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寓言兩則的寓意。
2、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兩則的寓意。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自主、啟發
教學用具準備:
寓言的文言文材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寓言、焦急、喘氣、截斷、流竄、撞見、樹樁,從此、鋤頭、丟失、收費、 巴望、計算、化肥、直截了當、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二、讀文言文《揠苗助長》,借助注釋理解文本寓意。
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1)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5)其人(6)曰:“今日病(7)矣(y)!予(8)助苗長矣(y)!”其子趨(qù)(9)而往(10)視之,苗則槁(11)矣。
注釋:
1、閔(mn)——同“憫”,擔心,憂慮。
2、長(zhng)——生長,成長。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憊但十分滿足的樣子。
5、謂:對…說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勞,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
8、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9、趨——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
師生總結學習方法:
1、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讀通文本
2、借助注釋理解文本內容
三、讀文言文《守株待兔》,借助注釋理解文本寓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注釋:
株——樹樁。
走——跑,逃跑。
耒(li)——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象木叉。
冀——希望。
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學生借助注釋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我想對這個人說:你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但禾苗卻全都枯死了。因為你做事太了,違反禾苗的生長規律。
2、讀了《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我想對種田人說:你要辛勤勞動才行,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
板書設計:
揠苗助長 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 僥幸心理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寓言《守株待兔》,學會8個生字。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理解寓意。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抄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有一點感想。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寓言常對壞人、壞事、壞思想進行辛辣的諷刺,讓讀者在笑聲中受到教育。而夸張手法的運用,可以加強諷刺的力量,可以突出作者想要強調的東西,使寓言的主題更加鮮明。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字音。
2、記憶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部首學習生字。
株、待、竄、撞、樁、撿、鋤
(2)重點分析生字。
滋
三讀寓言故事,理解課文內容(出示圖片)
1、讀課文,標段落,看看每段的意思是什么?請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說。
教師引導:我們在想一想,野兔為什么沒有再來,田里的莊稼為什么全完了?找出重點詞語。
學生說。
教師講:對。那個種田人把偶然的事情當成能天天發生的事是錯誤的。他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兔子沒來,莊稼不去種也全完了。
2、請大家說說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先聽錄音,再說寓意)
學生說。
教師講:不勞而獲的思想是錯誤的。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只有老老實實地做事,才能獲得成功。
3、看課文插圖,說圖意。
學生說。
四板書設計
守株待兔
古時候種田人看見撞死的野兔
急忙跑白撿樂滋滋心里想
丟下鋤頭整天坐長滿野草莊稼全完
五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按要求寫詞語
abb:
abab:
3、積累來自寓言的成語。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折、冀等5個生字,學寫守、株、待等9個生字。指導寫好株、耕兩個字,木和耒做偏旁時最后一筆變成點。
2.能讀準字音、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僥幸,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
教學難點:能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僥幸,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教學準備: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學生:預習寓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學過寓言故事嗎,有什么特點?下面考考你,根據圖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稱?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知寓言故事出發,通過看圖片猜寓言故事名稱從而激發學生對寓言故事的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
2.出示圖片。(守株待兔),古人寫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咱們都了解過,今天咱們看看古人是怎么講這個故事的。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株”“待”的寫法。
(2)提問"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里,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五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句。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折頸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動作,提手旁。“頸”,應讀三聲。
(2)“冀”字正音。“冀”與“翼”對比識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為宋國笑。出示:[wéi]1.做,行,做事2.當做,認做3.變成4.被
[wèi]1.替,給2.表目的3.對,向。
師提問:在本句中,“為”讀哪個音?讀一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換偏旁等方法來識記生字。多音字根據不同的意思來辨別在此處的讀音,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知識寬度。】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筆捺變為點;提示“株、待、耕、折、頸、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指導書寫“守”和“宋”。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異同。
第二課時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讀課文
(1)結合注釋再讀課文
(2)在讀文的過程中,你能讀懂哪個問題?
出示:誰在等兔子,為什么守著樹樁等兔子,等到了嗎?
2.學習第一句
(1)誰在等兔子?
(2)這個宋國人是干什么的?
3.學習第二句
(1)圖中除了有農夫還有什么?
(2)課文中是怎么說的?
4.學習第三句
(1)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為什么會被農夫得到?
(2)為什么兔子會撞到樹樁上?
(3)強調頸字讀音,再讀一讀。
(4)從哪個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學習第四句
(1)白白撿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農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學。
這句話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圖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頭,它是翻土用的農具。想一想你認識的字中,哪個是以"耒"做偏旁的?(隨機板書耕耘)
觀察字形,結合圖片,聯系生活實際,你發現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關?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對于“耒”這種工具較為陌生,通過耒的圖片教學幫助學生熟悉,拉近課文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同時通過耒字演變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寬了知識的寬度,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特點。】
(3)耒的字意已經了解了,釋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說的?(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4)從中你體會到什么?讀懂了什么?帶著你的感受讀出來。
為了肥美的兔子,這個農夫不吃飯、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誰來幫幫我?農夫卻——
寒風呼嘯,地里的莊稼仿佛在哭泣:我們要凍死啦,誰來救救我?這個農夫仍然——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好斷句,同時理解農夫的懶惰、不勞而獲。】
(5)出示斷句,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像這樣讀一讀。
6.學習第五句
(1)他這樣一直等,有什么收獲嗎?(板書:收獲)
(2)課文里怎么說的?
7.疏通課文
(1)讓我們把這幾句話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讀一讀。
(2)誰能試著像讀第四句一樣讀出節奏感?(配音樂)
二、寫話表情,總結寓意
1.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對農夫說什么呢?把你想說的話,簡單寫寫吧。
老師也有兩句話想送給他,(補充板書)誰來讀一讀。
一份耕耘
一份收獲
2.兔子是經常撞在樹樁上嗎?所以還有一句話,想要送給農夫,誰來讀一讀。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現象當成經常發生的事。
三、指導背誦,拓展閱讀
1.背誦課文
(1)課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誦。
宋人。田中。兔走,折頸。因而,冀。兔,而。
(2)出示五幅圖片,看圖片背誦。
(3)閉眼感受,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因學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種形式來進行背誦,分層、逐步進行,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2.拓展閱讀
(1)生讀《南轅北轍》,先讀通順。
(2)根據問題再讀文,《南轅北轍》中坐車的人犯了什么錯誤?
坐車的人想去,在,他卻往走。
小結: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許多道理。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也不要做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中那個——的人。其實,像這樣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課外讀一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設計: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獲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4
《語文課程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用心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就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和合作潛力,體現大語文
一、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創新火花在閃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長。
在揭題伊始,我就讓學生聽故事自主提問,提的問題還真不少:野兔倒底是怎樣了,為什么會撞死在樹樁旁?種田人只但是是撿了一只兔子,為何那么高興?種田人真的傻嗎?他為什么老守候在樹樁旁?
學生提這些問題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小組討論,一齊來解決他們想要明白的問題,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談論著自己的看法,把每個學生帶進課堂。整堂課中,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語言訓練
想像對孩子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潛力,他們也喜歡發揮各種豐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地想象:“野兔為什么會跑來撞死在樹樁上”“種田人坐在樹樁旁想些什么”……以及作業,編故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的想象力。如:“野兔為什么撞死在樹樁上呢?”“有一個獵人在追趕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烏龜賽跑,不能再輸,光想沒看見樹樁”。“它的兒女受到了傷害,一時想不開”……
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出來,同時,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就是一項很好的語言訓練,語文教學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就應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另讓學生談談自己身邊,自己周圍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5
《守株待兔》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分小組來表演這個故事。一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二是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這則故事,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很出色,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連樹樁,他們也想出花樣來展示,兔子的動作,特點也展示得十分棒,學生在歡樂中度過這堂課,也正因為他們的表演使學堂課顯得生機勃勃,成為這一堂課的亮點。
不足之處
拔高要求,總喜歡要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評價時,老師應抓住最佳時機給學生予以點撥。大多數時候,教師成了一個洗耳恭聽的觀眾,一味對孩子講的東西表示認同,似乎是不管你講什么,只要你能說就行。局面失控,變成了老師被學生牽著走了。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有沒有妄想過不勞而獲的成功,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2)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借助圖片動畫弄懂“丟下”、“全完了”,在簡筆畫中找出這樣的情景。
(3)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通過“拾兔”,懂種田人懶惰的原因。
(5)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6)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種田人認識錯誤后的情境。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尤其是“冀”“為”“頸”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
3.結合注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幸,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并嘗試運用。
教學重點:結合注釋、插圖、想象理解寓言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帶來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點
教學準備: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與學生共同總結學習文言文寓言的學習步驟及怎樣讀出韻味
學生:預習寓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語文課就是和語言文字親近的過程,先跟文言文寓言親近一下(師出示文言文寓言三步走和怎樣讀出韻味),生自由讀。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 談話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學經典文言文寓言中,(出示圖片),看是什么?
2. 板書課題,解題:伸出手咱們共同寫課題。
理解“株”和題目的意思
3. 了解韓非子:出示圖片:這是韓非子,姓韓名非,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我們尊敬地稱他——。韓非子不僅是尊稱,他也是——。出示書圖。這本書是后人集結他的作品編輯而成的。書中記載了300多個小故事。今天我們學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4. 回憶方法:對于今天學的課文先干什么?出示讀出韻味的方法,生回憶
二、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1. 讀易錯的句子
師:讀好字音斷好句是關鍵,能讀好嗎?考考大家
(1)折頸而死 指名讀紅字,大家讀,說字意
(2)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讀好斷句
指名讀句
出示標有斷句的句子:這句話應該這樣讀,自己試試
指名讀,大家讀:為什么這樣讀,一會理解了咱們就明白了。
學會生字:
學“耒”:生談了解,出示圖片師介紹,回憶帶有耒部的字
學“冀”:找出與冀易混的字“翼”,說出不同
師介紹兩個字的字源來歷
(3)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指名讀,大家讀)
過渡:把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讀一讀。
2. 讀出韻味
自由練讀
指名讀(到前面讀)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過渡:課文讀好了,下面咱們得好好地來了解一下這個小故事。
1. 結合注釋理解句意
2. 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說:先讀原句,再說意思
(2)生質疑不理解的詞
(3)鞏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生說走的意思,回憶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個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4)想象畫面
過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樹樁上,撞斷脖子死了。被誰看到了?(種田人)種田人看到裝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結合圖片和提示看誰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來。
生自由練說
指名說
過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還美美地吃一頓,種田人有了這次意外的收獲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誰能用書上的話來回答
交流第二句
說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為什么種田人釋其耒而守株?
小結:一個因字不僅說出了釋其耒而守株的原因,還把一二兩句很自然地連接起來了。所以在因后停頓。古人中一個字往往表達一個意思。再讀讀這句,注意停頓
導讀這一句:
因為白白撿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為沒費一點力氣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結合插圖想想種田人是怎樣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這樣什么也不做,一心守著樹樁子,滿腦子都是兔子來撞死,你能用一個詞形容種田人嗎?把這個詞放到句子試試。出示:他這是:
教師板書: 白日做夢 癡心妄想 坐享其成 不勞而獲心存僥幸
交流第三句:
結果會怎樣呢?生自由答,引導讀書上句子
適時板書:一無所獲為宋國笑
看板書小結、過渡:看來,種田人守的不只是樹樁子,還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夢……(生看板書回答),他等來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無所獲,為宋國笑。你嘲笑他嗎?為什么?
3. 感悟道理
生談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導理解:想到我們平時積累的格言、歇后語之類的話了嗎?出示:
生自由讀讀,理解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種田人的鄰居,你打算怎么勸他?可以用上這些格言。注意稱呼。(必要讓學生先說說怎樣稱呼)
生動筆寫勸誡的話
交流,評價
小結道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夢……,否則就會……(生看板書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
四、背誦課文,活學活用
1. 指導背誦:這么簡短的小故事能背下來嗎?自由背,齊背(別把韻味丟了)
2. 過渡:古人用簡短的故事教我們做事、做人,我們今人也在活學活用中展現我們的智慧,你能活學活用這個成語嗎?(估計有困難)
對聯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態 坐等世間閑財 生填橫批
還有,課下可以閱讀一下資料,可能對打開你的思維有幫助。
五、總結作業:
1. 閱讀資料
2. 猜字謎:守株待兔 打一字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7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最后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
課文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本著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透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后透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用心主動的發展。然后透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后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透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8
《守株待兔》片斷賞析
師:學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把下面的三個詞語連起來說說。(此時,黑板上出現了如下的詞語板書:)
僥幸心理
不勞而獲
一無所獲
學生經過同桌對說,一般能綴詞成句為:我們學了這個寓言故事懂得了今后做什么事情不能有僥幸的心理,更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思想。如果那樣的話,最后將一無所獲。
[評析:運用綴詞成句的方式,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己排列組合語言的過程,這也是一種含創新因素的語言訓練方式,同時又較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寓意。]
運用“三自法”教學《守株待兔》
(三)講讀第三段
1、自讀——自由讀第三段。
2、自解——著重析解“丟”,運用字理析詞法:一丟“ノ”它就“去”了,所以“丟”字是一撇加個“去”,“丟”即扔意。
3、自評——著重通過“丟下鋤頭”和“放下鋤頭”的比較體會“丟”說明種田人從此不再種田而去守樹樁等野兔的決心。
(以上簡述,以下實錄)
師:這個種田人從此丟下鋤頭去守候兔子了。這個種田人是男的還是女的?(生:男的。)“男”字怎么寫?(生:上田下力。)是啊,遠古時期的一種社會分工,就是婦女在家紡紗織布,操作家務,男的就必須在“田”間出“力”,現在這個種田人不在“田”間出“力”,去專門守兔子了,你說,他還是個男子漢嗎?(生:不像。)
師:這種田人不勞動又想有收獲,用一個詞來說就可以叫做——
生:不勞而獲。
師:(板書,寫“獲”字時提問。)“獲”字怎么寫?(師生分析“獲”字,并運用字理識記:草字頭表示莊稼,要有糧食吃就必須種莊稼,才有收獲;左下邊反犬旁表示獸類,右下邊犬字旁表示狗。要想吃獸肉,就必須帶上獵狗去打獵,這樣才有收獲。)
【運用字理析解了“丟”、“男”、“獲”等字詞的意思,使學生能從字源上識記詞義。由字理識字進而析詞,這也是語文教學中字詞訓練的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師:這個種田人野兔沒有等著,莊稼卻全完了,也就是說什么也沒有“獲”,用一個詞來說,這就叫——
生眾:一無所獲,一無所得,一無所有。
師:(師板書學生所說的詞語)如果說連毫毛這樣細小輕微的東西都沒有收獲,這又可以叫做——
生眾:毫無所獲、毫無所得、毫無所有。
【先由具體內容抽象出“一無所獲”,又再由“一無所獲”,擴展到“一無所有、毫無所獲、毫無所有”等多個詞語。這種語詞的概括與擴展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中語言創新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9
巧設鋪墊 揭示寓意——《守株待兔》教后記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關鍵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這一課后,我感覺自己對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較為巧妙,水到渠成,學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鋪墊做得較好,突出表現在:
(1)學生質疑問難后,我便請學生帶著“為什么要守在樹樁旁邊等野兔”這一問題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不一會兒學生便匯報所劃的句子。我根據學生所找的內容出示了這句話“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隨著學生的回答,隨即啟發引導學生,像種田人這樣白白的撿了一只野兔這叫什么?學生回答后及時板書:不勞而獲
而后再請學生從他的想法上談一談這種不勞而獲的高興心理,隨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對不對?繼而讓學生得出種田人撿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請學生細讀第一段劃出有關野兔撞死在樹樁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忽然”“竄”“撞”這幾個詞來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驚慌失措的原因,繼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險的事,碰死在樹樁上純屬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換個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偶然。”接著便讓學生談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經常發生的,但種田人不知道,卻執迷不悟,不知是偶然發生的事。順理成章再讓學生劃出表現他不知是偶然發生的有關語句。
(3)正因為前文為學生揭示種田人錯在哪兒做好了鋪墊,所以當我提出那個人錯在哪兒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這個人的悲慘下場一無所有,接著讓學生入情于境發揮自己的想象:請同學們看圖,你看這個人還在那兒呆呆地、傻傻地等著,假如這時你從他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話音剛落,學生想象的閘門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課堂氣氛也隨之推入了高潮,同學們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學生說:“你真傻呀!你撿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學生說:“你趕快醒悟吧!快快起來好好種莊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還有的學生說:“你可要老老實實地勞動,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收獲,才能過上好日子。”
總之,寓言所內含的深刻的寓意就這樣從學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揭示出來。由此可見,寓意的揭示貴在做好鋪墊。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最后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本著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通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接著通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后通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后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通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一、導入
同學們學過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說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下面請看一組圖畫,(課件出示:樹樁、農夫和幻想中不斷奔跑而來的兔子)你想到了哪個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
二、識字。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能告訴老師你們預習了什么嗎?(熟讀課文,學習了生字)一起來看看你們生字認識得怎么樣!(課件出示“守、竄、 撞、樁、此、鋤”)
1、整體讀一遍
2、個別識記
守:拆字法識記,組詞。
竄:重點糾正讀音。讓生比劃竄的動作。用“竄出來”說一句話。
撞:拆字法識記 ,組詞。
樁:形聲字。組詞樹樁。知道樹樁什么樣嗎?生說,課件出示樹樁圖片。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課件出示。
鋤:形聲字。組詞鋤頭。知道鋤頭是什么樣子嗎?課件出示鋤頭圖片。
三、初讀課文。
同學們真聰明,學會這么多生字一定累了,輕松一下。聽叔叔為我們講故事。(課件出示)叔叔講得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想。)那就把書打開,美美的朗讀吧。在讀課文的時候老師有一個要求:邊讀邊劃出最能解釋“守株待兔”意思的話。開始讀吧。
誰愿意勇敢地站起來朗讀課文?
揭示題意。
能把你畫的句子讀一讀嗎?(屏幕顯示,在課文中注下劃線)都來讀讀這句話。你能用簡短的語言說說什么叫守株待兔嗎?(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
概括主要內容。
這個種田人為什么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結果怎樣?讓我們再回到課文當中,快速的默讀課文,用三兩句話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
四、細讀課文。
第一自然段(抓重點字詞句為主 )
看來,這個故事還得從兔子說起。課文哪一段是講兔子撞去世在樹樁上的?(課件出示兔子撞去世在樹樁上的底圖,第一自然段)讀這一段,想這一部分當中的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用得好?(重點品味“竄”字,課件出示兔子竄出來撞去世的過程)師:兔子撞去世,種田人就……生:白撿了一只兔子。
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讀、表演)
種田人的心情怎么樣?(高興)用書上的詞來說就是――美滋滋。帶著這樣美滋滋的心情來讀,最好用自己的語調和表情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 自讀,指一人讀。你能到前面來美滋滋地一邊走一邊把種田人白撿兔子后的的心里話說一說嗎?
第三自然段(和第一段學習方法一樣)(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背景是種田人坐在樹樁旁,莊稼長滿了野草。)
接下來種田人是怎么做的呢?結果怎樣呢?我們來學習第三自然段。在學習這一自然段的時候,用和第一自然段同樣的方法,也就是――生:抓字詞句來體會。
(抓住“整天”說明種田人不勞而獲的思想很嚴重。抓住“一天一天”“再也”“長滿”重點體會種田人的悲慘下場。)
五、點明寓意。
好,我們去看看種田人(出示課件)這個種田人多可憐啊,假如你從這個種田人身邊走過,你想對這個可憐的種田人說點什么呢?那現在老師就是那個種田人,哎呀,我現在已經等了一年了呀,這只兔子怎么還不來呀?(師生情景對話)
……
是啊,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
生活中,有沒有守株待兔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呢?
六、 布置作業。
回去把這個故事和其中的道理說給身邊的人聽,好嗎?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片斷1: (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那只兔子是怎么死的?
生:是撞死的。
師:說得真不錯!能說說哪些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不知怎么的”
生: “一頭撞倒”
師:兔子的死你感覺怎樣?
生: 感覺很奇怪。
師:能讀出這個意思來嗎?(學生試讀)
(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讀和感悟,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學片段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感覺農夫的心情怎樣?
生:樂滋滋
師:你能仿說幾個這樣的短語嗎?
生:胖乎乎
生:黑漆漆
生:金燦燦
……
師:他為什么這樣樂滋滋的?
生: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揀”
師:他還會想些什么?(啟發想象)能讀出這個種田人此時的心情嗎?(試讀)
(體現了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abb式短語的積累運用及帶著個性化的想象教活了語文。)
教學片段3:(課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生讀句子。(讀時強調了‘每天’)
師:從你的讀中我感受到這個種田人希望天天能撿到一只野兔。誰還能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句子。(讀時強調了‘一只’)
師:從你的讀中我感覺這個種田人希望每天不多撿,只撿一只野兔他就滿足了。
師:同學們,能不能帶著你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個性化朗讀句子。
師:兔子撞死在樹樁上,這樣的好事情會不會每天都發生?
生:不會!
師:也許幾十天以后會再次發生,也許幾十年以后會再發生,也許永遠都不會再發生。像這樣不經常的,很少發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
生:偶爾。
生:偶然。
師:這兩個同學說得非常好!我們把不經常,很少發生的事情,用“偶然”、“偶爾”來形容。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一個新詞,跟老師讀一讀。(板書:偶然)
生:(齊讀)偶然
(教師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體現了語文教學中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偶爾”、“偶然”一詞,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2、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難點: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課前準備:自學生字,利用工具書理解新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你們知道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嗎?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啊?
(課件演示:禾苗生長過程)
二、導入
1、看動畫片(課件)
2、談感受
3、板書課題
三、進入新課
1、指名讀課文,并評議。
2、小組討論:課文中的這兩位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切合點)
3、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進行指導。
4、指導讀好文中的句子,并評議。
板書:禾苗枯死 莊稼全完
5、這兩個種田人為什么會做這種蠢事呢?
6、指名答
7、課文用了這樣兩個詞歸納了故事的含義
(貼: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1)讀 (2)說含義
8、(配樂)自選讀課文。
四、揭示寓意、拓展。
1、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引出寓意)
2、歸納寓言的定義。
3、你還讀過哪些寓言故事?
五、總結
板書設計: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急于求成 僥幸心理
都不成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片斷1】
師:那么,為什么說是白撿的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輕聲讀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白”這個字意思的話。
(生輕聲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
師:找到了嗎?課文哪兒表示了“白”的意思?
生:課文中的“沒花一點兒力氣”寫出了“白”的意思。
師:對,“白撿”就是沒花一點兒力氣就拾到的意思。沒花一點兒力氣就拾到一只野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種田人的心里怎么樣呢?
(指名讀)
師:“樂滋滋”是什么樣子?我請個同學上來“樂”一下,再把種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語地說出來。可以就說書上的話,也可以再補充一些。
(指名上講臺表演)
師:從他的樣子和說的話你們理解“樂滋滋”的意思了嗎?
生:“樂滋滋”就是因為滿意而表現出喜悅的樣子。
評析:表演既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使詞語帶著活生生的形象貯存在他們的腦海中。把語文課堂作為學生體驗的平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上,他們可以質疑問難,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做他們愿意嘗試的練習。教師要及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把學過的字詞在口語表達和習作中經常應用,引導學生將學與用結合起來。
【教學片斷1】
師:課文就學到這里。像守株待兔這樣通過一個故事說明道理的文章,我們稱它為?
生:寓言。
師:(板書:寓言)我們中國流傳著許多寓言故事。(課件出示圖片)你們瞧,這是什么故事?
生:刻舟求劍。
師:(課件出示圖片)那這個呢?
生:亡羊補牢。
師:(課件出示圖片)這個是什么故事?
生:拔苗助長。
師:也叫“揠苗助長”。這是我們下一課要學習的一則寓言。
師:(課件出示圖片)這個故事呢?
生:掩耳盜鈴。
師:大家知道得寓言故事可真不少!課后有時間同學們可以讀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有機會開一個寓言故事會,好不好?
生:好!
評析:詞語需要積累,更需要有效地積累,這兒的有效指的是會讀、會寫。在詞語積累的訓練中,學生借助畫面,豐富了詞語、訓練了思維。學生不是孤立地進行詞語積累,學生在尋找詞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學生借此來擴充詞語,教室要運用學生多彩的積累資源,想法設法將其各種生活體驗充實到他們的腦海中、視線中。這樣,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引導啟發了他們的積累。課件出示后,讓學生將儲存在頭腦中的相關詞語被激活,這就是運用,這才是把內儲真正轉變為自己的東西。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4
新課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擋之勢走進了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心頭。懷著對新課程教學的學習、探索、思考,我兩次執教了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兩次教學中的反思和點滴想法,坦誠相告,以求得發展,求得進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評價
1、課堂氣氛不活,沒調動起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2、課文朗讀不夠,不到位。
3、課文復述時,沒能緊扣課文,學生發散的東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順利領會寓意。
4、學生評價粗淺,老師沒有進行引導。
5、教案設計面面俱到,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重難點不很突出。
6、課堂教學時間安排前松后緊,導致重點部分的訓練時間不夠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課堂氣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個較簡單的寓言故事,絕大多數的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話比較完整地加以講述。原以為導入時就讓學生簡單地講一下故事,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但由于講故事的同學聲音不夠洪亮,講述不夠生動,所以一開始就營造了課堂的沉悶的氣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圖畫,原意是要求學生圖文結合復述課文,希望可以掀起一個高潮的,且這也是老師在設計教案時動了腦筋的地方,夸張一些的說,是老師苦心策劃的一個環節,但學生明顯興趣不大,復述時隨意且無內容,說者激昂,聽者淡然。少部分學生甚至開起了小差,見此情景,老師也沒了激qing。
2、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沒能充分把握教材,總想面面俱到。結果是在教學中指東指西,盲目教學。盡管老師全場奔命,極力煽情,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卻是氣定神閑,任你風狂雨驟,自是巋然不動。就別談完成和落實朗讀、復述課文,領悟寓意的教學目標了。
3、拔高要求,總喜歡要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評價時,老師應抓住最佳時機給學生予以點撥。大多數時候,教師成了一個洗耳恭聽的觀眾,沒有窮追猛打,乘勝追擊。一味對孩子講的東西表示認同,似乎是不管你講什么,只要你能說就行。局面失控,變成了老師被學生牽著走了。
4、對學生情況估計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時,我在五幅圖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圖,原意是想通過學生自行補充的內容,又能達到更深刻地挖掘,領悟寓意的教學目標。沒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邊勞動,一邊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獵人"等一類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無奈之下,老師只好硬生生地拋出了自己準備的問題。這次原以為學生又會順藤摸瓜地回答,沒想到學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幾個孩子都說他的親人、鄰居、朋友都會鼓勵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與原先料想的回答整個兒不挨邊。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隨意,說明了老師平時沒有做過這樣有方向性的訓練,學生也沒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統的訓練。我姑且把它叫作學習過程中"導定向"的訓練吧!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既是平時訓練的體現,又是訓練效果的檢驗,更能充分體現出老師駕馭課堂、把握課堂的藝術。新課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個"綱",七個"性"。一個"綱"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面對這些自由程度極強的孩子,老師還是要拿出農人種莊稼的精神來開荒、耕耘的。"在孩子心靈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這樣做的好處,受益的絕不僅僅只是學生。
5、忽略了朗讀的重要,以致復述不能順利進行,寓意的領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課的教學中,朗讀和復述課文是重點,生字教學完全可以緊扣課文進行教學。但在這一環中,老師忽略了朗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這樣做,學生表面上得到了機會,得到了鍛煉,因為他們去想了,有發散的東西了。順應了現在一再強調的要讓學生自由地學習,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要求,老師也可以樂得清閑,這樣做不是很好嗎?但實際上卻背離了課本。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學生口若懸河、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學生一節課之后,到底能收獲什么?可能是課本上的東西知之甚少,課外的東西也淡而忘之。"以讀為本" 是近幾年來教育界
呼聲很高的一種教法,也是一種反璞歸真的學法。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使老師在課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老師可以勝似閑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關老師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到底該怎樣做才能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老師決定學生的思維,牽著學生走"不對,但"學生自由發揮,老師跟在學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對。老師和學生誰才是課堂上的主體?這個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語文教學的路子是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還是套用某種固定的模式?是給個問題,然后小腦袋一碰,你們討論去吧,再找幾個人匯報匯報完事?還是你一句我一句熱熱鬧鬧來個大討論、大辯論?如今開放的教學課型如"百家爭鳴",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質疑式、討論式、辯論式、茶館式、小組式、采訪式、主題式……"到底是套用?還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3、有關語文學科性質定位的問題:語文課堂上到底是突出"讀"?還是突出"演"?是突出讓學生去"想"(即發散思維)?還是重點引導學生去"悟"(在讀中悟)?老師能不能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蔓延?這個度又應該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評價
《守株待兔》這一課我前后共備課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師的主體地位;第二次倒是訓練了學生,但目標又不夠明確;到第三次時,我將教案重新做了較大的調整,思路變得更清晰, 重難點更突出,目標更明確了。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了三個:
1、學會生字和詞語。
2、朗讀、用自己的語氣有感情地復述課文,領悟寓意。
3、拓展想象,訓練口語交際。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三個目標進行教學,這節課條理清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字教學自然、靈活,學生完成了從積累到運用的過程。
第二、以訓練為主,訓練學生讀書,說話。老師所設置的每一次的練習,都結合課文朗讀進行。
第三、學生的提問,學生的回答離教學目標更近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較自然地帶出寓意。
第四、問題的設置帶有層次性,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第五、老師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學生,讓學生自己體驗,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開課?如何營造開課的氣氛?如何掀起開課的高潮?排球運動中,扣球手在扣殺時要做到"短、頻、快",老師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運用?
2、在梳理問題進行點撥時,老師的語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話。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親人、鄰居、朋友紛紛勸他說"這個問話設置為:"假如你就是他的親人、鄰居、朋友,你會怎樣勸他?"這樣更直接,更有針對性。
3、學生所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應該給予及時的回答。對一些很明白的問題,應該當時解決,涉及到課外知識的問題,可以告訴學生通過課外查有關資料獲得,而對牽涉到文章主要內容,即本節課教學目標的有關問題,則放在學課文當中去解決。
4、當學生在表達不清楚時,老師該怎么辦?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小時,老師又應該怎么辦?"放大學生優點,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善用贊揚和鼓勵,才能引發學習動機。
5、在教學的最后兩個環節出現失誤:一是點明寓意時,老師太苛求學生的寓意盡量靠準老師心中的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正如《畫楊桃》一文中告訴我們的一樣:"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蘇軾也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等于為孩子和老師"畫地為牢"。老師應該如何去把握好這個度?二是拓展想象時,因為已下課,學生半
天不往老師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為怕完不成教學任務,一著急,腦子出現瞬間空白,忙不迭地追問學生:"他們應該怎樣說?"似有你今天說不出來,就休想下課的架勢。學生早被嚇回去了,那里還會有言語?欲速則不達,破壞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新課標提出要尊重學生,倡導自主性,加強實踐性,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應該努力往這方面靠近。"自由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學中對每一個環節的時間應該充分把握,有備無患,老師也不會自亂陣腳。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學生主體"應該圍繞教學問題來進行。"引而不發,助人自助",教師無論是"帶"還是"跟",都應該視情況而定。目標中說"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會學生"怎樣學",比讓學生"學會什么"重要。學的過程比獲得的結果重要。孔老先生在兩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誨我們:"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過程中學會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結果自會水到渠成。
2、要強化問題意識。在任何教學活動中,師聲雙方均是主體活動者,任何單一的答案都應該得到否定。但教師所起的作用就是"導引"。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提問題,不能漫無邊際。這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導定向"的系統訓練。
3、有關語文學科性質的定位問題。情感濃烈的課文要引導學生以"讀"和"悟"為主,故事性強的課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一切教學環節都應圍繞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目標的確立要簡潔、突出重點,而切忌枝蔓太多。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堂,要做到有的放矢。點、線、面都想顧及,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既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進行,又使得教學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詞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發展的階段,具體到教學中來,就是要能使學生興奮,老師興奮,體現出一堂課中最精彩、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一部影視作品能否引起觀眾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劇的精心策劃,導演的精彩拍攝,適度引導,演員的出色表演。同樣的道理,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導演是老師,演員是學生。這部作品的好與壞,老師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因為老師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員,是一群沒有接受過專業化訓練的演員,或者說是一群正在接受訓練還不夠成熟的演員,高潮的出現絕對要靠老師的引導。一節課的高潮可能出現在四十分鐘的每一分鐘里。具體的問題是如何引起這個高潮!開課時需要高潮,課中時需要高潮,課尾時仍然需要高潮。講故事、游戲、表演、唱歌、猜謎……種種種種都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關鍵是看老師如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讓這種積極性充滿整個課堂,乃至自己的每一個課堂。換句話說,就是老師要給學生永遠的"新鮮感",而這個"新鮮感"的保持確實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別是經驗尚淺的年輕教師.
兩課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轉變和觀念的蛻變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新課標帶來的新觀念對我們習慣了傳統教學的老師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沖擊。面對沖擊,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態度?是退縮?是無畏?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怎樣才能讓這種沖擊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而不是一種束縛?通過"兩課兩反思",使我逐漸進入蛻變的過程。終于把讀書擠進了課堂,終于向傳統教學發起挑戰了,終于把訓練學生作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課時,總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結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卻沒一樣落實了,活活給自己上了一副枷鎖,導致第一節課的失敗。第二次上課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這個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它只給我指出了前進的大方向,至于如何邁步則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進,我努力。雖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輪廓。如果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學,我相信我會使雕像更趨完美。
由此可見:理想的教學設計與教師的課堂實施總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會帶來困惑,更會帶來沖突,但困惑使人奮進,沖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靜候在冷靜的思考與溝通之后。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5
上完這一課后,我感覺自己對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較為巧妙,水到渠成,學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鋪墊做得較好,突出表現在:
(1)學生質疑問難后,我便請學生帶著“為什么要守在樹樁旁邊等野兔”這一問題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不一會兒學生便匯報所劃的句子。我根據學生所找的內容出示了這句話“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隨著學生的回答,隨即啟發引導學生,像種田人這樣白白的撿了一只野兔這叫什么?學生回答后及時板書:不勞而獲而后再請學生從他的想法上談一談這種不勞而獲的高興心理,隨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對不對?繼而讓學生得出種田人撿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請學生細讀第一段劃出有關野兔撞死在樹樁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忽然”“竄”“撞”這幾個詞來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驚慌失措的原因,繼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險的事,碰死在樹樁上純屬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換個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偶然。”接著便讓學生談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經常發生的,但種田人不知道,卻執迷不悟,不知是偶然發生的事。順理成章再讓學生劃出表現他不知是偶然發生的有關語句。
(3)正因為前文為學生揭示種田人錯在哪兒做好了鋪墊,所以當我提出那個人錯在哪兒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這個人的悲慘下場一無所有,接著讓學生入情于境發揮自己的想象:請同學們看圖,你看這個人還在那兒呆呆地、傻傻地等著,假如這時你是他鄰居,從他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有的學生說:“你真傻呀!你撿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學生說:“你趕快醒悟吧!快快起來好好種莊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還有的學生說:“你可要老老實實地勞動,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收獲,才能過上好日子。”總之,寓言所內含的深刻的寓意就這樣從學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揭示出來。
由此可見,寓意的揭示貴在做好鋪墊。教學中只有真正地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興趣的激發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差。在語文教學中“讀中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很不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能提高對文章內容的加深、理解。讓學生適時地、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