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1.借助“龍語語文”資源輔助教學,將平面的語言文字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運用了“龍語語文”里大量的關于過春節的實景圖片、影像,給學生予視覺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縮短了學生時空距離。
2.借助龍語電子課本輔助教學,在分析課文時,借助電子課本出示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電子課本里的關鍵詞語,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討論疑難句子的含義,推敲詞語句式表達效果,培養了學生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等抽象思維能力。
3.利用“龍語語文”廣闊的教材資源查詢相關資料,不失為拓展課堂,進行綜合實踐的一個很好途徑。有了網絡中豐富的素材、資料,我們可以把課堂延伸到更深遠的空間,給學生提供關于各個民族節日習俗的信息,利用豐富的資源,向學生提供關于各民族春節習俗的資料、圖片、研究網站等網頁鏈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的是節日風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學情分析】
每年的春節對孩子來說比較熟悉,可遙遠的首都居民是怎么過春節的?距離農村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雖然六年級的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但受年齡限制,生活范圍比較狹小,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局限,他們了解北京春節的相關資料非常的狹窄,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 “龍語語文”優異資源,借助“龍語語文”平臺,既調動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激發出他們的探知欲,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
3.學習作者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從整體把握內容,了解春節習俗。
2.通過“龍語語文”網絡優異廣闊的資源輔助教學,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
2.利用龍語資源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更多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龍語資源庫資料鏈接。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視頻,創境導入
1.播放課件:欣賞一段視頻。
(運用“龍語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材資源知識拓展里其他拓展模塊——過年的視頻資料。)
觀看過后,師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那你們見過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么過春節的嗎?播放童謠(引用“龍語語文”教材資源知識拓展里的童謠和民謠):
過春節的民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2
今天我們學習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它是老舍先生的著名文章。其中,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易懂,描寫細膩生動有趣,層次分明,我.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的參考資料,我精心設計了本節課,課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后我為了積累經驗并作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握教材準確深入,針對東北學生的特點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學分析中貼近學生生活,首先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過春節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說的興趣盎然,這樣教師注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最后在讓學生回歸文本,結果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學的這一節課,也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同時忽視了教師對文本的相對應的指導作用。在今后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文本和實際相結合。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4、如果分析結束后應重點總結一下文章的寫作特點,鼓勵學生在習作中加以運用,更好的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然后再布置一個小練筆就好了。
問題即課題,立足于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3
這是新學期學習的第一篇課文,還縈繞著濃濃的年味兒,孩子們帶著年的喜悅走進了課文的學習。值得人高興的是:孩子們在課外搜集了資料制作了課件。在課堂上,我和學生一起回到課文中描繪的老北京,品讀了老北京的年味兒,了解了獨特的年風俗。但是,讓我注意到的是:查找資料的孩子很多,但是孩子們沒有真正意識到資料對學習的重要性和作用,在有效利用資料上還需要引導。
1、沒有學會處理資料:
資料大多很長,內容雜,但有都是和課文有關的。學生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看來還是要交給學生處理的方法,并要真正落到實出。
2、搜集資料的學生始終是一部分,有些學生無動于衷:
我想原因之一首先是老師的動員工作還要做得細致些,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搜集了資料的學生多激勵,產生榜樣作用,以點帶面。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學習資源,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資料和課文學習割裂開來,是兩張皮,沒有有機地結合起來:
學生手中拿著一大堆資料,只是想一吐為快,卻沒有想到要把資料和課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讓資料充分發揮作用,幫助自己學習;學習到課文的一部分,應運用資料的哪一部分,而不是一讓交流資料,我就一股腦地倒出來,根本不管此時此處課文是否需要這個資料,這個資料是否和此處課文聯系緊密,能否幫助我們加深對這段課文的理解……倒完了資料就站在哪兒等著老師同學的評價,學習是個自我積極參與,主動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會篩選資料、利用資料、提煉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尋找更多的學習資源,是個思辯、表達、交流的過程。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4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根據學情而定)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
3、北京的春節究竟是怎樣過的?說出各個時間段都有些什么習俗。(參見上節課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習俗,體會北京的年味兒
北京的春節,除夕那一天可是熱鬧得不得了,爆竹聲聲迎新春,對聯條條慶春來,家家團圓共守歲,紅紅火火過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你從其他節日又能體會到怎樣的年味兒,旁注在書中。
交流反饋,點明每個日子獨有的滋味,穿插朗讀,體會語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體現出悠閑。
廟會里應有盡有,大家愛逛廟會體現出富足祥和。
比賽不為爭第一體現出閑適隨意。
小結:初一與除夕相比,一樣喜慶一樣歡樂,但滋味卻大有不同,如果說除夕是一頓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隨意小點了。所有的人都給自己放了大假,隨意地走親訪友逛廟會,在那一天,沒有生活的壓力,沒有了競爭的壓力,有的只是那份無憂無慮的悠閑。
元宵:各處都張燈結彩,燈火通明體現出喜慶。
小孩放花炮體現出熱鬧。
必須吃元宵體現出幸福溫馨。
小結:相比較初一的閑適隨意,元宵則多了一份熱鬧。這是一個燈火通明充滿著夢幻色彩的日子,這是小孩子歡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這是一個全家團圓充滿著溫馨和幸福的日子。
臘八:家家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而且講究,體現了一份隆重。
小結:春節的帷幕就是在這一天正式拉開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講究體現了北京人對春節的重視。
臘月初旬到除夕:孩子們準備過年,體現了隆重,熱鬧,歡喜。
大人們忙亂體現了隆重,喜慶。
臘月二十三:喜慶。
過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實。
殘燈末廟:冷清,回復往日的平淡。
三、理解詳略
1、小結:老舍先生以簡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時的種種規矩,表達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對春節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課文篇幅不長,卻把老北京過春節時一個月左右的習俗寫得清清楚楚,這么多的習俗老舍先生是怎樣安排詳略的呢?
2、交流。
明確除去三個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寫。
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詳略?有什么好處?(這三個日子最重要,也最能體現北京春節熱鬧、喜慶、隆重、歡樂的年味兒,其他日子都是為這三個節日做鋪墊的。這些安排詳略,能突出重要節日,把北京春節獨有的年味兒表達得淋漓盡致。)
四、比較閱讀,體會語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樣過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樣寫過年的?
瀏覽閱讀鏈接中的兩篇文章,聯系課文從作者對過年的情感、選材角度、語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較三篇文章的異同。(具體理解見教材分析)
從而體會課文語言多用短句,客觀描摹為主,但蘊涵著老舍對北京民俗文化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五、理解習俗之本質。
為什么過年有那么多習俗,老舍和斯妤卻仍然那么喜愛?
小結:看似繁瑣的規矩背后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個重要的節日里,全家團圓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過得好。
討論:你該如何看到我們寧波過年的'習俗?甚至其他節日的習俗?
明確:無論什么習俗,背后都有人們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節課布置的作業:想要查找的民風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內容,引導查找同一內容的學生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節日習俗;婚嫁習俗;民居習俗;飲食習俗;起居習俗;服飾習俗;育兒習俗;養老習俗……
方法:詢問長輩;上網搜索;閱讀書籍……
七、作業
1、完成《作業本》的題目。
2、從喜愛或抵觸中選一個角度,寫寫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字數不超過250。
3、閱讀《北京的春節》原文,推薦閱讀老舍兒子選編的《老舍講北京》。
4、根據所要調查的內容,查找資料,最好有圖片、實物、音頻、視頻等資料。(此作業可慢慢完成,一直到習作前才結束。)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5
一、說教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本文以時間為線索,介紹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加對祖國民俗文化的了解。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和理解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閱讀形式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料呈現,學生能夠生動的把握文章內容。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萌生對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和保護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目標的分析,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確定本課的重點、難點如下:首先學生能夠熟悉并正確運用重點的字、詞,把握句子的含義;其次是從整體上把握作者構思文章的思路以及獨特的表達方法;最后是能夠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的氣氛。
二、說學情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在教學中,了解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年級的學生求知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對于文章中描述的豐富的春節活動背后所給予的文化內涵,僅憑自身的經歷很難形成深刻的理解,這些都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六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采用以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為主輔之以講授法的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培養其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根據六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新課改理念的指導,本課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部分,依次為:導入、新授、鞏固、小結、作業。
(一) 導入
一上課,我會問大家這樣的問題:“大家過年的時候都有哪些活動”這個時候同學們會有各種答案,不管學生們的回答如何,我都予以積極的鼓勵,并適時的提出,“大家想不想知道北京的人們是怎么過春節的嗎?”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順勢導入今天講課的主題《北京的春節》。
(二)新授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三個環節進行。
首先:初讀,感知內容。學生通篇閱讀文章,遇到生字詞可利用手邊的工具書查詢,也可以問周邊的同學,在初讀文章的基礎上,能夠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掌握文章中的14個生字的音、意,通過工具書的查閱結合上下文理解“嫻熟、通宵、彩排、精密”等生詞的含義。
其次:細讀,理解文意。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我會以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的簡略?”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小組內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全班進行分享小組意見,我予以適當的補充,文章以時間為主線,分別描述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的活動。
再次:精讀,體會文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學生們可以在老舍先生詳細描寫的四天中,選擇最為喜歡的一天深入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把他畫下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物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氣氛,體會老舍語言詳略得當的魅力。
(三)鞏固
互動結束后,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找幾位同學在班內做示范性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感情。
(五)小結
課堂鞏固練習之后,我會讓學生根據板書的內容,結合課后的練習題,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并請一位同學講述自己總結的成果,若有遺漏的知識點,我再做補充。
(六)作業
在課程結束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任務,寫一篇300字的小作文,主題為《我最喜歡的節日》,下次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本課的內容,結合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邊分析課文邊直觀形象的板書,幫助學習更好的學習。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重點認知,感受春節。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二)小組研讀。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四、反顧整體,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分清詳略,練習朗讀,領悟寫法
1、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2、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那一段,力爭讀出感情,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三、課內拓展:“閱讀鏈接”
閱讀“閱讀鏈接”中的兩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課外拓展。
以“鄖西人的春節”為主題,借鑒本文的表達方式與寫作方法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寫出鄖西人春節的特點。
2、表達出你對節日的迷戀之情。
3、要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8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對于春節中的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3、以文帶代文,學習《除夕》《本命年的回想》《青玉案·元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描寫的“除夕”“十五”這兩個日子,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引入新課
美好古老的傳統節日,各具特色的地方節日中蘊含著一份份美好動人的情感,一種種支撐民族脊背的精神,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本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再次走進《北京的春節》一課,去體驗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二、回顧課文,總結寫法
1、這一課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臘八、小年、除夕、初一、十五、十九”六個日子,在這六個日子里,作者詳寫了“臘八、除夕、初一、十五”四個日子。這樣寫詳略得當,條理清晰,讓人讀了感覺清楚明了,重點突出,如果面面俱到,會讓人感覺文章非常臃腫,讓人讀著不夠輕快明了。
2、復習回顧課文內容3、總結寫作法寶一: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三、在美讀中悟情,在悅寫中提升
1、現在就請同學們選擇作者描寫最詳細的四個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反復讀讀,體會寫法,加以批注。
2、反饋交流:
(1)學習“除夕”部分
①教師總結讀。
②圍繞中心句強調讀。
③本段中心句:除夕真熱鬧。在作家老舍的筆下除夕夜是熱鬧的,那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地區除夕夜又是怎樣的呢?
④以文帶文:
A、斯妤《除夕》 B、劉紹棠《本命年的回想》
⑤比較三兩位作家筆下的除夕的異同之處。
相同點:都寫出了除夕夜的紅火喜慶,都采用了總分的寫法。
不同點是描寫的側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一個抓住了熱鬧、一個抓住了忙碌,一個抓住了歡樂而又莊嚴,然后從各方面圍繞重點去寫。
⑥總結寫作法寶二:總分結構,條理清晰。
⑦朗讀地方節日特色范文。
⑧學生課堂練寫。
⑨分享交流、評價。
以上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除夕部分,現在我們來學習“十五”部分,如果說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那什么又是元宵節的高潮就是燈了。
3、學習元宵節部分。
(1)換詞朗讀:
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文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什么意思?我們把它們都換成“都”,感覺怎么樣?
(2)比較換詞的'效果,總結寫作法寶三:準確用詞,生動表達。
漢語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詞語來表達。這樣可以避免言語呆板枯燥,也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當然文中妙不可言的美文表達還有很多呢。
(3)朗讀感悟
這妙不可言的是回環反復的美——大人賞燈: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這妙不可言的是簡潔流暢的美——小孩玩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
這妙不可言的是留白遐想的美——吃元宵: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在現代作家的筆下元宵節是這么的美好快樂,那么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元宵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4)以文帶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教師誦讀譯文,學生讀原文。
簡析助理解:在這首詞中的元宵佳節之日作者都描寫了些什么呢?有馬、有車、有燈、有人。那馬、那車、那燈、那人、何其美哉!繪聲、繪色、繪形、繪神,讓人回味無窮·······一切的美好都會讓人回味無窮,最后請同學們帶著這份回味無窮和本堂課學到的三大寫作法寶完成課后的學習。
四、布置作業,鞏固拓展延伸
1、小練筆:寫寫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
2、背誦《九月十日即事》和《鵲橋仙》。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小年除夕總分寫法條理清晰初一十五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十九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0
《北京的春節》說課
《北京的春節》一文描寫北京城春節時的各種習俗,這也是本組教材中的主題性內容。下面的《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都是這樣,傳遞給我們的都是一些民俗性的知識。面對這樣的文章,我們還是了解那些內容性的東西嗎?學生已經六年級了,難道他們還會讀不懂嗎?顯然不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提取信息、處理信息來了解。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只要安排一個表格讓他們去自己處理信息,便能達成初讀感知的效果。
解決了內容,我便把目光轉向了文章的寫法。首先是詳略。老舍寫的文章詳略搭配,非常明晰。于是,我們的教學也應有一個詳略之分,在此我主要抓住了三個日子進行了解: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但一細讀,我又發現老舍的文字即便是詳寫的,也寫異常精煉,沒有太多的描寫,于是怎么教成了一個難題。比如寫除夕這一部分,一句話一個景,沒有絲毫的鋪陳。單讀一句話沒有什么味道,但是把這些話放在一起卻一下子感覺到了除夕的熱鬧。為什么?僅僅是因為事件、情境的羅列嗎?若是如此,學生流水賬似的文章不是成了美文佳作了嗎?因此,在這個環節上,我們就有必要分層次地進行細致解剖,直到解剖到那家家、戶戶、人人、事事、時時等的熱鬧,這便是精讀。再如“元宵”這一段,明里寫燈,實則卻是在寫人山人海、燈山燈海的喜慶與熱鬧,紅火而美麗。
文章寫北京的春節,而春節不是北京所特有的,而是全國上下傳統的節日,老舍可寫,我們當然也能寫,或許我們還能有不同的年味兒呢!于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也來寫一寫自己過年時的美好印象,以達到讀與寫的結合。
以上是一個個場面的精讀,而六年級學生更應該有篇章的概念。怎么解決?我發現文后有兩篇閱讀鏈接,同是寫春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寫作風格。如何利用?若是像《北京的春節》一樣教!課時不允許。若是像略讀課文一樣處理,那么又干嗎不直接安排成略讀文章呢?既然是鏈接,必然有其與前文的密切聯系,仔細讀后,發現老舍的文章重在大場面的描寫,而梁實秋、斯妤的文章則重在局部、個人的感受與描寫。且梁實秋與斯妤的文章又有著細微的差別:梁之文明貶實褒,而斯之文則重在以局部反映整體。這便使我認識到可以利用它們讓學生去比較不同的寫法來指導自己日后的寫作。
有了以上的解讀,便相當于有了建筑材料,接下來便是架構框架了。聽過了課,我們大家定然了解了這個過程,我便不再一一講述了。
縱觀自己的教學還是存在著太多的不足,還望老師們指點迷津!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1
一、了解單元內容,導入新課
1.了解單元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第二組課文的學習了。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么內容?
(1)本組課文主要是講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
(2)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開展調查活動,去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風民俗。
2.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看看課文的題目,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3.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可以讓學生先回憶:我們是怎么過春節的?借此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是喜慶的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解答疑問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
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
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
空竹:可以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
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
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
三、默讀填表,了解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默讀課文,合作填表。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填在表格的左邊;再看看在這些時間里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可以同桌合作,一會兒再向大家匯報。
時間〖〗風俗習慣
3.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1)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號,等會兒一起討論討論。(“風俗習慣”一欄不強求填得全面細致,表格內容供參考。)
(2)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四、自由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
1.自由練讀: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如果有覺得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讀好。
2.展示朗讀:剛才自己著重練讀了哪些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五、結束語與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練習了難讀的語句。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詞,下課后請同學們認真抄寫,準備在下節課聽寫。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2、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北京春節特色習俗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教師板書:春節
2、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春節"這個詞語你們會想到什么?
3、師:春節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讓我們帶著喜慶大聲地讀出這個詞語。
4、師:中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春節習俗都各不相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的春節》去看一看吧!(板書:北京)
二、整體感知
1、師: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的北京的春節前后一共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每個時間相對應的習俗。
2、出示連線題,把時間及相應的習俗相連
3、師: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介紹了北京春節的各種文化習俗,在這些習俗當中,有哪些和我們過春節的習俗不同?請同學們找出來。
三、精讀課文、品味不同的春節文化
師:請你選擇你最感興趣或最想了解的習俗仔細品讀,并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習俗?(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品味習以下習俗)
一)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課件出示臘八粥的圖片,請學生欣賞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臘八粥,它色澤鮮艷、香甜潤滑,吃起來入口即化,那滋味真是太美了!
這臘八粥的材料可豐富了,實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我們一起,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
生:杏仁、核桃仁、瓜子······
師:只書中提到的就有8種,想一想還可能會有哪些材料?(紅棗、綠豆、紅豆、薏米等) 師:實際上人們也是用熬臘八粥這種方式來歡慶豐收,難怪作者說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讓我們帶著豐收的喜悅心情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2、臘八蒜
師:臘八這天人們還要泡臘八蒜,請同學們找到描寫臘八蒜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臘八蒜的?(顏色、味道)
師:什么顏色?什么味道?(色如翡翠、色味雙美)
師:這色如翡翠、色味雙美的臘八蒜真是叫人看了就想吃,誰來讀讀這個句子?(生讀) 師評(聽了你的`朗讀真是讓人胃口打開呀!)
二)買雜拌兒
1、介紹雜拌兒
師: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就是買雜拌兒。說明北京的孩子們都愛吃雜拌兒。這雜拌兒我可是頭一回聽說,誰來給我介紹一下?(生讀)
2、課件出示做雜拌兒的材料
師:哦,有甜甜的膠棗、香香的花生和脆脆的榛子、栗子,那可真是香甜可口呀!你們想吃嗎?(隨機請一名學生讀一讀)
師:大家都想吃吧,讓我們齊讀一次。
3、學習破折號的作用
師:作者給我們介紹雜拌兒時,用了三個破折號,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生答) 師:全文共有8個破折號,課后同學們可以去看一看。
三)祭灶王
1、了解灶王
師:這灶王是誰?你們知道嗎?(舊時民間供奉在鍋灶附近的神)
2、人們是怎樣祭灶王的?找出句子讀一讀。
3、這段文字充分體現了老舍先生語言文字的幽默,你能試著找一找具體體現在哪些詞句嗎? (彩排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老舍先生幽默的語言。(齊讀)
四)逛廟會
1、師:逛廟會可熱鬧、可好玩了,小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因為廟會上有演戲的、有玩雜耍的、還有各種茶點、玩具賣。小孩子們去了,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2、欣賞逛廟會圖片
五)元宵燈會
1、元宵燈會把北京的新年推向了高潮,讓我們先來一睹為快吧!(欣賞圖片)
2、師:真美呀,這正是作者筆下的——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3、自由朗讀描寫元宵燈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種類多、數量多)
4、哪里看出種類多,哪里看出數量多?
5、生找出相關詞、句。
6、師補充:從彩繪全部《紅樓夢》、《水滸傳》故事,也能看出燈的數量多。這些彩繪燈也是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宣傳。
7、想一想,還可能會有什么燈?
8、誰能通過朗讀把元宵節的喜慶、熱鬧表現出來?(配樂朗讀)
9、通過描寫燈會與描寫吃湯圓的對比,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四、課堂總結、拓展
師:正是這些有趣的活動及吃團年飯、貼對聯、守歲、拜年等構成了北京春節特有的文化習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春節文化,最后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少數民族的春節文化習俗。(課件出示)
反思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學的這一節課,有以下幾點不足:
1、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一個環節,就是讓孩子們聯系實際談談過年的感受,學生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這時我本應該根據學生的一些感受而把他們帶回文本當中,讓他們體會老北京是怎樣過春節的,讀讀課文,感受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可是,我卻一味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后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2、學生沒有學會處理資料。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資料大多很長,內容雜,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看來還是要交給學生處理的方法,要真正落到實出。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學習資源,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3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那么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怎么寫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2.抓住描寫元宵兩個自然段,體驗節日氣氛。
3.體會文章的的寫法,學以致用。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我也喜歡過節。古代的詩人還把節日寫進了詩歌。瞧,杜牧這樣寫清明節,請讀……蘇軾這樣寫中秋節,請讀……王維這樣寫重陽節,請讀……王安石這樣寫春節,請再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板書課題。(課件1)
2.齊讀課題。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對北京的春節有了自己的了解,來,我們復習一下吧!
二、復習回顧
1.連一連(課件2:出示時間及風俗)
北京的春節前后共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老舍先生在課文中重點提到了以下時間,分別是:臘八——臘月十九——臘月二十三——除夕——元宵。在這些時間里,人們都在做什么呢?你能準確地連一連嗎?
2.對,作者就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人們在過年時豐富而有趣的活動。(課件3,春節活動圖片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飯、貼春聯、觀燈等。配樂,教師點擊)同學們,感受到沒有,春節來了,春節真的來了!如果讓你選擇,春節期間你最喜歡做什么呢?
過渡:是啊,過年就是這么熱鬧、快樂、喜慶,讓人回味無窮。再回到課題,北京的春節和我們這兒的春節有哪些不同呢?答案就藏在課文里,快找找!
三、精讀品悟
預設一:學生匯報,我們這兒不熬臘八粥,不泡臘八蒜。(這臘八粥可不是一般的粥,書上是這樣介紹的,出示生讀。是啊,這就是南方、北方地域文化習俗的差異)
預設二:學生匯報,我們不買雜拌兒(你知道什么是雜拌兒嗎?)生讀。這么多于果摻和著蜜餞吃下,那嘴里滿是什么滋味?(生答)這滋味一直甜到心里頭,想想就忍不住要流口水。誰再來讀?(推薦朗讀高手)
預設三:我們二十四過小年,北京二十三過小年,還家家祭灶王爺。(你真會聯系生活學習。對,過小年的時間不一樣)
預設四:我們沒有廟會逛。(出示逛廟會的圖片介紹廟會。提起北京的廟會那真可以算得上是春節的一大盛會。初五、初六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紛紛涌向廟會,據圖片逐一介紹)
預設五:元宵節,我們家中沒有那么多好玩的燈。(怎么個好玩法,能給我們介紹介紹嗎?生讀十三自然段中的相關句子,師引導讀出注釋“走馬燈”。光是這樣想想,就是一種享受啊!再從家中走到大街上,你還會看到什么景象?引出十二自然段的學習)
(1)好一個懸燈結彩,好一個火熾而美麗。我還想知道大街上到底都掛了哪些燈,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鋪……故事)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體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可以看出來。
燈的圖案多:“《紅樓夢》《水滸傳》”人物多,可以感受到。
(3)正是有了這么多各式各樣燈的裝飾,元宵節才變得一(生答)美麗。因而老舍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句子:變色,分男、女生讀)這是拿元宵節和除夕、元旦——(生答:作比較),以此突出——元宵節。
四、體會寫法
同學們,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這一比啊,我們發現這北京的春節還真是活動多樣,氣氛熱鬧啊!而且,我們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到了北京獨特的年文化。
剛才,我們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學習。其實,我們還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樣表達出北京春節的那份熱鬧、喜慶的。比如:
1.打比方(出示:這不是粥……農業展覽會)
什么意思,明白嗎?(生談理解)看看,臘八粥里有各種米、各種豆,還有各種干果,數數一共列舉了幾種?(生一一列舉)何止這些,還有我們認識的,不認識的;我們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這些統統都藏在一個省略號里,它們在臘八這天紛紛聚攏來,多像開——(生:農業展覽會)這樣一打比方,感覺怎樣?(生談)
2.引入傳說
過渡:不知同學們發現沒有,第六自然段也寫得特別有趣。(出示原句,再出示刪除的段落,比較一下,誰來談談)
(刪除傳說,生體會其帶來的趣味性)
3.破折號(補充說明,突出強調)。沒時間就作為課外延伸。
一篇文章里競出現了達八處之多的破折號,這是作者的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呢?因為時間關系,就留給大家課后去探究,去思考。
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進了北京的春節,再一次感受到濃郁的傳統年文化;我們還從作者的角度破譯了寫作的一些表達技巧。希望大家繼續保持這種閱讀的熱情與習慣,相信大家的收獲一定會更多!
張敏,津市市第二小學高級語文教師。人如其名。張——張弛有道,是她對語文教學孜孜追求的一種境界;敏——敏而好學,是她身體力行的一種人生態度。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春節剛過就來學習這樣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地方特色鮮明、京味十足的散文很有意義,也很實際。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過節習俗。《北京的春節》一文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全文共13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臘
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有詳有略,詳略得當,作者著重選取“除夕、正月十五”進行詳寫,而另外幾個時間段的事進行略寫,有的甚至一筆帶過。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長見識。
本課的教學是引導學生了解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的,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及有詳有略、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首先,我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再讀課文,了解詳寫的部分,找出是圍繞哪些字詞展開描寫的,畫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年的味道、感悟老北京人濃郁的年文化。再自讀感知,批注這幾個節日里自己的感受。指導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結合我們本地春節的一些習俗,進行對比,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安靜和正月十五的高潮,體味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其次,課文運用了有詳有略的寫作手法,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體悟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在課文中,老舍先生按時間順序來介紹北京春節的習俗。其中,臘除夕和元宵倆個時段為詳寫,其它為略寫。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時段來品讀,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
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家鄉過春節的習俗。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調動起來,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暢言自己家鄉是如何過春節的。以此帶動學生探究身邊民俗文化的興趣,并在此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4
6、北京的春節
導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導學重點:引領學生隨著坐著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
導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導前準備
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收集古今文人苗雪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導學課時:2課時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檢查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臘月、初旬、展覽、蒜瓣、餃子、翡翠、雜拌兒、榛子、栗子、爆竹、風箏、逛廟會、走馬燈、零七八碎、萬象更新、張燈結彩
二、我知道:課文是按__________順序寫的,從_______寫到________,重點寫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讓我們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疑惑
在預習的過程中,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和同學討論。
導學案
一、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1.出示探究內容:
(1)默讀單元導讀,了解單元內容,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么內容?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2)默讀課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
時間
風 俗 習 慣
2.學生自由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根據所給題目自讀自悟,畫出相關語句,并完成上表。。
3.小組內交流:學生分小組邊讀課文邊根據所給題目進行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朗讀品評,了解北京春節的特點,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語句進行感情朗讀。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干些什么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熱鬧)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教師點撥,并和全班同學深入探究
三、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課外作業: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于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為描寫好的關于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么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第二課時
一、課堂檢測
1.我會寫 我能寫得又工整又漂亮。
fěi cuì guàng jiē áo zhōu biān pào
( ) ( ) ( ) ( )
zá bàn chū xún là bā suàn
( ) ( ) ( )
2.我會比 我能比一比,再組詞。
傲( )栗( )醋( ) 拌( )
熬( )粟( )錯( ) 絆( )
3.課內閱讀
回顧課文精彩片段,回答問題。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叮叮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啊。
1. 讀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找出一組意思相近的詞語寫下來,體會這樣寫得好處。
意思相近的詞:
這樣寫得好處:
2. 作者喜歡北京的元宵節嗎?從哪句話中能看出來?讀這句話時應體現什么樣的情感?
3. 短文中哪句話能概括元宵節的熱鬧景象?
二、主題叢書閱讀
閱讀主題學習叢書第二組《走進民俗村》第一部分《歡樂節日》,閱讀要求:
1、在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節日風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節日?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舉例說說。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說說自己印象深的原因。3、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和詞語積累下來,看誰積累得多。
課后作業:
找出課文中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聯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過春節的,再寫下來
板書設計
6、北京的春節
年前 忙碌
過年 熱鬧 喜慶、歡樂
年后 平靜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本課時,我覺得自己對于收集資料方面預習做得不夠好:課前讓學生去搜集各民族過春節的不同習俗,在預習過程中我總是希望學生能搜集很多的資料,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庫。
但是,從這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搜集來的信息資料是原始的、零散的、無序的,課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匯報,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實用價值的資料為課堂教學服務,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在以后的預習中應該教會學生精挑細選,選擇有用的材料為自己服務,逐步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才是新時代教師應該交給學生的一項本領。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了預習還應該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學生搜集的資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在以后的課堂我會讓學生大膽地在資料當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要把搜集的資料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的作用,這樣的預習才是有效的學習。
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在外邊的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作業:抄寫詞語
色味雙美 零七八碎 萬象更新 男女老少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各形各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對于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設計:
年前 忙碌
過年 熱鬧 }喜慶、歡樂
年后 平靜
附習題:
《北京的春節》同步練習
雙基再現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臘月 風箏 葡萄干 飽經蒼桑
b.攙和 吆喝 放鞭炮 層巒迭嶂
c.熏染 流覽 荔枝肉 殺豬宰羊
d.焰火 榛子 菱角米 熬臘八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①目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和商業上的投機心理 著學術。一些學者忘記了學術原則,或急功近利,或取媚世俗。
②2007年1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喀麥隆共和國簽訂《聯合公報》,雙方 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相互支持。
③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條件日益 ,這就為互聯網用戶消費視頻提供了可能。
a.侵襲 許諾 改善
b.侵蝕 許諾 改進
c.侵蝕 承諾 改善
d.侵襲 承諾 改進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元旦的光景與除夕大相徑庭: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b.干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c.辛棄疾繼承并發揚了蘇東坡的豪放風格,以翻云覆雨的筆力、激昂跌宕的氣勢,抒情言志,針砭時弊,成為南宋詞壇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d.民警從停車場工作人員處獲悉,一男子開來一輛來路不明的小轎車。通過查詢該車車牌號,民警確認這是一輛被盜車,于是決定守株待兔,抓捕罪犯。
4.★★★選出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加強對全球環保意識的教育,是當前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
b.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起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c.大樓之所以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施工人員素質太差。
d.“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幾乎成了每位莘莘學子的座右銘了。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只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只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
b.在舊社會里,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后人們再享用。
c.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d.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