
c) c)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d) d)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勢利、冷酷的關系。
答案
一、章回體 諷刺 55 吳敬梓 敏軒 清代
二、d
三、諷刺意味 貪婪、虛偽
四、d
【資料窗】
作者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自稱秦淮寓客,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門巨族,卻厭惡科舉,不慕榮利。他的一生,經歷了由富裕而貧窮的過程。他受盡冷遇,體察到炎涼世態,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紳橫行鄉里,膏粱紈绔平庸無能,舉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對這些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這部書由許多故事連綴而成。貫穿全書的主題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全書用白話寫成,語言準確、生動、幽默、洗練,細節描寫傳神,人物栩栩如生,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