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精選16篇)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 劉祖平 段成素
【導言】
《項鏈》歷來也構思新穎著稱。其戛然而止的結尾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中學語文的教材里,還沒有哪一篇課文比它更適合對學生進行續寫訓練,而續寫訓練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極好機會。
【實錄】
多媒體展示:“佛來思節夫人感動極了,抓住她的手,說:‘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師:這是《項鏈》的最后一段。刪掉好不好?為什么?
生:刪掉不好。為一掛假項鏈,瑪蒂爾德竟“花了十年的工夫”。這是對她的享樂思想和虛榮心的極大諷刺。
生:我也認為刪掉不好。這個結尾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師:留下了什么想象空間,能具體描述一下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多媒體展示)
a、瑪蒂爾德悔恨不已,從此拋開享樂思想和虛榮心,開始腳踏實地地生活;
b、瑪蒂爾德百感交集,從此喜怒無常,精神崩潰,最后郁郁而終;
c、瑪蒂爾德喜出望外,討回了三萬五千五百法郎,又出入于上流社會,重新追求她夢寐以求的生活;
d、瑪蒂爾德為奪回那掛鉆石項鏈,與佛來思節夫人爭吵不休,不得不對簿公堂;
e、最后瑪蒂爾德和佛來思節夫人都驚訝地發現,賠償的那掛項鏈也是假的。
師:這實際上是對《項鏈》的續寫。看看哪些方案與課文提供的信息不大一致。(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生:既然佛來思節夫人肯當面承認自己當初借給瑪蒂爾德的項鏈是假的,就不大可能不愿歸還。所以“d”與課文提供的信息不大一致。
生:“c”也有同樣的毛病。課文第二段寫到:“在婦女,美麗、風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雅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既然現在她已經“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的婦女”,也就喪失了出入于上流社會、做貴夫人的唯一資本了。
生:一個人只有首先認識到錯誤,然后才會改正錯誤。課文上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她丈夫辦公去了,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這說明她仍對那片刻的虛榮念念不忘,并沒有意識到其悲劇的思想根源。所以,“a”項與原文提供的信息也是矛盾的。
師:“b”“ e”兩個續寫方案,哪個更好?
生:瑪蒂爾德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做貴夫人,所能憑借的唯有姿色而已。這一點,她自己非常清楚。可如今呢?年華已逝,容顏衰老,不再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何況,十年的辛酸竟是為了一掛假項鏈。從而導致她喜怒無常”,甚至精神崩潰,郁郁而終,都是可能的。但比較而言,“ e”方案更新穎一些。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e”項與原文的結尾有異曲同工之妙,也給人留下了豐富的聯想空間。
生:從思想內容來看,“e”項把批判的矛頭直指那個弄虛作假的社會,從而深化了原作的思想意義。
師:說得真好。大家能不能從上面的討論中歸納出“續寫”的一些要求呀?
生:“續寫”要與原文已有的信息保持一致,至少不能發生沖突。
生:“續寫”還要注意新穎性,最好能作到出人意料。
(多媒體展示續寫的要求:1、合理;2、新穎。)
師:好。請大家根據“續寫”的要求,完成下面的練習。多媒體展示:下面提供的是《抉擇》的開頭,完成主體部分的寫作:
監考老師坐在考場前的椅子上,低著頭看一本書。整個考場除了“沙沙”的寫字聲外沒有半點其他聲音,寧靜中不免掠過一絲緊張、焦急的氣氛……
【后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謂創新思維,應該是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的統一。沒有思維的發散,就不能得到可供比較、選擇的多種假設和途徑,思維就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進行,因思路狹窄而答案缺乏創造性。但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又離不開輻合思維,否則,思維便只會漫無邊際地發散,即使其中有正確的、新穎的答案,也會因不能集中而尋找不到。事實上,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如同創新思維的兩翼而缺一不可。
作者郵箱:
[1]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2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 劉祖平 段成素
【導言】
《項鏈》歷來也構思新穎著稱。其戛然而止的結尾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中學語文的教材里,還沒有哪一篇課文比它更適合對學生進行續寫訓練,而續寫訓練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極好機會。
【實錄】
多媒體展示:“佛來思節夫人感動極了,抓住她的手,說:‘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師:這是《項鏈》的最后一段。刪掉好不好?為什么?
生:刪掉不好。為一掛假項鏈,瑪蒂爾德竟“花了十年的工夫”。這是對她的享樂思想和虛榮心的極大諷刺。
生:我也認為刪掉不好。這個結尾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師:留下了什么想象空間,能具體描述一下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多媒體展示)
a、瑪蒂爾德悔恨不已,從此拋開享樂思想和虛榮心,開始腳踏實地地生活;
b、瑪蒂爾德百感交集,從此喜怒無常,精神崩潰,最后郁郁而終;
c、瑪蒂爾德喜出望外,討回了三萬五千五百法郎,又出入于上流社會,重新追求她夢寐以求的生活;
d、瑪蒂爾德為奪回那掛鉆石項鏈,與佛來思節夫人爭吵不休,不得不對簿公堂;
e、最后瑪蒂爾德和佛來思節夫人都驚訝地發現,賠償的那掛項鏈也是假的。
師:這實際上是對《項鏈》的續寫。看看哪些方案與課文提供的信息不大一致。(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生:既然佛來思節夫人肯當面承認自己當初借給瑪蒂爾德的項鏈是假的,就不大可能不愿歸還。所以“d”與課文提供的信息不大一致。
生:“c”也有同樣的毛病。課文第二段寫到:“在婦女,美麗、風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雅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既然現在她已經“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的婦女”,也就喪失了出入于上流社會、做貴夫人的唯一資本了。
生:一個人只有首先認識到錯誤,然后才會改正錯誤。課文上有這樣一句話:“有時候,她丈夫辦公去了,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這說明她仍對那片刻的虛榮念念不忘,并沒有意識到其悲劇的思想根源。所以,“a”項與原文提供的信息也是矛盾的。
師:“b”“ e”兩個續寫方案,哪個更好?
生:瑪蒂爾德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做貴夫人,所能憑借的唯有姿色而已。這一點,她自己非常清楚。可如今呢?年華已逝,容顏衰老,不再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何況,十年的辛酸竟是為了一掛假項鏈。從而導致她喜怒無常”,甚至精神崩潰,郁郁而終,都是可能的。但比較而言,“ e”方案更新穎一些。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e”項與原文的結尾有異曲同工之妙,也給人留下了豐富的聯想空間。
生:從思想內容來看,“e”項把批判的矛頭直指那個弄虛作假的社會,從而深化了原作的思想意義。
師:說得真好。大家能不能從上面的討論中歸納出“續寫”的一些要求呀?
生:“續寫”要與原文已有的信息保持一致,至少不能發生沖突。
生:“續寫”還要注意新穎性,最好能作到出人意料。
(多媒體展示續寫的要求:1、合理;2、新穎。)
師:好。請大家根據“續寫”的要求,完成下面的練習。多媒體展示:下面提供的是《抉擇》的開頭,完成主體部分的寫作:
監考老師坐在考場前的椅子上,低著頭看一本書。整個考場除了“沙沙”的寫字聲外沒有半點其他聲音,寧靜中不免掠過一絲緊張、焦急的氣氛……
【后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謂創新思維,應該是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的統一。沒有思維的發散,就不能得到可供比較、選擇的多種假設和途徑,思維就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進行,因思路狹窄而答案缺乏創造性。但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又離不開輻合思維,否則,思維便只會漫無邊際地發散,即使其中有正確的、新穎的答案,也會因不能集中而尋找不到。事實上,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如同創新思維的兩翼而缺一不可。
作者郵箱: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
1. 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布局;
2. 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瑪蒂爾德的形象及其意義;
4. 培養學生德辯證思維、發散思維能力。
5.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難點:瑪蒂爾德形象及其意義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作者、概述故事情節
教學步驟 :
一、 簡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出生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870年,他中學畢業后剛到巴黎攻讀法律,普法戰爭就爆發了,他被征入伍。戰后退伍,先后在炮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國文壇,一舉成名。
他創作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游記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 通讀全文,理清結構。
1、 口述故事梗概。
瑪蒂爾德,一心向往上流社會,在接到教育部長舉辦舞會的請帖后,卻“懊惱”“發愁”,她在舞會上大獲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丟失了項鏈,使她再次墜入了厄運。用十年的青春賠了一掛項鏈,最后才得知項鏈是假的。
2.列出情節結構。
七個“夢想 四個“陶醉” 十年青春 一個“回想” 愛慕虛榮
借項鏈 丟項鏈 賠項鏈 假項鏈 苦不堪言
三、 討論
a、 這個故事中有兩處重要的曲折波瀾,誰能說一說?
——故事中問,路瓦栽夫人參加晚會大出風頭后樂極生悲,丟失了項鏈;另一處是故事結尾,洛瓦栽夫人經歷十年磨難,賠償了巨額債款后,乃知所丟的項鏈是假的。
b、 設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風頭后,項鏈沒有丟失,以后的情節如何發展,(以課文內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設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說的主題思想)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貴的首飾,可是因為招搖過市,遭到搶劫,從此落入苦難……(同后)
——路瓦栽夫人從此在虛榮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與丈夫糾纏,要他購買貴重首飾,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離婚。
——她終于成了一位顯貴的情婦,被玩弄后,又遭拋棄,她郁郁寡歡、最終自盡。
c、 再設想一下:路瓦栽夫人在償還巨額債款后,忽然得知所丟的項鏈原來是假的,接著她又會怎樣?
——她震驚過度,發了瘋
——她回家后自殺了
——她老毛病發作,興致勃勃地用還給她的錢買了高貴的首飾去參加夜會,卻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譏笑
——她接受了教訓,從此勤儉過日子,生活很美滿
——這個問題不重要,原作的結尾給人深深回味的余地,妙不可言,硬要說出某一具體的結局,是沒有必要的。不具體說出來,使人想得更多。
因為一方面說明原作精湛的藝術,我們的設想往往有續貂之嫌;另一方面,我們的設想,也有原作異曲同工之處,不必妄自菲薄。
四、 作業 :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在小說的三要素中,處于第一位的是人物,情節與環境完全服從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因此,要讀懂小說,就要讀懂人物;要學習寫作,就必須學習人物形象的塑造。
提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瑪蒂爾德形象的塑造及意義
二、分析瑪蒂爾德形象
提問:A.“失項鏈”形成了十年前的瑪蒂爾德和十年后的瑪蒂爾德,你喜歡什么時期的?
有關瑪蒂爾德的評價,文壇一直頗有爭議,要求學生對照“練習二”進行討論。
提示1.形象是發展的,也是豐富的,十年前與十年后的瑪蒂爾德有天壤之別,但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時不能割裂。
2.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這個角度去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寫、行動描寫和語文描寫。《項鏈》在塑造瑪蒂爾德形象上成功地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方法。
B.師生結合課文共同討論,問題設計:
1.“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中“也”有什么含義?
這個“也”字告訴我們,她未能憑借自己的美貌躋身于上層社會的無可奈何的處境。是“金錢”的圍墻把她擋在了上流社會的圈外,那種“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只能在夢中享受。
2.她為什么“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
明確:因為她“美麗動人”,按照當時社會的價值標準,她具有優越的“出身”和“資本”。
3.當她“看著那個替她做瑣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她到底感慨什么?
明確:①“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是傭金最廉價的;
②小女仆只能做“瑣碎家事”,她感慨自己家境的平民化。
4.小說中寫了她七個“夢想”,怎么辯證看待?“虛榮心”的“虛”是怎么體現的?(要求學生朗讀“夜會的日子到了……陶醉在婦女們所認為最美滿最甜蜜的勝利里”。)
明確:①追求幸福生活本身無可非議,但她不切實際,僅僅只能是“夢想”;
②用服飾和項鏈來掩飾自己;
③她“陶醉”的是一種虛假的,稍縱即逝的假相;
④一個“逃”字更形象地說明說明她的虛榮心。
5.“失項鏈”后瑪蒂爾德可以選擇哪些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只選擇“賠”說明了什么?
明確:①她可以選擇騙、偷、逃等方式;
②之所以選擇“賠”說明了她人格的自尊、誠實。
6.“賠項鏈”使瑪蒂爾德形象的塑造產生了一個飛躍,那么在“借項鏈”中小說是否有些鋪墊?
明確:①她的“夢想”與追求實際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別人的尊重;
②她并沒有利用姿色去沉淪,只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③她的“遲疑”說明她對丈夫的了解,表現她的善良;
④舞會上她陶醉在所有的人都注視她,說明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
7.為什么瑪蒂爾德會“帶著天真的得益的神情笑了”?
明確:因為她已經拋棄嬌氣和任性,遠離了虛幻的遐想,而成了為明確生活目標而一步步攀登的奮斗女性,她為之自豪。
★歸納
瑪蒂爾德漂亮 ——美麗的外表小職員、小書記、寒傖
——低微的出身愛慕虛榮、想入非非、不妄于現狀 ——扭曲的性格誠實、善良、勇于面對困難
——可敬的人格
★分析:“丟項鏈”對瑪蒂爾德的影響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的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項鏈》
提問并討論:
這件事對瑪蒂爾德到底是“敗壞”還是“成全”?十年后她常常“回想”有何感慨?
明確:是“敗壞”也是“成全”,她丟失了美麗和平靜的生活,成全了人格的尊嚴。聯系到小說結尾抖出那串項鏈是假的,可以認為:瑪蒂爾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東西,就如同那掛項鏈,原來每一顆都是假的;而她用了十年艱辛換來的這一掛,就象真真切切領悟到的人生一樣,每一顆都是真實的,只不過她付出的代價多了一些而已。
三、分析瑪蒂爾德悲劇的成因
學生討論明確:《項鏈》包含著許多哲學命題:偶然與必然、現象與本質、真相與假象等。(引導學生分析第一、二自然段以及路瓦栽及佛萊思節夫人的虛榮心。)小說中的情節確實看似偶然,但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
①當時社會的價值取向;②她性格的弱點。
歸納:瑪蒂爾德的悲劇既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
四、評析瑪蒂爾德形象的意義:
(一)提示:
1.“文學就是人學”,是藝術地再現真實的生活,因此人物形象、小說主題也正如生活一樣豐富多彩。
2.莫泊桑雖然是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但受自由主義“純客觀”主張的影響,有時對所描寫的事務缺乏明朗的態度,限制了思想的深度,消弱了批判的光芒。
3.“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讀者都可以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需要角度去評判。
(二)提問:除了對瑪蒂爾德虛榮心的諷刺,十年艱辛的同情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外,你還怎么看待瑪蒂爾德這個形象?請用一句話概括。(要求學生不拘泥于書本的提示,不拘泥于傳統的定論)
(三)師生討論:可預見的要點
對瑪蒂爾德的評價1、錯位到復位的女性2、金錢與人格的較量3、一曲誠摯相愛的頌歌4、對誠實守信的贊揚5、對英雄氣慨的贊揚
五、課后練習:補充心理描寫
小說最后當佛萊思節夫人告訴她那串項鏈是假的的時候。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一個部首,會寫“白、的、又、和”四個字。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知道大海、沙灘、浪花特點。
4、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海的美麗,
5、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親近大自然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書寫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聆聽美。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海螺和貝殼嗎?
海螺是海洋中的一種軟體動物的外殼,可用來做吹奏樂器。就是我們常說螺號。
貝殼是軟體動物的外殼。貝殼形狀奇特,色彩斑斕,可稱為天然的工藝品,也可以做裝飾品。
2、海螺、貝殼是從哪里來的?(大海)
3、大家見過大海嗎?來聽一聽音樂,是什么的聲音。(出示課件3、4)
4、同學們喜歡不喜歡大海?今天我們一起到浩瀚的海洋看一看,藍藍的海水,黃黃的海灘、雪白的海浪、美麗的海螺和貝殼,穿一串最美麗的項鏈,掛在胸前。好不好?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翻到11.項鏈(板書課題)
二、初探美文,感知美。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
a、讀準字音。
b、標出段落。
3、同桌互讀,糾正錯誤讀音。
三、字詞活用,書法美。
1.出示本課生詞卡片。
詞語寶寶來到了我們的黑板上,你們試著認識認識它們。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它們
3.同桌交流,互相學習。
預設:
加一加,減一減:藍-艸+竹=籃氵+舌=活
猜謎語:“著”(看)長著兩只腳。貝:只要有“才”,就發“財”。掛:一手(扌)加倆土(圭)。
“娃”:有個女孩,層層堆土(圭)。
同音字: 向——象又——右和——合
形近字: 掛——娃貝——見活——話向——同
老師隨機引導。
4.指導書寫:
(1)白(第一次書寫):先觀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細看老師范寫;學生書寫后臨寫,教師強
調每筆的位置和筆順;學生自己書寫一個。
(2) 和:認識新偏旁“
”上撇短平,橫短豎長,點不宜大。“禾”做偏旁時,最后一撇變成點。帶“ ”的字有“利”、“穩”、“私”等。
(3)學生練寫“的”,“貝”最后一筆是點。
5.去掉拼音讀一讀。
6.一字開花,練習組詞,選詞說話。
7.都學會了嗎?接受挑戰吧!
(開火車檢驗詞語卡片)
(開火車檢驗生字卡片)
四、快樂挑戰,心里美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5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熟悉“禾木旁”。
2.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熟悉“禾木旁”。
難點: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打算: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師:今天是老師第一次來這兒做客,特地給大家帶來了 一份禮物。
(播放課件,欣賞大海的圖片)
2.同學們,欣賞完剛才這組圖片,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生自由表達)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海邊看一看,領略一下大海的美麗。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傾聽要求:
(1)認真聽,注重老師讀書的節奏和速度,字音的長短,停頓的時間,讀書的語氣。
(2)特殊留意你不熟悉的字,老師是怎么讀的。
師配樂范讀。
2.說說你聽完的感受。(生自由表達)
3.這篇課文寫了 什么?
預設:
生1:寫了 美麗的大海,大海邊有 海螺和貝殼。
生2:寫了 孩子們在 大海邊玩耍。
4.師:剛才同學們認真聽我讀了 一遍,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這些美麗的文字?
學生自由讀,出示自讀要求:把字音讀準,遇到不熟悉的字就請教拼音小老師。同時,注重我們讀書的姿勢。假如你讀完了 就把課本放好,坐端正。
三 集 中識字,重點指導
大家讀得都很認真,可是沒有 了 拼音的幫助,你還能熟悉它嗎?
(一)偏旁識字法
1.出示生字“藍”,指名拼讀,再齊讀。出示詞語“藍藍的”?
指名讀。想一想,什么是“藍藍的”?(生回答)
“藍”表示一種顏色。仔細看看,它的偏旁是什么?(草字頭)我們都知道草字頭和植物有 關,那“藍”和植物有 什么關系呢?原來呀,人們用的藍色染料就是從蓼草 菘藍這些植物 中提煉出來的!所以,它也有 草字頭!(再次齊讀)
教師小結:你看,偏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 解漢字,真是我們 學習生字的好幫手!
2.下面咱們就來利用偏旁區分法來辨別兩個雙胞胎寶寶,你看(出示生字娃和掛)你熟悉他倆嘛?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引導學生理解提手旁和女字旁的意思。
(二)“加一加 換一換”識字法
出示“和”,指名拼讀。熟悉新的偏旁朋友,它叫“禾木旁”。(領讀“禾木旁”)“和”這個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出示:和=禾+口)
回想一下,我們還學過哪個有 禾木旁的字?(出示:秋)仔細看,“秋”字要變身啦!我把“秋”右邊的火字變成口,它就變成誰啦?(和)
教師小結:對,這也是一種識記生字的好方法,叫“加一加 換一換”。
(三)象形字識字法
“和”字領來兩個好朋友,誰來讀一讀?(出示:海螺和貝殼)指名讀。你見過海螺和貝殼嗎?(出示圖片)這就是海螺。這些就是貝殼。“貝”也是我們今天要熟悉的一個生字,仔細看看這個字,再看看貝殼的樣子,你有 什么發明呀?(象形字)看圖讀一遍!
教師小結:利用象形字幫助我們熟悉生字的方法相信大家已經不生疏了 ,在 生活 中也要多觀察多思量啊。
(四)聯系生活識字法
大家看這個字,你熟悉嗎?(出示生字“笑”)小朋友們,你的生活 中都有 什么笑?孩子們隨便說;你看這個生字是竹字頭,意思是當風吹過竹林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就好似是人們的笑聲。你記住這個字了 嗎?老師也期望你以后能夠笑口常開。
過度:課文 中還有 其他的生字很有 趣,我們邊讀課文邊來熟悉下它們。
四 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1請小老師分段范讀。教師重點正音“金子的金” “活著的活”的讀音。
小朋友們此刻 請端起課本,給你的小同桌讀一讀,聽的小朋友要認真聽,記住他有 沒有 讀錯的字,幫他改正。
五 指導寫字
讀完課文,我們再來寫寫生字吧!學生觀察字形及生字在 田字格 中所占的位置。
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和”“又”
1.“和”是左右結構,左邊是禾木旁,右邊是口,先來看看誰大誰小呀?(禾木旁大,口字小)按結構筆順,邊范寫邊說明注重的地方。
學生描紅 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2.寫“又”時,注重:第一筆“橫撇”,要“小短橫要頓尖,往左撇尾尖尖”。第二筆捺起筆的位置在 橫的下面一點,捺尖與撇尖要齊平。
教師示范書寫,學生描紅 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練習寫字,反饋評議。
五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 [項鏈]這篇課文,大家都覺得課文寫得很美,老師也這樣認為,下節課,我們再一起走進課文,尾隨作者的步伐領略海灘的美景,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吧!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6
《項鏈》說課稿
《項鏈》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現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及板書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課文包括《藥》、《項鏈》、《陳奐生上城》、《守財奴》四篇小說。這是繼本冊第一個小說單元之后的又一個小說單元。這個單元繼續欣賞我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并欣賞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當代小說。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重點欣賞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描寫技巧。
《項鏈》是一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說,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 定為以下幾點: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布局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B、理解生動、細膩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對表現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D、進行情景對話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這四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學習重點,并結合高二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ABD是重點,C是難點。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 ——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③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④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⑸懸念法——帶著問題,深入思考
⑹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討論法和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個人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的這次課討論的方式較多,有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談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倒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發現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古人也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少積多、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通過對第一單元課文和《藥》的學習,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已經了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學習重點的一定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即結合課前印發的講義,又通過做練習逐步掌握起來的)。為了使學生的認識能向縱深發展,教學本文時就是繼續圍繞教學重點并結合本篇課文固有的特色,在課堂上經過老師的提問、討論,及學生的自主探究、誦讀等手法,幫助學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在教學過程 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學習中盡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可以讓學生質疑,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難得”。我們也知道,學生能對教材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我也注意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在這節課里也有體現。這些都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方法和習慣。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控制論的觀點,要實現有效控制,施控者必須有明確的控制目標和標準。在教學中無論是教材的處理,還是課堂教學我都特別注意了這一點,
(一)導課
1、以詩導入 新課。\\\"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明·倫文敘題蘇東坡百鳥歸巢圖)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清·無名氏《冰雪詩》)
讓學生考慮這兩首詩和課文的相似之處,教師可以給予適當點撥。學生略家思索便可以知道這兩首詩前三句都平淡無奇,最后一句卻是奇峰突起,化平淡為神奇,詩意的大逆轉給人以特別深的印象。這種大逆轉類似于歐·享利式的結局,它們的共同點是出人意料,合乎 情理,《項鏈》的結局也是如此。這樣的導入 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笑聲中掌握知識,在笑聲中對課文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笑聲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板書課題作者)
2、簡介作者
關于莫泊桑,除了了讓學生自己回顧作者的基本情況外,我還補充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讓他們在互相聯系、互相比較中掌握知識。這樣介紹作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常識,又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僅僅抓住。同時,這也是根據大綱要求“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而進行的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步。
3、解題
《項鏈》的原題是《首飾》,后來選入課本時,才更名為《項鏈》。我讓學生比較一下,這兩個標題哪一個更好?經過點撥,學生明確了在小說中,改變了路瓦栽夫人的命運的,是一條項鏈,小說的情節都是圍繞著這條項鏈展開的,因而后一個標題更切合小說的內容,而原題《首飾》所涵蓋的范疇顯然太大了。那么,這一條小小的項鏈是如何改變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的呢?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神秘的感覺,這樣就觸發了學生探秘求知的欲望,課堂氣氛的引線一下子就點燃了。我的體會是,課題是一篇課文的“眼睛”,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抓準課題,深入挖掘課題所蘊涵的信息,這課書就開了一個成功的好頭。所以教師在實施點撥教學法時,決不能輕易放過課文的標題。
(二)說課文分析(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
1、關于本文的情節和結構,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里主要運用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可以輔助提問法,同是主要是為了解決目標A)
⑴、小說在“項鏈”的牽動下,都寫到了哪些情節?
⑵、所有的情節中有兩個重要的曲折波瀾,請指出來。
⑶、分析每一個情節中女主人公心理的變化,可以扣住文章中的具體語句,我要求大家在文中用筆勾畫出來。(這樣就滲透了目標B在其中。)
⑷、有人說“丟項鏈”寫得太突然,沒有寫出必然性。讓大家小組討論是否這樣?(有學生這樣回答:孤立地看這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前文,尤其是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那么她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后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這說明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探究出人物性格的致命弱點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2、關于文章的結尾部分,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讀出每個人不同的語氣。通過誦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這也是誦讀法在本節課中的體現。
“假項鏈”,是《項鏈》的最后一個情節,也是這篇小說最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說的情節推到了一個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說名作中令人嘆為觀止的“豹尾”。蘇聯作家蘇曼諾夫曾經說過:“藝術的打擊力量要放到最后。”讓大家考慮最后說明“項鏈是假的”有怎樣的“打擊力量”?經過討論學生可以得出一致的結論:巨大的代價;殘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個人苦有所值還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這就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理論的高度。
3、恩格斯也曾經說過:“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里面的形式。”由此我讓學生考慮本文的偶然性的因素都有哪些?這是一個自主探究題,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尋覓,去探索。有的學生見解獨特:他說可以發現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偶然的,請柬“一向很少發給職員”,“我費了多大力氣才弄到手”,偶然;晚禮服的款子是“他恰好存著這么一筆款子”,偶然;借項鏈也是出乎意料地順利,偶然;丈夫給妻子披上家常衣服也肯定不會想到這竟使妻子手忙腳亂,偶然;項鏈的丟失當然就更是偶然中的偶然;還項鏈時,朋友沒有發現被掉包,也是偶然。并且這所有的“偶然”都是“極細小的事”,但是就是這些偶然的極細小的事卻使瑪蒂爾德的命運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樣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教學目標 C就滲透在其中了。
(三)說練習
1、說課堂練習——表演場景
這里的表演不是課本劇的正式改編表演,講臺即是舞臺,教材即是腳本,學生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它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對課文進行認真閱讀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項鏈》可沿用傳統的教法:讓學生給小說續寫結尾或設想另外的情節,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但欣賞精彩的人物心理分析和探討主題多重性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為此,我讓學生上講臺即興表演了四個場景:課文開始、結尾和中間兩處。下面是兩位學生的表演臺詞:這一段文字針對“她到水果店里,雜貨店里,肉鋪里,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
A、老板,這牛肉還是那個價嗎?
B、你總是問又不買!
A、這西紅柿多少錢一斤?
B、不要問啦,你買不起的!
A、那有什么便宜點的菜嗎?
B、便宜的,你自己看吧!
A、這堆老白菜呢?
B、老白菜啊,這些至少兩個銅子。
A、兩個?能不能再便宜一點?
B、還再便宜?算了算了,一個銅子拿去吧,其他人還等著我呢!
這樣的即興發揮,真是巧妙生動的闡釋。這樣對課文進行拓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深化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解決目標D
2、說課后思考題
瑪蒂爾德之所以把贗品當真物,是有因可尋的,讓學生考慮其中的原因。(⑴、就人而言,不敢想象那位“富有”得令人傾倒的朋友,竟會收藏價錢低賤的假貨;⑵、就物而言,不敢相信那掛置放于緞盒、儲藏于鏡柜、光彩照人的項鏈,竟會是贗品;⑶、就己而言,生于“蓬門”,嫁于“寒士”,難見珠寶一面的家庭婦女,一眼就能看出珠寶的真偽嗎?⑷、就理而言,即使是對友人的珠寶的真偽有所懷疑,又怎么好意思啟齒相問呢?何況用畢還要歸還于人呢?)
這樣的思考題不僅是對課本內容的補充,而且是對課本內容的深化與拓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實現了一種能力的遷移。
五、說板書
我把板書設計 成了一條項鏈的形式,把文章的幾個主要情節標注在“項鏈”上,每個情節的前后分別是主人公差別較大的心理活動,項鏈的中心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表面上看這是一條項鏈,實際上是瑪蒂爾德給自己戴上的一個精神枷鎖。
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課文重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容,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另外,板書文字簡練,版面均衡,又不單調,體現了藝術性。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多角度欣賞物體排列的美,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2、初步學習按照物體特定規律排序,如:ABC、AABBCC等重復排列,并清楚講述物體的排列規律。
3、嘗試運用有規律排序的方法進行裝飾物品,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排序課件;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串珠;紙帽、紙腰帶、回形針、貼貼紙。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多角度欣賞項鏈的美麗,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2、幼兒操作———串項鏈。
3、集中交流分享幼兒第一次的作品,引導幼兒多角度感受項鏈的美麗。
小結:小朋友串的這些項鏈都很美,有些項鏈只用一種顏色,一種形狀的珠子串的,看起來,簡潔大方,這是一種簡潔美;有些項鏈用多種顏色,多種形狀的珠子串的,看起來很艷麗,這是鮮艷美;還有些項鏈用兩種珠子間隔重復排列的,看起來很整齊,這是規律美。
二、演示課件,分析物體的排列規律。如:ABC 、AABBCC等。
1、分析第一條項鏈的排序。
提問:這條項鏈用了幾種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小結:項鏈用了3種珠子,是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重復排列;如果老師把圓形用英文字母A表示,正方形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用字母C表示,那么我們可以記錄為項鏈是按ABC重復排列的。
2、分析第二條項鏈的排序。
提問:這條項鏈有幾種顏色?(紅、黃、藍),是怎么排列的?誰來說一說?
小結:項鏈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是按兩個紅兩個黃兩個藍重復排列的,可以記錄為是按AABBCC重復排列的。
3、觀察第三條項鏈的排序,嘗試接著往下排。
這是一條還沒有串完的項鏈,它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誰能用英文字母來表示它的排列規律?如果讓你接下去排列,應該怎么排列? (請一個幼兒上臺操作)
小朋友排對了嗎?
4、總結。
這些項鏈都是按兩種以上珠子間隔重復排列的,有的是按形狀,有的按顏色、有的按數量進行排列,這些都是有規律的排列。
三、第二次操作,運用有規律排序的方法串項鏈。
第一組:提供一種形狀多種顏色珠子。
第二組:提供多種形狀多種顏色的珠子。
交流分享:你的項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總結:相同的材料,可以排出不一樣的有規律的序列。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準備了帽子和貼貼紙,請小朋友用在帽子上裝飾有規律的圖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主要分三個環節來完成:第一環節,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串項鏈;第二環節,分析有規律排列的項鏈;第三環節,運用有規律排序的方法再次串項鏈。我認為取得成功之處有:
1 、 活動設計有創新。
本次活動主要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理論指導,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讓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次活動設計上進行一次創新,打破了傳統的以老師說教、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活動中,用簡單相同的材料,分前后兩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來完成,第一次操作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串項鏈,這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氣氛輕松,幼兒有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從幼兒的作品看,串的項鏈多種多樣:有些是用一種顏色,一種形狀的珠子串成的,看起來很簡潔;有些項鏈用多種顏色,多種形狀的珠子串的,看起來很艷麗;還有些項鏈用兩種珠子間隔重復整齊排列的。然后,老師根據幼兒的作品來引導幼兒多角度欣賞項鏈的美麗,提高了幼兒的審美情趣,同時為下一階段學習了有規律排序打下伏筆。
2、活動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第二次串項鏈,操作目的是幼兒學習了有規律排序后,引導幼兒運用有規律排序的方法進行設計項鏈的序列。從幼兒的第二次串的項鏈來看,每個幼兒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都獲得了發展。比如:第一次操作,懂得用有規律排序的孩子不多,就5、6個人,排的序列也是比較簡單,都是以AABB 、ABAB的形式排列,在學習了有規律的排序后,幼兒的作品非常豐富,排的序列也是比較復雜,懂得用三個不同的物品間隔重復排列。相同的材料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學習、觀察、比較能力有很大進步,他們的體驗更深入、規范、條理化,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有規律的排列。
3、根據幼兒能力差異來提供材料。
為了照顧到幼兒能力的個別差異,我提供的材料有難易之分,比如:提供一種形狀多種顏色珠子,供能力比較差的幼兒操作,還有提供兩種形狀多種顏色的珠子,三種形狀多種顏色的珠子供能力中等和能力強的孩子操作。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8
望江長嶺高級職業中學
關于《項鏈》的主題,歷來爭論較多。或說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存在的虛榮心;或說表現了人性的復歸;或說體現了女主人對尊嚴的追求等等。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對我們也有很多的啟示。仔細想想,我認為作者似乎在演繹由浮躁到真實的人生歷程,帶有很普遍的認識規律和教育意義。
人生因追求而美麗,社會因追求而進步。但從瑪蒂爾德的七個夢想看,很明顯的局限在于理想的淺薄。那就是局限于物質的享受上,而那卻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欲望。也正因此她失去了人生的樂趣,整天被困于抱怨和無休止的夢想中;而其實現夢想的途徑更顯幼稚,企圖憑借美貌、姿色、迷人的豐韻,以此讓人艷羨,讓人追求,從而步入上流社會。值得慶幸的是,瑪蒂爾德目前還僅僅停留在一種獲得他人艷羨的層面,在舞會上她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并沒有做出其他的出人想象的行為。但是,不難設想,假如這一欲望過度膨脹,難免會走入墮落的深淵,尤其在不知不覺的時候。那時她將因此而失去做人的尊嚴,仰人鼻息。隨著春色的凋零,紅顏的衰退,世界又將多一位深宮怨婦、遲暮美人了。是啊,姿色實在是靠不住的資本哪。這無疑讓我們想到大多數年輕人普遍存在的人生浮躁。我們之所以稱其浮躁,恰在于其人生閱歷的淺薄、生活認識的淺薄。他們常常把人生的追求定位于金錢、地位、權勢,把實現的眼光盯在偶然或者僥幸的機遇、尊嚴的散失、心靈的扭曲上。由此瑪蒂爾德的形象因此而具有了普遍的意義和象征的色彩。她啟示我們人生應該追求什么?怎么實現人生的追求?可以說追求的品位不同,人生便有了不同的境界。你能守望精神的麥田嗎?
一個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的事件,讓女主人回到現實之中。這個現實是殘酷的:它要你為之付出辛勤的勞動;要你犧牲美麗的容顏;要你心力交瘁。但是,它也給你豐厚的回報:女主人的生活因此而充實;她與丈夫和衷共濟,享受著相濡以沫的甜蜜;面對昔日的女友再也沒有往日的自卑和膽怯,而能一臉的坦然,帶著天真和得意的神情,能心態平和,她懂得了尊嚴的真諦。總之,她物質雖不富有,但心靈卻獲得了真實。
莫泊桑無疑在用一個顯得殘酷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由浮躁到真實的故事。只是這個代價太大了,用了十年的汗水和艱辛。我們,千千萬萬的朋友又何嘗不是不撞南墻不回頭呢?讓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早一點拋棄浮躁,早一點腳踏實地、務實求真、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那我們將獲得早一點、多一點的幸福。這也許正是作者默默的告誡、深深的祝福吧。即使在沉痛的教訓面前,作者也忍不住調皮的開一個玩笑,一切都是假的,而教訓卻是真的。
失敗雖說是成功之母,但不能否認,在失敗面前,有多少人因此而一蹶不振、而銳氣俱消、甚至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愿人們還是以此為鑒,讓悲劇發生在虛構的故事中吧,愿人們還是在成功的鼓舞下愈戰愈勇、愈快愈樂吧。
請讓我用辛棄疾《丑奴兒》結束本文,古今中外人生感受竟然有如此的雷同。“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卻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9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也是莫泊桑這位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質。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和心理描寫惟妙惟肖,人物語言精彩生動,故事結尾耐人尋味。正如魯迅所說:“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說的要求具備的高度。”作為高中生接觸到的第一篇外國小說教材,可以從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義,對學生提高鑒賞小說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學、世界文學的迥異和異彩紛呈的特點。
一、選好角度,打開小說藝術之門。
《項鏈》這篇小說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鑒賞,但教學課時和知識的容納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內做到抓重點、理順難點,最大限度的有所收獲是最佳效果。為此,可以設計把文本的精巧構思和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作為重難點。在此基礎上整體把握,精心設題,深入體會。
二、解讀文本,感受藝術魅力。
1、引導學生讀很關鍵。在讀前設計問題:小說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項鏈寫了幾件事?帶著這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梳理故事情節,把握全文內容。
2、讓學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隨之動,隨之思考,隨之感悟。繼續設疑:馬蒂爾德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說明了什么?這樣順理成章把學生引向對馬蒂爾德思想性格的分析上。
3、在重點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寫這一教學環節時,我把小說第一部分的七個“夢想”——得請柬后的復雜心理——借項鏈前后的心理變化——舞會部分的四個“陶醉”——十年艱辛部分中的一個“回想”這五部分作為解決的教學策略。不僅讓大家欣賞到了名篇的語言技巧,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學的藝術魅力。
4、設計續寫練習,讓同學的思維火花得到展現的機會,同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三、遷移拓展,引發文化反思。
通過這篇小說我們了解了小說刻畫人物的細致手法和小說人物的復雜性。帶領同學走出了小說閱讀只重情節新奇的簡單閱讀,初步建立起了鑒賞小說這種文學作品的思維。希望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夠成為同學們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的起點,激發學生課下的閱讀興趣,懷著一顆欣賞之心去廣泛的閱讀古今中外藝術大師們的心血之作,關注優秀作家那些精湛獨到異彩紛呈的作品。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莫泊桑的相關知識,了解小說寫作背景;
2、理清故事線索和情節;
3、探究改變人物命運的原因和人物命運蘊含的哲理性;
4、全面評價瑪蒂爾德,探討人物命運與性格的關系;
5、拓展學生的思維,從小說中吸取教訓;
教學重難點
1、全面評價瑪蒂爾德,探討人物命運與性格的關系;
2、探究改變人物命運的原因和人物命運蘊含的哲理性
一、導入
今天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莫泊桑的小說—《項鏈》
1、莫泊桑及其作品的簡要介紹(簡要的介紹《羊脂球》《俊友》,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2、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他的《項鏈》,其實一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篇小說所有的情節都是圍繞?什么展開的?(學生應該能回答到是“項鏈”)
二、復述故事情節,理清小說情節結構,了解人物命運的變化
1、復習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2、看圖說情節:《項鏈》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圍繞“項鏈”分成四大部分,請同學們看到多媒體屏幕上四幅瑪蒂爾德的插圖,同學們回憶故事情節,我想請四位同學來簡要概括它們的主要內容(給學生2分鐘的準備時間,不需要討論,學生獨立思考回憶)板書:
借 還
項鏈
丟 識
教師總結:生活和瑪蒂爾德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達到頂點時,項鏈丟了;花了十年光陰還了項鏈,生活又和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項鏈是假的,真可謂是“一夜風流,十年艱辛”,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瑪蒂爾德的命運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三、了解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悲劇原因
1、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瑪蒂爾德的身上肯定有其閃光之處,所以她丟了一串假項鏈而付出了十年艱辛的代價,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才能說是一個悲劇
提問1:那么我們先來看看瑪蒂爾德身上閃光之處,同學們能不能從小說中看出來?
誠實守信、自尊自強、吃苦耐勞(板書)
提問2:這樣一個靈魂深處還是具備優秀品質的女子為什么以悲劇收場?
因為虛榮心作祟,是因為愛慕虛榮的性格導致了她這樣的命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的“性格決定命運”板書:愛慕虛榮
2、初步分析人物悲劇原因
小組合作討論: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作者是怎樣刻畫她的虛榮心的?聯系現實生活中人們虛榮的行為表現,說說瑪蒂爾德的遭遇給了你什么啟示?(前后四人一組,討論時間3分鐘,討論完后小組派代表回答)(教師提示可以按情節發展順序來)
(1)序幕部分(借項鏈前的描寫)
(可以劃出描寫馬蒂爾德心理的詞語)
她夢想著追求豪華生活,渴望進入上流社會,而且她覺得憑自己的美貌理應過這種生活;然而現實卻是冰冷的、寒酸的,“沒有漂亮的服裝,沒有珠寶,什么也沒有”她的夢想與現實之間有著尖銳矛盾,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正如文中所說“這些東西,在別的跟她一樣地位的婦人,也許不會掛在心上,然而她卻因此痛苦,因此傷心”這種對不切實際的物質與精神追求的執迷,正可看出她的虛榮
(2)“借項鏈”部分
“猶豫不決”、“不斷問”——沒有見到項鏈時的不安;
“心跳”、“發抖”、“出神”——發現鉆石項鏈時的激動、神往
“遲疑”、“焦慮”——擔心對方拒絕時的猶豫不安;
“跳”、“接”、“親”、“跑”——得到允許后的興奮
作者通過一系列神態、動作描寫刻畫她在借項鏈時的幾個心理變化,淋漓盡致地揭示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
(3)“失項鏈”部分
舞會上的四個“陶醉” (心理描寫)
長期以來的夢想得到實現,這種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正反映了她極度膨脹的虛榮心
(4)“賠項鏈”部分
提問:十年的艱辛有沒有讓她徹底清醒過來?
第104自然段的心理描寫說明她沒有改悔,可見其虛榮心是如何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課文中還有很多地方多體現了瑪蒂爾德的虛榮心)
教師小結:虛榮心是指以虛假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狀態虛榮心是人類一種普通的心理狀態 “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是句傳統老話,卻充分表現了虛榮心常常使人做出沒有理智的不成熟的行為虛榮心是最害人的,要想讓自己活得快樂、輕松,必須從心里認清它的實質,努力擺脫和遠離它,腳踏實地的為理想而奮斗
3、深入分析悲劇原因
然而,面對這跌宕波折的命運曲線,面對這十年青春換來的磚石項鏈我們能否把瑪蒂爾德十年的遭遇簡單地歸結于她的虛榮心呢,她其實也是一個有很多優點的姑娘,那么瑪蒂爾德悲劇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這里我想補充莫泊桑創作項鏈的背景
(1)教師補充莫泊桑寫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展,大資產階級當權,對人民巧取豪奪,政府中貪污風行,社會上道德淪喪,資產階級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和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這種社會風氣在小資產階級當中同樣盛行由于這個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地位極不穩定,他們總想擺脫這種處境,躋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數人獲得成功,而大多數在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落入更悲慘的遭遇然而,在當時,羨慕上流社會,追求虛榮,已經成為這一階層人們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寫了不少作品諷刺揭露小資的庸俗、勢利和虛榮《項鏈》就是其中精品之一,瑪蒂爾德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2)討論:其實在我們課文中也有這種社會風氣的,體現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這種虛榮浮華的社會風氣?(同桌之間討論)(3分鐘)
①“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
②其他人物也愛慕虛榮
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氣弄到那張請柬并且為此“得意揚揚”,是因為晚會的請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難得到;一向很少發給職員”,并且“這是一個好機會”,“在那兒可以看見所有官員”他的醉心名利、愛慕虛榮是顯而易見的
③佛萊思節夫人:她之所以去珠寶店買漂亮的青緞盒子來裝假項鏈,又不告訴瑪蒂爾德項鏈是假的,是為了使這掛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項鏈看起來像鉆石項鏈,又用這掛假項鏈來顯示富有、抬高身價她同樣愛慕虛榮
師:個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是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產物當時的法國社會崇尚的就是這么一種虛榮浮華的風氣,生活于其中的瑪蒂爾德又怎能不受其影響呢?
(3)現在咱們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瑪蒂爾德的悲劇根源到底是什么?時代的悲劇(板書)
(4)小結:
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內因來說,她所追求的目標是剎那間的虛幻,這不切實際的目標注定了她的悲劇命運;她性格中的虛榮和享樂,也是她的悲劇命運的根源從外因來說當時社會虛榮浮華的風氣,是造成她的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如果說丟項鏈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劇就是必然的但我們,更多地要吸取她性格缺陷和目標虛幻對人生影響的教訓,為我們的青春提供豐厚的精神基礎
四、拓展延伸——思考(作業)
“如果她沒有丟項鏈,今天又該是什么樣子呢?誰知道呢?誰知道呢?生活是多么的奇怪,多么的變幻無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以把你斷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來!”是啊,假如瑪蒂爾德沒有丟掉項鏈今天她會是什么樣子呢?你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事例嗎?同學們可以深入的想想
五、總結
莫泊桑說:“我具有一種第二視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他創作的《項鏈》時他已經幾乎失明,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瑪蒂爾德其實我們去讀一讀,想一想,也許還可以看得更深一些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
2、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標
1、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2、引導學生從人性論的角度重新審視瑪蒂爾德,培養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評價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同情心、責任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將與自己有關,要學會關心、尊重他人,不斷提升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精巧的構思。
2、賞析對人物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發展過程。
教學難點
1、探究瑪蒂爾德的心理變化、性格發展過程,對其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方法
1、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小說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和心理描寫的細膩。
2、探究式閱讀。如: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瑪蒂爾德這個人物;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即作品的主題。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2、品味重點段落,賞析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
3、分析小說巧妙的構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問題的另一方面,凡事過猶不及,過度的虛榮心,過度的愛美,不僅不會得到美的享受,反而還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蜘蛛也惜春歸去,網著殘紅不放飛”,我們要想過得幸福,就應珍惜青春年華,腳踏實地去奮斗,而不應該有妄想。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項鏈》,這篇小說寫的是法國一位小資產階級婦女由項鏈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劇。為了一時的滿足和榮耀,她為此付出了怎么樣的代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莫泊桑的《項鏈》。
二、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與俄國的契科夫、美國的歐、亨利并稱世界三大小說之王。
莫泊桑出身于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后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19世紀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體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和荒糜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又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的愛國情緒,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準人物語氣,讀出情感。
(解說:朗讀能渲染氣氛,且為下面討論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
識記字詞:
寒傖(chen)肴(yáo)鱸(lú)褶(zhě)
覷(qù)穢(huì)賃(lìn)謄(téng)
資質:人的素質。
艷羨:十分羨慕。
寒傖:不體面、寒酸。
惆悵:憂傷、失意。
自慚形穢:因為自己的樣子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2、提問:標題“項鏈”與作品內容有何聯系?在“項鏈”的牽動下,都寫到了哪些情節?
學生再次瀏覽課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明確:小說采用“物線法”結構。“項鏈”是小說情節結構的線索。在“項鏈”的牽動下,寫了四個情節: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識項鏈。
3、教師總結:《項鏈》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丟失項鏈的前前后后構成。小說以“項鏈”為線索,將瑪蒂爾德為參加晚會而借項鏈,戴著項鏈在晚會上出盡風頭,回來時丟失項鏈沿途尋找未得而焦急萬分,四處借錢買了項鏈歸還,用10年的光陰償還所借款項,直到得知那項鏈原來是條贗品為止貫穿情節。
四、具體研習課文
1、在情節展開的開頭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靜態地向我們介紹了這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1)提問:
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為什么會這樣?
明確:“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因此她不斷地感到痛苦”“她有一個有錢的女朋友,是教會女校的同學,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為看望回來就會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痛苦、傷心”。
(2)提問: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夢想”一詞,她“夢想”了哪些內容?能否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明確:她“夢想”幽靜的廳堂及裝飾;
夢想”寬敞的客廳及陳設;
“夢想”和最親密的男朋友在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閑談;
“夢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銀器;
“夢想”華貴的壁衣;
“夢想”盛在名貴的盤碟里的佳肴;
“夢想”一邊吃著粉紅色的鱸魚或松雞翅膀,一邊帶著迷人的微笑聽客人密談。
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一心想過上流社會的生活。
馬蒂爾德自恃美麗動人,渴望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希望被男人追求,被女人羨慕。然而現實生活束縛了她,她只能在夢想中得到一時的滿足,這就揭示了她愛慕虛榮的心理。這一部分的描寫與后面主體情節是面與點的關系,是因與果的邏輯,是后面情節發展的鋪墊。
(3)提問:
本部分著力寫女主人公的夢想、苦惱,揭示了她怎樣的心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瑪蒂爾德自恃面貌標致,人品出眾,渴望過上流社會那種奢華的生活,希望自己成為男人們追求的目標,女人們羨慕的對象。然而現實(低等的社會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縛了她,因此,她只能在夢想中獲得一時滿足。
這就揭示了她“愛慕虛榮”的心理。這一部分的描寫與后面主體情節是面與點的關系,因與果的邏輯,是后面情節發展的鋪墊。
正是有了前面的敘述,讀者才知道瑪蒂爾德愛慕虛榮;也正因為她愛虛榮,才產生了她付出十年艱辛的悲劇,才發生了小說以后描寫的故事。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即從“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過你得把這件長衣裙做得好看些”。然后思考:
瑪蒂爾德接到晚會的請柬后,有怎樣的表現?她的情緒有著怎樣的變化?怎樣認識她的喜與憂?
明確:瑪蒂爾德只有在拆信封時短暫的“高高興興”,接下來便是“懊惱”“惱怒”和“不耐煩”。這種情緒的變化在瑪蒂爾德身上表現出來,并不矛盾。
因為請柬給她帶來在上流社會風光一番的機會,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惱不已。最后硬從丈夫手里摳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這又讓我們再次認識了她的愛面子、好虛榮的特點。
3、提問:當瑪蒂爾德借到項鏈后,“她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著就帶著這件寶物跑了”。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明確:作者連用“跳”“摟”“親”“跑”幾個動詞,形象地刻畫了瑪蒂爾德借到項鏈后興奮至極之情。
4、提問:
如何理解瑪蒂爾德在舞會上的“陶醉”?
明確:作者連用四個“陶醉”寫出了瑪蒂爾德得到夢想的東西而興奮激動到瘋狂地步的心理狀態,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華生活,愛慕虛榮的思想品質,同時又為丟項鏈埋下了伏筆。
5、學生思考: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一段話?
明確:這段文字寫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誠實、質樸的本色,堅韌、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學生思考:
如何理解“她要上前去跟佛來思節夫人說話嗎?當然,一定得去。而且現在她把債都還清,她可以完全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呢?”一段話。
明確:這段文字寫出女主人公已經遠離了虛幻的遐想,成了明確生活目標而奮斗的女性,心態平和、自豪,成了一個心理成熟的女性。
7、教師小結
作者為了突出主題,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從逆境到順境,然后再墜入逆境的曲折經歷。
起初,瑪蒂爾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長舉辦舞會的請柬,給她打開了希望之門。舞服和首飾的解決,使她更接近成功。舞會上大出風頭,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丟失了項鏈,使她再次墜入了厄運。這樣,逆境—順境—逆境的轉換,使人物的境遇越發顯得悲慘,主題因此而更加突出。
再者,小說的心理描寫細膩、深刻。作者極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如用“她一生就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現她擺脫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裕,受人奉承的高貴夫人的夢想;通過“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表現她自覺頗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進上流社會的資本的自信心。這種虛榮心預示了瑪蒂爾德悲劇的必然性。
五、欣賞小說巧妙的構思
1、學生思考:
瑪蒂爾德把贗品當真物,是否有因可尋?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
學生甲:是有因可尋的。因為佛來思節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瑪蒂爾德“看望回來就會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瑪蒂爾德根本就沒考慮朋友竟會收藏如此低廉的贗品。
學生乙補充:依據“好馬配好鞍”的原則,贗品項鏈怎能放在“鑲著鏡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緞子盒子里。
學生丙補充:俗話講“慧眼識珠”。生于“寒門”(小職員的家里)、嫁于“寒士”(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的瑪蒂爾德是很難一眼辨出真偽的。
2、提問:如何看待瑪蒂爾德丟失項鏈這一偶然情節?
明確:丟項鏈雖是偶然事件,但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因為如不借項鏈,自然就無丟失項鏈的事,而瑪蒂爾德愛慕虛榮的獨特性格必然驅使她借項鏈。
另外,舞會上她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幾乎忘乎所以,為不使別人發現她的真實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會結束時她倉皇逃離,這都佐證了丟失項鏈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說明瑪蒂爾德的性格內涵。
3、提問:小說到最后才說出項鏈是假的,這是否符合生活實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是符合生活實情的。因為作者已于前文作了三處必要的鋪墊和巧妙的暗示:
一處是借項鏈時,她的女友佛來思節夫人表現得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說:“當然可以。”
二是當瑪蒂爾德丟了項鏈,去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簿”以后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這說明項鏈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三是當瑪蒂爾德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看。
這一切都是構成小說結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讓人大出意料之外,又點點都在情理之中。
這出乎意料的結局進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運。瑪蒂爾德一心想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但不能夠;一輩子只在幸福中陶醉過一次,但樂極生悲,丟失了項鏈;十年含辛茹苦,剛剛有了點自尊自信,又突然發現項鏈的真相,發現自己十年辛酸的代價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義”的發現,給她精神的打擊不比十年前丟失項鏈輕。
這樣的結局無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運的不幸與可悲。再者這樣的結局有力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小說以“失項鏈”為轉折點,寫出了路瓦栽夫人瑪蒂爾德命運的前后鮮明對比:一時歡樂,十年辛酸。這些描寫對主人公的諷刺已夠深了,而結尾又一次突轉,既讓讀者為主人公又讓主人公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諷刺意味更深刻、更強烈了。
六、布置作業
1、從下邊兩題中任選一題,根據題意自擬題目,寫兩三百字。
(1)得知項鏈是假的以后,瑪蒂爾德會有什么表現?注意心理描寫。
(2)假如項鏈沒有丟掉,或者丟了以后立即得知項鏈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局將會怎樣?
2、自由討論,如何評價瑪蒂爾德這個形象。可寫成書面稿,供下節課討論。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2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物質消費÷欲望。從經濟學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欲望越小,快樂就越多,所謂知足常樂。反之,一個物質消費有限,欲望無窮大,那將怎樣呢?我們來看小說《項鏈》,從中尋找答案。
2、作者介紹
莫泊桑是19世紀下半期法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寫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和3部游記。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的藝術成就尤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之稱。
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項鏈》、《漂亮朋友》。他的中短篇小說描繪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刻畫了各個社會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物形象,小說《項鏈》就是這樣一篇描寫小資產階級的故事。
3、檢查預習
(1)小說的線索是什么?
(2)圍繞項鏈主要寫了哪些幾件事?
二、分析悲劇成因
1、師:同學們在預習感言中都提到了“悲劇”這個詞,那么,你們為什么認為這是個悲劇呢?
明確: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瑪蒂爾德其實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女子,卻因為丟了項鏈而付出了十年艱辛的代價,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這不能不說是個悲劇。
2、提問:那么,瑪蒂爾德身上有什么可取之處呢?
明確:她誠實守信、堅忍頑強、恪守尊嚴、勇于負責、真實不虛偽。
3、提問:這樣一個靈魂深處具備優秀品質的女子為什么以悲劇收場?
明確:因為虛榮心作祟。
4、思考討論: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瑪蒂爾德的虛榮心?(按情節發展順序來)
(1)序幕部分
提問:序幕部分是怎么刻畫她的虛榮的?
明確:她夢想著追求豪華生活,渴望進入上流社會,而且她覺得憑自己的美貌理應過這種生活;然而現實卻是冰冷的、寒酸的,“沒有漂亮的服裝,沒有珠寶,什么也沒有”。她的夢想與現實之間有著尖銳矛盾,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正如文中所說“這些東西,在別的跟她一樣地位的婦人,也許不會掛在心上,然而她卻因此痛苦,因此傷心。”這種對超越現實的物質與精神追求的執迷,正可看出她的虛榮。
師: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悲劇主人公不是善良的典范,卻必須是容易犯錯誤的人。而他(她)之所以犯錯誤,不是由于他(她)對自己身外的事物一無所知,便是由于他(她)的欲望。”
(2)“借項鏈”部分
提問:作者如何描寫瑪蒂爾德在借到鉆石項鏈前后的心理變化?
明確:“猶豫不決”、“不斷問”——沒有見到項鏈時的不安;
“心跳”、“發抖”、“出神”——發現鉆石項鏈時的激動、神往
“遲疑”、“焦慮”——擔心對方拒絕時的猶豫不安;
“跳”、“接”、“親”、“跑”——得到允許后的興奮。
師:作者通過一系列神態、動作描寫刻畫她在借項鏈時的幾個心理變化,淋漓盡致地揭示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
(3)“失項鏈”部分
a、提問:舞會上的四個“陶醉”說明了什么?
明確:長期以來的夢想得到實現,這種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正反映了她極度膨脹的虛榮心。
b、討論:生活和她開了一個絕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達到頂點時,項鏈丟了。丟項鏈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明確:舞會后,因丈夫所帶來的樸素衣服的寒酸,說什么也不愿穿甚至逃走;到街上,遠遠見到車子就喊,說不定還會飛奔過去。最后找到一輛破馬車,為了不被發現,登車時必定張皇匆忙,連車號都沒注意。這些都暗示遺失的可能性。
師:正是愛虛榮,使她借項鏈;又是愛虛榮,使她丟項鏈,從幸福的云端跌入痛苦的深淵。
(4)“賠項鏈”部分
a、提問:十年的艱辛有沒有讓她徹底清醒過來?
明確:第104自然段的心理描寫說明她沒有改悔,可見其虛榮心是如何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b、思考:瑪蒂爾德這種根深蒂固的虛榮心是怎么來的?
明確:來源于社會,個人是不能脫離社會存在的,個人的性格源于社會的熏陶。當時,整個社會就是浮華、勢力又虛榮的。
c、討論: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這種虛榮浮華的社會風氣?
明確:①“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
②其他人物也愛慕虛榮
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氣弄到那張請柬并且為此“得意揚揚”,是因為晚會的請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難得到;一向很少發給職員”,并且“這是一個好機會”,“在那兒可以看見所有官員”。他的醉心名利、愛慕虛榮是顯而易見的。
佛萊思節夫人:她之所以去珠寶店買漂亮的青緞盒子來裝假項鏈,又不告訴瑪蒂爾德項鏈是假的,是為了使這掛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項鏈看起來像鉆石項鏈,又用這掛假項鏈來顯示富有、抬高身價。她同樣愛慕虛榮。
師:個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是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產物。當時的法國社會崇尚的就是這么一種虛榮浮華的風氣,生活于其中的瑪蒂爾德又怎能不受其影響呢?這也難怪經歷了十年的磨難,她虛榮依舊、癡心不改。
三、總結拓展
1、以一幅對聯結束課文
師:瑪蒂爾德的悲劇啟示我們,切勿貪慕虛榮,否則你就是瑪蒂爾德第二。
2、思考:像瑪蒂爾德這樣因為愛慕虛榮而導致悲劇的事例還有哪些?
師: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變成謬誤;美好的愿望一旦脫離現實,就可能發生信念偏執,釀成生活悲劇。
3、討論:今天,我們應該怎么看待虛榮心?
明確:我們承認人都有虛榮心,有虛榮心不一定就是壞事。相反,有虛榮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有上進心的表現。面對惡劣環境無動于衷,并不令人稱道。但凡事皆有度,超過合理的度,事情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上一篇:《項鏈》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
下一篇:《項鏈》教案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3
教案用紙
學科
語文 項鏈
審批簽字
授課時數
2
授課方法
課堂講授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授課時間
授課班級
教學目的⑴理解曲折的情節和精巧的藝術構思。⑵理解獨具匠心的伏筆和暗示,生動、細膩的人物心理活動。⑶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說的主題,深刻認識愛慕虛榮的危害,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人生觀。⑷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學重點
和 難 點⑴理解獨具匠心的伏筆和暗示,生動、細膩的人物心理活動。⑵把握小說的主題,深刻認識愛慕虛榮的危害,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人生觀。
復習提問《項鏈》圍繞項鏈安排了哪些情節?
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
附 記(一)導入語面對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曲線,面對這十年青春換來的假鉆石項鏈,不能不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是什么造成瑪蒂爾德悲慘的命運?(出示幻燈片2)(二)分析小說人物形象1、命運的悲劇其實就是性格的悲劇,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人物性格又是通過情節而獲得具體的顯現,教師提問:在莫泊桑曲折的故事情節,精巧的藝術構思中,向我們展現了瑪蒂爾德怎樣的人物性格?(出示幻燈片3、4、5、6)學生分析回答:強烈的虛心
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
附 記2、“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一個讀者在解讀文本時,內心就會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分析瑪蒂爾德人物的雙重性格,全面的、正確的評價小說人物。(出示幻燈片7)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的瑪蒂爾德是不是僅僅只有強烈的虛榮心,她的身上是不是還有閃光的一面?學生回答:項鏈丟失后她一下子顯出英雄氣概,毅然決然償還償還項鏈,償還為還項鏈欠下的可怕債務,她辭退了女仆 ,遷移住所,租賃小閣樓,她刷洗杯盤碗碟,用肥皂洗襯衣,把垃圾從樓上提到街上,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 ,這說明瑪蒂爾德身上還有可愛之處:她誠實、守信、吃苦耐勞。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瑪蒂爾德的雙重人物性格。(出示幻燈片8)優秀的文學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豐滿的,栩栩如生的。瑪蒂爾德身上既有強烈的虛心,同時她又誠實、守信、堅強、能吃苦耐勞。(三)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1、人物性格越復雜、越豐富,塑造的人物形象立體感就越強,那么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塑造了這一成功的人物形象呢?(出示幻燈片9)教師點撥:在序幕中作者介紹了瑪蒂爾德的 “夢想”,她“覺得”,在夜會上得到極大成功她“陶醉于”,這是她的什么活動?(出示幻燈片10)學生回答:心理活動2、教師進一步點撥:這是直接描寫她的心理活動,還有哪些地方能反映她的心理活動?學生回答:獲得請柬要做新衣時夫妻對話,借項鏈時的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都能反映她的心理活動。教師明確:小說運用了直接心理描寫和間接心理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瑪蒂爾德的內心世界,使人物的心理活動生動、細膩。(四)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和社會意義1、瑪蒂爾德由一位美麗、動人的少婦現在變成了窮苦人家粗壯耐勞的婦女了,好像命運給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作者是對瑪蒂爾德的悲慘命運是怎樣認識的呢?課文中哪一段話流露出作者的觀點?(出示幻燈片11、12)學生回答: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一個境況呢?誰知道呢?誰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2、教師提問:作者把主人公的命運歸結”極細小的一件事”你對這樣的議論,有何看法?教師點撥:恩格斯曾經說過:“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里面的形式。”小說最后這一“偶然性”結局也有其必然性因素,那么造成這一偶然性結果的必然性因素有哪些?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觀點一:如果沒有虛榮心,就不會借項鏈了,不借自然不會丟;學生觀點二:如果在夜會上不那么忘乎所以項鏈也不會丟,即使丟了也可能注意到;學生觀點三:如果還項鏈時能具實以告,還可以避免最后的悲劇。……教師明確:這是瑪蒂爾德身上強烈的虛榮心造成的,這是她的主觀因素,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法國社會十九世紀盛行的什么風氣?學生回答: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和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追求享樂與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教師點撥:這種社會風氣正是瑪蒂爾德強烈的虛榮心產生的土壤,這才是形成瑪蒂爾德悲劇命運的客觀原因。(出示幻燈片13)教師歸納:瑪蒂爾德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和社會意義,我們否定人物形象的艷羨虛榮和追求享受,人物的悲劇還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健康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強烈的警策作用。(出示幻燈片14)3、莫泊桑通過瑪蒂爾德的悲劇命運揭示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本質時代特征,傳統上對小說主題的解讀:批判瑪蒂爾德愛慕虛榮,揭露了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對人們的毒害 。那么同學們通過閱讀作品的背景資料、作家的有關材料,你對小說的主題有何看法?讓學生各抒已見,教師不做過多的影響。(五)課堂討論(出示幻燈片15)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加深對小說社會意義的認識,使學生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一、假如項鏈沒丟,主人公現在的境況如何?(出示幻燈片16)(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二、“聯系現實社會生活,談談你對路瓦栽夫人這一形象的認識。(出示幻燈片17)(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愛美”與“愛虛榮”、“追求幸福”與“貪圖享樂”有哪些本質不同? (出示幻燈片18)提示:本質不同參考:姑娘們都希望擁有美貌,擁有能展現自己魅力的衣飾,都希望能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美,為了炫耀自己的優越,不從自己的經濟情況出發,甚至不擇手段去占有、去獲取,那便是虛榮,那便是貪圖享樂。 “愛美”與“愛虛榮”的不同,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認定:一是看目的,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風采,還是為了炫耀自己; 二是看有無相應的經濟能力; 三是手段,是通過正當途徑擁有,還是不擇手段占有。區別“追求幸福”與“貪圖享樂”主要看其手段是否正當,前者是通過誠實的勞動或其他合法途徑去實現,后者往往是通過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去獲得。)(三)作業布置:(出示幻燈片19)1.完成《習題冊》“課文理解”“語段精讀”及“延伸訓練”的練習。2.預習《小小說兩篇》。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4
《項 鏈》學案
知識能力目標: 1 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尾帶動全文,鑒賞人物形象,領會文章主旨
2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認識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探討瑪蒂爾德形象,進而思考人生,提升認識
課時:一課時
教法與教具:多媒體 合作探究
【整體感知 初試鋒芒】
整體感知文本,完成以下問題:
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情節在這些情節中,哪個情節最出人意料?
【聚焦結尾 滲透人物】
1 有人讀了《項鏈》的結尾后覺得作者是耍花招,你同意這個說法嗎?這個結尾是否具有合理性?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2、亞里士多德說:“人的錯誤是因為人性的弱點”到底是什么導致了瑪蒂爾德十年的艱辛?十年前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請從文中找出能夠反映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心理描寫:
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七嘴八舌 人物新探】
請大家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瑪蒂爾德經歷了十年艱辛之后有了哪些變化?我們應該如何辯證認識瑪蒂爾德這個人物?
【妙筆生花 我思我在】
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感觸為瑪蒂爾德寫一段話或者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感受
示例: 悼念喬治•桑
禮帽、男褲、香煙,
本不是女性的代名詞
你,
卻丟棄了原本的嬌柔,
丟棄了花瓶
女權,一朵冬天里的臘梅花,
盛開在你的眉宇間
柔弱,在你的筆下省略,
換成一曲貝多芬的歌;
裙裾、女紅,
你也離它而去
喬治•桑,
你應是一朵純潔的
雪蓮花,
一朵帶著幽光的
靈芝草
附錄:歐•亨利式結尾:
所謂“歐•亨利式結尾”,通常是指短篇小說大師們,在文章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者是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讀者意料之外的結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
這樣的結尾,造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結尾藝術,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藤葉》《二十年后》等小說的獨特使他獲得了很大的聲譽如果先看前面的文章內容,你絕對想不到全文的結尾會是這樣的
歐•亨利,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曼哈頓桂冠詩人,其作品被稱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書”他之所以能得此殊榮,得益于他將這種結尾藝術發揚光大
文章通過結尾來實現,前文中也有伏筆但結尾在這類小說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關聯著前面的伏筆,同時還是靠結尾這一特點來刻畫人物形象和顯現主題的以致于有人說寫小說就是寫結尾,構思小說就是要構思好結尾因此小說的結尾是讀這類小說的重點,通過它去欣賞文章的情節和伏筆,通過結尾去思考文章的主旨,通過它去鑒賞人物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稱為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
小說中的“我”并非作者自己,一般是由作者虛構的并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人物現象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小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烘托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推動情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人物的相互關系而產生的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構成小說的情節,而連貫這一過程就是小說的線索
小說中的情節線索對生活矛盾的揭示,對人物性格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5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瑪蒂爾德形象的理解,認識那個虛榮浮華的資本主義社會。
2、 通過賞析小說主題思想、結構藝術、人物形象描寫技巧,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3、 通過賞讀,使自己進一步認知人生。
教學重難點:
1、鑒賞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內涵。
2、賞析結構藝術。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莫泊桑的《項鏈》,在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墻壁上,一只蟲子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了下來。這是它又一次失敗的記錄。但是,過了一會兒,它又沿著墻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第一個人注視著這只蟲子,感嘆地說:“一只小小的蟲子,這樣的執著、頑強;失敗了,不屈服;跌倒了,從頭干;真是百折不撓啊!我遭到了一點點挫折,我能氣餒、退縮、自暴自棄嗎?難道我還不如這只蟲子?!”第二個人注視著這只蟲子,禁不住嘆氣說:“可憐的蟲子!這樣盲目地爬行,什么時候才能爬到墻頭呢?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唉——可悲的蟲子!”然后這個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該學得聰明一點,不能再悶著頭蠻干一氣了——我是個有頭腦的人,可不是蟲子。”
大家想一想,這兩個人觀察同一只蟲子,但見解卻截然相反,為什么呢?
他們思考的角度不同。為什么思考的角度會不同呢?這其實與個人的經歷和性格特點有關。你看,第一個人,他的經歷特點是遭到了一點點挫折,就氣餒、退縮;第二個人并不是遭到一點挫折就退縮,而是做事一再失利,卻仍然悶著頭蠻干一氣。所以他們觀察同一只蟲子,獲得的啟示卻迥然不同。
鑒賞文學作品,道理其實也一樣。由于讀者的生活經歷、個性特點、知識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對作品的認識也是千差萬別的,當然其中也有共性的東西,但更多的是差異性。所以有人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項鏈》,其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歷來爭議很大。大家在分析這一人物形象時,大可以放開膽子,說出自己心中真實的感受。今天我們這節課就是以交流看法為主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不管你怎么說,都要讓大家覺得言之有理。
二、簡介作者作品
1、 我們大家都知道,哪三個人號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呢?
明確:契訶夫(俄)、莫泊桑(法)、歐·亨利(美)
師說:他們雖然號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只寫短篇小說。比如,契訶夫一生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以及十來個劇本。歐·亨利除了300多個短篇外,也還有唯一一部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
2、 那么莫泊桑創作情況如何呢?補充:6部長篇小說中,有名的有《一生》《漂亮朋友》等。還有要注意的是他的成名作為《羊脂球》,他與著名作家福樓拜是師生關系。
三、整體感知
問:標題“項鏈”與作品內容有何聯系?在“項鏈”的牽動下,都寫到了哪些情節?
明確:線索;板書:
序幕——瑪蒂爾德的“痛苦”與夢想
開端——借項鏈(參加舞會)
發展——丟項鏈(舞會結束) 賠項鏈 還債務(十年艱辛)
高潮、結局——識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
四、點評人物形象
(1) 淡化背景,進行純文本鑒賞。
(2) 現在請大家說一說你是如何評價瑪蒂爾德的?
(3) 可能有幾種看法:心高氣盛,愛慕虛榮;善良誠實質樸;堅韌忍耐吃苦。
(4) 注意:請就其中一點寫一段敘析評相結合的文字。
小結:
這一切說明作者構思時是煞費苦心的,特別注意行文的照應。由此可以引發我們對敘事文體寫作的思考,平常的材料經過構思加工,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續寫”中培養創新能力——《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篇16
一、結構及寫作特點探討
1.線索是貫穿在敘事性文藝作品中情節發展的脈絡,它能體現材料的內在聯系,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想一想本文的情節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的?
2.本文以“項鏈”為題,但一開始卻用近千字的篇幅,寫主人公的出身,她的婚姻和她的夢想、苦惱。這樣寫有必要嗎?若有必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若無必要,說說為什么。
3.文章寫到瑪蒂爾德賠償了項鏈,還清了債務,故事似乎可以完結了,為什么又要在結尾處交代項鏈是假的?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4.對文章的結尾,有的同學不滿意,嘗試著做了幾種不同的續寫,你認為下面列出的哪一種或哪幾種續寫較好。若認為這幾種都不好,請說明理由。
①瑪蒂爾德悔恨不已,慨嘆年華已逝,從此一蹶不振。
②瑪蒂爾德喜出望外,討還了三萬五千五百法郎,開始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
③瑪蒂爾德百感交集,喜怒無常,她的精神崩潰了。
④瑪蒂爾德與佛來思節夫人爭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訴諸法律,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而未得結果。
5.關于本文的情節高潮,下面列出了幾種不同的理解,試聯系文章的主題,選擇符合作者安排情節意圖的理解。
①瑪蒂爾德在舞會上出足風頭是全文情節的高潮。
②瑪蒂爾德在舞會上出足風頭是全文主要情節的高潮;而小說結尾由佛來思節夫人道出那串丟失的項鏈是假的,是另一個高潮,是一個情緒高潮。
③瑪蒂爾德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是情節的開端和發展,至結尾處是情節的高潮,全文在高潮處結束,沒有交代結局。
二、思想內容分析
1.文章中有這樣的話:“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認為這是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原因嗎?如果是,為什么?如果不是,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仔細閱讀下面的句、段,結合加黑的詞語,說說這些句、段分別表現了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性格特征?
①她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結了婚。
②她夢想那些幽靜的廳堂,……她夢想那些寬敞的客廳……,她夢想那些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這時候,她就夢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夢想到那些掛在墻上的壁衣,……夢想到盛在名貴的盤碟里的佳肴;夢想到一邊吃著粉紅色鱸魚或者松雞翅膀,一邊帶著迷人的微笑聽客人密談。
她沒有漂亮服裝,沒有珠寶,什么也沒有。
③她狂熱地興奮地跳舞,沉迷在歡樂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陶醉于成功的光榮,陶醉在人們對她的贊美和羨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霧里,陶醉在婦女們所認為最美滿最甜蜜的勝利里。
④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
⑤但是有時候,丈夫辦公去了,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
⑥于是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3.瑪蒂爾德“有一個有錢的女朋友(佛來思節夫人)”,但平時瑪蒂爾德“不想去看望她”;后來,為了借首飾參加舞會,“她到她的朋友家里”;十年后,當瑪蒂爾德“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時,她在公園里主動“上前去跟佛來思節夫人說話”。請簡要分析,瑪蒂爾德的這些作法,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性格?
4.作者對瑪蒂爾德是批判,是同情,還是兼而有之呢?
三、句子與詞語的推敲、辨析
1.課文中下面的兩句話,都有“覺得”一詞,請分別找出它們的賓語:
①她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得樸樸素素,但是她覺得很不幸,好象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②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因此她不斷地感到痛苦。
2.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黑的詞語的表達作用,它與后面括號里的詞語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①她不象她丈夫預料的那樣高興,她懊惱(懊悔)地把請柬丟在桌上,咕噥著:“你叫我拿著這東西怎么辦呢?”
②佛來思節夫人感動(感慨)極了,抓住她的雙手,說:“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3.下面兩句話里有詞語“象”或“好象”,試分別判斷它們是不是比喻修辭手法的比喻詞語。
①這種車,巴黎只有夜間才看得見;白天,它們好象自慚形穢,不出來。
②她穿得象一個窮苦的女人,胳膊上挎著籃子,到水果店里,雜貨店里,肉鋪里,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
4.給下面的字注音并組詞
①肴 ②賃 ③券 ④謄 ⑤傾
答案:
一、 1.本文的故事情節是圍繞主人公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以及得知所失項鏈是假的這樣一條線索而展開的。
2.如果說后面的以項鏈為線索的故事是集中表現主人公思想性格的“點”,則開始的一段文字是用敘述的語言從“面”上介紹了主人公。這樣就是點面結合,概括和具體相結合,也為后面的故事情節,主人公性格的刻畫,作了必要鋪墊。
3.這樣寫深化了主題。它把主人公本來不幸的,但總算熬過來了的生活推到一個更加不幸的境地。而這一切不幸正是那個罪惡的社會造成的。
4.這幾種續寫都不好,都有狗尾續貂之虞。原來的結尾,給讀者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余地。它不但是一個深刻的懸念,更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5.②的理解更符合作者意圖。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說過,高潮這一概念不局限于故事情節,而且和人物、作者與讀者在情緒、感情、興趣、思想上的矛盾性有關。人物情緒的高潮,不見得和事件的高潮同步,前者和后者的關系往往有所謂焦點的錯位。
二、 1.不是。這句話只從一個方面表明了當時社會小資產階級生活的艱難、命運的不穩定,而造成瑪蒂爾德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虛榮心。
①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資產階級拜金主義的毒化,使得瑪蒂爾德渴望向上爬,渴望過豪華奢侈的生活。“只得”表達了她的不平、不滿和無可奈何、不盡的哀怨。
②“夢想”的多次出現,寫盡了瑪蒂爾德追求豪華生活的心理;而“沒有”的三次出現,是現實生活對“夢想”的回答。這里運用了對照的寫法。
③“沉迷”。“陶醉”充分顯示了瑪蒂爾德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特征。
④主人公這時的“英雄氣概”表現了她誠實、講信用的品德,不輕易地被厄運壓倒。
⑤經過十年的艱辛,瑪蒂爾德沒有對過去的追求感到羞恥,說明了她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導致她生活悲劇的真正原因,也說明了資產階級思想對人的思想腐蝕的嚴重性。
⑥這種“得意”是勞動換來的,是迎著厄運走過來的“得意”,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得意和自豪,艱難的生活改變了人的氣質。
3.瑪蒂爾德對有錢的女友十分妒羨,每去看望她一次,回來便忍不住哭幾天,后來就干脆不去看她了,這是她的虛榮心的表現,為了借首飾去找有錢的女友,也正是虛榮心的驅使。十年后的主動打招呼,則表明了瑪蒂爾德丟掉了虛榮心,勞動使得她變得實在了。4.作者在作品前半部諷刺批判了瑪蒂爾德性格中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一面,對主人公講信譽,真實不欺,恪守小資產階級的道德觀念還項鏈這一面,作者是傾注了同情的。
三、 ①“覺得”的賓語是:很不幸,好象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②“覺得”的賓語是: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
①都包含有“不高興、不順心,后悔、惱恨”的意思。“懊惱”側重在“煩惱”,而“懊悔”側重在“后悔”。這里用“懊惱”較妥。②都指思想感情的激動與變化。“感動”重在感情的共鳴、同情與敬佩;“感慨”重在有所感觸而慨嘆,一般后面緊跟著慨嘆之語。這里用“感動”為妥。
3.不是所有的有“象”、“好象”的句子都是比喻句。這兩句話都未用比喻修辭方法。
4.①yáo佳肴 ②lìn租賃 ③quàn債券 ④téng謄寫 ⑤qīng傾倒
上一篇:《項鏈》練習測試題(一)
下一篇:《項鏈》綜合能力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