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的地理教學設計
廣東佛山第一中學 李志偉(528000)
摘要 本文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闡述了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的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思路,重點對教學過程諸環節的設計如目標設計、學習環境設計、教材內容與信息資源整合設計和自主學習設計等進行了具體說明,認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是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是受到嚴格的控制和支配,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認知能力。
關鍵詞 網絡 設計 情境 意義建構 自主
一、前言
教育部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日漸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帶來了重大的革新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切合本學科實際,有效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環境的現代教學模式,探索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設計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研究重點。
二、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環境地理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各地的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多采用的是課堂演示型,即單機演示方式,少數采用網絡教學方式。兩種方式各有特色,前者以教師導學為主線,通過制作精美的CAI課件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像集成輸出的優勢,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思考,但其不足在于多為單向灌輸形式,限制了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及學生的自主探索,而且使用的CAI課件多是一個整體型的教學軟件,成品后就固化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不能修改,只適用于事先確定的、特定的教學目標與具體教學情景,不利于教師尤其是學生的個性發揮;后者具有學習資源豐富、資源共享、形式開放、超文本選擇性學習、交互性強等優勢,強調個性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技能。但地理學科知識的時空無限性和地理信息的多感觀與多維性決定了純粹的網絡教學在很多時候并不能很好地解決教材中諸多的重點和難點,諸如地理事象的宏觀、微觀變化,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再現與分析等。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的地理教學不僅很好地實現了二者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以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效應,實現輸入輸出的多元化,而且適應了信息時代對教學的新要求以及地理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對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更新學習觀念、提高信息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三、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的地理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3.1系統有序原則。根據地理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和動態性特點,優化教學過程,正確處理教學結構和師生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依照地理學科特色和學生認知規律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
3.2情知協調和自主選擇原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意義建構是學習的目的,它要靠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因此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揚教學民主,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通過提供各種與教學目標有關的學習材料和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去選擇、學習和探究。
3.3開放性原則。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的地理教學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首先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自由的,不受壓抑;其次,教學內容是經過整合的(詳見下文),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師的知識視野;第三,教學結果不滿足和局限于教材、教參、權威、教師的所謂標準答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課本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標新立異的觀念。因此教師要善于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氛圍,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
3.4差異性和因材施教原則。學生智能發展的個性特點和差異表現出學生素質發展的不均勻性和階段性,如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能力傾向、學習速度和個性特征等表現出差異性,因此教學設計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目標的擬定、教材內容與網上資源的整合、學習情境的創設等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探究、創造的機會,使所有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
四、教學設計思路
基于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的地理教學設計思路如下圖所示。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作CAI小課件,同時將教材內容與網上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學生則在網上進行個別化學習、協作學習、互動討論、自我測試、作業與研討(可延伸到課外)等學習活動;教師根據反饋情況及時指導、評價、調控教學進程,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上網
反饋
整合
擬定
教師
學生
學習活動
CAI小課件與網上資源
學習的效果(知識、能力、情感)
教學目標
自我測試
創設情境
教學內容
個別學習
協作學習
互動討論
學習興趣
作業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