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通用17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老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濟南在哪里嗎?
學生:山東省。
老師:在我國的北方還是南方?
學生:北方。
老師:通常,“冬天”給人的感覺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們就會想到毛澤東的詩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那么,“濟南”的冬天呢?濟南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稱,清人劉鄂稱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清人劉鳳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詩句。可見,濟南的冬天也肯定與北國的冬天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跟隨我國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濟南冬天的與眾不同。
(板書“濟南的冬天”。放錄音。)
老師:聽完錄音了,誰愿意有感情地把這篇文章朗讀給大家聽?
(不少學生舉手。老師叫了四位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師:讀得很好。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段,看看濟南的冬天與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
(很快有同學舉手)
學生: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老師:好,沒有風聲,說明風小。“響晴”指?
學生:晴朗無云。
老師:很好。還可以用其他的詞語來概括濟南冬天的不同嗎?
學生:有溫晴的天氣。
老師:好,誰能說說“溫晴”的含義?
學生:“溫晴”就是溫暖、晴朗的意思。
老師:對。風小就是指濟南的冬天不冷,溫暖;響晴就是指天氣晴朗。那么,大家想想,“風小”“響晴”“溫晴”這三個詞來概括濟南的冬天的話,哪個最合適?
學生(全體大聲說):溫晴。
老師:很好。(板書“溫晴”)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課文是哪幾方面體現這一特點的?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討論。
(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熱烈的討論。幾分鐘后,有不少人舉起了手。)
學生:從濟南的山可以看出來。
老師:對。你能把描寫濟南的山的句子讀出來嗎?
(學生清晰準確地把句子讀了出來。)
老師:很好。文中把濟南的山比作什么?
學生(全體):搖籃。
老師:比喻為“竹籃”好嗎?
學生們笑:不好。
老師:為什么?
學生:雖然外形相似,但“搖籃”暖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說明山擋住了北風。
老師:很好。濟南的山,給了濟南一個暖和的冬天。這就照應了第一段中“濟南的冬天是---”?
學生(全體):沒有風聲。
老師:除了濟南的山,還有嗎?
學生:濟南的雪是小雪,所以不冷,體現了“溫”。
老師:對。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是“小”雪?
學生:“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房頂上臥著點雪”。
老師:非常好。因為是小雪,還有陽光,所以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還有什么可以體現“溫晴”這一特點?
學生:濟南的水。
老師:可以把句子讀出來嗎?
學生:“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
老師:很好。同學們看,“冒著點熱氣”中的“點”用得非常講究,正符合濟南冬天“溫”的特點。若“冒著熱氣”就顯得熱了。濟南的水是“暖”的,濟南的水還有什么特點?
學生(全體):清。
老師:對。文中描寫了濟南的山、濟南的小雪、濟南的水等等,這些景物無不體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也很好地照應了課文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種抓住景物特點,前后照應的寫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老師:我們常說,景以情動,情以景起。文章中沒有一句是直接寫作者感情的,但從寫景的字行里間卻能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學們討論一下,看看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情是怎樣的?
學生:熱愛。
學生:贊美。
學生:喜悅。
老師:不錯。這就是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板書“感情線索:熱愛、贊美、喜悅”)
老師:我們對課文的內容已有了了解,在閱讀中也領略了老舍先生那詩一般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多去讀讀。現在,是同學們提問的時間,誰有問題?
學生:“空靈的藍水晶”是比喻“水”還是“冬天的濟南”?
老師:誰能說說?
學生:水。
學生:不對,是“冬天的濟南”
老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書上是這樣寫的“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老師:回答得好嗎?
學生(全體):好。
老師:對,冬天的濟南,水天一色,澄清透明,就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學生:老師,我在別的書上看過這篇文章,但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它不是獨立成段,而是放在第五段的最后。為什么?
老師:不錯,動了腦筋,這個問題好難喲。誰能說說為什么?
(無人問答,都專注地看著老師。)
老師:好吧,老師就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參考。(板書“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并在“冬天”二字下加上著重號。)“冬天”指的是不是溫晴的冬天?是,因為從濟南的山、雪、水可以看出濟南的冬天是溫暖的。這就是課文把它獨立成段作為全文的總結語的原因。但是,我們再看句中的“這”(在“這”字下加上著重號),是指什么?從上文內容看應該是指“藍水晶”,且“藍水晶”里包著溫晴冬天里的濟南,這樣的話,這個句子也就只能緊貼在藍水晶的文字之后了,而不能另起一行獨立成段了。
學生:那老舍先生的原作是怎樣的?
老師:是放在第五段后,與課文不一樣。
學生:書上這樣改可以嗎?
(學生一下子熱鬧起來。本來課后作業 是寫一篇小作文“廣東的冬天”,現在出現有爭議的問題,只好臨時更改。等學生討論了二、三分鐘。)
老師:請大家靜一靜。這樣吧,你們就最后一個問題的看法寫在作業 本上,作為今天的作業 。怎么樣?
學生;好。
(這時,下課鈴響了。)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2
時間:一課時
上課,師生問好。
師:“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孩子寫的一首詠四季的詩。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為此寫了許許多多的詩文。前一段時間我們舉行了古詩文背誦活動。現在哪位同學想為老師和同學們背幾句呀?
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其他學生也踴躍發言。)
師:同學們背誦的都是絕句或律詩,容量很有限,是取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景的。這一單元我們學習的寫景抒情散文,內容豐富極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這一單元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寫作寫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們先來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投影課題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師:提到冬天,你會有什么感覺?會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別冷;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學紛紛舉手發言)
師: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木蕭條、亙古沉寂是我們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這節課,我們一塊來欣賞一下。
師:首先請大家明確兩個學習重點: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方法;2、朗讀并背誦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寫景;2、朗讀并背誦精彩的段落)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作者所表達的深情。
(師配樂背誦全文)
同學們,濟南的冬天好嗎?
生:好!
師:好在哪里?
生: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不象我們這里,呼嘯的北風令人受不了。
生: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不象我們這里的冬天,即使有陽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厲害。
生:濟南的冬天很溫柔,水不結冰,倒還充滿了綠意。令人不禁想到我們這里的春天。
(學生們發言很踴躍)
師:好的文章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聽了一遍,同學們就發現了這么多濟南冬天的好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的讀一下課文,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此文的,閱讀這篇文章應注意哪些問題?(朗讀的感情、語速、語調和語氣)
師:在閱讀的時候,我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下面這幾個生字詞:
①濟(jǐ)南②倫敦(dūn )③髻(jì)④鑲(xiāng )⑤貯(zhù)蓄 ⑥水藻(zǎo )
(投影生字詞)
生自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的都十分認真。那么你認為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呢?
生:我認為作者心中充滿了感激,濟南的冬天給了他在北平和倫敦不同的特別溫柔的感受。
生:我認為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在濟南這么溫柔的地方過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悅的;同時,我認為他還為我們中國有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師:那么,你認為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才更能讀出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生:用較輕聲、喜愛和欣賞的語調讀。
師:那請你來讀一下,好嗎?讀你認為讀的最好的地方。
生:讀第一、二、三段。
師: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好,能把那種如詩似畫的意境和作者喜愛、欣賞的心情讀出來。
師:這位同學讀得確實不錯。哪位同學能不看課本,試著背一下,說一、兩句也行。
(無人舉手)
師:那就再看一下,只看兩眼。誰來試一下
(個別學生舉手,試著背誦。其他學生也開始不斷舉起手來。)
生:背第一段。
師:同學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真不簡單。下面聽教師來朗誦第一段,同學們再來感受一下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師:那誰說說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生:溫晴
(其他同學也表示同意)
師:能說一下你的理由嗎?
生:在這里,作者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了濟南冬天無風、有陽光、溫晴的特點。
師:說的非常好,用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重點。那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寫出你所到過的一個地方的特點?
(無人舉手)
師:那你先想一下。你從小學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學校的感受;你又到別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對于一個久在田野瘋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凈幾的教室里讀書,那是一種幻想:教室里的氣氛是溫馨的,知識的海洋無限遼闊。
生:對于一個久被遺忘的學生來說,能受到老師慈愛的撫摩,那是一種感動:老師的撫摩,是溫柔的、慈愛的。
(師長久無言)
師:同學們說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選取了哪些具體的景物來描繪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認為還有陽光、村莊。
(其他同學也表示贊同)
師:對。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時,巧妙地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和確切的比喻、擬人,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例如描繪濟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投影這些詞語)等詞語,色彩鮮明艷麗,恰到好處。同時又運用了十分確切的比喻、擬人(投影比喻、擬人),使景色形象化。通過“日本看護婦”、“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膚”的擬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師:濟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師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學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生:我認為濟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生:我認為這里主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的熱愛之情。
生:類似的用法,我們在朱自清的《春》中還學過“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寫陽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結合什么來寫的?
生:山。
師: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擬人。
師:那么“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著落。他們從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覺的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這幾句是從哪個角度寫的呢?
生:從人的感覺的角度。
師:好的寫景文,用注意調動人自身的各種感官。這一點我們以后再祥細的學習。
師: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同時又可以寫的生動形象。那么哪個同學來總結一下?
(學生小聲的討論)
生:我認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點;二要運用多種手法。
師:非常好。下面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一下本文的特色。
(學生再讀課文)
師: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布置作業:
模仿本文寫法,這短文《校園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流暢、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運用形象化語言描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初步疏通字詞,較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借助網絡和一切資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了解濟南的基本情況。
3、準備朗讀錄音磁帶和幻燈。
第一課時
導入
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說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總而言之,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朗讀感知
出示課題及教學目標
1、播放范讀錄音要求:
1)聽準字音
2)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組朗讀課文
其余小組學生冥想(盡可能多的根據朗讀再現畫面)。
3、討論,感知全文
1)濟南為何“真是算個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適”的?請講述理由。
4)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參考:
1)濟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后,給人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澈的。
2) 陽光朗照 溫靜
冬天的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綠 清澄
3)暖和安適
a.濟南三面環山,
b.“放在小搖籃里”
c.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
d.水是不結冰的,清澈透明
e.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4)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贊美之情。
4 、自由朗讀課文(或課文部分章節)
第二課時
研讀課文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老舍先生為了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心設計了景物構圖,通過形象的語言,層層展現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讀課文第3節——5節
思考:這3小節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順序布局構圖的?
2、朗讀下面的語句并比較它們有何不同?
a.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乙:山坡上,小雪覆蓋不勻,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
b.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c.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了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參考:略
3、讀下面的語句,揣摩紅色字詞的妙處。
山坡上臥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參考:略
4、小結:我們繪景時,要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征,運用合理的順序(角度),通過極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修飾語、限制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來狀寫客觀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對客觀之景要經過內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觀的情感,使客觀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著重強調寫景時不能修辭、詞藻等簡單堆積)。
5、朗讀第3——5小節
6、從3——5節中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仿寫它。
7、小結仿寫的注意點:
a符合句式要求,
b運用相同修辭手法
c盡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寫出來
8、片段練習:描寫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寫的五個注意點。
比較閱讀
1)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的異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較好的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異:《春》還從多種角度來描寫,另描寫的內容不同
2)比較《濟南的冬天》與賈平凹的《冬景》異同
同:抓住冬天季節的特征,營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寫。
異:《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合。《冬影》多細節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
作業
1)鑒賞自讀課文37課《雪》第5節,分析作者如何構圖和描寫冬景的。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 溫暖安適
無風 北平朔風(寒)
響晴 倫敦重霧(暗)
溫晴 熱帶毒日(熱)
感受: 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 溫靜
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綠 清澄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 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 、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層次,從而發現它獨特的美。
3 、通過品味語言,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從美的景物中發現美,并能用美的語言飽含深情地表現出來。學習這篇文章,要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要引導學生去欣賞散文優美的語言,學習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學設想:
好的詩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盡傳,必須經過欣賞者自己的品味、體悟,才能獲得其藝術美的真諦。欣賞優美的散文,貴在多讀,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學習寫景狀物的散文,學生要能說出景物的特點,通過問題解決教學法,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層次,從而發現它獨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語言表現,學生通過品味語言,從修辭的運用、用詞的講究、虛實結合等方面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老舍先生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學習《濟南的冬天》。
二、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參考: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2、學生展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濟南(jǐ) 倫敦(dūn) 鑲(xiāng) 水藻(zǎo) 貯蓄(zhù)
發髻(jì) 澄清(chéng) 看護(kān)著落(zhuó)著急(zháo)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準備。
2、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3、學生聽讀朗讀錄音。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①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②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明確② 主要抓住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雪來寫的。
5、學生選讀課文任一自然段并說出選讀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問題解決
(一)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問題,多媒體顯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筆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于哪個方面?
4、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二)學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做適當地追問并作必要板書
1、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教師追問:作者是從什么角度,運用了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明確:文章開頭,作者從自己的親身感受,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風多與濟南冬天“沒有風聲”對比,把倫敦冬天的多霧,不見陽光和濟南冬天的“響晴”對比,把熱帶的毒日、響亮的天氣和濟南冬天的“溫晴”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
教師板書:總特點:溫晴(寶地)——對比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作者筆下“理想的境界”。“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教師追問:文章主要抓住濟南冬天的山、水來寫,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明確:“有山有水”一句起著總起課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側重寫濟南冬天氣候溫暖晴朗,小山的可愛,給人溫存、體貼、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著重寫小雪后濟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著重寫小山的遠景,略寫。
老師板書:山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
教師追問: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按照怎樣的空間順序來寫的?
明確: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是:①從濟南的地理環境來寫。“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交代濟南冬天溫晴的原因。②從濟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來寫。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們感覺“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產生“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的幻想就是這點幻想;心情“ 并不著急”。這些描寫洋溢著人們對濟南溫晴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吧各個細部的色、態、光一一展現出來。山上寫矮松,山尖寫山和藍天的色彩,山坡上寫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和由此產生的聯想,山腰著重寫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綠,水的溫暖,水的清亮。
老師板書:水:溫暖、清亮
小結:文章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先總寫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飽覽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邊領略“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
五、品味語言
學生再次細細品味課文,找出欣賞的語言并說明欣賞的理由。
1、學生讀課文,作批注。
2、學生交流,教師據實際情況點評,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技巧。(針對相同的表現技巧,學生展示2到3句)
參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沒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只是沒有那種發出呼嘯之聲的北風,如果說成“沒有風”,那就不符合實際情況。(用詞準確)
第2自然段“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把濟南擬人化,寫得很有溫情,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擬人修辭的運用)
第2自然段“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小搖籃”的比喻和“安靜不動”、“低聲”的擬人的語言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擬人修辭的運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態度仁慈謙和,這里把濟南的冬天當做人來寫,表現濟南冬天給人的感覺是充滿溫情、暖和的。(用詞準確)
第3自然段“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頂”準確地表現了樹尖上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只有樹尖上積了一小堆白雪。(用詞準確)“好像日本看護婦”這個比喻貼切地表現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態。(比喻的修辭)
“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穿”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間斑駁的色彩,說成是“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用詞準確)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擬人的手法,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寫出了夕陽斜照下雪色的嬌美。(擬人修辭的運用)
3、加以總結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用詞的準確;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
4、賞析語言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從①虛實結合,聯想豐富②直抒胸臆③創設意境,流露深情④ 對比烘托等方面。
六、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習作交流,作恰當點評。)
七、布置作業:
1、從課文中找出運用①虛實結合,聯想豐富②直抒胸臆③創設意境,流露深情④ 對比烘托等寫法的句子各一個。
2、修改課堂小習作,謄寫在練筆本上。
3、讀課文2遍,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推薦課外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駱駝祥子》、《茶館》
附:板書設計
總特點:溫晴(寶地)——對比
山: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濟南的冬天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 比喻、擬人 冬天的濟南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 溫暖、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5
教學思想: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白:
語文學習關鍵在課外自己很樂意的參與,課堂學習是進行學習的交流和完善。
學習目標:
學會擇文朗讀,并對選文進行質疑、設計問題;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情況。
學習重點:
散文的朗讀,把握朗讀要點。
學習難點:
學生自己對選文的質疑、設問。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手段:
多媒體
學習過程:
一、課題導入。文體、作者。(圖一)
二、說
你對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被授予稱號。
2、下列作品是老舍創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個主要人物。
三、比(圖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學中的收獲,好嗎?
要求:
1、小組交流
2、選出代表
3、綜合意見
4、發表看法
四、聽傾聽課文錄音,在聽的過程中用你喜歡的符號、線條劃出值得你關注的詞或句子,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試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練習,自己邀請同學進行點評。
點評角度:語速語氣普通話停頓重音
六、問(圖三)
就你喜歡的段落質疑或設計問題考考別人,趕快行動!談(圖四)
談談本節課你的收獲,好嗎?
八、做(圖五)
你愿意圍繞所學內容給同學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嗎?注意:作業可不能太多呀!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 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 教學方法
1、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 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抓關鍵詞概括) ? 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 (響晴) } 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 (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 (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 (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六、二點補充: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2、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與北平比 城——曬、睡、躺
濟 ——無風聲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冬
南 天
的 與倫敦比 “溫晴” 山景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的冬 ——無重霧 (寶地) 濟
天 與熱帶比 城外的遠山——淡雅; 南
——無毒日 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了贊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開描寫,并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鮮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寫法。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并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1.引入新課。
2.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和脈絡。
3.細讀,分析課文。
第二課時
1.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3.反復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作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引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撥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侯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邊學習邊領略。
二 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同時自己、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三 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① 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② 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2.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明確:
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濟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四 細讀、分析課文。
引導學生逐段細讀課文,要求他們在自讀的同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指導他們就文章各段的內容、描述方法和語言,在課文一旁的空白處寫些簡要的批注。
各段問題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 課文從什么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住慣了的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的由衷贊嘆。所以,可以從全文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到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對濟南的贊美。這段的對比方式,是一種曲折行文的手法。
這段課文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系。
② 課文中的響亮是什么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第二課時
(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征,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的心理描寫,來表現濟南的可愛。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寫城:在天底下曬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寫山: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明靜、溫暖和舒適的特點。
濟南人由于身在溫暖冬天而引起對溫暖的春天的聯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來,他們卻又并不著急,而且臉上含笑,有了著落,有了依靠,表現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第3自然段
這段也是寫山,是小雪點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從什么角度描寫了哪些景物?議論后在全班交流。
明確: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的看護婦,是對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到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后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溫晴、秀氣之后,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出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 在這段文字中,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一個臥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應?
明確: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樣寫水的溫晴的?
明確: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里照個影兒。讀到這里,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舍。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并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1.讓學生再將課文默讀一遍,要求邊讀邊找出作者的'各個觀察點。
明確:作者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第三段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后的山景;第四段從城內往城外,寫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視到仰視,寫出整個濟南的形象。作者正是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的觀察,才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濟南溫晴的這個特點。
2.學生再議論,歸納課文的各種表現手法。
明確:
① 用自己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倫敦),與濟南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使人們確實感到它是寶地。
② 作者不僅細致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告訴讀者,以此來感染讀者,使讀者有如臨其境的感受。
③ 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冬天的濟南寫得脈脈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六 反復朗讀課文。
朗讀前要指導學生怎樣讀出感情來,如朗讀課文時可根據文中描寫景物展開想象,腦海中映現作者描繪的畫面。
七 指導學生作文。
可帶領學生外出,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征,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為《冬(春天)》的短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8
導學案(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了解作者;
2.理清思路,了解課文怎樣抓住“溫晴”這一特征來描寫濟南冬天的景物;
3.揣摩課文語言,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自主學習,掌握基礎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詞吧,通過努力,你能掌握嗎?
zhù( )立 水zǎo ( ) chéng ( )清 寬chǎng ( )著落( )
狹窄( ) 寬敞( ) 貯蓄( )澄清( ) 水藻( ) 濟南( )鑲上( )髻( ) 濟南真得( )算個寶地 暖和( )
響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選出下面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嗎?( )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3.《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話劇________________等。
一. 相互討論,合作探究
1.這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散文。標題是 ,“濟南”這是地方,“冬天”是 ,中心詞是 ,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點地點的冬天。
2.作者開頭,作者對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 , , 對比,
寫出了濟南的 , , 的“奇跡”“怪事”,突出了它的“溫晴”的特點,贊譽 ,“真”在這里是 。得讀 ,它是 的意思。
3.“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中的“聲”能不能去掉呢?你能感悟出“聲”在這句話中的
妙處嗎?
4.這篇課文的主線是 。文章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是緊緊扣住特點 來描寫的。
5.第二段有句過渡句 ,它將文章轉到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寫。可愛的孩子們,你能把第二段分下層次嗎?第一部分是開頭到 ,給我們展示了一幅 。第二部分是 到結段尾,給我們展示了一幅 。
6.孩子們,細心你來找找一找,文章的 段是描寫山的,而 段是描寫水的啊。
7.第二段有些語句采用了 修辭手法,而 等動詞,為濟南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 。緊緊扣住濟南 的特點,而“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則更表達出作者對濟南 的感情。
8.“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在北邊缺著點口兒”這是交代濟南 的原因。而“整”與“缺”矛盾嗎?
9.“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的可愛”一句中,“特別”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 的感情。“小搖籃”采用了 修辭手法。將小山寫的像母親一樣的 ,“安靜不動”是 ,“低聲”是 ,這兩個修飾語給予小山慈母之情。
三、鞏固提升 ,拓展練習
(一)給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濟南( ) 倫敦( ) 晾曬( ) 暖和( ) 著落 ( )看( )護婦 鑲( )上 露( )出 狹窄( ) 水藻( )
(二)解釋下列詞語
設若:__________ 溫晴:___________ 著落:__________
空靈:__________ 響晴:___________ 貯蓄:___________
(三)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___________(體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現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長篇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話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濟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比,依次描繪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濟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點。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寫的。
2、本文緊扣了濟南冬天的“______”這一特點,贊美的是___________,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文章標題“濟南的冬天”,結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可理解為:
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作結尾有什么好處?
(四)文中說“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冬天無風聲,溫晴,山秀又水清。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樣的,用一兩句話把它描述出來。
四 、作業布置,激發興趣:你認為課文中那些語段最精彩?找出一兩段來背一背。
《濟南的冬天》
導學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2、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對描繪景物、抒發情感所起的作用。
3、 學習本文首尾呼應、自然過渡的寫作方法。
自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 根據漢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濟南( ) 倫敦( ) 發jì( ) 澄清( )
看護婦( ) xiāng qiàn( )( ) 水zǎo( )
寬敞( ) 貯蓄 ( )
2、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 __,原名__ __,字__ __,___族人。代表作有__ _、__ __等。
二、理清文章脈絡:
3、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各層大意?
4、文本從__ __、_ ___兩個方面突出了濟南冬天的__ __特點。
5、作者描繪了濟南的哪些景物?
6、作者對濟南總的印象怎樣?(用原文內容回答)
7、 濟南的冬天與其他哪些地方相比有什么不同?用了什么手法?
8、作者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典型解析
9、課文第二自然段運用什么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了小山什么樣的特點?
10、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最能概括雪后山景的特點的一個詞是__ __。
11、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了雪后山景,能體現作者觀察順序的詞語有哪些?
12、第四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濟南老城全貌的一個名詞是__ __。
13、第五自然段中作者運用那些修辭手法渲染水的綠,其目的何在?
14、與本文的標題比較,本文結束語有何藝術特色?
四、拓展運用: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秋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預習指導]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三分鐘演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4.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2)用了什么寫法?
教學過程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A類:完成課后練習二
教師視察后核對答案。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0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并細細揣摩、品味。
3、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繪的山、水、陽光、白雪等景物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的寫作特點主要有: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脈絡清楚;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神兼備,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抓住特征,基調一致,色彩和諧。學習這篇文章將重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著重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寫法。
五、學情分析
雖然初一學生對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還比較低,但前邊剛剛學習了《春》這篇文章,學生對情景交融這種寫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層次的進行描寫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課中,將對學生做進一步引導,加深他們對于情景交融寫法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從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綠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風,細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熱的,蟬鳴蛙噪,電閃雷鳴……秋天是蕭瑟的,衰草連天,落葉飄零……不知不覺,冬天已悄然來臨,那我們這里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用最恰當的詞匯來描繪冬天的景象。
(二) 識作者(投影)
(三) 檢查預習
1、幾個同學讀生字,教師正音。
2、把課下根據對生字的理解編寫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同學們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當。
(四)范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播放音樂并呈現畫面)
(五)整體感悟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選取了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突出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點?你覺得作者在描繪濟南的冬天時蘊含著一份怎樣的情懷?
(六)精彩呈現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蘊含的詩情畫意,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學生點評。
(七)合作探究
與《春》進行比較閱讀,談異同點。
(八)經驗積累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嘆:濟南的冬天真美,真溫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寫得如此細膩感人?學完之后你有哪些學習心得?請記錄下來,全班交流。
(九)自由暢談
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為什么?
(十)展示才華
仔細觀察我們這里的冬天,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寫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
陽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溫晴
小山 比喻擬人 生動貼切
綠水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1
1.知識目標
①會讀“髻、鑲、藻、貯”等生字。
②理解和運用“響晴、空靈、澄清”等詞語。
2.能力目標
①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②學習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的方法。
③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 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但在北中國的濟南冬天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讓我們步入老舍先生的《 濟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獨有的濟南冬韻。
二、展示教學目標
①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②學習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的方法。
③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方法。
④體會作者對濟南、對 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2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方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
預習準備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發髻鑲嵌水藻貯蓄
澄清綠萍著落薄雪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4.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5.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提出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學習環節
一、導入新課
“春游芳香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小孩子寫的詠四季的詩。一提到冬天,我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秋枝。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物蕭條、亙古沉寂是冬天的基本特色。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讓我們一起跟隨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去欣賞《濟南的冬天》,一起去感受那種與眾不同的冬天的美——板書: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活動一:濟南之旅——遠觀濟南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整理歸納。
2.概括的說一說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三、合作探究
活動二:濟南之旅——近賞濟南
(任務一):登山臨水感受冬之美
5.精讀第3—5段
A:師: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么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于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5)再次齊讀第三節。
B: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后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后一節的學習體驗。
(任務二):登山臨水品味情之美
6.從哪里可以看出老舍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活動三:濟南之旅——回味濟南
任務一:傾情背誦精美段落
在短暫的“濟南之旅”中,我們跟隨老舍先生領略了濟南冬天的魅力。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背誦精美段落。
活動四:濟南之旅——我手寫我心
7.“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鞏固與提高——達標檢測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3.你認為下列每個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4.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雪后山景的?請找出標志方位的詞語。本段最后一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全文總結,布置作業
結束語:愿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智慧的眼去觀察生活,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愿你發現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3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導學案——總( )課時
主備人:王詠勤 審核:七年級語文組
【導學目標】
1. 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2.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 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導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導學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學習課時】兩課時
【課前預習】
第一課時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 )南 鑲( ) 水藻 ( ) 貯( )蓄
發髻( ) 澄( )清 著( )落 看( )護
2.釋義:
響晴:
設若: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4.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于濟南的山和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自主學習】
1.聽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
(2)課文是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研讀精彩語段,學習景物描寫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2. 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后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讀第3語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課外練筆,感受一下自己家鄉冬天的特點,看誰寫得好。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技巧,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比較下列三組句子,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1)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
【課后反思】
李家臣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③感知內容: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a、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b、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寫陽光朗照下的山
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研讀與賞析
①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a.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②自由探究
[問題組]
a.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b.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③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明確]
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e.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③延伸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5
一、課前思路及準備
《濟南的冬天》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這是一篇傳統課文,在解放前就進入課本,放置于“描寫文”的單元,關注其文體的若干要素;現在將它們當作抒情文來讀,不僅關注其內容如何,更品賞課文中的物象與意境的性狀、色彩,體驗和品評課文美情美意作用于讀者心靈的方式、程度,這將別是一番滋味。
在舊教材中,這篇課文作為公開課的內容我曾講過,記得當時我采用的是“先中間,后兩頭”的“中間開花式”的教材處理方式;這次又選它作為公開課的內容來講,對我來說是個挑戰。如何使這篇老文章富有新意,如何引導學生發掘其審美的素質,運用怎樣的學習方法,這是我考慮的最多的問題,我也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在“新”上下功夫,哪怕是一點點新的東西,也絕不放過。
在距離上課還有一周的時間里,我就開始構思,著手搜集和收集有關的資料、材料等,最后收集的東西有:VCD講課實錄、有關的投影片(后經過掃描)、網上下載的圖片、《試教通訊》(人教版)、優秀教案等。我反復地觀看了VCD講課實錄,汲取了其中的可取的東西,尤其是課堂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還有對課文的整體分析,使我受益匪淺。
二、教學過程
俗話說得好:“計劃不如變化”。我設計了好些日子,并一直本著“一定要有新的東西”的念頭。可最終還是沒有擺脫優秀教師的優秀教案對我的影響,到臨上課的前一天,我有些猶豫了,怎么琢磨也還是覺得人家的好。因此,我計劃試講一下,大體思路是:引用“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句話導入 “冬天將至”,然后從自己印象中的冬天說起,自然的過渡到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接著介紹作者情況及作品,聽錄音讀課文,進而開始逐段分析課文,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充滿想象地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滲透的感情。最后,欣賞老師的下水作文,布置作業 。按照以上的思路,沒想到內容居然沒有完成。下課鈴聲一響,我就趕緊進行了追蹤調查,實際也是在“請教”。這幾個學生說了一下幾種情形:一是沒有認真的預習;二是聽讀完課文后要回答的問題不知從哪著手;三是感覺逐段分析課文沒有什么新意。而我自己的感覺也比較糟糕:一是情緒沒有調整好,課堂上因個別學生的聽講不認真還浪費了時間;二是太拘泥于別人的東西,沒有了自己的特色;三是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課堂的內容安排欠佳。
針對以上不佳狀況,及時進行了大調整。
(一)處理教材的方式變了,將逐段分析改為整體感知。這也是新教材的要求。整體思路是:安排前一節課,交流收集到的資料中的冬天;然后從自己印象中的冬天說起,導入 新課。簡單的介紹作者后,聽錄音讀課文,識字注音,然后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感受濟南冬天的美景,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二)導語 的內容變了。剛開始設計的導語 是由諺語“一場秋雨一場寒”引出,已是深秋,秋雨之后,寒氣逼人,冬天離我們不遠了,然后自然的說印象中的冬天;可是從學生的反應看出,學生好像不懂那句諺語的意思。正巧,在前一節課上,學生在交流課外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散文、作文時,趙得志讀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冬天,雖然沒有春天迷人的花香鳥語,沒有夏天壯觀的雷鳴電閃,沒有秋天誘人的豐碩果實,但它也有獻給大自然的含蓄的美”,當聽到這句話時,我又驚又喜,吃驚的是,讓學生收集資料還是大有收獲的,可見“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驚喜的是,用它作為導語 是再好不過的了。
(三)課件的內容也變了幾次。一是在試講中,發現按原來的計劃內容太多,經過反復考慮后,對作者的介紹進行了簡化;二是對我的下水作文中的“掛花”一詞進行了修改;三是有關小雪后的山景的配圖不夠相稱,在程世強老師的幫助下,又從網上下載了一幅非常相稱的插圖,使我有一種“錦上添花”的感覺。
(四)板書的設計也進行了幾次修改。參見以下形式。另外,課堂上還在小黑板上也靈活地寫出了學生找出的能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的詞語,并按人、山、水等方面進行了分類。
三、教學后記
(一)滿意的地方
1、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借助字、詞典自學字詞,自讀課文寫第一體會,動手搜集有關的資料,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本節課的導語 就是從學生手中的作文書中收獲的。讓學生寫第一體會,趕在上課前全部批閱完,會對下一節課的進行也起著開車護航的作用。
2、精心的構思,充分的備課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課堂語言的銜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有收獲。而教材的處理,教學法的運用以及創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時間,哪怕有一點收獲,也是值得慶賀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如示范課中的“下水作文”就是最好的證明。
3、課件的制作、下載要及早著手,要勤于動手,要勤于動口,外因會促進內因。
(二)需要反思的地方
1、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加強。示范課中,當學生說出有關“濟南冬天的特點”的好的“動詞”時,我沒有給以肯定,因為當時我的腦海里只有一系列的“形容詞”,只覺得只有形容詞才能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后來我又仔細琢磨了一下,其實那些“動詞”正是作者運用了擬人化的句子中的動詞,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是我沒有處理好。
2、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沒有做到從容,鎮定。其中設想的一個環節給漏了:課文內容分析結束后,讓學生把眼睛閉上想象一下,整篇課文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另外,還應該少量的設計一點反饋性的練習題,這樣即重視了能力訓練,又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考察,這不正好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了嗎?
以上是本人對《濟南的冬天》案例的整個分析。不管怎么說,這只是一節課,我不能就此來論成敗。我只想把它寫出來,作為課改進程中的一個靶子,指導我前進:繼承好的方面,改進不足的地方。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6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 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 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 教學方法
1、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 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 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 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抓關鍵詞概括) ? 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 (響晴) } 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 (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 (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 (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六、二點補充: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2、板書設計 :
濟南的冬天
老舍
與北平比 城——曬、睡、躺
濟 ——無風聲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冬
南 天
的 與倫敦比 “溫晴” 山景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的冬 ——無重霧 (寶地) 濟
天 與熱帶比 城外的遠山——淡雅; 南
——無毒日 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了贊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篇17
(建議安排2課時)
[學法導引]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文中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從山、水、城等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得天獨厚的美妙景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學習中,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筆下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并學習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致的描寫、怎樣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寫法。同時,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并注意領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典題例析]
例題: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響亮:
(2)……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天氣,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慈善: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語境意義。所謂“語境”,就是指對詞語影響最直接的上下詞語、上下句子等語言環境。這種語言環境是由詞義、詞的搭配、前后照應、立意、文體等因素構成的。有時,還與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否起變化有關。所以,解釋時要注意前言后語,結合上下文仔細辨識,就可得出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1)指天非常晴,陽光十分強烈。“響”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氣候溫和,合乎心意。
[課時訓練]
訓練一
一、 從每題后面的括號中給加點字選擇一個正確的注音,寫在橫線上。
1、濟 南真得算個寶地。(jì jí jǐ)
2、暖和安適地睡著 ……(zháo zhuó zhe)
3、好像日本看 護婦(kān kàn)
4、那點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 báo bò)
二、填空題:
1、《濟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國 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說《 》、《 》,話劇《 》、《 》等。
2、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 的特點來寫。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寫法,從自己的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的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圖景:一是濟南的山景——分別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點;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濟南冬天的水,著眼于表現其 的特點。
3、下面語句是一位詩人對生命與尊嚴的詮釋,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據語境,為他補上恰當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嚴就是流動;如果生命是火,尊嚴就是燃燒;如果生命是鷹,
……
三、理解下面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里的“秀氣”二字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答:
訓練二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⑴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a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水藻( ) 貯蓄( )( ) 長枝( ) 澄清( )
2、第⑵段的描寫對象是 ,其特征是 。
3、第⑵段呼應開頭,點出“溫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此句中的“臥”字用得極妙,理由是
5、劃線句a采用了 的修辭手法,把水寫得靈氣、多情。句中“綠的精神”指的是: 。
6、劃線句b是一個比喻句,其本體是 ,喻體是 。你能否從語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冬天 的特點。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白馬湖之冬(節選)
夏丏尊
①在我過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
②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系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風刮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里,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軒,算是我的書齋,在全屋子中風最少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燈下工作至夜深。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承塵上奔竄。我于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撥劃著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
③現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當時一株樹木都未種。月亮與太陽都是整個兒的,從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為止,太陽好的時候。要是不刮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于吃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風來了,只好逃難似地各自帶了椅凳進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日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而黯,湖波泛深藍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有著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環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惟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占著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
8、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撥劃( ) 憎厭( )
9、選文第②段中再現了風的哪些特點?舉例說明。
答:
10、選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只寫白馬湖冬天的風的原因?
答:
11、白馬湖多風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雖然白馬湖的冬天寒風呼嘯,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卻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從選文中找出適當的語句加以說明?
答:
一.1.jǐ 2.zhe 3.kān 4.báo 二.1.老舍 舒慶春 舍予 現代 作家 戲劇家《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 2.溫晴 對比 暖和安適 薄雪覆蓋下秀美 城外遠山 淡雅 暖、清、綠、亮 3.尊嚴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為若去掉不合實際,濟南并沒有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 2.這里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冬天的濟南的山的美麗而嬌弱,流露出作者的愛憐之情。
《濟南的冬天》訓練二
1.z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濟南的冬水 暖、清、綠、亮 3.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 4.形象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著”,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5.擬人 蓬勃的生機 6.自上而下的整個空間 空靈的藍水晶 例句略。 7.溫晴 8.xi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風多:“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風大:“呼呼作響,好象虎吼”“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 10.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惟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環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承塵上奔竄。我于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撥劃著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就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