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通用17篇)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系,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合課文注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并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著筆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里作者的視線由市內轉到郊外,在這里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為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為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出一種迤邐之態,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云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致了。“霜雪”比喻浪花,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作者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本。
師: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刻畫,再現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么下闕圍繞著什么來寫?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三秋、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著什么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著優雅的笛聲,晚上唱著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為什么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復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后教師總結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么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里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衣裳。”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后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為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斗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只有這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師:現在我們回到我們的詞句上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寫了哪些人?他們的生活情態又如何呢?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安逸,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么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后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格。這里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于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師:對,這里除了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還有一個隱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詞人的情緒怎么?
生:羨慕,贊美
師:好,現在我們來小結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并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為目的創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后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為了表明他的創作目的和住旨。
師: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中介一下全詞,詞從人物景物入手給我們展示了三幅圖景,大家一起來告訴我是哪三幅圖呀?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手法的運用。那什么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峰層層渲染,才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致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富,意味更為濃郁,而不至于使詩歌過于單調、枯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點染在我們學過的古詩詞總是怎樣運用的'?(PPT展示并明確)
(1)
《長亭送別》
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染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點
師:看完了實例,我們來看看點染在本詞中的運用。
詞總起一筆點出:形勝與繁華,又在接下來的描寫中以三副圖景染之,所以呀,我們看《望海潮》中點染的運用如下:
點染
東南形勝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民生安樂之美
錢塘自古繁華都市繁華之美
師: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大家下去預習下一首詞《雨霖鈴》仔細品味一下我們這位大詞人的不同風格,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討論。
郭曉陽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本單元是學習宋詞,所選四位此人都是宋詞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僅停留在對一詞一作的賞析,要看到作家的特點和貢獻。但考慮到學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師給出明確的鑒賞方向,循序漸進,讓學生有的放矢,學有所得,既能滿足考試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鑒賞水平,完成課標要求——詩詞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應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并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鑒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學習重點】: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鑒賞藝術技巧。
【教法與學法】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言)對于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課件展示)
三、朗讀《望海潮》,因聲求氣。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找兩名同學用最優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課件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課件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家云樹堤沙怒濤
天塹珠璣羅綺————杭州(美麗、富庶繁華)
下片:重湖疊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
千騎高牙————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問題:《望海潮》一詞描繪了怎樣的一種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從歷史傳統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探究問題:1、本詞中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問題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提示:整體看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2點面結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如“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
3大量運用數詞,(十萬三秋十里千騎)
4融情入境,作者把對杭州的喜愛完全融入到了對景物的刻畫中。
5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珠璣羅綺羌管菱歌嬉嬉釣叟蓮娃)
局部看:比喻(怒濤霜雪)夸張(十里荷花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言。老師用課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課件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十、作業布置:鞏固背誦全詞,預習并背誦下一首《雨霖鈴》
板書設計:
望海潮——柳永
意象藝術手法
形勝
杭州都會如何表現——
繁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反復誦讀詩詞,品味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詩詞鑒賞能力,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
3、學習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1、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
2、數量詞運用所體現的風格。
教學方法:
誦讀與感悟、討論與交流、點撥與評說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傾倒: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意大利馬可波羅說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讓人如此難忘、如此歌詠呢?今天我們跟隨北宋詞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紹(多媒體展示)
三、誦讀、感知
1、朗讀第一遍,請同學們自讀一遍,要讀準字音,并把讀不準音的字詞圈出來。
都會(dū)乘醉(chéng)羅綺(qǐ)羌管(qiāng)
2、朗讀第二篇,請同學們再讀全詞,根據詞下的注釋理解詞,并把不理解的字詞找出來,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清嘉: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朗讀第三遍,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概括出詞的上片與下片的內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從湖山勝狀、四時風物、晝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窮其美好風貌,極寫杭州百姓之安居樂業。
四、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鑒賞形象、感受意境)
引導學生讀透全詞并有重點的進行鑒賞(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推敲詞語、描述意境、修辭表現手法引導學生鑒賞,每個同學可以重點選取一句鑒賞,之后形成集體智慧取長補短)
上片重點賞析“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1、“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是主旨句,在結構上總起全文。
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2、“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致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
3、“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由市內說到郊外。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寫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
4、“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簡單幾筆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
(二)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1、“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寫湖岸山峰重疊,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應“疊”二字,寫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把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霞”山水之樂。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樂,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
4、“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是對官員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這祝愿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夸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
五、問題探究:
1、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
明確: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
2、結合上面的分析鑒賞,說說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
明確《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東南的重鎮。
歷史傳統:自古以來,杭州是繁華都市。
自然景觀:有著名的錢塘江、秀麗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們安居樂業,處處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
3、陳振孫在《直齋錄解題》中評這首詞“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詞人是采用了怎么樣的手法,使這首詞達到了這種效果的?
①鋪敘:又叫“鋪排”,多見于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復、對稱而又富于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鋪敘的手法,充分展開敘述,使描寫的事物窮形盡相,它是克服敘事概念化、簡單化的訣竅之一。多方鋪敘;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鋪敘,二是指采用多種方法鋪敘。
如:樂府民歌《陌上桑》、《木蘭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以詞的上闋為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下面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的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②點染,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了然于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但必須強調的是,點染之間不能“有他語相隔”,只能是一氣而下。“點染”是詩詞的一種藝術手法。
“點”:抽象的評點(總寫)“染”:具體的描述(分述)
點染間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須是一氣而下。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染)斷腸人在天涯。(點)
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4
一、詩詞導入
江南勝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詩詞?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脫俗的美。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為人放蕩不羈,但才情卓異。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樂章集》。
2、寫作背景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詞,思考這首詞上片寫了什么?下片寫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生活和平,富足安樂,景色優美,安定和諧,國泰民安,官民同樂等。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四、具體探究
1、作者在詞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圖景?請為這幾幅圖景命名。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明確: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2、找出你喜歡的詞句并進行賞析。(進行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意象、煉字、手法、意境等方面進行賞析)
示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描繪畫面:郁郁蔥蔥的樹木環繞著整個江堤,洶涌的江濤發怒似的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壯闊的錢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
賞析意象、字詞:該句意象鮮明,“云樹”以云來修飾樹,既表現了樹的濃密又與前文“煙柳”呼應,增添了一份清新朦朧之美。一“繞”字表現了綠樹成行,長堤迤邐的情態。“怒濤”中波濤懷怒意奔涌而來表現其澎湃洶涌之態,一“卷”字,極富形象性和動感,再現了錢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飛濺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現了波濤的顏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塹”暗指錢塘江,以“無涯”表現其雄偉壯闊,使詞的意境變得雄渾壯闊。
五、拓展延伸
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對其中關于杭州盛景的描繪大為贊嘆,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決定。并在出兵前賦詩言志,極具慷慨豪邁:“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課件出示:你認為本詞描寫的哪幅畫面激起了金主完顏亮對南宋的覬覦之心,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六、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極力贊美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闋極力描寫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風光和人民安定歡樂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所顯現的繁榮太平景象,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七、布置作業
請課下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對比賞析與本詞在寫景方面的異同。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
我國詩壇有兩大巨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他們二人有著深厚的情誼,但詩作風格卻截然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代表,杜甫是現實派的代表。若將這二人的詩作風格做個比喻的話:李白如同開了一輛小轎車,這小轎車上只載著瀟灑浪漫的自己。而杜甫呢,他如同開了一輛大卡車,這車上載著國家、載著人民。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兩首詩的學習來認識這位詩壇巨星——“詩圣”杜甫。
二、走進詩文《望岳》
看到詩題,我們不難發現這兩首詩的共同之處:都有“望”。一首在望:“岳”,一首在 望:“春”。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試著讀出“杜甫望到了一座怎樣的泰山”? 生齊讀詩文:力爭讀出杜甫所望泰山的特點。 生范讀詩文:讀出泰山的特點。
生分層感情讀:首聯男生讀,頷聯女生讀,頸聯尾聯全班齊讀。
師1問:讀得如此動情,相信大家定能讀出此時的杜甫望到一座怎樣的泰山。請大家在小組內商討后做以總結。
生回答,師板書。高大雄偉
神奇秀麗
令人激動
看不夠 (此處著重引導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點及想象畫面) 師2問:大家通過《望岳》,又望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呢? 生回答,師板書。迎難而上
積極樂觀
師3問:杜甫只是想登上泰山之巔嗎?(適時引導:本詩創作于唐朝最為鼎盛的“開元盛世”時期,此時的唐朝就如這泰山一般“高大雄偉”。)24歲年輕的杜甫他想:為國效力,在這樣的盛世建立功業!
三、拓展延伸《春望》
《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這兩首詩表現詩人的心境一樣嗎? 生自由誦讀詩文,感受此時杜甫的心境。 生齊讀詩文,讀出杜甫當時的心境。 生范讀詩文:余生想象,如果你就是杜甫,此刻站在國都長安城的曲江池畔,你看到了(齊讀詩文)
師1問:看到大家都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相信大家定是被詩中的描述所打動。請大家找到最打動你的詞語分析你的感受。 生回答,師板書。
破敗
淪陷
感傷
凄涼 (此處著重引導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點及想象畫面)
師2問:詩人的眼中望到了凄涼的春天,但他的心中會“望”到什么呢? 師3問:那么,從《春望》中你又望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呢? 生回答,師板書。
憂國
憂民
思家
這憂思背后,我們不難看到杜甫眼中的“凄涼”,更能看到杜甫心中定在望:望妻兒、望家園、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國與家能擁有真正絢爛的春天!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6
1、導入:
有些詩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卻能永遠銘記,千古傳誦!比如:“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結合注釋一走近作者,結合注釋二三了解詞人寫作背景。
3、思考:辛棄疾因何而登“亭”?
明確:為了消愁解悶(板書“愁”)。
4、讓我們走進詩詞,了解詞人的愁情所在。
老師范讀詩詞,學生初步體會愁情。
⑴賞析上片:
同學們集體有感情地誦讀,思考以下問題:
①上片寫景部分有哪些意象?
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
③上片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
(板書:景:蒼涼、空闊——情)
(學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斷鴻、游子;
情:鄉思、孤寂、空有抱負、壯志難酬。
同學們根據品出的情感誦讀。
⑵賞析下片:
同學們誦讀下片,思考問題: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發了什么情感?
(學生回答)典故:張翰、許汜、劉備、桓溫;
情:鄉思、激憤、為國為民——反用其意;
壯志難酬、年華虛度——正面用典。
賞析“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情感:苦無知己、壯志難酬。(呼應上片“無人會,登臨意”)
5、總結:
辛棄疾生不逢時,他的文韜武略換來的是大半生報國無門的悲憤和苦痛。他常常將滿腔雄心壯志化作杜鵑啼血式的悲憤長歌。這是英雄人格意識的變向表達。我們從這首詞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對英雄悲壯人格的追求。然而,也正是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詞,成為一代詞宗,在詞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6、拓展延伸:賞析詞人的《青玉案元夕》,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辛棄疾,用精煉的語言評價辛棄疾。
板書:景:蒼涼、空闊——情愁張翰許汜
典:劉備——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桓溫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2、課后練習第一題。
附:板書設計
望海潮
柳永
景美人驚嘆
杭形勝間
民樂贊美
州繁華天
官愉堂羨慕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教學《望海潮》。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詞的創作年代也可據此定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9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詞的創作年代也可據此定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系,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合課文注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并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著筆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里作者的視線由市內轉到郊外,在這里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為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為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出一種迤邐之態,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云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致了。“霜雪”比喻浪花,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作者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本。
師: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刻畫,再現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么下闕圍繞著什么來寫?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三秋、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著什么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著優雅的笛聲,晚上唱著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為什么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復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后教師總結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么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里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衣裳。”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后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為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斗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只有這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師:現在我們回到我們的詞句上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寫了哪些人?他們的生活情態又如何呢?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安逸,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么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后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格。這里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于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師:對,這里除了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還有一個隱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詞人的情緒怎么?
生:羨慕,贊美
師:好,現在我們來小結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并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為目的創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后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為了表明他的創作目的和住旨。
師: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中介一下全詞,詞從人物景物入手給我們展示了三幅圖景,大家一起來告訴我是哪三幅圖呀?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手法的運用。那什么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峰層層渲染,才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致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富,意味更為濃郁,而不至于使詩歌過于單調、枯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點染在我們學過的古詩詞總是怎樣運用的?(PPT展示并明確)
(1)
《長亭送別》
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染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點
師:看完了實例,我們來看看點染在本詞中的運用。
詞總起一筆點出:形勝與繁華,又在接下來的描寫中以三副圖景染之,所以呀,我們看《望海潮》中點染的運用如下:
點染
東南形勝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民生安樂之美
錢塘自古繁華都市繁華之美
師: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大家下去預習下一首詞《雨霖鈴》仔細品味一下我們這位大詞人的不同風格,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討論。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四、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望海潮》原文和譯文
原文:
江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望海潮》教學反思
《望海潮》對于我來說,是新課文,是人教版必修四中宋詞單元的作品,是柳永歌頌城市繁華富庶的代表作。這首詞意象多,情感充沛,共一百零七字,屬于長調慢詞,難于理解的詞句較多,對于學生來講,鑒賞有一定難度。
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很多老師的教學設計,但感覺這些資料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問題設置極為平常,不能調動學生興趣,探究的問題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就開始自己設計起來。
首先是導入,我從柳永入手,精要地講他名字的由來、作者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本詞的社會影響及本詞誕生的背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再加上我制作的精美課件和當堂現場朗誦,更是讓這種學習氣氛更加濃郁。
在講課期間,我還讓學生不斷讀課文,走進文本,小組合作探究。先從大局入手,宏觀把握全篇文章,用原文詞語概括杭州的富庶繁華,再結合我們的印象中的杭州,對之有一個總的把握,再分析概括上下片的內容,做到了整體上的心中有數。
在探究環節,我設置了三個問題,一個是內容上,作者從哪些方面寫杭州的美麗繁華富庶,選取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感;一個是語言上,分小組起立討論鑒賞其中的一句或幾句,散文化并說出手法、效果;一個是在寫景上,還是分小組起立探討鑒賞其寫景的方法。通過這三個探究題的設置,充分讓學生享受課堂,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和大膽的表達。小組合作了,不再迷茫了,大家回答的時候也有的說了,學生更加自信了,思維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在探究環節,我也引進了小組競爭機制。課前,把學生分好小組,每個小組都給自己組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如“北冥魚”、“懷瑾”等。我在課前就把這些小組的名字在黑板上寫好,到探究的時候,學生開始回答問題,回答對一個加2分,起初是幾個人舉手,到后來就變成搶答了,場面極為火爆,也讓講臺上的我和在場的老師感到震撼。原來,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這樣調動。
整個探究環節用時近30分鐘,主要是學生的盡情表達和老師的適時點撥引導,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受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
在這節課的后8分鐘,我做了一個知識遷移拓展,在給我自己班學生講課的時候,我布置了一個作業,每個學習小組完成一篇仿作,題目為《望海潮秦皇島》,高一2班侯雨奇同學的作品寫得最好,我就把它拿到這節課請大家賞析,一個16歲少年的作品,能寫出這么有內容的詩詞實屬不易。全體19班學生對此進行了小組合作賞析,從內容、手法到語言、結構,學生們賞析得很好,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縱觀這節課,我覺得自己上得比較成功有如下亮點:
1、學生有效活動較多,小組合作得很有效率感,討論熱烈,回答問題積極踴躍。
2、學生讀書,教師要求明確具體,極富氣勢。
3、教學流程順暢,教師語言簡潔,教師的語言極富鼓勵性。
4、教學設計充分體現課標精神,問題設置讓學生有話說,還有一定的約束性,能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3、學習詩詞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學習煉字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詩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復誦讀,感悟體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 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 官------愉 (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
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讓我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并分析。
(1)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 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 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 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2、課后練習第一題。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
二、1、教師范讀,請學生注意讀音、斷句
2、學生齊讀
3、請學生根據出示的誦讀提示和注釋自由讀課文
4、提問詞義,學生個讀
【感受:1、很規范很傳統的詩歌教學第一環節】
三、分析上闋:
1、前三句:
①請學生描繪,然后問:有什么感受?
②比較:“長憶孤山”與課文“東南形勝……”
生答師點撥
過渡: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關鍵詞——形勝,都會,繁華
【感受:2、此處比較甚好,于無疑處生疑,比出了原文的意蘊】
2、品讀“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師:改為“綠柳小橋……”如何?
生分析:原句更大氣,“煙”顯得朦朧
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可以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如何?“珠簾”正好和下文的“競豪奢”照應
教師引導:原文中“風簾”更有動感
學生反駁: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經有“風”,前后句是動靜結合
教師請其他同學談看法,另一學生說: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
教師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下探討吧
【感受:3、此處和本課另一處是課堂自發生成的,是優秀的學生說出的個性見解這兩處給所有聽課老師和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為授課老師沒有把握住精彩的生成而遺憾平心而論,如果我們處在這種大賽的舞臺上,處在那種緊張的情景下,我們能把握住這精彩的生成嗎?我的答案是:至少我不能完全把握住我在聽課時,又震驚又激動——震驚的是很可能我也把握不了這樣的場面,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激動的是我能教到這樣優秀的學生該有多好啊!在平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對話,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說說生成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表達了他對生成的看法:“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一個好的教師,并不見得能明察秋毫地預見到他的課將如何發展,但是他能夠根據課堂本身所提示的學生的思維的邏輯和規律性來選擇那必要的途徑而走下去”教師講公開課,要把課備到特別透的地步,以隨時生成“不可預約的精彩”我省名師代昆鵬講《定風波》,充分的備課使他足以應對優秀學生任何的提問和課堂生成(詳見拙作《準備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見20xx年1月26日《教育時報課改導刊》)我們應該向代老師學習
再來談此處的突發事件課堂上,最后一個學生回答:“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當時我聽到此處,豁然開朗,忍不住拍案叫絕說得多好,這就是學生的力量啊!是啊,此時教師或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說:“你替老師做了回答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可見這位同學注意到了原詞中的動靜結合,故也改成了動靜結合的句子但是,它的下一句緊接著是‘參差十萬人家’,所以此處強調的是人家多所顯示的繁華,而非豪奢的繁華而‘競豪奢’所總結的則是與其緊挨的上文‘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你的改動或許是作者最初想到的,但作者為了每一層所強調的重點,或許忍痛改成了現在的句子總之,你的句子同樣精彩”
呵呵,這都是事后諸葛亮的不當之言還是那句話,若我處在當時的情境下,我亦不能把握好,我們不能苛責余老師】
3、品讀“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①學生描繪這幾句的畫面
②這幾句中哪個字更好?
學生賞析:“卷”……
教師引導:卷起千堆雪……
教師說:請大家對這幾句連讀三遍,一遍比一遍大
【感受:4、析畫面,煉字,這些環節進行得有聲有色】
4、品讀“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問:為何選“珠璣”“羅綺”?
生答師點撥
【感受:5、分析意象也很典范】
5、學生齊讀上闋
四、下闋:
1、學生個讀
2、品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句
問:哪個詞表現了老百姓的快樂生活情態?
A生答師點撥
B教師引導:你想到了什么?生答,教師也談自己的感受
C齊讀
【感受:6、抓點抓得太好了!“嬉嬉”二字品得相當到位】
3、品讀“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①哪些詞表現了官員的快樂?
生答:乘醉,吟賞
教師引導:請與歐陽修“而不知太守游之樂也”的與民同樂比較
學生比較
另一學生突然說:“老師,我覺得本文與民同樂有點假,因為作者寫本詞是為了奉承官員作者寫得這么美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可能背后(的景)不是這樣”
教師:你思考得更深刻咱們班學生的思維真活躍啊由于時間關系,咱們在這里不做更多的探討了,同學們下課去研究一下
【感受:7、這里又出現了一次沒有把握好的生成詳細的解析見感受3若是我,也會把握不住后來,王婭老師評課時提出了一些解讀而我當時聽到學生的這個看法時,心中很為學生的部分看法叫好——難道這首詞沒有奉承之意嗎?當然有學生的感覺多敏銳啊,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部分看法】
4、請學生描繪“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麗畫面
生寫作、展示
【感受:8、此處的寫作與上面的比較、換字、直接品味等教學方法又有所不同,方法多樣,教學節奏鮮明】
五、總結:
1、教師總結時把自己的板書形成畫軸
2、教師展示自己的詞作
【感受:9、教師板書成畫軸,很別致,匠心獨運
10、教師敢于寫詞,有實力,有功力,可惜沒有時間念】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并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
鑒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學習重點】:
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
鑒賞藝術技巧。
【教法與學法】
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復誦讀 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言)對于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展示)
三、朗讀《望海潮》,因聲求氣。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
找兩名同學用最優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 畫橋 風簾 翠幕 十萬人家 云樹 堤沙 怒濤
天塹 珠璣 羅綺 ————杭州(美麗、富庶 繁華)
下片:重湖 疊巘 桂子 荷花 羌管 菱歌 釣叟蓮娃
千騎 高牙 ————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問題:《望海潮》一詞描繪了怎樣的一種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從歷史傳統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探究問題1、本詞中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問題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提示:整體看
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2點面結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如“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
3大量運用數詞,(十萬 三秋 十里 千騎)
4融情入境,作者把對杭州的喜愛完全融入到了對景物的刻畫中。
5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珠璣羅綺 羌管菱歌 嬉嬉釣叟蓮娃)
局部看: 比喻 (怒濤霜雪) 夸張(十里荷花 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言。老師用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四、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體會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壯闊優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是學習重點,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感悟詞的壯闊優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是難點。
【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審美欣賞
【輔助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配樂朗讀,讀出節奏,感受語言美。
【學生朗讀后,教師指導節奏、用韻,示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美感】
三、知人論世,了解背景,感悟詞意。
【學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內容)和風格,簡介背景,體會詞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
【上片】寫杭州城的風光優美與經濟繁華。
【下片】寫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與祥和歡樂的生活畫面(形勝、繁華)
【詞的背景與風格簡介】
四、誦讀欣賞
【誦讀要求】讀出優美的風景,讀出優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
【誦讀指導】節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韻味十足,余味無窮。
【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杭州風景詞句,要讀得婉轉清麗,讀出驚艷贊嘆之情;錢塘江觀潮詞句,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雷霆萬鈞之勢和觀賞者的驚嘆之情。“競豪奢”語氣要上揚而有余味。
【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節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感受意境、欣賞簡析)
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意象氛圍、表現手法或者煉字等任一方面簡單說明喜歡的理由。
六、遷移拓展、比較鑒賞
善于鋪敘,是此詞一大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精心選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從時空極力鋪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的極度繁華。
試比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時、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與細致刻畫。寫一段文字,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的作品,并簡單說明理由。
【文本與資料】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形勝:地理條件優越。三吳:吳興、吳郡、令稽為三吳。都會:大都市。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怒濤:洶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指錢塘江。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盈:充滿,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外湖、里湖,故稱重湖。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清嘉:清秀美麗。嘉,一般作“佳”。三秋:農歷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稱羌管,泛指樂器。泛夜:指在夜間飛揚。嬉嬉:歡樂快活。蓮娃:采蓮姑娘。千騎:形容州郡長宮出行隨從眾多。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煙霞:山水美景。圖:描繪。鳳池:鳳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泛指朝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了解柳永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
詞,產生于晚唐,興盛于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余;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響: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四.整體感知。
1.請同學聽錄音,注意詞中生字的讀音,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場景?并試著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受?
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于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于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五.寫作特點。
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運用了點染的表現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如《天凈沙秋思》中前四句為染,最后一句為點。結合例子來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著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了大都市的風彩。(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點染。
六.小結。
這首詞著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七.板書。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歷史傳統史
驚嘆
環境優美、經濟繁榮、
3.自然景觀
贊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
羨慕
圖景
5.生活圖景
八.作業:背誦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