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 B.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作業:
抄寫詞語
色味雙美 零七八碎 萬象更新 男女老少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各形各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對于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五、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在外邊的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作業:抄寫詞語
色味雙美 零七八碎 萬象更新 男女老少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各形各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對于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設計:
年前 忙碌
過年 熱鬧 }喜慶、歡樂
年后 平靜
附習題:
《北京的春節》同步練習
雙基再現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臘月 風箏 葡萄干 飽經蒼桑
b.攙和 吆喝 放鞭炮 層巒迭嶂
c.熏染 流覽 荔枝肉 殺豬宰羊
d.焰火 榛子 菱角米 熬臘八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①目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和商業上的投機心理 著學術。一些學者忘記了學術原則,或急功近利,或取媚世俗。
②2007年1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喀麥隆共和國簽訂《聯合公報》,雙方 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相互支持。
③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條件日益 ,這就為互聯網用戶消費視頻提供了可能。
a.侵襲 許諾 改善
b.侵蝕 許諾 改進
c.侵蝕 承諾 改善
d.侵襲 承諾 改進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元旦的光景與除夕大相徑庭: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b.干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c.辛棄疾繼承并發揚了蘇東坡的豪放風格,以翻云覆雨的筆力、激昂跌宕的氣勢,抒情言志,針砭時弊,成為南宋詞壇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d.民警從停車場工作人員處獲悉,一男子開來一輛來路不明的小轎車。通過查詢該車車牌號,民警確認這是一輛被盜車,于是決定守株待兔,抓捕罪犯。
4.★★★選出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加強對全球環保意識的教育,是當前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
b.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起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c.大樓之所以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施工人員素質太差。
d.“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幾乎成了每位莘莘學子的座右銘了。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只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只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
b.在舊社會里,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后人們再享用。
c.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d.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生詞。
2.了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匯,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禮貌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必須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學會場景描述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各地的春節習俗。
教學過程:
上課的前一天,布置預習課文資料,開展以下閱讀實踐:
1.默讀課文兩遍,誦讀兩遍,讀通、讀順課文。
2.識記字詞,給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詞,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搜集有關作者老舍和有關春節的資料。
4.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5.透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或收獲,請寫在書上。
一、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了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關于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二、檢查預習效果、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一)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綱自由地朗讀課文,看一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出示自學提綱(課件)。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二)交流匯報。
1.認讀生字新詞
臘八粥蜜餞摻和黏稠通宵小販蒜瓣
水滸傳嫻熟毛驢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導書寫:熬榛
2.讀準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風箏(zhēmg)
3.讀準多音字。
當鋪(pù鋪(pū)路
4.這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熱鬧、喜慶、祥和、團圓)
5.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一)看來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已經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這么熱鬧的春節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了什么時候,春節就結束了
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北京的春節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填表。(課件出示表格)時間風俗習慣
(二)生匯報填表資料,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這么熱鬧的春節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了什么時候,春節就結束了北京的春節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學生回答。
教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師:過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就結束了。
師:可見,北京的春節長達一個多月,那么多的風俗習慣。一會兒功夫就讓我們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條理,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生答。(板書:時間順序)
四、品讀課文,升華感受
透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過春節過得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就就應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細細品味這熱鬧、祥和、喜慶又團圓的春節。品讀自己喜歡的日子,試背。
1.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我展示誦讀狀況。
3.師生共同評議朗讀狀況。
五、美讀課文,加深體會
北京的春節在老舍先生筆下就像一幅幅畫面展此刻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再一次走到課文中去,去感受熱鬧、喜慶的春節吧!
學生美讀全文,播放音樂。
六、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老舍先生寫的這篇課文,我們也能夠把它編成一首童謠。我們一起拍著手,來讀一讀這首童謠。(出示課件)
老北京,過春節,臘月初旬就開忙。臘八粥,家家香。臘八蒜,色味雙,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戶戶過小年。除夕夜,真熱鬧,做菜守歲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兒逛廟會。初六戶戶新開張,店里伙計并不忙。正月十五鬧元宵,張燈結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過,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業
課后搜集不同地區的人過春節的不同習俗,了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試著也寫一寫。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時間順序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4
【說教材】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學生并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并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后教師做板書。
三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為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并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么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后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5
一、回顧全文,情境導入
1、唱歌謠想春節,和老舍先生一齊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節。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北京春節的呢都是什么時間你能不能按照時間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課文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十分熱鬧,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3、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4、出示本節的課的學習目標。
二、分清詳略
1、在這些日子的描述當中,老舍先生把什么資料寫得比較詳細,又把什么資料寫的比較簡略呢快速默讀課文,把詳寫的資料用括號括起來。
2、學生匯報,板書:(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詳寫片斷,品讀課文,感受節日氣氛
1、在詳寫的這些資料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呢深入的讀讀,勾畫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2、學生自由讀
3、學生交流:
(一)臘八:(課件出示句子)
“在臘八那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農業展覽會。”
從“家家都”都能夠看出節前人們的忙碌,對春節的重視。
“農業展覽會”是說粥里的各種豆、米、干干過十分多,多得好像聚在一齊開展覽會。(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動的比方,把臘八這天人們的忙碌描述得如此風趣。板書:忙碌
“把蒜瓣放進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一個“翡翠”寫出了蒜瓣的形、色;一個“辣”字寫出了醋的味道,這樣的色味雙美當然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讓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詞的簡潔、巧妙。
(二)除夕
1、知名讀第七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給你什么感覺呢板書:熱鬧
3、你們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熱鬧”呢
★人們的活動“家家趕”“到處”“男女老少都”“萬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為了父母延壽。
師:從這些詞語當中,我們能夠看到人們是多么重視除夕夜的團圓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歡度除夕,當然熱鬧了。
★從味、色、聲的描述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華”“鞭炮聲日夜不絕”
師:從味道到色彩到聲音,除夕這一夜,作者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無不體現出除夕的熱鬧,也讓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觀察的細膩。
3、除夕這天,你是怎樣過的呢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吧生自由說
小結:是啊,熱鬧的除夕,處處洋溢著喜慶,訴說著團圓的故事。
4、指導朗讀:想象著這熱鬧的場面,有滋有味地把這一段讀讀。
(三)正月初一:
1、指名讀第八自然段課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樣與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形容兩種食物毫無共同之處。
“正月初一”與“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課件演示:“鋪戶……全城都在休息。”
這樣的“截然不同”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板書:悠閑
2、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們的游戲自在
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鋪戶們,伙計們。
小結: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每個人都在拜年,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總之都沒有閑著的,分明都是那么快樂簡單自在。
3、指導朗讀:誰愿意讀出這簡單自在的感覺。
(四)元宵節
1、誰喜歡寫元宵的這一部分。咱們先不著急說,讀讀這部分,看看作者寫的最多的是什么(燈)
2、再讀課文,把描述燈的語句畫出來,讀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
3、學生匯報交流:
“正月十五……紅火而美麗。”板書:紅火而美麗
“有名的老鋪子……故事。”一連串的排比,讓我們感受到了“燈”的數量多、種類多。
“家中也有燈…….叮叮地響”完全走進了燈的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美麗啊!
師:讓我們也進入這燈的世界里遨游,感受這份紅火而美麗吧!
課件演示:各種燈的.圖片。
4、想象:假如你在這燈的世界里暢游,你還會看到怎樣的花燈呢
小結:是呀,在這五光十色的燈的世界里暢游,讓人情不自禁,讓人流連忘返,難怪老舍先生說課件演示:——“元宵上市,春節的有一個高潮到了”
——“這的確是完美而快樂的日子”
四、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剛才,我們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詳細描述的四個部分資料,感受了北京春節的溫馨而完美,那么好還又那些部分寫得比較簡略呢再回顧課文看看。
2、學生討論。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抓住主要特點來描述。突出了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讓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們的習作中也能夠運用這種詳略得當,抓主要特點描述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6
《北京的春節》是20__年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作者老舍先生運用樸實自然、京味兒十足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北京春節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作了如下反思。
首先在教學環節上,我做了如下安排:
1、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用何東的一首《拜年啦》引入,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里,在濃濃的年味中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接著引導學生溫故知新,瀏覽課文,回顧上節課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采用了哪一種寫作順序,理清文章結構。為新授課做好準備。
2、走進新課,感受風俗
新授內容重點放在研讀“臘八、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五部分。在分析課文時,我先講述描寫“臘八”的部分,做個示范,引領學生了解臘八習俗及作者語言的豐富;其次讓學生采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學習描述“臘月二十三”的內容,讓他們自己體會人們對小年的重視,送灶王的習俗;然后再帶領學生賞析描述“除夕”的部分,讓學生了解這一部分采用了先總后分的結構,從兩個方面凸顯了除夕的熱鬧;學習“正月初一”這一部分時,讓學生合作探究,他們探究到了初一和除夕熱鬧的不同之處:除夕是忙碌的熱鬧,而初一是休閑的熱鬧;不同身份人物的活動也各不相同;學習“元宵”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知道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然后讓學生探究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燈的數量多?哪些地方體會到燈的種類多?并模仿文中語句用“有的……有的……”說一組排比句。
3、綜觀課文,體會詳略
北京的春節前后四十多天,有許多事情,可是作者只詳寫了臘八、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的事情,而對其他部分進行略寫。因為這幾個日子最能表現北京春節的特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品味語言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用的是地道的北京方言。我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句子,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京味兒十足,生動豐富。
5、閱讀拓展,隨堂練習
閱讀課后“閱讀鏈接”中斯妤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將其與課文的相關部分作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確立的主題不同,詳略安排也就不同;同時也體會到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單元人文主題。
6、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讓學生課下了解家鄉風俗,寫一篇短文,做到主題明確,詳略得當。
這六個教學環節條理清晰,環環相扣,設計合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其次,這一節課還有不足之處:
一、課前沒讓學生去搜集各民族過春節的不同習俗,沒有適時地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感悟老舍京味兒十足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多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
三、本課的教學中,學生讀得不夠充分,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這是以后必須重視的。
教學是一門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推敲、反思的地方。我會在一次次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己。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和2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說說你們家鄉過春節的一兩件事嗎?
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請學生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交流匯報,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元旦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細讀課文,了解習俗
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填寫下表,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時間 主要事例
臘八 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 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 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
元宵 懸燈結彩,放花炮
交流填表情況,老師相機在表格中板書關鍵詞。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
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嗎?
四、朗讀體會,感受民俗
通過閱讀填表,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元宵節)
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出相應的段落,試著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五、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系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臘月 熬粥 餃子 臘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廟會
對照課文檢查改錯,評出本次的聽寫冠軍。
講解易錯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豎不能和下面的一撇連成一筆;“醋”字的左邊不能寫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主要有哪幾個時間段?
指名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
準備過年。
①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請找出課文中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亂、緊張”)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兒在忙些什么?他們這時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④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
⑤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⑥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干些什么。
過年時。
①交流: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②都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元旦、元宵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元旦:悠閑、快樂;元宵:紅火、美麗。
④品讀“除夕”一段,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⑤品讀“元旦”一段,進一步體會元旦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寫人們“逛廟會”的地方,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⑥重點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么?
重點句子品讀:“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三、總結課文,領悟寫法
總結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五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再讀寫“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③如果讓你寫春節,你打算怎么寫?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寫一寫。
四、作業
朗讀課文,讀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板書:
北京的春節
除夕:喜慶、團圓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2.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書寫好的對聯
教學過程
一、 歌曲激趣導入。
1、 課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顧過年情景。
師:從這首喜慶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過年的有關事)
這首歌是我們常在過年時唱到的一首歌。
2、 課件出示關于北京春節的圖片。
師:瞧,這是哪在過春節呢?生:北京。板書:北京
3、 引入: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在語言大師老舍的引領下,去細細品味北京的春節。板書:的春節
[意圖:通過歌曲的導入,感受快樂喜慶的氣氛,雖說是課堂剛出發,但希望學生能從歌曲圖片中能有熱流在沸騰了。]
二、 復習課文,用童謠來回顧北京過年前的準備。
1、 回顧課文1—7自然段。
師:北京人過春節都會做些什么呢?
2、 出示童謠,用韻律表現童謠。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我們學過的一首歌謠來回答嗎?
[意圖:練習與游戲結合,童謠是基礎訓練上的誦讀題,韻律是下課自編的,在課堂上演練,體會成功的喜悅,也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也是快樂的。]
三、 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 除夕
1、 引入片段學習。
師:過年之前,北京人就已做好了精心的準備,做了這么多精心的準備,是為了迎接哪一天的到來?(除夕)
師:你們喜歡這一天嗎?
2、品讀除夕片段。
1)同學們,老舍把除夕這一部分安排在哪一自然段?
2)讀第8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除夕,那就讓我們高高興興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8自然段吧!
師:從你們剛剛讀的情況足以看出你們很興奮,的確很喜歡除夕。那么,你為什么會中愛除夕了?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嗎? 板書:除夕 熱鬧
師:從哪可以看出除夕很熱鬧呢?
還從哪可以看出除夕很熱鬧呢?
師:說得非常棒,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回答,回答也很完整。
師:誰還能像剛剛這些同學那樣表現得如此出色,再來說說。
師:噢,除夕那天各種鞭炮從十二開始,一點、兩點……直到天亮,響個不停,這就是日夜不絕,真是熱鬧呀!
師:除了鞭炮聲,還有什么熱鬧之處? 這天,出門在外的人……
師: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其實,我們現在也有守歲的習俗,讓我們回到春節的現場一起來守歲,手拿出來,一起倒數迎接新年。5、4……(播放新年鐘聲)
3 小結:對呀,從零點鐘聲開始一直到天亮,人們圍坐在一起辭舊歲、迎接新年的到來。
4 延伸:孩子們,除夕夜你們一家在做什么呀?
師:是啊,我們的除夕和北京的除夕一樣的熱鬧,也會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守歲。真可謂是熱熱鬧鬧辭舊歲。(貼上聯:熱熱鬧鬧辭舊歲)
5、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師:把書拿起來把熱鬧的除夕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來讀第8自然段。(課件播放《春節序曲》
師:這才叫讀得有滋有味,老北京的除夕真熱鬧!
[意圖:抓住課文內容,深入分析,同時又讓學生談談我們南方的年俗,所謂“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
<2> 元旦——初六
1、自學9—11自然段。
師:領略了熱鬧的除夕,還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們的學習能力一定很強,自學9—11自然段,做好自學筆記。
2、 交流體會。
(1) 學生做好筆記后交流。
(2) 教師做小結詞。
師:這些活動可以看出北京人在這幾天十分休閑,真是高高興興迎新年。 板書:(板書:休閑)貼下聯:高高興興迎新年
3、 小結:同學們你們用精美的語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師帶進了熱鬧的元旦,謝謝你們。
[意圖: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已經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了,只*老師牽線去學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所以自學、交流是不必少的,這也需要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做。]
<3> 元宵節
1、配上音樂,讓學生自由想象
師:如果說除夕是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現在,就讓你們來做一回導演,請你精心為元宵節籌備一個燈會,你會做哪些準備?
2、小組交流。
師:小組討論交流下,比比哪組最有創意。
3、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的點子真是多,讓我們享受了如此美麗的元宵節。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北京的元宵節是怎樣的?
4、 默讀12、13自然段。
師指導用課文原句回答。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老舍用上一連串的有的,這是一種什么修飾手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生:突出燈的種類多)
5、過渡: 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 );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春聯,人人穿著新衣裳,可它們都沒元宵節美好快樂。
(板書:美好快樂)
5) 配樂有感情的讀這一片段。
[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多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再來組織學生說,想、說結合,也能有效的提高口語能力。]
<4> 春節結束
1、師: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春節結束了。
2、師:過了一年,你們又將長大一歲,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
3、貼橫聯:新年快樂。
[意圖:讓學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聯的特點。]
四、領悟寫法
1、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六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你從課文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意圖: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老舍的寫作方法,再加以實踐指導,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3、 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師:昨天,同學們寫了一篇日記《我的春節》,如果此時再讓你重寫,你打算怎樣寫?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意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特色進行鞏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讓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
六、結束語:老北京的春節結束了,同學們可別遺憾,再過兩過月,2009年的春節就要來到了,同學們到那時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們資興的春節。
板書:
北京的春節
熱 新年快樂 高
熱 除夕:熱鬧 高
鬧 元旦:休閑 興
鬧 元宵:美好 興
辭 迎
舊 新
歲 年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是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課文。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達了作者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民風民俗”。對于“民風民俗”的學習,學生雖然學習過一些:如二年級下冊的《難忘的潑水節》等,但并不是主題的深入學習。本文是本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為單元的開篇課文,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方法: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走進課文、閱讀“閱讀鏈接”的資料和搜集資料,了解一些關于北京的春節的傳統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二是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對比閱讀進一步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布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為以后的課文學習作好學習遷移的準備。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大師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語言和北京春節民風民俗的理解,對于南方的孩子們是不容易的。且課文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及其好處,學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彩、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目標:
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策略
讀中感悟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1.搜集關于春節的詩歌、童謠等。2.搜集各地過春節的民風民俗。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生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寫作的順序。
4.了解老北京春節前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一)學生匯報搜集春節的資料。
師:(播放賀年曲)春節,一個萬象復蘇、草木更新的節日,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一個隆重而傳統的節日,關于春節同學搜集了哪些資料,跟同學分享。關于春節的來歷。
1. 學生匯報搜集關于春節來歷的資料。
2. 學生匯報搜集關于春節的詩歌、童謠等。
(二)出示北京春節童謠,導入課文
1. 齊讀童謠。
相關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2. 導入課文。
師:這就是北京的春節的寫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過個春節是吧。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過程,了解寫作順序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2.北京的春節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二)反饋檢查:
1.學習生詞,指導書寫。
2.解決疑難。
3. 交流對北京春節的感受。
(三)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1.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2. 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
師: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將北京的風俗寫清楚的? (按順序填寫在下表的時間欄內)
3.學生匯報。
4.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三、品讀感悟,細賞風俗,體味特色文化
1.品讀“臘八”
(1)學生匯報表格填寫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特色,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a換詞理解“農業展覽會”。
b聯系臘八粥的材料理解“農業展覽會”,體會老舍語言的樸素與幽默。
c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臘八粥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獨具北京傳統的一種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a引導抓住“翡翠”、“色味雙美”,體會作者敘述的精妙。
b指導學生聯系資料談談北京關于吃餃子的風俗。
2.品讀“二十三”
(1)學生匯報表格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習慣,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四、小結,布置作業
(一)教師總結延伸。
(二)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構思如何開展調查“民風民俗”的活動。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分清詳略,練習朗讀,領悟寫法
1、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2、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那一段,力爭讀出感情,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三、課內拓展:“閱讀鏈接”
閱讀“閱讀鏈接”中的兩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課外拓展。
以“鄖西人的春節”為主題,借鑒本文的表達方式與寫作方法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寫出鄖西人春節的特點。
2、表達出你對節日的迷戀之情。
3、要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1
《北京的春節》是六年級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很有幫助。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怎樣激發學生對學習、運用語言的興趣,訓練學生扎實的語文能力,找準讀寫結合訓練點,使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自主讀文,讀中感悟
閱讀是培養學生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文質兼美的文章,能使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是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載體。所以,以讀為主的教學是本課的教學主線。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并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們都有些什么風俗習慣,并完成表格填寫;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作者是將哪幾天作為重點來寫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再接著就是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的句段,仔細研讀,體會孩子們過春節的感受;最后,再回顧全文,看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什么,體會文章的主題。
二、認真領悟表達方法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所寫內容時間跨度較大,場景描述較多,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路,把握住整體內容。文章包含的內容如此之多,教師就要教給學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樣才能安排好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達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在學習了除夕這部分內容后,先引導學生找本段圍繞哪句話寫?突出什么?通過描寫哪些風俗突出這個詞?再讓學生仿照老舍總分的寫作方法,說一說家鄉的春節。再者,將敘述和描寫融為一體的表達方法,如腌制臘八蒜,熬制臘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北京的春節習俗,實際上是向我們展示這種民俗的內涵,她代表親情、鄉情、祝愿、期盼、團圓,以及由此反應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傳統。這些表達方法我在教學中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收到的效果還是蠻好的。
三、不適時宜的進行小練筆
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是看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一位老師的語文教學成績的評價,但從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可看出。如果小學畢業了連一篇記敘文都寫不出來,甚至前言不搭后語,這位老師的語文教學一定不能算成功。教學《北京的春節》中老舍描寫臘八蒜的句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老師出示了西紅柿炒雞蛋的仿寫后,學生的仿寫也很精彩。學習《北京的春節》時,先讓孩子們閱讀課文,課文寫了北京的春節的哪些風俗習慣?那么你在寫我們五蓮的春節,尤其是寫我們的春節習俗時,你會怎么寫?哪些好詞好句你可以舉一反三運用自如呢?孩子們在閱讀之后就寫了《家鄉的春節》的作文,從作文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寫得是比較成功的:按時間順序寫得詳略得當,較好地表現出了春節那種熱鬧、祥和的氣氛;特別是孩子們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快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樣的讀寫訓練,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調動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升華情感的同時,必然會激起表達感情、抒發情感的欲望。使學生在沉浸于文本語言和情景的基礎上,自由述說、自由運用本課習得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幾點思考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以讀促悟每一個學習目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完成,老師極少去代替。
(二)比較成功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應該再準確,教學節奏應該明快一些。
(二)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對于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
(三)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多讀,用不同的方式讀,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想:怎樣能讀出熱鬧?哪些詞句要讀重一些?那些詞句讀的快些、急些?指名讀,學生評,再讀,老師范讀,學生再評,學生自讀。而在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時,可以用全班齊讀,分小組比賽讀等方式。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對語文課堂上開展以讀為主,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認識到在教學中還需要對細節的更多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2
一、說教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本文以時間為線索,介紹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加對祖國民俗文化的了解。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和理解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閱讀形式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料呈現,學生能夠生動的把握文章內容。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萌生對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和保護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目標的分析,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確定本課的重點、難點如下:首先學生能夠熟悉并正確運用重點的字、詞,把握句子的含義;其次是從整體上把握作者構思文章的思路以及獨特的表達方法;最后是能夠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的氣氛。
二、說學情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在教學中,了解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年級的學生求知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對于文章中描述的豐富的春節活動背后所給予的文化內涵,僅憑自身的經歷很難形成深刻的理解,這些都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六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采用以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為主輔之以講授法的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培養其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根據六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新課改理念的指導,本課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部分,依次為:導入、新授、鞏固、小結、作業。
(一) 導入
一上課,我會問大家這樣的問題:“大家過年的時候都有哪些活動”這個時候同學們會有各種答案,不管學生們的回答如何,我都予以積極的鼓勵,并適時的提出,“大家想不想知道北京的人們是怎么過春節的嗎?”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順勢導入今天講課的主題《北京的春節》。
(二)新授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三個環節進行。
首先:初讀,感知內容。學生通篇閱讀文章,遇到生字詞可利用手邊的工具書查詢,也可以問周邊的同學,在初讀文章的基礎上,能夠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掌握文章中的14個生字的音、意,通過工具書的查閱結合上下文理解“嫻熟、通宵、彩排、精密”等生詞的含義。
其次:細讀,理解文意。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我會以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的簡略?”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小組內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全班進行分享小組意見,我予以適當的補充,文章以時間為主線,分別描述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的活動。
再次:精讀,體會文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學生們可以在老舍先生詳細描寫的四天中,選擇最為喜歡的一天深入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把他畫下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物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氣氛,體會老舍語言詳略得當的魅力。
(三)鞏固
互動結束后,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找幾位同學在班內做示范性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感情。
(五)小結
課堂鞏固練習之后,我會讓學生根據板書的內容,結合課后的練習題,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并請一位同學講述自己總結的成果,若有遺漏的知識點,我再做補充。
(六)作業
在課程結束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任務,寫一篇300字的小作文,主題為《我最喜歡的節日》,下次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本課的內容,結合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邊分析課文邊直觀形象的板書,幫助學習更好的學習。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專題是“民風民俗”。作家老舍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課文樸實的語言中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學理念:以學生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利用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起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思路: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優勢自學生字詞語,就掌握的信息質疑問難,繼而主動探究,悟讀課文。在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理解課文,發展思維,提高語言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利用網絡課件自學本課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上網閱讀、歸納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過程與方法: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倡自主學習,能就掌握的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品讀北京的年味,充分感受北京的年俗,體會作者詳略得當的描寫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
2、激發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設計并制作相關知識的教學網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文中生字詞語,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重點研讀三個高潮部分。
教學步驟:
一、童謠激趣,共話春節。
1、欣賞童謠,激趣導入。
2、回憶春節,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富有夸張意味的動漫童謠,勾起學生對自己春節生活的回憶。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解疑問難。
1、字詞認讀。
2、整體感知。
3、結合預習,質疑問難,自讀解疑。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的設計一方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質疑問難,自讀解疑是讓學生結合課前的預習提出自己尚未讀懂的地方,既是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體現,也便于教師以學定教,調整教學設計。
三、品讀年味,感受民俗。
1、欣賞年俗,感受年味。
2、概括習俗,了解年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學生自主地欣賞感受北京的年俗,在引導學生了解北京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后,讓學生概括自己最喜歡的一天的風俗習慣并通過網絡展示,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體現了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特點。
四、細讀感悟,體味高潮。
1、了解北京春節的高潮日是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2、品讀高潮。
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勾畫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整體感受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后,深入地體味北京春節的特點,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有感情的朗讀便會水到渠成,體現了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讓學生選擇最難忘的一個高潮日來交流,這也是本課教學中選擇性學習方式的又一體現。
五、分清詳略,對比閱讀。
1、分清詳寫和略寫的部分。
2、對比閱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對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的明確,同時讓學生明白同樣寫過年,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六、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總結:同學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北京的春節是這樣的,其他地方的春節呢?請大家課后登錄“中國民風民俗網”,去了解各地的春節習俗,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寫一寫,也可以寫我們這里的春節。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進一步培養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興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臘八”節,進一步感受北京的春節習俗。交流自己收集的春節習俗,完成課后作業。
教學過程:略
我的教學體會: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俗白”又有趣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中所列舉的大量老北京的春節習俗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切入點,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比如,在導入新課時,我播放《過大年》的動漫童謠,有趣的童謠讓學生仿佛又回到了春節的日子里,心里忽然就涌起了許多有關春節的回憶,學生交流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了解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便是一種心理需要的。再如,學生在感受北京春節的高潮時,讓學生結合自己過年時的感受勾畫批注實際上是讓學生表達自己過年時的感受。
充分運用網絡環境和色彩明亮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意境,接近了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喚起了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學生在讀中生疑,又在讀中解疑。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他們自主地閱讀課文,自主地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有趣和閱讀的快樂。這種積極的情感使這節語文課充滿了人文色彩。
怎樣最好地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這節課也做了一點嘗試。如: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組織學生的預習,課前讓學生利用網絡課件自學生字詞,這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展示和鍛煉。又如:在學生充分感受了北京春節的年味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天,深入閱讀概括習俗,并填入表格。
當然,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如何將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設計得更科學,更合理,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理念】
1.借助“龍語語文”資源輔助教學,將平面的語言文字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運用了“龍語語文”里大量的關于過春節的實景圖片、影像,給學生予視覺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縮短了學生時空距離。
2.借助龍語電子課本輔助教學,在分析課文時,借助電子課本出示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電子課本里的關鍵詞語,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討論疑難句子的含義,推敲詞語句式表達效果,培養了學生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等抽象思維能力。
3.利用“龍語語文”廣闊的教材資源查詢相關資料,不失為拓展課堂,進行綜合實踐的一個很好途徑。有了網絡中豐富的素材、資料,我們可以把課堂延伸到更深遠的空間,給學生提供關于各個民族節日習俗的信息,利用豐富的資源,向學生提供關于各民族春節習俗的資料、圖片、研究網站等網頁鏈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的是節日風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學情分析】
每年的春節對孩子來說比較熟悉,可遙遠的首都居民是怎么過春節的?距離農村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雖然六年級的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但受年齡限制,生活范圍比較狹小,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局限,他們了解北京春節的相關資料非常的狹窄,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 “龍語語文”優異資源,借助“龍語語文”平臺,既調動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激發出他們的探知欲,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
3.學習作者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從整體把握內容,了解春節習俗。
2.通過“龍語語文”網絡優異廣闊的資源輔助教學,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
2.利用龍語資源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更多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龍語資源庫資料鏈接。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視頻,創境導入
1.播放課件:欣賞一段視頻。
(運用“龍語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材資源知識拓展里其他拓展模塊——過年的視頻資料。)
觀看過后,師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那你們見過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么過春節的嗎?播放童謠(引用“龍語語文”教材資源知識拓展里的童謠和民謠):
過春節的民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5
一位教師教授的《北京的春節》一課的片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精彩片段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3.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5.小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你的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7.請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熱鬧、喜慶、團圓的春節氛圍表現出來。
推薦理由:
以上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中的一個教學片段。在這一片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師生角色的變換,看到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北京的春節到底有著怎樣的年味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教師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讀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最后,教師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對北京的春節有了更深的感悟。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學習重點】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課時安排】2課時(本設計為第一課時)。【教學準備】歌曲:《恭喜恭喜》、關于春節的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幻燈片播放與春節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們重新回味過年的喜慶的氛圍,問同學們除了上述在圖片中展示的事物外,還有什么與過春節有關的事物?2.在大家談了自己家鄉過春節的情況之后,那么大家是不是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呢。我們是什么時候開始過春節?為什么我們把春節稱為“年”?我們在過年,那么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人們是不是也在過年呢?(老師和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關于春節的一些資料。)3.在我們回味了年的感覺,了解了年的來歷之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老舍爺爺筆下的老北京的人們是怎樣過春節的?二、疏通全文,整體感知1.請13位學生輪流大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給每段做標記,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易讀錯的詞和句進行指導和糾正。)2.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板書呈現本文重點要學習的和易錯的新字詞,如“旬、熬、蒜、醋、翡、榛、栗、箏、鞭、逛、臘八粥、蜜餞、摻和、黏、通宵、嫻熟”,個別新詞的意思可以用ppt加文字或圖片解釋。3.在疏通完文字之后,讓學生再快速地瀏覽課文一遍,同時讓學生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對北京的春節進行描寫的,并找出具體的詞語來說明,老北京的春節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整體印象。4.對所提問題進行交流匯報,老師板書:時間順序: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并引導學生據此進行分段。5.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三、分組討論、體會年味1.“在初步感受了老北京春節的氣氛之后,讓我們來具體地用心地體會下老舍爺爺筆下的北京人過年的味道吧!”好,我們發揚下團結合作的精神,我們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各選一個過年的時間段,然后找一找在這些時間段中哪些東西讓你感受到的年的味道,一起來充實一下下面這個表格:日子年的感覺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2.好,我們通過許許多多的事物體會了年的味道,那么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一下自己對年的味道的理解,好不好?(做以下示例: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鞭炮聲聲,辭舊迎新;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年的味道是快樂的味道……年的味道是熱鬧的味道……)3.在體會好年的味道之后,我們用眼睛一起來看看過年的一幅幅圖畫,大家一起再仔細看看全文,然后挑選一兩幅你最喜歡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和大家交流,然后再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和大家分享你過年時的感覺。四、回想你從小到大最難忘的過年的幾件事,下節課進行交流。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教材簡析:《老北京的春節》選自現、當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節》。這一單元編排了一首古詩、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反映了我國人民熱過年的節日習俗,表達自古至今人們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第一范文網《老北京的春節》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進行了介紹。全文共7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點出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是臘月初。第2自然段寫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臘八酸色味雙美。第3自然段寫臘月十九,學生們買爆竹和玩具,趕集買年畫。第4自然段寫除夕真熱鬧。準備年飯、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放爆竹、吃團圓飯、守歲,這些都是除夕的風俗。第5自然段寫大年初一的景象與除夕不同。人們拜年、逛廟會。第6自然段寫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人們看燈、吃元宵,大街小巷到處張燈結彩,燈火通明。最后一段寫正月十九是出借結束的日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里行間洋溢著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本篇文章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線索清晰,簡潔、平實的語言中蘊涵濃濃的京味,散發著節日的喜慶之氣。教學反思:一直以來,總以為精致的教學便是細膩,便是對于幾個語段進行反思的感悟。談到感悟,便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反復的想,再進行反復的說。然而,現在終于感覺到自己的錯了。精致的教學需要的不僅是這些,至少它還需要擁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精準的策略。前幾天,我就人教課標六下的《北京的春節》一課,經過了一輪有意義的磨課。之所以覺著有意義,原因便在于上面所述。一、擁有大局的目光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的一個層次。這時候的孩子已經不再是一個個毛頭小兒,他們已經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能對文章進行前后貫通的理解。于是,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于整個篇章,而不應該只是一個段落。然而,反觀我的教學過程,卻發現整體的教學還是糾纏于一個個獨立的段的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了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 “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較之除夕自然是無法比擬的了。正因為這樣,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大可以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便是“燈”,再來體會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后再讓學生來體會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會像我的現實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于是,這燈也就活了,不再是靜止的,沒有生氣的了。二、擺正教學的詳略剛拿到這篇文章,總覺得這也不舍,那也不棄。老舍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了“熬臘八粥”。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舍。在初次試教的時候,連什么是“臘八粥”“臘八蒜”也讓學生去讀,去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是自己就是那么傻,總不敢放手。臘八如此,就更不用說其他日子了。于是,教學便也了小腳走路,躡手躡腳了。現在想來,甚是可笑。所幸的是,經過一次次的磨課探討,終于明白,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亦有詳略之分。該舍的時候,還是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過于執著”。處理重點語段,我的“策略”往往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反復地想象來展開。方法單一,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了。更何況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學生的能力,于是教學便演變成了少數學生的舞臺。 比如教“除夕”這一部分。我的過程是先讓學生讀這一段,然后說一說看到了哪些畫面,體會老舍一句一景的寫作方法,之后再通過自己的引說,讓學生體會到這熱鬧是“家家”“人人”“處處”“時時”的熱鬧。 所以關鍵是,對于重點段的教學,我們需要可行的策略,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在這個環節,我還是應該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過關鍵詞的加紅,也可以通過關鍵詞的隱藏等方法,讓學生去比較著讀,來體會這些詞背后所隱含的意義所在。這樣教學的效果定然能夠更好
人教版《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
3、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生:喜歡)那你們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嗎?(生舉手自由答)我們是這樣過春節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過春節的呢?(生:想)好,現在我們就跟隨作者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3、課件出示生字新詞,師指導學習。
重點指導“榛、摻、滸”和多音字“正”的讀音。
4、學生交流不理解的詞語,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萬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懸燈結彩:掛燈籠結彩帶。形容喜慶景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臘月的初旬開始,正月十九結束)
2、快速讀課文,提取信息,小組合作填寫下表。(課件先出示空表)
主要習俗時間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元旦出門拜年、在家待客、逛廟會正月十五看花燈、放花炮、吃元宵
3、學生交流填表情況,教師相機出示答案。(若有不同意見,相互討論)
4、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5、通過表格,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6、除夕和正月十五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四、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系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將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課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詞語)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
二、品讀課文,領悟特點
(一)年前準備階段
1、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幾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臘月二十三)
2、請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第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描述,也可以用文中“忙亂、緊張”等詞語描述)
3、大人會忙些什么?(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大掃除、置辦年貨)小孩兒會忙些什么?(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他們的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干些什么。
(二)過年時
1、交流: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初一、元宵節)它們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2、它們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初一、元宵節,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3、學生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總結。(除夕:熱鬧、喜慶、團圓;初一:悠閑、快樂;元宵節:紅火、美麗。)
4、品讀第8自然段,思考: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除夕真熱鬧。)
(2)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除夕真熱鬧”?(從“家家趕做年菜……鞭炮聲日夜不絕”這幾句話中可以感受到除夕的喜慶、熱鬧。)
(3)這一天除了喜慶、熱鬧,還有什么特殊意義?(抓住“除非、必定”等詞語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5、品讀第10自然段,思考:
(1)大人們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小孩子們會做什么呢?(逛廟會)
(2)老北京的小孩子們在廟會上玩些什么呢?(師出示廟會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的悠閑與快樂)
6、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1)讀第12—13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2)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花燈,還有什么?
(3)指導朗讀,把花燈數量多和人們的高興之情表現出來。
三、合作研讀,領悟寫法
1、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把詳寫和略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學生匯報。(作者詳寫的是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這幾天,其他日子則一筆帶過。)
3、引導探究。小組合作探究:詳略結合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4、出示課后習題第3題中的例句,引導學生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師范讀引導)
5、拓展:說說選段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兩個選段見課本閱讀鏈接)
(老舍的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寫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文中對除夕這一天熱鬧的場景描寫得井井有條;初一則通過寫臘月二十三人們祭灶的活動,來體現春節的趣味和歡樂。本文介紹了閩南的春節習俗,重點描述了一家人在臘月二十九一天的忙碌,忙碌中透露出溫馨和喜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板書]
1、北京的春節
開始——臘月的初旬
彩排——臘月二十三
第一個高潮——除夕
第二個高潮——初一
第三個高潮——元宵節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完成表格。學生們大致了解了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氛圍。然后我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詳略結合的寫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