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抓關鍵詞、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文中兩個“受不了”的意思,體會父子不同的心情。
2.圍繞“當牛做馬”、“苦差事”引發學生想象,說說兒子掙金幣艱辛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掙錢的不易。
3.通過對比父親三次扔幣后兒子的反應,來體會父親的用心良苦,從而使學生懂得珍惜勞動創造的財富。
4.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抓第三次父親扔幣后兒子動作和語言中的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說出想象中兒子掙錢的艱辛的過程,從而懂得珍惜勞動創造的財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入境:(4分鐘)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枚金幣》,我們先來寫幾個易錯字。
【幻燈片出示】掙錢辛勤懶惰省吃儉用
師:對照大屏幕改正自己的錯誤。“懶”這個字最容易錯的是右邊的負。豎心旁表示心里的想法,不約束自己,不負責任的什么也不做,人就懶了。
師:都會寫這些字了,學得踏踏實實就好。再請大家用上這幾個詞語說說圍繞一枚金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觀察這幾個詞你有什么發現(意思相反)
這樣的父親年老了看到兒子還是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的心情怎么樣?和課文里那個詞的意思一樣。(受不了)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課的重點生字,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反義詞的應用。學生也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點,也為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礎】
二、品詞析句體驗情感
1.感受父親的受不了(7分鐘)
(1)找全父親受不了的原因
師:課文是怎樣描寫父親受不了的?打開書100頁,輕聲讀1----8自然段,畫出父親受不了的句子,圈出來受不了的詞語。
學生自讀課文,動筆勾畫。
師:漸小的聲音告訴我你們畫好了。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詞語,你讀出什么?
學生匯報。讀出父親復雜的心情。
師:把紅色的字連起來讀讀,爸爸的話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兒子?(太懶了,不掙錢)
讀書中那些幫助我們理解內容的詞句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用符號標記出來。再聯系上下文讀,體會更深入了。
兒子懶惰、花錢如流水、還不會掙錢。這樣的兒子父親再也受不了啦,堅決地說,讀——
【設計意圖:在授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同時對學生進行聯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訓練,這樣較深入地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2.體會兩次扔金幣,再次體會父親的受不了。
師:兒子應父親的要求給父親一枚金幣,父親卻把這枚金幣扔了。第一次扔兒子的反應是——出示句子,讀書中的句子
第二次扔兒子的反應是——出示句子,讀書中的句子
兒子為什么要笑?(這是母親給的,不是自己掙的。)
找出書中母親給兒子金幣的句子。“給”、“又給”,透過這個給字,我們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母親,一個什么樣的兒子。難怪父親受不了。一個“笑”字,讓我們仿佛聽到兒子心里說:“。”好一個不在乎,這就是那個花錢如流水的兒子。兩個字中我們讀懂的更多了,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
【設計意圖: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文本中表述相近的段落的要點整理出來,訓練學生處理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時繼續對學生進行理解關鍵字詞的能力練習。】
3、感受兒子受不了。
師:當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了,兒子的反應是——。默讀22-28自然段,畫出兒子受不了的句子,圈出兒子受不了的詞語。也像剛才那樣抓住關鍵的詞語,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默讀,勾畫句、詞。
出示金鑰匙,進行小組學習。而后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升華理解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但這一過程需要教師訓練、引導,教師能充分利用教材金鑰匙的內容:“做重點發言人,事先要做好準備,想想說什么,怎么說。”對學生進行此項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抓住“當牛做馬”、“苦差事”、“整整”等詞體會兒子干活掙錢的艱辛和不易。
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他幫這個收割莊稼,又幫那個蓋房子……才掙來一枚金幣!
師:除了書中介紹的活,想象兒子還做了什么工作,受了哪些苦。自己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說說。
【幻燈出示:】
我還幫別人——————,———————————————。
師:他這樣苦掙一文錢,那樣累一文錢,一文一文地攢,好不容易才攢夠一枚金幣。一個“才”字看出了孩子的——,卻被父親無情地扔進了火爐,這時你就是這位兒子,你怎么做?指名讀25段。火再大點,抓的狠點,跑的快點。注意在動詞加重語氣。讀的在瘋狂點。
他大聲對父親喊道:“爸爸,你瘋了……引讀26自然段。叫喊聲中有什么?這些感受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受不了”。此時父親說出:“————”。為什么相信?比較中見真情,這種寫法叫對比。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在這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從而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文章的中心也會凸現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對“金錢”這個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書寫內心拓展延伸(9分鐘)
(1)看板書,你說父親扔的僅僅是金幣嗎?(教育)
兒子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對比體會中我們也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此時的兒子能對父親說些什么呢?讓我們把心中的想法匯成幾句話寫下來吧!
(2)這是格魯吉亞的一篇民間童話故事,對比中,我們看到了人物的內心變化,抓詞品味中,我們明白————道理。我國也有許多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小故事有大道理,有興趣的孩子們用我們課上的學習方法來讀讀,相信你們的收獲會更多。下課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學生在閱讀中應多聯系實際,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發表見解,并且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所以讓學生動筆寫,一方面寫出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從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從讀學寫的能力,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介:
課文記敘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懶惰成性,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母親在兩次放縱兒子蒙騙老人之后,只好勸兒子自己掙一枚金幣,老人一連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直到相信金幣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學情分析:
對于現在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充裕的物質生活,使他們正像文中的兒子一樣,看不到父母掙錢的辛苦,不懂得金錢中包含有勞動價值,當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學習本課,要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到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確對待金錢,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從不同視角透視金錢的價值。
2.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 導入
1.童話是智慧老人送給孩子的禮物,你們喜歡一枚金幣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故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下面我們一起重溫故事。
2. 放課件 、師范讀。
3. 請孩子們說說故事講了件什么事?
二 、 學習故事的經過
1. 過度:父親要兒子去掙金幣哪怕一枚也好,是希望他能改變現狀,兒子最終有變化嗎?這種變化是一次完成的嗎?
2.默讀9--28自然段,勾出父親是怎樣對待三枚金幣的,感受下兒子的變化。
(1)學生勾畫。
(2)找到后讀一讀。第一次:父親扔,兒子笑;第二次:父親扔,兒子笑;第三次,父親扔,兒子抓。
(3) 同樣三枚金幣,價值相等,遭受同樣的待遇,兒子的反映為什么截然不同,變化如此之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前兩次兒子對待金幣的態度。
(4)讀9—13自然段,說說兒子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這時父親是什么心情?
(5)讀14—20自然段,兒子為什么會笑?父親又是怎樣?
師小結:這兩枚金幣都是媽媽給的,兒子對待金幣沒有一絲觸動,只是一笑置之,可當父親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兒子的反映完全不同了。
三、 學習故事的結果
1. 齊讀句子。(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
2.從這一句找出動作的詞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兒子為什么有這么強烈的反映?
3. 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體會道到的?(熊熊大火,非常心痛金幣,以至于受不了)受不了是什么心情?為什么受不了?(整整干了一個星期活)
4. 想想這整整一個星期中他會受哪些折磨,會吃哪些苦頭,想想兒子會有什么變化?
5. 這種變化歸工于誰?
(父親多殘忍呀,讓兒子去受這樣的罪,還三次把兒子掙來的金幣扔進火爐里去燒,你們的看法呢?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
四、 深化中心
討論:那請你們想想許多年以后,父親去世了,兒子靠自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來到父親墳前,會對父親說些什么心理話。
五、 總結
希望同學們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孩子,同時也做一個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孩子。
板書設計: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幣
兒子 笑笑 抓
教學反思:
一、培養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策略、方法。
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在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的學生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疑環節中,我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提出自己的問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一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這個兒子,你這時笑什么?說說你心理是怎么想的。”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聯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系了生活實際,更好的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科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老人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兒子三次看到金幣被扔時5心情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體會兒子看到金幣被扔時心情的變化。
四、課前準備:教學光盤。powerpoint課件。
第二課時
一、 教學內容: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重點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2、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進入故事情境。
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學習第二部分,體會老人受不了時的心情。
1.學習第一部分(2-8自然段)體會:有這樣的一個懶惰兒子,老人是什么樣的心情?
①指名讀2-8自然段
②討論:老人“受不了”什么?“再”字在這里有什么含義?
③于是老人對妻子說出怎樣的話來?哪些詞語體現出老人的痛心?
④母親有什么反應?母親替兒子辯解的話,誰來讀?
⑤可老人堅決地說——
你怎么理解老人的話?(老人態度十分堅決,但并沒有進一步斷定兒子什么都不會干。但是,兒子懶惰,什么都不干的確是真的,所以老人堅決地說——要是兒子一枚金幣都掙不來,無論如何也不把財產給他。
分角色朗讀老人和妻子的對話。
過渡:這時,失望的父親終于想出妙策,可以讓兒子體驗勞動的滋味。
(一枚金幣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三)學習“兒子”與“父親”的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1.默讀課文9-28自然段,理解兒子“掙“錢的經過,同桌合作口頭填屏幕上的表格。
2.指名口頭填表后,進行觀察比較,根據自己的發現質疑。
(確定重點問題,引入閱讀三次對話。)
①第一次“母親”是怎樣給兒子金幣的?引讀——
“母親”這樣做、這樣說,對嗎?為什么?(不對,這是縱容兒子騙他父親。)
“父親”怎樣做?怎樣說?引讀——
“兒子”有什么反應呢?為什么還笑了起來,走開了?有沒有心疼這枚金幣的樣子?為什么呢?(這枚金幣并不是兒子“掙”來的。)
②第二次“母親”又是怎樣給兒子金幣的?引讀——
“兒子”為什么要跑兩俄里路,跑得渾身冒汗呢?
“母親”為什么要繼續這樣縱容兒子騙“父親”呢?(溺愛)
“母親”這樣做,是幫了兒子還是害了兒子?
積累關于“汗”的成語。
“父親”又是怎樣做,怎樣說的?引讀——
誰能把此時此刻“父親”的感受說出來?你又有什么感受?
聽了父親的話,兒子難過嗎?(看來對這位花錢如流水的“兒子”來說,兩枚硬幣根本不算什么!這,就是“母親”溺愛、縱容的結果。)
③還好,第三次這位母親對兒子說了什么?誰來讀?讀到這兒,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感覺?(這位母親終于有些覺悟了……)
“兒子”聽了母親的話,走了,這回他去干活了嗎?引讀——
“兒子”都干了什么活/干得多辛苦?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畫一畫。
“父親”怎么做?怎么說?
“兒子”“受不了”什么?哪些行為表現他“受不了”?
理解:“當牛做馬” “苦差使”
誰能讀出“兒子”的感受?
(父親扔了他掙來的一枚金幣,他就受不了,父親的錢也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他隨意揮霍浪費,花去了多少金幣啊,父親該是多么受不了,這回他應該都體會到了吧!)
(四)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呢?
——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是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父親用心良苦,要讓兒子明白的就是這個道理。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聯系實際說說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四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課文記敘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懶惰成性,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母親在兩次放縱兒子蒙騙老人之后,只好勸兒子自己掙一枚金幣,老人一連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直到相信金幣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理解,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多層次的指導朗讀,達到對人物情感的體會感受。第二課是教學目標定為:
1 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法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三、說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回顧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父親的受不了
父親受不了什么?從哪里感受父親的受不了?理解父親的語言,感情朗讀
3、理解兒子的受不了
兒子受不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兒子的受不了?抓重點詞語理解。
兒子為什么受不了?理解“掙”的艱辛。理解兒子的心情,感情朗讀。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5
大家好,我將要說的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金錢》中的一篇主體課文《一枚金幣》。
一、我將要按以下五個程序來說課:
1、說教材 2、說教學目標 3、說教學策略
4、說教學過程 5、說教學評價
二、我主要說每個程序的要點
(一)說教材:課文講述了一個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全文有兩處“受不了”,前處是老人眼見長大成人的兒子不愿意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兒子看見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被羞辱,傷心與氣憤使他難以忍受課文的重點放在最后這層意思上,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簡單完整,層次分明是本課的結構特點。先寫老人有一個什么樣的兒子,是整個故事的起因,接著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記敘一枚金幣的故事。課文人物對話串聯了整個故事的發展,展示人物性格。
(二)說教學目標:根據《課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三)說教學策略:為了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了以下教學策略。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教學時我以“一枚金幣”為線索,圍繞兒子三次把一枚金幣交給父親的情節進行教學,主要采取以下幾項教學措施。
a加強朗讀指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感情的重要方法。結合本文對話多的語言特點,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讀,發揮學生的示范作用,從而對學生進行螺旋上升的感情朗讀指導。
b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表演感受。 在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受不了了”時的心情時,我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交換角色,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道理。
4、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本節你我主要教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⑴抓重點詞語進行學習。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如文中“懶惰、省吃儉用、當牛作馬、兩俄里”等詞語,讓學生明白這些重點詞語對于表達文章中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⑵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的機會。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造了合作學習的機會,來體會兒子與老人三次對話來幫助學生理解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四)、最后我來具體說一說這一堂課的教學教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認識各種錢幣,我們走進“一枚金幣”的故事。這種導入讓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拉近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
二、交流感悟,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1、自由讀課文,看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通過讀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并主要了解兒子與父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2、學生再次讀課文,先體會出父親的無奈,再逐步找出兒子三次將一枚金幣交給老人的段落,讓學生感知老人先后三次將兒子送來的金幣扔進火爐時兒子不同反應。重點學習兒子第三次將金幣交給老人的情況。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出兒子看到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時的反應和前兩次進行對比,說明了兒子通過自己的勞動懂得珍惜,并且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讀來理解兒子受不了的心情3、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再一次整體欣賞文章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交流討論:
三、強化訓練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金錢有面值,卻不是什么都可以買到,再加以填空訓練學生的口語以及寫作能力。四、總結全文。五、板書設計:
一枚金幣
老人 兒子
辛勤勞動 懶惰成性
省吃儉用 受不了 花錢如流水
兒子懶惰奢侈 辛苦掙錢不被認可
只有靠自己的勞動掙來的錢,才懂得珍惜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精練,突出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由于自己水平所限,我的說課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懇請各位專家、評委、同仁給予指導。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內容
2. 懂得以誠實的勞動換來金錢的道理
3. 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重點
明白老人的用意 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由歌曲《一分錢》引出話題:比金錢更重要的是什么?并交流。由此引出“課文中的父親眼里比金錢更重要的是 ”
二、研讀課文
1、 聽錄音想一想,這篇課文中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你能把它簡單完整地說出來嗎?
(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要兒子掙一枚金幣――母親放縱兒子來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勸兒子自己去掙金幣――兒子自己掙來的金幣被父親第三次扔進火里,兒子連忙從火里把金幣抓出來――父親相信這枚金幣是兒子掙來的)
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面對這樣的兒子,老人實在是 板書(受不了)
他說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讀,讀出什么語氣. 指名讀,集體讀。
4、于是,老人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說:“……
5、讀這句話時,我們用怎樣的語氣?
2、默讀課文填表
1.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這個故事。那么,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呢?三枚。父親是怎樣對待兒子交給他的這三枚金幣的?請小組合作填表
一枚金幣
次 序
錢的來源
父親怎樣做
兒子怎樣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針對這個表格,你發現什么?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1. 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 (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
2. 哪些句子體現了兒子掙錢的辛苦?
3. 想象兒子在勞動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4.是呀,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5.課文中有幾處“受不了”?分別是誰“受不了”?兒子“受不了”是因為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那么,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親因為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
6.父親與兒子的這三場對話,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父親與兒子的情感又有哪些變化呢?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三場對話。你覺得他們讀得好嗎?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教師指導朗讀。
三、延伸,導行。
1、文章結尾父親還會說什么?兒子會說什么?母親呢?
2、這節課讓你明白了什么?
你打算寫下一句什么樣的警言呢?
四、課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長輩又要給你們壓歲錢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壓歲錢?你們是怎樣支配壓歲錢的?布置學生課后分組調查訪問,每組寫一份調查報告,在班上進行交流。
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
組員
原來怎么使用
學這一課后有什么改變
改變原因(或不改變原因)
五、布置作業
展開合理想象,寫下來:兒子通過這次自己掙錢,以后會怎樣?這一家三口會怎樣?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7
本學期,我們每一位老師都上了一節公開課,在這次活動中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從中也學習到了許多東西。其中楊麗娜老師執教的《一枚金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抓住了以下三條線索來教學此文:
1.故事情節發展線。通過讀、講故事及說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作的思路。
2.人物心理線。抓住兩個“受不了”體會人物心情。
3.思想內容線。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知道珍惜財富。
(一)培養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策略、方法
在本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疑環節中,教師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自己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
如:教師在檢查作業這一環節時。先指名填表,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根據自己的發現質疑。
學生說:
(1)為什么前兩次兒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卻“受不了”了?
(2)父親為什么要把金幣扔進火爐里?
(3)前兩次父親怎么知道那錢不是兒子掙的?
確定第一問為研讀重點,利用表格對比學習前兩次與第三次。
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無論思考、討論什么問題,都要立足于自讀,自己產生問題,引起思考。這一點非常好。教給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教師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這時笑什么?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體會兒子“受不了” 時的心情,也用此法,這招很奏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課文中的對話很多,教師在這節課上尤其加強了朗讀的指導,通過學生互相“評讀”的形式展開,父親與兒子的三場對話,環境一樣,事件也有極其相似之處,隨著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人物情緒也在發生變化,讀出這種變化,朗讀的語氣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反復的“評讀”過程中,學生的“讀”確實表達出了父親失望、痛苦、無奈和驚喜的情感變化以及兒子冷漠、自私、傷心和憤慨的情感變化。
(四)聯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五) 詞句的積累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在閱讀中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練習,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讀過課文后,請學生談對“錢”的認識,使每一個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主題相聯系,使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
總之,本節課是很成功的,教師的基本功十分扎實,對教材的理解很到位,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很強,在楊麗娜老師的身上,我學習到了許多東西。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8
我說的課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小學語文第七冊“金錢”部分的《一枚金幣》。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一個主題一個部分來編制的,本組是圍繞“金錢”這一主題來安排了幾篇文章。其目的是讓學生對金錢有自己的觀點,主要是正確引導學生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高尚的人格。而《一枚金幣》更是告誡人們一切獲得都要靠自己去親手創造,靠勤勞去獲得的幸福才能倍加珍惜。本文是篇童話故事,言簡意賅,道理深刻。
教學目的要求
新大綱中規定,高年級學生要求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繼續重視朗讀、默讀的訓練。
(因此,根據新大綱要求、教材所處的位置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目的是: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句,領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過本課的學習,繼續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理解、表達、朗讀、默讀等能力。并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用心用情朗讀課文兩個方面,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只有親手創造才懂得珍惜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深入領悟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童話告誡人們的深刻道理。
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發展的思想。運用電腦輔助教學,通過自學自議的形式,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讀、想、演、說、議”的方法學習本課。
教學過程
依據新大綱精神和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開門見山,激qing導入:
一開始,我手拿一枚金幣問:同學們,這是——在學生說完之后,接著鼓勵學生:你們想得到它,就要在課堂上好好表現自己的能力,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今天就來學習關于這枚金幣的童話故事——《一枚金幣》。這樣的導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做好鋪墊。
新大綱中要求:中年級學生要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到了高年級,檢查預習已經成為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檢查,了解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
本課我采取了“學生自讀——同位互讀——當眾朗讀”的方法進行的。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字詞后,我請四名同學分四部分來朗讀課文,而其他同學則帶著問題去聽:
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大意。另外,這樣做是讓學生明白,每讀一遍課文都要有所目的。
(四)逐層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學生對文章整體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我再一層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對于第一層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在“花錢如流水”的拓展之意,使學生深入了解文中的主人公“兒子”是個怎樣的人。這里需要學生展開來談,只有啟發學生理解這個“兒子”是個貪吃懶坐,只知花錢敗家的“敗家子”,才能為理解其父的思想做好鋪墊。這里放手給學生自己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即可。
第二層內容,是安排學生帶著:“面對這樣一個敗家子,他的父親與母親的態度各是怎樣的?”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自學完后,采取“同桌交流意見”的方法,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實一下,然后當眾表達。這里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在學生發表意見的過程中,主要引領學生通過分析“省吃儉用,辛勤勞動”“隨便給誰”“懶鬼”等詞句,理解父親的“受不了”,領悟父親已經對這“敗家子”失去了信心,也傷心到了極點,再來有感情朗讀體會,使學生的情感與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的朗讀,又為理解中心打下了基礎。
對于第三層內容,我是通過學生談母親的態度:主要是疼愛兒子到極點了,在她的懇求下,父親動了惻隱之心才勉強讓兒子去掙錢,而且是把要求放到了最低——只一枚金幣就會把家產給他。這樣就引起了下文,此時,安排學生根據問題自己學習:兒子幾次拿回金幣?每次的表現怎樣?你想到了什么?學生默讀,用筆在書上簡單地畫一畫、寫一寫。這是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閱讀方法來學習,既要眼睛看得快,還要腦子想得快,并盡可能多地啟用學生的多種學習器官。
組織學生小組里交流完后,鼓勵學生當眾發表見解。在這里教師也發揮好“主導”作用,在學生回答完兒子前兩次的表現后,激勵學生到臺上表演一下“兒子笑著走開了”,緊接著讓學生看著“兒子”表情說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
然后組織學生小組里分角色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這里如此處理,主要是與“第三次”形成鮮明對照。教師話鋒一轉“那第三次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是這樣主導的:學生已經自學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領會登臺表演課本劇,完后馬上定格,讓學生來分析兒子的幾個動作,如“跑”“抓”“大叫”等,再通過理解怎樣“跑”“抓”“大叫”,使學生感悟到兒子內心世界的情感——“受不了了”!接著讓學生評議如何有感情朗讀來體會。第二步是來分析兒子的大叫,理解“當牛做馬”“一個星期”等語句,再通過有感情朗讀領悟:這次兒子真得是付出了艱辛,他也明白了只有親手創造,才會不要命地珍惜的道理。在學生充分談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讀這兩層意思,然后學生再分角色有感情朗讀這部分,相信本課已經達到高潮。
最后,啟發學生拓展思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談談學后的感受,致使思想感情得以延伸。并要求學生課后整理出來,本課到此結束。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9
(一)激情談話,趣味引入
1、不管大人還是小孩,人人都喜歡錢。千百年來,金錢一直是人們最熱衷議論的話題之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中國的古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是現代人的說法,“有錢能使鬼推磨”是另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金錢的名言呢?你能說說錢能做什么嗎?
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親卻打算將所以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何?欲知詳情,請看課文《一枚金幣》。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2、黙看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這篇課文中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說出具體事情:(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要兒子掙一枚金幣――母親放縱兒子來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勸兒子自己去掙金幣――兒子自己掙來的金幣被父親第三次扔進火里,兒子連忙從火里把金幣抓出來――父親相信這枚金幣是兒子掙來的)
(2)用關聯詞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說:(因為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所以父親要他自己掙一枚金幣。因為母親溺愛、放縱兒子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所以母親勸兒子去掙金幣。因為兒子見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金幣被扔進火爐里受不了,所以父親相信這枚金幣是兒子掙來的。)
(三)合作學習,小組交流
1、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呢?(三枚)。父親是怎樣對待兒子交給他的這三枚金幣的?(把它扔進火里。)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父親認為這金幣不是兒子自己掙來的。)>
2、在文章中,父親與兒子有幾場對話?三場,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并讀一讀。
3、在這三場對話中,父親與兒子的神態、心情有什么變化呢?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并填表。
次數 老人的動作、語言、心情 兒子的動作、神態、心情
第一次接過 扔進,不是你掙來的,傷心 失望 走開,笑了,冷漠 自私
第二次接過 扔進,不是你掙來的,痛恨 失望 走開,笑了,冷漠 自私
第三次接過 扔進,是你掙來的錢,相信 滿意 抓出 大叫,受不了 憤怒
4、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哪些句子體現了兒子掙錢的辛苦?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5、課文中有幾處“受不了”?分別是誰“受不了”?兒子“受不了”是因為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那么,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親因為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嗎?指導朗讀。
6、父親與兒子的這三場對話,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父親與兒子的情感又有哪些變化呢?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三場對話。你覺得他們讀得好嗎?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
(四)探究學習、師生互動
快速瀏覽課文:
1、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這個兒子,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個父親,你又會怎樣做?
3、你覺得老人、兒子、母親是怎樣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4、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寫作特點,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理清文章思路。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四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金錢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
《一枚金幣》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的老人把兒子養大成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第二課時目標為
1、閱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 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應體會兒子“受不了”時ᎏ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引導孩子去思索,為什么有人花錢如流水。
三、說設計理念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第一范文網更多說課]
四、說教法學法
鑒于以上分析,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3讀寫結合,訓練表達能力
4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語言訓練
五、說教學流程及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1、體會老人和兒子的兩次受不了;2、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3、引導學生說出感悟。
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一)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
(2)父親把妻子叫來,會怎樣說呢?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
(二)著重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還有一處受不了,在哪里?
讀到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質疑.兒子為什么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讀,父親和兒子的三次對話。讓學生從“三扔、兩笑、一受不了”中體會父親和兒子的受不了及兒子對金錢態度的轉變。
課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里。
“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二次: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進火爐里。
“別騙我了,孩子,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三次:
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里。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到火爐里去燒!”
這時,老人說:“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問:為什么前兩次兒子受得了,而后來受不了?
(四)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比較兒子和老人的兩種“受不了”,可以體會到父親當初的痛苦、失望、傷心和無奈等復雜的感情,再朗讀父親的話。
然后,多媒體展示幾位富豪父親對待兒子和金錢的故事。讓學生說說:老人和著幾位父親一樣,要讓兒子懂得什么道理。
課件展示名人名言。
(五)引發學生說出感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父親說“現在,我相信這是你掙來的錢了”,引導學生轉變閱讀角色,想一想:聽了父親的話,作為兒子會對父親說些什么?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學生對“金錢”這個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六、說板書
一枚金幣
父親——扔、又扔、仍然扔
兒子—— 笑、又笑、受不了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1
一、學生分析
現在的學生,因為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非常疼愛,在物質上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長總能滿足,身上的零用錢從不缺少,因此,也養成了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孩子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朗讀并講述故事,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作的思路,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學習要認識和要寫的生字。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三、教學準備
1.調查同學的壓歲錢是怎樣支配的。
2.請學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掙十元錢。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你是用什么方法掙來了十元錢?你是怎樣支配這十元錢的?你在花這十元錢時和父母給你的零用錢時心情有什么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呀,不是自己勞動掙來的錢就不知道珍惜。有位老人準備把自己辛苦一生積攢下來的財產送給別人,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出示課題:一枚金幣
(二)初讀課文
1.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你想知道什么?
2.自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解決生字,不會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3.學生初讀課文后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討,暫時解決不了的放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思考。
4.這篇課文中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你能把它簡單完整地說出來嗎?
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要兒子掙一枚金幣――母親放縱兒子來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勸兒子自己去掙金幣――兒子自己掙來的金幣被父親第三次扔進火里,兒子連忙從火里把金幣抓出來――父親相信這枚金幣是兒子掙來的
5.你能用關聯詞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嗎?因為……所以……因為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所以父親要他自己掙一枚金幣。因為母親放縱兒子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所以母親勸兒子去掙金幣。因為……,所以……
(三)學習課文
1.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這個故事。那么,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呢?三枚。父親是怎樣對待兒子交給他的這三枚金幣的?(把它扔進火里。)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父親認為這金幣不是兒子自己掙來的。)
2.在文章中,父親與兒子有幾場對話?三場,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并讀一讀。
3.在這三場對話中,父親與兒子的神態與心情有什么變化呢?請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并填表。
4.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哪些句子體現了兒子掙錢的辛苦?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5.課文中有幾處“受不了”?分別是誰“受不了”?兒子“受不了”是因為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那么,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親因為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嗎?指導朗讀。
6.父親與兒子的這三場對話,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父親與兒子的情感又有哪些變化呢?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三場對話。你覺得他們讀得好嗎?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教師指導朗讀。
(四)討論
1.假如你是這個兒子,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個父親,你又會怎樣做?
2.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覺得老人、兒子、母親是怎樣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五)課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長輩又要給你們壓歲錢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壓歲錢?你們是怎樣支配壓歲錢的?布置學生課后分組調查訪問,每組寫一份調查報告,在班上進行交流。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2
《一枚金幣》教學反思
《一枚金幣》這篇課文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給別人,而不留給兒子。后來,老人三次燒金幣,直到第三次,兒子才用勞動換來了金幣。這時,老人才相信了兒子。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深入學習。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我讓生自由閱讀課文第二部分,邊讀邊畫出老人三次燒金幣,兒子反應的句子,然后討論交流兒子為什么會這樣?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兒子“受不了”的心情,我引導生進一步討論:兒子的這枚金幣是怎么來的?與前兩次的金幣有何不同?通過比較,學生懂得了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創造財富,只有自己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最后,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子受不了的句子。通過感情朗讀,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一枚金幣》教學反思
文本的情味是實實在在通過對言語的研讀“品”出來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緊緊圍繞文本,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詞析句,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詞、句,進行分析、比較、推敲,這樣不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還能體會到作者譴詞造句之精妙,從而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世界。品什么詞?怎樣品詞?在《一枚金幣》的教學中,我有了一些實際的體會:
一、抓住情感線和相關的詞句體驗情感。
語言文字為表情達意服務,作者往往為了表達某種情感而寫作,或直接表現,或于字里行間蘊藏情感。所以文章表現的情感是選擇切入點時首先考慮的,許多課文感情基調明顯,文章的情感就是行文的線索或主旨。
通過對《一枚金幣》的深入解讀,我們找到了“受不了”這個切入點。通過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朗讀感悟,從而層層深入體會本文的思想內涵,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豐富詞語內容,激發朗讀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作者在刻畫人物時,將自己濃烈的情感滲透于字里行間。教學中應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反復琢磨,豐富內涵,細細品味。
為了深入走進兒子的內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容:想象兒子在一周內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些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三、引導質疑,品讀詞語。
一枚金幣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處看表格質疑的環節表格中的重點詞都是與“受不了”一詞相關的,由學生對這些詞進行質疑,也是對文本的思考,這樣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也教給了學生品析詞句要多問問為什么,才能理解深刻,認識到位,學生的語感也會由此提高。
總之,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對語言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對于文本中那些該抓的詞句,還是要理直氣壯地抓;該咀嚼的地方,還是要反復的玩味。關鍵是我們要讓學生在品味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人文關照,讓學生在獲得言語智慧的同時,也得到人文知識的滋養,從而把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面,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激qing對話,品味語言——《一枚金幣》教學反思
近而立之年,我卻不悔初從教之志。八年來,一直努力創造能讓學生快樂的語文課堂。曾執教過一些公開課,成敗分成,喜憂參半,總言之,是一位虔誠朝圣教育的跋涉者。為了提高自己今后的教學效果,不斷使自己成長,故用這些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
一、找準課文的切入點。
語文教學很強調“點”的教學,因為一篇課文涵蓋的信息量眾多,因此首先得抓住一個能統領整篇課文內容,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效果的切入之處,這個切入之處就是我們立足于課文進行教學的基本點。備課時,我通過反復通讀《一枚金幣》這篇課文,決定以課文兩次出現“受不了”這個詞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思考: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兒子為何受不了?“學而不思則罔”這樣的切入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學習習慣。
二、品味語言,想象畫面,感悟父親、兒子受不了的原因。
學生通過讀書,通過思考找到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是:父親辛勤勞動,省吃儉用,而兒子卻花錢如流水,又很懶惰。我認為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光找出這幾個詞,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就讓學生反復品讀這幾個詞語,通過讀詞語來想象畫面。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沒有形象的再現,不讓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去揣摩,語言就生動不起來,鮮活不起來。因為想象可以使語言文字中,那些含而未露的情景得以再現;想象可以幫助學生讀懂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想象使語言文字變得鮮活起來。當學生充分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后,再來讓學生有感情讀父親受不了時說的話,學生就能讀得入情入境。語言離開了思想是淺薄的,形象離開了思想是蒼白的,朗讀離開了理解是平淡的,只有揉合了思想、形象、情感,語言才是深刻的、生動的。
不足之處:(由于執教這篇課文時沒有到其它班試教,教案也沒有請高手幫忙設計,所以不足之處現寫出來,利于今后不犯同樣的錯誤)
1、課件過于簡單,應該找一些兒子在農田、工地干活的圖片,讓學生看圖片后再想象,兒子為了掙這一枚金幣,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在學生動筆寫的這個環節,本來準備了一段舒緩的音樂,可是在課堂上,雙擊時卻播放不了音樂。
2、課堂上男同學發言踴躍,可女同學發言不積極,只有二、三個女同學發言。雖然男、女同學比例嚴重失調,(男:女=32:16),但教師要善于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女同學大膽發言,使教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3、教學時控把握不當,回顧整節課,時間是先松后緊,如果把拖堂超過四分鐘當作一次教學事故的話,那么這節課是比較嚴重的事故了。按一節課三十五分鐘來計算,估計我拖堂超過了八分鐘。看來以后教學時,語言要更簡煉才行,因為課堂時間寶貴呀!廢話要少說呀!本來教案設計中,教師要煽情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老師所描述的情境中,朗讀兒子受不了時對父親說的話,當時由于時間關系就沒有去煽情,直接讓學生帶著受不了的那種感情去讀那句話。
4、課文可以挖掘的亮點還有很多,如蔣志鵬老師聽完課后跟我交流,還可以抓住兒子從大火中抓金幣的“抓”字進行深挖。盡管課堂上對兒子從大火中抓金幣這一動作,進行了分析,但還可以進一步問學生:這一“抓”抓出了什么?僅僅只是抓出一枚金幣嗎?
以上是本人的愚見,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一枚金幣教學反思
(一)培養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策略、方法
在本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疑環節中,我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自己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
(二)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這時笑什么?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也用此法,這招很奏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聯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四)對于積累的點滴之我見
學生積累過的詞、句以及名言等,我們應盡可能多地在適當的語境中再現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3
前兩天聽取了剛從四川師范大學畢業的某教師對<一枚金幣>的教學設計談,對此我發表了自己的粗陋看法.在我眼中,分析解讀一篇文章非常重要,除了如特級教師賈志敏那樣自己深入文本,尋找文本中打動自己的部份,即找到文章的關鍵點,需要用精讀的方式加以解決,同時,以此為基礎設計相應的訓練點;同時,他認為文章要簡簡單單的教,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切實落實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之目的。我們知道,專家們已經達到反璞歸真的地步,簡單中蘊藏著玄機,非常人可模仿也.因此,我個人認為,文本解讀過程中需要注意文章的結構特點、作者的情感線索、文章的用語特色、年級的編排意圖、課標的相應規定、學生的實際能力等方面,不能一味地只從文本的內容中尋找。在與教師的對話中,我強調了此篇文章的是采用大量的對話方式來闡明一個觀點,教師需要一個主線加以連接。這個連接點是什么呢?我個認為應是兒子是花錢如流水且懶惰這個點。將此貫穿于文章的三次對話中進行解讀,就會產生一種比較明朗的效果。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看到了下文,一起來分享: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
成都市天涯石小學 郭鸰
說到文本解讀,我們首先得談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是什么?
這里的文本指的是教材中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更重要的,它是教學的基礎和憑借。而文本的解讀,就是研究出蘊含在這文本之中的學生語文素養的生長點。怎樣才能找準這些生長點呢?
“回首來時語文路,潛心會文最是真”。作為語文教師必須率先走進文本,潛心會文,同文章的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聚焦精妙的語言文字感受其表達的獨到;還得縱觀全局,讀懂編者的意圖;站在兒童的視野,感受學生之感受。
而要達到有效的文本解讀,語文教師要力爭逐級完成三個層次的讀:
一是正確地解讀,知道課文寫了什么;
二是準確地解讀,讀懂作者為什么寫這篇課文?弄懂編者想讓學生學什么?
三是有創意地解讀,感悟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透過文本感知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啟迪思想。這是最高層級的解讀。
下面我就四年級第七冊“金錢”這個單元中的《一枚金幣》為例,談談我的解讀歷程。
一、正確誦讀、感知大意
拿到一篇課文,我們一般先把課文默讀一遍,感知大意。如《一枚金幣》是個童話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老人讓兒子必須自己去掙一枚金幣的故事。接著,老師要大聲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爾后,再小聲慢讀,找出這篇課文需要學生理解的新詞,老師首先正確的解,而不能事事而非。這就達到了第一層次。
二、一出一入,準確解讀。
(一)出文,縱觀全局:
這一次我們先走出文本,回憶出年段閱讀目標:“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結合金鑰匙的提示(金鑰匙提示了怎樣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策略、方法并形成習慣):如《一枚金幣》這篇課文的《語文天地》中有這樣的陳述:《一枚金幣》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順序寫的;重要的問題可以聯系上下文思考。這走出文本的讀,讓我們準確把握了課文需要滲透的知識點:
※閱讀知識:學習記敘事情的順序(先后順序);
※閱讀理解能力: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讀出自己的感悟,從而理解課文;
※ 閱讀習慣:邊讀邊想
(二)入文,讀懂意圖
我們再次走進文本細致地讀,去把握文章的線索,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為什么把《一枚金幣》安排在 “金錢”這個主題單元下的第一課?
從學生情況看,現在大多數孩子物質生活充裕,使他們正像文中的兒子一樣,看不到父母掙錢的辛苦,不懂金錢包含的勞動價值,當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從這一點,揣摸出編者的意圖,讓學生一開始接觸“金錢” 這個話題就建立勞動創造財富的觀點。 因此安排于第一課。
從課文的兩條線索看:一條故事情節發展線,是想讓學生學習記事的順序。另一條人物心理線,也就是父親和兒子的前后情感變化,讓我們讀懂了作者想告訴讀者: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金錢所包含的是勞動價值,所以要珍惜財富。
這一出一入的解讀讓我們對文本的主題和價值取向有了準確的把握。
三、扎根文本,讀出創意。
語文是濡染生命的課程。怎樣讓學生在文本的浸潤下,得到心靈的凈化、感悟人生的真諦?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的話會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備課沒有什么訣竅,就是翻來覆去地讀、默想。當讀到自己的理解、情感、當讀到文章的妙處(小到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再到一段話、篇章結構、文章的立意),當讀到自己的驚喜時,才敢走進課堂。”是的,我們還得再次深入地扎根于文本,靜靜的反復的透視文本,尋找讓我們或驚喜、或感動、或激qing的文字。這是與其他課程的不同之處。
我們可以這樣做:
1、找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課文中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教學就可以治繁以簡,一線到底,重點突出、提高效率。
如《一枚金幣》中,我們找到了 “受不了”這個詞為本課的切入點,父親 “受不了”兒子的懶惰、花錢如流水;兒子 “受不了”父親竟然把她掙的金幣扔進火爐里(解釋一下,這里父親扔金幣是想考驗這枚金幣是不是兒子掙的),兩個受不了感受到兩人對勞動創造的財富都是一種珍視。由這個詞生發出三個問題:誰受不了誰?為什么受不了?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不僅可以帶動全篇的學習,而且還是學生走進父親、走進兒子心里的情感生發點。所以這個詞可以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2、透視文本語言的涵詠點。
每篇課文,圍繞中心主題總有那么幾處引人入勝的描寫,這時,老師就是一個欣賞者,去透視文本,涵詠語言,咬文嚼字,因為只有自己被觸動了,才有這個底氣引領學生體悟得更豐富、更深入,因此教師對語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感悟力、欣賞力。
如,再讀《一枚金幣》時,一個“掙”字在課文中竟然出現了15次。(它不是助詞、代詞、副詞)為什么?掙的字面意說起來很容易——通過勞動獲取回報,這個詞又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但學生年齡小,少有掙錢的經歷,對父母“掙錢”的辛苦是理解不到的,看來要讓學生感受金錢里包含的是勞動的價值,這個字有點品頭。我們深究課文,發現兩次“受不了”其實都緣由這個“掙”字。
先看父親的話語(老人躺在床上,把妻子叫來說:“把我們的財產隨便給誰都行,就是不要給兒子,這懶鬼什么活也不干,一文錢也掙不來。”)當我讀到這個 “掙”,分明感受到了年老體弱的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無奈和傷心,對自己沒能讓兒子學習掙錢的本領而深深懊悔,還有,對兒子未來的深深擔憂,這個“掙”讓我讀懂了父親的心——人要勞動、要學會自立。
再看兒子的話,(兒子受不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爸爸,你瘋了!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讀到這個“掙”,我們會聯想,兒子的這枚金幣是怎么掙來的?再聯系上當牛做馬、苦差使這些相關詞和前文,想象出兒子干了哪些苦活,受了哪些罪,通過合理的想象我們讀到了“掙”后面意思:兒子的一番艱辛、一種不被認可的委屈、一次對金錢從未有過的珍惜和尊重。
當這個“掙”字被一層層剝開,我心中是一陣驚喜,一個小小的字,卻蘊含了對“勞動的一種敬重”,由此,對文本的理解就更深一層,不僅僅是珍惜金錢,更明白了:不付出艱辛的勞動,生活不會給你以任何東西。
我想,透視文本,找到那些看似平淡卻值得涵詠的詞句,我們的讀會更有價值,我們的教學設計會創出新意。
3、提煉文本寫作的生發點。
古人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繼續和深入。因此,解讀文本時,我們還應從文本中發現那些能促進學生寫作的生發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如《一枚金幣》,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就是其中一個生發點;文章中的語言描寫很生動,這也可以作為另一個生發點。
4、發現文本價值的拓展點。
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不斷拓寬文本的范圍,適度的文本拓展與訓練更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如《一枚金幣》的課堂教學,我完成的重點是懂得勞動才能創造財富。但這篇課文的母親和父親對孩子的“愛”也很有研究價值,一節課有限,我們可以把這些有研究價值的東西向課外拓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力,給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更大的舞臺。如,你們可以為故事續寫結局嗎?你能評價一下父母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愛嗎?你能就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談談自己的看法嗎?
這樣拓展練習就教會了學生讀一篇文章可以多角度的解讀。
解讀文本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擴大閱讀視野,積淀生活體驗。讓自己強大起來,豐滿起來。其實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文本。你這個文本越豐滿越深刻,你去讀那個文本的時候,你才會讀得更豐滿更深刻。從這個意義上說,文本是自己美麗的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4
一、復習:
1、導語: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今天,我們就學習第十單元的一篇課文《一枚金幣》。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鞏固新知:
師: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的字詞,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字詞掌握的情況。
3、多媒體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懶惰、辯解、筋疲力盡、省吃儉用、熊熊大火、苦差事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將生字詞帶入課文去朗讀,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朗讀
3、匯報
(二)品讀課文
1、師:老人是什么原因“受不了”了,要把財產分給別人,請同學們默讀一至八自然段
2、生答:有個懶惰的兒子,什么事也不干,而且花錢如流水。
3、師:老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4、生:辛勤勞動,省吃儉用。
5、師:面對不僅懶惰,而且花錢如流水的兒子,老人“受不了”了,很痛苦,他要想個辦法來教育兒子,可是老人的妻子卻不以為然,她是怎樣替兒子辯解的?請一位同學將母親的話讀一讀。
6、師:母親是替兒子辯解,你們聽出了辯解的語氣了嗎?誰來再讀一讀?讀出辯解的語氣。(指名讀)
過渡語:面對妻子的辯解,老人說:“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掙錢去!哪怕掙一枚金幣也好,我就把全部財產都給他。”那么他們是怎么掙得一枚金幣呢?
7、師:請男生齊讀九至13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大家思考:老人是怎樣做的?兒子又是怎樣表現的?
8、生:老人將金幣扔進了火爐里。
9、生:兒子笑了,走開了。
師板書:扔、笑、走開
10、師:后來情況又是怎樣的,請女生齊讀第14至20自然段,大家思考:老人是怎樣做的?兒子是怎樣表現的?
11、生:老人將金幣扔進了火爐里,兒子又笑了,走開了(師板書)
12、師:母親將金幣給了兒子,他讓兒子怎樣做的?你從課文中哪幾個詞體會出兒子聽了母親的話?
13、生:兒子出去了一天,筋疲力盡,滿頭大汗地跑回來。
14、“筋疲力盡”,你們有過“筋疲力盡”的感受嗎?誰來說一說?指名答。
15、師:面對兩次金幣都被老人投入到火爐中,他們母子又是怎樣做的,請一位同學將第21至25自然段朗讀一遍,大家思考:老人是怎樣做的?兒子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16、生:老人將金幣扔進了火爐里,兒子“受不了”了,忙跑到火爐旁,從熊熊大火中抓出金幣。
師板書:扔、受不了、跑、抓、叫
17、師:兒子這次的表現與前兩次的表現為什么是截然不同?他為什么“受不了”?
18、生:因為這是他做牛做馬、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才掙來的金幣,卻被父親扔進火爐里,所以他受不了。
19、師:苦差事,這里出現了我們學過的一個字,它還有其它的讀音,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多媒體出示:cī chā chaī chà
差 差 差 差
爸爸出差了,星期六才能回來。
學校的花壇里,小樹苗參差不齊地生長著。
他的個子和我差不多高。
做事情,我們要避免出差錯。
20、學生練習。
21、過渡語:做了一星期的苦差事,很累,非常的辛苦,掙來的錢卻被父親扔進了火爐,兒子受不了。誰來將兒子受不了的話讀一讀。(指名讀)
22、師:嗯,讀的真好,我感受到一個受不了的、憤怒的、傷心的兒子的聲音。
23、看到兒子這樣的表現,老人說:這次,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師:現在,同學們,你們明白了老人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將金幣扔起火爐里嗎?
24、生:試探兒子
25、生:如果是自己掙的錢,會很心痛。
26、師總結: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明白勞動創造的財富,我們會更加珍惜,哪怕是一枚金幣,只要是親手掙來的,也是寶貴的。師板書:勞動創造財富。(珍惜)
三、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師: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呀,老師也送大家幾句名言,同大家共勉:(多媒體出示)
①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②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民諺
③有道之財方可取,無道之財莫強求——民諺
四、布置作業
師:課后請同學們討論:
1、你珍惜“壓歲錢”嗎?為什么?
2、你自己曾憑勞動賺過錢嗎?這樣的錢你珍惜嗎?
師: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交流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5
一、導入
1、童話是智慧老人送給孩子的禮物,你們喜歡一枚金幣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故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下面我們一起重溫故事。
2、放課件、師范讀。
3、請孩子們說說故事講了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
1、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這個故事。那么,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呢?三枚。
父親是怎樣對待兒子交給他的這三枚金幣的?(把它扔進火里。)
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父親認為這金幣不是兒子自己掙來的。)
2、在文章中,父親與兒子有幾場對話?三場,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并讀一讀。
3、在這三場對話中,父親與兒子的神態與心情有什么變化呢?請學生分組展開討論。
4、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哪些體現了兒子掙錢的辛苦?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5、課文中有幾處“受不了”?分別是誰“受不了”?兒子“受不了”是因為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那么,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親因為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嗎?指導朗讀。
三、深化中心
討論:那請你們想想許多年以后,父親去世了,兒子靠自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來到父親墳前,會對父親說些什么心理話。
四、 總結
希望同學們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孩子,同時也做一個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孩子。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6
一、導入。
1、出示課題,齊讀。
二、回顧課文內容,引導質疑。
1、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父親幾次扔金幣?(板書:父親扔扔扔)三次兒子都有些什么反應?(板書:兒子笑笑受不了)
2、仔細觀察板書,你產生了什么疑問?(板書:?)大概會出現以下問題:扔?笑?受不了?
3、問題提出來了,有什么解決辦法呢?現在,我們就再次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留下思考的痕跡,比如把能幫助解決問題的詞語句子勾畫下來,或在旁邊簡單批注一下。
4、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讀書收獲。
你解決了哪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調整教學順序)
兩次“笑“
1、抽生說理由。(板書:母親給給)
2、你是從哪里知道答案的?
3、咱們就分角色讀一讀這兩次對話,再現當時的場景。你想演哪個角色就讀誰的話,好嗎?快做準備吧。(生自瀆)
4、抽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讀敘述語。
5、采訪三個角色。
母親:請問你為什么不讓兒子自己掙,而是直接給他金幣呢?
父親:第二次,你的兒子累得筋疲力盡地把金幣交給你,你為什么還要扔呢?(相機解決扔?)
6、小結:是啊,因為這些金幣都是媽媽給的,得來全不費工夫。所以,即使父親把它們扔進火爐里,兒子也覺得怎么樣?(板書:毫不可惜)
過渡: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決了。(擦笑?)
兒子“受不了”
1、說理由。
2、兒子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呢?(出示課件:“兒子再也……”)
3、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同學們讀著讀著,兒子當時的那種心情就會自然地跳出腦海。下面,我們就來發揮集體的力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學習建議)
(1)你讀出了兒子什么心情?請聯系前文和你的生活實際,說說理由。
(2)把你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準備參加小組朗讀擂臺賽。
4、全班匯報。
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委屈、憤怒、難過的心情。
著重抓以下幾點:
從“跑”“抓”“叫”體會出兒子的著急。學生可能還會把注意力放在“熊熊大火”上,可聯系生活實際,把手伸進熊熊大火里,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可見兒子當時的著急。
從三個感嘆號體會出兒子憤怒、委屈的心情。他為什么憤怒?抓“當牛作馬”,他怎么當牛作馬的?引導學生找到兒子幫人干活的段落,想象他吃了多少苦?(板書:掙錢辛苦)
其間,相機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
5、開展小組朗讀擂臺賽。
6、創設情境引讀:是啊,兒子想啊,我去收割莊稼,累得腰酸背疼,可父親啊,你卻把我的勞動成果扔進火堆,我受不了了,委屈地大聲叫道:(引讀);我去幫人蓋房子,搬磚頭把手磨出了一個個血泡了,挑水泥把肩膀都磨破了,才掙來這寶貴的一枚金幣,您卻扔掉了,我受不了了,悲憤地大聲叫道:(引讀)
四、父子對比,體會父親的“受不了”
兒子僅僅被扔掉了一枚金幣就受不了了,可是他卻曾經花錢如流水,而花的錢都是父親(省吃儉用、辛勤勞動)掙來的,所以父親就更加(受不了了)。他準備怎么做?(抽生讀父親的話)
如今,兒子終于能自己掙錢了,這時,老人欣慰地說:“(引讀)”
五、總結全文,提煉道理。
(指板書)父親三次扔金幣,如此良苦用心是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板書:倍加珍惜)
六、創作名言。
同學們,相信此時此刻你心中有許多話想說,現在,就拿出筆把你的感受濃縮成一句話寫下來,老師帶回去給我的學生,讓他們也學會正確地對待金錢。
板書:
一枚金幣
父親兒子
母親給扔笑
母親給扔笑
自己掙扔受不了掙錢辛苦
四年級語文《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篇17
一、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教材第七冊第十單元圍繞“金錢”這一主題來安排了三篇主體課文,其目的是讓學生對金錢有正確的觀點。《一枚金幣》是一篇格魯吉亞童話,講述了一個辛勞一輩子、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告誡人們一切獲得都要靠自己去親手創造,靠勤勞去獲得的幸福才能倍加珍惜,也說明父母不能嬌縱孩子,要教育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課文有兩處“受不了了”,前處是老人眼見長大成人的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兒子看見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被羞辱,傷心與氣憤使他難以忍受。課文的重點要放在最后這層意思上,體會兒子“受不了了”時的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的疼愛、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在物質上總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因此在他們心中,毫無“錢來之不易”的概念。花錢大手大腳,東西不珍惜等現象比比皆是。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希望學生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
通過本期的預習指導和練習寫自讀筆記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夠主動預習課文,并且在讀書時能夠提出一些問題并思考。
三、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作的思路。
2、疲力盡”等詞語中課文中的意思。
3、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能簡單說說自己學習課文后的體會。
四、預習要求:
1、讀課文,繼續做自讀筆記。
2、想一想,自己的壓歲錢是怎樣支配的,自己有沒有親自去掙過十元錢。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識字、寫字,理解部分新詞。
2、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事順序,練習復述。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并回答老人為什么“受不了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帶有零花錢的孩子舉手?這些零花錢是自己掙的請把手放下。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格魯吉亞童話也是“金錢”有關。
出示課題:一枚金幣,學習生字“幣”
二、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語:
一枚 發瘋 火爐 曉得
筋疲力盡 辛勤 省吃儉用 花錢如流水 (后三個說說詞義)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你能用上面什么詞語形容人物的性格?
兒子不光花錢如流水,而且還很懶惰。
書空生字“懶、惰”,說說這兩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再理解詞義。
三、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敘事順序。
1、老人一輩子辛勤勞動,省吃儉用,兒子卻花錢如流水還懶惰。這一對比,矛盾就產生了,于是他希望兒子(也學會掙錢,由學生回答。)
這就是故事的起因。
板書:起因:要兒子去掙錢
2、根據起因我們可以推知經過是什么?結果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經過:兒子去掙錢?(是兒子在掙嗎?因此我們先打個問號)
結果:兒子掙到錢
3、小聲讀課文,數一數課文有多少自然段,想一想,起因、經過、結果分別對應的是課文哪些部分,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學生劃分段落,注意21、22自然段的歸屬。
教師小結這種劃分段落的方法: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劃分段落。
4、這篇課文中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結合板書,試著復述故事。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父親的情感。
1、自讀課文回答父親為什么“受不了了”,指導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代詞的具體指代,把問題說清楚。再讀詞語。
2、再默讀各抓住抓住重點詞說說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母親和父親?(辯解和堅決)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揣摩父親的想法。
3、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五、課堂小結:
1、我們學習了一種很實用的劃分段落的方法,那就是?
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劃分段落。
2、看到了父親和兒子身上的對比,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態度上的對比。
3、因為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所以父親要他自己掙一枚金幣。你能用“因為……,所以……”說說人物之間的其它關系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啦”時的心情。
3、簡單說說自己學習課文的體會。
教學重難點:
體會兒子“受不了啦”時的心情,感悟老人這么做是想讓兒子懂得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二、學習課文二、三部分,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1、默讀(9-28)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
次序
錢的來源
父親是怎么做的
兒子的表現
父親的判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結合課文比較第一次和第二次,根據自己的發現質疑、解疑。
根據發言出示句子,填空:
兒子就這樣做了,到傍晚,筋疲力盡、滿頭大汗地跑到爸爸跟前說:……
▲理解“筋疲力盡、滿頭大汗”
▲你還能說出哪些帶“汗”的詞 ?
過渡:是呀,父親為什么還是不相信這是孩子掙來的錢?而第三次兒子在父親面前沒有筋疲力盡,沒有滿頭大汗,父親居然“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3、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出示句子:(課文25、26自然段)
▲ 抓住重點詞語可以體會到人物的思想感情,還應注意抓住最容易被忽略的符號。(學生自讀,圈點、批注)
學生交流。
理解“熊熊大火”。
抓住“瘋了”和三個感嘆號積累詞語:口不擇言,氣急敗壞
▲ 從“當牛做馬、苦差事”回讀課文24自然段,想象兒子在這一個星期可能干過什么活?遇到過什么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學術交流時,引導學生把困難分類,如:自然環境造成的困難,因為自身條件造成的困難,人為的挑剔帶來的困難等,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再理解詞語“當牛做馬、苦差事” ,這才是自己“掙”的。
▲ 兒子“受不了啦”是因為 ,他感到
指名填空,再朗讀課文25、26自然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
“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4、教師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除此之外,老人還相信什么呢?
三、總結拓展:
1、對比兒子前后對待一枚金幣的態度,回答課后思考題一。
教師小結:父親讓兒子親身體驗,他用同樣的行為,三次扔金幣的方法,讓兒子明白了人必須自食其力,用勞動創造財富。
2、交流有關“金錢”的名言
3、學習到這里,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話要說,也許你想對教子有方的父親說;也許你想對這位溺愛孩子的母親說,也許你想對前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兒子說,也許自己心中有一些別的感觸,趕快寫下來吧!
4、交流學生的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